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仁义礼智信之类的词句.(学生用)doc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美德仁义忠孝的诗句

中国传统美德仁义忠孝的诗句

中国传统美德仁义忠孝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关于中国传统美德仁义忠孝的诗句及其出处和意思:
1. 仁:“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这句话出自《论语》,强调了仁爱是每个人的责任,而且是一个终身的追求。

它表达了对仁爱的重视,以及将其贯彻到底的决心。

2. 义:“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荀子·荣辱》
此句源自《荀子》,阐述了正义所在之处,不应屈服于权势,也不应顾及个人私利。

它强调了正义的纯粹性和无私性。

3. 忠:“忠诚所感金石开,勉建功名垂竹帛。

”——《从军行》(唐·王昌龄)
这句诗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意思是忠诚之心能够感天动地,努力建立功名可以永垂青史。

它表达了对忠诚的赞美,以及将其作为一种高尚品质的追求。

4. 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唐·孟郊)
这首诗是孟郊所作的《游子吟》中的一句,意思是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它体现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切感激,以及对孝道的重视。

这些诗句分别体现了仁义忠孝的价值观,强调了仁爱、正义、忠诚和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它们鼓励人们在生活中秉持这些美德,以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仁义礼智信国学经典哲理词句

仁义礼智信国学经典哲理词句

仁义礼智信国学经典哲理词句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仁义礼智信国学经典哲理词句》的内容,具体内容:仁义礼智信是国学经典中重要的词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以下是我整理的仁义礼智信国学经典词句的相关资料,供大家欣赏学习!仁义礼智信国学经典词句【精选篇】1. 不要人夸好...仁义礼智信是国学经典中重要的词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以下是我整理的仁义礼智信国学经典词句的相关资料,供大家欣赏学习!仁义礼智信国学经典词句【精选篇】1.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明.王冕.墨梅)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3.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元.王实甫.西厢记)4.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元.高明.琵琶记)5.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元.高明.琵琶记)6.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 唐.白居易.放言)7.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唐.王驾.社日)8.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9.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10.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元.王实甫.西厢记)11.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元未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12.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明.吴承恩.西游记)13.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明.吴承恩.西游记)14. 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元.杨显之)15.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元.李开先.宝剑记)16.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元未明初.施耐庵.水浒传)17.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18.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19.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20.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忠孝仁义礼智信类词句

忠孝仁义礼智信类词句

忠孝仁义礼智信类词句————————————————————————————————作者:————————————————————————————————日期:忠孝仁义礼智信之类的词句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07-6-17 20:49 |提问者:63506261qq我认为论语的都可以啊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ti,敬重兄长),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一条:弟子……,分明最对小孩子说的。

这一条教大家谨言慎行,切不能有开拓精神。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条教大家当官,抬高自己的威信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抬高自己的亲信(实质也是抬高自己)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这条前半句是真理,但后半句是教被统治的人学会忍耐。

4、刚、毅、木(朴实)、讷(ne ,慎言),近仁。

这条教大家做一个良民。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条有道理。

6、当仁,不让于师。

这条也有道理。

可惜后来被孔子自己否定了。

7、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8、曾子曰:“吾日三省(xi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条告诉大家反思,自我批评是有道理的。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立身社会)也。

这条告诉大家有信用,有道理,但是不通俗,不如讲一个“狼来了”的故事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条有意思,表面上是告诉大家进步的道理,实质上又有“必须要看别人,和别人比”的不良倾向。

11、以约(随时自律)失(错误)之者鲜矣。

这条也有道理,告诉大家“要记住怎么做是错误的”,让但是这也是一个大的方向错误,儒家始终也是这样,告诉大家不能怎样做,而从来不说应该怎么做。

1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条有道理。

1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讲求),闻义不能徙(xi ,迁移、听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这条有道理,孔子批判了“学而无用”。

14、子绝四:毋(wu)意(猜测)、毋必(绝对肯定)、毋固、毋我。

忠孝义仁名言

忠孝义仁名言

忠孝义仁名言1. 有关亲孝名言和成语1.舐犊情深:比喻父母疼爱子女的深情。

(老牛舐犊、舐犊之爱)2.椿萱并茂:比喻父母健在。

(椿荣萱茂、双亲犹健)3.义方之道:父母以正道教导子女。

(义方教子、教子有道、义方之训、趋庭之教)4.寸草春晖:指父母对子女教养的恩情深重,儿女竭尽心力亦难以回报。

(罔极之恩、昊天罔极)5.无忝所生:勉励人进德修业,以免羞辱父母。

(不辱椿萱、扬名显亲)6.养生送死:指对父母应尽的孝道。

(晨昏定省、问安视膳、扇枕温衾)7.彩衣娱亲:身穿彩衣逗父母开心,比喻孝顺父母。

(承欢膝下、冬温夏凊)8.慈乌反哺:比喻子女报答亲恩。

(乌鸟私情、扇枕温被)9.菽水承欢:指子女能克尽孝道。

(菽水之义、口体之养、承欢膝下)孝子贤孙忠孝两全移孝为忠孝子爱日入孝出悌子孝父慈披麻带孝忠孝节义。

2. 关于忠孝仁义礼义廉耻的名言1、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战国孔子《论语·学而》白话译文:一个人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的人,会冒犯君上的人,是很少的;不会冒犯君上,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

孝和悌应是是仁的根本!2、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

——明佚名《增广贤文》白话译文:各种罪恶之中以放纵为首,各种行为当中以孝道为先。

3、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汉桓宽《盐铁论·孝养》。

白话译文:孝敬长辈需要的是质朴实在的作为,实实在在的敬意与爱心,而不是追求一些表面上的花哨形式。

4、为人子,止于孝。

为人父,止于慈。

——战国曾子《大学》白话译文::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

5、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清徐熙《劝孝歌》白话译文:母亲怀胎十个月生育了自己,这种生育之恩情,用我活三次也报答不完。

3. 孝亲敬老要警句,不要名言,急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弟子规仁义礼智信句子

弟子规仁义礼智信句子

弟子规仁义礼智信句子
1.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仁爱
2.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仁德
3.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道义
4.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礼义
5.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自信
6.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诚信
这些句子强调了仁爱、仁德、道义、礼义、自信和诚信等价值观,对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弟子规》的内容在不同的版本和解读中可能会有所差异,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句子。

如果你对具体的句子有更详细的需求,可以参考相关的《弟子规》版本或研究资料。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精编版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精编版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

出自儒家学说,这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不败于世的根本,
也是为人处世做人的规则。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温良
恭俭让的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忠孝勇恭
廉的意思是忠心、孝悌、勇敢、谦恭、廉洁“仁义礼智信”
指的是人应崇尚、追求的五种高尚品
德,“温良恭俭让” 指的是人应培养、陶冶的五种高尚品性,而“忠孝勇恭廉”指的是人应信守、践行的五种高尚品格。

品德之于品性,侧重的是德性,更多的是对人的为人处
世原则的概定;品性之于品格,侧重的是性情,更多的是对
人的自我性情秉持的概定;品格之于品德,侧重的是风格、
人格,更多的是对人的持家理政风格、人格的概定。

三者中,品德是基础,品性显现的是品德自身的外现形态,品格显现
的是品德表象化后的典范。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实为里、表
的关系,多种美德实际上统筹于一个核心,分野为三个方面、三种层面,它们相互拱戴、相得益彰、水乳交融。

1。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标语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标语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标语
1. 仁者爱人,义者行善。

2. 礼以待人,智慧引导。

3. 信守承诺,忠于信仰。

4. 孝道传承,廉洁自律。

5. 耻感驱使,勇往直前。

6. 标新立异,旗帜鲜明。

7. 仁者无敌,义者坚定。

8. 礼尚往来,智者辩证。

9. 信实可靠,忠臣不贰。

10. 孝亲报恩,廉洁奉公。

11. 耻辱感召,勇气无限。

12. 标准高耸,新风兴起。

13. 仁心仁义,义脉相连。

14. 礼貌待人,智者做事。

15. 信念坚定,守望相助。

16. 孝敬父母,追求廉正。

17. 耻感驱动,勇者无惧。

18. 标杆引领,新时代开启。

19. 仁者爱民,义者奉献。

20. 礼仪规范,智者睿智。

21. 信守义诺,忠臣勇者。

22. 孝亲报国,廉洁清正。

23. 耻辱染指,勇敢敢行。

24. 标杆示范,新风起航。

25. 仁者心怀,义者无畏。

26. 规矩礼节,智者聪明。

27. 信仰坚定,忠诚无谓。

28. 孝道家风,廉耻自持。

29. 胆识过人,勇者无畏。

30. 标杆标准,新时代崛起。

弟子规 仁义礼智信 句子

弟子规 仁义礼智信 句子

弟子规仁义礼智信句子1. 仁者,爱人如己,关心他人的需要与幸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成为一个仁者,对待他人始终充满爱心和关怀。

2. 义者,正直诚实,遵守道义和伦理准则。

作为一个有道德观念的人,我们应该始终保持正直和诚实,不撒谎、不欺骗他人。

3. 礼者,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范。

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感受,遵守社会的礼仪规范。

4. 智者,明智聪明,善于思考和决策。

作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我们应该善于思考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并为自己和他人的幸福负责。

5. 信者,守信诺,言行一致。

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应该遵守承诺,言行一致,不言而信,让他人对我们产生信任和依赖。

6. 仁义礼智信是人类价值观的核心,是一个人品格和行为的基石。

只有通过修炼仁义礼智信,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7. 仁义礼智信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责任。

作为一个有道德观念的人,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仁义礼智信,为他人树立榜样。

8. 仁义礼智信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力量。

通过修炼仁义礼智信,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成为一个有能力解决问题和帮助他人的人。

9. 仁义礼智信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追求。

通过信仰仁义礼智信,我们可以找到人生的意义和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10. 仁义礼智信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创新。

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将传统的仁义礼智信与现代的价值观念相结合,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仁义礼智信。

11. 仁义礼智信是一种永恒的价值,也是一种时代的需求。

在一个充满竞争和冲突的世界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仁义礼智信,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忠孝仁义礼智信之类的词句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ti,敬重兄长),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刚、毅、木(朴实)、讷(ne ,慎言),近仁。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当仁,不让于师。

7、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8、曾子曰:“吾日三省(xi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立身社会)也。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以约(随时自律)失(错误)之者鲜矣。

1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讲求),闻义不能徙(xi ,迁移、听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4、子绝四:毋(wu)意(猜测)、毋必(绝对肯定)、毋固、毋我。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6、言忠信,行笃(du全心全意)敬,虽蛮貊(mo,偏远)之邦行矣。

17、躬自厚(严于律己)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0、不患(担心)人之不己知(了解),患不知人也。

21、放于利(私利)而行,多怨。

2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3、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次于“生而知之”)。

24、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6、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错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0、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31、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理解)而不愠(yun ,怨恨),不亦君子乎?33、(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3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浮饰)。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忧愁不安)。

3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37、君子思不出其位。

38、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39、君子矜(jin 慎重)而不争,群而不党。

4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不端)废言。

41、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后患),见得思义4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3、居(处在岗位)之无倦,行之以忠。

44、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4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同上条4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47、君子名(定下名份)之必可言(讲得出道理)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马虎)而已矣。

48、毋欲速,毋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9、无为而治者,其舜也欤(yu)?(故王者劳于求人,佚于得贤。

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新序.杂事三〉)。

50、宽则得众,信则民任(出力)焉,敏则有功,公则说(悦)。

5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ai 倦而不得)。

5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5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朱熹: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58、子曰:“有教无类”。

5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不出差错),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6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2、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何矣。

”6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6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像流水一样),不舍昼夜。

”66、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i ),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6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6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0、言必信,行必果。

71、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错字“己”应该是“已”)72、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犯言直上)。

”7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5、颜渊喟(kui)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坚深)。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76、不怨天,不尤人,下学(学知)而上达(探求道德),知我者其天乎。

77、过犹不及。

78、“闻斯行诸”—“求(冉求)也退,故进之;由(仲由)也兼之,故退之”。

79、既来之,则安之。

80、无可无不可。

81、曾子曰:“慎终(父母后事)追远(追念先祖),民德归厚矣。

”去。

82、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8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宽博)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5、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显示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86、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87、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怜悯)不能。

88、子夏曰:“大德不逾闲(界限),小德出入可也。

”89、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

90、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91、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没有),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92、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93、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计较),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9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有子)9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96、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贡)97、“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98、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不行)矣哉。

9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00、子曰:“辞,达而已矣。

”101、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10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0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10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05有子曰:“礼之用,和(中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得心应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06、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兑现)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107、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i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

108、克己复礼为仁。

109、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11、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112、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1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品性完美的人)矣。

114、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115、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食禄)。

116、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u 瞎子)。

117、时(适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118、用之则行,舍(不用)之则藏。

119、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不及别人)。

12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信实)、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奉承),友善柔(口蜜腹剑),友便佞(ning 夸夸其谈),损矣。

121、不逆(猜测)诈(搞欺诈),不亿(臆度)不信,抑亦先觉者(最先觉察别人),是贤乎。

122、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重视)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dan 惧怕)改。

12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总结说出)”。

124、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离经判道)矣夫。

125、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26、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127、君子易事(事奉)而难说(悦)也。

悦之不以道,不悦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悦也,悦之虽不以道,悦也。

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128、君子义以为质(基础),礼以行之,逊以出(表达)之,信以成之。

129、君子贞(坚守正道)而不谅(固执)。

130、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色既衰,戒之在得(贪多)。

131、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位置)而众星拱之。

132、多闻阙(que留下)疑,慎言其余,则寡(错)尤;多见阙疑,慎行其余,则寡悔。

13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34、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135、其言之不怍(zuo 惭愧),则为之也难。

136、君子忧道不忧贫。

137、道不同,不相为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