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流式细胞术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资料讲解
流式细胞报告单解读

流式细胞报告单解读流式细胞报告单是一种用于评估细胞表面标记物和细胞内分子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有关细胞类型、数量和状态的信息,对于研究细胞免疫学、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解读流式细胞报告单时,需要了解报告单中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每一项指标的意义和临床应用。
本文将从流式细胞报告单的基本结构、常见参数及其解读开始,详细介绍如何解读流式细胞报告单,并强调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一、流式细胞报告单的基本结构流式细胞报告单通常包括样本信息、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等内容。
样本信息包括检测样本的来源、采样时间等;检测项目列出了进行的各项检测指标;检测结果包括各项指标的具体数值;参考范围是对正常范围的描述,用于比较检测结果;临床意义则解释了各项指标的意义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
二、常见参数及其解读1. 细胞表面标记物检测流式细胞报告单中常见的细胞表面标记物包括CD3、CD4、CD8、CD19等。
它们可以用来鉴定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并对免疫功能进行评估。
比如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比例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CD19+ B细胞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某些免疫相关疾病的发展。
2. 细胞内标记物检测流式细胞分析还可以用来检测细胞内分子,比如细胞因子、细胞凋亡标记物等。
这些标记物的变化可以反映细胞活性、炎症程度等,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3. 免疫表型分析通过流式细胞分析,可以进行免疫表型分析,以评估细胞亚群的分布和比例。
比如在肿瘤免疫治疗中,通过分析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分布和功能状态,可以为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4. 数据解读及综合分析在解读流式细胞报告单时,需要综合各项指标的变化,结合临床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三、流式细胞分析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1. 诊断及疾病监测流式细胞分析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对多种疾病进行诊断和监测,如各类肿瘤、免疫相关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流式细胞报告单参考值

流式细胞报告单参考值流式细胞报告单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手段,用于分析和诊断疾病。
流式细胞测定技术是用于检查血液、骨髓、淋巴结、脾脏等样品中的细胞组成和数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流式细胞测定中,细胞样品经过特殊处理后,通过流过一系列光学器件的高速水平线流柱而被分离、分析、计数和分类,最终得出细胞类型和相应的数量。
概述1. 标本信息(样本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测时间、医院、科室、医师);2. 细胞分析结果(白细胞计数、百分比、细胞计数);3. 表面标记结果;4. 细胞染色体分析(如骨髓细胞分析)。
细胞分析结果1. 白细胞计数(单位:×10^9/L):正常值范围:成年男性:4.0-10.0×10^9/L参考值:低于正常值范围:百叶片样细胞增多、骨髓抑制、炎症、药物影响等。
高于正常值范围:感染症、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2. 百分比:百叶片样细胞:0-5%淋巴细胞:20-40%嗜碱性粒细胞:1-3%百叶片样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某些药物影响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等。
淋巴细胞增多:感染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特发性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等。
1. CD45:白细胞常见的细胞表面分子,用于区分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其他细胞。
2. CD19:B细胞的特定标记。
细胞染色体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染色体的流式细胞测定技术。
它是通过在细胞中利用染色体取样来确定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
细胞染色体分析在诊断生殖异常、癌症、细胞遗传病和先天性畸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流式细胞报告单中的细胞染色体分析通常包括:1. 骨髓细胞分析:它是一种检查骨髓细胞中染色体的分析方法,可帮助确诊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疾病。
2. 染色体核型分析:它是一种检查染色体组成的分析方法,也就是确定染色体数量和结构的分析方法。
它常用于分析先天性染色体畸变和癌症等病症。
人体流式细胞术参数的正常参考值

人体流式细胞术参数的正常参考值外周血中各种流式细胞仪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值T细胞表面标志细胞名称平均数土标准差范围T细胞抗原CD2 总T细胞76.28 ± 7.68 62.5~89.0CD3 成熟T细胞69.98 ± 5.79 61.1~77.0CD4 T辅助/诱导性细胞亚群32.25 ± 5.16 15.8~41.6CD5 T细胞(B细胞亚群)77.06 ± 7.34 69.5~8.8CD8 T仰制/细胞毒性细胞亚群25.08 ± 4.34 18.1~29.6 CD28 T细胞受体共刺激分子49.59 ± 9.30 39.5~64.8 CD8/CD28+细胞毒性T细胞13.22 ± 4.18 8.6~15.5 + -CD8/CD28 T仰制性细胞15.99 ± 5.13 9.9~24.8+ -CD3/HLA-DR 静止T细胞67.10 ± 11.69 55.3~77.1 B细胞抗原CD19 全部B细胞11.56 ± 2.54 7.3~18.2CD20 全部B细胞12.20 ± 2.92NK细胞抗原土- +CD3/CD(16+56) NK细胞14.91 ± 4.87 8.1~25.6 单核巨噬细胞CDI4 单核细胞 5.10 ± 2.00活化细胞表达抗原CD3/HLA-DR+活化T细胞 3.05 ± 1.34 1.2~5.8 CD3/HLA-DR+活化B细胞7.42 ± 3.22 3.0~11.7+ +CD3/CD2 5 活化T细胞15.94 ± 3.67 1.01~2.20 CD5/CD19+活性B细胞 4.65 ± 1.51 3.1~6.6 CD69 活化诱导分子(AIM) 2.09 ± 0.87 0.8~3.5 CD38 活化T细胞51.07 ± 5.67 42.4~60.0 免疫调节细胞CD4/CD29+T辅助性细胞诱导亚群16.92 ± 5.35 9.8~26.0 CD4/CD45-RA+T仰制性细胞诱导亚群20.51 ± 3.64 15.0~25.0 其他参数HLA-DR MHC-n类分子DR抗原10.93 ± 4.51 6.1~17.0 CD45-RA 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异型66.99 ± 5.06 59.8~73.7 CD4/CD8 值 1.42 ± 0.89 0.98~1.94 I型变态反应介导分子CD23 IgE低亲和力受体(Fc ) 3.19 ± 0.65 1.9~4.4 igE 膜结合IgE 1.95 ± 0.89 0.9~3.7 造血干细胞、祖细胞CD33 粒细胞前体25.90 ± 3.32 21.3~30.4 CD34 多能干细胞V 0.5 0.1~0.5黏附分子CD18 整合素53.42 ± 13.35 34.5~75.7CD29 57.63 ± 8.87 40.8~69.0CD44 细胞外表基质受体川98.33 ± 2.39 93.8~99.9CD49b 95.22 ± 6.39 92.6~97.8CD49c 3.80 ± 0.48 3.3~4.7CD49d 84.42 ± 7.89 72.6~93.8CD49e 342.0 ± 4.47 20.8~53.5CD49f 37.50 ± 2.48 32.6~40.9CD50 细胞间黏附分子3 (ICAM-3) 89.9 ± 5.49 80.1~96.9CD54 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 14.49 ± 2.47 9.2~20.2CD56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1 10.84 ± 1.84 7.4~14.4调亡相关蛋白CD95 (Apo/FAS) 20.59 ± 5.49 13.0~28.9 FasL Fas配体0.55 ± 0.17 0.3~0.8细胞动力学参数SPF S-期细胞比率0.15 ± 0.13Apo (DNA含量法)细胞调亡指数0.33 ± 0.26Apo2.7 细胞调亡指数0.84 ± 0.44某些基因编码蛋白表达CD44V5 黏附分子突变体5 6.19 ± 1.21CD44V6 黏附因子突变体6 5.98 ± 1.53CerbB-2 4.07 ± 3.00nm23 肿瘤转移仰制基因85.89 ± 7.99DCC 80.31 ± 10.11p16 抗多肿瘤基因41.32 ± 9.34p53(V) 突变型p53 0.80 ± 0.37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正常人血淋巴细胞对数的参考范围细胞表面标志百分比(% 绝对计数(个/ ul )总T细胞+ -CD3/CD19 50~84 955~2860总B细胞- +CD3/CD19 5~18 90~560辅助/诱导性T细胞CD3/CD4+27~51 550~1440仰制/细胞毒性T细胞CD3/CD8+15~4 320~1250辅助/仰制性T细胞比值CD3 +/CD4+/CD8-/CD3+/CD8+/CD4-0.71~2.78NK细胞- + +CD3/CD16/CD56 7~40 150~1100T细胞+B细胞+NK细胞95~105 1530~3700三色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的参考范围细胞表面标志百分比(% 绝对计数(个/ ul)总T细胞CD3 770~2041辅助/诱导性T细胞+ + -CD3/CD4 /CD8 34.0~70.0 414~1123仰制/细胞毒性T细胞+ + -CD3/CD8 /CD4 25.0~54.0 238~874双阳性细胞CD3/CD4+/CD8" 卜0.5~4.0 6~56辅助/仰制性T细胞比值CD3 +CD4/CD3+/CD8+0.68~2.47人体各种正常组织DI、倍体、SPF和PI组织n DI 倍性SPF ()PI(食管21 1.00 ± 0 D 10.4 ± 3.0 16.5 ± 4.8 肝13 1.00 ± 0 D 12.0 ± 4.2 16.5 ± 4.2 组织n DI 倍性SPF ()PI(肠39 1.00 ± 0 D 10.6 ± 4.9 15.5 ± 4.0 胃16 1.00 ± 0 D 12.4 ± 5.4 17.7 ± 5.9 肺26 1.00 ± 0 D 9.4 ± 3.4 16.0 ± 4.4乳腺14 1.00 ± 0 D 12.3 ± 4.9 13.6 ± 4.9 脑17 1.00 ± 0 D 8.9 ± 5.4 13.4 ± 5.4腮腺9 1.00 ± 0 D 6.0 ± 3.9 11.9 ± 5.0骨髓15 1.00 ± 0 D 7.0 ± 4.2 11.8 ± 5.2正常人体组织某些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他参数细胞标志名称平均值土标准差()CD44S 黏附分子37.27 ± 10.61CD44V5 黏附分子突变体5 14.46 ± 8.05CD44V6 黏附分子突变体6 21.3 ± 13.40CerbB-2 8.14 ± 3.72nm23 肿瘤转移仰制基因87.00 ± 9.10DCC 72.00 ± 8.57P16 多肿瘤仰制基因86.27 ± 12.86P53 (V) 突变型P53 1.70 ± 1.29Apo 细胞调亡指数 2.66 ± 2.49SPF S-期细胞比率 5.21 ± 4.58CD14 巨噬细胞18.70 ± 5.00CTL 细胞毒性T细胞11.90 ± 3.80。
人体流式细胞术参数的正常参考值

人体流式细胞术参数的正常参考值外周血中各种流式细胞仪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值T细胞表面标志细胞名称平均数±标准差范围T细胞抗原CD2 总T细胞76.28±7.68 62.5~89.0 CD3 成熟T细胞69.98±5.79 61.1~77.0 CD4 T辅助/诱导性细胞亚群32.25±5.16 15.8~41.6 CD5 T细胞(B细胞亚群)77.06±7.34 69.5~8.8 CD8 T仰制/细胞毒性细胞亚群25.08±4.34 18.1~29.6 CD28 T细胞受体共刺激分子49.59±9.30 39.5~64.8 CD8+/CD28+ 细胞毒性T细胞13.22±4.18 8.6~15.5 CD8+/CD28- T仰制性细胞15.99±5.13 9.9~24.8 CD3+/HLA-DR- 静止T细胞67.10±11.69 55.3~77.1 B细胞抗原CD19 全部B细胞11.56±2.54 7.3~18.2 CD20 全部B细胞12.20±2.92NK细胞抗原±CD3-/CD(16+56)+ NK细胞14.91±4.87 8.1~25.6 单核巨噬细胞CD14+ 单核细胞 5.10±2.00活化细胞表达抗原CD3+/HLA-DR+活化T细胞 3.05±1.34 1.2~5.8 CD3-/HLA-DR+活化B细胞7.42±3.22 3.0~11.7 CD3+/CD2 5+活化T细胞15.94±3.67 1.01~2.20 CD5+/CD19+活性B细胞 4.65±1.51 3.1~6.6 CD69 活化诱导分子(AIM) 2.09±0.87 0.8~3.5 CD38 活化T细胞51.07±5.67 42.4~60.0 免疫调节细胞CD4+/CD29+ T辅助性细胞诱导亚群16.92±5.35 9.8~26.0 CD4+/CD45-RA+ T仰制性细胞诱导亚群20.51±3.64 15.0~25.0 其他参数HLA-DR MHC-Ⅱ类分子DR抗原10.93±4.51 6.1~17.0 CD45-RA 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异型66.99±5.06 59.8~73.7 CD4/CD8值 1.42±0.89 0.98~1.94 I型变态反应介导分子CD23 IgE低亲和力受体(Fc ) 3.19±0.65 1.9~4.4 IgE 膜结合IgE 1.95±0.89 0.9~3.7 造血干细胞、祖细胞CD33 粒细胞前体25.90±3.32 21.3~30.4 CD34 多能干细胞<0.5 0.1~0.5黏附分子CD18 整合素53.42±13.35 34.5~75.7CD29 57.63±8.87 40.8~69.0CD44 细胞外表基质受体Ⅲ98.33±2.39 93.8~99.9CD49b 95.22±6.39 92.6~97.8CD49c 3.80±0.48 3.3~4.7CD49d 84.42±7.89 72.6~93.8CD49e 342.0±4.47 20.8~53.5CD49f 37.50±2.48 32.6~40.9CD50 细胞间黏附分子3(ICAM-3)89.9±5.49 80.1~96.9CD54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14.49±2.47 9.2~20.2CD56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1)10.84±1.84 7.4~14.4调亡相关蛋白CD95(Apo/FAS)20.59±5.49 13.0~28.9 FasL Fas配体0.55±0.17 0.3~0.8细胞动力学参数SPF S-期细胞比率0.15±0.13Apo (DNA含量法) 细胞调亡指数0.33±0.26Apo2.7 细胞调亡指数0.84±0.44某些基因编码蛋白表达CD44V5 黏附分子突变体5 6.19±1.21CD44V6 黏附因子突变体6 5.98±1.53CerbB-2 4.07±3.00nm23 肿瘤转移仰制基因85.89±7.99DCC 80.31±10.11p16 抗多肿瘤基因41.32±9.34p53(V) 突变型p53 0.80±0.37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正常人血淋巴细胞对数的参考范围细胞表面标志百分比(%)绝对计数(个/ ul)总T细胞CD3+/CD19- 50~84 955~2860总B细胞CD3-/CD19+ 5~18 90~560辅助/诱导性T细胞CD3+/CD4+ 27~51 550~1440仰制/细胞毒性T细胞CD3+/CD8+ 15~4 320~1250辅助/仰制性T细胞比值CD3+/CD4+/CD8-/CD3+/CD8+/CD4- 0.71~2.78NK细胞CD3-/CD16+/CD56+ 7~40 150~1100T细胞+B细胞+NK细胞95~105 1530~3700三色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的参考范围细胞表面标志百分比(%)绝对计数(个/ ul)总T细胞CD3+770~2041辅助/诱导性T细胞CD3+/CD4+/CD8-34.0~70.0 414~1123仰制/细胞毒性T细胞CD3+/CD8+/CD4-25.0~54.0 238~874双阳性细胞CD3+/CD4+/CD8+0.5~4.0 6~56辅助/仰制性T细胞比值CD3+CD4+/CD3+/CD8+0.68~2.47人体各种正常组织DI、倍体、SPF和PI组织n DI 倍性SPF()PI(食管21 1.00±0 D 10.4±3.0 16.5±4.8肝13 1.00±0 D 12.0±4.2 16.5±4.2组织n DI 倍性SPF()PI(肠39 1.00±0 D 10.6±4.9 15.5±4.0胃16 1.00±0 D 12.4±5.4 17.7±5.9肺26 1.00±0 D 9.4±3.4 16.0±4.4乳腺14 1.00±0 D 12.3±4.9 13.6±4.9脑17 1.00±0 D 8.9±5.4 13.4±5.4腮腺9 1.00±0 D 6.0±3.9 11.9±5.0骨髓15 1.00±0 D 7.0±4.2 11.8±5.2正常人体组织某些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他参数细胞标志名称平均值±标准差()CD44S 黏附分子37.27±10.61CD44V5 黏附分子突变体5 14.46±8.05CD44V6 黏附分子突变体6 21.3±13.40CerbB-2 8.14±3.72nm23 肿瘤转移仰制基因87.00±9.10DCC 72.00±8.57P16 多肿瘤仰制基因86.27±12.86P53 (V) 突变型P53 1.70±1.29Apo 细胞调亡指数 2.66±2.49SPF S-期细胞比率 5.21±4.58CD14 巨噬细胞18.70±5.00CTL 细胞毒性T细胞11.90±3.80。
流式细胞术三色分析调查成年人外周血CD34 +造血干细胞绝对计数参考范围

1研究对象及分组 13名健康成人 , 龄 l 一帅 岁 , 6 年 8 无 现病史 , 无吸烟史 ; 体格检 查健康 ; 无免 疫系统疾 病 、 血液系
球 的绝 对 计 数 管 ( m O N 管 ) 均 为 美 国 B T C UT . D公 司 产 品 。
血干细胞计数十分重要 在早期 , 临床医生们通过有棱细 胞 计数 , 集落形 成单 位( o n o m gUm, F ) Cl yFr i i C U 来计 算输人 病 o n 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 , 由于 C U实 验变异 性太大 , 但 F 耗时 太 长, 其临床实用性 被 大大削弱 2 0世纪 8 0年代 , D 4分 子 C3
2 标 本 采 集 : D A真 空 采 血 管 ( 国 B 公 司 产 品 ) ET 美 D 采
集静脉血 2I , 鲜样 本 6h之 内进行样本处理。 -新 I l
3 免 疫 荧 光 染 色 : 1 P C U T试 剂 组 成 : 括 核 酸 染 () ̄ O N 包 料/ D 4P / D 5 PrP 测 定 管 ) 核 酸 染 料 / ] lP / C 3 E C 4 e ( C 和 M E
外 周 血 标 本 造 血 干 细胞 绝对 计数 宴 例见 囤 2 。
院组成 的北京市临床漉式 细胞 分析协作组 , 统一使用 流式细 胞仪和 P C U T方 法, 13名 健康成 年人进行 了外周血  ̄ON 对 6 C3 D"  ̄ 干细臆 的绝 对计数 , 建立 了健 康 中 国成 年人 外 周血
被 发 现 ,D 4 C 3 造 血 干 细 胞 在 正 常 骨 髓 单 十 核 细 胞 中 的 相 对
人体流式细胞术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资料讲解

人体流式细胞术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资料讲解人体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分析和分选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单个细胞的多种信息,如表面标记物、细胞周期、DNA 含量、细胞存活、细胞分化等,为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在进行人体流式细胞术时,需要对各项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进行了解,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参考值进行详细解释。
1.表面标记物:流式细胞术最常用的应用是标记细胞表面的抗原或受体,用以区分不同细胞种类或分析细胞表型。
每种抗体都有其特异性,对应的参考正常值会有差异。
例如,CD3抗体用于标记T淋巴细胞,而CD19用于标记B淋巴细胞。
在正常人体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通常在60-80%之间,B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在10-20%之间。
2.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可以通过细胞DNA含量来分析细胞所处的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的正常参考值在不同细胞种类中可能会有所差异。
在人体外周血中,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例,其细胞周期通常按照G0/G1期(DNA 含量较低)、S期(DNA复制期)和G2/M期(DNA含量较高)进行划分。
在正常人体外周血中,G0/G1期的细胞百分比通常在60-80%之间,S期的细胞百分比在10-20%之间,G2/M期的细胞百分比在5-10%之间。
3. 细胞存活:流式细胞术也可以通过染色以判断细胞的存活状态。
通常使用细胞膜染色剂,如荧光素酶(fluorescein diacetate, FDA),FDA能够穿过完整细胞膜并在胞质中被酶水解,产生荧光信号。
正常存活的细胞在染色后会显示强烈的荧光信号,而死亡的细胞则显示较弱或无荧光信号。
4.细胞分化:流式细胞术可以通过染色标记来分析细胞的分化状态。
例如,在血液中,骨髓细胞会逐渐分化为各种成熟的血细胞,如红细胞、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细胞分化的正常参考值通常是根据研究者对不同成熟阶段细胞的研究所得到的。
例如,对于人体外周血中的粒细胞,正常参考值通常是按照颗粒形态来判断,如嗜酸性颗粒、嗜中性颗粒和嗜碱性颗粒等。
流式细胞项目参考值和意义

【参考范围】CD34+细胞在正常外周血中占有核细胞的0.00001~0.0001(0.001%~0.01%),骨髓0.005~0.015(0.5%~1.5%),脐血0.005~0.035(0.5%~3.5%)。
【影响因素】骨髓或外周血白细胞要用PBS稀释至1×10^6/ml后进行免疫标记,并注意设立相应的同型对照。
【临床意义】1.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前CD34阳性细胞动员有效性的监测可以指导临床制定采集计划。
一般来说,外周静脉血有核细胞中CD34+细胞达到0.001(0.10%)以上时,可以考虑行PBSC单采术。
否则,应继续动员。
2.各种造血干细胞移植物的CD34+细胞剂量控制BMT、PBSCT的CD34+细胞剂量>2×10^6/kg,脐血干细胞移植时,CD34+细胞剂量可少至BMT成PBSC的1/10,即2×10^5/kg。
3.化疗强弱的掌握化疗后血象的恢复快慢取决于对造血干/祖细胞损伤的强度。
CD34+细胞的测定可以判断化疗的强度。
要求化疗强度控制在杀伤一定比例而非所有CD34+细胞为度。
4.贫血的鉴别(如再障、缺铁性贫血)如果再障的原因属于细胞受累,则CD34+细胞可以明显降低(<0.01),缺铁性贫血时,CD34+细胞数量应在正常范围之内。
5.基因治疗CD34+的HSC作为缺陷基因的靶细胞有它独特的优点,因为HSC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因此,缺陷基因导入此类细胞后能维持终身,从而彻底治愈疾病。
显然,CD34+HSC 的精确测定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范围】CD19+:0.10~0.15(10%~15%)。
【影响因素】1.标本最好用EDTA抗凝,其次用肝素。
2.标本要新鲜采集,不能发生凝血。
3.制备细胞悬液时,使用标准溶血剂以使红细胞充分溶解。
4.血液采集后,应尽快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固定,最迟不能超过6h。
5.标记后的细胞应尽快上机检测,最迟不能超过72h。
流式细胞术彩色图谱(学习版)2

和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
这里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就是传统的流式细胞仪,为了使上样更为方便,BD公司开发了与流式细胞仪配套的自动上样系统,可以更方便的从微孔板中自动连续上样。
从传统意义上讲,流式细胞术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或细胞内抗原,对细胞进行计数、分型或分选。
流式细胞仪(FCM)仅能对类似细胞大小的颗粒物和荧光颜色进行分析,而对其他物质(如液相蛋白等)无能为力。
而近年发展起来的CBA则是一种将待测物结合于类似细胞大小的颗粒上,并利用FCM进行蛋白定量的液相蛋白检测技术。
1、CBA的作用原理图2-9-3 CBA反应微球探针复合体结构模式图CBA由具有不同荧光强度、包被了特异性捕获单抗(Capture Antibody)的多个捕获微球(Capture Bead)群组成。
CBA的每一微球提供一个针对某一特定蛋白的捕获表面,就如同ELISA板的各个包被孔。
加入待测样本后,微球上的捕获抗体就与相应的液相蛋白结合,再加入荧光标记的检测单抗(Detection Antibody),形成‘三明治’夹心复合物(见图2-9-3),在流式细胞仪FL2通道检测荧光信号就能定量可溶性被检物。
可同时检测多种液相蛋白物质(见图2-9-4)图2-9-4 CBA技术反应原理图2、CBA技术与传统的ELISA相比有下列优点:(1)CBA所需样本体积仅为ELISA分析所必需样本量的1/6;(2)CBA的灵敏度达到2-7pg/ml,而ELISA通常为20-100pg/ml;(3)CBA一致性和稳定性更好,符合细胞因子检测的国际标准(经美国NIBSC的gold标准测试);(4)对标准品混合物做一次流式检测,就可得到样本中各种被分析物相应的标准曲线;(5)能避免由于酶联放大技术使信号失真导致的假象;(6)CBA实验时间比单次ELISA大大缩短,而且能提供需要做6次ELISA 才能得到结果。
3、CBA的技术的操作(.以BD-Pharmingen公司的Th1/Th2为例):Th1/Th2 CBA Kit包含了具有不同荧光强度的6个微球群,分别包被了针对IL-2, IL-4, IL-5, IL-10, TNF-α, IFN-γ的特异性捕获抗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流式细胞术参数的正常参考值
外周血中各种流式细胞仪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值
T细胞表面标志细胞名称平均数±标准差范围
T细胞抗原
CD2 总T细胞76.28±7.68 62.5~89.0 CD3 成熟T细胞69.98±5.79 61.1~77.0 CD4 T辅助/诱导性细胞亚群32.25±5.16 15.8~41.6 CD5 T细胞(B细胞亚群)77.06±7.34 69.5~8.8 CD8 T仰制/细胞毒性细胞亚群25.08±4.34 18.1~29.6 CD28 T细胞受体共刺激分子49.59±9.30 39.5~64.8 CD8+/CD28+ 细胞毒性T细胞13.22±4.18 8.6~15.5 CD8+/CD28- T仰制性细胞15.99±5.13 9.9~24.8 CD3+/HLA-DR- 静止T细胞67.10±11.69 55.3~77.1 B细胞抗原
CD19 全部B细胞11.56±2.54 7.3~18.2 CD20 全部B细胞12.20±2.92
NK细胞抗原±
CD3-/CD(16+56)+ NK细胞14.91±4.87 8.1~25.6 单核巨噬细胞
CD14+ 单核细胞 5.10±2.00
活化细胞表达抗原
CD3+/HLA-DR+活化T细胞 3.05±1.34 1.2~5.8 CD3-/HLA-DR+活化B细胞7.42±3.22 3.0~11.7 CD3+/CD2 5+活化T细胞15.94±3.67 1.01~2.20 CD5+/CD19+活性B细胞 4.65±1.51 3.1~6.6 CD69 活化诱导分子(AIM) 2.09±0.87 0.8~3.5 CD38 活化T细胞51.07±5.67 42.4~60.0 免疫调节细胞
CD4+/CD29+ T辅助性细胞诱导亚群16.92±5.35 9.8~26.0 CD4+/CD45-RA+ T仰制性细胞诱导亚群20.51±3.64 15.0~25.0 其他参数
HLA-DR MHC-Ⅱ类分子DR抗原10.93±4.51 6.1~17.0 CD45-RA 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异型66.99±5.06 59.8~73.7 CD4/CD8值 1.42±0.89 0.98~1.94 I型变态反应介导分子
CD23 IgE低亲和力受体(Fc ) 3.19±0.65 1.9~4.4 IgE 膜结合IgE 1.95±0.89 0.9~3.7 造血干细胞、祖细胞
CD33 粒细胞前体25.90±3.32 21.3~30.4
CD34 多能干细胞<0.5 0.1~0.5
黏附分子
CD18 整合素53.42±13.35 34.5~75.7
CD29 57.63±8.87 40.8~69.0
CD44 细胞外表基质受体Ⅲ98.33±2.39 93.8~99.9
CD49b 95.22±6.39 92.6~97.8
CD49c 3.80±0.48 3.3~4.7
CD49d 84.42±7.89 72.6~93.8
CD49e 342.0±4.47 20.8~53.5
CD49f 37.50±2.48 32.6~40.9
CD50 细胞间黏附分子3(ICAM-3)89.9±5.49 80.1~96.9
CD54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14.49±2.47 9.2~20.2
CD56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1)10.84±1.84 7.4~14.4
调亡相关蛋白
CD95(Apo/FAS)20.59±5.49 13.0~28.9 FasL Fas配体0.55±0.17 0.3~0.8
细胞动力学参数
SPF S-期细胞比率0.15±0.13
Apo (DNA含量法) 细胞调亡指数0.33±0.26
Apo2.7 细胞调亡指数0.84±0.44
某些基因编码蛋白表达
CD44V5 黏附分子突变体5 6.19±1.21
CD44V6 黏附因子突变体6 5.98±1.53
CerbB-2 4.07±3.00
nm23 肿瘤转移仰制基因85.89±7.99
DCC 80.31±10.11
p16 抗多肿瘤基因41.32±9.34
p53(V) 突变型p53 0.80±0.37
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正常人血淋巴细胞对数的参考范围
细胞表面标志百分比(%)绝对计数(个/ ul)
总T细胞CD3+/CD19- 50~84 955~2860
总B细胞CD3-/CD19+ 5~18 90~560
辅助/诱导性T细胞CD3+/CD4+ 27~51 550~1440
仰制/细胞毒性T细胞CD3+/CD8+ 15~4 320~1250
辅助/仰制性T细胞比值CD3+/CD4+/CD8-/CD3+/CD8+/CD4- 0.71~2.78
NK细胞CD3-/CD16+/CD56+ 7~40 150~1100
T细胞+B细胞+NK细胞95~105 1530~3700
三色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的参考范围
细胞表面标志百分比(%)绝对计数(个/ ul)
总T细胞CD3+770~2041
辅助/诱导性T细胞CD3+/CD4+/CD8-34.0~70.0 414~1123
仰制/细胞毒性T细胞CD3+/CD8+/CD4-25.0~54.0 238~874
双阳性细胞CD3+/CD4+/CD8+0.5~4.0 6~56
辅助/仰制性T细胞比值CD3+CD4+/CD3+/CD8+0.68~2.47
人体各种正常组织DI、倍体、SPF和PI
组织n DI 倍性SPF()PI(
食管21 1.00±0 D 10.4±3.0 16.5±4.8
肝13 1.00±0 D 12.0±4.2 16.5±4.2
组织n DI 倍性SPF()PI(
肠39 1.00±0 D 10.6±4.9 15.5±4.0
胃16 1.00±0 D 12.4±5.4 17.7±5.9
肺26 1.00±0 D 9.4±3.4 16.0±4.4
乳腺14 1.00±0 D 12.3±4.9 13.6±4.9
脑17 1.00±0 D 8.9±5.4 13.4±5.4
腮腺9 1.00±0 D 6.0±3.9 11.9±5.0
骨髓15 1.00±0 D 7.0±4.2 11.8±5.2
正常人体组织某些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他参数
细胞标志名称平均值±标准差()
CD44S 黏附分子37.27±10.61
CD44V5 黏附分子突变体5 14.46±8.05
CD44V6 黏附分子突变体6 21.3±13.40
CerbB-2 8.14±3.72
nm23 肿瘤转移仰制基因87.00±9.10
DCC 72.00±8.57
P16 多肿瘤仰制基因86.27±12.86
P53 (V) 突变型P53 1.70±1.29
Apo 细胞调亡指数 2.66±2.49
SPF S-期细胞比率 5.21±4.58
CD14 巨噬细胞18.70±5.00
CTL 细胞毒性T细胞11.9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