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基(参考)答案
全国导基试题及答案

全国导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31题,每题1分,共31分)1.下列位于南非的城市中,是世界最大的金矿区,素有“黄金之城”美誉的是()。
A、茨瓦内B、开普敦C、布隆方丹D、约翰内斯堡正确答案:D2.屈原创作的()长达370多句,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中国家喻户晓。
A、《九歌》B、《九章》C、《天问》D、《离骚》正确答案:D3.最终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役是( )。
A、渡江战役B、淮海战役C、辽沈战役D、平津战役正确答案:A4.“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指的是()美景。
A、江西三清山B、江西庐山C、福建武夷山D、浙江雁荡山正确答案:C5.战国时期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记录了800多个恒星的名字A、《天官书》B、《天文志》C、《尚书》D、《甘石星经》正确答案:D6.湖北武当山现存规模最大的道观紫霄宫建于( )。
A、元朝B、清朝C、明朝D、宋朝正确答案:C7.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确立为( )。
A、党的七大B、党的二大C、党的三大D、党的一大正确答案:C8.1971年10月25日,( )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A、第二十届B、第二十二届C、第二十四届D、第二十六届正确答案:D9.江湖菜是相对于“正宗菜”而言的菜式,它最先发迹于()的大排档、小酒家。
A、重庆B、四川C、云南D、湖南正确答案:A10.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棺椁形式为()。
A、木椁墓B、砖石墓C、土穴墓D、画像砖墓正确答案:A11.《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A、白居易B、孟浩然C、刘禹锡D、李商隐正确答案:D12.1991年12月16日成立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首任会长是( )。
A、荣毅仁B、陈云林C、叶剑英D、汪道涵正确答案:D13.道教全真道随山派的祖庭是( )。
A、山东崂山B、湖北武当山C、广东罗浮山D、江西龙虎山正确答案:A14.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是(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主题阅读七 含答案

乡村素描[俄]屠格涅夫①这是六月的最后一天。
周围一望无垠(yín)的俄罗斯啊——我的故乡。
②整个天空染满均匀的蓝色:天上只有一片云彩——不知它是在飘浮呢,还是在消散。
没有风,天气晴和……空气呢,像刚刚挤出的牛奶那样新鲜!③云雀在高声鸣叫;鼓胸鸽在咕咕低语;燕子在静悄悄地飞掠;马儿有的在打着响鼻,有的在嚼草;狗儿没有发出吠声,站在一旁温驯地摇着尾巴。
④空气里呢,散发着烟和青草的气味,还夹杂着一点儿松脂和一点儿皮革的气味……⑤一条深深的,但缓缓倾斜的沟壑(hè),两边长着好几行爆竹柳,枝叶婆娑(suō),下边的树干却已皲(jūn)裂了。
一条小溪顺着沟壑流去,透过澄碧的涟漪,溪底的小石子仿佛在颤动。
远处,在天空和大地尽头的边缘上,闪现着一条大河的碧流。
⑥沿着沟壑,一边是整齐的小粮仓,门儿紧闭着的小贮(zhù)藏室;另一边是五六间木板屋顶的松木小农舍。
每个屋顶都竖着一根装有椋(liánɡ)鸟巢的高高的杆子;每家的小门廊上,都装饰有一匹铁铸的短鬃(zōnɡ)小马。
粗糙不平的玻璃窗上,辉映出七色彩虹。
木板套窗上描绘了花瓶。
每座小农舍前,都端端正正地摆着一张完好的条凳;几只猫儿在墙脚周围的小土堆上蜷成一团,耸着耳朵;高高的门槛后边,现出凉爽、幽暗的前室。
⑦我铺开马衣,躺在沟壑边,周围一堆堆刚刚割下的干草,散发着令人懒洋洋的芳香。
机灵的主人们,把干草散放在小农舍前边,让它们在向阳处晒得更干透一些,然后再把它们搬到草棚去。
要是睡在那上面,再舒服不过了!——有删改1.【整体感知】短文描写的是俄罗斯夏季的乡村风光。
第③段主要从()的角度进行描写,第④段主要从()的角度进行描写,第⑤段主要从()的角度进行描写。
A.视觉B.听觉C.味觉D.嗅觉2.【提取信息】文中每一种景物都有鲜明的特点,照样子提取关键信息,将短语补充完整。
(蓝色)的天空()的鸟儿()的狗儿()的空气()的柳枝()的小溪()的农舍()的干草3.【赏析句段】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在右侧的方框内将阅读批注补充完整。
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1. 根据上文,作者认为哪种因素对个人成功最为关键?
A. 教育背景
B. 个人努力
C. 社会环境
D. 家庭出身
答案:B
2. 文章中提到的“绿色革命”是指什么?
A. 农业技术的进步
B. 环保运动的兴起
C.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D. 城市绿化的推广
答案:A
3. 下列哪项不是文中提到的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法?
A. 修建水库
B. 节约用水
C. 淡化海水
D. 增加煤炭使用
答案:D
4. 文章中提到的“数字鸿沟”是什么意思?
A. 数字化技术带来的社会不平等
B. 数字货币与实体货币之间的差异
C. 数字化产品的市场差距
D. 数字化服务的地区差异
答案:A
5. 根据文章,以下哪项是提高能源效率的措施?
A. 增加能源消耗
B. 提高能源价格
C. 改进能源技术
D. 减少能源供应
答案:C
6. 文章中提到的“全球化”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A. 增加了国际贸易
B. 促进了文化交流
C. 导致全球贫富差距扩大
D. 所有以上选项
答案:D
7. 根据文章,哪种能源被认为是清洁能源?
A. 煤炭
B. 天然气
C. 核能
D. 太阳能
答案:D
8. 文章中提到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什么?
A.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B. 短期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C. 资源的无限开发利用
D. 牺牲环境以追求经济发展
答案:A
结束语:以上即为本次阅读测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私密试题及答案

私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地球是平的B. 地球是圆的C. 地球是三角形D. 地球是多边形答案:B2.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A. 地球B. 火星C. 木星D. 土星答案:C3. 以下哪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A. 中国B. 尼泊尔C. 印度D. 巴基斯坦答案:B4.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的时间是?A. 2000年B. 2001年C. 2003年D. 2005年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米/秒。
答案:299,792,4582.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______。
答案:皮肤3.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的元素是______。
答案:氢4.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
答案: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答案: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的是对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答案: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子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流入河流或湖泊等步骤。
3. 解释什么是光合作用。
答案: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阳光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kg,受到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²,计算该物体受到的重力。
答案:重力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5kg × 9.8m/s² = 49N2. 如果一个物体以20m/s的速度直线运动,经过5秒后,计算其位移。
答案:位移 = 速度× 时间= 20m/s × 5s = 100m。
2022年河南省南阳市赤眉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2年河南省南阳市赤眉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神奇的“人体光”作者:竹韵1911年一位叫基尔纳的医生发现:一名裸体病人的体表出现了15毫米厚的模糊光圈。
后来,基尔纳又多次看到了这种情景,于是他宣称:人体能放射出类似月晕和日晕的光圈,并把它命名为,“人体辉光”。
20世纪40年代,苏联科学家基利安夫妇在一次电学实验中,惊奇地发现人体的各部位也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手臂是蓝色,心脏是深蓝,而臀部是绿色。
更有趣的是,人体相对发光比较明显的一些部位,恰好与古代中国人发现的七百多个穴位相对应。
近些年,科学家利用专门的仪器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健康状况的人进行了数万次测试,结果无一例外地测出了每个人体表的每个部位都在发出极其微弱的可见光。
这种光不是红外线,也和人的体温无关,而是一种蓝色的类似萤火虫发出的超微弱冷光。
科学家的研究还证实,人体体表各部位发出的冷光强弱不同。
比如,手指尖发出的光比虎口强,虎口发出的光又比手心强。
伴随人的年龄增长和健康状况的变化,以及饥饿、睡眠等生理变化,冷光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科学家认为,人体散发冷光,很可能是由于人体内藏有发光细胞的缘故。
最近,安徽医科大学的课题小组经多年研究,初步揭示了“人体冷光”的奥秘。
他们创立了对人体众多细胞的化学发光测定方法,并研究了这种发光现象的内在原因。
根据大量实验结果证实:人的细胞能够发光,并可以被仪器所接收;人体细胞发光是细胞活性氧自由基在细胞中运动的结果,它体现了细胞的氧化功能和活性,因此人的细胞发光的强弱与人体的健康状况有很大关系。
科学家认为,“人体辉光”很可能是人体发出的二次辐射与空气电离产生的荧光现象。
因为温度处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均能发射辐射波,只不过种辐射波极其微弱,并且它们的波长不能被肉眼识别而已。
人当然也会产生辐射波。
人在接受来自宇宙空间的可见光、紫外线,以及来自地球本身的射线等辐射的同时也在发出辐射波。
必修五综合试题及答案

必修五综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地球是平的B. 地球是圆的C. 地球是方的D. 地球是三角形的答案:B2.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A. 中国B. 美国C. 法国D. 德国答案:D3. 以下哪个选项是光合作用的产物?A. 水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氮气答案:B4. 以下哪个选项是人体最大的器官?A. 心脏B. 肝脏C. 皮肤D. 肺5. 以下哪个选项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个元素?A. 氢B. 氦C. 锂D. 铍答案:A6. 以下哪个选项是计算机编程语言?A. JavaB. PhotoshopC. ExcelD. PowerPoint答案:A7. 以下哪个选项是法国的首都?A. 伦敦B. 柏林C. 巴黎D. 罗马答案:C8. 以下哪个选项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A. 地球B. 木星C. 火星D. 土星答案:B9. 以下哪个选项是人体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B. 心脏C. 肝脏D. 胃答案:B10. 以下哪个选项是数学中表示圆周率的符号?A. πB. √2C. eD. φ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______小时。
答案:242. 联合国的总部设在______。
答案:纽约3. 光合作用中,植物吸收的主要气体是______。
答案:二氧化碳4.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______。
答案:皮肤5.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个元素是______。
答案:氢6. 计算机编程语言______被广泛应用于网络编程。
答案:Java7. 法国的首都是______。
答案:巴黎8.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______。
答案:木星9. 人体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______。
答案:心脏10. 数学中表示圆周率的符号是______。
答案:π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答案: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如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答案

【答题分析及参考答案】:1①至③段,写“我”听到乌米日复一日的歌唱,并得知她唱歌的原因:等待着出海未归的亲人归来。
⑷到⒀段,写“我”近距离接触乌米:从她居住的环境,从她的肖像神态,从她待人的举止态度,从她唱歌时全神贯注的神情,“我”了解了乌米所承当的苦难,更发现了乌米坚忍执着、乐观向上的性格。
末段含蓄地表达了主旨:乌米固然永远等不到什么,但她怀着希望活着,也将怀着希望死去,这样的人生是充盈而伟大的。
2●参考答案:⑴坚忍(执着)⑵乐观(原参考答案)3●参考答案: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原参考答案)●参考答案:4⑴忧怨中充满希望⑵①更充分地表现乌米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揭示乌米的性格;②唤起读者对她的深切同情;③渲染气氛,使全篇笼罩在明亮与灰暗交织的基调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原参考答案)或⑴忧怨中充满希望⑵①体现了乌米的苦难和内心的忧怨,更体现了其坚忍执着、乐观向上的性格。
②唤起读者对她的命运的关切,更唤起读者对她品格的敬仰,③使全文染上忧伤而充满希望的格调,增强感染力。
(编者提供)5●参考答案:形象: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④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
(原参考答案)或形象:①对坚韧执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品格,能由衷地敬仰,②对他人的苦难,能真诚地理解和同情,③对他人的梦想和希望,能尊重并呵护。
作用:“我”在本小说中是线索人物,文章正是通过“我”的体悟和发现,写出乌米的苦难命运,赞美乌米直面苦难、坚韧执着、乐观向上的品格。
(编者提供)1【答案】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2【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
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册现代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解析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神圣的遗物(土耳其)阿齐兹·内辛①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
这个国家的统治者苏丹却有一个宝库。
宝库里珍藏着全国独一无二的,最最宝贵的遗产。
举国上下,人人都用吹嘘祖先留给自己的这份遗产聊以自慰:“尽管我们一贫如洗,起码祖先留下的这份遗产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就这样,他们用自我安慰来填补贫困生活带来的精神空虚。
②为了保护好这个属于整个国家的圣物,它一直被密藏在苏丹的宝库里。
苏丹、首相、大臣,以及宫内所有的文武官员,每年都有一天要用自己的名誉宣誓:一定要保护好祖先留下的这个珍贵而又神圣的遗物。
③时间年复一年地过去了,有一天,苏丹突然想弄清楚,大家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的这个圣物,究竟是什么?他通过了40个房门,然后走进第41个房间,揭开了第41个盒盖,一看:啊!原来是一颗光辉灿烂、光芒四射的稀世珠宝!这么珍贵的宝物,苏丹以前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没见过!苏丹越看越高兴,边看边思索:“如果我把祖先留给大家的这件圣物拿走,归我所有,别人会不会知道呢?”④于是,苏丹把那神圣的遗物从宝盒里拿出来,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他把圣物装好以后,突然心里害怕得发抖:“要是有人知道我偷走了圣物,那怎么办呢?”他又想:“如果我把这圣物拿走,在宝盒里放上一块白金,再用红宝石、珍珠母、绿宝石、珍珠、金刚石什么的装饰起来,即使以后别人打开宝盒,也不会知道圣物被人偷走,因为以前谁也没见过真正的圣物嘛!”他就按他的想法做了。
然后把41个宝盒按原样一个套一个地放好,把41个房门一个一个地锁了,最后才离开了宝库。
然而,他唯恐自己的诡计被人识破,便把一年一次保卫遗物的宣誓仪式,改为每半年举行一次,以为这样做,别人就会认为他更忠实,从而不会怀疑他偷盗了祖先留下的神圣遗物。
从此,每年人们在广场上聚集两次,苏丹带领着臣民举行宣誓仪式,要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先留下的圣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2.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3.根据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说明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5.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6.当前,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需要协调好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
请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7.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8.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9.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是什么?10.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1.课本60页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答: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因此,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还是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列宁曾经指出,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基础,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
人们能够创造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正如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能自由选择这一种或那一种社会形态。
只有遵循历史的规律和进程,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契机,才能真正成为历史的主人。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其次,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人的需要、利益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故此,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人们正是在其对象性活动中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和关系,而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
所以,事物发展的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客观规律内在地包含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
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唯心主义历史观把人们的思想动机看作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显然是错误的。
但是,不承认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不承认思想、理论的巨大力量,也是不科学的。
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使思想、理论同实际相一致。
根据上述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以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为前提。
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建立在客观规律(以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基础上的思想,才是正确的思想;只有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不能只在意识本身的范围内兜圈子,而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
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物质的过程,也就是意识自身的“物化”过程。
意识的“物化”是双重的:把观念的东西化为物质的感性活动,即化为实践;通过实践使主观的东西见之于客观,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
人的意识正是通过实践而能动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而能动地改造世界。
最后,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着。
一般说来,作为认识器官之延长的科学观测设备越是先进,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就越高。
至于改造世界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手段,更是不言而喻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
2.课本60页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两者相互区别。
矛盾普遍性的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
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和过程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或过程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两者相互联结。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3)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由于事物范围极为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某一特定场合与阶段上是普遍的东西,在另一场合与阶段上则是特殊的东西。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1)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2)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的第二次飞跃。
在这里,“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个性、特殊性。
“社会主义”则是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共性、普遍性。
根据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理,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不管中国的情况如何特殊。
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这是共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又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把握中国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低,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
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3为什么说唯物辨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由于世界本来就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因此,当马克思主义唯物地解决世界本原的问题时,已经内在地包含了辩证法。
同样的道理当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时,也内在地包含了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例如,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又如,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我们就要十分注意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把握好事物的“度”。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脚踏实地创造质变的条件,才能达成事物的飞跃;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必将事与愿违。
然而,当事物质变的条件已趋成熟,则应把握契机,乘势而为,勇于创新,促成事物的转化。
如果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必将一事无成。
再如,事物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矛盾运动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就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这样才能经受困难和曲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
社会的进步是这样,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
“不经一番寒彻骨,何来梅花扑鼻香。
”总之,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无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按辩证法办事”,就能达成应事而变,顺势而为,就能做到运筹帷幄,高瞻远瞩。
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十分关注方法论,认为唯物辩证法这一方法的制定,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同认识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化为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毛泽东指出:“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4[21]矛盾分析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的。
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
例如,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
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民间所说的“尚和去同”,“执两用中”,“过犹不及”,“举一反三”,“洞悉症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等,都是人们常用的矛盾分析方法。
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如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的辩证关系中已蕴含着矛盾分析法。
4. .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
但是,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它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
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2、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创新。
与时俱进,最主要的就是进行理论创新。
实践始终在向前发展,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前进而发展,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能对制度创新、文化科技创新、经济领域创新提供能动的反作用,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