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统计学CH9新
人口统计学定义

人口统计学定义人口统计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群体数量、结构和分布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人口统计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人口的增长趋势、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分布的差异等重要信息,为社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一、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人口统计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人口数量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口的总量以及人口增长的趋势。
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地区和时期的人口数量差异。
例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一些小国家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人口总量也在不断增长,这对资源的分配和社会发展都带来了挑战。
二、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等因素进行划分和分类的情况。
通过研究人口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年龄段、性别和职业群体的人口数量和比例。
这对于社会政策的制定和资源的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老龄化社会已经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了解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例有助于制定养老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
三、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通过研究人口分布,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人口流动和城乡人口差异等。
例如,一些发达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人口流动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人口流动对于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四、人口变动原因人口统计学的研究还包括人口变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人口变动包括人口出生、死亡和迁移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研究这些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到人口增长和减少的原因,以及各种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对人口变动的影响。
例如,一些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通过控制人口出生率来控制人口增长。
五、人口统计学的应用人口统计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人口统计数据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制定教育政策、医疗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等。
此外,人口统计学还可以用于市场调研、商业决策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
人口统计学知识点

人口统计学知识点人口统计学是研究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等方面的学科,通过对人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人口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下面将介绍人口统计学常用的一些知识点。
一、人口总量人口总量是指一个特定地区的全部居民数量,通常是根据人口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数据来计算。
人口总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
二、人口结构1. 年龄结构年龄结构反映了一个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的比例和分布情况,可以通过年龄金字塔图来直观展示。
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社会政策、教育、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2. 性别结构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地区男女人口比例的情况,通常用男女性别比来表示。
性别结构的变化对人口增长率、婚姻状况、人口流动等有一定影响。
3. 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涉及到家庭的组成、规模和关系等方面,不同的家庭结构会对社会稳定、劳动力资源配置、家庭关系等方面产生影响。
三、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通常是用百分比来表示。
人口增长率受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四、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分为城市间迁移、城乡迁移、跨国迁移等多种形式。
人口迁移对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发展、资源配置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五、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生育率下降、医疗技术进步等原因造成。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医疗卫生、劳动力资源等方面提出新的挑战。
综上所述,人口统计学知识点涉及到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增长率、人口迁移、人口老龄化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人口的特征和规律,为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将继续深入,为人口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有益信息和建议。
人口统计学知识

人口统计学知识人口统计学是一门研究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组成等社会现象的学科,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了解人口情况的基本信息。
人口统计学的知识在现代社会日益重要,无论是在学术研究、政策制定,还是在商业经营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人口统计学中最基本的指标之一。
它通常用人口总数和人口增长率来衡量。
人口总数指的是某一时点上某一地区内的总人数,人口增长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的人口数量变化率。
了解人口数量对于制定发展政策、调整社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口数量趋于不断增加,这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但是在解决人口问题时,不能单纯地以人口数量为指标,还应关注人口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
二、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指不同年龄、性别、教育、职业、收入等人口因素的相对比例和差异。
人口结构对于社会组成和功能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它也与社会问题如就业、教育、卫生和福利等密切相关。
在人口结构中,性别和年龄是最基本的两个因素,因为它们会直接影响到人口的很多特征。
比如在就业方面,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所能从事的工作类型、工作强度、工作状况存在很大差异,对于社会的平衡和稳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文化程度文化程度是指人口在知识、技能和文化领域的具体水平。
它也是在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基础上基础上引申出的一项指标。
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通常具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可以更好的融入社会和社会活动。
不同阶层的人群往往具有不同的文化程度。
对于职业发展来说,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在职场中所能从事和完成的任务。
高文化程度的人群往往可以胜任一些高端职位,并且能够不断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和机会。
总言之,人口统计学知识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们在各个领域中都需要对人口数量、结构和文化程度等特征进行研究,来有效地开展相关的工作和管理。
在控制人口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对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应加强,以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更有意义的贡献。
人口统计学

人口统计学人口统计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人口数量及特征的学科领域。
通过对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研究,人口统计学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探讨人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应用领域以及未来趋势。
基本概念人口统计学是研究人口数量、分布、结构和变动的学科,其基本内容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和人口变动。
人口数量指的是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期内的人口总数;人口结构涉及到人口各种类型的分布情况,如性别、年龄、职业等;人口变动则是指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包括出生、死亡、迁移等。
历史发展人口统计学作为一门学科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欧洲。
当时,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们开始关注人口问题。
随着数据收集和统计技术的发展,人口统计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在19世纪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
到了20世纪,人口统计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科学领域,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应用领域人口统计学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政府部门,人口统计学被用来进行人口普查,制定人口政策和规划;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人口统计学为研究人口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在企业领域,人口统计学被用来进行市场调研和消费者分析。
人口统计学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而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未来趋势随着数据采集技术和分析方法的不断进步,人口统计学在未来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使得人口统计学能够处理更加庞大和复杂的数据集,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更加精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
未来,人口统计学可能会进一步与其他学科领域融合,形成更加复合型的交叉学科领域,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支持。
综上所述,人口统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对于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人口数量、结构和变动等方面的研究,人口统计学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窗口,为制定政策、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口统计学的重要性将会日益凸显,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学科领域。
学习统计学中的人口统计学和社会调查方法

学习统计学中的人口统计学和社会调查方法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和展示数据的学科,它在人口统计学和社会调查方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口统计学和社会调查方法是统计学中两个重要的分支,它们以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来收集和分析社会和人口数据。
本文将介绍人口统计学和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概念、使用场景以及两者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人口统计学人口统计学是一门研究人口组成、分布、变动等相关问题的学科。
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人口数据,揭示人口的规律和特点。
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教育水平、职业分布等。
研究人口统计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口的发展趋势、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政策的制定等。
在实践中,人口统计学常常应用于政府机构、学术研究、社会调查等领域。
政府机构通过人口统计学的数据了解人口的基本情况,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学术研究可以利用人口统计学的方法来探索人口变动的原因和影响。
社会调查则使用人口统计学的技术帮助调查人员进行样本抽取和数据分析,从而了解社会的特点和问题。
二、社会调查方法社会调查方法是一种通过采集和分析实际社会数据来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科学方法。
社会调查方法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社会调查方法,我们可以获取丰富的社会信息,包括人们的意见、态度、行为等。
社会调查方法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市场调查、舆情分析等领域。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可以利用社会调查方法来收集实际数据,验证或推翻假设,并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市场调查则利用社会调查方法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从而指导产品开发和市场策划。
舆情分析通过社会调查方法来了解公众对某一事件或话题的态度和看法,为舆论引导提供参考。
三、人口统计学与社会调查方法的应用示例1. 政府机构可以利用人口统计学的方法对人口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未来人口趋势,从而合理制定人口政策,例如调整教育资源的配置、制定老龄化政策等。
人口统计学的知识点归纳

人口统计学的知识点归纳人口统计学是研究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等方面的科学,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人口数据,揭示人口变化的规律性和趋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人口统计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人口统计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它通常通过人口普查或抽样调查来获取。
人口数量可以分为总人口数量和特定群体的人口数量。
总人口数量是指某一地区、国家或地球上的总人口数量。
特定群体的人口数量则是指某一特定群体(如年龄组、性别、职业等)的人口数量。
二、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指人口在某一时期内按照某种特征或属性进行分类的结果。
常见的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等。
年龄结构反映了人口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性别结构则反映了男女人口的比例关系,职业结构则揭示了不同职业人口的分布情况。
三、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它可以分为全球人口分布、国家人口分布和地区人口分布。
全球人口分布反映了人口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国家人口分布则揭示了不同国家人口的分布情况,地区人口分布则反映了某一地区内人口的分布情况。
四、人口增长与减少人口增长和减少是人口统计学中的重要内容。
人口增长可以通过自然增长和外部迁移两种方式实现。
自然增长是指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的结果,外部迁移则是指人口的流入和流出。
人口减少则是指人口数量的减少,常见的原因包括死亡率的增加、迁出率的增加等。
五、人口流动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迁移和流动。
人口流动可以分为城市化和农村化两种类型。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迁移,农村化则是指人口从城市地区向农村地区的迁移。
人口流动对于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它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发展。
六、人口政策人口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制定的与人口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人口政策的目的是调控人口数量和结构,促进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常见的人口政策包括计划生育政策、老龄化政策等。
人口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实现人口的合理发展。
基本人口统计学数据

基本人口统计学数据基本人口统计学数据是指人口统计学中最基本的数据,主要包括人口总量、人口密度、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民族构成、人口增长率、人口迁移等内容。
这些数据是了解一个国家、地区或社会群体人口状况、特征和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政策、规划发展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
首先,人口总量是指某一特定地区、国家或社会群体的总人口数量。
人口总量是人口统计学中最基本的数据之一,也是其他人口数据的基础。
通过统计人口总量可以了解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规模,为政府制定政策、规划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其次,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通常用人口数量除以地区面积来计算。
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往往人口聚集密集,城市化程度高,而人口密度低的地区则人口稀疏,人口分布相对分散。
人口密度的变化对地区的资源分配、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第三,性别比例是指男性人口数量与女性人口数量的比值。
性别比例是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稳定和人口政策的制定都有重要意义。
通常来说,自然情况下,男女人口比例是接近1:1的,但在某些地区或特定情况下,男女人口比例可能会出现偏差,这也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年龄结构是指人口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
人口的年龄结构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人口负担、劳动力资源、人口老龄化程度等情况。
通过分析人口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另外,民族构成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内不同民族的人口数量和比例。
不同民族的人口构成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多元文化特征,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通过了解人口的民族构成,可以促进民族融合、多元共生,防止民族冲突和分裂。
人口增长率是指人口数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增长速度。
人口增长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人口的总量、人口的结构以及人口的分布。
人口增长率的高低会对一个地区的人口政策、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人口增长率是人口统计学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人口统计学

人口统计学人口统计学( demographics)是应用人口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人口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人口统计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发展的。
人类对人口现象和过程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并加以概括和总结的一门科学。
人口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于19世纪初。
但人口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则是20世纪中叶以后的事情。
它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政治学等领域,也涉及经济、管理等部门。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统计学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从而使得人口统计学内容日益丰富多彩。
统计学原理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运用大量的人口资料进行调查研究,从而获得反映社会各方面关系的统计指标,这种以抽样调查为主体的研究方法称为统计调查方法。
统计学具有描述性、精确性、稳健性、预测性等特点。
在调查方法上通常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非随机抽样和随机抽样;普查和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等等。
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要求不同,又可分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相关统计。
统计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从所搜集到的大量资料中,找出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数据,并从这些数据中提取信息,从而揭示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判明现象的变化趋势。
根据分析目的的不同,可分为描述统计分析和推断统计分析两种。
描述统计分析是为了解决所研究的现象“有什么”或“是什么”的问题;推断统计分析则是为了解决所研究的现象“为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
由于统计学的发展历史较短,迄今仍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
比如人口统计学就是这样一门年轻的学科,尽管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还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更需要大胆创新。
我国人口的再生产类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传统型再生产和现代型再生产。
以此为基础,按人口再生产过程的顺序,人口再生产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人口再生产类型具有很强的地区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往往具有不同的再生产类型。
人口再生产的主要理论,最早可追溯到英国人马尔萨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 较好 基本可以接受 不可接受
迈耶尔指数 ﹤10
10~20 ﹥20
编制步骤:
1.在年龄区间10~99岁内分别取以0,1,…,9结尾的各
年龄组人口数相加,得(1)栏数字 。 2. 分别取20~99岁内年龄尾数相同的各年龄组人口数相
加,得(4)栏数字。 3.上述两栏的人口数分别乘以相应的系数,得加权后的
求。
质量控制的基本手段
第四节 人口抽样调查
一、人口抽样调查的有关概念
总体 样本 抽样 抽样单位 抽样框 参数值 统计值 置信度
二、人口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
概率抽样:根据已知的概率选取样本 非概率抽样:不是完全按随机原则选取样本
1.概率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完全随机地抽选样本 等距抽样:在抽样框中,每隔一定距离抽选一个被 调查者 分层抽样:总体分成不同的“层”,然后在每一层 内抽选被调查者 整群抽样:总体分成不同的“群”,将群(一组被 调查者)作为一个抽样单位 多阶段抽样: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 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
2.非概率抽样
偶遇抽样:由调查人员自由选取所遇见的被调 查者 判断抽样:通过某些条件过滤来选择被调查者 配额抽样:选择一群特定数目、满足特定条件 的被调查者 雪球抽样:
三、人口抽样调查的组织实施
1.界定总体 2.制定抽样框 3.设计抽样方案
• 目的性原则 • 可测性原则 • 可行性原则 • 经济性原则
惠普尔指数:主要检验以“0”或“5” 结尾的人口年龄资料有无年龄堆积现 象
计算公12式:
WI (0,5)
5 P5i
i 5 62
Pj
100
5(P25 P30 P60 P23 P24 P62
)
100
j 23
说明:
惠普尔指数的变动范围在100-500之间,接 近100,表示没有年龄堆积现象;越接近500, 表示堆积现象越严重
四、人口普查的基本特征
普查组织的集中统一性 登记时点的标准性 登记对象的全面性 普查登记的直接性 人口普查应定期进行
我国五次人口普查项目比较
序号 标准时间
第1次
1953.7.1. 零时
第2次
1964.7.1. 零时
项目数 户项目 个人项
3
5
2
8
备注
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年龄 、民族、本户住址、常住人口、
年龄 尾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19 2621 2514 2458 2628 2319 2943 2031 2007 2310 1912
20-29 1839 1892 1883 1793 2049 2114 2287 2363 2480 2516
30-39 2801 2502 2772 2174 2483 2480 2414 2787 2092 1141
资料整理阶段
• 编码 • 汇总
总结和分析研究阶段
• 普查资料的公布和发行 • 普查资料的分析研究 • 总结
六、人口普查的质量控制
普查资料的质量评估
• 对登记资料的事后质量抽样检查 • 对资料进行分析对比
普查质量的影响因素
• 受访者的回答质量 • 调查员的素质与培训质量 • 人口普查的规模对调查结果的可信度与精确度的要
直接调查、间接调查
四、人口调查的作用
是获取人口资料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 萌发人口统计学的重要基础 是认识人口现状的重要途径 是人口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人口科学管理的重要前提
第二节 人口经常性登记
一、人口经常性登记的意义
是一种最基础、最重要的人口调查方法,在人 口调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是进行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的重要基础和 条件 是取得连续性人口基本数据的重要方式 具有按地域实施人口管理的职能 只能由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进行,具有强制 性和法律效应
各年龄区间人口数(万人)
40-49 50-59 60-69
1468 1471
914
1306 1391
757
1714 1208
861
1900 1174
813
1736 1086
825
1861 1005
781
1851
971
722
1675
882
746
二、人口调查的特点
调查信息来源于调查对象的回答 调查受到调查者和调查对象双重因素的 影响 调查内容的敏感性 调查对象可能与报告承担者相分离
三、人口调查的分类
按调查对象所包含的范围不同 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按调查时间的连续性
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 按所搜集调查资料的性质不同
定量调查、定性调查 按搜集调查资料的方式不同
抽样平均误差
• 反映可能出现的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离差的平 均值指标,可用来衡量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大小
抽样极限误差(抽样允许误差)
• 指一定置信度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抽样 误差的可能范围
抽样误差的计算
抽样误差
• 主要是样本设计与样本规模的选择本身,以 及变量本身的随机波动性等原因造成的误差
9
增加了反映居民生活质量、
26
居住条件及环境、人口迁移与流 动等项目
五、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
准备阶段
• 建立普查机构 • 制定人口普查方案 • 划分普查区域并整顿户口 • 组织普查的分级试点 • 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 • 人口普查的宣传工作 • 人口普查的物资准备
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
人口登记阶段
• 现场登记 • 复查验收
我国于1953、1964、1982、1990和2000年先后 进行了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二、人口普查的概念
对一国或一国经周密划定的地区的所有 人在某一特定时间的有关人口、社会和 经济方面的资料,进行搜集、汇总、评 价、分析、公布或用其他方式传播的全 过程
三、人口普查的作用
人口普查是具有权威性、准确性的国家级大 型人口调查 是了解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国力的重要手段 人口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 普查资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源泉与财富 促进了人口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的发展
在外人口
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年龄 、民族、本户住址、本户名称、
本人成分、文化程度、职业
第3次
1982.7.1. 零时
6
第4次
1990.7.1. 零时
第5次
2000.11.1 零时
6 短表10 长表23
增加了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情况
13 、在业人口的职业、行业和不在
业人口状况、婚姻与生育等项目
15
增加了人口迁移与流动等项目
4.选拔与培训抽样 调查人员 5.实际抽取样本 6.评估样本质量 7.推断总体
四、统计误差来源Βιβλιοθήκη 统计误差系统 误差
可消除性误差
抽 样 误
不可消除性误差 差
结
覆
申
数
构
盖
报
据
性
面
内
录
误
误
容
入
差
差
误 差
误 差
技
代
术
表
性
性
误
误
差
差
1.可消除性误差
结构性误差
• 主要是数据收集方式本身带来的误差
覆盖面误差
• 主要指人口普查未能收集到全体人口的数据资料
7574442
30 28012344
2529 117602265 62
8611865
35 24799129
3034 127314298 合计 694252813 40 14684726
3539 109147295
45 18612172
4044 81242945
50 14711260
4549 85521045
第五节 人口定性调查方法
一、定性调查方法的特点
定性调查的资料内容翔实、生动、具体 定性调查的资料形式多样、活泼 定性调查采用开放性问题的提问和讨论,一方 面能充分发挥参与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 面易受到参与人员理解能力、认识水平和责任 心等因素的影响 定性调查的结果不能推论总体,只能说明调查 人群中典型性的行为、态度和观点 定性调查是对定量调查的补充和深化
人力和时间
样本规模的计算
• 研究平均数时的样本规模
n t 2 2
2 x
研究成数时的样本规模
n t 2 P(1 P) 2p
六、抽样推断 :区间估计
区间估计
• 在一定的置信度下,根据样本统计量估计推 断总体参数所在的区间范围
总体平均数的区间估计
x t X x t
x
x
总体成数的区间估计
p t p P p t p
质量 很准确 较准确 大致合格
较差 很差
惠普尔指数 ﹤105
105~110 110~125 125~175
﹥175
计算举例:
表9-7 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惠普尔指数计算表
年龄组 人口数 年龄组 人口数 年龄 人口数
23 17931155 60
9141141
25 21136635
24 20491797 61
人口数:(1)栏的权数分别是1,2,…,10; (4)栏的权数分别是9,8,…,0。
4.计算所有的混合和及各混合和在混合和总数中的百分 比,分别得(7)栏和(8)栏中的数字。
5.计算迈耶尔指数,各混合和百分比与10%之差的绝对值 总和,再除以2(也可不除以2)。
计算举例:
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迈耶尔指数计算表
二、定性调查与定量调查的比较
1.样本 2 .形式 3 .范围 4 .分析
5 .可靠性
定量调查
有代表性 (较大) 标准化的个人问卷 感兴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