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严监生
儒林外史中关于严监生的故事

儒林外史中关于严监生的故事《儒林外史》里头,严监生这个角儿,可真是个活灵活现的吝啬鬼,叫人看了既想笑又感叹。
这老严啊,家里头也算是有俩钱的主儿,可他那抠门劲儿,简直能跟铁公鸡比美。
先说他的吃穿用度,那是一点都不含糊地省。
1.1,每日三餐,清汤寡水,愣是能品出山珍海味的滋味来。
家里厨子要是敢多放一把盐,那都得被他念叨上三天三夜。
1.2,穿衣也是,新衣裳那是逢年过节才舍得上身,平日里穿的,都是补丁摞补丁的旧衣,还美其名曰“怀旧风”。
再说他对家人的态度,那也是一绝。
2.1,老婆孩子跟着他,那是没少吃苦头。
家里头的小妾,想吃点好的,都得偷偷摸摸,生怕被他发现了又是一顿数落。
2.2,儿子要上学堂,他倒好,说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可读的书都是破的不能再破的,笔墨都快干枯了也不舍得换新的。
2.3,最绝的是,家里头的下人,一个个跟做贼似的,生怕做错啥被扣工钱。
严监生那眼睛,跟鹰似的,盯着家里每一分一毫的开支。
可要说这老严,也真是有他的“聪明”之处。
3.1,他深知钱财得用在刀刃上,于是呢,家里头的田地那是越买越多,租金收得那叫一个欢。
3.2,他还爱跟那些个商人打交道,表面上是交朋友,实际上是想占人家点小便宜,什么低价买货、高价卖地,玩得那叫一个溜。
可话说回来,严监生这一辈子,虽然攒下了不少家业,可活得那叫一个累。
每天算计来算计去,生怕哪天钱袋子瘪了。
到头来,他也没享受到啥真正的福分,反倒是落下个“吝啬鬼”的名声。
有时候想想,这人啊,活一辈子,图个啥呢?严监生那种日子,过得跟守财奴似的,有啥意思呢?还不如像那些豁达的人,该吃吃该喝喝,活得自在些。
当然了,咱们也不能太铺张浪费,毕竟日子还得细水长流嘛。
但话说回来,适当的享受,还是得有的,不然这人生,岂不是白活了?严监生的故事,就像是个笑话,可笑过之后,又让人心里头五味杂陈。
咱们啊,还是得吸取教训,别活成了第二个严监生。
《儒林外史》严监生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严监生人物形象2020年最新《儒林外史》严监生人物形象严监生名叫严大育,字致和。
他是个土豪,家有十万银子,还有个“监生”的身份,算是有地位有体面的乡绅。
但他还有哥哥严贡生,严贡生无论在家族中还是社会上,地位都比他高,让他时时处处都受气。
严贡生生活奢靡,让弟弟严监生很不以为然,他在衣食住行上十分节俭吝啬,所以比哥哥富有多了。
严监生是个胆小有钱的人。
虽则胆小,但并非善良之辈。
他妻子病卧在床,生命垂危,侧室赵氏假意殷勤,骗取正妻王氏答应把她扶为正房,王氏刚一吐话,严监生“听不得这一只这一件事,声,连三说道:‘既然如此,明日清早就要请二位舅爷说定此事,才有凭据。
’”就把严监生外柔内奸、心狠情薄的性格本质揭示出来了。
从整个一回看,严监生替哥哥还钱,贿赂王德王仁,与赵氏完婚,为王氏办丧事等等,一年之内,着实花了不少钱,单发丧就用去四五千两银子,但这并不能说明他的大方。
正相反,严监生是个典型的悭吝鬼,他花费的银子,实在都出于不得已。
有两个细节可以使读者体悟到严监生性格深处的苛刻贪吝:其一,当王氏死后,赵氏提起要送与两位舅爷赶考盘程银子时,严监生听而不言,“桌子底下一个猫就扒在他腿上,严监生一靴头子踢开了”。
这个猝然之间的暗暗发狠的动作,正是他此刻怜惜银子、憎恶两个舅爷的心理流露。
其二,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这细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极著名的一例,它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一笔。
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严监生性格的复杂性。
他的性格中有悭吝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不乏人情的一面。
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
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
《儒林外史》严监生,一个中国式守财奴的吝啬与慷慨

《儒林外史》严监生,一个中国式守财奴的吝啬与慷慨早在我没读过《儒林外史》这本书之前,就“认识”了严监生——这个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守财奴形象。
当然,我是从他那个“两茎灯草”的吝啬故事中知道他的,这个故事被各种文章引用,流传甚广。
故事是这样的:严监生病重,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可却始终不肯断气。
他说不出话来,只是顽强地伸出两个手指头。
有人问他,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没见到?他摇摇头;第二个人问,难道还有两笔银子没有交代吩咐?他把“两眼睁的滴流圆,把头又狠摇了几摇”,又使劲伸着手指;第三个人问,想来你是想着孩子的两个舅舅,要当面交代?连续听了三个人的话,严监生很失望,他闭上眼睛摇头,手指依旧指着不动。
这时候,他的妻子赵氏过来说,别人说的都不相干,我知道你的心愿。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说着她走过去挑掉了一茎灯草,严监生才点一点头,把手垂下,断了气。
这“两茎灯草”从此成为经典故事,而严监生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吝啬鬼和守财奴,足以比肩其他各国的吝啬鬼形象。
后来读到《儒林外史》,发现严监生的形象很复杂。
他不仅可怜可笑,其实也可悲可悯,可叹可感。
严监生名叫严大育,字致和。
他是个土豪,家有十万银子,还有个“监生”的身份,算是有地位有体面的乡绅。
但他还有哥哥严贡生,严贡生无论在家族中还是社会上,地位都比他高,让他时时处处都受气。
严贡生生活奢靡,让弟弟严监生很不以为然,他在衣食住行上十分节俭吝啬,所以比哥哥富有多了。
除了临终怕费灯油之外,他还有以下一些节俭的事迹:他平素不舍得买猪肉,有时儿子馋了实在要吃,便去买一小块哄哄孩子;自己生病了,却舍不得钱吃人参滋补,让病情一天天加重;时常他还带病算账,日日想着田里的早稻,焦虑不已……不过严监生虽然很吝啬,然而相比其他各国文学作品中的守财奴形象,却还大有不同。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有个守财奴叫葛朗台,他对金钱有着迷之热爱,经常半夜三更关在房中欣赏自己的金币。
《儒林外史》严监生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严监生人物形象严监生名叫严大育,字致和。
他是个土豪,家有十万银子,还有个“监生”的身份,算是有地位有体面的乡绅。
但他还有哥哥严贡生,严贡生无论在家族中还是社会上,地位都比他高,让他时时处处都受气。
严贡生生活奢靡,让弟弟严监生很不以为然,他在衣食住行上十分节俭吝啬,所以比哥哥富有多了。
严监生是个胆小有钱的人。
虽则胆小,但并非善良之辈。
他妻子病卧在床,生命垂危,侧室赵氏假意殷勤,骗取正妻王氏答应把她扶为正房,王氏刚一吐话,严监生“听不得这一声,连三说道:‘既然如此,明日清早就要请二位舅爷说定此事,才有凭据。
’”只这一件事,就把严监生外柔内奸、心狠情薄的性格本质揭示出来了。
从整个一回看,严监生替哥哥还钱,贿赂王德王仁,与赵氏完婚,为王氏办丧事等等,一年之内,着实花了不少钱,单发丧就用去四五千两银子,但这并不能说明他的大方。
正相反,严监生是个典型的悭吝鬼,他花费的银子,实在都出于不得已。
有两个细节可以使读者体悟到严监生性格深处的苛刻贪吝:其一,当王氏死后,赵氏提起要送与两位舅爷赶考盘程银子时,严监生听而不言,“桌子底下一个猫就扒在他腿上,严监生一靴头子踢开了”。
这个猝然之间的暗暗发狠的动作,正是他此刻怜惜银子、憎恶两个舅爷的心理流露。
其二,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这细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极著名的一例,它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一笔。
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严监生性格的复杂性。
他的性格中有悭吝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不乏人情的一面。
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
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
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这不是“做戏”的眼泪,诚如闲斋老人的评语:“此亦柴米夫妻同甘共苦之真情。
儒林外史描写严监生的家财和吝啬的句子

儒林外史描写严监生的家财和吝啬的句子《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讲述严监生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陈规旧俗以及人们的贪婪与吝啬。
下面是关于严监生的家财和吝啬的一些描写和相关句子。
1. 对严监生家财的描写:严监生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他因为穷困,总是把家当作天堂,对于家财格外珍惜。
小说中描写了严监生家中的财物,并通过对其家财的描写,展示了他的吝啬本性。
“严监生年纪不饶人,瘦骨嶙峋,一头皂发宛如忍冬之树。
他家本小,凭他两遍过门的财物,就能至今穷困”(第一回)。
"直靠婚席祝寿上,谁能亲进他的居室?”(第十四回)“严家家规极严,出入甚少。
遭官司,业先净尽,一门人纪纷扰,他当面撵开赶去也”(第一回)。
“严监生竟无主张,因犯愁而自谓倒了世”(第一回)。
“严监生家不幸无子,惟有个穷亲戚,时时带了几个鹭鸶,弄得严监生家恬不知耻”(第十一回)。
2. 对严监生吝啬的描写:严监生是一个十分吝啬的人,他舍不得花钱,一切费用都要尽量减少,对待亲友也很小气,世俗眼光和私欲使得他过分吝啬。
“这严监生吝啬起来,只因他是奇男子,世上无可比数,一事一事若是得完全无可挽救,努努嘴就伤发了。
”(第一回)“替省的主意甚高,家中事务,也要省钱,故仍要每日请穷个物件来摆”(第一十回)“严监生见不中刺,每日便吃一百样、两百样,计便是三百两白金,那草包谁帮他去打,他竟吝不下这些”(第十四回)“我先瞧着性儿,竟是大吝啬。
若亦积口钱、银子,一物儿也不好舍与人家”(第六十一回)“大官却私攀不得禄,自己反要弄主意,托小人理统一应。
”(第十六回)以上是关于《儒林外史》中严监生家财和吝啬的一些描写和相关句子。
小说通过对严监生的吝啬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贪婪和吝啬的现象,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陋习的批判。
《儒林外史》严监生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严监生形象分析儒林外史严监生形象分析引言《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讽刺和描写儒士团体的生活来批判时弊。
其中,严监生作为小说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具有独特的形象特点。
严监生的外貌特征严监生身材瘦高,面目清秀,皮肤白皙,留着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
他的双眉修长,眼神锐利,给人以聪慧而机智的感觉。
在穿着方面,严监生倾向于朴素的服装,体现了他不喜欢浮华和奢侈的个性。
严监生的学问才华严监生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物。
他钻研经史籍贯,具有极高的学识和才智。
他在儒家学问方面造诣深厚,能够灵活运用经典知识解决问题。
严监生的学问才华使他在儒林中获得了一定的声望和地位。
严监生的性格特点严监生的性格有着矛盾的一面。
一方面,他以儒学为准则,追求高尚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他善良正直,重视道义,努力追求完善自我。
另一方面,他也显露出虚荣和功利的一面。
他渴望在儒林中获得更高的地位和名声,有时会为了个人利益而采取一些讨好上级的行为。
严监生的社会角色严监生在儒林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
他作为一个优秀的儒士,被视为儒林道德标杆的代表。
他的言行举止被广泛关注和模仿,对其他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严监生通过与其他儒林成员的互动,揭示了儒林中权力斗争、虚伪和利益交换的一面。
严监生的命运轨迹严监生在小说中经历了一系列变迁和挫折。
他曾一度失去儿女和财产,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但是,他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守自己的儒家理念,并最终走出低谷,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结论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一个具有丰富形象特点的角色。
他的外貌特征、学问才华、性格特点、社会角色以及命运轨迹共同揭示了清代儒林的兴衰、道德斗争和人性弱点。
通过对严监生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作者对儒林社会的激烈批判和反思。
课外拓展:《儒林外史》人物之严监生

课外拓展:《儒林外史》人物之严监生严监生名严大育,字致和,是个胆小有钱的人。
虽则胆小,但并非善良之辈。
他妻子病卧在床,生命垂危,侧室赵氏假意殷勤,骗取正妻王氏答应把她扶为正房,王氏刚一吐话,严监生“听不得这一声,连三说道:‘既然如此,明日清早就要请二位舅爷说定此事,才有凭据。
’”只这一件事,就把严监生外柔内奸、心狠情薄的性格本质揭示出来了。
从整个一回看,严监生替哥哥还钱,贿赂王德王仁,与赵氏完婚,为王氏办丧事等等,一年之内,着实花了不少钱,单发丧就用去四五千两银子,但这并不能说明他的大方。
正相反,严监生是个典型的吝啬鬼,他花费的银子,实在都出于不得已,有两个细节可以使读者体悟到严监生性格深处的苛刻贪吝:其一,当王氏死后,赵氏提起要送与两位舅爷赶考盘程银子时,严监生听而不言,“桌子底下一个猫就扒在他腿上,严监生一靴头子踢开了”。
这个猝然之间的暗暗发狠的动作,正是他此刻怜惜银子、憎恶两个舅爷的心理流露。
其二,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这细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极著名的一例,它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一笔。
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严监生性格的复杂性。
他的性格中有吝啬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不乏人情的一面。
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
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
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这不是“做戏”的眼泪,诚如闲斋老人的评语:“此亦柴米夫妻同甘共苦之真情。
”这里写出了他具有人情的一面。
由于他没有家族优势,至死也怕严老大,他活得卑微,死得窝囊。
至于对财产的聚敛,主要靠两种方式:一是靠剥削来占有;二是靠惨淡经营,精打细算,甚至靠生活方式上的自虐来减少开支。
《儒林外史》严监生形象描写

《儒林外史》严监生形象描写
儒林外史》严监生形象描写
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的形象描写着中国古代文化中儒学知识分子的特点和命运。
严监生的形象在小说中通过多个方面进行了描绘。
首先,在外貌方面,严监生被描绘为一个相貌平凡的人,没有太过出众的外表。
他戴着一副老花镜,看起来有点书呆子的感觉。
这种形象展示了一个勤奋好学、专注于学术的儒生形象。
其次,在思想和行为方面,严监生被塑造成一个典型的儒学知识分子。
他虔诚地遵守儒家的礼仪制度,尊崇儒家经典,崇尚孔子的定义。
严监生对待学术认真严谨,时刻不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
此外,严监生的人物形象还展示了儒家学术界的残酷现实。
他在儒林中面临了许多困境和挑战,遭受了排挤和迫害。
这一点反映
了当时儒学界的封建官僚体制和权力斗争,严监生的形象成为对这
一现象的批判。
综上所述,《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形象描写了一个勤奋好学、虔诚遵守儒家思想的儒学知识分子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儒学界的残
酷现实。
这一形象的描绘在小说中起到了深化故事情节和传递思想
意义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
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 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 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 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 为《欧也妮· 葛朗台》、《高老头》。
巴尔扎克1799年出生于巴黎西南
图尔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酷 爱读书,十二、三岁时,从给他补习 数学的艺术学院图书管理员那里借阅 了大量书籍,并把它们看作是自己的 救星:“只有读书才能使我头脑活 着”,否则“这种制度将完全摧毁了 我的生命”。通过阅读,他广泛地吸 收了各种思想,学到很多知识,为他 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查理带给葛朗台一封信。信中其实
是一封遗书,原来查理的父亲已经 破产,并打算自杀,因此把查理托 付给葛朗台照顾。这一切查理并不 知情。欧也妮被查理英俊的外表和 不凡的谈吐所打动,暗暗爱上了他。 甚至不顾家中的禁令,为查理燃起 了火炉和蜡烛,还跑上跑下尽量使 查理满意。
葛朗台知道查理在这里只能是一个
欧也妮最后的希望破灭了。她精神
上受到了很大刺激。最后,欧也妮 做了克罗旭名义上的妻子,可是不 久这个名义上的丈夫也死了,欧也 妮成了寡妇。她仍然偿还了查理父 亲破产欠下的巨额债务,让查理过 着幸福、名誉的生活。她自己则幽 居独处,依旧过着以前俭朴的生活。
索漠那古老的房子,依然没有阳光,
老是阴森森的。可是她办了许多公 益事业:一所养老院,几处教会小 学,一所藏书丰富的图书馆。 欧也妮如今只有一件事可做了,那 就是静静地等待死亡,她希望自己 在天国中会得到人世间得不到的快 乐。
生活负担,必须赶他走。第二天, 葛朗台将载着查理父亲死讯的报纸 递给查理,查理看完后痛不欲生, 几日没有出门。欧也妮则在怜悯查 理的同时,爱意愈深。查理此时也 感到了欧也妮体贴入微的友谊。
葛朗台决定将查理打发到印度去。
欧也妮把自己全部积蓄六千法郎送 给堂弟做盘缠。查理回赠给她一个 家传的镶金首饰盒。他们私订了终 身。海誓山盟之后查理离开了索漠。 葛朗台知道欧也妮将全部私房钱全 给了查理后,变得像野兽一样凶残。
1829年他发表历史小说
《朱安党人》,这是他的成 名作。此后20年是他创作 的鼎盛时期,他集中精力, 进行了规模宏大的《人间喜 剧》的创作。
巴尔扎克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他善于将集中概括与精确描摹相结 合,以外形反映内心本质等手法来 塑造人物,他还善于以精细入微、 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 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败和资产 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 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 的历史材料,
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
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 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 “现实主义大师”。
《欧也妮· 葛朗台》故事梗概:
在法国索漠城一所古老而荒凉的住
宅里,住着城里最富有的葛朗台先 生。他本是个箍桶匠,娶了一个有 钱的木材商的女儿为妻。后来又四 处钻营,做过市长,并继承了几笔 遗产,于是跃居为首富。
尽管葛朗台家财万贯,然而他的开
销却很节省。他举止朴素,餐桌上 从来都是粗茶淡饭,从来不买肉、 蔬菜和水果。他的家中只有妻子、 女儿欧也妮和仆人拿侬。老葛朗台 对待太太就像使唤奴隶一样,毫无 感情可言。而仆人拿侬则是忠心耿 耿,任劳任怨。
对于葛朗台来说,最大的快乐就是
占有别人的每个金币,然后珍藏起 来。为了不浪费每个金币,除购买 十分必要的生活用品外,他对家中 一切开支都非常吝啬,每顿吃的食 物,每天点的蜡烛,他总是亲自定 量分发;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里才 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 管春寒和秋凉。
他先在印度发了财,后又贩卖人口,
放高利贷,倒卖海盗赃物赚了大钱。 开初他还记得欧也妮的情分,可当 他跟各种颜色的女子到处荒唐胡闹 之后,便把她忘得一干二净。
几年后,他带着百万家财返回法国。
在船上他结识了一位侯爵。为了高 攀贵族,查理不顾侯爵女儿奇丑无 比,和她订了终身,他写信给欧也 妮,告诉她他已结婚的消息,并汇 来8000法郎,希望能赎回首饰 盒。
《儒林外史》严监生
《看钱奴》 贾弘义
“世界四大吝啬鬼” 夏洛克(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阿巴贡(莫里哀《悭吝人》) 泼留希金(果戈里《死魂灵》)
葛朗台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守财奴
——巴尔扎克
学习目标:
通过作品中对人物细致入微的细
节刻画,分析把握“葛朗台”这 一形象的性格特征。 认识葛朗台这一艺术形象在世界 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和价值。
1814年迁居巴黎。1816年
入法律学校攻读法律,曾在诉讼代 理人事务所和公证人事务所当实习 生,目睹了围绕财产而展开的形形 色色的激烈斗争,接触到金钱统治 一切的黑暗内幕,给他很多感触。 毕业后没按父母希望从事法律工作, 毅然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创作的物
质保障,他曾试笔并插足商业,从 事出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 这一切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 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他 不断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 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 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 识。
索漠人都知道尽管葛朗台一毛不拔,
但他手中有着万贯的家产,很多人 盯着这份财产羡慕不已。如果葛朗 台去世,欧也妮将是惟一继承人。 因此,城中少年都在追求她。其中 有两个主要竞争对手:一个是克罗 旭,是本地公证人的儿子。另一个 是格拉桑,本地银行家的儿子。
有一天适逢欧也妮过生日,这两人
都赶往葛朗台家为欧也妮祝寿。葛 朗台看在眼里,心里明白,嘀咕道: “他们都看中我的钱,哼!休想! 我利用这般人替我钓鱼!”正当他 们一起兴致勃勃地玩牌时,传来一 阵急促的敲门声,进来了一位十分 漂亮的青年,他就是葛朗台的侄儿, 23岁的查理。
“甚至在经济的细节方面(如革命以
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我 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 历史学家、经济学院和统计学家那 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恩 格斯:《恩格斯致玛· 哈克奈斯》)
因劳累过度,巴尔扎克于1
850年逝世。他的生命是 短促的,但给人类留下了丰 富的遗产。雨果在《巴尔扎 克葬词》中说,他的“作品 比岁月还多”。
请同学们把你设想的葛朗台
的结局作一下比较,探讨一 下小说的结局是否合理?
他将欧也妮锁在房间里,罚女儿只
吃冷水和面包。无论谁来讲情,他 都臵之不理。结果妻子吓病了。公 证人以利害关系劝葛朗台和女儿讲 和。他说如果葛朗台的妻子死了, 欧也妮可以以女儿的身份分走他的 一半财产。葛朗台害怕了,才将女 儿放了出来。
原小说中欧也妮的结局:
葛朗台死后,欧也妮继承了价值1
700万的遗产。欧也妮虽有偌大 家产,但她却感到十分苦恼。自从 与查理分手后,7年来她总是思念 着他。而查理呢,自离开索漠,就 把全部精力用在生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