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由哪个细胞产生

合集下载

胰岛素

胰岛素

胰岛素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胰岛素英文名称:insulin定义:胰腺朗格汉斯小岛所分泌的蛋白质激素。

由A、B链组成,共含51个氨基酸残基。

能增强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对蛋白质及脂质代谢有促进合成的作用。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激素与维生素(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糖尿病治疗,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和超强抗氧化剂如(注射用硫辛酸、口服虾青素等)有望出现较长时间的蜜月期,胰岛素注射不会有成瘾和依赖性。

目录简介显微镜下的胰岛 beta 细胞〖化学本质〗蛋白质〖分子式〗C257 H383 N65 O77 S6〖分子量〗5807.69〖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粉末〖熔点〗233℃(分解)〖比旋度〗-64°±8°(C=2,0.003mol/L NaOH)〖溶解性〗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在矿酸(无机酸)或氢氧化碱溶液中易溶〖酸碱性〗两性,等电点pI5.35-5.45〖英文缩写〗INS.发现过程胰岛素于1921年由加拿大人F.G.班廷和C.H.贝斯特首先发现。

1922年开始用于临床,使过去不治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挽救。

中国科学院肾病检测研究所主治直至80年代初,用于临床的胰岛素几乎都是从猪、牛胰脏中提取的。

不同动物的胰岛素组成均有所差异,猪的与人的胰岛素结构最为相似,只有B链羧基端的一个氨基酸不同。

80年代初已成功地运用遗传工程技术由微生物大量生产人的胰岛素,并已用于临床。

1955年英国F.桑格小组测定了牛胰岛素的全部氨基酸序列,开辟了人类认识蛋白质分子化学结构的道路。

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力的结晶牛胰岛素,它是第一个在实验室中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

高中生物 第2章 2.1 内环境的稳态(第3课时)血糖调节试题 苏教版必修3-苏教版高中必修3生物试

高中生物 第2章 2.1 内环境的稳态(第3课时)血糖调节试题 苏教版必修3-苏教版高中必修3生物试

第3课时血糖调节1.概述血糖平衡的过程。

(重点)2.分析血糖调节的机制。

(难点)3.描述糖尿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

血糖平衡1.血糖: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

2.正常人的血糖浓度(1)空腹时的血糖浓度:3.9~6.1 mmol/L。

(2)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低于7.8 m mol/L。

3.血糖平衡的调节基础(1)调节器官: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最重要器官。

(2)引起调节的因素:血糖浓度的变化。

(3)调节因素——激素①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一种降血糖激素。

②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是一种升血糖激素。

③二者关系: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血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糖原分解非糖原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

4.血糖调节的过程5.血糖调节的机制:负反馈调节。

[合作探讨]探讨1:血糖氧化分解发生在哪些细胞结构中?提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探讨2:为什么说肝脏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提示:当血糖浓度高时,葡萄糖可以转变为肝糖原,当血糖浓度低时,肝糖原能分解为葡萄糖,因此肝脏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探讨3:肝糖原和肌糖原都能补充血糖不足吗?提示:肝糖原能补充血糖的不足,而肌糖原不能。

[归纳拓展]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2.血糖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注:“+”代表促进作用3.人体饭后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由曲线可知:(1)血糖浓度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含量增加,而升高血糖的胰高血糖素含量相对较低。

(2)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4.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器官及其作用(1)下丘脑: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

医学检验学(一)

医学检验学(一)

医学检验学(一)1、能由脂肪酸合成酮体的部位是0.5分A.红细胞B.脑C.骨骼肌D.肝E.肾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肝脏有合成酮体的酶系,所以是体内合成酮体的唯一器官,但肝脏不能利用酮体。

2、下列描述属于2型糖尿病的特征的是0.5分A.胰岛素释放试验为低水平B.空腹胰岛素可正常、稍低或稍高,服糖后呈延迟释放C.空腹血糖降低,血浆胰岛素/血糖比值大于0.4D.每天胰岛素分泌总量40-50UE.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2型糖尿病的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伴有胰岛素抵抗。

3、血液中缓冲碱(BB)是指血中一系列具有缓冲作用的碱的总和,不包括0.5分A.血浆蛋白B.血红蛋白C.碳氧血红蛋白D.HCO3-E.HPO3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HPO32-、血红蛋白及血浆蛋白。

碳氧血红蛋白是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产生,不属于缓冲碱。

4、下列物质仅由肝细胞特异合成的是0.5分A.ATPB.蛋白质C.糖原D.尿素E.脂肪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在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这是机体处理氨的主要方式。

在肝细胞内具有鸟氨酸循环的全部酶类,包括线粒体内的CPS-Ⅰ和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胞质内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裂解酶和精氨酸酶。

5、下列电泳属于区带电泳的是0.5分A.自由移动界面电泳B.稳态电泳C.置换电泳D.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E.等电聚焦电泳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按电泳的原理有三种形式的电泳分离系统:即移动界面电泳、区带电泳和稳态电泳。

区带电泳因所用支持体的种类、粒度大小和电泳方式等不同,其临床应用的价值也各有差异。

目前,固体支持介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滤纸、醋酸纤维素薄膜、硅胶、矾土、纤维素等;另一类是淀粉、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

6、以下关于脱氧吡啶酚作为骨吸收标志物特异性及灵敏度均较高的原因,不正确的是0.5分A.它是由胶原自然形成的,非生物合成B.从尿中排出前不被代谢C.骨是脱氧吡啶酚的主要来源D.不受饮食的影响E.软骨是脱氧吡啶酚的主要来源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骨是脱氧吡啶酚的主要来源,这是脱氧吡啶酚作为骨吸收标志物特异性较高的原因。

血糖调节和胰岛素的作用

血糖调节和胰岛素的作用

血糖调节和胰岛素的作用血糖调节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它对于维持身体能量平衡和正常的代谢功能至关重要。

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糖调节的过程以及胰岛素在其中的作用。

一、血糖调节的过程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葡萄糖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对于人体内各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然而,血糖浓度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血糖需要得到严格调节,以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血糖调节主要通过胰岛素和葡萄糖素这两种主要激素来实现。

具体而言,当血糖浓度升高时,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以及抑制葡萄糖的产生,将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水平。

相反,当血糖浓度降低时,α细胞分泌葡萄糖素,它提高血糖浓度,以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二、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是由胰岛的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在血糖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胰岛素能够增加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体的数量,从而增加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速率。

(2) 促进糖原的合成:胰岛素能够刺激肝脏和肌肉细胞内的糖原合成,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以备能量需求。

(3) 抑制葡萄糖的产生:胰岛素能够抑制肝脏中的糖异生,减少葡萄糖的产生,降低血糖浓度。

2. 促进脂肪的合成和抑制脂解除了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外,胰岛素还可以促进脂肪的合成,抑制脂肪的分解(脂解),以维持脂质代谢的平衡。

胰岛素能够刺激脂肪细胞内脂肪酸的合成,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酸,并储存起来。

同时,胰岛素还抑制脂肪细胞脂解酶的活性,减少脂肪的分解,避免自由脂肪酸的过多释放。

3. 抑制蛋白质的分解胰岛素还能够减少蛋白质的分解,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胰岛素能够抑制肌肉中的蛋白质分解酶活性,保护肌肉组织,防止蛋白质的破坏。

同时,胰岛素还能够刺激肝脏中蛋白质的合成,维持正常的氮平衡。

胰岛素由哪个器官分泌

胰岛素由哪个器官分泌

胰岛素由哪个器官分泌
一、胰岛素由哪个器官分泌二、胰岛素注射液的用法用量三、胰岛素的副作用
胰岛素由哪个器官分泌1、胰岛素由哪个器官分泌
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糖尿病治疗。

2、胰岛素化验结果的临床意义
2、1型糖尿病患者多在5μU/ml以下,2型患者血浆胰岛胰岛素水平可正常、偏低或高于正常。

增高明显者呈高胰岛素血症,提示有胰岛素抵抗。

在进行OGTT的同时测定血浆胰岛胰岛素浓度,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以鉴别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和糖刺激后胰岛素水平均较低,呈低平曲线。

2.2、血浆胰岛胰岛素降低尚可见于嗜铬细胞瘤、生长抑素瘤、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所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和胰岛B 细胞瘤、胰外肿瘤及垂体功能低下等所致的低血糖症。

2.3、X综合征患者多同时具有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高胰岛素血症。

3、胰岛素的作用
3.1、药理作用,糖尿病,浪费性疾病的治疗。

为促进血液循环,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等组织细胞合成糖原,以降低血糖,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

3.2、生理作用,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代谢过程。

对糖代谢:促。

胰岛素的功效与作用

胰岛素的功效与作用

胰岛素的功效与作用胰岛素的功效与作用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对人体的代谢有着重要的影响。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血糖水平,确保维持血糖浓度在生理范围内。

胰岛素在糖代谢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同时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胰岛素还对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胰岛素的生物学行为非常复杂。

在正常情况下,胰岛素的分泌与血糖水平紧密相关,以维持能量平衡和稳态。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β细胞会释放更多的胰岛素,以促进葡萄糖进入肌肉和脂肪细胞,并在肝脏中储存为糖原。

同时,胰岛素还抑制肝脏糖原的分解,减少糖的产生。

这样,胰岛素的作用可以减少血糖水平,将多余的葡萄糖储存下来,以备将来使用。

胰岛素对脂肪代谢的调节也非常重要。

胰岛素能够抑制脂肪分解,促进脂肪细胞的摄取和储存。

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脂肪酸的合成增加,同时脂肪细胞中的脂肪酸储存增加。

这也是为什么胰岛素不仅能够降低血糖水平,还能导致体重增加的原因之一。

此外,胰岛素还对蛋白质代谢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胰岛素能够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这样,胰岛素能够帮助身体建立和维持肌肉组织,同时减少蛋白质的分解,避免肌肉的流失。

胰岛素还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如抑制肝脏产生胆固醇、提高红细胞内葡萄糖的摄取和内皮细胞的稳定等。

此外,胰岛素还在神经发育、生长发育、脂肪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胰岛素的功能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风险。

首先,胰岛素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血糖不平衡,引起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其次,胰岛素治疗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低血糖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糖尿病并发症,可能导致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另外,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还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皮肤过敏、局部脂肪萎缩等。

总之,胰岛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激素,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调节血糖水平,并对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等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然而,胰岛素的使用也需要谨慎,不能滥用或错误使用。

胰岛素的作用机理图解

胰岛素的作用机理图解

胰岛素的作用机理图解胰岛素的生理功能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的血糖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来维持血糖稳定:1.促进葡萄糖转运:胰岛素能够在肌肉,脂肪和肝脏细胞表面诱导葡萄糖转运体的移位,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2.促进葡萄糖利用:一旦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胰岛素还能够促进细胞内部的糖酵解与糖原合成,使得葡萄糖被用于细胞内部的代谢反应。

3.抑制糖异生:胰岛素能够抑制肝脏中糖异生相关的酶活性,降低新陈代谢产生的葡萄糖量,减少血糖生成。

4.促进脂肪酸合成:除了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外,胰岛素还可以刺激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酸,储存在脂肪细胞中,形成脂肪储备。

胰岛素的释放与作用过程胰岛素通过负反馈机制调控血糖水平,其释放与作用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食物摄入:当人体摄入含糖食物后,血糖水平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

2.胰岛素分泌:胰岛素由胰腺的β细胞分泌,进入血液循环。

3.胰岛素作用:胰岛素结合受体,使细胞内葡萄糖通道打开,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

4.血糖下降:随着葡萄糖进入细胞,血糖水平下降,停止胰岛素的分泌。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胰岛素的作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1.PI3K-Akt信号通路:胰岛素能够通过PI3K激酶激活Akt蛋白,引发GSK-3β磷酸化,促进葡萄糖转运和糖原合成。

2.MAPK信号通路:胰岛素还能够激活MAPK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和生长。

3.磷脂酰肌醇-3-激酶(PIP3K)信号通路:胰岛素还可以激活PIP3K,导致细胞内的PIP3浓度增加,从而调节多种细胞功能。

4.AMPK信号通路: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也可以被胰岛素激活,调节细胞内的能量平衡。

结语胰岛素作为人体内一种关键的激素,对于维持血糖平稳以及细胞内营养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胰岛素的释放与作用过程,调控机制以及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胰岛素的作用机理,为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胰岛素抵抗与炎症反应的交互作用

胰岛素抵抗与炎症反应的交互作用

胰岛素抵抗与炎症反应的交互作用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是两个互相关联的生理过程,在人体内紧密交互作用。

胰岛素抵抗是指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导致胰岛素在体内的生物学效应下降。

而炎症反应是机体对外来刺激产生的一系列炎症介质的反应,以保护组织免受伤害。

本文将探讨胰岛素抵抗与炎症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及影响1. 胰岛素的作用与机制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特殊细胞分泌的激素,它在人体内起着调节血糖、促进葡萄糖吸收和利用等重要作用。

胰岛素通过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进而促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促进葡萄糖的摄入和储存,使血糖水平得以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2. 胰岛素抵抗的定义与发生机制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结合后的下游信号传导发生紊乱,导致细胞对胰岛素反应性下降。

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包括长期高脂肪、高糖饮食、缺乏运动和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

这些因素导致细胞内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干扰胰岛素信号通路的正常传导,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3. 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影响之一是导致血糖水平的升高。

由于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下降,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有效利用,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诱发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此外,胰岛素抵抗还与肥胖、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二、炎症反应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1. 炎症反应的定义与机制炎症反应是机体对外来刺激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当机体受到损伤、感染或其他刺激时,免疫系统会释放一系列炎症介质,如白细胞趋化因子、炎性细胞因子等,以应对损伤和感染。

炎症反应是机体自我修复和免疫防御的重要环节。

2. 炎症反应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炎症反应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会抑制胰岛素受体的功能,干扰胰岛素的正常信号传导。

此外,炎症反应还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受到抑制,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因此,炎症反应的存在会加重胰岛素抵抗,使代谢性疾病的风险进一步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由哪个细胞产生
一、胰岛素由哪个细胞产生二、影响体内胰岛素分泌的因素三、胰岛素使用注意事项
胰岛素由哪个细胞产生1、胰岛素由哪个细胞产生
胰岛素是由胰脏的胰岛&beta细胞生成的,胰岛是细胞团,像小岛一样分散在胰腺腺泡之间,总数约200万个,主要集中在胰头部分。

胰岛很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胰岛中的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eta细胞分泌胰岛素。

2、胰岛素是什么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它由51个氨基酸组成,分为A和B两条链,母细胞最初合成的是胰岛素原,有81个氮基酸,一条联接肽(C肽)连接着胰岛素的A、B两条链。

在分泌入血之前约95%的胰岛素原的C肽与A、B 链分离,使之变成胰岛素。

C肽、胰岛素及少量的胰岛素原被分泌到血液中。

分泌到血液中的胰岛素经过门静脉先进入肝脏。

在肝脏内约40~50%的胰岛素被破坏,剩下的才进入血循环被运送到各组织细胞中发挥作用,然后在特殊酶系作用下被破坏。

正常人每日的胰岛素分泌量为每千克体重0.5~1单位,空腹血浆胰岛素含量为每毫升5~20微单位,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可增高5~10倍。

3、胰岛素作用
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胰岛素分泌过多时,血糖下降迅速,脑组织受影响最大,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引起胰岛素休克。

相反,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缺乏常导致血糖升高;若超过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