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__第十三章_民间游戏娱乐
中国传统文化(民间游戏)

精品课件
1、按斗鸡之事,始于春秋时之季郈,至战国而齐俗最盛。 2、先秦时代的斗鸡游戏不仅在王府和贵族家中十分盛行 ,即使在民间也蔚成风气。 3、唐时斗鸡之戏,最盛于上巳之辰。到了唐代,斗鸡开 始成为清明、寒食节中一项重要的风俗活动。鸡戏, 即斗鸡,是开元、天宝年间风靡朝野的游戏之一。 4、斗鸡,古老的民间娱乐活动。南宋时已将斗鸡作为一 种旅游设施安置在园林中。
精品课件
四、传统民间游戏分类
1、民间游戏的类别:从空间活动形态上可分为室内游戏和 庭院游戏两种;从性质上可分为智能游戏、体能游戏以及智 能与体能相结合的游戏等三种。 2、陈连山拟出了“中国民游戏类型体系”
(1) 身体活动的游戏:手的游戏;脚和腿的游戏;跑 和追的游戏;隐藏和寻找的游戏;战斗游戏;其他身体竞 争性游戏;模仿与协调的游戏
5、清代民间斗鸡活动在全国都可看到。▼
精品课件
(1) 先秦时期:《战国策·齐策四》有写:“世无东郭俊、卢氏
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 (猎犬)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遗文有叹:“蜚鸟尽,良弓藏;狡 兔死,走狗烹。”(为人出力者)。
精品课件
(1)乌丙安在其所著的《中国民俗学》一书中,明确地将民俗划 分为四类:①经济民俗:②社会民俗③信仰民俗④游艺民俗
(2)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的《山东省志•民俗志》在分篇概 括时共包含了:生产贸易交通民俗、家族社区民俗、衣食住行民俗、 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庆民俗、民间游艺民俗等。
(3)田传江的《红山峪村民俗志》中指出:①物质民俗②社会民 俗③信崇禁忌民俗④文艺游戏民俗。
精品课件
三、传统民间游戏发展历史
(一)游戏发展的历史,基本以 朝代更替为序, 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产生、发展、成熟、限 制、再发展。(斗鸡) (二)历史 1、夏朝以前 原始、质朴。 仰韶文化 陶制的小陀螺 夏朝:斗鸡、走狗、六博
2019年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大纲
民俗学部分
第一章概述
一、民俗与民俗学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三、民俗的社会功能
四、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
一、农业民俗
二、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
三、工匠民俗
四、商业与交通民俗
第三章物质生活民俗
一、饮食民俗
二、服饰民俗
三、居住建筑民俗
第四章社会组织民俗
一、社会组织民俗的分类描述
二、宗族组织民俗
三、社团和社区组织民俗
第五章岁时节日民俗
一、岁时节日的由来和发展
二、岁时节日的活动及特点
第六章人生仪礼
一、人生仪礼的性质
二、诞生仪礼
三、成年仪礼
四、婚姻仪礼
五、丧葬仪礼
第七章民俗信仰
一、信仰对象
二、信仰媒介
三、信仰表现方式
四、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
第八章民间科学技术
一、民间科学知识
二、民间工艺技术
三、民间医学
第九章民间口头文学(上)
一、口头散文叙事文学的体裁和分类。
考研民俗学概论复习提纲(钟敬文版)最完整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一、什么是民俗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中下层民众所创造、想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folklore”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于1846年创立的3、【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①.文化遗留物说。
(英国文化进化学派)②.精神文化说。
(英国民俗学会)③.民间文学说。
(美国学者厄特利和苏联学者)④.传统文化说。
(西方普遍流行)4、【广义的“民俗”】民俗是人民大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
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民俗事项分类】(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二、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1、【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2、【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民俗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及详解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内容简介本书是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
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详析解答思路。
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并予以详细解析,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目录上编第1章概述1.1 复习笔记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物质生产民俗2.1 复习笔记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物质生活民俗3.1 复习笔记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社会组织民俗4.1 复习笔记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岁时节日民俗5.1 复习笔记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人生礼仪6.1 复习笔记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民俗信仰7.1 复习笔记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民间科学技术8.1 复习笔记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民间口头文学(上)9.1 复习笔记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民间口头文学(下)10.1 复习笔记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民间语言11.1 复习笔记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民间艺术12.1 复习笔记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民间游戏娱乐13.1 复习笔记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下编第14章中国民俗学史略14.1 复习笔记1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5章外国民俗学概况15.1 复习笔记1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6章民俗学研究方法16.1 复习笔记1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复习笔记及详解上编第1章概述1.1 复习笔记一、民俗与民俗学(一)民俗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学概论_大资料题

1民俗包含哪四部分各部分内容物质民俗,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医药保健民俗。
社会民俗,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岁时节日民俗,民间娱乐民俗。
精神民俗,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哲学伦理观念以及民间艺术。
语言民俗,主要包括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2民俗学的任务和内容任务:帮助我们认识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和改造现实社会生活内容:民俗学原理,民俗史,民俗志,民俗学史,民俗学方法论,资料学3民俗学的基本特征集体性传承性和扩布性稳定性和变异性类型性规范性和服务性4民俗学的社会功能有哪些教化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维系功能宣泄功能补偿功能5物质生产民俗有哪些特征地域性季节性功能性科学性6物质生产民俗分为哪几类农业民俗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与交通民俗7农业民俗包含哪些内容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民俗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卜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农业禁忌祭祀的习俗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习俗农业生产过程习俗农业娱乐习俗8工匠民俗有什么特点师承关系的系谱性技术传承的封锁行生产活动的神秘性9饮食民俗分为哪几类日常饮食节日饮食祭祀饮食待客饮食特殊饮食10民间服饰包括那几类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品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11服饰的变化经历的那几个经历第一阶段遮身掩体,防寒禹署为主要目的。
第二阶段服饰功用除遮身掩体之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
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
第四阶段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12我们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包括哪几个方面崇宗xx,强调礼仪xx求xx心理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13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那些方面的因素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在历史发展历程中,因生活条件和社会观念的改变而影响到服饰的改变14以四合院为例,说明我国文人精神与居住建筑的关系四面均有墙壁,墙壁没有窗子,仅有大门与外面相通,一家之活动均在院墙之内,与外面不想沟通,所以他是封闭观念的符号房屋布局与家庭成员的居住安排有严格的固定,房屋建筑一般是正房高于侧房,住房安排一般是家长正房,即住堂屋之右侧,兄弟子侄住侧房或耳房,是家长制符号专门设有堂屋,犹如中国古代的名堂,堂屋中有“天地君亲师”之神位,中国古代有敬师为父母的观念,婚丧之礼,即在堂屋举行,中国的堂屋,融汇民族文化精神于家庭生活之中,深谷神圣化了家庭,所以,四合院也是中国人的伦理符号房屋之下皆有檐下回廊和天井成为各放成员交融感情的场合,所以四合院可以融汇亲缘感情,增强内聚倾向的符号17分家时养老送终的义务如何划分侧地划分轮流负担分摊幼子继承18民间社团和社区组织有哪些行为民间秘密宗教组织民间秘密结社社区组织19节俗活动产生的内动力有哪些自然崇拜灵魂崇拜与古代的迷信禁忌巫术观念密切相关20岁时节日的发张历程经历了那几个历史过程先秦时期是萌芽期春秋战过以后,节日的雏形已见汉代,是我国节日风俗的定型期xx高峰期明清时稳定期21节日习俗的发展与演变有哪些影响因素神话传说的嵌入上曾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民众历史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宗教节日(或其因素)的渗透各民族节日风俗的融合22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活动有哪些其民俗特点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是祭祀祈年的日子,是合家团圆敦亲祭祖的日子,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宵节,节令食品是汤圆,寄托着人们的祈求新一年圆满顺遂的心愿,旧时,有走百病与祭门户,祭蚕神迎紫姑等习俗清明节,祭墓,禁火两大习俗,还有戴柳,踏青,游春等习俗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主要活动是吃粽子中秋节,吃时鲜水果合家团坐,一边赏月一边分食月饼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陪茱萸,食菊花糕23人生仪礼包括那几个阶段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24诞生仪礼包括那几个阶段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庆贺生子25xx民间的求子仪式有哪几种向神灵求子由旁人送子性器崇拜与性行为模仿巫术26庆贺生子的民俗有哪些生命降生仪式:洗三进入人群仪式:满月预卜前程仪式:周岁27成年礼的规范和特征是什么行成年礼的年龄规定成年礼的性别区分成年仪礼的考验成熟标志28成年仪礼中常用的考验方法有哪些环境的突变置身于人为的艰苦生活当中从事沉重的体力劳动与耐力培养接受鞭打等肉体痛苦和施行损伤性手术制造恐怖场面29成年仪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农业社会组织形式的制约对教养过程的日渐重视30我国特殊的婚姻形态有哪些抢婚童养婚,指腹婚冥婚入赘婚转房婚典妻不落夫家表亲婚31我国婚姻仪礼的程式有哪些相亲,定婚阶段:媒帖聘的含义迎娶阶段:祈求xx,多xx的祝愿婚礼后:姻亲关系的认可32我国的丧葬形式有哪些初终设床沐浴,更衣报丧大敛选择墓地及落墓日33我国的丧葬形式有哪些让死者回归大自然:土葬,水葬,天葬,树葬保存尸体,以求灵魂不死:墓葬,塔葬,悬棺葬弃其朽肉,让灵魂脱离尸体再生:火葬,xx葬34民俗信仰的对象和媒介分别有哪些对象:灵魂,自然神,图腾,祖先神,生育神,行业神媒介:灵媒,xx的种类,xx的职能35祭司有什么特点通鬼神从事较大的祭祀活动祭司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是国王的某事,重臣他们除祭祀外,还掌握较多的文化科学知识在古代文明形成中起过积极作用36xx的职能有哪些、预测人的命运好坏主持祭祀活动驱疫求吉的巫术主持人生仪礼主持神判,处理纠纷在天文历法,医疗,歌舞等活动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宗教祭祀和战争在古代生活中占有头等地位37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有突出的功利性有强烈的神秘性,保守型,封闭性有较强的包容性有较大的渗透性民俗信仰的俗性化趋势38气象气候谚语有哪几方面的内容揭示气候分布的变化规律解释或描述各种天气现象预测未来天气状况预测农事丰歉预测单一农作物收成39民间口头文学按文体可分为哪几类散文的口头叙事文学,包括传说,神话和这种民间故事韵文的民间诗歌,谚语,谜语综合叙事,抒情,歌舞具有较多表演成分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40神话可分为哪几类天地开辟和人类起源神话自然起源神话xx和人类再繁衍神话图腾神话神和神性xx神话文化起源神话43民间诗歌有什么功能宣泄与补偿的功能教化,模塑与规范的功能最为直接的社会实用功能特殊的认知功能娱乐性功能44民间语言的性质全民性社会分化性45为什么说民间语言是民俗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大量的物质生活民俗反映着民间组织,制度层面的习俗和一些民俗活动记载着民众的经验,信仰,伦理等精神民俗46语言是怎么充当其他民俗载体的语言单位概况称民俗事象语言单位具体陈述民俗事象语言单位旁涉夹带民俗事象语言单位折光反射民俗风貌47常用型和特用型民间熟语分别包括哪些内容常用型:俗语,谚语,歇后语,称谓语,流行语特用型:行话,黑话,暗语,吉祥语,忌讳语,咒语,绕口令48根据谚语的内容,可将谚语分为哪几类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的经验的谚语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49民间舞蹈的表演特征有哪些给人以视觉美的享受的形象艺术与歌相结合用道具来渲染艺术效果,塑造形象,以表情达意舞的动态是扭汉族民间舞蹈注重线与圆的呈现地域特征明显50民间舞蹈的社会功能以文娱活动辞旧迎新是民间舞蹈最广泛的社会功能有传授生产,生活经验的功能有传授人类自身生产的知识。
中国民间游艺娱乐

(一)少年儿童游戏 14.吹雨水泡
• 类似如今小孩玩的吹肥皂泡,只不过是在 连阴天时用雨水加松香调成的液体,玩时用 竹片做成圆圈沾着雨水向空中撒去,在阳光 下五颜六色甚至是美丽。
跳橡皮筋
• /show/Giy0TPxLGub2X73f.html?from=my
• 歌曲
(二)成人游戏 1.摔交/show/qhVl6rHUNCCpDCpd0ZkFA...html?from=my
• 通常为徒手相搏。现代摔跤运动尚沿用角力之名。如:古典式角力; 自由式角力。 • 《礼记· 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 力。”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劫比罗伐窣堵国》:“城南门有窣堵波, 是太子与诸释角力掷象之处。”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自 主公即位,因无知向在宫中,与主公角力,无知足勾主公仆地,主公 不悦。”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习武合欢,有所谓塞宴四 事者……一曰布库,相扑为戏也。徒手搏击,分曹角力,伺隙蹈瑕, 不专恃匹夫之勇。” 艾青《献给乡村的诗》:“它是村童们的竞技 场,角力和摔跤的地方。”
二、民间游艺娱乐的起源
• • • • 1.起源于宗教。“龙舞”常与“求雨”相联系。 2.起源于巫术。上刀山,爬刀梯。 3.起源于劳动。投掷,射箭,骑马。 4.起源于兵事。相扑,击鞠,围棋,风筝。
三、传统民间游艺的特性
1、阶层性 2、地域性 3、民族性 4、称谓的儿化 5、喜庆性 6、自发传承性
四、民间游艺娱乐的功能
(一)少年儿童游戏 9.捉虫
捉虫子
(一)少年儿童游戏 10.抓子儿
/show/Nnziwhoi9L8i5633.html
关中东部叫“抓子 儿”“抓石子”或“抓 核儿”,玩的是小石子 或桃核。抓羊拐是西安 的叫法,因为羊拐是羊 脊椎上的骨头。抓羊拐 在关中西部一带叫“抓 羊儿”,玩的是一些又 圆又滑的小石头。叫法 有别,玩法大同小异。
家乡的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

家乡的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家乡的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是我从小就深深热爱和被吸引的一部分,它们展示了我们家乡独特的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民俗文化是指一代代人们口口相传的传统风俗、传统礼仪以及独特的民间传说和传统习俗。
民间游戏则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娱乐的活动。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些我家乡的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
一、民俗文化1.祭祀活动在我家乡,人们十分重视祭祀活动,每逢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比如农历春节期间的祭神、祭祖仪式,以及清明节时的祭拜先人等。
这些祭祀活动不仅弘扬了家乡的传统文化,也是人们表达敬意和对祖先的纪念。
2.传统婚俗家乡的传统婚俗十分独特。
在婚礼前,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婚前拜堂、婚车装饰和喜酒准备等。
婚礼当天,还有丰富多彩的仪式和习俗,比如门童接亲、过门酒、亲戚的祝福等。
传统婚俗不仅展示了家乡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也是家族和亲友间的团结和社交。
3.庙会和民俗节日庆典庙会和民俗节日庆典是我家乡独特的民俗文化表达形式。
每年农历的重要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等,街道上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人们可以尽情品尝各种美食、观看传统表演和游乐设施。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的节日庆典,如水灯节、舞龙舞狮等,为家乡增添了欢乐和热闹的氛围。
二、民间游戏1.跳绳跳绳是我家乡常见的一种民间游戏。
孩子们会在街头巷尾的空地上跳绳,形成各自独特的跳法和节奏。
这不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运动,也是他们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方式。
2.踢毽子踢毽子是一项古老而有趣的游戏,也是我家乡广为流传的民间游戏。
人们会用脚踢着小毽子,尽量保持毽子不掉落,同时互相比拼技巧和灵活性。
这个游戏不仅能提高协调能力,还能锻炼身体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捉迷藏捉迷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也是我家乡常见的民间游戏。
孩子们会互相追逐和藏匿,通过寻找和躲避的过程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互动,同时增强了他们的感知和适应能力。
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 民间游戏娱乐)【圣才

第13章民间游戏娱乐13.1 复习笔记一、民间游戏娱乐的起源、特征、功能与分类(一)民间游戏娱乐的起源1.起源于宗教原始初民由于对自然界缺乏知识,认为一切存在物和自然现象中都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即“万物有灵”。
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多神崇拜,并有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自信力日益增强,宗教观念渐趋淡漠,祭祀活动也日益失去其严肃性,由娱神向娱人过渡,最终演变为民间娱乐项目。
2.起源于巫术(1)巫术与宗教的区别:宗教是通过祈祷祭祀,祈求自然与外界事物的恩赐;巫术则是操纵虚构的“超自然力量”,企图驾驭自然与社会,实现施行者的非人力所能实现的意图。
(2)巫术是在科学尚不昌明时代,人们认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实用手段,不少娱乐项目与之相关。
随着岁月的流逝,巫术性减弱,娱乐性增强,演变为惊险动人的杂艺表演。
3.起源于劳动“劳动”,广义地理解,包括人类战胜自然、发展自身的一切生产活动,它是大量娱乐游戏项目得以萌发的源头活水。
4.起源于兵事“寓武于娱”的竞技项目的形成,大多与军队训练相关。
(二)民间游戏娱乐的特征1.娱乐性与竞技性——基本特征(1)娱乐性游戏竞技最根本的性质是它的娱乐性。
游戏娱乐不仅给人们增添了生活的情趣,而且使人们的教育活动在愉悦的形式下得到有效的开展和加强。
娱乐是游戏的灵魂,没有娱乐也就没有了游戏。
(2)竞技性竞技性,主要是就游戏娱乐活动中所包含的竞技心理即争胜心理而言的。
一般说来,游戏娱乐活动多含有程度不一的竞技心理。
2.阶层性与对象性(1)阶层性游戏娱乐作为生活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社会各阶层的需要,显现出阶层性的特征。
①在上层有宫廷游戏、文人游戏。
宫廷游戏娱乐多与宫廷的特定生活形态相关。
文人游戏较为古雅,以静态的文字游戏为主。
②社会中、下层的民间游戏丰富多样a.市民阶层的游戏娱乐第一,市民游戏的主要参加者:一为在城市居住的、有钱有闲的官宦富豪子弟,一为部分商人及某些无固定职业的城镇游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主要内容:
一、民进游戏娱乐的起源、 特征、功能与分类 二、民间游戏 三、民间竞技 四、民间杂艺
第一节 起源、特征、功能、分类 一、起源 1、宗教(祭神) 2、巫术(驱邪) 3、劳动(工作中和工作后的娱 乐) 4、兵事(竞技)
二、类别
(一)智能游戏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数字计算能力 空间想象与推理能力 (二)体能游戏—地域性 (三)智能与体能结合游戏
第三节 民间竞技
一、定义与范围 1、民间竞技—争强斗胜“根本特征” 2、多、广 二、类别 (一)力量型—赛力为主 个体 集体
(二)技巧型—竞赛技巧为主 单一型 综合型 (三)技艺型—比赛技艺为主
三、三个潜在功能
(一)教育少年儿童—寓教于乐
1、智能培养 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 培养想象力和反应能力 2、体能锻炼 增强体力 发展技巧 3、人格塑造 勇敢坚强 诚实公正 互助合作 增强计算能力
(二)调剂大众生活
1、休息、缓解紧张状态 2、人们互相交流、彼此沟通
(三)增强群体意识,培养集 体精神
四、分类
第四节 民间杂艺
一、定义和范围 1、特征—杂耍性 2、包括—杂手艺、动物表演、斗戏 二、类别 (一)民间艺人的杂耍表演 1、杂技— 2、戏法—
(二)动物的争斗与表演 1、斗戏 2、动物表演
内容广泛,种类繁多, 尚待研究
游艺
1、 杨荫深《中国游艺研 究》——我国较早对娱乐 游戏进行专门探讨的著作
2、民间游戏、民间竞技、 民间杂艺
杂技: 弈棋: 博戏: 蹴鞠 围棋、 纸牌、 打球 弹棋、 骰子、 等 象棋 摊钱
第二节 民间游戏
地位—最常见、最简易、最普遍 一、定义和范围 1、民间游戏 2、包括:庭院嬉戏、助兴游戏、斗智游戏 3、参与
宗教祭祀中的闹社火
端午节的“划龙船”
采茶舞、春臼
二、三个特征 1、娱乐性与竞技性—基本特征 和成立条件 娱乐性—最根本性质和灵魂 竞技性—必不可少
2、阶级性与对象性 阶级性— 市民阶层的游戏 不同阶层 农民阶层的游戏 对象性— 不同性别(男、女) 不同年龄(老、少)
3、地域性和民族性 地域性—南北不同 民族性—少数民族和汉民族 中华民族和西方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