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严监生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论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形象

论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形象

论《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形彖读过文学名著的人一般都知道,文学名著中有“四大吝啬鬼”形彖,但人们对“四大吝啬鬼”的所指却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他们是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也有人认为是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和严监生。

前一种说法我比较认可,后一种说法我认为有些不妥,我觉得《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被列入“四大吝啬鬼”形象是一个莫大的错误,因为他对周围人慷慨大方,只是对自己有点自虐的倾向, 充其量只能算是有点小气而已,还够不上大吝啬鬼的级别。

又因被错误列入“四大吝啬鬼”形彖而使他恶名远扬,使他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恶名远远超过他的兄长严贡生,这更让人觉得莫大的悲哀,要知道严贡生是个恶霸无赖,为人极端吝啬,他更应该被钉到耻辱柱上遭人嘲笑,遭人谴责,遭人唾弃。

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被列入“四大吝啬鬼”形象可以说是十分恰当的,但严监生何以被有些人列入“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中呢?我想这主要在于他临终前的一个经典表现,由于作者的精彩描写,让读者印象很深,以至于让很多人认为他是个大吝啬鬼。

我们可以看原文: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订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

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一细节刻画岀了严监生小气的一面,但这并不是严监生为人的全部,如果仅就这一点就把他说成是大吝啬鬼,我认为这一论断未免有些以偏概全。

因为仔细看原著,我们会发现,严监生和前而三个大吝啬鬼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他对别人慷慨大方,对自己小气,有点自虐倾向,仅此而已,怎么能算得上是大吝啬鬼呢?我们可以通过小说原文情节来证明这一点。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严监生在对待兄长、舅兄、妻子、儿子等方而的态度和做法,我认为他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做法不但无可指责,反而值得称道。

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

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

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严监生,这个名字或许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但在某些领域中,他被视为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

那么,严监生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为了深入了解他,我们可以从他的职业、个人品质以及影响力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严监生的职业背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位知名的教育家和研究员,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严监生毕业于国内顶尖大学并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进入教育研究领域工作多年。

他曾在多所高校担任教授职位,同时也在国内外知名教育机构担任顾问。

他的丰富学术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使他成为国内教育界的领军人物之一。

其次,严监生在个人品质上也备受称赞。

他以严谨和勤奋而闻名,每一项研究都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他对于教育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怀也深受学生和同事们的喜爱。

严监生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以身作则影响他人,具有明确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人格特质。

另外,严监生的影响力也不能忽视。

他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引用和运用,对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改革的推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的学术论文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并多次获得教育界的重要奖项。

严监生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和培训班等形式,积极与同行们交流思想,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他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学术界,还涉及到教育事业的各个层面。

但是,除了以上所述的正面特质和成就之外,严监生也有他的不足之处。

一些人认为,他在与学生的互动上较少关注个体差异,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

还有一些人认为,他在对待学术研究时过于严肃,缺乏一定的创新和开放性。

当然,这些批评并不能完全否定严监生在教育界所做出的贡献,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综上所述,严监生是一个职业成功、个人品质优秀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人。

他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和贡献使他成为值得尊敬的教育家和研究员。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他的不足之处,并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方面给予他一定的建议和启示。

《严监生》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严监生》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严监生》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严监生》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严监生,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我看《儒林外史》中严监生这一形象概述

我看《儒林外史》中严监生这一形象概述

我看《儒林外史》中严监生这一形象概述----bd3b9446-6eb2-11ec-8794-7cb59b590d7d我看《儒林外史》中严监生这一形象[摘要]:颜健生是清初吴敬梓《儒史》中的一个人物。

过去,大多数评论家认为他是一个贪婪的守财奴。

本文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并与世界文学画廊中的典型守财奴进行比较,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阎建生是吝啬鬼,但他并不贪婪,也没有成为“鬼”。

充其量,他只是一个胆小、勤劳、节俭的封建地主。

此外,他还就比较两严、支持赵氏家族和阎建生生前伸出两个手指的流行观点发表了不同看法。

严监生,名大育,字致和,是我国清初吴敬梓笔下的一个人物,见于《儒林外史》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

对于这个人物的评价,今人多有贬词。

受到外国文学,如果戈理的《死魂灵》和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影响,在以往的评论中把他列入到了世界文学吝啬鬼的长廊之中,在很多文学史评中、及电视、电影里都把其视为一个贪婪成性,视钱如命的吝啬鬼而大加鞭挞。

其实严监生本不过是一个懦弱胆小,勤俭本分的土财主而已。

如何看待和分析这个人物?我觉得还是应立足于作品提供的情节,把他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里,拿他跟世界文学长廊之中真正的那些典型的吝啬鬼们加以比较,看看到底有什么不同,同时也要看看作者对待自己笔下这个人物到底是个什么态度,这样才能得出相对准确和真实的结论来。

一鲁迅在评价中国古典小说写法时说:“好人完全好,坏人完全坏”“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一点好处也没有。

”(见鲁迅《中国古典小说历史变迁》)这段话实际上道出了中国古典小说在描写人物是常犯的那种“善无一不善,恶无一不恶”简单化的弊病。

然而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则突破了这一传统模式。

在他的笔下出现了很多有着丰富而又复杂性格内涵的人物,如范进、王玉辉、马二先生,这些人物形象都写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作者在力求写出人物其生活中本来的真实面目,即便是对于那些完全否定性的人物,也很少作不适当的夸张。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形象(5篇)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形象(5篇)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形象(5篇)儒林外史主要人物形象篇1 严监生名严大育,字致和,是个胆小有钱的人。

虽则胆小,但并非善良之辈。

他妻子病卧在床,生命垂危,侧室赵氏假意殷勤,骗取正妻王氏答应把她扶为正房,王氏刚一吐话,严监生“听不得这一声,连三说道:‘既然如此,明日清早就要请二位舅爷说定此事,才有凭据。

’”只这一件事,就把严监生外柔内奸、心狠情薄的性格本质揭示出来了。

从整个一回看,严监生替哥哥还钱,贿赂王德王仁,与赵氏完婚,为王氏办丧事等等,一年之内,着实花了不少钱,单发丧就用去四五千两银子,但这并不能说明他的大方。

正相反,严监生是个典型的悭吝鬼,他花费的银子,实在都出于不得已。

有两个细节可以使读者体悟到严监生性格深处的苛刻贪吝:其一,当王氏死后,赵氏提起要送与两位舅爷赶考盘程银子时,严监生听而不言,“桌子底下一个猫就扒在他腿上,严监生一靴头子踢开了”。

这个猝然之间的暗暗发狠的动作,正是他此刻怜惜银子、憎恶两个舅爷的心理流露。

其二,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这细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极著名的一例,它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一笔。

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严监生性格的复杂性。

他的性格中有悭吝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不乏人情的一面。

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

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

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这不是“做戏”的眼泪,诚如闲斋老人的评语:“此亦柴米夫妻同甘共苦之真情。

”这里写出了他具有人情的一面。

由于他没有家族优势,至死也怕严老大,他活得卑微,死得窝囊。

至于对财产的聚敛,主要靠两种方式:一是靠剥削来占有;二是靠惨淡经营,精打细算,甚至靠生活方式上的自虐来减少开支。

儒林外史严监生主要事迹

儒林外史严监生主要事迹

儒林外史严监生主要事迹严监生,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儒林外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一个备受读者关注的角色。

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曲折的故事,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坚持正义和努力追求进步的精神。

严监生的主要事迹可以从他的童年时期开始讲起。

从小聪明过人的他,被聘为儒林书院的举子,成为了一名知识分子。

然而,严监生并不满足于仅仅获得知识,他渴望将书本上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因此,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帮助穷人和弱者,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

他还积极参与政治,提出了一些治理建议,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然而,严监生在追求进步的道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儒林官僚体制的陈旧规则和徇私舞弊的现象使他感到沮丧和愤怒。

面对这些不公正和腐败,他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原则,努力为正义而战。

他通过书信、言辞和行动,积极传播正义观念,影响他人,让更多人认识到社会需要改革和进步。

严监生不仅是个有理想的人,也是个积极行动的人。

他并没有满足于言语激励,而是亲身参与到社会事务中。

他组织义务教育,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术和务农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他还积极投身于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努力改善农业、工业和交通等领域的发展。

严监生的事迹不仅仅是一个个例子,更是对我们的启示和引导。

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一个有知识、有智慧的人应当有责任去改变社会、改善人民的生活。

他的坚持和努力,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明白,只有持之以恒地追求进步,才能创造更美好的社会。

因此,我们要向严监生学习,不仅要勤奋学习,努力获取知识,还要发挥我们的智慧和才能,通过实际行动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严监生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启迪。

他的事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积极向上、有追求、有担当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像他一样,争取进步,坚持正义,为社会造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承并发扬严监生的精神,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严监生人物赏析作文800字

严监生人物赏析作文800字

严监生人物赏析作文800字
严监生外柔内奸心狠情薄,是个典型的吝啬鬼,他花费银子都出于不得已,他没有家族优势,活得卑微死得窝囊。

他爱财聚财,但有时不乏慷慨,他并不甘心屈从别人,在他的心目中,除了金钱之外,还得有功名,他是一个在统治阶级中被人捉弄的人物,他有吝啬薄情的一面,又不乏人情味。

吝啬鬼: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

卑微:出钱帮哥哥摆平官司。

严监生的哥哥严贡生惹了官司,官府差人来找,他溜之大吉,于是官府找上了他弟,严监生“不敢轻慢,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忙着小厮去请两位舅爷来商议”。

慷慨:妻子病重,掷豪金为妻看病、办丧。

“王氏的病渐渐重起来,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

”妻子过世后,严监生大办丧事,“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


人情味:对两位老舅大方仁义。

严监生知道妻子王氏时日无多,诸事需两位舅爷帮忙打理,于是“拿出两封银子,每位一百两,递给二位”,又送了一些首饰给两位舅奶奶。

严监生是清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

小说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他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周进,范进,严监生人物形象及事例

周进,范进,严监生人物形象及事例

周进,范进,严监生人物形象及事例一、周进1、人物形象这是个腐儒的典型,周进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

从周进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之深。

它深深的腐蚀着文士的心灵,使一些文人因迷恋举业而完全被动地失去了自我。

作者以其悲愤和辛酸的笔触,写出了他们在人格意识方面的扭曲与堕落。

2、事例周进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卑下,事事仰人鼻息,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

暮年飞黄腾达后,同情提携同样出身下层、同样屡试不第的范进,表明周进秉性忠厚,迂而不恶。

写出了他性格的复杂面。

在这个醉心于科举,而心术并未大坏的读书人身上,更可见出科举制对士子灵魂的侵蚀之深。

发迹后,从前瞧不起周进的人态度判若两人。

梅玖冒称是他的学生;他在村塾中写下的对联,被恭恭敬敬地揭下来裱好;辞退了他的薛家集也供奉起他的“长生禄位”。

周进熟识人物态度的转变,除了写尽世态人情之外,更表现了科举制度对各阶层人物的间接影响,是造成污浊世风的根源。

二、范进1、人物形象小说主人公范进,表面上呆头笨脑,穷困愚陋,逆来顺受,酸气十足;内心里却热恋功名,追求利禄,奴性十足,卑怯懦弱。

从他身上,可以看出科举制度的腐败和对读书人的毒害。

范进这种百无一能、迂腐呆蠢的人,很快就做起了官老爷,掌握政权,管理百姓,从这里读者也可以看出封建官场的黑暗。

2、事例家里穷得无钱买米,他还要到处借钱凑盘缠,去考举人。

当他骤闻中了举人,激动得无法控制,竟然疯了,真是可怜、可叹又可笑。

说他呆头呆脑,又不尽然。

范进见了地主豪绅,就露出了一副媚骨,竭力拉拢巴结。

会到了张乡绅,满口是“久仰老先生”,“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

”尽力谄谀奉迎,奴性十足。

三、严监生1、人物形象严监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是个胆小有钱的人。

虽则胆小,但并非善良之辈。

严监生是外柔内奸、心狠情薄的性格本质。

总之,他是一个在统治阶级中被人捉弄的人物,他有吝啬、薄情、慷慨的一面,又不乏人情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林外史》严监生人物形象
严监生名叫严大育,字致和。

他是个土豪,家有十万银子,还有个“监生”的身份,算是有地位有体面的乡绅。

但他还有哥哥严贡生,严贡生无论在家族中还是社会上,地位都比他高,让他时时处处都受气。

严贡生生活奢靡,让弟弟严监生很不以为然,他在衣食住行上十分节俭吝啬,所以比哥哥富有多了。

严监生是个胆小有钱的人。

虽则胆小,但并非善良之辈。

他妻子病卧在床,生命垂危,侧室赵氏假意殷勤,骗取正妻王氏答应把她扶为正房,王氏刚一吐话,严监生“听不得这一声,连三说道:‘既然如此,明日清早就要请二位舅爷说定此事,才有凭据。

’”只这一件事,就把严监生外柔内奸、心狠情薄的性格本质揭示出来了。

从整个一回看,严监生替哥哥还钱,贿赂王德王仁,与赵氏完婚,为王氏办丧事等等,一年之内,着实花了不少钱,单发丧就用去四五千两银子,但这并不能说明他的大方。

正相反,严监生是个典型的悭吝鬼,他花费的银子,实在都出于不得已。

有两个细节可以使读者体悟到严监生性格深处的苛刻贪吝:
其一,当王氏死后,赵氏提起要送与两位舅爷赶考盘程银子时,严监生听而不言,“桌子底下一个猫就扒在他腿上,严监生一靴头子踢开了”。

这个猝然之间的暗暗发狠的动作,正是他此刻怜惜银子、憎恶两个舅爷的心理流露。

其二,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这细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极著名的一例,它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一笔。

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严监生性格的复杂性。

他的性格中有悭吝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不乏人情的一面。

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

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

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这不是“做戏”的眼泪,诚如闲斋老人的评语:“此亦柴米夫妻同甘共苦之真情。

”这里写出了他具有人情的一面。

由于他没有家族优势,至死也怕严老大,他活得卑微,死得窝囊。

至于对财产的聚敛,主要靠两种方式:一是靠剥削来占有;二是靠惨淡经营,精打细算,甚至靠生活方式上的自虐来减少开支。

他爱财、聚财,但有时不乏慷慨。

这是与他没有家族优势,没有功名地位的处境是分不开的。

但是他并不甘心屈从别人,这种心态在他临终托孤于内兄的沉痛遗言中充分地揭示出来了,他说:“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样,终日受大房的气。


在他的心目中,除了金钱之外,还得有功名权势,只有如此,才可以活得威风凛凛。

临终前的一席话,可谓是他人生经验的总结。

总之,他是一个在统治阶级中被人捉弄的人物,他有吝啬、薄情的一面,又不乏人情味。

严监生是名著《儒林外史》里经典的吝啬人物。

对严监生这个人物的畸形灵魂多层面发掘,有利于全面领会作者深邃的用心和婉转多姿的笔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