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创作年表

合集下载

贝多芬的职业生涯和音乐作品的演变

贝多芬的职业生涯和音乐作品的演变

贝多芬的职业生涯和音乐作品的演变贝多芬是音乐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从传统的古典主义开始,到后来的浪漫主义风格,一直对西方音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的职业生涯也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的。

贝多芬的职业生涯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创作阶段(1770年至1802年)、中期创作阶段(1802年至1815年)和晚期创作阶段(1815年至1827年)。

早期创作阶段主要包括从他开始学习音乐到突然失去听力之前的时间。

中期创作阶段是指他的职业生涯中最激动人心的时期,他在这个阶段创作了一些最著名的音乐作品。

在晚期创作阶段,尽管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但他仍然坚持创作音乐。

在早期创作阶段,贝多芬作为一个年轻的音乐家,经历着对音乐和自己的探索。

他在弗洛伊德堡府的学习期间受到了流行的意大利歌曲和教会音乐的影响。

在他的最早期作品中,可以发现这些音乐的影响。

例如,他的《钢琴协奏曲第一番》和《第二番》就是受到了莫扎特和海顿的影响。

在中期创作阶段,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他不再受当时流行的音乐风格的限制,开始使用更宏伟,更大胆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他也专注于写一些更具有挑战性的作品,例如《第九交响曲》和《佛罗伦萨的三首交响曲》等。

他的音乐风格变得更加浪漫、感性,力图在音乐中表达内心情感和矛盾。

在晚期创作阶段,贝多芬已经完全失去了听力,但他仍然坚持创作音乐。

他的作品在这一阶段变得更加深刻和复杂,例如《音乐会用四重奏》和《小调第九交响曲》。

这些作品融合了贝多芬早期和中期作品的特点,并引入了新的音乐形式和技巧。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的演变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成长和独特的人生经历。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由、爱情和人性的探索。

例如,他的《命运交响曲》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而《弦乐四重奏第十六番》则表达了对生命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贝多芬的职业生涯和音乐作品的演变是与他个人的成长和历史时代的背景密切相关的。

贝多芬音乐编年史

贝多芬音乐编年史

贝多芬音乐编年史贝多芬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古典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流传至今已经有两个多世纪了,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他的音乐编年史是一部值得探究的历史,我们不仅可以从中了解贝多芬音乐作品的发展历程,还可以通过这些作品了解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内涵。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贝多芬音乐编年史,并通过对每个时期的作品进行分析,揭示贝多芬作品中的深刻内涵,以及对现代音乐的影响。

第一阶段:早期贝多芬早期的创作时期是从他18岁开始到30岁这样一个阶段。

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受到了莫扎特和海顿的深刻影响,但是贝多芬已经开始展现出自己的音乐特点。

在这段时期,他的音乐作品大多带有欢快、轻快、活泼的气息,比如他的第一号交响曲和“春天”四重奏乐。

其中,他的钢琴奏鸣曲和交响曲展现了他日益丰富的音乐语言。

第二阶段:中期中期是贝多芬音乐的高峰时期,这个时期从30岁左右开始到他的晚年时期为止。

在这个时期中,贝多芬音乐的特点更加明显,他逐渐放弃了传统的音乐形式,开始创作具有创新性和复杂性的音乐作品。

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体现了贝多芬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包括他的颓废、抑郁,甚至是他的爱情之苦。

他的第九交响曲是这个时期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其中的歌唱部分表现了贝多芬对于人类和平、友谊、团结的美好向往。

此外,“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病态奏鸣曲》也是他的代表性作品。

第三阶段:晚期晚期是贝多芬的创作最后阶段,这个阶段从他的听力开始恶化并加重的那个时期开始到他最后一部作品的创作并著成。

他的晚期音乐作品表现了强烈的宗教信仰、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生的回顾。

这个时期的创作受到了其身体病态的限制,因此他在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中更加注重内心世界的表现,比如很多慢板乐章。

贝多芬的晚期音乐作品包括了《哈默克拉夫单奏曲》、《第十五弦乐四重奏》、《佛格的柩》和《瑰丽的远景》交响曲等。

这些作品令人叹为观止,代表着古典音乐史上的高峰。

结论贝多芬的音乐编年史可以概括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他在这个阶段中的音乐作品体现出他的音乐特点和他的人生经历。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时期划分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时期划分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时期划分1早期(1792—1800年)在这个时期贝多芬共创作了八首钢琴奏鸣曲,即第一首至第八首,这一时期的钢琴奏鸣曲在风格上有两个特点:沿续传统和贝多芬独特的创作性风格。

同时社会背景及历史文化的变迁,使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们的境遇、社会地位,思想以及所创作音乐风格也经历了一个从海顿没有深刻精神内涵的闲适,到莫扎特个人思想情感初步个性化表达的优美、秀丽和热情,再到贝多芬充满个人主观意志和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崇高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

贝多芬在这个时期的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中,有许多新的形式和新的探索,特别是在第八首奏鸣曲《悲怆》中,可以举出许多进行探索的例子。

例如,《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前面,贝多芬加了一段很大的引子,在展开部的开始及尾声前又出现了这段引子的素材。

悲怆奏鸣曲各乐章的主题是很相似的。

引子的主题和快板部分的第一乐章是相似的。

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和第三乐章(回旋曲)的第一主题很接近,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和回旋曲的第一主题也略有相似之处。

贝多芬在早期的风格特征一方面延续并发展了海顿、莫扎特的质朴、严谨、富哲理性等古典传统,同时他的旋律继承海顿式的动机开展的手法,又吸收莫扎特旋律的深情,而形成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节奏上频繁的变换、切分和休止所造成的动力性、不平衡感;和声、调性上不谐和、不稳定范围的扩大;力度上大幅度的起伏等等,构成贝多芬音乐那种强烈的感染力。

2中期(1800—1815年)即第九首至第二十七首,这是贝多芬创作的旺盛时期。

17到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所倡导的思想自由、个性发展思想和反对封建传统、宗教束缚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浸润到贝多芬的意识中。

对真、善、美的呼唤和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和抗争,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成为贝多芬几乎是中期所有音乐作品的主题。

为表达这种主题,贝多芬根深蒂固地置身于现实中,决不走出现实。

他谱写的东西,就是他良知的记录,凝聚着他的理想,塑造着他的全部思想历程,是他人格力量的物化。

贝多芬生平年表

贝多芬生平年表

年表1770年12月17日:约翰·凡·贝多芬(Johannan van Beethoven)与他的妻子玛利亚·玛格达蕾娜·凯沃里希·莱姆(Maria Magdalena Keverich Leym)所生的第二个儿子,路德维格·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在波恩(Bonn)接受洗礼;他很可能是在头一天12月16日出生的。

他的兄长路德维格·玛丽亚(Ludwig Maria)出生于1769年4月2日,却在婴儿期夭折;活下来的只有两个弟弟,卡斯帕·卡尔(Caspar Carl,出生于1774年)和约翰(Johann,出生于1776年)。

1773年12月24日:贝多芬的祖父路德维格·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去世,享年61岁。

从1761年到他去世,老路德维格一直是选帝侯马克斯·弗利德里希(Max Friedrich)的宫廷乐队指挥。

许多年里,贝多芬在自己的房间里始终悬挂着祖父的肖像。

1778年幼小的路德维格作为演员在科隆(Cologne)第一次公开露面;他的父亲声称自己的儿子于1772年出生,以此强调孩子只有六岁,是个小天才。

贝多芬自己在许多年里也对这个出生年份坚信不疑。

1778年,他开始跟随管风琴家吉尔斯·凡·顿·艾登(Gilles van den Eeden)上音乐课。

1779年贝多芬的第一位重要的老师克里斯蒂安·格特劳勃·尼夫(Christian Gottlob Neefe)到达波恩。

1781年莫扎特定居维也纳。

年轻的贝多芬给随母亲前往荷兰;他在波恩开始跟随尼夫学习。

1782年第一件音乐出版物:《根据德莱斯勒(Dressler)一首进行曲而作的钢琴变奏曲》,“par un jeune amateur Louis van Betthoven, âgè de dix ans.”从1782到1783年,他创作了三首“选帝侯”(Electoral)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创作年表

贝多芬创作年表
贝多芬创作年表
年代
创作作品
1782——1783年
发表《变奏进行曲》、三首钢琴奏鸣曲、赋格曲、两首钢琴回旋曲和一首钢琴协奏曲等
1785年
拜李斯特(非弗朗兹·李斯特)为小提琴老师。创作三首钢琴四重奏。
1787——1789年
创作《f小调前奏曲》、两首前奏曲和两首钢琴三重奏等
1790年
创作《骑士芭蕾》(献给华尔斯坦。1791年3月6日上演)
1798(听觉渐弱)——1799年
创作作品第9,10,11,12,13(《悲怆钢琴奏鸣曲》),14,20和21号(《第一交响曲》)。
1800——1801年
创作作品第17,18,22,23,24,26,27,28,29,37(《第三钢琴协奏曲》),43,85,51(2),49号。
1802年
创作作品第30,31,33,34,35,40(《G大调浪漫曲》),50(《F大调浪漫曲》)和36号(《第二交响曲》)。
1807——1808年
创作《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及作品第62,69,70,80和86号。
1809——1810年
创作《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
《埃格蒙特》及作品第74、76、77、78、79、81(a),即《钢琴奏鸣曲》,75,83和95号。
1811——1812年
著名钢琴曲:《致爱丽丝》(献给爱丽丝)创作《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及作品地96,97,113和117号。
1826年
计划写作《第十交响曲》,重病。
1827年3月26日
去世。
1792——1795年
创作作品第1,2,3,87,103,19,46,129等。(其中作品第2号为三首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9号为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路德维希· 贝多芬 凡·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2.16—1827.03.26)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 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 物之一。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 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 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 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 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 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 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 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 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 尊称为乐圣。
德国波恩
贝多芬的故乡

贝多芬的钢琴与手稿
作品类型 作品名 原名 作品编号 创作时间
交响曲 第一交响曲 Symphonie No.1 Op.21 1794--1796 C大调 交响曲 第二交响曲 Symphonie No.2 Op.36 1801-1802.10 D大调 交响曲 第三交响曲 (英雄)Symphonie No.3 OP.55 1803-1804 降E大调 交响曲 第四交响曲 Symphonie No.4 Op.60 1806.1 降B大调 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 (命运) Symphonie No.5 Op.67 1804-1808 C小调 交响曲 第六交响曲 (田园)Symphonie No.6 Op.68 1807---1808 F大调 交响曲 第七交响曲 Symphonie No.7 Op.92 1811-1812.6 A大调 ? 交响曲 第八交响曲 Symphonie No.8 Op.93 1811-1812.10 F大调 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 (合唱)Symphonie No.9 Op.125 1824.2 D小调 交响曲 第十交响曲Symphonie No.10 遗稿 交响曲 战争交响曲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调 序曲 艾格蒙特 Egmond 1809 序曲 科里奥兰 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调 舞剧 普罗米修斯的生民 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 Op.43 1800-1801 序曲 向大厦献礼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调 序曲 命名日庆典序曲 Ouverture “Namensfeier” Op.115 1814 C大调 序曲 莱昂诺拉 (三首)

贝多芬生平简介

贝多芬生平简介

贝多芬生平简介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RR (1770.12.16-1827.3.26).德国作曲家.父亲从小就逼迫他学琴.他13岁任宫廷乐队大键琴手,14岁任宫廷管风琴师,18岁任歌剧乐队中提琴手.1792年,海顿见到他,获准成为起学生.1795年首次在维也纳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登台.1798-1800年除教授钢琴外.埋头作曲.1800年4月举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音乐会,确立了作曲家的地位.此时,听力逐渐衰退.因耳聋的恐惧和失恋,1802年欲自杀.后终于克服危机,振奋精神,继续作曲。

此后10余年经历了思想和生活的激烈动荡(拿破伦称帝.数次失恋等).至1819年完全失聪,任以顽强的毅力写下了第三至第八交响曲,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等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反映出动荡不安和矛盾冲突.晚年生活仍多不幸,疾病缠身,经济困难,但仍写出《庄严弥撒曲》、第九交响曲等杰作。

贝多芬是跨两个世纪,连接古典乐派和浪漫两种乐派的巨匠。

其创作牢牢扎根于古典传统,具有音乐逻辑感,结构均匀感和宏伟音乐的气概。

由于社会变革的要求和自身的才能,大大发展和改变了古典音乐,成为浪漫乐派的源头。

贝多芬音乐的创作风格,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早期[波恩时期;1782-1792]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可以看到巴赫、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

并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2)中期[维也纳时期;1793-1808]此时创作的奏鸣曲和管弦乐曲,大大加强了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戏剧性,充分发展和完善了古典奏鸣曲式的结构和功能,显示出贝多芬的创作已完全成熟,并具独特的个性。

(3)晚期[维也纳后期;1809-1827]音乐风格有明显的转变。

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规模缩小,主题带有歌唱性,增强了抒情性。

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

贝多芬的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交响曲9首,序曲3首,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1首,弦乐四重奏19首,弦乐五重奏4首,钢琴三重奏8首,小提琴奏鸣曲10首,大提琴奏鸣曲4首,钢琴奏鸣曲32首,钢琴变奏曲20首,钢琴小品24首,进行曲3首。

贝多芬的曲集

贝多芬的曲集

贝多芬的曲集贝多芬的曲集包括三组弦乐五重奏,前9首是在1797年至1802年之间完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出,贝多芬的作品大多是以爵士、小号、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为主要乐器组合而书写的。

一组弦乐五重奏:1. 《第1号弦乐五重奏》F小调,作品18,由四个声部组成,写于1797年;2. 《第2号弦乐五重奏》G小调,作品29,巴黎版,由五部声部组成,写于1799年;3. 《第3号弦乐五重奏》D小调,作品44,由四个声部组成,写于1800年;4. 《第4号弦乐五重奏》C小调,作品59,由四个声部组成,写于1801年;5. 《第5号弦乐五重奏》c小调,作品64,由四个声部组成,写于1803年;6. 《第6号弦乐五重奏》Es小调,作品67,由四个声部组成,写于1804年;7. 《第7号弦乐五重奏》B小调,作品70,由三个声部组成,写于1805年;8. 《第8号弦乐五重奏》A小调,作品72,巴黎版,由四个声部组成,写于1806年;9. 《第9号弦乐五重奏》D小调,作品95,由四个声部组成,写于1809年。

另一组弦乐五重奏:1. 《第10号弦乐五重奏》F大调,作品125,由三个声部组成,写于1810年;2. 《第11号弦乐五重奏》e小调,作品127,由四个声部组成,写于1810年;3. 《第12号弦乐五重奏》C大调,作品130,由四个声部组成,写于1810年;4. 《第13号弦乐五重奏》Bs大调,作品133,由四个声部组成,写于1811年;5. 《第14号弦乐五重奏》c小调,作品152,由四个声部组成,写于1812年;6. 《第15号弦乐五重奏》G大调,作品171,由四个声部组成,写于1816年。

最后一组弦乐五重奏:1. 《第16号弦乐五重奏》Es大调,作品180,由四个声部组成,写于1817年;2. 《第17号弦乐五重奏》Ds大调,作品203,由四个声部组成,写于1822年;3. 《第18号弦乐五重奏》As大调,作品205,由四个声部组成,写于1822年;4. 《第19号弦乐五重奏》B大调,作品206,由四个声部组成,写于1823年;5. 《第20号弦乐五重奏》A大调,作品207,由四个声部组成,写于1823年;6. 《第21号弦乐五重奏》Gs大调,作品208,由四个声部组成,写于1824年;7. 《第22号弦乐五重奏》Fs大调,作品209,由四个声部组成,写于1825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26年
计划写作《第十交响曲》,重病。
1827年3月26日
去世。
1792——1795年
创作作品第1,2,3,87,103,19,46,129等。(其中作品第2号为三首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9号为钢琴协奏曲)
1795年
在维也纳第一次演奏自己作品。三首钢琴三重奏(作品第一号)出版。
1796——1797年
创作《降E大调弦乐五重奏》(作品第4号)、两首钢琴和大提琴奏鸣曲(作品第5号)以及作品第6,7,8,25,16,71,816,15,65,51(1)。
1803——1804年
创作《第三交响曲》,进入创作的成熟期。
1804年
改原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为《英雄交响曲》。1805年4月7日首次公演《英雄交响曲》。
1804——1805年
创作作品第32,53,54,57,56和72号。
1806年
1806年12月23日首次演奏《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创作《第四钢琴协奏曲》、三首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9号)和《田园交响曲》。
1813年12月8日
写完《威灵顿的胜利》
1813——1814年
创作作品第89,90,94,115,118,116,91,136号。
1815——1816年
创作作品第98,101,102,112,108号。
1817年
创作作品《五重奏赋格》(第137号)。
1818年
创作作品《B大调钢琴奏鸣曲》(第106号)
1807——1808年
创作《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及作品第62,69,70,80和86号。
18
《埃格蒙特》及作品第74、76、77、78、79、81(a),即《钢琴奏鸣曲》,75,83和95号。
1811——1812年
著名钢琴曲:《致爱丽丝》(献给爱丽丝)创作《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及作品地96,97,113和117号。
贝多芬创作年表
年代
创作作品
1782——1783年
发表《变奏进行曲》、三首钢琴奏鸣曲、赋格曲、两首钢琴回旋曲和一首钢琴协奏曲等
1785年
拜李斯特(非弗朗兹·李斯特)为小提琴老师。创作三首钢琴四重奏。
1787——1789年
创作《f小调前奏曲》、两首前奏曲和两首钢琴三重奏等
1790年
创作《骑士芭蕾》(献给华尔斯坦。1791年3月6日上演)
1819年
开始写《庄严弥撒》。
1821年
创作第110号钢琴奏鸣曲。
1820——1822年
创作作品第109,111,119,121(a),124,120号。
1823年
《庄严弥撒》完成。
1824年
《第九交响曲》完成。创作《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27号)。
1825年
创作最后几首弦乐四重奏。4月在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首演《第九交响曲》5月8日正式演出。
1798(听觉渐弱)——1799年
创作作品第9,10,11,12,13(《悲怆钢琴奏鸣曲》),14,20和21号(《第一交响曲》)。
1800——1801年
创作作品第17,18,22,23,24,26,27,28,29,37(《第三钢琴协奏曲》),43,85,51(2),49号。
1802年
创作作品第30,31,33,34,35,40(《G大调浪漫曲》),50(《F大调浪漫曲》)和36号(《第二交响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