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民俗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民俗风情ppt课件

中国民俗风情ppt课件
35
2.1工匠民俗
对这种封锁性,应一分为二地看待: 一方面,工匠们为了保住名牌产品以利 竞争,不得不在选料、加工程序等方面 严格要求,使产品在技艺上始终保持高 水平而不至于粗制滥造;另一方面,这 种封锁性必然给经验的推广,技艺的交 流和生产规模的扩大造成障碍。
36
2.1工匠民俗
(三)生产活动的神秘性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工匠们由于机遇的难觅 和命运的多舛,普遍比较迷信,他们往往求助 于冥冥中神灵的佑护。因此,各类工匠的生产 活动,大都具有神秘的性质,诸如对祖师的祈 祷和祭祀、语言和行为禁忌、行话和隐语等等。 其目的,一是为了求得自身的安全;二是为了 技术的保密;三是为了求得劳作的顺利和成功。 至于通过祭祀希望能有较丰厚的收入,当然也 在情理之中。
中 国民 俗 风情
陈艳
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入乡随俗,入门问禁
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一方”,指的是某一块地域;“水土”,包括地理位 置、物候环境;“一方人”,则是长期生活在这一地 域的人。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不同、生存方式 不同、地理气候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人文历史不同、 为人处世不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 比如说某山村 风光优美,通常会说民风淳朴,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 方人。或者,穷山恶水出刁民。每个地区的水土环境, 人文环境都不同,人的性格、生活方式、思想观念、 人文历史也就随之而改变,而生活在一起的人,性格 也会很相似。所以一块地方的人都差不多。就像新疆 的人个个都是能歌善舞,长睫毛大眼睛的,上海的小 姑娘个个都是能说善辩。
• 5、加拿大——筑雪墙挡妖魔。加拿大人把白雪看作是 吉祥的象征。在新年到来时,不但不清除住房周围的 积雪,反而把白雪堆在住房的四周,筑起一道雪墙。 他们认为这道雪墙可以阻止妖怪邪魔的入侵,同时将 带来幸福和欢乐。

民俗学概论(绪论) PPT课件

民俗学概论(绪论) PPT课件

民俗学概论
民俗事象纷繁复杂,从社会基础的 经济活动,到相应的社会关系,再 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 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及有关的 心理活动。总体说来,大略可以分 为以下四部分。
民俗学概论
物质民俗 ,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 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 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 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它 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 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 通民俗、医药保健民俗,等等。
民俗学概论
“风俗”(Lore)一词指人民群众在社会 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 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 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即令统治阶级 中的成员,也有公务活动与私人生活 之别。在公务活动中他们必须遵从官 方的定制,在个人生活中他们除了保 存着上层社会的某些生活习惯外,基 本上也与民族共有的习俗惯制取一致 的态度。
民俗学概论
社会民俗 ,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 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 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 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 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 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民俗学概论
“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
犁的形状,而是耕田者推犁入土 时所举行的仪式;不是渔网和渔 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 守的禁忌;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 筑术,而是施工时的祭祀以及建 筑物使用者的社会生活。”
民俗学概论
3 、民间文学说。这种观点认为民 俗即民间文学,主要流行于美国和 前苏联。例如美国学者厄特利 (F . L .Utley) ,将民俗定义为“口 头传承的文学艺术”,将习惯、宗 教、语言、工艺等排斥在外。在前 苏联,民俗 (Folklore) 仅指劳动人民 的口头创作。
民俗学概论

民俗学课件2

民俗学课件2

第三节 民俗学的分类
• (一)物质民俗学
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不断重复的、带有模 式性的活动,以及有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 式。
民间建筑、生产习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 民间美术、医药保健民俗、商贸民俗
第二节 民俗学概述
一、关于“民”的概述 • 民俗学学科创始人
• 德国19世纪著名的童话搜 集家、语言文化研究者
• “民”就是民族。
格林兄弟(德语:Brüder Grimm Die Gebrüder Grimm)
2. “民”是一个群体
• 法国社会学家,他的3部主 要著作《社会分工论》、 《自杀论》、《宗教生活的 基本形式》。
• 博尔尼(英国)
民俗学研究对象是那些“流行于落后民族或保留于较 先进民族无文化阶段中的传统信仰、习俗、故事、歌谣和 俗语”。
二、关于“俗”的概述
• 20世纪中叶 多尔森(美国民俗家)
民俗学对象概括为口头文化、传统文化和非官方文化。
阿切尔·泰勒
民俗学是研究那些或者是以口头的形式,或者以实践的 方式流传下来的传统。
二、关于“俗”的概述
• 各种民俗事项研究对象
• (1)内容
(2)形式
• (3)传播方式
(4)性质和特征
• “俗”应该以口头、物质、风俗或行为等非
正式和非官方的形式创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是 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
• 民俗学研究内容应该是书面文化传统之外的 文化,以口头、风俗或物质的形式存在,以民间 传承(或是口传,或是模仿,或是表演)的方式 传播。
现在的文化
• 文化是民族存在的根本。
• 文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人们生活方式和表达 方式的总和。(民俗学角度)
• 文化作为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和社会历史的 积淀物,是对社会历史现象的一种综合反映。 (社会学角度)

民俗学课件刘怀堂 ppt课件

民俗学课件刘怀堂  ppt课件
版社,1998年版。)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一、(三)“民俗”与“民间文化”二词 辨析
• 民间文化:所谓“民间文化”是相对于“精英和典籍 文化”而言的,是人民大众用心灵和双手创造的文化, 是人民大众自发创造、满足自己的一种文化。(中国民
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文艺报·文化副刊》,2005年1月15 日。)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一、(二)“俗”的定义
2.精神文化说 这是以班尼(或译作博尔尼)为代表的部分英 国民俗学者们的观点。1914年出版的《民俗学 手册》中有一段话,形象地表明了这种观点: “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犁的形状,而 是耕田者推犁入土时所举行的仪式;不是渔网 和渔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守的禁忌; 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筑术,而是施工时的祭祀 以及建筑物使用者的社会生活。”
民俗学
第一节 民俗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18世纪)年代) 年代) 70年代)
界 边缘人、农民 使用各 任何拥 被民俗定
定 迷信人
种器具 有独特 型的社会
和机械 的口头 成员,所
的人 传统的 有民间群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教材上罗列的“民”的概念

民俗学概述(全套课件191P)

民俗学概述(全套课件191P)
民 俗 学 概 述
1
第一章 民俗概述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与分类
第二节
第三节
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第四节
第五节
民俗的调查与研究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2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与分类
一、民俗的定义 二、民俗的分类
3
一、民俗的定义
——Folklore
Folkloristics(民俗学)
1、文化遗留说 2、精神文化说

25
第二节 自然生态民俗与农业生产民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6
一、自然生态民俗的定义
与人类的食物链有关的民俗文 化,叫做自然生态民俗。自然生态 民俗又分为动物生态民俗和植物生 态民俗,其中自然也包括生态环境 的有关气象、季候的民俗。生态民 俗反映的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和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措施。
27
二、自然生态民俗举例
61
(三)西南民族服饰
1、藏族: 藏袍、帮典
2、傣族: 筒裙、筒帕 3、白族: 风花雪月帽 短围裙 4、纳西族: 七星披肩
62
(四)东北民族服饰
1、赫哲族: 鱼皮衣 2、鄂伦春族:狍皮服饰 3、满族: 旗袍、花盆鞋、旗头 4、朝鲜族: 七彩衣、船型胶鞋
63
第五节 外国服饰民俗举例
一、亚洲国家服饰民俗
3、民间文学说
4、传统文化说
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 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 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 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 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 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4

民俗学概论全套精美课件

民俗学概论全套精美课件

▪ 二、民俗事项都有异文
▪ 有异文是民俗事项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 民俗事项传承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民俗事项 不可能只有一个文本,因为每一个人在讲述、 表演、模仿和重复某一种民俗事项时,都可 以说是一种再创造。
▪ 另外,随着地理环境、民族、语言、生活方 式、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差异,同一个 故事也会有众多的异文。
第二节 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
▪ 一、国外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 ▪ 民俗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发端于19世纪初
期的德国。 ▪ 民俗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格林兄弟。 ▪ 1806--1807年,格林兄弟开始搜集民间故事。 ▪ 1812年格林兄弟出版了《儿童和家庭故事》,
标志着民俗学学科的诞生。
▪ 真正的民俗学一词是1846年由汤姆斯首次提 出的。
▪ 1922年,北大创办了《歌谣周刊》,由周作 人、常惠、顾颉刚等人担任编辑。

▪ 1927年中山大学把《民间文艺周刊》改为 《民俗周刊》,由钟敬文、容肇祖、刘万章 等人任主编。
▪ 到1949年,中国民俗学研究已取得一定的 成果:故事研究方面,如顾颉刚的《孟姜女 故事研究》;歌谣方面,如董作宾的《看见 她》、顾颉刚《吴歌甲集》、钟敬文《歌谣 论集》等;神话方面,如茅盾《中国神话研 究》等。
▪ 三、民俗事项具有强烈的地方性
▪ 尽管一些民俗事项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 都有异文,但如果把这些异文进行比较的话, 我们会发现一个地区或民族的异文都反映出 了不同的文化传统,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 某个地区或民族的处世态度、价值观念等。
第四节 民俗的功能
▪ 一、娱乐性 ▪ 二、教育功能 ▪ 1、文化强化和保存功能 ▪ 鄂尔多斯婚礼歌 ▪ 2、强化人们的行为规范 ▪ 三、心理功能
▪ 一、神话

民俗学第一章

民俗学第一章
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35页
民俗的构成 民俗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构成因素 ,而这些要素本身可能就是人们在生产 生活活动中常见的事物、现象,只有被 赋予民俗意义后,才能成为传递着特有 的知识、经验和概念等多种信息的民俗 象征符号。
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35页
1.民俗质 民俗质,是构成民俗事象最基本的质 材,也就是构成民俗的原材料。只有那些 为人们所熟悉的、与民众生活实践密切相 关的事物或者想象中的幻想物才具备民俗 质的条件。
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35页
镇邪老虎
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35页
2.民俗素 民俗素,是由若干民俗质构成的一个个 民俗单位,它们是构成民俗的基本要素。任 何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民俗素,都有一组表 现或鲜明或隐晦含义的事物,这些事物的展 示形成一个民俗表现形式,传达着或象征着 一个民俗意义。
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35页
历史性
民俗在发展的时间上或特定时代里 所显示出的特征叫历史性。社会是发展 的,所以作为生活文化的民俗也是发展 变化的,因而导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 的民俗,使民俗表现出历史性的特征。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35页
地方性
民俗在空间上所表现出的特征叫地 域性特征。民俗的地方性的形成,与各 地区的自然资源、生产发展及社会风尚 传统的独特性有关。
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35页
鱼戏莲
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35页
第二节 民俗的形成 经济的因素
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产生与其经 济基础有密切联系,不同的经济基础上会 形成不同的民俗文化。
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35页
政治的因素 进入阶级社会后,统治阶级的思想在 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因此在 新形势下产生的民俗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政 治的影响。

《民俗学概论》课件第一章绪论

《民俗学概论》课件第一章绪论

2、“民”、“俗”
(民:非官方;俗:与雅相对)
3、民俗内涵的变迁
4、民俗与民间文化
(民俗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文 化现象,它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 的方式扩布和传承,是一种民间传承文化。)
5、系统的文化整体
6、民俗与官俗?
五、民俗的形成
经济的原因 政治的原因 地缘的原因 宗教的原因 语言的原因 心理的原因
六、民俗的功能
1、教化功能 2、规范功能 3、维系功能 4、调节功能(娱乐、宣泄、补偿) 5、历史功能
第二节 民俗学
一、民俗学的概念
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众所传承的各种民俗 事象的独立学科。
二、民俗学的学科定 交叉学科性质
三、民俗学的学科体系 民俗学原理;民俗史;民俗志;民俗学史;民
俗学方法论;资料学
狭义:文化遗留物说(英国)、“精神文化说” (英国)、“民间文学说”(美国、苏联)、“传统 文化说”(西方)。
广义: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 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 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现象;既包 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 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四、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民俗学与人类学 2、民俗学与社会学 3、民俗学与民族学 4、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 5、民俗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语 言学、宗教学等)
五、学习民俗学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节 中国民俗的起源和发展
一、史前民俗
(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之前的民俗)
二、古代民俗
(夏朝至清代鸦片战争前)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民 俗
一、“民俗”一词的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摇摆于两大传统之间的法国
• 一般认为, 法国民俗学的第一部著作是福瑞 尔(Claude Fauriel ,1772 ~ 1844) 于1824 年出版的《现代希腊民歌》。福瑞尔强调 这些民歌反映希腊民族精神, 是现代的《伊 利亚特》。 • 著名的语言学家帕瑞斯(Gaston Paris ,1839 ~ 1903) 最先应用本菲理论于 法国民间文化的研究。他专长于中世纪文 学, 以对《罗兰之歌》的历史考证而著称。
四、民族主义与民俗学: 北欧诸国
• 芬兰的民俗学研究远远早于现在的芬兰共和国的历史。更 重要的是, 民俗学在教育国民、争取芬兰独立的运动中起 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 民俗学在芬兰被尊为国学, 其 发展史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从18 世纪到19 世纪30 年代是芬兰民俗学的蕴育期。 • 第二阶段(1835~ 1862) 以芬兰民俗学之父隆诺特(Elias Lobnnrot ,1802 ~ 1884) 的杰出贡献为标志。他最大的贡 献是收集出版了芬兰史诗《卡勒瓦拉》(1835)。 • 芬兰民俗学史的第三阶段也可称为科隆时代, 即科隆父子 在赫尔辛基大学执教的66 年(1862~ 1928)。在此期间, 以科隆父子为代表的民俗学家使芬兰成为世界民俗学研究 的中心,并创造了著名的芬兰历史地理方法。
民 俗 学
淮南师范学院 作 者:李 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章 民俗学基础
• • • • • • 第一节 民俗与民俗学 一、民俗的定义 二、民俗的分类 三、民俗学 1、含义 2、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历程
• • • • •
北京大学时期 中山大学时期 杭州时期 抗战时期 建国以后
• 第二节 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 弗雷泽的巨著《金枝》、《旧约中的民俗》等和 马雷特的“前万物有灵论”都为英国民俗学的发 展作出过极大贡献。兰、纳特、高谟等人在本世 纪20 年代相继去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又使民俗学 会的工作陷入停顿状态, 英国民俗学史上最辉煌的 一章也随之结束。 • 他们以高度热情在业余时间从事民俗研究, 却从未 尝试过使民俗学进入高等学府的讲坛, 更谈不上培 养民俗学专业人才。
• 新比较神话学的倡导者迪梅齐尔(George Dum ézil) 是当代法国民俗学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同 缪勒和本菲一样, 迪梅齐尔也是印欧学专家, 也以 古代印度神话作为构筑理论体系的基础。不同的 是, 他将英国的功能学派人类学和法国的迪尔凯姆 社会学理论引入他的神话学研究, 从对神话系统的 结构分析入手, 揭示语言、神话, 与社会组织之间 的相互关系。他最著名的理论是“三功能论”, 即 认为古代印度神话分成社会伦理、战争、生产三 个功能层次,各有不同的神来表现。
• 吉纳普本为人类学家, 专门研究仪式文化, 发表有《生命礼 仪》(1909) 和关于澳大利亚土著的专著多种。自1916 年 出版一部研究法国传说的著作后, 他便转向民俗学研究的 领域。同英国民俗学者一样, 他认为民俗学重建的是人类 进化史而不是民族精神, 但他更加强调个体的重要性。针 对法国文学派民俗学局限于文献考 • 据的弱点, 他提出民俗学是一种研究民间习俗与民俗生活 方式的科学, 必须建筑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吉纳普晚年 的多卷本《当代法国民俗》和其它理论著作已成为民俗学 经典。与吉纳普齐名的山狄夫也是英国人类学派民俗学的 忠实追随者。他著述极多, 且着重于宗教巫术等信仰民俗 的研究, 因此被称为法国的弗雷泽。与吉纳普不同的是, 山 狄夫将民俗学定义为心理科学, 民俗研究展示的是人类心 理的自然进化历史。他关于民间巫术的研究扩展了民俗学 领域, 也修正并丰富了弗雷泽的巫术理论。
二、民俗学的故乡: 英国
• 1846 年, 古物学者汤姆斯(William Thoms ,1803~ 1885) 提议以“民俗学”(folklore ) 来代替过去关于民俗文化的 种种说法。从这个意义上讲, 英国堪称为民俗学的故乡。 • 缪勒:从希腊诸神的名字中追寻出它们的印度源头, 并发 现这些神名最初都是对自然现象的比喻。缪勒认为所有印 欧语系民族分享一个语言源头, 当这些民族分散到世界各 地时, 古代雅利安语言逐渐演变成许多民族语言。神名的 最初含义也被遗忘, 后人不得不创造出许多故事来附会解 释, 于是产生了神话。
• 泰勒:关心的是整个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进化 的历史, 而不是格林兄弟努力重建的“民族精神”。 民俗, 作为历史的遗留物, 也不再具有什么特别珍 贵的现代意义, 而是应该加以改革的对象。以进化 论人类学考察民俗事象的社会功能, 以“遗留物说” 解释现代民俗中的不合理成分, 新一代民俗学者将 英国民俗学发展为完全不同于德国民俗学的另一 传统, 其鼎盛标志是被后人誉为“超级强队”的人 类学派的出现。人类学派民俗学的代表人物有六 位, 其中, 安德鲁· 兰是中国民俗学界最熟悉的。
一、民俗的特征
• • • • • 1、集体性 2、传承性与扩布性 3、地方性 4、稳定性与变异性 5、规范性
二、民俗的功能
• • • • • 1、教化功能 2、规范功能 3、维系功能 4、审美功能 5、娱乐功能
第三节 外国民俗学
• 一、民俗研究的摇篮:德国 • 赫德尔 • 雅格布· 格林和威廉· 格林:认为民歌的创作 与任何个人无关, 而是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 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是贯穿于他们著作中 的一条主线。
• 本菲:认为民间故事的研究应该从它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入 手。1859 年, 本菲为他翻译的印度故事集《五卷书》写了 长达600 多页的导论, 详细描述这些印度故事如何经由阿 拉伯世界流传到欧洲的过程, 也揭示了古代印欧文化的内 在联系。 • 梅耶:本世纪德国民俗学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他潜心研究民歌的创作过程, 反对格林兄弟的“集体创作 论”, 认为“集体创作论”实际上抹杀了民间诗人的创作 个性与创造力。历史考查可以证明许多民歌来自个人创作, 又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丰富提高, 而且其中也不 乏文人创作的影响,梅耶的观点被诺曼(Hans Naumann,1885 ~ 1951) 进一步发挥成民间文化起源的理 论, 激发了新一代学者极大的兴趣。诺曼的著名观点是 “贵族起源论”, 即民间文化先是起源于上层社会, 后逐渐 流传到民间, 并失去其原来的贵族文化 的特征。 • 除曼哈德特等少数人外, 民俗文化的社会功能未得到德国 民俗学者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