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全套课件330P)

合集下载

2024全新中国民俗文化课件(2024)

2024全新中国民俗文化课件(2024)

2024/1/29
29
面塑艺术与面点制作
2024/1/29
面塑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介绍面塑艺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在不同地域的风格特点。
面塑的基本技法与创作
详细讲解面塑的基本技法,包括和面、揉面、塑形等,并配以图示 和实例,同时鼓励学员进行创作实践。
面点制作与文化内涵
阐述面点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介绍各种经典面点的制 作方法和文化内涵。
16
04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2024/1/29
17
八大菜系介绍
川菜
以麻辣、重口味著称,注重调味 ,具有菜品多样、调味料独特等 特点。代表菜品有水煮鱼、宫保
鸡丁等。
2024/1/29
鲁菜
以汤菜为主,色香味俱佳,注重汤 品的调制,色香味俱佳。代表菜品 有糖醋鲤鱼、九转大肠等。
粤菜
以清淡、鲜美为主,注重选料和烹 调技艺,具有清、鲜、爽、嫩、滑 等特点。代表菜品有烤乳猪、白切 鸡等。
文化价值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体现了民族的精神传 统和审美情趣,是传承和发展 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社会价值
民俗文化具有维系社会稳定、 促进民族认同、增强社会凝聚 力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重要资源。
教育价值
民俗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教育资 源和教育智慧,对于培养民族 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全 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2024/1/29
32
民俗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开发利用
旅游产品开发
将民俗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等的设 计与生产,增加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
旅游线路设计
结合地域特色,设计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线 路,让游客在旅行中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

2020中国传统文化民俗风俗学习PPT模板完整可编辑ppt课件

2020中国传统文化民俗风俗学习PPT模板完整可编辑ppt课件

10.如何取消PPT中的动画效果
取消一张幻灯片的动画效果: 单击当前幻灯片Ctrl+A全选后,打开“动画窗格”,选择第一个动 画效果后按住Shift键点击最后一个动画效果,按Delete删除。
取消整个幻灯片的动画效果: 选择“幻灯片放映”菜单, 点击“设置幻灯片放映”,在对话菜单中 选择“放映时不加动画”。
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大 蒜 蛋
除了吃粽子还吃什么
打 糕
黄 鳝
雄 黄 酒
煎 堆
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海外端午节习俗
日本
五月端午男儿节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过中国节的传统。在日本,端午的习惯是在平安时代以后由 中国传入日本的。从明治时代开始,各节日都改为公历日。日本的端午节是公 历5月5日。端午节的习俗传到日本之后,被吸收改造成为日本的传统文化。日 本人在这一天不划龙舟,但也跟中国人一样会吃粽子,并在门前挂出菖蒲草。
端午节知多少
中国传统文化民俗风俗学习
五月初五 浓情相约
目录/CONTENTS
0 1 端午节的起源 0 3 端午节民俗故事
0 2 端午节的习俗 0 4 端午节知识竞答
第一部分
端午节的起源
五月初五 浓情相约
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端午节的别称
天中节
五月节 端阳节
屈原日
地蜡节 灯节
浴兰节
端五节 诗人节
A 五月节 B 菖蒲节 C 六月节 D 沐兰节
C
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端午相关知识竞答
6
端午节要防的五毒除蝎子、蛇、蜈蚣、壁虎以外,还有什么?
A 蜥蜴 B 青蛙 C 蟾蜍 D 毛毛虫
A
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端午相关知识竞答

十、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十、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祥文化不仅客观存在,而且相当发达,有关“吉祥 ”的观念相当久远。在古代汉语里,“吉”的第一 层意思是善,吉祥;“祥”的第一层意思是善,吉 利。在现代汉语里,“吉”和“祥”作为一个合成 词“吉祥”,其意为幸运、吉利、顺利如意等意思 。可见,古今之“吉”、“祥”,其意一脉相承。
.
34
+ 吉祥:“吉利”与“祥和” + 古人云,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
+ 1、对安祥健康生活的追求 2、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强调孝道亲情与生育 4、大团圆
.
15
1、新年节日
+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 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 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 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 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 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 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 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 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 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 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 如: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 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 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顺 遂、万事如意等。
+ 有偶数吉祥,也有奇数吉祥。有大数吉祥,也 有小数吉祥。有引伸义吉祥,也有谐音吉祥。
.
46
神秘而吉祥的数字“五”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
.
41
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 (松、柏、槐、银杏)
+ 中国人视松为吉祥物,松被视作“百木之长”, 称作“木公”、“大夫”。松的特点是凌霜不凋、 冬夏常青。苍松劲挺,饱含风霜而生机勃勃!因 此,古人视松作长青之树,古代有长生不老松之 说,人们赋予其延年益寿、长青不老的吉祥寓意。 松也是吉祥的梦兆。松更普遍地是被视作祝颂、 祈盼青春永驻、健康长寿的象征物。常见的吉利 画有〈松龄鹤寿〉、〈松柏长青〉、〈松菊犹存〉 等。

民俗学概论(绪论) PPT课件

民俗学概论(绪论) PPT课件

民俗学概论
民俗事象纷繁复杂,从社会基础的 经济活动,到相应的社会关系,再 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 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及有关的 心理活动。总体说来,大略可以分 为以下四部分。
民俗学概论
物质民俗 ,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 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 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 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它 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 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 通民俗、医药保健民俗,等等。
民俗学概论
“风俗”(Lore)一词指人民群众在社会 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 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 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即令统治阶级 中的成员,也有公务活动与私人生活 之别。在公务活动中他们必须遵从官 方的定制,在个人生活中他们除了保 存着上层社会的某些生活习惯外,基 本上也与民族共有的习俗惯制取一致 的态度。
民俗学概论
社会民俗 ,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 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 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 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 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 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民俗学概论
“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
犁的形状,而是耕田者推犁入土 时所举行的仪式;不是渔网和渔 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 守的禁忌;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 筑术,而是施工时的祭祀以及建 筑物使用者的社会生活。”
民俗学概论
3 、民间文学说。这种观点认为民 俗即民间文学,主要流行于美国和 前苏联。例如美国学者厄特利 (F . L .Utley) ,将民俗定义为“口 头传承的文学艺术”,将习惯、宗 教、语言、工艺等排斥在外。在前 苏联,民俗 (Folklore) 仅指劳动人民 的口头创作。
民俗学概论

民俗学课件刘怀堂 ppt课件

民俗学课件刘怀堂  ppt课件
版社,1998年版。)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一、(三)“民俗”与“民间文化”二词 辨析
• 民间文化:所谓“民间文化”是相对于“精英和典籍 文化”而言的,是人民大众用心灵和双手创造的文化, 是人民大众自发创造、满足自己的一种文化。(中国民
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文艺报·文化副刊》,2005年1月15 日。)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一、(二)“俗”的定义
2.精神文化说 这是以班尼(或译作博尔尼)为代表的部分英 国民俗学者们的观点。1914年出版的《民俗学 手册》中有一段话,形象地表明了这种观点: “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犁的形状,而 是耕田者推犁入土时所举行的仪式;不是渔网 和渔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守的禁忌; 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筑术,而是施工时的祭祀 以及建筑物使用者的社会生活。”
民俗学
第一节 民俗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18世纪)年代) 年代) 70年代)
界 边缘人、农民 使用各 任何拥 被民俗定
定 迷信人
种器具 有独特 型的社会
和机械 的口头 成员,所
的人 传统的 有民间群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教材上罗列的“民”的概念

第一二章民俗学课件

第一二章民俗学课件

三、摇摆于两大传统之间的法国
• 一般认为, 法国民俗学的第一部著作是福瑞 尔(Claude Fauriel ,1772 ~ 1844) 于1824 年出版的《现代希腊民歌》。福瑞尔强调 这些民歌反映希腊民族精神, 是现代的《伊 利亚特》。 • 著名的语言学家帕瑞斯(Gaston Paris ,1839 ~ 1903) 最先应用本菲理论于 法国民间文化的研究。他专长于中世纪文 学, 以对《罗兰之歌》的历史考证而著称。
四、民族主义与民俗学: 北欧诸国
• 芬兰的民俗学研究远远早于现在的芬兰共和国的历史。更 重要的是, 民俗学在教育国民、争取芬兰独立的运动中起 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 民俗学在芬兰被尊为国学, 其 发展史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从18 世纪到19 世纪30 年代是芬兰民俗学的蕴育期。 • 第二阶段(1835~ 1862) 以芬兰民俗学之父隆诺特(Elias Lobnnrot ,1802 ~ 1884) 的杰出贡献为标志。他最大的贡 献是收集出版了芬兰史诗《卡勒瓦拉》(1835)。 • 芬兰民俗学史的第三阶段也可称为科隆时代, 即科隆父子 在赫尔辛基大学执教的66 年(1862~ 1928)。在此期间, 以科隆父子为代表的民俗学家使芬兰成为世界民俗学研究 的中心,并创造了著名的芬兰历史地理方法。
民 俗 学
淮南师范学院 作 者:李 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章 民俗学基础
• • • • • • 第一节 民俗与民俗学 一、民俗的定义 二、民俗的分类 三、民俗学 1、含义 2、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历程
• • • • •
北京大学时期 中山大学时期 杭州时期 抗战时期 建国以后
• 第二节 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民俗学概述(全套课件191P)

民俗学概述(全套课件191P)
民 俗 学 概 述
1
第一章 民俗概述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与分类
第二节
第三节
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第四节
第五节
民俗的调查与研究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2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与分类
一、民俗的定义 二、民俗的分类
3
一、民俗的定义
——Folklore
Folkloristics(民俗学)
1、文化遗留说 2、精神文化说

25
第二节 自然生态民俗与农业生产民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6
一、自然生态民俗的定义
与人类的食物链有关的民俗文 化,叫做自然生态民俗。自然生态 民俗又分为动物生态民俗和植物生 态民俗,其中自然也包括生态环境 的有关气象、季候的民俗。生态民 俗反映的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和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措施。
27
二、自然生态民俗举例
61
(三)西南民族服饰
1、藏族: 藏袍、帮典
2、傣族: 筒裙、筒帕 3、白族: 风花雪月帽 短围裙 4、纳西族: 七星披肩
62
(四)东北民族服饰
1、赫哲族: 鱼皮衣 2、鄂伦春族:狍皮服饰 3、满族: 旗袍、花盆鞋、旗头 4、朝鲜族: 七彩衣、船型胶鞋
63
第五节 外国服饰民俗举例
一、亚洲国家服饰民俗
3、民间文学说
4、传统文化说
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 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 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 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 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 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4

民俗学概论全套精美课件

民俗学概论全套精美课件

▪ 二、民俗事项都有异文
▪ 有异文是民俗事项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 民俗事项传承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民俗事项 不可能只有一个文本,因为每一个人在讲述、 表演、模仿和重复某一种民俗事项时,都可 以说是一种再创造。
▪ 另外,随着地理环境、民族、语言、生活方 式、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差异,同一个 故事也会有众多的异文。
第二节 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
▪ 一、国外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 ▪ 民俗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发端于19世纪初
期的德国。 ▪ 民俗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格林兄弟。 ▪ 1806--1807年,格林兄弟开始搜集民间故事。 ▪ 1812年格林兄弟出版了《儿童和家庭故事》,
标志着民俗学学科的诞生。
▪ 真正的民俗学一词是1846年由汤姆斯首次提 出的。
▪ 1922年,北大创办了《歌谣周刊》,由周作 人、常惠、顾颉刚等人担任编辑。

▪ 1927年中山大学把《民间文艺周刊》改为 《民俗周刊》,由钟敬文、容肇祖、刘万章 等人任主编。
▪ 到1949年,中国民俗学研究已取得一定的 成果:故事研究方面,如顾颉刚的《孟姜女 故事研究》;歌谣方面,如董作宾的《看见 她》、顾颉刚《吴歌甲集》、钟敬文《歌谣 论集》等;神话方面,如茅盾《中国神话研 究》等。
▪ 三、民俗事项具有强烈的地方性
▪ 尽管一些民俗事项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 都有异文,但如果把这些异文进行比较的话, 我们会发现一个地区或民族的异文都反映出 了不同的文化传统,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 某个地区或民族的处世态度、价值观念等。
第四节 民俗的功能
▪ 一、娱乐性 ▪ 二、教育功能 ▪ 1、文化强化和保存功能 ▪ 鄂尔多斯婚礼歌 ▪ 2、强化人们的行为规范 ▪ 三、心理功能
▪ 一、神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开展关于现代仍在民间 传承的民俗事象的搜集和整理。 • 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俗学学科。 • 促使人们更好地认识民俗的意义和它产 生、发展的历史,移风易俗,发挥实际 功用
• 我国现代民俗学的奠基人之一钟敬文教授认为; “今天我国的民俗学,似乎负有这样的任务: 用科学的方法,尽可能收集流传在广大群众当 中的生活、文化活动现象(包括那些相关的思 想、感情和想像的现象),加以整理研究,借 以阐明一向不被重视的(过去长时期内不为学 者所记录和谈论的)真实的民众的文化活动及 精神状态和特点——这种活动和状态等,主要 是指长期历史的,但也包括现在的。我们的民 俗学,既是‘古代学’,也是‘现在学’。”
民俗学
绪 论
• 民歌(国风)“观风俗,知得失” • 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 • 安利之要不在于它,在乎正风俗而已。 故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 可不慎也。 •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 • 变民风,化民俗 • 移风易俗 • 礼从宜,事从俗
一、民俗与民俗学
民俗涵义:
• 民俗,Folklore,即民间风俗,(民间指民众之 间,风俗指世代传承沿袭的生活模式),指一个 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 活文化。民俗是一种生活模式、行为模式和思维 模式。普通民俗、良俗、陋俗。“不过三代,不 能称其为民俗”。民俗主要是靠口头和行为传承 的。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集体性:产生、流传,社会性
传承性与扩布性:纵向和横向,时间与空间
稳定性与变异性:如服饰、石榴 类型性:民间故事,灰姑娘、巧女呆女婿;居住民俗
规范性:乡约,族规、家规;禁忌
服务性:社会;生产;生活;心理;审美 地域性: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乡土
民俗的形成
• 经济的因素: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产生与 其经济基础有密切联系,不同的经济基础上会 形成不同的民俗文化。 • 政治的因素:进入阶级社会后,统治阶级的思 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因此在 新形势下产生的民俗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的 影响。如改土归流 • 地缘的因素:自然是文化的母体,不同的群体 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生活,所以任何文化的产 生都具有地缘的因素。因此,民俗的形成也必 然受地缘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域
其它理解:“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 “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与殖民主义 的联系 民俗大略可以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


过年
人的出生、成长、死去
岁时节俗
《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元旦》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民俗学的性质和任务
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学科,是帮助人 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学科。 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 象,进行调查、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他 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 穿城、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服务。 民俗学的内容包括民俗学原理,民俗史,民俗志, 民俗学史,民俗学方法论和资料学。历史之学,文 化之学,百科之学。
中国民俗的基本特征
原始信仰长期留存; 宗法观念影响深远; 民族和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别; 既一以贯之又不断变迁
三、民俗的社会功能
它适应各个时代人们生活和思想的要求,起着继承历 史文化的作用。 教化功能:教育、模塑,向着社会与集体 规范功能:约束;层次:法律、纪律、道德、 民俗 维系功能:稳定,向心力与凝聚力:统一行 为,维系心理
三、农业民俗
1、内涵:反映传统农业历史风貌;祈求风调雨 顺、五谷丰登的体现。 2、主题:迎春、劝耕、祈求一年农业丰收。 3、内容:①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二十 四节气;②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天文学; 除夕、初一观察天象;③农业禁忌、祭祀习 俗:迷信、经验;④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 习俗;⑤农业生产过程习俗:物质生产与精 神文化;⑥农业娱乐风习:实用与艺术审美 的结合
居住形态
算命、看相、风水
不是耕犁的形式,而是耕田者推犁入土时所举行的仪
式; 不是渔网和渔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守的禁 忌; 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筑术,而是施工时的祭祖以及建 筑物使用者的社会生活 弗雷泽《金枝》:在别的事情已经升到较高的平面的 民族,那里所见到的较原始的观念和举动的遗留物。
它贯穿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人类社 会的各种民俗事项都是在物质生产民俗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换言之,物质生产民俗是 人类社会各种民俗事项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二、特征
1、地域性:生态、自然条件 2、季节性:周期 3、功能性: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 4、科学性:对规律的思考 5、技艺性 6、保守性与稳定性 7、经验性
•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 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农谚“庄稼不等人”“季节不饶人”头伏萝卜 二伏菜,三伏四伏种荞麦; • 长时段: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 春雷打得早,年景错不了; • 中时段:初一下雨本月旱,十五下雨半月烂 • 短时段:“燕子钻天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 到”, “水缸出汗蛤蟆叫,大雨马上就来 到”“食盐化水,肯定下雨”; “瓮浸水, 龙王定张嘴” “高山一戴帽,大雨就来到”
• 宗教的因素: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极为 重要的精神现象,因此作为包括物质生活文化 和精神生活文化的民俗,在其形成和发展中, 也必然地会与宗教的因素产生极为密切的联系。 后世的有些民俗就是由原来的宗教仪式演变而 来的。图腾、禁忌 • 语言的因素: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最为重要的工 具,所以也是民俗文化借以形成和传承的重要 工具。随着语言的发展,会影响到民俗的发展。 比如民间文艺即如是。
调节功能:娱乐,寓教于乐;宣泄;补偿
汤姆斯:Folklore
北大: 歌谣研究会、民俗调查会,《歌谣》周刊 中大: 民俗学会,《民俗》周刊
第二章 物质生产民俗
一、涵义
• 物质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 社会群体中的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中所创 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象。


它包括:农业民俗;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 工匠民俗;商业和交通民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