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

合集下载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历年中央“三农”一号文件回顾“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

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2004年至2015年又连续十二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名为《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出台。

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文件就农村发展多种经营、商品生产等问题提出了“两个转化”、“三个一点”的新政策。

即促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8、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八个“一号文件”。

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9、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说了啥?

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说了啥?

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说了啥?作者:来源:《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5年第03期从2004年开始,中共中央连续12年发布关注“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新华全媒头条梳理了新世纪以来历份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回顾中央在农村改革和发展方面的政策轨迹。

2004年: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

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2007年:发展现代农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08年:强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文件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
2014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3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2012年: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2011年: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2010年: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008年: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2007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2004年: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

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

2006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夯实新农村经济基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新物质条件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新型农民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体制保障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治理机制 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
2004年: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粮食产业 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 搞活农产品流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深化农村改革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加强党对农民的领导,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2004年农村的小学生
2004年时我读小学五年级,学习条件和图 中差不多,学习环境简陋。
2010年的爱心午餐
主要针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 学校每天中午凭爱心劵可以享受一顿营养 丰富的午餐
2005年: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强化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 严格实行耕地保护政策 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健全农业投入机制 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加大对农业支持和保护力度 稳定发展农业产业
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 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2010年: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健全惠农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提高现代农业装备,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
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
“ 三农”问题是我国目前重中之重亟 需解决的问题。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 份文件,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一 号文件中的问题是我国全年亟需解决的重 要问题。

新世纪七个一号文件连续关注三农

新世纪七个一号文件连续关注三农

新世纪七个一号文件连续关注三农作者: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10年第03期2004—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七年锁定“三农”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民增收问题,抓住了整个三农工作的核心。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抓住了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保障粮食稳定发展的关键。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是建设小康社会根本。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问题。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保持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

中央发出的这些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始终贯穿着中央对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战略理念和大政方针,形成一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统筹城多发展的基本方略,作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和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明确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规划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以及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

2004年:农民为主题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由供不应求向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村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出来,农民收入进入了低速增长阶段,1997年到2003年的7年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只增长了4%,只相当于同期城市居民收入增幅的一半左右。

从收入增长的绝对额来看,农民收入7年只增加了532元,仅相当于城镇居民一年增加的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由80年代中期的1.8:1,1997年的2.5:1,扩大到2003年的3.3:1。

讲稿:从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看我国乡村振兴之路

讲稿:从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看我国乡村振兴之路

讲稿:从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看我国乡村振兴之路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从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看我国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是指通过综合措施,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社会文化事业的繁荣,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近年来,中央对于乡村振兴问题高度重视,每年都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政策指导和方向。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历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和内容。

从2013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开始将农业农村工作作为重点,逐渐确立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地位。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三农”问题是全党全国性考验,必须牢固树立农业农村发展重要性和优先性的思想。

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农村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农村土地制度试点和承包责任制改革的举措。

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三农”改革和农村发展的新方向,明确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目标。

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脱贫攻坚,提出了农村扶贫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确定了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和路径,提出了农村产业振兴、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改善的任务。

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加强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一次强调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任务。

以上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创新。

文件的发布不仅凝聚了党和国家对于乡村振兴的高度关注,也为我们指明了乡村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那么,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的乡村振兴战略有哪些亮点和创新之处呢?首先,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乡村振兴的内外因素。

文件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必须要统筹城乡发展、解决问题、推动进程、增强内生动力。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2月1日,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面世,再度锁定三农。

中共中央、国务院昨天发出的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是中央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可见农业农村作为国之根本的分量。

纵观新世纪连续6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每一次都切中要害,切中实际,针对性极强,基本形成了我国新世纪农村改革的政策框架: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抓住了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2005年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抓住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问题;2006年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抓住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问题;2007年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2008年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为主题,抓住了农村发展的基础问题。

2009年也就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在改革开放30年后,十七届三中全会启动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大背景下,出台的第一个一号文件,使命非同寻常。

同时,它也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业农村发展造成冲击的特殊时刻,党中央提出的重要应对方略。

所以有人评价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抓住了当前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紧迫问题。

仔细分析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用一个核心、四个围绕来概括:一个核心就是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四个围绕就是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

中央一号文件围绕这四个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目标明确、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

这份中央一号文件和往年相比有哪些亮点?广大农民又能从中吃下哪些定心丸?长期报道农村工作的中国之声记者白中华将做详细解答。

主持人:白中华你好,今年是春来早,后天就立春了,这个时候一号文件的下发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个巨大的鼓舞,那么和往年相比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那些变化和亮点?白中华:变化我感觉是两个,一个是前五一号文件,基本上都是在春节前发的,今年是在春节后发的,但是从时间上来说并不晚,因为今年的出借比较早,再过两天才立春吗?第二个就是这次中央领导人面试的这个金融危机背景下提出来的,就像刚才主持人说的,突出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重点是怎么维护农民的利益,怎么来落实十四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方向目标文件提的非常的明确,就是三个坚定不移,两个千方百计。

从17个中央1号文件看农机化政策变迁

从17个中央1号文件看农机化政策变迁

从17个中央1号文件看农机化政策变迁作者:孙雨生来源:《山东农机化》 2015年第1期孙雨生1982年-1986年、2004年-2015年,中央出台了17个以“三农”为主题的1号文件,对农机化年年都有新提法、新要求。

通过学习这些文件,可以梳理国家农机化政策变迁历程,总结农机化发展规律,发现政策落实的“短板”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一、对农民个人购置农机的态度,经历了从禁止到允许再到给予补贴的过程。

1983年2004年是两个重要的节点。

1983年之前,农机归农村集体所有,不允许农民个人购买。

1983年1号文件打破这一禁区,规定“农民个人或联户购置农副产品加工机具、小型拖拉机和小型机动船,从事生产和运输,对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活跃农村经济是有利的,应当允许;大中型拖拉机和汽车,在现阶段原则上也不必禁止私人购置。

”此后,农民个人可以自费购买和拥有农业机械,开启了农机主要由国家和集体投资转向主要由农民投资的历史进程,但是国家对购机农民给予补贴是自2004年才开始的。

2004年注定是中国农机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中央1号文件规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首开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先河;另一件是《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实施,开创了农机化依法促进的新局面,迎来了农机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2003年以前全国农机化综合水平年均增幅只有0.5个百分点左右。

“十一五”期间,全国农机化综合水平年均增幅超过3个百分点,“十二五”仍然保持了年均2个多百分点的快速增长势头。

二、对农机购置补贴,经历了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实施力度不断加大的过程。

一是在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功能的认识上,由单一的强农惠农转向了利工利农。

2008年1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也为振兴农机工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河南银行春季校园招聘历年来看一般在3-5月份左右开始,中公金融人建议考银行的小伙伴们可以早点备考,河南银行招聘网为会为您提供更多春招资讯!供备考考生参考!微信号:hezgjrr
“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曾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时隔1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03年12月30日签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直至2016年,中央在新世纪已出台了十三个关注“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2004—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
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9年《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2015年《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6年《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