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注射管理制度
2024年安全注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安全注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力资源管理1. 护理人员应穿着整洁、符合规定的制服。
2. 操作前后需仔细洗手,接触每位病人后需立即洗手或进行手部消毒。
二、环境管理____ 区域划分清晰,配备有流动水洗手设备,且水龙头为非接触式设计。
____ 确保室内环境干净、整洁,无虫蝇。
定期进行通风、消毒工作。
三、消毒隔离管理1. 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无菌物品需做到一人一用一针一筒一带一消毒。
2. 已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需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液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3. 碘伏、酒精瓶保持密封状态,每周更换1-____次。
4. 注射台每日使用消毒液擦拭,紫外线灯每天照射消毒____分钟(在工作前后无人的情况下进行)。
5. 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应放入锐器收集盒,其余部分及废弃的棉签、敷料放入黄色废物袋,交接运送进行无害化处理。
6. 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应遵循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____ 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与污染区划分明确,标识清晰。
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及干手设备。
2. 工作人员进入室内需穿着整洁的衣帽,进行无菌操作时需佩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前后均需洗手或消毒。
必要时需佩戴无菌手套。
____ 保持室内清洁,每日通风____次,每次____分钟。
采用湿式清洁方式,拖把固定使用。
操作台面每日清洁后用消毒液擦拭。
使用消毒机每日消毒____次,有详细记录,遇污染时需立即消毒。
7.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需分开存放,物品柜及灭菌物品需标识清楚。
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使用前需检查小包装是否破损、失效,使用后按规定处理,不得重复使用。
8. 无菌物品中的容器和敷料等打开时需注明开启时间,尽量使用小包装。
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____小时。
9. 碘酒、酒精瓶需密封保存,每周更换灭菌容器____次,每日更换消毒液,有启用日期,使用后需及时加盖。
安全注射管理制度(完整版合同模板)

安全注射管理制度(完整版合同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的安全注射管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安全注射,是指采用安全、有效的注射方式和器具,避免医源性感染和交叉感染,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安全注射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安全注射意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二章注射器具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质量合格的注射器具,禁止使用过期、损坏、污染的注射器具。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注射器具采购、验收、储存、发放、使用、处置等相关制度,确保注射器具的安全、有效。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注射器具进行消毒、灭菌,并按照规定进行质量检测,保证注射器具的无菌状态。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使用过的注射器具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第三章注射操作规范第九条医务人员在注射操作前,应当核对患者身份、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等信息,确保无误。
第十条医务人员在注射操作中,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医源性感染。
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在注射操作中,应当遵循注射部位选择、注射角度、注射深度等原则,确保注射安全、有效。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在注射操作后,应当对注射部位进行适当处理,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注射并发症。
第四章培训与考核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安全注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注射水平。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医务人员进行安全注射操作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进行注射操作。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将医务人员的安全注射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情况纳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的依据。
第五章监督与处罚第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安全注射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安全注射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对违反本制度的医务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安全注射管理制度

三、安全注射管理制度
1、进行注射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活动。
严禁在非清洁区域进行注射准备等工作。
2、配药、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
多剂量用药无法避免时,应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严禁使用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再次抽取药液。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4小时不得使用。
灭菌物(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5、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的容器等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 2次,同时更换灭菌容器。
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持物钳应干燥保存,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6、药品保存应遵循厂家的建议,不得保存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区域,
疑有污染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要求处置。
安全注射管理制度

安全注射管理制度
一、安全注射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基本要求,是医院感染防控的有效措施。
二、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安全注射培训,树立医务人员安全注射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遵守操作规程。
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落实手卫生。
四、注射前应检查注射器及药物有效期及外包装完整性,疑似污染的器械和药品不得使用。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仔细检查药物质量,发现异常不可使用。
六、使用同一溶媒配置不同药液时,必须每次更换注射器和针头。
七、抽出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液体应注明开启时间,有效期内使用;开启的无菌物品(棉球、棉签)应注明开启时间,有效期内使用。
八、使用合格的皮肤消毒剂,并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方法进行消毒和待干。
九、一次性使用注射用具应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废弃;可复用的注射用具应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清洗消毒或灭菌。
十、根据标准预防原则,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十一、操作后规范处理锐器,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
徒手分离针头,使用后的锐器应放入防渗透、防穿刺的锐器盒中。
十二、主管部门和科室应加强对安全注射工作的监管、指导。
手术室安全注射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手术室患者安全,预防和控制注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手术室,包括门诊手术室、住院手术室等。
三、职责1. 手术室主任负责手术室安全注射管理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
2. 手术室护士长负责手术室安全注射管理的具体实施,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培训、考核。
3. 手术室护士负责执行手术室安全注射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四、制度内容1. 注射器、针头等注射用品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由专人负责采购、验收、储存、发放。
2. 注射前,护士应核对患者信息,包括姓名、床号、住院号、诊断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注射。
3. 注射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注射部位、注射器、针头等物品无菌。
4. 注射时,护士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
5. 注射完毕后,护士应将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放入专用容器,并做好回收、处理工作。
6. 注射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不适,应立即停止注射,并采取相应措施。
7. 注射完毕后,护士应做好注射记录,包括患者姓名、床号、注射部位、药物名称、剂量、注射时间等。
8. 手术室应定期对注射用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9. 手术室应定期对护士进行安全注射培训,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10. 手术室应建立健全安全注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监督,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五、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安全的个人或科室,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注射管理制度,造成患者伤害的个人或科室,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手术室主任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安全注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本

安全注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医院注射操作,防止感染的发生,提高注射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所有的注射操作。
第三条安全责任本医院将注射操作的安全责任明确到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各级管理人员负有安全管理责任,医务人员要履行注射操作的安全责任。
第二章注射操作的要求第四条注射操作程序1. 注射前的准备工作:a) 核对患者身份和医嘱的一致性;b) 洗手并佩戴手套;c) 检查注射器和注射针头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2. 注射操作:a)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做好皮肤消毒;b) 使用适当的注射器和针头;c) 慢慢推注,避免快速注射引起疼痛或损伤;d) 注射完毕后,将针头放入注射废弃容器,并妥善处理废弃物。
第五条注射操作的环境要求1. 注射操作室的布局和设施应符合卫生要求;2. 定期对注射操作室进行清洁和消毒;3. 定期对注射器和针头进行消毒和更换。
第三章注射操作的安全措施第六条注射操作的安全器材1. 注射器和针头应具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注射器具的合格证明;2. 注射器和针头应具备防滑、不易碎以及防尘、抗菌等特点;3. 注射器和针头的包装应完好,无破损、泄露。
第七条注射操作的个人防护1. 注射操作前应洗手并佩戴消毒手套;2. 注射过程中,注意保持清洁,防止污染;3. 注射操作结束后,应妥善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
第八条注射操作的医疗器械管理1. 医疗器械应按规定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2. 定期对注射器和针头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3. 关于医疗器械的使用、保养等情况,应进行记录并定期审查。
第九条注射操作的废弃物处理1. 废弃的注射器和针头应直接放入专用注射废弃容器;2. 注射废弃容器应按规定进行定期清理和消毒。
第四章注射操作的安全培训和教育第十条注射操作的培训1. 医务人员应参加注射操作的相关培训,学习注射操作的技能和知识;2. 注射操作培训应定期进行,并进行考核。
安全注射管理制度要求

一、总则为保障患者安全,预防注射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医护人员、护士、药剂师等相关工作人员。
三、管理职责1. 医疗机构负责人负责建立健全安全注射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实施。
2. 医疗机构医务科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安全注射管理制度,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注射培训。
3. 医疗机构护理部负责监督、检查安全注射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纠正。
4. 医护人员、护士、药剂师等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注射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四、安全注射要求1. 注射药品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等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2. 注射前,医护人员应检查注射器、针头、药液等物品,确保无菌、无污染。
3. 注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4. 注射完毕后,医护人员应妥善处理注射器、针头等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
5. 避免重复使用注射器、针头等物品,如需重复使用,应进行严格消毒。
6. 对于高危药物,如抗生素、化疗药物等,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注射。
7. 注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注射,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安全注射培训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注射培训,提高其安全注射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注射原则、无菌操作、注射器使用、废弃物处理等。
3. 培训结束后,应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掌握安全注射知识。
六、监督与检查1.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安全注射监督小组,负责对安全注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监督小组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对违反安全注射制度的行为,应依法进行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疗机构医务科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安全注射管理制度(精选必备手册)

安全注射管理制度(精选必备手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注射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从事注射活动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
第三条安全注射是指按照医疗卫生机构规定的操作程序,采用无菌、无毒、无热原的注射器和注射药物,避免交叉感染、药物误用和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有效、舒适的注射过程。
第二章注射器及注射药物管理第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无菌、无毒、无热原的注射器和注射药物,不得使用过期、损坏、污染的产品。
第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注射器和注射药物采购、验收、储存、发放、使用、处置等管理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第六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定期对注射器和注射药物进行质量检查,发现不合格产品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按照规定处理。
第三章注射操作管理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制定注射操作规程,明确注射前准备、注射操作、注射后处理等环节的要求,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进行注射操作时,应当严格遵守注射操作规程,做到无菌、准确、轻柔、快速。
第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注射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发现不良反应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工作的监督管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第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注射工作进行自查自纠,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第十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制度的,有权向卫生行政部门投诉、举报。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三条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制度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警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违反本制度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注射管理制度
为了减少因违反安全注射原则导致的医院或医源性感染,以及医务人员相关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与医疗安全。
根据《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2015-2018年)》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包括所有开展注射相关诊疗工作的科室,制定本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查对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2、注射前需确保注射器和药物处于有效期内且外包装完整,疑似有污染的器械和药品不得使用。
3、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及其针头不能重复使用(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4、使用同一溶媒配置不同药液时,必须每次更换未启封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抽取溶媒。
5、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各种溶媒开启后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灭菌物品(棉球、棉签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6、使用合格的在有效期内的皮肤消毒剂,使用时必须注明开启时间;皮肤消毒后应完全待干再进行注射。
7、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仔细检查药物的质量,如出现药液变质、变色、浑浊、沉淀、过期或安瓿有裂痕等现象,不可使用。
(二)严防锐器伤,确保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1、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直接分离注射器针头。
2、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
3、进行侵袭性治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4、锐器使用后应立即放入防渗漏、防穿透的锐器盒内,锐器盒放置的位置应醒目且方便使用。
5、锐器盒内的锐器在3/4满时应立即密闭,避免在转运过程中内容物外漏或溢出。
6、接触血液、体液时,需戴手套。
7、建议推广使用回缩自毁型安全注射器。
(三)安全注射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应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安全注射知识培训,培训结束各个科室应再次在科内进行学习,达到培训全覆盖。
(四)保障措施
1、护理部、医院感染监控科不定期对全院安全注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针对未按要求执行的科室第一、二次通报批评,连续三次及三次以上不整改者,按照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处罚规定落实处罚,即扣科室当月奖金200元/次。
2、违反操作引起其他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扣罚责任科室500元/次。
3、医院感染监控科不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进行抽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