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诗入文,让文章诗意盎然

合集下载

诗词入文、文采斐然——从古诗词肥沃的土壤中汲取养分

诗词入文、文采斐然——从古诗词肥沃的土壤中汲取养分

诗词⼊⽂、⽂采斐然——从古诗词肥沃的⼟壤中汲取养分诗词⼊⽂⽂采斐然古诗词是我国艺术宝库中⼀颗熠熠⽣辉的明珠,她散发出的夺⽬光芒给⼈以艺术的熏染和美的享受。

从古诗词肥沃的⼟壤中汲取养分、寻找美感,是增加语⾔亮⾊、提⾼⽂化品位和内在底蕴的有效途径之⼀。

引⽤:旁征博引增⽂采⽂章的语⾔需要美化,苍⽩、贫乏、枯涩的语⾔是难以赋予⽂章美感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来”,我们为何不从灿若群星的诗词天地⾥寻找“源头活⽔”呢?采撷⼀朵朵美丽的诗词之花,移植⼊⽂,让诗词在⽂章⾥吐露芬芳。

例1:⾬是有灵性的,她似乎顺乎⼈意,“随风潜⼊夜,润物细⽆声”;⾬是温柔的,君不见“沾⾐欲湿杏花⾬,吹⾯不寒杨柳风”;⾬还是娇艳的,“天街⼩⾬润如酥,草⾊遥看近却⽆”。

每当寒暑易节,总感慨世事匆匆,红尘滚滚,于是更向往那“青箬笠,绿蓑⾐,斜风细⾬不须归”的淡定闲逸。

(上海考⽣《⾬夜思绪》)例2:五⽃⽶不能令你折腰,你选择的是南⼭下的菊花;帝乡富贵不是你的⼼愿,你选择的是回乡种⾖锄草;嫌宫廷太繁杂,你宁愿选择桃李萦绕的草庐;嫌案牍之劳神,你宁愿选择欲辨已忘⾔的独坐。

(湖北考⽣《⾯对选择》)例1直接引⽤有关写⾬的名句,写出了对⾬的不同感悟,显得细腻、悠远、含蓄、⽣动,引发读者⽆限遐思。

例2间接引⽤陶渊明的诗歌名句,深刻地表现出诗⼈在⽥园和官场之间作出的坚定选择。

这种从古诗词中寻找写作之源的写法体现了习作者独特的审美感悟能⼒,提升了⽂章的内涵。

这些⽂段充满了个性化的语⾔表达⽅式,往往成为全篇的⼀个亮点。

想像:诗⾥诗外巧链接诗歌是炼字、炼句、炼意的艺术。

它描绘的意象、营造的意境、抒发的情感、写作的背景,如果⽤现代汉语表达出来,将有很⼤的想像拓展空间。

诗歌是想像的载体和平台,想像是链接诗⾥诗外的纽带。

振动想像的翅膀,同诗歌⼀起飞翔,诗⾥诗外和谐相融,浑然⼀体。

在虚拟的空间⾥,作者与诗词对话,同⽂本交流,原诗的诗意蕴味在⽂字⾥流淌,想像飞扬的⽂字如诗如画,充满⽆限精彩和魅⼒。

化诗入文,使你的作文充满诗意

化诗入文,使你的作文充满诗意

化诗入文,使你的作文充满诗意请看下面的两段文字:我愿意做一棵老树,在枯萎中挣扎,迎接狂风暴雨,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地狱也是天堂。

……我愿意做一条枯藤,墙脚的藤蔓,在干涸的小河旁艰难前进,只要我的亲人生而平安,身心安好。

你一定很熟悉,作者明显是化用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里的句式,借裴多菲的诗美化了自己的文章。

化用诗文名句使自己的高考作文增添诗意是近年来被普遍采用的一种技法,这种方法有两大好处:其一,比直接引用诗句显得灵活有创新;其二,只借用原诗句的诗意美,而巧妙避开原诗句的主旨,比如上例就仅借用了裴多菲的诗意美,而巧妙地避开了原诗的爱情主旨。

其实,化用诗句的写法古已有之,比如秦观《江城子》中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明显就是化用了李煜的《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纳兰性德的《蝶恋花》中的“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就是化用贺铸的《青玉案》中的“借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则明显是化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样的化用都产生了流传千古的妙句。

在近年来的高考中产生了许多化诗文名句入文的佳作,本文借来供大家借鉴。

2010年高考甘肃满分作文《守住内心的深度》:喜欢深阅读的人,会喜欢在春天踏青,感受风乎舞雩的惬意;会喜欢在夏夜谈心,感受蛙声一片的欣喜;会喜欢在秋天登高,感受落木萧萧的壮美;会喜欢在雪夜神游,感受万树梨花的凉意。

深阅读,让我们在忙碌中拥有一份闲情,在快节奏中暂停脚步,让心灵拥有纯净如水般的温暖和感动,深阅读的幽远与闲适,似水般流淌着对生命的感悟,似云般轻拂着对尘世的感动。

四个排比句,化用了四篇诗文的名句,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典型景物,不仅有表面的语言美,也将读者带入了四首诗所描绘的意境中,巧妙美化了自己文章的意境。

2011年高考广东高分作文《梦里江南》:杏花春雨江南,那是我爷爷的童年时代了。

【作文精品】高中作文教学之化诗入文

【作文精品】高中作文教学之化诗入文

【作文精品】高中作文教学之化诗入文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将诗歌融入作文是一种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和建议:1. 诗歌鉴赏与理解: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不同风格的诗歌,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意境、韵律和情感表达。

2. 诗歌与作文的结合点: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找到诗歌与作文之间的联系点,例如情感、主题或意象,从而在作文中自然地融入诗歌元素。

3. 模仿与创新:鼓励学生模仿经典诗歌的结构或语言风格,然后在自己的作文中进行创新,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

4. 诗歌引用:在作文中适当引用诗歌,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和深度。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恰当地引用,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5. 情感表达:诗歌往往能够深刻表达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来练习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作文更加真挚动人。

6. 语言精炼:诗歌的语言通常精炼而富有节奏感,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在作文中运用精炼的语言,提高作文的语言质量。

7.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然后将创作的诗歌与作文结合,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也能加深他们对诗歌与作文结合的理解。

8. 跨文化视角:引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让学生在作文中融入多元文化的元素,拓宽视野。

9. 互动讨论:在课堂上组织诗歌与作文的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创作,相互启发。

10. 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提供具体的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诗歌元素运用得当与否,以及如何改进。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还能够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使作文更加丰富多彩。

化诗入文的几种方法(教师中心稿)

化诗入文的几种方法(教师中心稿)

化诗入文的几种方法(教师中心稿)化诗入文的几种方法(教师中心稿)化诗入文的几种方法湖北省应城二中李俊明诗歌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璀璨的明珠。

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新课标下的新教材更是编入了大量诗词。

这些丰富的文学知识,我们又为何不摄取点滴,行之于自己的笔下,汇成汩汩流淌的作文之源呢?把诗歌与作文联系起来,一来可以广泛积累写作的素材,打开作文的思路,借鉴诗歌的写作方法。

二来可以丰富作文的文化底蕴。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指导学生作文时化诗入文:一、直接引用或化用诗句作为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

题目要求语言简洁,含义深刻,切合话题,诗句正好符合这个要求。

如这些标题就很好:《天地一沙鸥》,《落红不是无情物》,《孔雀东南飞》,《爱莲说》,《感时花溅泪》《生命“诚”可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等。

二、直接引用或化用诗句,以印证、补充、对照自己的本意,表达主旨,抒发思想感情引用或化用诗句表情达意,能够画龙点睛,言简意赅。

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杜甫的记忆。

有了他的记忆,我会感受他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伟大之心;也会体味他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胸襟,品味他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欣赏他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又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诗,讲出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因角度、地点等条件的不同,人们会得出别样的结论和看法。

又如:我国诗人有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其实,这句诗正说明了景随情迁的道理。

对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的感情有很大关系。

……王维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张继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些优美的诗句,至今细细体味,仍给人口有余香、不绝于耳的感觉。

怎样指导学生写出有文采、有深意的佳作

怎样指导学生写出有文采、有深意的佳作

三、个性化作文教学案例分析总结
【案例 1】日本籍的宫里同学,就读于格致中 学的高一学生,一个非常阳光的男孩,从小在日本 长大,初中起才回到家乡——上海正式全面接触汉 语的学习,所以汉语词汇量比较有限,写作便成了
0c85f7e
他最纠结的事情,即使有时文章的选材立意不错, 但由于语言苍白无力,经常词不达意,导致每次作 文的成绩都很不理想。为了能尽快提高作文分数, 他便在同学的推荐下来到了智立方寻找“出路〞。
0c85f7e
在作文中非常自如地运用古诗词了,而且还能在引 用的根底上有所创新,文章语言越来越精炼优美, 才情尽显。期末考试的作文分数竟然拿到了 34 分 〔总分 40 分〕的好成绩。“半壁江山〞守住了,语 文整体成绩自然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作为辅导教师 的我看到学生向我报告成绩时露出无比兴奋的表
情,心里美滋滋的。
古人曾说:“结尾一句之灵,顿回一篇之运。〞 在作文中以古典诗词来结尾,能够启人心智、升华 主题、收到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表达效果,令读 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例如 2004 年福建省高考总分值作文?照海倚天? 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 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只有历史才能最好 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
二、化诗入文,意蕴无穷
古人云:“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国古典诗词是 一座丰富的宝库,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 源。 800 字的高考考场作文,虽然不可能字字珠玑, 但假设能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让作文语言“诗意 地栖居〞,不失为一条练就“出彩〞作文的“终南 捷径〞。
0c85f7e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学 生在作文中恰当、灵活地运用古诗文,可以激活学 生的语言表达,展示学生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 文化底蕴,使其文章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给读 者带来美的享受。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高考 作文增辉添色呢

议论文开头引用诗词

议论文开头引用诗词

引用古诗或名言的作文开头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做任何事都要经过困难与阻挠才能够成功。

自从经历了那件事后,我一下子懂得了这个道理。

(下面就是写那件事)2、“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这首歌家喻户晓,可是有多少人真正体会过呢?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为母亲过一个节日吧!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间,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所成就啊。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在我们的生活中,做每一件事,都只有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5、“友情是我们生活的照明灯。

”自从看过了《夏洛的网》这本书后,我真的觉得友情无价,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啊!追问那分别是什么作文题目呢?回答1、《顽强创造成功》2、《母爱纯真》3、《努力在少时》4、《毅力是成功的必需品》5、《友情无价——读<夏洛的网>有感》篇二:作文如何引用古诗词名人名言作文如何引用古诗词名人名言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仪式上,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表达了对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的祝贺,同时也表示对台湾仍然没有回归祖国怀抱而感到遗憾。

他没有发表形式化的祝词,而是巧妙地引用了王维的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使得国人思念亲人的情感得到了认同,意境大增。

产生了动人的表达效果,是引用了名句的缘故。

在写作中指导学生引用名句不仅能丰富文章的语言,增加表达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晋代文学批评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说明了名句引用之作用。

让文章显得华丽,这与中考发展等级中的“有文采”说的是一样的道理。

诗词名句具有表达精美、含义深刻、脍炙人口等特点,在作文中若运用得好,那一定会使文章大为增色,给人一种神采飞扬的感觉。

如果这种感觉是在考试的作文中,那一定会得到改卷老师的青睐,高分何愁不到手呢?如《雨中登泰山》就引用了很多的内容,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齐鲁青未了”。

化诗入文的句子

化诗入文的句子

化诗入文的句子
1. 清风拂过湖面,荷叶轻轻摇曳,如诗如画。

2. 春意盎然,花开满园,映衬着诗意盎然的生活。

3. 落日余晖洒在山间,红霞映衬下,山水如诗如画。

4. 月光洒在河面,波光粼粼,一派诗情画意。

5. 山峦连绵,漫天云霞,大自然的壮美仿佛一幅诗入文的图画。

6. 尘世喧嚣中,只有心灵的寂静才能引入诗意。

7. 寒风凛冽,枯枝凋零,倒映出生命的无奈与诗意。

8. 夜色渐浓,星光闪烁,让人心生一种浓郁的诗意。

9. 浩渺星空中,银河如织,那美丽而又神秘的景象令人沉醉于其中。

10. 鸟语花香,和煦的阳光,岁月静好仿佛诗一般流淌。

让你的文章饱含诗情画意——化诗入文

让你的文章饱含诗情画意——化诗入文
以诗句为题目,画龙点睛
巧妙化用诗句
《怎一个“情”字了得》
(2003年满分作文标题,化用了李清照 《声声慢》词中的诗句 “ 怎一个“愁”字了得”)
《忙兮忙兮奈若何》
(2004年上海满分作文标题,化用了项 羽《垓下歌》中的诗句 “ 虞兮虞兮奈若何 ”)
以诗句为题目,画龙点睛
2004年佳作《闲话山水》的题记: “山,沉稳,敦厚;水,灵动,聪慧。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辽宁一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文 章撷取白居易《忆江南》欧阳修《喋恋花》及《红楼梦》中 黛玉的诗句,紧扣话题,展现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有的繁盛 美丽,有的满目凄凉,昔日之花与今日之花相对照,历史之 景与现今之景相衬托,为表现主题作了很好的铺垫,而且风 流华美,读来满纸花色蕊香,令人折服。
练习三:根据例句仿写两句
*责任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的义无反顾……
*勇敢是辛弃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
惊”的战场驰骋……
(一)“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 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 鹉洲头随风浮动的凄凄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 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二)“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 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 苍颜白发,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以诗句开篇,先声夺人
《用旁观的眼神》(2003年福建省佳 作)就这样写到:走进缤纷的书简,捡拾 先行者前行的脚步;打开飘零的册页,采 撷历史真挚的泪滴。是谁感叹"不识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是谁悲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切的悲喜交 错,似乎都在诉说:请用旁观的眼神!
作者运用了苏轼《题西林壁》,杜甫《春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诗入文,让文章诗意盎然
——引用、化用古诗词来提高作文的文化底蕴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作文,探讨其写作技巧。

2、练习写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文。

课前美文赏读
用旁观的眼神
走进缤纷的书简,捡拾先行者前行的脚步;打开飘零的册页,采撷历史真挚的泪滴。

是谁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是谁悲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切悲喜交错,似乎都在诉说:请用旁观的眼神!
用旁观的眼神看别人,是意识的清醒。

天地俯仰之间,芸芸众生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撩开世俗的面纱,真真切切现出真实的生命。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一代贤臣的忠言镌刻成人格的高贵;“帝用魏征不念旧事”,唐太宗的“以人为镜”熔铸出一代帝王的智慧。

用旁观的眼神,让心神追随着他人的脚步而愈加明晰。

读出了他人的优点,也读出了自我的真诚。

当鲍叔牙与管仲的“心交”已穿过历史的碎片凝聚成人心追慕的隽永;皇太极大胆任用范文臣已成令人击节赞赏的一页辉煌,用旁观的眼神,就成了智者眉宇间的一丝深刻、志士胸襟中的一份旷达!
用旁观的眼神看事物,是理念的超越。

患得患失后,深谙自己的心跳。

是“宠辱不惊,看厅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潇洒,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坚强。

用旁观的眼神,才能揣度出事物的美丑并不因自己的情思而偏移;才能顿悟:自己的心态才是最准确的一面镜子。

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收获一份乐观,从“不畏浮云遮眼望,只缘身在最高层”中品读一份自信;用旁观的眼神,就成了哲人心中的一缕情思,成了后人仰望的一种超凡的高度!
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是最动情的悲歌。

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的玄妙,陶醉于“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飘愁,沉浸于“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哀怨,顿悟:用旁观的眼神,是与心进行深刻对话后偶得的一种风骨,一种锤炼后的迸发与升华!
用旁观的眼神,才有了顾况毫无私心,发出的“居,即易也”的真诚赞赏,让初露才华的白居易消除了后顾之忧;用旁观的眼神,才有了徐悲鸿力携傅抱石,大力支持他出国深造,成就了一代名家的事业;用旁观的眼神,才有了毕加索与张大千的倾心交谈,而奏一曲东西方绘画相融相成的绝唱!
抚读沧桑,惜风流人物总被雨打风吹去;遍阅今朝,一种心之坦荡,一种真诚而明智就成了后人亘古不变的追求。

不是唐玄宗置江山不顾,视杨国忠为忠臣;不是晋武帝亲信幼子,让晋惠帝成为一个笑柄。

用旁观的眼神,将看出一份真切,一份超然。

逝去的是历史,留下的是风景。

在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之间,在于心将做出无悔无愧的抉择瞬间,用旁观的眼神,于人心,于他人,于历史,都将是一种厚重,承载出恪守的准则,熔铸出不变的操守之清响!
课堂探究
片段一:
别人问我幸福吗?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有时我也有满脸的黯然,满脸的忧伤,可是我还在幸福地微笑,我对每一个朋友微笑,对每个同学微笑,对每个陌生人微笑。

我对他们诉说自己的快乐,我告诉他们我很幸福,因为我有一群很好的朋友,我有一个很好的妹妹。

我幸福地活着,我幸福,不仅是曾经拥有过幸福,我现在仍然拥有。

————《幸福》
片段二: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
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幸福是什么》
交流:
看了片段一和片段二,你认为两者语言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谈谈你的感想
如何化诗入文?
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引用。

2007年湖南考场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诗意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意是徐志摩的“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意是邓丽君轻唱的“看丝丝小雨,轻飘在窗前。

听丝丝小雨,轻轻打在屋檐。

”每个与文字有着不解之缘的人,都在现实中或者梦中追寻着那个诗意的心灵港湾。

我们的生活不是至善至美,但我们的心灵却可以充满诗意。

对应训练:续句练习
①教师如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常使我们想到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悠然自得;幸福是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美好愿望。

第二个层次:诗句后面有一定阐述(或解说)。

通用公式为:名言+解说(或阐述)
如:
感动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浓浓乡愁。

感动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那种忙碌与辛劳。

感动是“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的长亭古道、芳草连天的离情别绪。

请仿造下面例句续写两句话。

美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亮丽,
①美就是
②美就是
第三个层次是化用古诗文名句。

欣赏以下文句,说说分别化用了哪些古诗句?
那润物的小雨,可曾抚淡了锦官城的浓艳
那飘逸的太白,可愿为我拉来九天的银河,千尺的飞流
那探出墙头的一抹杏花红,可知园外春意亦正浓
技法评说
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 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 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练习:以思念为话题,化用苏轼的“夜来幽梦忽还乡,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写一句话
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垂泪千行。

请化用“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续写一句话。

思使。

化用下列诗句,写一组句子:
①美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亮丽,
②美就是“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蓬勃,
③美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
美就是那,美就是那,美就是那。

拓展
表达式一:N个名句+议论
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是最动情的悲歌。

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的玄妙,陶醉于“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飘愁,沉浸于“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哀怨,顿然领悟:用旁观的眼神,是于心进行深刻对话后偶得的一种风骨,一种锤炼后的进发与升华! 作文《用旁观的眼神》
{唐·张渭《早梅》、宋·贺铸《青玉案》、宋·苏轼《水龙吟》}
表达式二:N个名人+N个名句名事+议论.
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

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葬送了赵国大好江山。

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

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

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表达式三:1个名人+N个名句名事(或化用)+议论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杜甫的记忆。

有了他的记忆,我会感受他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伟大之心;也会体味他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胸襟,品味他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欣赏他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在这里就化用了杜甫的四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旅夜书怀》、《登高》。


表达式四、运用想象和联想,艺术地再现历史人物当年的情景或化用诗词意境成段。

对王维的《渭城曲》,著名作家余秋雨这样再现原诗意境: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

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

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

{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业: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漫步在杨柳依依,细雨如丝的情景中,你看到了或想到了什么?请用一段文字把它写下来,要求化用诗词。

参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都来似野僧。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