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论文
公路工程热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论文(13篇)

公路工程热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论文(13篇)篇1:公路工程热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论文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材料准备1.1沥青材料根据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情况及路面类型等,选取沥青路面沥青标号。
同时应根据品种、标号分开存储沥青材料,其存储不能长期放置于自然温度下,要求在储罐内沥青存储温度必须控制在130~170℃之间,并直立堆放桶装沥青,随后将苫布覆盖其上。
1.2集料粗集料。
碎石、筛选砾石、破碎砾石等为沥青层选取的粗集料类型,高等级公路通常情况下不选用砾石、矿渣进行施工。
清洁、干燥及表面粗糙为粗集料选取的要求,如集料受热易出现变质情况时,则可检验通过拌和机烘干后的集料。
选取50毫米以上粒径的破碎砾石作为施工材料,其砾石含泥量必须控制在1%以下。
细集料。
天然砂、机制砂及石屑等为沥青路面的细集料。
清洁、干燥、无风化与杂质为沥青路面细集料的选择标准,同时还要必须确保其颗粒级配符合施工规定。
0.075mm以下含量的天然砂为细集料的清洁程度指标,以砂当量表示石屑、机制砂。
1.3填料选取石灰岩、岩浆岩内的强基性岩石等石料磨制的矿粉作为沥青路面选取的矿粉,并清除原石料内的泥土杂质,确保其干燥性与清洁性。
作为填料的应用时,粉煤灰用量必须控制在1/2以下,粉煤灰烧失量控制在12%以下。
混合矿粉后其塑性指数必须控制在4%以下,其他质量规定等同于矿粉。
通常情况下不会选取粉煤灰作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填料。
1.4纤维稳定剂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等为沥青混凝土内纤维稳定剂的掺加材料,其中木质素纤维质量技术要求。
篇2:公路工程热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论文公路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不仅转变我国交通运输结构,更推动了经济建设发展,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热拌沥青路面施工作为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要形式,其优点为平整度良好、行车舒适等,基于此,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与推广。
为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的.应用,规范施工流程,提升公路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论文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论文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时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广泛使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作者结合工程实例,针时一级公路沥青路面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激光纹理评价路面施工离析及质量控制水平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技术总结。
关键词:一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离析分析;质量控制沥青路面被我国高速公路越来越普遍地采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量及其轴重越来越大,对沥青路面的结构要求和施工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以某一级公路为案例,以控制沥青混合料的离析为目的,针对整个施工过程开展研究。
主要包括集料生产、运输、堆放等环节的集料离析,沥青拌合楼生产、储存、装料、摊铺机收斗、布料器分料等工艺环节存在的混合料级配离析,混合辩运输距离过长、未采取保温措施、机械故障、气温较低等于原因导致的温度离析。
显然,仅仅认识到离析问题所在和采取了防止离析的相关技术措施仍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效的检验手段,监控施工质量效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和调整相应施工工艺,施工中尝试了无损检测方法激光纹理仪。
一、工程贵州该一级公路全长98.2km,预测本公路建成通车后的交通量大,重载车多,又处在高温、多雨的地区,显然对于沥青路面的抗高温稳定性和抗水损害性能将是严峻的考验。
该公路主线以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主。
其路面结构(见1)为:主线路基段4croAK-16A(上面层)+5cmAC-20I(中面层)+6cmAC-25I(下面层)+lcm(下封层)+4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水泥稳定类底基层);桥面铺装部分没有下面层,中面层与上面层与路基段相同。
而沿线的石场调查显示,石科基本是花岗岩,限于工期和造价的制约,材料设计只能采用花岗岩,这无疑为设计高性能的沥青混合料增加相当大的难度。
沥青面层工程量大,工期紧是该工程的突出问题。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甚至实现优质工程,制定一套沥青路面施工的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十分必要。
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措施探讨

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措施探讨摘要:本文就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措施结合工作经验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平整、耐久性好、噪声低,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
在路面施工中,通过SBS改性与不改性进口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等新材料,以及阶梯摊铺、平接缝施工工艺的应用,都有力地提高了路面平整度与行车舒适度。
在不断总结国内外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等先进经验的过程中,关键要联系工程实际情况,加强路面施工组织管理与质量监督,才能真正实现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水平与国际接轨。
笔者就此问题结合自身的实务经验将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要点探讨如下。
1沥青混凝土生产的事先控制1.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首先,沥青作为一种胶结料,其粘性即外力作用下沥青抵抗剪切变形能力的强弱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对于沥青、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应在针入度、软化点、延度三大常规指标外,对道路沥青作一定批次的全套技术指标抽检。
其中,针入度指数PI值越高就表明沥青温度敏感性越低,运动粘度直接决定了沥青的粘接能力。
实践经验证明,尽管SBS改性沥青有助于改善沥青的高、低温性能,但其易分层离析、性能衰减的问题也同样明显。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改性剂SBS的添加量宜控制于500(外掺)左右,线型SBS改性沥青尽管改性效果弱于星型,但其质量稳定、工艺成熟,应用范围较广。
此外,为降低改性沥青在运输、储存阶段出现性能衰减或老化等现象,要尽量保证改性沥青的现场加工或集中生产,160℃条件下成品储存时间应>50h。
1.2集料为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矿质集料可采用反击破碎石机生产,同时对集料的针片状含量、棱角性、含泥量等特性加以控制。
这主要是由于集料的棱角性可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使其在荷载作用下可形成抵抗变形的能力,限制含泥量则可以有效增强沥青与集料间的粘结力,提升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论文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探析摘要:沥青路面是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中比较常用的结构形式,其具有表面平整、耐磨、行车舒适、噪音低等优点,因此沥青路面在我国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且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是一个工序非常繁杂、工艺要求非常高的施工过程,进而确保公路沥青路面的综合使用性能。
关键词:公路沥青;施工;特点;问题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公路沥青路面的特点我国公路交通建设不断快速发展,作为公路路面,既要具有一定的平整度、强度、粗糙度,还要兼顾低温抗烈性、高温稳定性、抗滑性、水稳定性、永久性等要求。
为满足公路日趋增长的交通量、高车速、渠化交通、轴载重型化要求,大量的公路路面建筑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也应运而生,目前,公路沥青路面是我国公路建设最重要的一种主要形式。
公路沥青路面具有以下特点:(1)公路沥青路面的表面平整、无接缝、坚实;(2)公路沥青路面有较好的耐久性,行车舒适;(3)公路沥青路面具有很好的的力学性能;(4)公路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防渗、抗高温变形、抗滑、耐疲劳、抗低温开裂等能力;(5)公路沥青路面的耐磨、施工期短、噪声低、养护维修简单。
为了公路沥青路面结构的平整度更高、抗滑性更好、稳定性更强、更耐久,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指标,有助于降低施工成本、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2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技术因素问题分析2.1 沥青混合料路面压实问题。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碾压工序是决定沥青路面质量最关键的工序,也是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
根据以往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经验,许多公路沥青路面的路面缺陷、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不高、沥青路面的疲劳破坏、高温车辙、低温剥落、平面裂纹等现象,都与沥青路面压实工序密切相关。
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要公路沥青路面压实度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压实不好,无论配合比设计得多好,还是会产生车辙。
公路沥青混合料要在公路开放交通前达到稳定的状态,对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压实,不能指望通车后车辆对路面的碾压,这与沥青表处的贯入式完全不同。
毕业设计(论文)高速公路沥青砼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2009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高速公路沥青砼路面施工技术研究专业:交通土建助学站点:湖南交通工程职院考籍号:姓名:指导教师:2011年3 月附件(封首):学生姓名:考籍号:站点:湖南交通工程职院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1年3月浅述高速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和控制措施摘要目前,我国高等级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速,而且随着车流量不断增加及人们出行质量水平的提高,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及品质要求越来越严格。
在保证沥青路面基本技术指标的前提下,要求我们在项目建设中,全面把握质量控制过程,有必要对高等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进一步分析研究,优化控制方法。
本文针对施工现场管理与工艺控制两方面,从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入手,结合实体工程,介绍了原材料、混合料、机械设备以及施工工艺等实际质量控制,深入细节,对施工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
研究表明,从原材料质量控制开始,正确的加工方式、合理的机械配置、成熟的施工工艺,结合良好的管理模式,是构筑高等级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系统的必要元素。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施工工艺目录第一章绪论 (1)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状况 (1)二、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现状与前景 (1)三、工程概况 (2)四、主要研究方法及内容 (3)第二章施工质量控制概述 (4)一、施工质量管理 (4)二、施工质量控制阶段分析 (4)(一)事前控制 (4)(二)事中控制 (4)(三)事后控制 (5)三、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控制对象 (5)(一)质量控制要点 (5)(二)质量控制对象 (6)四、质量保证体系 (6)第三章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因素 (7)一、影响本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7)(一)原材料及管理 (7)(二)沥青混合料 (11)(三)目标配合比设计 (12)(四)生产配合比设计 (12)(五)生产配合比验证 (13)(六)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控制 (13)(七)人员 (14)(八)工程实体检测 (14)二、本工程沥青路面主要施工工艺 (14)(一)沥青路面施工准备 (14)(二)施工放样 (15)(三)沥青混合料运输质量控制 (16)(四)沥青混合料摊铺质量控制 (17)第四章机械设备在本工程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31)一、摊铺设备 (31)(一)基本分类 (31)(二)关键技术和结构 (31)(三)摊铺机的选型 (32)(四)摊铺机及摊铺作业对平整度的影响 (32)二、碾压设备 (33)三、施工机械组合 (34)(一)拌和设备与摊铺机组合 (34)(二)摊铺机与压路机组合 (35)(三)机械组合实例 (35)第五章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36)一、一般要求 (36)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 (36)第六章结论 (38)参考文献 (39)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状况我国从1988年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到2007年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5万多公里,短短20年走完了西方国家40年才走完的发展路程。
沥青路面论文施工技术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施工技术论文: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探讨摘要:随着当前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公路建设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
由于沥青路面具有坚实性好、耐久性强、防渗性好以及能很好抗低温开裂等特点,为此,在我国公路的建设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成为了现代公路建设的一种主要施工工艺方式,其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由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公路施工的质量。
为此,在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把握好施工技术,注意质量控制,尽可能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技术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1 对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合同规定要熟悉了解。
相关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部主要负责人在施工准备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熟悉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合同规定,并进行详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项目规模要有所掌握,同时将沥青混凝土的数量准确的计算出来,为施工计划的科学制定奠定基础。
1.2 人员配置。
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连续性较强,且每个施工工序较为紧密,为此,在配置人员时要实行双班制,尤其在比较关键施工环节上,更要由责任心强、技术较好的人员进行施工。
1.3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这项工作由工地试验室负责完成,由工地试验室准备原材料,送到业主指定的专业试验室去做。
这项工作要尽量提前,最好能在贮备原材料前完成。
因为有了配合比,就可以准确的确定材料的各种规格及数量。
1.4 拌和场设置。
在设置拌和场时需要对场地位置加以充分考虑,要考虑运输上的经济合理性,场地要尽可能的宽敞、平整,同时不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及居民,不会受到洪水的侵扰。
此外,还要注意在进场内的运输道路要平整并便于运输。
1.5 材料的准备。
沥青路面质量的好坏还会深受材料的质量优劣的影响。
为此,要重视对材料的管理,材料在采购时要随机进行抽检,选用物理力学指标达到技术标准要求的材料,且材料的数量要准备充足,这样才不至于对工期及路面铺筑的质量造成影响。
1.6 设备的安装调试。
所选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也会影响到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和质量及产量,为此,要注意拌和设备的正常运行,要能满足工作的连续性要求以及工期的要求。
公路工程路面施工的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公路工程路面施工的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公路工程路面施工的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摘要: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下,公路事业随之取得显著进步,当公路工程进行路面施工时,应用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不仅可以提升路面施工质量,而且还能为公路工程的后期投入使用奠定基础,使其成为公路工程路面施工主要施工技术。
对此,文章首先对沥青混凝土公路路面的施工准备进行分析,然后对其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具体阐述,最后研究加强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措施,确保公路工程整体质量得以提升。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0引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使公路工程成为当前的基础建设之一,在进行公路工程的建设时,施工技术整体水平情况与工程质量存在直接联系,因此,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严格按照相应规范标准进行,认真做好各环节的有效控制,防止出现任何质量问题,保证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满足合格水平。
由此可见,在公路工程进行路面施工时,加大对沥青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力度,对新技术和新工艺进行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工程整体施工效率。
1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准备在我国公路事业稳定发展的背景下,当进行公路工程的施工时,沥青混凝土路面逐渐成为其主要构成部分,施工技术水平更是关系到公路整体质量,因此,为了提升公路工程施工质量,要求施工企业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以促进公路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提高公路施工质量。
在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建设初期,其施工准备具体包括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
在进行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时,对其配合比的设计,通常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即目标、生产、已经生产等几个阶段,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要求,对其施工材料进行配合比的制定,确保材料具有较高的质量标准。
第二,检测试验。
一般情况下,在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检测试验时,其试验段是以150m长度为准,通过试验段的相关操作,以便获取有效数据,例如:混合料的初压与复压、终压温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摊铺速度和系数等相应设定,确保各项验证均满足生产标准,能为更好的施工奠定基础。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论文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论文摘要:加强对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化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控应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事后质控思想,做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全过程控制。
不断提高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水平,确保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安全合格。
做好早期破坏的预防工作,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过程控制,促进我国沥青公路工程的长期发展,造福人类。
一、国内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现状公路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的,因为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最终质量,并对项目的使用价值具有现实的深刻影响。
因此,备受相关技术管理人员的关注。
施工质量控制具有鲜明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特点,通常分以下三种基本方式。
一是事前控制,也就是工程正式施工前所开展的质量控制。
二是事中控制,也就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开展的质量控制。
三是事后控制,也就是对不同施工阶段的项目产品所展开的质量控制。
根据国内关于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的现行技术标准来分,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一般分为施工准备阶段、正式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等三个控制阶段。
在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严控原材料和相关制品的质量,同时确定科学精确的工艺参数和材料组成参数。
在正式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为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的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标准,不定期抽查和验收材料与制品的实际性能,确保施工质量合格。
二、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施工技术过程在控制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过程中,常用方法为按照不同的指标建立独立的控制图。
并在施工的过程中,根据进程把相关的检测数据一一绘入控制图以开展异常判断。
如果过程没有异常,则说明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如果过程发生异常,那么必须及时全面分析并提出改进意义。
三、结合工程实践探讨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策略1.工程实践某公路属于三级公路,在近期修建,全长21900m。
设计的行车道路面宽是6.0m,机非混行,采用6cm厚AC-16C沥青混凝土路面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大规模建设,众多高等级公路相继投入运营,然而,许多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在投入使用后不久,便逐渐出现包括裂缝在内的各种形式的损坏,所以必须要加强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沥青路面施工的程序作了阐述,分析了沥青路面早期损害的原因与防治探制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损害原因;质量控制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包括路面底基层,路面基层和路面面层.直接位于沥青面层下,用高质材料铺筑的主要承重层称做路面基层,
简称基层;在路面基层下铺筑的次要承重层称做路面底基层,简称
底基层.用沥青作为胶结材料铺筑于基层上的结构层称为沥青面层,沥青面层包括沥青下面层,沥青中面层和沥青上面层. 沥青面层是位于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上最重要的路面结构层,它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和大气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应具有平整,坚实,耐久及抗车辙,抗裂,抗滑,抗水害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
1.工程概况
某工程路面采用沥青混合料结构。
上面层沥青混合料采用进口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ah- 70,中、下层沥青混合料采用国产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ah-70。
路面结构为20cm的水泥稳定类(稳定石屑、稳定碎石、稳定沙砾) 底基层,4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cm的沥青下封层,4cm的ak-16a 上面层,5cm的ac-201中面层,6cm的下面层。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和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优质高效地
完成了路面的施工任务,较好地满足业主和设计要求。
2.施工准备
2.1生产配合比的确定
首先对所备集料进行配合比的设计和检验,施工的粗、细集料、矿粉和重交沥青经过具有试验资质并得到交通主管部门认可的实
验室,在试验合格后使用。
2.2施工机具的检查
施工前对各种施工机具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调试,使其处于良好
的状况。
保证施工机具的数量、型号和质量上与工程施工相配套。
2.3下基层施工
按照设计要求,面层与基层之间铺1cm的下封层。
做法是: 在基层上洒透层油,透层油采用pk-p高渗透力乳化沥青。
封层油选用
ah-70热沥青,洒布量以1kg/m2 控制,要洒布均匀,覆盖率达60%~70%。
在面层施工前,应检查下封层的完好性。
2.4 铺洒粘层油
粘层油应采用与面层所用的种类、标号相同的石油沥青经乳化或稀释制成,技术指标符合规范jtj032-94中表c3 的要求。
2.5 沥青面层
为保证沥青混合料均匀和级配准确,材料准备要遵循以下原则:
(1)耐高温性能、表面抗滑性能和配合比掺配性的保证。
粗集料着重控制集料棱角性、针片状含量和压碎值,优选料源特性稳定、用反击式破碎工艺生产的粗集料。
(2)细集料采用天然砂或人工制砂。
用天然砂可提高施工和易性和压实性,其比例不宜超过8% ,否则,可能出现不利的“驼峰”配合比曲线(013 mm~016 mm级配范围内出现拐点) ,导致压实不稳定;还会使矿料间隙率vma 降低。
2.6 施工试验段
在铺筑沥青面层前,要按实际使用的材料、生产配合比和施工机械,铺筑约100 m的试验路段。
检查、验证混合料配合比、运输、摊铺、压实的程序是否符合规范,并按设计要求检查施工的厚度、密实度、平整度及马歇尔稳定性试验的各项技术指标。
3.沥青面层混合料的拌和、摊铺和碾压
3.1沥青面层混合料的拌和
(1)必须采用间歇式拌和机进行拌和。
在拌和过程中应逐盘打印输出沥青和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拌和温度,用作竣工数据入文件。
(2)粗、细集料分类堆放和供料,取自不同料源的集料分开堆放,并对每个料源的材料进行抽样试验。
(3)加强确定压实度用的马歇尔试件温度的控制,加强与目标配合比制件密度的比对,波动值不宜超过5%。
(4)重交沥青的加热温度应在150℃~170℃的范围,石料加热温度应在160 ℃~180 ℃的范围,混合料的出厂温度控制在145℃~165℃,超过正常温度高限值30 ℃的沥青混合料必须废弃。
(5)沥青混合料地拌和时间应经试拌确定。
拌好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白花料,无结团成块,无严重的粗细料分离,全部矿料
颗粒被均匀裹覆。
3.2沥青面层混合料的摊铺
本工程使用的摊铺机械是abg 型自动摊铺机。
摊铺应注意的事项:
(1)在铺筑面层混合料前,认真检查下层的质量,当下层质量不符合要求时,不准摊铺。
(2)面层和粘层应连续施工,否则,对表面的所有松散应清扫,直到表面无污物为止。
铺筑面层前,原下层沥青混凝土如受较严重污染,应重洒粘层沥青。
(3)材料连续卸进摊铺机,并立刻进行摊铺。
向摊铺机送料的速率应与摊铺机螺旋布料器的旋转速率相匹配。
保证摊铺幅度内布料均匀、不离析,并应尽可能使摊铺机连续作业。
有条件的可用混合料供料机,以保证摊铺连续和均匀,可以消除摊铺机侧翼收张造成的混合料离析现象。
(4)摊铺时采用自动找平基准装置(滑靴) 控制高程。
摊铺机应均匀、连续地进行,摊铺速度应控制在2m/min~6 m/min 范围。
摊铺速度确定后不得随意改变,以保证混合料平整、均匀地铺在整个摊铺宽度上,不致产生拖痕、断层和离析。
3.3 沥青面层混合料的碾压
(1)在混合料完成摊铺和刮平后立即对路面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应及时用人工进行调整,随后进行充分、均匀的压实。
(2)压实工作应按试铺路面确定的压实设备的组合及程序进行。
备有经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手扶振动夯具,以用于狭窄地点压实或修补。
(3)压实分初压、复压和终压。
压路机应以均匀速度行驶。
(4) 初压用钢轮压路机,其驱动轮尽量靠近摊铺机。
初压应检查平整度和路拱,必要时应修整。
复压采用串联式双轮振动压路机,同时须采用轮胎压路机。
终压时采用光面轮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不开振动)。
中、下面层,在用轮胎压路机能满足压实度及平整度的情况下,不能用钢轮压路机收光,以免产生横向微裂纹。
(5)碾压作业应在混合料处于最大密度的情况下进行,不得产生推移开裂。
沥青混合料初压温度不低于135℃,终压完成时的温度不得低于90℃。
(6) 碾压应纵向进行,并由材料摊铺的低边向着高边慢速均匀地进行,相邻碾压至少重迭宽度为: 双轮30cm,三轮为后轮宽度地二分之一。
(7)压实时,如接缝处(包括纵缝、横缝或其它施工缝)的混合料温度已不能满足压实温度要求,应采用加热器提高混合料温度,使之符合施工要求的温度,再压至无缝迹为止。
否则,必须割掉混合料并重铺,立即将其碾压到无缝迹为止。
4.结束语
保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应确保路基的施工质量,并从上、下基层的施工质量、原材料及混合料的质量控制、施工工艺、机械配置以及施工人员素质入手,重点抓摊铺、碾压、接缝处
理的施工质量,力争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合理的配置,使施工人
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对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现象需要加强重视,尽早处置。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不仅与设计、施工等路面形成前的环节有关,而且与路面形成后的使用、养护和管理也是密切联系的。
因此要消灭沥青路面早期破坏这一质量通病,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周期,提高投资效益,需要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各个主体各负其责,分头把关,按照行业标准,结合工程实际,严格履行各自职能。
■【参考文献】
[1]孙学东.公路路基稳定性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4).
[2]秦培玉.公路路基的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
息,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