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明辨是非 教学设计 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1.2明辨是非教案

2024年1.2明辨是非教案

2024年1.2明辨是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册第一章第二节“明辨是非”,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是非观念的重要性,掌握辨别是非的方法,培养正确的是非观念,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是非观念做出明智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是非观念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辨别是非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自觉遵循社会道德规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辨别是非的方法和正确的是非观念。

难点: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是非观念做出明智的选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道德两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辨别是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是非观念的含义、重要性以及辨别是非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呈现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判断,巩固知识点。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6.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是非问题,提高道德素养。

六、板书设计1. 明辨是非2. 内容:是非观念的含义与重要性辨别是非的方法正确的是非观念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个是非问题,并阐述你是如何处理的。

(2)谈谈你对正确是非观念的理解和认识。

2. 答案:(1)示例:我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个老人站着,但没有人让座。

我认为应该给老人让座,于是主动站起来让座。

(2)正确的是非观念是对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它能帮助我们判断事物的对错,指导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辨别是非的方法,树立了正确的是非观念。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表现,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道德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学会分析、判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粤教版八上1.2《明辨是非》word教案1

粤教版八上1.2《明辨是非》word教案1

课时计划第周星期第3、4节2010年9月日一、新课导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 学生思考回答:你能告诉老师这句古语的含义吗?那你有正确的是非观 吗? 学生回答 教师点拔:点出标题中“是”、“非”分别指什么,(反问)你能明辨是非 吗?一、 新授过程:活动一:“透视自我”以下行为,你认为正确的打“V” ,错误的打“X”,不能简单归为正确或 错误应作具体分析的打“O” 。

1、 小志虽然很健谈,但晚睡铃响后从不和别人聊天谈心。

2、 小志的好心给人误解后,发誓再也不做这种“好心没好报”的事情3、 小志看不起小权,因为小权常常取笑别人的不足。

4、 值日生误登了小志的名字,认为他违反纪律,小志偷偷把自己的名字 擦了。

5、 小志猜想老师今天可能不会检查卫生,所以没有打扫课室清洁。

6、 在公园里,小志看见一个小孩把饮料罐扔在地上,心想: “这小孩真没 教养”。

(以上题目1为V ,2、4、5为X ,3、6为O 。

如果你全对,说明你的 是非善恶观还是很强的。

)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要判断一个行为是善的还是恶的,一件事情是正确的(是) 还错误(不对)的标准是什么呢? 提问:(板书)什么是“是非善恶观”?(学生回答) 过渡:既然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正确的是非善恶观,那请同学们来分析一 下探究园一一“班级风景” 的行为。

活动二:“班级风景” 指导学生阅读P11—12 小组讨论、思考问题: 1、 如何评价他们的行为?分别分析这四件事情是否是“好朋友”应该有 的行为,分组讨论并作是非判断。

2、 同学、朋友之间应该怎样交往?(要讲原则,分清是非。

) 3、 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有是有非的,我们应该怎样作出正确的判断呢? 4、 让学生归纳如何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并把它作为是非判断的标准。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师生归纳,得出结论:周立与王云海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说明,这两个 朋友做事有是非不分的倾向。

“等价交换”一一打扫卫生和做作业是他们各自的责任,应该自己完成, 不能作为利益互相交换。

1.2明辨是非教案

1.2明辨是非教案

1.2明辨是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章第二节“明辨是非”,内容包括:1. 认识是非观念的重要性;2. 掌握判断是非的方法;3. 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是非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 使学生掌握判断是非的基本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力;3.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树立正确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是非;2. 教学重点:掌握判断是非的方法,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道德冲突场景,让学生思考如何判断是非。

2. 讲解概念(10分钟):介绍是非观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明确明辨是非的意义。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实例,讲解判断是非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运用所学方法判断是非。

六、板书设计1. 明辨是非2. 主要内容:是非观念的重要性判断是非的方法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个你认为在生活中容易产生道德冲突的场景,并说明如何判断是非。

(2)谈谈你对明辨是非的认识,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

2. 答案:(1)场景示例:作弊、抄袭、说谎等。

判断方法:从道德原则、法律法规、社会风气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在判断是非方面的掌握情况;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是非,提高道德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生能否从生活实际中认识到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2024年《明辨是非》教案2

2024年《明辨是非》教案2

2024年《明辨是非》教案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九章《明辨是非》,详细内容为第一、二节。

第一节“何为是与非”主要介绍了是非观念的定义、来源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第二节“明辨是非的方法”则从实际操作层面,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理性思维、辩证分析等手段辨别是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是非观念,认识到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增强法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明辨是非。

教学重点:是非观念的定义、来源以及明辨是非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道德与法治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其中的是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何为是与非:讲解是非观念的定义、来源,阐述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2)明辨是非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辨别是非。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实例,讲解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明辨是非。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是非观念的定义、来源。

2. 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3.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案例:某校学生在校门口捡到一部手机,内有失主的联系方式。

学生在归还手机时,失主没有表示感谢,学生感到很不高兴。

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明确自己的立场。

答案:此案例中,学生捡到手机并归还失主,体现了诚实守信的品质,值得表扬。

然而,失主没有表示感谢,可能是因为失主自身的素质问题,或者是其他原因。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一问题,不能因为失主的态度影响到自己的情绪。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明辨是非。

1.2明辨是非教案

1.2明辨是非教案

1.2 明辨是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章《成长中的我》第二节“明辨是非”。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是非观念的重要性,学会辨别是非的基本方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是非观念的含义,认识到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辨别是非的基本方法,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风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明辨是非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不良风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道德与法治学习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道德两难情境,引发学生对是非观念的思考。

2. 讲解:讲解什么是是非观念,明辨是非的重要性,以及辨别是非的基本方法。

3. 案例分析:呈现具体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方法辨别是非。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是非观念的含义与重要性2. 辨别是非的基本方法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列举一个你认为的正确和错误行为,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正确行为: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原因: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了正能量。

错误行为:抄袭作业;原因:违反学校纪律,损害他人利益,不利于个人成长。

2. 作业题目: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互动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辨别是非的方法,提高了道德判断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风气。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道德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爱心捐赠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不断提高道德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环节;2. 作业设计中的思考题;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案例分析环节1. 案例选择:应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案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

1.2明辨是非教学设计教案

1.2明辨是非教学设计教案

1.2明辨是非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1.2 明辨是非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道德和法律铸造自己的良知标尺,以正义善良的人作为人生榜样,培养自己成为一个明辨是非、品德高尚的人。

能力目标: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知识目标:什么是良知,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能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道路上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社会影响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韩红半月三次违章微博致歉网友不买账》【师】韩红为什么会道歉?【生】【新课教学】一、铸就心中良知的标尺1、什么是良知:正确的是非善恶观2、良知的重要性:明善恶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避免误入歧途3、怎样铸就良知的标尺?(1)懂道德,学法律(标尺)(2)选择善良正义的人作榜样(刻度)出示名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师】现实生活中哪些人可以成为我们的榜样?【生】教师介绍2012感动中国人物。

(3)学会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的价值选择会导致不同的后果【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比如追求创造发明的成就;追求家庭幸福;追求个人成功;追求平凡安稳;追求轰轰烈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生】【师总】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理想,不同的人生。

材料: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在家乡城镇经营了一家小商场。

但由于当地社会风气不好,假货泛滥,他的生意陷入困境。

有人劝他,想要赚钱,就得找些不正当的门路。

也有人劝他,无论生活怎样变化,都应该在心中留一片“净土”。

现在,他欠的债不经商没法还,要经商又得和一些龌龊事打交道。

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这社会到底怎么了……”问:(1)请你现在给他发一个E-Mail,告诉他社会是这样的…… 【生】【师】社会是复杂的,善恶美丑无所不包。

2024年1.2明辨是非标准教案

2024年1.2明辨是非标准教案

2024年1.2明辨是非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明辨是非标准”。

内容包括:理解什么是是非观念,掌握明辨是非的方法和原则,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是非观念的含义,认识到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明辨是非的方法和原则,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公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明辨是非的方法和原则。

教学重点:理解明辨是非的含义,掌握明辨是非的方法和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随堂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是非问题。

2. 讲解:讲解什么是是非观念,明辨是非的方法和原则。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明辨是非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是非问题,并进行汇报。

6.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明辨是非标准2. 内容:a. 是非观念的含义b. 明辨是非的方法和原则c.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结合教材,思考如何运用明辨是非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案例一:小华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小偷偷了一位老人的钱包,他应该怎么做?案例二:小芳发现她的好朋友小丽在考试中作弊,她应该怎么办?2. 答案:a. 学生需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教材内容,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b. 案例一:小华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提醒老人并报警。

案例二:小芳应该劝说小丽停止作弊,并在事后向老师反映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掌握了明辨是非的方法和原则。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1.2明辨是非教案

1.2明辨是非教案

1.2明辨是非一、教学目标:认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

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能够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教学重点: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三、教学难点:正确对待社会影响四、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以故事导入新课。

寒假期间,小龙拿着春节所得的“压岁钱”,到自家附近的电子游戏室玩,只玩了几天就把钱输光了,可是他已经上了瘾。

这时,一个经常来玩的叫大朱的人对他说:“怎么?没钱了?不要紧,我们来赌一赌赛车,你赢了就给你50元。

”小龙想了想,自己没有钱了,可又很想玩,也不敢问爸妈要,就咬牙答应了。

第一场就真的赢了50元,他高兴极了,没想到这是陷阱,后来是兵败如山倒。

小龙欠了大朱近千元,没钱还,大朱就教小龙去偷自行车,卖了还债。

小龙无奈,只好照办。

一次,当小龙偷自行车时,被警察抓住,送进派出所。

小龙从玩电子游戏开始,最后走进了派出所,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他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的确,在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离不开价值的判断,都要讲是非善恶,。

老师和家长常希望我们懂事,懂事就是能判断是非善恶,这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因为只有知道了什么是是非善恶,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扬善弃恶。

而判断是非善恶需要有正确的标准,这就是一把良知的标尺。

从小到大,我们接触过很多人,经历过很多事情,每一次经历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我们的心中播下了善恶的种子。

例如:老师举例子:1、邻居的儿子因为偷窃而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偷窃是恶的行为)2、两位同学打架,其中一位被打成脑震荡,另一位要赔钱给对方。

(打架是不良行为,害人害已)3、今年7月10日下午,13岁的女孩王孟珂不慎落入黄河。

后来王孟珂被乡亲打捞上岸。

在120急救车赶到现场之前,闻讯赶来的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向120打电话请教人工呼吸的方法,之后按照“五下压胸,一下吹气”的步骤,为王孟珂做起人工呼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道德和法律铸造自己的良知标尺,以正义善良的人作为人生榜样,培养自己成为一个明辨是非、品德高尚的人。

能力目标: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知识目标:什么是良知,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能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道路上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社会影响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韩红半月三次违章微博致歉网友不买账》【师】韩红为什么会道歉?【生】【新课教学】一、铸就心中良知的标尺1、什么是良知:正确的是非善恶观2、良知的重要性:明善恶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避免误入歧途3、怎样铸就良知的标尺?(1)懂道德,学法律(标尺)(2)选择善良正义的人作榜样(刻度)出示名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师】现实生活中哪些人可以成为我们的榜样?【生】教师介绍2012感动中国人物。

(3)学会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的价值选择会导致不同的后果【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比如追求创造发明的成就;追求家庭幸福;追求个人成功;追求平凡安稳;追求轰轰烈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生】【师总】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理想,不同的人生。

材料: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在家乡城镇经营了一家小商场。

但由于当地社会风气不好,假货泛滥,他的生意陷入困境。

有人劝他,想要赚钱,就得找些不正当的门路。

也有人劝他,无论生活怎样变化,都应该在心中留一片“净土”。

现在,他欠的债不经商没法还,要经商又得和一些龌龊事打交道。

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这社会到底怎么了……”问:(1)请你现在给他发一个E-Mail,告诉他社会是这样的……【生】【师】社会是复杂的,善恶美丑无所不包。

(2)有人劝他找不正当的门路,也有人劝他应该在心中留一片“净土”,你觉得他该怎样对待这些人的建议?【生】【师】只有吸收有益的营养,剔除无益的糟粕,拒绝有害的毒素,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二、正确对待社会影响【师】有哪些人、哪些事会对我们产生影响?【生】【师】中国有句老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父母长辈总会告诉我们他们许许多多的人生经验,以及会告诫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能去做些什么。

那长辈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一概接受?【生】1、正确对待来自长辈亲朋的影响【师】有些父母、长辈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好,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如赌博、吸烟、贪婪、欺骗等,会成为我们的坏榜样。

所以对父母、长辈的言行我们也要分清是非,他们做错的我们绝不能盲目跟随。

播放视频《受古惑仔影响 80后杀人抢劫》【师】他的犯罪行为受到了来自哪方面的影响?【生】2、正确对待公共传播媒体发出的信息【师】除了电视外,你知道还有哪些公共传播媒体吗?【生】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师】报刊书籍、电视、互联网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信息。

课余时间,你会选择以下哪些节目?为什么?(1)《百家讲坛》(2)到书店租一本言情或武侠小说看看(3)韩国娱乐节目《情书》(4)《百晓讲新闻》(5)借阅《中华上下五千年》(6)看QQ娱乐新闻,玩网络游戏(7)其他……【师总】在浩瀚的信息森林中漫步,要采摘什么,抛弃什么,采摘什么,学会选择是最重要的。

材料:笑话一:一天,某人去买菜,看见街上有好长一条队伍,以为有便宜可以捞,便排在后面,一个多小时后,队伍转了一个弯,他发现前面有四个字:公共厕所笑话二:某人走在街上,鼻子忽然出血了,于是仰起头来,旁边的人看见他仰着头,以为在找什么东西,于是就跟着仰头,又过了一会儿,更多的人仰着头往天上看,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仰头……【师】这些人是什么心理?【生】从众心理【师】什么是从众心理?是个人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

【师】在从众心理的趋势下,有些流行就产生了。

3、正确对待社会流行【师】在我们身边有哪些流行现象或流行事物?【生】流行追星、流行时尚发型装扮、流行名牌、流行“韩剧”、流行网络游戏、流行QQ聊天、流行减肥、流行音乐、流行读物……【师】社会流行是怎么产生的?【生】【师】现在最红的选秀节目是什么?为什么会这么红?【生】中国好声音【师】中国好声音走红的原因是什么呢?【生】浙江卫视的宣传中国音乐选秀节目的推动商业炒作(身份焦点争议)从众心理—微博热传【师】如何看待这种社会流行?【生】播放视频《追星族》【师】追星有何利弊?【生】【师】对于流行事物,我们要独立思考,理性选择,不可盲从。

要抓住内在的永恒的东西,从流行中抓住经典。

【师】避免错误、正直做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意志和勇气。

坚持正确行为,不做错事,还需要突破内心和外部的障碍。

三、跨越障碍,正确选择情境:我们都知道沉迷电脑游戏有害,可却总又被它诱惑,怎么办?看到别人赌博,买六合彩一夜暴富,我也心动了,可是…..【师】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生】1、要战胜自己。

【师】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只有坚定意志,把握正确的良知标尺,才能抵御诱惑。

我的困惑:我发现当局长的爸爸有贪污受贿的行为,我知道这是违法的,可是,他是我的爸爸呀,我该怎么办?我最好的朋友让我考试时“帮帮忙”,帮他吧,违反纪律,不帮吧,又不够朋友。

我该怎么办?【师】这个时候该如何选择?【生】2、敢于打破情面。

3、坚定守护自己的理想【师】你的理想是什么?【生】【师】美好的理想是我们终身的财富,守护自己美好的理想,身体力行,就能成为高尚的人。

课堂小结【新课小结】我们正处在青春的起点,心中憧憬着社会的正义、人类的光明前途、人生的真善美。

我们一定要学会辨别是非,抵制不良诱惑,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课后习题《明辨是非》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有的同学爱酗酒,有的爱吸烟,有的爱看黄色书刊…甚至因此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要( )①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②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②学会拒绝不良行为④避免盲目从众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①D、②③④2、榜样是标尺上的刻度,选择善良正义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可以( )A、误入歧途B、懂得法律规范C、不辨是非D、避免误入歧途3、一个人要坚持正确的行为,不做错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①丰富的文化知识②高超的技艺③坚定的意志和勇气④突破内心和外部的障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4、一个青年因屡次打架伤人被拘留了。

小王对小周说:“我知道这个人专为朋友两肋插刀,是个好样的!”这说明小王()A、懂得法律规范B、懂得选择好的榜样C、学会了理性分析D、没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5、针对各种各样的社会影响,正确的吸收方法是()①吸收有益的营养②剔除无益的糟粕③根据个人的爱好进行选择④拒绝有害的毒素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6、对待“社会流行”的事物正确的做法是()①要善于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②要深入了解它们所具有的意义、所包含的价值③要有从众心理,时刻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④要及时效仿追随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④D、③④7、小杰同学很喜欢某歌星。

有一次,某歌星来本市演出,小杰为了一睹明星的风采,旷了两天课,终于得到了明星的签名。

对此,你认为()A、小杰很忠诚B、小杰不应该追星C、对于中学生来说:“追星”应适可而止,不能失去自我。

D、小杰赶上了潮流8、青少年具有“从众”的心理,他们需要群体生活,愿意和同伴一起分享欢乐、分担痛苦。

但是有一部分青少年对“从众”心理存在认识偏差,下列几种看法中,不属于“从众”心理表现的有()A、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有益活动B、不加分析与区别地“从众”C、盲目随大流D、别人干什么,我就干什么9、小军喜欢集邮。

一天他在学校传达室,发现一封上有张自己喜欢的邮票。

他悄悄把信拿走,撕下邮票,把信丢到了垃圾桶里。

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他没有分清是非B、这是小军的个人正当爱好,没有什么错误C、他应该把握正确的良知标尺,抵御诱惑D、这是违背道德和法律标准的10、孔子曾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我们要铸就心中良知的标尺B、我们要学会自我选择C、我们要跟上时代流行的步伐D、我们要按照媒体宣传的去做二、非选择题11、分析右边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右图匿名短信中奖?(2)对来自社会上的各种信息,我们应怎样跨越障碍,正确选择?12、辨析题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因此,对长辈的话我们要言听计从。

参考答案选择题:ADDDD BCABA11、(1)面对匿名短信中奖我们应学会判断和选择。

(2)正确的是非观念需要付诸实践:①战胜自己,抵御诱惑;②打破情面,不追随犯错;③坚持理想,身体力行。

12、(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长辈、亲朋常常是我们生活的向导,然而作为社会成员,他们的思想、言行也需要分清是非,问个究竟,而不能无原则地一概服从。

长辈如果做错了,我们也应该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