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合集下载

C30水下灌注桩混凝土配合比

C30水下灌注桩混凝土配合比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改建工程设计文件》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二、使用部位及技术要求1、使用部位:水下灌注桩2、技术要求:①设计标号:C30;②施工坍落度:180-220mm。

三、原材料说明:1、水泥:全椒海螺水泥有限公司,P.0 42.5级“海螺”水泥。

2、碎石:文庄石料厂生产的16-31.5mm:10-16mm:5-10mm=30:50:20掺配成的5-31.5mm连续级配碎石3、砂:南京六合中砂4、水:地下水5、外加剂:合肥东坤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DK-100(A)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液体)四、计算步骤1、试配强度fcu,0≥ fcu,k+1.645σ=30+1.645×5=38.2 MPa其中: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2、水灰比W/C=(αa·fce)/(fcu,0+αa·αb ·fce)=(0.53×1.15×42.5)/(38.2+0.53×0.20×1.15×42.5)=0.60式中:αa,αb——回归系数fce=γc ·fce,g:γc——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取1.15;f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3、确定用水量mw0=230 kg(查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表4.0.1-1塌落度在75-90 mm时用水量为205 kg,据此每增加20mm塌落度增加5 kg水推算在塌落度180-220mm时应加水230kg);4、确定水泥用量:C=230/0.60=384 kg5、砂率:βs =43%6、外加剂掺量:按胶凝材料的1.2%,减水率为25%,实际每立方混凝土用水量为230*(1-0.25)=173kg7、粗细骨料用量确定采用重量法由下式计算mc0+mg0+ms0+mw0=mcpβs =ms0/(ms0+mg0)×100%mc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g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碎石用量(kg)ms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砂用量(kg)mw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用量(kg)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假定重量(kg),这里取2418 kg/m3计算后的结果为:ms0=800 kg /m3,mg0=1061 kg /m38、确定基准配合比,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mc0=384kg /m3;ms0=800kg /m3;mg0=1061kg /m3;mw0=173 kg /m3;外加剂=4.608 kg /m3 ,质量比为:mc0 :ms0:mg0:mw0 :外加剂 =1:2.08:2.76:0.45:0.0129、拌和物和易性调整按初步配合比试拌40L砼拌和料,各种材料用量为:水泥:15.360 kg砂:32.000 kg碎石:42.440 kg水:6.920 kg外加剂:0.184 kg经实测坍落度210mm,符合设计值180-220mm,和易性良好,无离析现象,实测容重为Ph=2410(Kg/m3),不需要调整.五、试验室配合比确定1、按基准配合比水灰比W/C=0.45,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砂率各上下浮动1%,计算出另外两组配合比,即W/C=0.40、W/C=0.50,具体如下表。

C30桩基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30桩基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关于C30桩基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1、配合比设计要求:(1)、设计强度等级:C30(2)、要求坍落度:180~220mm(3)、最大水灰比:0.62、配合比设计依据(1)、《公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范》(2)、《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3、原材料情况(1)、水泥:重庆金九水泥P.O42.5R;(2)、细集料:资阳临江砂石厂,细度模数2.76;(3)、粗集料:资阳临江砂石厂;堆积密度为1.65;(4)、水:饮用水;(5)、外加剂:四川柯帅KS缓凝高效减水剂4、配合比计算:(1)、试配强度:fcu.o=fcu.k+1.645σ,σ取5.0,fcu.o =30+1.645×5.0=38.2(Mpa)(2)、水灰比计算:W/C=(0.46×42.5)/(38.2+0.46×0.07×42.5)=0.49 按规范规定,该部位混凝土水灰比应不大于0.6,所以满足要求。

(3)、确定用水量:查表后计算得:W=205+(200-90)÷20×5≈232 (Kg/m3)掺减水剂1.0%,减水率为18.0%。

W=232×(1-18.0%)=190(Kg/m3)(4)、水泥用量:C=190÷0.49≈388(Kg/m3)水泥用量满足规范要求(≥350Kg/m3)。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小水化热,采用等量代替法添加Ⅰ级粉煤灰来改善其工作性能,掺量约为水泥用量的15%,其用量为:F=(388÷(1+15%)〕×15%≈51(Kg/m3)C=388-51=337(Kg/m3)(5)、粗细集料计算:按砂率表查询并结合本合同段细集料实际情况(细度模数为2.76)取砂率为42%。

假定混凝土容重:ρ=2350 (Kg/m3)细集料用量:S=(2350-337-51-190)×42%≈744粗集料用量:G=2350-337-51-190-744=1028(6)、试拌调整,确定基准配合比:经试拌,混凝土坍落度为210mm,混凝土粘聚性良好,工作性能满足施工需要。

C30水下桩基配合比

C30水下桩基配合比

C30水下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一、设计依据:1、设计图纸2、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3、JTG/T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4、JTG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5、JTG/T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6、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7、GB/T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8、JTG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9、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二、设计说明:1、设计强度等级:C30。

2、设计混凝土坍落度:180~220mm。

3、水泥:海螺水泥P.O42.5。

细骨料:选用泾川0~4.75mm天然中砂。

粗骨料:选用策底坡石料厂5~31.5mm碎石。

(注:该配合比所用粗集料为三级级配,5~10mm:10~20mm:20~31.5mm碎石按2:5:3比例掺配)外加剂:采用咸宁天安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按胶凝材料用量0.8%掺配。

拌合水:饮用水。

4、拟使用工程部位:桥梁水下桩桩基。

5、原材料主要技术指标及试验结论(1:水泥)材料名称规格主要试验检测项目备注细度80μm筛余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强度MPa 抗折强度MPa水泥P.O42.5 初凝终凝试饼法雷式夹法3d强度28d强度3d强度28d强度后附检测报告规定值≤10%/ ≥45min≤600min 无弯曲无裂缝<5 ≥17 ≥42.5 ≥3.5 ≥6.5实测测0.9 131.5g 150 185 合格 1.0 30.4 47.6 5.5 7.6(2:粉煤灰) 材料名称 规格 主要试验检测项目备注粉煤灰Ⅱ级细度45μm 筛余 烧失量 需水量比 三氧化硫 含水量 游离氧化钙安定性雷氏夹法后附检测报告规定值 ≤25% ≤8% ≤105%≤3.0% ≤1.0%≤1.0%≤5%实测测21.93.6(3:粗集料)材料名称主要试验检测项目备注粗集料 表观密度吸水率 含泥量 针片状含量压碎值 坚固性 后附检测报告规定值 >2500kg/m3≤1.0% ≤1.5% ≤20% ≤20% ≤12% 实测测27130.490.98.016.87.0(4:细集料) 材料名称 规格主要试验检测项目备注细集料0-4.75mm 细度模数 表观密度 堆积密度 空隙率含泥量坚固性后附检测报告规定值 2.3-3.0 >2500kg/m3 >1350kg/m3<47% <3.0% <8% 实测测2.762521 149240.82.7/三、混凝土基准配合比设计1、计算配制强度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取5.0MPa 。

C30水下混凝土配比设计说明书

C30水下混凝土配比设计说明书

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砼设计标号: C30水下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2007)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规范》(GB 50119)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8、施工图纸二、设计要求:设计强度等级为C30,坍落度180-220mm。

使用部位:桥梁桩基使用原材料为:水泥:湖南韶峰水泥有限公司生产韶峰牌()砂:株洲市王十万砂场河砂,细度模数为,属中砂,含泥量 %,表观密度:cm3碎石:湘乡市棋梓桥水泥厂碎石场;表观密度为cm3;掺配比例,(mm):~19(mm):(mm)=30%:50%:20%水:饮用水粉煤灰:涟源市渡头塘华润电力公司粉煤灰,Ⅱ级粉煤灰,掺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18%外加剂:湖南永利外加剂有限公司YL-C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

制作与养生的方法把用于砼配制的各原材料混合并机械搅拌均匀,性能测试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后,制作试件,用人工成型,拌合物分层厚度大致相等的两层装入试模,每层插捣25次。

二十四小时后拆模,再放入标准恒温恒湿养护室里进行养生。

三、配合比参数的初步确定1、确定试配强度根据设计规程可知,σ=,试配强度fcu,ο=2、计算水灰比W/B=(f cu,0+),式中:粗集料采用碎石取a a=,a b=,水泥富于系数γc=,f ce=*=,粉煤灰掺量为水泥比例18%,查出r f=f b=r f*f ce=*=由W/B= /(f cu,0+)得出ω/c=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水灰比取ω/c=,符合耐久性要求。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C30 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配合比设计说明:本配合比严格按照《现代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手册》的要求进行设计。

设计强度fcu.k=30Mpa,坍落度180〜220mm。

强度保证率为95%,强度保证系数t=1.645,标准差a =5,采用机械搅拌。

材料说明:1. 水泥:采用广元海螺水泥有限公司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2 .砂:选用利川鸿达石场粗砂,自检合格。

3. 碎石:选用方石砂石场5〜31.5mm 碎石。

掺配比例:5〜10mm 占65%,16~31.5mm 占35%。

4. 水:符合混凝土用水要求。

5. 外加剂:山西凯迪高效减水剂.减水率1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如下:一.初步计算配合比1. 确定试配强度:f cu.o=f cu.k+t X a =30+1.645 X 5=38.2Mpa2. 计算水灰比:w/c= a a X f ce/(f cu.o+ a a X a b X f ce)=0.46 X 1X 42.5/(38.2+0.46 X 0.07 X 42.5)=0.49(式中:a a=0.46 a b=0.07 f ce= Y c • f ce- g=42.5)3. 选定用水量:碎石最大粒径31.5mm,坍落度在180-220mm,查表得用水量n wo=215Kg,掺外加剂后用水量为:m wo, = m wo X (1-0.15 ) = 205 X 0.85 = 183 Kg4. 计算水泥用量:m co=m wo/(w/c)=183/0.49=373Kg5. 确定减水剂用量:373 X 0.01 = 3.73Kg6. 确定砂率:按规范查表得p s=45%7. 确定粗集料用量(假定混凝土容重为2400Kg/m3)m co+m so+m Go+m wo=2400m so/(m so+m GO)= 45%解此方程组得:m so= 830Kg m Go= 1014Kg8. 确定初步配合比C:S:G:W:减水剂=373:830:1014:183 : 3.73=1:2.22:2.72:0.49 :0.019. 试拌并确定基准配合比按照初步配合比进行试拌调整:当水泥用量增至436Kg,W/C=0.48, p s=43%寸,坍落度满足设计要求,并且粘聚性、保水性都较好,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混凝土配合比审批书C30水下混凝土报告编号:工程名称: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目录一、混凝土配合比报审表二、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1、设计依据2、设计要求3、原材料4、计算过程5、试配、调整6、确定理论配合比7、每m3混凝土中碱含量、CI-含量计算;抗裂性能比、电通量试验结果统计8、强度分析三、配合比检测报告四、水泥检测报告五、粉煤灰检测报告六、细骨料检测报告七、母岩检测报告八、粗骨料检测报告九、外加剂检测报告十、拌合用水检测报告混凝土/砂浆配合比报审表(TA1)工程项目名称:施工合同段:编号: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监理1份。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一、设计依据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5.《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 18736-20026.《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7.《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8.《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9.设计文件二、设计要求(一)使用部位:桩基(二)要求坍落度:180~220mm(三)混凝土设计强度fcu,k=30MPa三、原材料选择:1、水泥:天瑞水泥。

2、粉煤灰:铁岭电厂。

3、细集料:清河砂场。

细度模数Mx=2.75,表观密度:2613 kg/m3,含泥量:0.7%,泥块含量:0.0%。

4、粗集料:公路段石场。

20-30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碎石按质量比3:5:2比例掺配成5~31.5连续级配碎石,表观密度:2682 kg/m3,针片状含量:7.4 %,压碎值:19.5%,含泥量:0.5%,泥块含量:0.0%。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3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原材料1、水泥:黄石华新水泥厂产堡垒牌P.O42.5水泥;2、粉煤灰:阳逻电厂产Ⅰ级粉煤灰;3、砂:巴河产Ⅱ区中砂;4、碎石:侏儒檀居石料厂产5~16mm和16~31.5mm二级配碎石,掺配比例为40:60;5、水:洁净水;6、外加剂:上海三瑞化学有限公司产VIVID-500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0.9%。

二、技术要求1、坍落度:120±20mm2、设计强度:C30三、配合比设计(一)基准配合比1、计算试配强度:f ce=30+1.645×5=38.2MPa2、计算水胶比:水泥强度的富裕系数考虑为1.05.W/C=0.46×42.5×1.05/(38.2+0.46×0.07×42.5×1.05)=0.52取W/C=0.503、选取用水量:根据减水剂的减水率,用水量取150 kg / m3.4、计算胶凝材料用量:胶凝材料用量为:150/0.50=300kg/m3.5、计算水泥用量和粉煤灰用量:综合考虑验收标准要求和施工实际,粉煤灰掺量取为28%。

则:水泥用量C=300×(1-28%)=216 kg/m3粉煤灰用量F=300×28%=84 kg/m36、选取砂率:砂率取38%。

7、计算砂、石用量:假定混凝土密度为2400 kg/m3则:216+84+S+G+150=2400 (1)S/(S+G)=38% (2)综合(1)和(2),得砂用量S=818kg/m3石用量G=1040kg/m3,其中:5~16mm碎石416 kg/m3,16~31.5mm624 kg/m3 8、计算外加剂用量:外加剂掺量为0.9%则外加剂用量为360×0.9%=3.24kg/m3则基准配合比为水泥:粉煤灰:砂:石:水:减水剂=270:90:818:1040:162:3.24 (二)水胶比下调0.04,为0.41用水量为162kg/m3则胶凝材料用量为395 kg/m3,水泥用量为296kg/m3,粉煤灰用量为99kg/m3。

C30水下桩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C30水下桩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之
C30水下桩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1.1设计内容:C30水下桩基混凝土配合比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结构所处环境:长期在水下,作用等级T1;处于严寒地区+接触水,作用等级为D2;施工工艺要求设计坍落度:180-220mm。

1.2设计依据
1、《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
2、《铁路耐久性混凝土配比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157号;
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补充规定》铁建设160号;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0-2005
6、《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 146-90
1.3材料的选用
1.3.1水泥:选用P.O 4
2.5水泥,所检项目详见下表:
连续级配碎石,铁路工程选择碎石是根据混凝土保护层而定的,要求是碎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保护层厚度的2/3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
3/4,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依所检项目下表:
1.3.4 水:河水,检验指标如下;
1.4配合比计算
1.4.1 采用粉煤灰超量取代法计算,依据JGT55-2000及GBJ 146-90,计算步骤如下:
附件,
混凝土设计配合比试验记录
水泥检测报告
砂检测报告
碎石检测报告
外加剂检测报告
粉煤灰检测报告
拌合水检测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配合比设计说明:本配合比严格按照《现代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手册》的要求进行设计。

设计强度fcu.k=30Mpa,坍落度180~220mm。

强度保证率为95%,强度保证系数t=1.645,标准差σ=5,采用机械搅拌。

材料说明:
1.水泥:采用广元海螺水泥有限公司P·O4
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2.砂:选用利川鸿达石场粗砂,自检合格。

3.碎石:选用方石砂石场5~31.5mm碎石。

掺配比例:5~10mm占65%,16~31.5mm占35%。

4.水:符合混凝土用水要求。

5.外加剂:山西凯迪高
效减水剂.减水率1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如下:
一.初步计算配合比
1.确定试配强度:f cu.o=f cu.k+t×σ=30+1.645×5=38.2Mpa
2.计算水灰比:w/c=αa×f ce/(f cu.o+αa×αb×f ce)=0.46×1×42.5/(38.2+0.46×0.07×42.5)=0.49
(式中:αa=0.46 αb=0.07 f ce=γc·f ce·g=42.5)
3.选定用水量:碎石最大粒径31.5mm,坍落度在180-220mm,
查表得用水量m wo=215Kg,掺外加剂后用水量为:m wo,=m wo×(1-0.15)=205×0.85=183 Kg
4.计算水泥用量:m co=m wo/(w/c)=183/0.49=373Kg
5.确定减水剂用量:373×0.01=3.73Kg
6.确定砂率:按规范查表得ρs=45%
7.确定粗集料用量(假定混凝土容重为2400Kg/m3)
m co+m so+m Go+m wo=2400
m so/(m so+m GO)= 45%
解此方程组得:m so=830Kg m Go=1014Kg
8.确定初步配合比
C:S:G:W:减水剂=373:830:1014:183:3.73
=1:2.22:2.72:0.49:0.01
9.试拌并确定基准配合比
按照初步配合比进行试拌调整:当水泥用量增至436Kg,W/C=0.48, ρs=43%时,坍落度满足设计要求,并且粘聚性、保水性都较好,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

实测混凝土表观密度为ρ=2400 Kg/m3。

基准配合比为:C:S:G:W:减水剂=436:754:1000:210:4.36
=1:1.73:2.29:0.48:0.01
水灰比增加0.03的配比为:C:S:G:W:减水剂=412:765:1013:210:4.12=1:1.86:2.46:0.51:0.01
水灰比减小0.03的配比为:C:S:G:W:减水剂=467:741:982:210:4.67=1:1.59:2.10:0.45:0.01
10.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根据以上三组配合比制做试件,标准养护7天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得到混凝土试配强度如下:
以此为依据,选定试验室配合比为:
C:S:G:W:减水剂=436:754:1000:210:4.36=1:1.73:2.29:0.48: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