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

俄国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这样评价凡尔纳的科幻作品:凡尔
纳的小说启发了我的思想,使我按一定的方向去幻想。
老师这样认为:
1.读科幻,你能欣赏到在别处欣赏不到的人物和故事;
2.读科幻,你能顺便收获科幻的知识、观点和思维方式;
3.读科幻,作品中的部分设想推动你去行动,将它变成现实;
4.读科幻,你已经经历了无数个未来,相当于比别人多活了无数
二、学生展示交流
(一)法兰西工业时报
——这里会向你展示最全面的“鹦鹉螺”
总编辑:王家辉
助理编辑:鲍瑞欣
殷清远
(二)环球日报——人物专刊
——你与传奇人物的对话我们帮你实现!
总编辑:王宇旸
助理编辑:李阳
王冠宇
(三)环球旅行报
——沿途的风景我们和你一起见证!
总编辑:王楠
助理编辑: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晨
刘川
王梓鸣
(四)19世纪科技报
——追随科技发展的脚步改变世界!
总编辑:殷岩涛
助理编辑:王飒
王鸿
三、人物探究(师生共议)
1.尼摩船长到底是个受害者还是刽子手?
波洛说:人性是复杂的。人不是非善即恶的,而是即善即恶的,我们应该理性客观的看待人性,勇于正视人性的弱点。
2.真正的“自由”属于尼摩船长吗?
自由→→→想象
科幻小说的特点:
1.惊人的想象力与预见性
个辈子。
更重要的是科幻小说会拓展人类的视野,让人类思考当时科学还未达到的水平,“对未来科技的预言与描摹”。
希望同学们也可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大胆想象,为将来的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5、学生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交流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感悟呢?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海底两万里》阅读分享课

《海底两万里》阅读分享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再次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与故事,体验海底世界的惊险和神奇。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具有科学性和幻想性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并运用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
课前准备:1.xx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分小组确定探究主题并制作海报。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师:今天我们就和一位老友重逢,他就是《海底两万里》。
我们用了三周时间阅读这本书。
今天我们就走进《海底两万里》,开启科学幻想之旅。
板书课题,齐读。
二、答题闯关,感知文本1、回顾读书方法对快速阅读心得总结,点名学生回答2、知识xx将全班分成“海洋队”和“探险队”两队,进行答题闯关游戏考验阅读情况,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每对一题得一分,哪个组答对的题目最多为获胜组。
3、整体感知过渡:通过刚才的游戏,看来大家都能捕捉书籍的基本信息了。
一本好书,光浏览是不够的,还要细细品读,现在请用一句话概说故事内容。
三、小组合作,深入探究1、还原“诺第留斯号”潜水艇探究小组绘制一份潜水艇平面图,标明其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等向大家介绍2、跟随“诺第留斯号”探险探究小组绘制一份潜水艇的航行线路图,选择某个关键时间点或地点,向大家汇报奇妙的海底世界或神奇的探险之旅。
3、走进“诺第留斯号”探究小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潜艇中的人物(尼摩、阿龙纳斯、康塞尔、尼德•兰)进行研究,与大家分享四、归纳总结,理解科幻凡尔纳科幻小说特点: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五、书海拾贝,深入科幻1、推荐阅读JK罗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2、介绍首位获得“雨果奖”的亚洲得主刘慈欣总结:易中天------读书是一件“谋心”的事。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名著阅读《海底两万里》PPT课件(67页)

第三章 悉听尊便,先生
的四壁摆着高大的紫檀木嵌铜丝的书架,架上一层 本文,不仅从鲁迅烂漫的回忆中感受了童真的美好,还可以学到作者高妙的写景叙事的技巧。
师:所以,我们的主人公作了一个明智的决定。放弃了月亮。 2、围绕中心,有主题。写出自己独特的认识。 1、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一层的隔板上放满了装潢统一的书籍。图书室大小 四、拓展延伸
第六章 全速前进 第十二章 一切都 第18章 太平洋下 第24章 珊瑚王国
用电
四千里
第二卷
第1章 印度洋
第2章 尼摩船长的 新建议 第3章 一颗价值千 万的珍珠 第4章 红海
第七章 地中海上的 第13章 大冰盖
四十八小时
第八章 维哥湾 第14章 南极
第九章 消失了的 第15章 大故事还是
大陆
小插曲
(2)斑羚羊一片慌乱。其中老斑羚羊用生命向大家作提示山涧是无法越过的。镰刀头羊表现出从容,镇定,临危不乱,富有智慧的优秀品质,抓住了它外形,神态,动作,叫声等 方面进行描写。 2、师 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出示图片9) 肌腱(jiàn)逞能(chěng)恍惚(huǎnghū)甜枣(zǎo)娴熟(xián)略胜一筹(chóu)眼花缭乱(1iá0)炫目(xuàn)斑斓(1án)悲怆(chuàng)磐石(pán)对峙(zhì)参差(cēncT)湛蓝(zhàn)坠落(zhuì)苍穹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读后感
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我明白了我日后奋斗的目标, 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人们过着饥饿,痛 苦的生活。中国危在旦夕,有一位美国记者。来到苏区他如 实地记录了红军的情况。
那是一个多么特别的部队啊!有人坚定信仰的人民;热情 洋溢训练有素的红军,凭借着自己坚定的毅力,爱国的热情, 为我们现在安定的生活奠定了很大的基础“少年强则国强”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加应该记住国耻,好好学习,天 天向上。愿不久的将来,通过大家的努力,中国会变得更美 好。
成就与影响 几个人,这么一艘潜水艇,在各种探险历程中,在
将近一年的时间中,纵横海底两万里,为我们演绎 出一个个故事,展现出一幅幅惊险刺激画面,海底 墓地,珊瑚谷,巨型章鱼……故事曲折惊险,引人 入胜,画面多姿多彩,气象万千。这样一部小说, 读来既使人赏心悦目,也令人惊心动魄,百看不厌 。
THANK YOU!
4鹦鹉螺号内部有巨大的压缩空气储存柜,因此可以连续在海底 潜行数月而不需浮上海面。船的内部很宽敞舒适,还有博物馆和图 书馆。
鹦鹉螺号与当今潜水艇的异同
首先从小说的描述上看,鹦鹉螺号是一艘双壳体、全电推进的常 规动力潜艇,基础数据估计与德国的212型潜艇比较接近,但速度 可能更慢。此外它装有和现代深潜探测器接近的一些光学观测和采 集设备,但没有雷达和声呐系统,也没有任何远程武器(虽然艇员 有气体驱动的电击枪,但这种武器无法从船内向外射击),所以它 在现代潜艇面前毫无还手之力。注(左图为鹦鹉螺号,右图为德国 212型潜艇)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潜艇在1897年诞生,而 鹦鹉螺号潜艇是在1870年出现于《海底两万里》一书中。
邝思语
配乐朗诵
无论是吃不上饭的放牛娃,还是胸怀报国志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年近 花甲的老同志,还是柔弱刚强的女战士,都被凝聚到了这支红色队伍里, 都被这种精神所感召、所激励。正因如此,湘江血战中的红军将士在成 片成片的战友倒下后,又如同潮水般补充上去。正因如此,雪山草地中 被饥饿和疲惫逼至生理极限的人们沿着战友的遗体形成的路标顽强前行, 最终走出死的沼泽,迎来生的希望。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

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嘉祥语文组雷雅洁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进一步感受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初步赏析文章的能力。
2、掌握通过典型事例及人物的言行举止等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能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初步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3、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一、导入我们生活着的星球,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我们生活的星球被大片海洋覆盖着,占了地球面积的71%——它们有时呈浅绿如翡翠,有时呈深蓝似钻石,引起人们无限的畅想。
海底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今天我们走近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
关于作者:儒勒·凡尔纳(1828.2.8~1905.3.24),是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
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为总名,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机器岛》、《漂逝的半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20多部长篇科幻历险小说。
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道,被一些人称作“科幻小说之父”。
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第二多的名家,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位于莎士比亚之上。
凡尔纳作品的译本已累计达4751种,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译次数最多的法语作家。
在法国,2005年被定为凡尔纳年,以纪念他的百年忌辰。
二、为什么凡尔纳的作品如此受到欢迎和喜爱呢?首先,请一个同学来复述小说情节梗概吧,谁愿意?(其他人补充,注意复述的要求)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出于对航海安全的考虑,也是在公众的呼吁下,由美国派遣了亚伯拉罕·林肯号对"海怪"进行追逐。
法国生物学家皮埃尔·阿罗纳克斯教授受邀参加了这次追逐行动。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人教2011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第一课时
徐知免:“凡尔纳预言的实现似乎还远远没有
任务10:你用了哪些读书方法阅读《海底两万里》? 请梳理、总结成阅读经验文章,以便指导下一个 初一年级的学弟学妹。
根据自我阅读进度,用快速阅读 法试读一章。
第一步:标记阅读起点时间,记录起始页码。
第二步:快速阅读,读完后举手示意,同时看 教师在黑板上标记的时间节点(每10秒钟标 记一次,从0.1开始,按照0.2、0.3、0.4的顺 序在黑板上记录。)
整本书阅读时间与任务规划
任务1:概括全书每一章的主要情节,派代表在班里 展示;
任务2:绘制主要人物插图德.兰,康塞尔 等);
任务4:分析鹦鹉螺号的设计构造,据此绘制简易图;
任务5:精彩情节的复述与改编,如尼摩船长的《航 海日志》;
任务6:《海底两万里》中的生物知识,如鱼类名称 及示意图;
整本书阅读时间与任务规划
任务7:鹦鹉螺号的运行线路及日程,绘制航海地图、 行进路线图;
任务8:搜集有关这本书出版当时引起的各种反响、 媒体评论,写关于作者如何创作本书的小论文;
任务9:科幻作品中的科技知识,如今成为现实,比 如潜艇,对此,你还有哪些见闻、见解?现代潜 艇的设计在哪些方面比鹦鹉螺号更先进?
题目分属上述九类。
【评估标准】
• 若速度低于9字/秒,则不达标。高于15字/秒则判 为阅读速度较快;高于20字/秒则判为阅读速度超 快。
• 若理解率低于30%,则为严重偏低;50%为达标 ;70%为阅读理解力较强;80%则为阅读理解力 超强。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导学案

。凡尔纳被公认为
,还在
自学指导二 2.分析下列人物形象: (学生预习自学后讨论更正) 尼摩船长 :
阿龙纳斯 :
法拉格特 : 尼德 ·兰 : 康塞尔 :
三、练习案
(一)阅读练习
1.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
例:
( 1)
(2)
(3)
2.简述《海底两万里》内容。
3 次。
法拉格特: “亚伯拉罕 ·林肯 ”号驱逐舰舰长,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 。
既是小说,人物当然是虚构的,作家给 “诺第留斯 ”号艇长取的拉丁文名字, 更 明白无误地指出了这一点 ——“尼摩 ”,在拉丁文里是子虚乌有的意思。 但这并 没有妨碍作者把他描写成一个有血有肉、让读者觉得可信的人物。
阿龙纳斯教授: 生物学家,博古通今,乘潜艇在水下航行, 使他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 他和他那位对分类学入了迷的仆人康塞尔, 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实的介 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 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 阿龙纳斯还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一一娓娓道来,令读者大开眼界。
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儒艮,儒艮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他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过血战, 一名船员惨死;这些场面,都十分惊心动魄。 此外,书中还描写了抹香鲸如何残杀长须鲸, “鹦鹉螺 ”号潜艇又是如何杀死成群 的抹香鲸的,那情景也十分罕见。
“鹦鹉螺 ”号也曾遇险,在珊瑚礁上搁过浅,受到过巴布亚土著的袭击,最可 怕的是,在南极被厚厚的冰层困住,艇内缺氧,艇上的人几乎不能生还。但是, 凭着潜艇的精良构造和艇长的超人智慧, 种种险境, 均被化解, 终于完成了一万 公里的海底行程。
次大陆的野蛮的扩张行为。 表面看来, 尼摩艇长似乎是个与世隔绝的心如死灰的 隐士,然而从他内心深处迸发出的炽热的感情, 表明他是一个时刻关注着世界政 治风云的科学战士。 尼摩艇长所渴望的不是金钱和财富, 而是人身的自由和幸福。 他曾呐喊过: “在海中我不承认有什么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 ”这是尼摩 艇长的肺腑之言, 如实地道出了他对殖民主义统治的强烈不满, 反映了他对自由 的追求。他把自由看得高于一切。为了自由他对肮脏的大陆连 “一寸土地也不靠 近 ”。他在大海下漫游着,生活着,他生活的一切必需品都取自于大海,他宁可 把多年的用心研究的科学成果同他的身躯一起奉献和葬于大海, 也不愿为野蛮的 殖民统治者服务。 凡尔纳塑造的尼摩艇长是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 有着人文主 义和民主思想的典型的人物形象。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他代表着新兴的资产阶 级的利益。 透过他的个性, 可以看到处在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那种自 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但到小说结尾, 尼摩船长所做的一番事: 攻击其他国家的战 船并击毁。又给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使人琢磨不透。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阅读交流课说课稿七年级刘艳萍《海底两万里》是七年级下册的必读名著,在学生读了两个星期之后,我来上这堂阅读交流课,我的教学目标有四个:1、通过交流,再次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与故事和环境,体验海底世界的惊险和神奇。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认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1、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2、讲述小说中精彩的故事情节。
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有七个环节:一、导入神秘的大海总是令人如此敬畏,她用自己的乳汁——譬如鱼类等一系列水产——养育了我们这些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们,也用手中的权杖——诸如风暴一类的恶劣天气——显示出自己的威严,从而给人们以警示。
正是出于对大海的敬畏,无数的航海家们踏上了寻找海洋秘密的旅程。
他们在风平浪静的太平洋上疾驰,领略大海的宁静与壮美;在印度洋的锡兰岛海域撷取大海的“泪珠”,感受大海的神奇与积淀;又在红海的海底隧道中一尝探险与发现的喜悦……宁静、壮美、富饶、神奇,这便是大海,这便是生命摇篮的名片。
走进大海,走进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让我们在这位大文豪的笔下穿行于浩瀚的大海,感受大海带给我们的震撼!同学们,今天我们交流的书是《海底两万里》。
二、对话作者1、大家都知道《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
谁来简单地介绍一下他。
2、课件出示儒勒·凡尔纳的简介,指名读。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科幻小说家,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他一生共完成作品104部,代表作《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球旅行》、《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海底两万里》等,其作品幻想大胆真实、知识丰富、涉及面广,堪称“19世纪自然科学的大百科全书”。
三、对话文本1、感知全书:你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吗?2、《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四、对话人物《海底两万里》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明确:尼摩船长:他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爱自由、孤独、带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法兰西工业时报
——这里会向你展示最全面的“鹦鹉螺”
总编辑:王家辉
助理编辑:鲍瑞欣
殷清远
(二)环球日报——人物专刊
——你与传奇人物的对话我们帮你实现!
总编辑:王宇旸
助理编辑:李阳
王冠宇
(三)环球旅行报
——沿途的风景我们和你一起见证!
总编辑:王楠
助理编辑:王宇晨
刘川
王梓鸣
(四)19世纪科技报
体会错综复杂的人性,感受科幻小说的传奇魅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生主持)
同学们,当我们耗时两个月一次又一次津津有味的翻开《海底两万里》随着作者的脚步踏起惊险旅程的时候;当我们打开各种学术网站怀揣着求知的欲望检索《海里两万里》有关背景资料的时候;当我们不约而同舍弃周末假期来到学校制作《海底两万里》交流报的时候,你是否心中有着这样的呐喊:把这奇妙的一切讲给每一个人,邀请他们加入我们的阅读之旅呢?今天,就是我们最好的展示平台,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向大家展示你眼中的《海底两万里》,接下来我们分别有请4大交流报的编辑们为大家逐一介绍。
二、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海底两万里》富有强烈的可读性,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整部小说动用大量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诸如海流、鱼类、贝类、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环系统、珍珠生产等科学知识,成为学生名副其实的科学启蒙小说。
个辈子。
更重要的是科幻小说会拓展人类的视野,让人类思考当时科学还未达到的水平,“对未来科技的预言与描摹”。
希望同学们也可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大胆想象,为将来的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5、学生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交流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感悟呢?
六、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神秘岛》,更加深刻的理解尼莫船长的复杂人性,继续品味科幻小说的特点。
《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学校:黑山寨学校
教师
魏嫣然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语文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名称
授课课题
《海底两万里》
设计项目
设计内容
评议
一、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自读领会作品内容,把握小说大意。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名著的习惯和方法,摄入的信息量比较狭窄,不能主动地、积极地合作探究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小组交流,再次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与故事,体验海底世界的惊险和神奇。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习科幻小说的写作特点。
1.过程与方法
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1.情感态度与价值
这种能力使他通过想象能置身于他要展开人物的地点,甚至一些小的细节都能在他丰富的想象中变得清晰可见
演变成为现实的科技发明:
到达南极点(阿蒙森)
发射电力潜水艇(核动力潜水艇)
用空气压缩的枪发射带电的子弹(电击枪)
④电光转化技术
⑤机械能发电
⑥氧气制造
⑦高度角仪器
⑧抗强压玻璃
⑨气体压强平衡处理和烟雾排放技术
——追随科技发展的脚步改变世界!
总编辑:殷岩涛
助理编辑:王飒
王鸿
三、人物探究(师生共议)
1.尼摩船长到底是个受害者还是刽子手?
波洛说:人性是复杂的。人不是非善即恶的,而是即善即恶的,我们应该理性客观的看待人性,勇于正视人性的弱点。
2.真正的“自由”属于尼摩船长吗?
自由→→→想象
科幻小说的特点:
1.惊人的想象力与预见性
2.科学精神
一方面凡尔纳对于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和天文学一直具有非常浓烈的爱好,另一方面他的作品是建立在充分搜集资料和科学考证的基础上。正如1884年教皇在接见凡尔纳时曾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但我最珍重的却是他们的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
3.寓教于乐
读凡尔纳的作品不仅是一种文化消遣,而且上了一节生动形象的地理历史课,科普知识课,让我们受益匪浅。
附板书:
海底两万里
儒勒.凡尔纳
受害者→→→人性←←←刽子手
自由
(想象)预
精
寓
压迫者
四、升华主题
俄国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这样评价凡尔纳的科幻作品:凡尔
纳的小说启发了我的思想,使我按一定的方向去幻想。
老师这样认为:
1.读科幻,你能欣赏到在别处欣赏不到的人物和故事;
2.读科幻,你能顺便收获科幻的知识、观点和思维方式;
3.读科幻,作品中的部分设想推动你去行动,将它变成现实;
4.读科幻,你已经经历了无数个未来,相当于比别人多活了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