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1.2
◔ 邻近色调和是以色环上处于90°之间的色彩来构成画面的,如图 4-23 所示。 ◔ 同类色调和是以同一色相、明度不同的色彩来构成画面的,如图4-24 所示。
色 彩 的 调 和
绘画基础Βιβλιοθήκη 绘画基础1.1◔ 冷暖色对比是以暖色和冷色来构成画面的。 ◔ 对比色对比是以色环上间隔 120°左右的两种色彩为主来构成画面的,如图 4-21所示。 ◔ 互补色对比是以色环上间隔 180°左右的两种色彩为主来构成画面的,如图 4-22所示。互 补色是对比最强烈的两种色彩,典型的互补色是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
(完整版)色彩构成之3-是篇:色彩对比与调和

色彩调和 COLOUR HARMONY
比、浊弱对比6种基本色调 。
色彩对比 COLOUR CONTRAST
不同纯度关系比较
鲜强对比构成
中强对比构成
鲜弱对比构成 浊弱对比构成
色彩对比 COLOUR CONTRAST
冷暖对比/色彩的心理感觉
色彩的冷暖不是 指物理上的实际 温度,而是视觉 和心理上的一种 知觉效应 。
色彩对比 COLOUR CONTRAST
色彩对比 COLOUR CONTRAST
我们将不同纯度的色彩并置,使鲜色更鲜、 浊色更浊的对比方法称为纯度对比。
色彩对比 COLOUR CONTRAST
我们可以采用明度基调的设 计方法和计算方法; 将明度基调的 白和黑变为纯度的鲜和浊;将明度 基调中用以表示高、中、低调的不 同区域变为鲜、中、浊的不同区域; 将明度基调中用以表示明度对比度 的长和短换成这里的强和弱。如此 纯度也可以组成鲜强对比、鲜弱对 比、中强对比、中弱对比、浊强对
其基础是色彩对比,对比是绝对的,调 和是相对的,他在各种颜色的统一于变 化中表现出来,调和就是统一
色彩的调是一种秩序,
如色立体
的色相,明度,纯度的系列是按照一定
的秩序排列的,在色立体中,任何直线,
圆、椭圆、螺旋形……等凡是有秩序的
方向,所选择的配色都是调和的。
色彩调和 COLOUR HARMONY 孟塞尔定量秩序协调原则
色彩对比 COLOUR CONTRAST
对比色对比
对比色对比是指色环上所处 角度为120~150度的色彩间的对比。 它们的对比关系相对补色的对比略 显柔和,同时又不失色彩的明快和 亮丽。对比色组合具有一种很强烈 的冲突感并能产生一种色彩移动的 感觉。比如在大自然中经常看到橙 色的果实与绿色的树木、紫色的花 与绿色的叶,它们的色彩搭配都具 有既明快又自然的视觉效果。
色彩构成(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色彩构成(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一、什么是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对比:当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能比较出清晰可见的差别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产生了对比。
调和:两种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统一的组织在一起,能使人心情愉快满足的色彩组合就是色彩的调和。
1、视觉生理上的调和2、自然秩序上的调和3、符合目的性的调和关系:对比与调和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色彩对比的结果都要归结于调和。
调和法则:变化与统一二、色彩的错视1、同时对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时由于相互影响而表现出的色彩差别现象。
如:2、连续对比:先注视一块颜色后迅速移视另一块色彩,发现看到的不是第二块色彩的实际色相的现象。
如:三、色彩对比1、色相对比色相对比:由色相间的差别造成的对比。
A、邻近色对比邻近色:在色相环上是与基色相接之色。
以黄色为基色与左右相邻的两色为邻近色对比对比效果:单调、呆板、柔弱调和方法:须借助明度、纯度对比的变化来弥补色相感的不足,这样效果才会有和谐、柔和、优雅之感。
B、类似色对比类似色:在24色相环上指间隔15°~16º,相差2~3色之色。
如红与橙、橙与黄等。
黄色为基色,与左右两色的对比为类似色对比对比效果:单纯、统一、耐看、色调明确调和方法:注意明度和纯度的变化,在对比构成中若能适当运用小面积的对比色或较鲜艳饱和的纯度做点缀,会使画面更有生气C、中差色对比中差色:在24色相环上指间隔60°— 120°,相差4—7色之色。
如红与黄、红与蓝、蓝与绿。
黄色为基色,与左右间隔60°— 120°色的对比对比效果:弥补了类似色对比的不足,对比效果丰富、明快、活泼,同时又保持了统一和谐、雅致的特点。
调和方法:红与蓝、蓝与绿的明度差较小,在对比时须在明度、纯度和面积等方面加以调整,不然会产生沉闷的感觉。
D、对比色对比对比色:在24色相环上指间隔120°—170°,相差7—11色之色。
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

连续对比的小实验
(三)色相对比:因色相之间的差别 形成的对比。各色相由于在色环上 的距离远近不同,形成不同的色相 对比。
B. C.
纯调与浊调的调性表达: 亮调与暗调的调性表达:以无彩色系为主调色、以有彩色与无彩色的 对比色调、有彩色系的色调
5、色彩的再创造:采集、重构
定义:从一切可以借鉴的素材中的色彩进行借用和采纳,以色彩构成 的设计要求和形式法则,对所采得的人工和自然色彩视觉平面信息进 行理性和逻辑性的简化、平面归纳,以求得理想化的、有形式美感和 设计意图的重构色彩图形。 采集重构方法: 整体色不按比例重构、部分色重构、情调重构 表现方法:抽象方法(冷抽象、热抽象)
同种色相对比,只有深浅之分不存在色相对比 (0度) ② 邻近色相对比,对比弱,可通过明度的变化加 强对比(15-30度) ③ 类似色相对比,中度对比,可通过变化明度、 纯度加强对比(60度以内),和谐、安详、耐 看
① ④
互补色相对比,120度左右的两色强对比,色彩 对比强烈、鲜明、饱满、华丽、活跃
纯度对比的视觉效果
纯度对比越强,纯度高的色相感越鲜明,从而增强 了色彩间的艳丽、生动、活泼。纯度对比越低,因纯 度过于接近,容易使画面产生含混不清的感觉。 (1)高纯度对比的色彩效果给人积极、强烈、冲动、 膨胀、外向、快乐、热闹、生气、聪明、活泼的感觉。 (2)中纯度对比的色彩效果给人中庸、文雅、可靠的 感觉。 (3)低纯度对比的色彩效果给人平淡、消极、无力、 陈旧,但也有自然、简朴、耐用、超俗、安静、无争、 随和的感觉。
设计基础课件 7色彩对比与调和

设计基础二、色彩调和:调和:本意是“组合”、“组织”。
色彩调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和谐地组织在一起,能使之心情愉快、喜欢、满足等的色彩搭配就叫色彩调和。
表现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相互关系的制约,是自古以来被得当作主要的美的形式原理。
1 、作用:调和是以统一原理的对称、平衡、比例为基础的。
它与对比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的,它们有机统一构成色彩的基本格调,而引起美感。
2、调和的含义:(1)是恰到好处的选择、组合色彩关系,使对比的色彩产生联系;(2)是使色彩的效果实现构思的目的,获得完美和谐的统一。
三、色彩对比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被称为色彩对比。
色相对比: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
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他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及效果等,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
将相同的橙色,放在红色或黄色上,我们将会发现,在红色上的橙色会有偏黄的感觉,因为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成的,当他和红色并列时,相同的成份被调和而相异部份被增强,所以看起来比单独时偏黄,以其他色彩比较也会有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色名对比。
除了色感偏移之外,对比的两色,有时会发生互相色渗的现象,而影响相隔界线的视觉效果,当对比的两色,具有相同的彩度和明度时,对比的效果越明显,两色越接近补色,对比效果越强烈。
明度对比:因明度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
(柠檬黄明度高,蓝紫色的明度低,橙色和绿色属中明度,红色与蓝色属中低明度)。
明度对比将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较色彩的感觉,会发现黑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暗,明暗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明显,对配色结果产生的影响,明度差异很大的对比,会让人有不安的感觉。
纯度对比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时,会感觉不太鲜明,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明,这种色彩的对比便称为纯度对比。
补色对比将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彼此并置,使色彩感觉更为鲜明,纯度增加,称为补色对比。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3.艳灰对比; 指纯度差相隔8 度以上的对比。是低纯度色和 高纯度色的配合。其色彩饱和、鲜艳夺目、色彩效 果肯定具有强烈、华丽、鲜明、个性化的特点。
【课堂实训】
3、纯度对比构成——四宫格纯度对比
要求:
( 1 )选择 4 种纯度对比色调,完成一张 四宫格对比构成。 (2)要另选一种彩色,重新制作色标并 分别按照鲜强对比、鲜弱对比、灰强对 比、中强对比进行设色。
第五章
色彩对比与调和构成
第五章、色彩对比与调和构成
色彩之美在于和谐,而和谐来自对比和调和.
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相异关系,是一种对比关系,
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相似关系,则成为一种调和关系。
第一节
色彩的对比
是指两种或多种颜色并置时,因其性质等的不同而 呈现出的色彩差别现象。
色彩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两种类型。
同时对比: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条件进行的色彩 对比,称为同时对比。同时对比中的颜色会产生同时性 效应,红绿并置,红的更红,绿的更绿。 连续对比:不同时间下,先后看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颜 色产生的对比,称为连续对比。
一、明度对比
最高 明度
白
指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是将两个以上 不同明 度的色彩并置所呈现的视觉效果。 明度对比有同色相之间的对比,也有 不同色相 之间的对比. 无彩色系:最高明度--白 最低明度--黑 灰色居中 彩色系:黄色最明,紫色最暗.
色彩的面积对比
各种色彩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比例差 别引起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等方面的对比变 化称为面积对比.
色彩对比是一项错综复杂的视觉现 象,色彩所占面积的大小,给人心理的作 用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研究颜色所占面积 的大小变化是十分必要的。
面积的对比结果,是使面积愈大的色 彩,愈能充分地表现色彩的明度和纯度的 真实面貌,而面积愈小,愈容易形成视觉 上的辨别异常。
对比与调和

(二)纯度对比:
1.纯度对比强烈影响色彩的相貌即品格。 2.在纯度对比中,两种纯度不等的色彩也都把对方推向自己的反方。 3.降低纯度的方法:
(1)加入无彩色——黑、白、灰。
(2)混入该色的补色。
(三)明度对比:
1.明度是色彩的骨格,具有相对独立性。 彩色照片:事物的全要性特征 黑白照片:事物的明度特征。 2.明度对比决定颜色形状的认识度:
7.作业:
(1)色彩对比或调和练习。
第六章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6.1色彩的对比
一、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 (一)同时对比:两色同时并置在一起,双方都会把对方推向自己 的补色,这一现象即同时对比。 (二)连续对比:指在时间运动过程中,不同颜色刺激间的对比。 二、色彩的对比: (一)色相对比: 1.原色对比:红、黄、蓝 2.间色对比:橙、绿、紫 3.补色对比:红绿、黄紫、蓝橙 4.邻近色对比:色相弱对比,两色之间相互渗透。具有明显的统一 调性。 5.类似色对比:在色相环上非 常邻近色之间的对比。蓝与绿 味蓝之间的对比。 6.冷暖度三种要素中,有某种要素相 近似,变化其它要素。
(三)对比调和:明度、色相、纯度三要素可能处于对比关系中,
因此它是一种强调变化而组合和谐的色彩关系。又称为秩序调和。
几种处理方式: 1.在对比强烈的两堵塞中,置入相应的色彩的等差、等比渐变系列。 2.通过面积的变化来统一色彩。 3.在对比色的面积中,相互置放小面积的对比色或加入同一种小面 积的它色。 4.在色相环上确定的某种变化的位置,这些位置以某种几何形出现 时,这些色彩可达调和。包括三角形调和、四方形……
色彩的认识度就是由于不同颜色关系引起对形状辨认清晰与否的程度.
*主要决定于与周围色彩的关系,又特别是明度关系。 *在色彩构图中,突出形态主要靠明度对比。
色彩对比与调和

色相对比是因为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
按对比着的色相在色相环上距离的不同,可以把色相对比的类型归纳为同类色对比、类似色对比、对比色对比和互补色对比。
(一)同类色相对比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在15°以内为同类色相对比,同类色相之间的差别很小,基本相同,一般只能构成明度及纯度方面的差别,是最弱的色相对比。
同一色相对比是同一色相稍带不同明度、纯度或冷暖倾向之间的色彩比较,如紫味红、紫红、红、橙红、橙味红等。
这种色彩关系因色相间共性有余、个性不足,所以其色相感比较单纯、朴素、静谧、融洽、含蓄,色彩容易调和统一,具有视觉虚弱、形象模糊、色调和谐的特点,但容易产生单调、平淡、脆弱之感。
色相之间的距离角度在45°左右的对比为类似色相对比,是色相的弱对比。
由于这种对比的色彩在色相环上常处于左邻右舍的状态,因此在整体上容易形成既统一又变化的色彩并置意境。
例如,黄与绿或黄与绿、橙的组合。
相同的是双方或三方都含有共同的黄色成分,而相异的是绿中带蓝色成分,橙色带红色成分。
另外,红与紫的组合,蓝与绿的组合,都是典型的邻近色对的配置关系。
这种色相对比因为刺激适中、视感明晰、色调鲜明、美感突出,其色相感比同一色相对比要明快些、活泼些、丰富些,可弥补同一色相对比的不足,又能获得统一、和谐、雅致、含蓄、柔和耐看的优点。
如改变类似色相的明度、纯度可构成很多优美、统一和谐的色彩关系。
但在实际的色彩表达中,邻近色构成最容易呈现出和谐的色彩关系,是一种既便于掌握又易于出效果的配色方法。
(二)对比色相对比色相之间的距离角度在120°左右的对比为对比色相,是色相的强对比。
对比色相的色相感要比类似色相对比鲜明、明确、饱满、丰富、强烈,是色相的强对比。
如红与蓝、红与黄,蓝与黄、红黄蓝、橙与绿、绿与紫、橙与紫、橙绿紫等……。
对比效果鲜明、强烈,能使人兴奋激动和造成视觉以及精神的疲劳。
它不容易单调,但容易产生杂乱和过分刺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肖彦
教学目标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是平面设计基础课 中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是构成学生设计能力的 总要方面。本课程通过在老师带领下学生主动
学习,体验色彩对比和调和的规律和方法,提
高学生色彩搭配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思路
总体思路:案例设问+知识点总结+操作应用
教学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实际的设计案例
第二组 明暗差中 对比中
第三组 明暗差小 对比弱
六种对比最典型:
高长调:( 10:9:2 ),
给人以明快、开朗、坚定的 感觉,但明暗度差较大,易 显单调。
高短调:(10:9:8),
明亮柔和有亲切感,但也
易觉得色彩贫乏,画面无 力,没有注目性。
中长调:(5:6:10),
明度适中,对比稍强,有稳 重与坚实感。
2. 色相错视
3. 明度错视
4. 彩度错视
5. 补色错视
1. 冷暖错视
2. 色相错视
3. 明度错视
4. 彩度错视
同一种色彩: 遇艳则浊, 遇浊则艳.
有彩色在无彩色的 底色上,色彩感减弱.
5. 补色错视 :
红和绿、黄和紫,都是互为补色的色彩。把它们并列在一
起时,会产生强烈醒目的效果,使彼此的色感愈加鲜明。这是
色彩对比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同时看到两种色彩所产
生的肌,叫同时对比;另一种是先看某种色彩,然后又看 到第二种色彩时产生的对比,叫连续对比。
2. 意义
单纯的一种色彩并没有美与丑之说,只有通过对比, 色彩的特点和个性才会显现出来,才能产生不同美感的视 觉效果。可以说没有色彩的对比,就没有色彩的美。这就 是对比的意义所在。 通过对色彩的比较与观察,发观和认识色彩在对比中 所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便可为我们以后修正色彩和运
Oi 型对比 (有彩色与无彩色对比)
i 型对比 (邻近色对比) 画面容易和谐统一, 具有单纯、柔和、 高雅、朴实等视觉 效果,但缺乏色感 差异,显单调、无 力。注目性不强。 V 型对比 (类似色对比) 对比的色相两方既有 差异,又有联系,对 比效果耐看,有丰富 的情感表现力。
L型对比 (中差色对比) 对比色的对比,对比的两 色缺乏共性,对比效果刺 激,鲜明,易产生兴奋感, 但处理不好,让人感觉俗 艳,是色彩组合中难度较 大的一种。
来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学生主动思考和教师的 合理引导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在 发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和再次的实验来加 深加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及其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设计实践问题+完整理论体系+设计实践问题 首先从观察一组设计来引导学生思考色彩对 比与调和的问题,然后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自 己得出如何对设计作品合理的应用色彩的对比与 调和的方法原理。接着由老师的带领下理出色彩 对比和调和方法,然后通过进一步的例子巩固色 彩对比与调和方法在设计中的应用。
形状分割了画面的底色,双方的面积都缩小并且分布均 匀了,使对比向融合方面转化若分割的很碎,则发生空
间混合效果。因此聚与散是影响色彩对比的重要效果。
色 彩 对 比 与 形 状
色 彩 对 比 与 位 置
.
色形状与对比(聚散)
作业:
1、色相对比;尺寸:10cm*10cm;
2、明度对比;尺寸:10cm*10cm;
I 型对比 (互补色对比) 对比效果比L型更强烈,具 有饱满、活跃、紧张的特性, 表现出一种原始、粗犷的美, 但也易产生不协调、不安定 的效果。
Oi 型对比 (有彩色与无彩色对比)
画面色感减弱了。
灰色与纯色同时对比
邻 近 色 对 比
类 似 色 对 比
对 比 色 对 比
互 补 色 对 比
邻 近 色 对 比
类 似 色 对 比
对 比 色 对 比
互 补 色 对 比
邻 近 色 对 比
类 似 色 对 比
对 比 色 对 比
互 补 色 对 比
色 相 对 比
色 相 对 比 构 成
二、 明度对比: 因色彩的明暗差异而形成的对比,称为 明度对比。色彩的明暗程度,是由加黑
或加白的分量来决定的。
• 明暗差大的对比强,明暗差小的对比弱,这是基本规律。 • 绘画上我们把复杂的色彩干系画成素描,把丰富的色彩拍 成黑白照片,都是把复杂的色彩关系还原为明度关系。
则很弱,并转化为统一的色调。(弱时比)
色面积对比
色 彩 面 积 重 构 对 比 练 习
2、色彩形状与对比
形状面积和色彩常常是同时出现的,不同的形也
能使色彩的对比强烈或柔和,紧张或放松。 • 形的聚散 • 形状对色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形的聚散方面: • a、 形状越集中,色彩对比效果越强。
•
b 、形状越分散,对比效果越弱。这是因为分散的
4. 考核学生实践课题中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增强
学生实际解决配色问题的能力。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色彩的对比
§2-1 1. 概念
概念、意义和条件
所谓色彩对比,就是指两个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 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确饿差别时,他们的相互关系就称 为色彩的对比关系,即色彩对比.对比的最大特征就是产生比 较作用,甚至发生错觉。
对比的关键.
色彩虽然千差万别 ,种类繁多,但归纳起来可以分为 ,以 明度差别为主的明度对比 , 以色相差别为主的色相对比 , 以 纯度差别为主的纯度对比,以冷暖差别为主的冷暖对比。以 及由色彩的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等的异同关系构成的
对比。
§2-2
对比与错视现象
1. 冷暖错视
6. 面积错视 7. 距离错视 8. 重量错视 9. 边缘错视
色彩对比的种类
1. 对比的强弱规律 : 由色相环上的距离决定。色相之间的距 离越近,对比越弱:距离越远,对比越 强。
2. 色相对比的五个类型 i 型对比、V 型对比、L 型对比、I 型对比、oi 型对比。
i 型对比 (邻近色对比)
V 型对比 (类似色对比)
L型对比 (中差色对比)I 型对比 ( Nhomakorabea补色对比)
•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共存于同一画面同一视觉范围内时,
相互间又定存在比例关系。不同面积比例显示色彩不同量 的关系,因而又产生不同的色彩对比效果。
(1)当两种颜色拟相等的面积比例同时出现时,这两种
的冲突,就达到了高峰,双方势均力敌属强对比。
(2)如果将比例度为2:1,一方力量削弱,整体的色彩对 比也就相应减弱了(中对比)。 (3)当一方的色面积量扩大足以控制整个画面色调时, 另一方面能成为这一色调的点缀或陪衬时,色彩对比较果
比。灰色与艳色相互映衬,生动、活泼。但艳灰对比需注意
保持明度的一致,否则会被明度对比所取代。
高 彩 对 比
中 彩 对 比
低 彩 对 比
艳 灰 对 比
高 彩 对 比
中 彩 对 比
低 彩 对 比
艳 灰 对 比
四、冷暖对比
因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冷暖感觉本是 触觉对外界的反映,由于人们生活在色彩的世界的经验以 及人们的生理功能(如条件反射),使人的视觉逐渐变为 触觉的先导。 冷暖对比色在色环上的两端,冷极色蓝、暖极色橙, 红、黄为暖色,红紫、黄绿为中性微暖色,青紫、蓝绿为 中性微冷色。
看看那一幅作品的配色更能够突出画面内容所传达的气氛?
教学方式
学生思考+学生教师总结+学生应用 教学过程中贯穿了学生主动的思考,用来源 于实践的问题更吸引给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
在课程接近尾声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
际解决设计问题中得到经验和能力的锻炼。
教学特色
1. 以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能力要求为培养目标; 2. 通过设问式教学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3. 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知识体系总结,使学生对知 识的掌握更牢固;
7. 距离错视
暖色与明度高的色有前进感 —— 前进色 冷色与明度低的色有后退感 —— 后退色
8. 重量错视
暖色与明度高的色感觉轻,反之则感觉重。
生活中常把沉重的东西设计成轻快的颜色,使人心理上有轻松感。
9. 边缘错视
与暗色相邻的部分显得亮些. 与明色相邻的部分显得暗些.
§2 – 3
一、 色相对比 :
• (2)绝对中性色调――由黑、 白与大比量的中性色群互为作 用的出现 ―― 沉静、祥和,有 早春、晚秋的感觉。
• (3)中性偏冷色调 ――大量的 中性色,少许冷色。 ―― 含蓄、 具变化性,有阴凉感。
3、第三类――冷色调 (1)绝对冷色调――大比量的冷色色相,纯度不高――阴冷 神秘 (2)偏冷色调――小比量的冷色,纯度低――含蓄、清冷具 变化性。
高短调
中短调:(4:5:6), 柔和,含蓄,有沉稳感。 低长调:(1:2:10), 有及强的视觉冲击力。
低长调
低短调:(1:2:3),
厚重柔和,深沉有力度,但
明度差过小,易使画面沉闷。
低短调
高 长 调
低 长 调
高 短 调
低 短 调
4-06 孟氏色立体等色相面明度变化
明 度 调 式 对 比
9
A. 鲜调 :效果明确醒目,色彩感强,易引起人的视觉兴趣。 B. 中调(含灰调):有厚实感,丰富而稳定。 C. 灰调;效果比较柔和含蓄,组合上显得漂浮而朦胧,有超 脱感,使人想到稳重、内向,不易引起视觉兴趣。
纯 度 对 比
A. 鲜调 : • 以高纯度色为主构成高纯度基调,称之为鲜调 (高彩度).效果明确醒目,色彩感强,易引起人的
因为色彩产生的补色残像,相互重叠,增强了色彩的对比效果。 所以,补色对比被认为是在对比色一类的对比中最为强烈的一 种。
补色错视
补色残像引起的错视: 补色残像引起了连续对比。 连续对比又产生了混色现 象。先看左图数十秒,再 看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