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净水工艺归纳教学总结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水厂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的重要任务。
而净水处理工艺则是水厂进行水质净化的关键方法之一。
本文将围绕水厂常用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其应用效果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读者能够更加深入了解水厂的净水处理工艺,以及其在提高水质净化效果、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方面的作用。
一、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1. 絮凝沉淀法絮凝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它通过向水中加入絮凝剂,使水中的悬浮颗粒汇聚成较大的絮体,然后通过沉淀的方式将絮体从水中去除。
絮凝沉淀法在水厂的净水处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浊度、有机物、胶体等杂质,从而提高水质的透明度和卫生指标。
絮凝沉淀法也可以帮助水厂减少后续过滤、消毒等工艺环节对设备的磨损和化学消耗,降低运行成本,保障供水的质量和安全。
2.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和有害物质进行吸附的一种净水处理工艺方法。
活性炭的大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使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异味、色度、有机物、有机污染物和部分重金属离子等。
在实际应用中,活性炭吸附法通常作为水厂预处理过程的一部分,用于对水质中的有机物进行去除,从而提高后续工艺操作的效果和水质的稳定性。
3. 混凝过滤法混凝过滤法是将絮凝和过滤两个工艺结合起来的一种净水处理方法。
在该工艺中,首先通过加入絮凝剂对水质进行絮凝处理,使悬浮污染物沉淀形成絮体;然后将水送入过滤装置,利用过滤介质对水中的絮体进行过滤,从而去除水中的浊度、有机物、微生物等。
混凝过滤法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处理效果显著的优点,因此在水厂的净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半透膜对水质进行分离和去除杂质的高效净水处理方法。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它们可以根据膜孔径和截留机理对水中的颗粒、有机物、微生物和溶解性盐类等进行不同程度的分离和去除。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1. 引言1.1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水厂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直接影响着水质的优劣。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厂常用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其应用效果。
水厂常用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混凝过滤法、膜分离技术、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臭氧氧化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微生物等杂质,从而提高水质。
混凝过滤法通过混凝剂将悬浮物聚集在一起,再通过过滤器去除杂质;膜分离技术则是利用半透膜将水分离成纯净水和废水;活性炭吸附法则能吸附有机物和异味物质;离子交换法可去除水中的硬度离子;而臭氧氧化法则能分解水中的有机物。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水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对水质进行有效处理,可以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的安全,减少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方法的研究和改进,未来水厂的净水处理工艺将不断完善,为人类提供更加清洁、安全的用水环境。
2. 正文2.1 常见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常见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两大类。
物理处理主要包括过滤、沉淀、膜分离等技术。
过滤是最基本的净水处理方法之一,通过不同级别的过滤介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和颗粒物。
沉淀则是利用重力或化学药剂使颗粒物沉降到底部,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膜分离技术采用微孔膜或超滤膜对水进行筛选,可以有效去除微小颗粒和溶解性有机物。
化学处理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臭氧氧化法。
活性炭吸附法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余氯。
离子交换法则利用树脂或其他介质实现水中阴阳离子的交换,从而去除水中的金属离子和硬度物质。
臭氧氧化法则通过臭氧氧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提高水的整体水质。
综合运用这些常见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水厂的水质,保障供水安全。
不同的水质要求会决定不同的处理工艺选择,因此水厂在选择净水处理工艺方法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技术组合。
水厂净水工艺归纳教学总结

水厂净水工艺归纳自来水厂净水工艺本归纳说明就水厂的细节工艺流程逐一说明。
按传统水厂净水基本工艺流程第一节取水工艺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分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活动式取水构筑物,特种取水构筑物。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主要有岸边式、河床式、竖井泵房式和斗槽式等。
而大多数采用比较多的是岸边式和河床式。
1.1固定式取水构筑物1.1.1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河床式取水构筑物适用于河床稳定,岸坡平缓,主流离岸较远,岸边水深不够或水质不好,而河中具有足够水深或较好水质时。
其构成是:取水头部、进水管、吸水间和泵站。
(1)取水头部其要求是:①避免吸入泥沙;②不引起附近河床的冲刷;③避免其进水口被水内冰堵塞;④不被船只、木排及流冰撞击;⑤便于清洗。
其设计要求:①具有合理的外形;②取水头部进水口的位置适当,其上缘在最低水位以下0.5~1.0,冰盖底面以下0.2~0.5m,其下缘高出河底1.0~1.5 m;③进口水流速度适当。
其类型有:喇叭管、蘑菇型、鱼型罩、箱式、墩式、斜板式、活动式。
箱式取水头部由周边开设进水孔的钢筋砼箱和设在箱内的喇叭管组成。
进水孔总面积较大,能减少冰渍和泥沙进入量。
适用于冬季冰凌较多或含沙量不大,水深较小的河流上采用,中小型取水工程用得较多。
中南地区含沙量较小的河流上箱的平面形状:圆形、矩形、棱形。
(2)进水管进水管有自流管与虹吸管之分,其自流管取水:自流管淹没在水中,河水靠重力自流,工作较可靠,水中含沙量较高时,为取得含沙少的水可在集水间壁上开设进水孔,可设置高位自流管。
适用于自流管埋深不大,或可以开挖隧道;而当河水位高于虹吸管顶时,无需抽真空即可自流进水;当河水位低于虹吸管顶,需先将虹吸管抽真空可进水。
虹吸高度2—6m。
适用于河滩宽阔,河岸较高,且为坚硬岩石,埋设自流管需开挖大量土石方,或管道需要穿越防洪堤时可采用虹吸管。
优点:减少水下土石方量,缩短工期,节约投资。
缺点:对管材、施工质量要较高,运行管理要求严,要装置真空设备,严密不漏气,可靠性不如自流管。
水厂工作总结

水厂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有幸在水厂工作,负责水处理和供水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水处理和供水的知识,也收获了
不少工作经验。
以下是我在水厂工作的总结: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水处理。
在水厂工作期间,我参与了
水源的采集、净化和消毒等工作。
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化学药剂来去
除水中的杂质和细菌,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我也学会了
如何维护水处理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其次,我参与了供水工作。
我学会了如何监测和调节供水系统,确保水厂能够及时、稳定地向居民供水。
我也学会了如何应对突发
情况,比如水厂设备故障或供水管道漏水等问题,保障供水系统的
正常运行。
最后,我在水厂工作期间,也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处理
日常工作中,我需要与同事密切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我学会了如
何与同事有效沟通,协调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水厂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意义的工作。
我在这
段时间里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努力,为更多人提供优质的饮用水。
《水的净化》教学反思及总结

《水的净化》教学反思及总结《水的净化》教学反思及总结〔精选 5 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觉察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水的净化》教学反思及总结〔精选 5 篇〕,与保藏。
《水的净化》教学反思及总结篇 1《水的净化》是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二第一课时内容。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介绍水的四种净化方法,分别为: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前三种是本节课的重点。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展教学反思和总结:一、教学流程反思:教学从一杯浑浊的水引入分析杂质,教会学生分析并且描述水中存在的杂质,从而引出除杂的四种方法。
水的净化第一种方法沉淀,学生对于明矾的生疏较为生疏,通过课后争论,方才意识到,可以将明矾的介绍和油条成分联系在一起,更加的生活化。
其次个方法是过滤,过滤的操作步骤是“一贴二低三靠”,操作示范中学生理解较困难,假设直接演示每个错误的操作步骤〔如有意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戳破滤纸等错误操作^〕并以教学视频呈现正确操作步骤,最终学生动手试验相结合,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便于把握过滤的正确操作步骤并总分析滤液浑浊的缘由。
第三种方法是利用活性炭进展吸附,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活性炭吸附是物理变化,通过生活阅历告知,但凡疏松多孔的物质如面包、柚子皮都具备吸附性能讲解活性炭吸附是物理变化。
井水总是比河水干净,分析井水旁边的砂石起过滤作用,有效结合化学学问与生活。
二、教学语言:教学是一门艺术,逐步实现阶梯式的教学。
教师的语言言简意赅,循循善诱,步步启发,层层搭梯,学问的学习便是水到渠成。
过滤试验操作中,表述较为繁多,结合试验步骤,到达讲解清楚明白的效果。
对于学生的正面鼓舞和引导,全班掌声会让他们产生无比的骄傲感,不是语言胜似语言。
三、学生活动:课标表达“学位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为了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本节课开展学生试验——水的过滤。
纯水净化总结报告范文

纯水净化总结报告范文一、引言纯净水作为一种高品质的水源,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源污染和水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纯水净化技术应运而生。
本报告将对纯水净化技术进行总结,并对其优势、应用领域以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二、纯水净化技术的分类及原理目前,纯水净化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大类。
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过滤、反渗透和蒸馏等。
(1)过滤: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泥沙和大颗粒杂质。
(2)反渗透:利用半透膜,对水中的溶质和悬浮物进行分离,产生高纯度的水。
(3)蒸馏:通过加热水,使其变为蒸汽,然后将蒸汽冷凝成纯净水。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包括离子交换、吸附和氧化等。
(1)离子交换: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水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去除杂质。
(2)吸附:通过吸附剂将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吸附下来,达到净化的效果。
(3)氧化:利用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剂,将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氧化分解,以达到清洁的目的。
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主要利用微生物进行水质净化,包括生物过滤、植物净化和微生物处理等。
(1)生物过滤:通过微生物将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使之达到水质净化的要求。
(2)植物净化:利用水生植物的吸附和生物转化作用,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
(3)微生物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人工湿地等方法,利用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分解和净化。
三、纯水净化技术的优势和应用领域纯水净化技术具有如下优势:1. 高效净化:纯水净化技术可以迅速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悬浮物等污染物,提供高纯度的水源。
2. 安全可靠:纯水净化技术经过多重过滤和处理,保证净水的安全性,避免了水源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3. 环保节能:与传统的水处理方法相比,纯水净化技术更加环保,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纯水净化技术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 家庭和办公场所:纯水净化设备可以直接安装在家庭和办公场所的自来水源中,为出水提供高品质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
水厂净水工工作总结

水厂净水工工作总结光阴荏苒,转眼xx年即将过去,展望xx 回首二00九年来的工作,我在厂领导和各位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公司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和与工作,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立足本职,做好各项工作办公室的工作千头万绪有文书处理、报表核算、文件申报、会议安排、文体活动组织、培训计划制定和车辆管理等。
面对繁杂琐碎的大量事务性工作,自我强化工作意识,注重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冷静处理各项事务,力求周全、准确,避免疏漏和差错。
(一)认真做好各种文书工作。
1、编写XX年、xx年度工作总结,年初做好XX年度各级评先工作。
对我厂上半年经营目标情况进行分析,为各项目标达标出谋划策,确保了我厂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2、征求、收集、编写、上报“劳保用品发放标准”、《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书》、《xx水务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等反馈意见。
3、每月上报全厂工作小结、内部用水情况、车辆行驶情况,以及下月资金计划、工作安排等。
内部用水全年共 1399桶(截止11月)。
4、全年会同办公室其他同事编写各类请示、报告67份。
由本人主抓的新闻报道工作今年也呈现良好态势,截至十一月份全厂有16名员工在《xx水务》上发表反映厂里生产动态、好人好事的文章33篇,图片12幅;本人也发表各类文章10篇,图片7幅。
5、从今年五月开始,参与对部门绩效和员工绩效考核,制定绩效考核二级表单,编写综合绩效季度工作报告。
4、为了使员工了解掌握绩效考核的目的和意义,制订了绩效管理培训方案,并为员工进行培训讲解。
培训内容包括:本岗位绩效考评的内容及标准;绩效考核评分细则和说明。
二、水源管理,常抓不懈因工作需要本人从8月份主抓水源地工作,我厂外线三个班组线长、面广、工作地点分散、人员不易集中,给管理带来一些难度。
本人根据实际情况从员工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水质安全等方面着手,迎难而上,解决了一些问题。
净水工艺学习报告

净水工艺学习报告现阶段,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我国城镇供水能力大幅度提升、公共供水快速发展,逐渐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建立和完善了供水制度。
但是城镇供水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如水资源短缺、管道安全问题以及处理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等。
此外,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水源地受到污染,水质发生变化。
针对这些问题,在实习期间对城镇供水工艺进行了初步的学习,掌握了城市生活供水中净水工艺的基本处理方法,以及在处理不同水质的水体时选用不同的工艺流程,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使出水水质满足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1 水源的分类及饮用水标准1.1 水源的种类目前,自来水厂根据取水的方式,水源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地表水水源和地下水水源。
在依据水体中所含物质和污染物的不同,可以进行相应的划分,不同种类的水体和主要特点可以见表1。
表1水源的种类及特点1.2 饮用水水质标准现阶段,我国城市供水的水质标准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表2),该标准对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毒理学指标、感官性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放射性指标分成4大类,对涉及的106项具体指标做出类规定。
经过水厂净水工艺之后,必须满足标准,才能使城市的生活和生产的安全得到保证。
表2生活饮用水常规指标及限值2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2.1 混凝2.1.1 混凝作用混凝是指通过某种方法(如投加化学药剂)使水中胶体粒子和微小悬浮物聚集的过程,凝聚和絮凝总称为混凝。
凝聚主要指胶体脱稳并生成微小聚集体的过程,絮凝是脱稳的胶体或微小悬浮物聚结成大的絮凝体的过程。
2.1.2 常用的混凝剂天然水体中的胶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原水中投加化学药剂,使水中杂质颗粒的稳定性降低,细小颗粒逐渐长大变成絮体,并依靠重力作用下沉,从而使浑水变清。
为了达到此作用所投加的各种药剂统称为混凝剂,常用的混凝剂及主要特点见表3。
表3常用混凝剂及特点2.2絮凝絮凝作用是使混合阶段形成的细小絮体,通过相互碰撞以形成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较大絮体,在絮凝阶段,随着絮体的成长,搅拌强度或水流速度应逐渐降低,水进行絮凝的设施,叫做絮凝池,又叫反应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厂净水工艺归纳自来水厂净水工艺本归纳说明就水厂的细节工艺流程逐一说明。
按传统水厂净水基本工艺流程第一节取水工艺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分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活动式取水构筑物,特种取水构筑物。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主要有岸边式、河床式、竖井泵房式和斗槽式等。
而大多数采用比较多的是岸边式和河床式。
1.1固定式取水构筑物1.1.1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河床式取水构筑物适用于河床稳定,岸坡平缓,主流离岸较远,岸边水深不够或水质不好,而河中具有足够水深或较好水质时。
其构成是:取水头部、进水管、吸水间和泵站。
(1)取水头部其要求是:①避免吸入泥沙;②不引起附近河床的冲刷;③避免其进水口被水内冰堵塞;④不被船只、木排及流冰撞击;⑤便于清洗。
其设计要求:①具有合理的外形;②取水头部进水口的位置适当,其上缘在最低水位以下0.5~1.0,冰盖底面以下0.2~0.5m,其下缘咼出河底1.0~1.5 m③进口水流速度适当。
其类型有:喇叭管、蘑菇型、鱼型罩、箱式、墩式、斜板式、活动式。
箱式取水头部由周边开设进水孔的钢筋砼箱和设在箱内的喇叭管组成。
进水孔总面积较大,能减少冰渍和泥沙进入量。
适用于冬季冰凌较多或含沙量不大,水深较小的河流上采用,中小型取水工程用得较多。
中南地区含沙量较小的河流上箱的平面形状:圆形、矩形、棱形。
(2)进水管进水管有自流管与虹吸管之分,其自流管取水:自流管淹没在水中,河水靠重力自流,工作较可靠,水中含沙量较高时,为取得含沙少的水可在集水间壁上开设进水孔,可设置高位自流管。
适用于自流管埋深不大,或可以开挖隧道;而当河水位高于虹吸管顶时,无需抽真空即可自流进水;当河水位低于虹吸管顶,需先将虹吸管抽真空可进水。
虹吸高度2—6m适用于河滩宽阔,河岸较高,且为坚硬岩石,埋设自流管需开挖大量土石方,或管道需要穿越防洪堤时可采用虹吸管。
优点:减少水下土石方量,缩短工期,节约投资。
缺点:对管材、施工质量要较高,运行管理要求严,要装置真空设备,严密不漏气,可靠性不如自流管。
主要探讨自流管进水。
(3)吸水间及其作用:1沉淀一部分泥沙及杂质;2 •便于安设格网;3 •可以根据吸水井中的水位变化判断取水系统的工作情况;4.可以减少水泵吸水管的长度及埋深;5. 便于清洗自流管。
因河流河岸较缓,主流远离岸边,宜采用固定式河床取水构筑物。
河心处用箱式取水头部,经自流管流入集水井,再经格栅、格网截留杂质后,用离心泵送出(斗槽式)1.1.2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岸边式取水构筑物与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基本相同,但它没有取水头部与进水管,只有集水并和泵房组成。
原水由无塔供水的集水间的进水孔进入。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适用于深水线靠近岸边,水质良好,水位变幅不大且岸坡陡峻,岸坡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的平面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或椭圈形。
根据供水设备取水量和流速确定进水窗口总面积,再由每个窗口的面积定出窗口数目。
因为水源的水位有涨有落,为了取得含砂量较小的水,窗口可做成上下两排,高水位时用上排,低水位时用下排。
窗口的位置应保证下面一排最低水位下有适当深度,上排位置使最高水位时仍能取水。
风向对取水口处的水质有影响。
如风向由岸吹向河中心,下层水清,应从下排窗口取水。
反之,则应开上排窗口取水。
集水井和泵房可以合建,也可以分建•其原则与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相同。
在岸边较陡,岸边水较深,水质和地质条件较好,水位变幅不大的河流,比较适合采用集水井和泵房合建的固定取水方式,这种取水方式具有设备布置紧凑,总建筑面积小,吸水管短,运行安全可靠,便于维修的特点;而在河岸地址较差,建立合建式取水构筑物对河床断面及航道影响较大,水下施工有难度的水源点宜采用分建式,这种取水方式泵房离开河岸,设在水质条件比较好的位置,维护管理,运行安全性相对于合建式要差一些。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建在河床稳定,河岸较为平坦主流离河岸较远,河岸水深较浅,水质较差;河中有足够的水深以及水质较好的河流取水点,可以分为自流管取水和集水井和泵房分建、合建2种。
1.3江心进水头式由取水头部、进水管、集水井和取水泵房组成。
常用于岸坡平缓、深水线离岸较远、高低水位相差不大、含砂量不高的江河和湖泊。
原水通过设在水源最低水位之下的进水头部,经过进水管流至集水井,然后由泵房加压送至水厂。
集水井可与泵房分建或合建。
当取水量小时,可以不建集水井而由水泵直接吸水。
取水头部外壁进水口上装有格栅,集水井内装有滤网以防止原水中的大块漂流杂物进入水泵,阻塞通道或损坏叶轮。
江心桥墩式也称塔式。
常用于水库,建于尚未蓄水时。
构筑物高耸于水体中,取水、泵水设施齐全,用输水管送水上岸。
可以在不同深度取水,以得到水质较好的原水。
岸边式集水井与泵房分建或合建于岸边,原水直接由进水口进入。
一般适用于岸坡较陡,深水线靠近岸边的江河。
对含砂量大或冰凌严重或两者均出现的河流,取水量又较大时,可采用斗槽式取水构筑物,它是一种特殊的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其前以围堤筑成一个斗槽,粗砂将在斗槽内沉淀,冰凌则在槽内上浮中国西北地区有多处斗槽式取水构筑物。
底栏栅式以山区溪流作为水源时,为避免急流中的砂砾,用低坝抬高水位, 坝内有引水渠道,渠顶盖栏栅。
水流溢过坝顶时从栏栅进入渠道,流至沉砂池沉除泥沙后,再用水泵输出。
(江心进水头式)1.2移动式取水构筑物适用于水位变化大的河流。
构筑物可随水位升降,具有投资较省、施工简单等优点,但操作管理较固定式麻烦,取水安全性也较差,主要有两种:1.2.1浮船式水泵设在驳船上,直接从河中取水,由斜管输送至岸上。
水泵的出水管和输水斜管的连接要灵活,以适应浮船的升降和摇摆。
当采用阶梯式连接时,须随水位涨落改换接头位置。
当采用摇臂式连接时,加长联络管为摇臂,不换接头,浮船也可以随水位自由升降。
浮船取水要求河岸有适当的坡度(20°£0。
)浮船式取水构筑物在中国西南和中南地区较多。
80年代,单船供水能力已超过每日100000m3/h。
1.2.3缆车式由泵房、坡道、输水斜管和牵引设备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图3)。
取水泵设在泵车上。
当河流水位涨落时,泵车可由牵引设备沿坡道上下移动,以适阿孚堕丰代*劈技一*3应水位,同时改换接头。
缆车式取水适宜于水位涨落速度不大(如每小时不超过2米)、无冰凌和漂浮物较少的河流。
第二节混凝工艺.2.1.1功能和目的混凝是指向水中投加一定剂量的化学药剂,这些化学药剂在水中发生水解,和水中的胶体粒子互相碰撞,发生电性中和,产生吸附、架桥的网捕作用,从而形成大的絮体颗粒,并从水中沉降,起到了降低颗粒悬浮物和胶体的作用。
有时单独采用混凝剂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可以投加辅助药剂以提高混凝的效果,这种辅助药剂称之为助凝剂,助凝剂本身不能产生像混凝剂一样的作用,只能起到改善絮体结构,使絮体颗粒增大、强韧和沉重。
因此单独采用助凝剂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22常用单混凝絮凝药剂常用的混凝剂种类很多,工业上常用的一般为无机盐类混凝剂和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无机高分子盐类混凝剂主要有三氯化铁和硫酸业铁。
无机高分子混凝剂主要有碱式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和聚合硫酸铝(PAS)其中,以三氯化铁和碱式氯化铝最为常用。
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剂在水中的混凝作用会受pH、水温及水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及投加剂量需要结合小试烧杯实验加以确定。
常用絮凝剂一般为有机高分子物质,主要有聚丙烯酰胺(PAM )和阳离子型聚合物。
其中阳离子型聚合物虽然具有优良的助凝效果,但价格昂贵,因此应用不太普遍。
而聚丙烯酰胺则已成为最为常用的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助凝剂。
2.2.3注意事项由于大多数芳香聚酰胺反渗透膜表面整体现负电荷性,因为如果在预处理工艺中投加的阳离子型混凝剂或助凝剂过量的话,那么过剩的阳离子物质可能会吸附到膜表面,造成膜的离子型污染。
此时反渗透系统将会产生产水量下降、压降上升的现象,而且一旦发生离子型污染,将很难以得到有效地恢复。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监控混凝剂和助凝剂的准确投加及其pH范围的控制。
2.2.4混凝气浮池在经过前面构筑物的生化处理的出水中投加混凝剂,经混凝反应后进入混凝气浮池分离,进一步降低有机物悬浮物的浓度,保证有良好的出水。
混凝气浮法分为加药反应和气浮两个部分,加药反应通过添加合适的混凝剂和絮凝剂以形成较大的絮体,再通入气浮分离设备后与大量密集的细气泡相互粘附,形成比重小于水的絮体,依靠浮力上浮到水面,从而完成固液分离。
整个混凝气浮的工艺流程为将配制好的混凝剂通过定量投加的方式加入到原水中,并通过一定方式实现水和药剂的快速均匀混合,然后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混凝气浮由混凝和气浮两个工艺组成。
I(1)气浮工艺气浮过程中,细微气泡首先与水中的悬浮粒子相粘附,形成整体密度小于水的“气泡一一颗粒”复合体,使悬浮粒子随气泡一起浮升到水面。
由于部分回流水加压气浮在工程实践中应用较多,并且节省能源、操作稳定、资源利用较充分,所以多采用部分回流压力溶气气浮法。
如压谆毛毛浮法r圈洼j工艺就粧(2)混凝工艺向污水中投入某种化学药剂(常称之为混凝剂),使在水中难以沉淀的胶 体状悬浮颗粒或乳状污染物失去稳定后,由于互相碰撞而聚集或聚合、搭接而 形成较大的颗粒或絮状物,从而使污染物更易于自然下沉或上浮而被除去。
混各混合方式的特点凝剂可降低污水的浊度、色度,除去多种高分子物质、有机物、某些重金属毒 物和放射性物质。
混凝剂的投加分为干投法和湿投法,本设计采用湿投法,相对于干投法, 湿投法更容易与水充分混合,投量易于调节,且运行方便。
方式 水泵混合 1. 2. 3. 优点 设备简单充分混合不另外消耗动能 1. 静态混合器]2. 3. 1. 扩散混合器」2. 3. 1. 跌水混合 2.3.1.2.机械混合 3.设备简单,维护管理方便不需要土建构筑物 在设计流量范围,混合效果较好 不需外加动力设备 不需要土建构筑物| 不占地利用水头的跌落扩散药剂受水量变化影响 不需要外加动力设备 混合效果好 水头损失较小 混合效果基本上不受 水量变化影响 缺点 1. 吸水管较多时,投药 设备需要增加,安 装、管理成本高 2. 配合加药自动控制系统困难3. G 值相对较高1. 受运行水量变化影 响2. 水头损失较大3. 混合器构造太复杂1.水量变化对混合效果有一定影响 1. 药剂的扩散均匀程 度低 2. 需要建混合池 3. 容易夹带气泡 1. 需要耗能 2. 管理维护复杂 3. 需要建混合池 适用条件适用于一级泵房距离处理构筑物120m 以内的水厂 适用于水量变化不大的各 种规模的水厂 适用于中等规模的水厂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水厂, 特别当重力流进水水头有富余时 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水厂224常见混凝剂1)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ium Chloride,缩写PAC),简称聚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