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叮嘱
语文教案:父亲的叮嘱

语文教案:父亲的叮嘱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父亲叮嘱的原因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学会从课文细节中感受父亲的关爱和教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品质。
(2)懂得珍惜家人之间的关爱,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感受父亲的关爱和教导。
2. 教学难点:(1)理解父亲叮嘱的原因和意义。
(2)培养学生从课文细节中感受父亲的关爱和教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说出父亲的叮嘱是什么。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运用生字词造句。
4. 感悟父亲的关爱(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的细节中,感受父亲的关爱和教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家庭作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回报父母的关爱。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否深刻,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父亲的叮嘱,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情景,展示父亲的教育意义。
2. 作文练习:以“父亲的叮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父亲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生字词抄写和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
八、课程资源1. 课文原文。
对爸爸的叮嘱 高级文案

对爸爸的叮嘱高级文案
爸爸的叮嘱,是一种无声的关怀,是一种深沉的爱。
父亲是家
庭的顶梁柱,是孩子们的坚强后盾,他们的叮嘱往往承载着对子女
的期许和关爱。
父亲的叮嘱,可以是关于人生道路的引导,也可以
是关于处世态度的教诲,更可以是关于健康、快乐的嘱托。
他们希
望子女们能够成才有为,健康快乐,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父亲的叮嘱可能是对子女的学业、事业的期许,他们希望子女
们能够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取得优异的成绩,将来能够有一番作为,成为社会栋梁。
父亲也会叮嘱子女们在工作中要勤奋努力,坚
持不懈,不断提升自己,争取更好的发展。
此外,父亲的叮嘱也可能涉及到处世态度和价值观的传承。
他
们希望子女们能够做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做事认真、诚实,待人宽厚、真诚。
父亲也会叮嘱子女们要懂得感恩,尊重长辈,关
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除此之外,父亲的叮嘱还可能包括对子女健康、生活的嘱托。
他们希望子女们能够注重身体健康,保重身体,远离不良嗜好,树
立正确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总的来说,父亲的叮嘱是对子女的期许和关爱的体现,是父爱的延续。
父亲的叮嘱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虚心接受,用行动去回报父亲的期许和关爱。
愿我们能够铭记父亲的叮嘱,不负父母的期望,努力成长,让父母为我们感到骄傲。
父亲的叮嘱作文

父亲的叮嘱作文父亲的叮嘱作文父亲是一本我从未翻过的书,那美伦美奂的文字陶醉着我,让我翻了还想翻;父亲是一首我未听过的歌,那梦幻的天籁吸引着我,让我听了还想听.关于父亲的叮嘱的应该怎么写?父亲的叮嘱作文篇一:今年春节是父亲五十岁寿日。
父亲要进城了,村里大大小小的人都知道父亲在过完这个春节后要被哥哥接进县城去。
在我们那个小小的村落,这已经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了。
父亲却显出一种异乎寻常的沉默。
他突然象变了一个人似的淡漠、沉闷、不爱言语。
他常常一个人抽着烟斗坐在田埂上愣愣发呆,更多的时候,他会扛起锄头去鼓捣那永远也鼓捣不完的土地,锄锄草,翻翻菜园子,犁几把田垅,他总能给自己拾掇点事出来,他那股疲于田活的劲头给人以一种隐隐的不安。
我站在屋檐下,眼望着麦田里父亲的背影,心里一阵阵发紧。
父亲佝偻着身子,就那么一上一下地翻动锄头,我看见锄起的泥土在父亲的背后呈现出一种新鲜的棕黄色,我的眼睛酸疼酸疼,这对于我来说,早已经熟悉,也早已习以为常的一幕在这一刹那间那么强烈地让我感受到父亲那颗刚强、勇敢的心的背后最脆弱的那一部分:父亲用尽他一生的心血想让他的儿女与之远离的这片土地,才是他最最割舍不下的孩子啊!妈妈在我十二岁那年撇下我们兄妹三人抱病而去,那时,我和姐正读初中,哥上高中。
守着这几亩薄地,父亲凭着他那天生的乐天精神和一股子倔气,他恁是一背篓玉米一背篓帮子把我们相继送进了大学中专的校门。
在我们鼓着劲学习的三四个年代里,父亲也象一头不知疲倦的牛,艰难而又坚强地为这个充满了力量的家奔忙着。
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父亲在我心目中一直是最强壮、最豁达的那个,我似乎从来没想过在几十年的风雨坎坷中,父亲也会慢慢老去,也会在有一天变得步履蹒跚……我不知道在父亲叮嘱我们一定要走出农门的信念中,我们是不是忽视了父亲那颗逐渐变得孤独、敏感、脆弱的心,几十年耳闻目睹周围一些世事变迁、人情冷暖,他是不是宁愿相信他脚下那扎扎实实的土地,也不愿意依赖他一手拉扯大的孩子们?在我们越来越大、越来越懂事、日子越来越好的时候,父亲却越来越固执、越来越痴迷这片土地,在父亲那颗不屈的心的背后,藏着的是怎样的一种恐惧呢?哥是在他刚出世的女儿的喜宴上,说要让父亲在老家过完他五十大寿后把他接进县城的,父亲望着襁褓中的孙儿笑得合不拢嘴,面对哥哥的询问却平静淡漠,他用着一种作为父亲的尊严坚守着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甚至怕惊动他!再过半个月就是父亲的五十岁生日了,父亲依旧沉默着,让人把握不到他的.心思。
父亲的叮咛父亲节满分作文5篇

父亲的叮咛父亲节满分作文5篇父亲不像母亲那样细心,没有那么多儿女情长,也不善表露自己的情感,但却用肩膀默默撑起了这个家。
关于父亲节作文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父亲的叮咛父亲节满分作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父亲的叮咛父亲节满分作文1幸福,幸福是什么?我从来都不确定,直到那一次我才明白,幸福就是拥有伟大的父爱。
那一天,我们正在上课,忽然,刮来一阵狂风,把树枝吹的乱摆,发出“哗啦哗啦”声,就像一首狂风交响曲,紧接着闷雷震震,豆子般大的雨滴儿从天而降,我心想:“呀!这么大的雨,我可怎么回家呀?爸爸和妈妈估计还在上课呢?多么希望这放学铃声想的慢点,好让这雨赶快下过去……”下课铃声如期而至了。
我闷闷不乐的极不情愿的随着人流走出了教室。
忽然,一个熟悉的高大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不是我的爸爸吗?没错,是爸爸,我快步走了过去,抱住了爸爸,爸爸急忙把雨衣给我披上,穿好雨衣我才发现,原来这不是我的雨衣,而是爸爸的雨衣,我问爸爸:“咦!这不是您的雨衣吗?”爸爸说:“我走的太急了,本来想回家给你拿雨衣,又怕迟了,你就穿爸爸的吧。
”此刻粗心的我才发现爸爸的头发和衣服都被雨淋湿了,我的眼泪不由的夺目而出,我怕爸爸看见,急忙把头转向另一边去。
回家的路上,我被爸爸温暖的大手拉着,他还不时地提示我地上的水坑,可我的脚却迈得十分地沉重,心中觉得有愧疚又充满幸福,看着爸爸湿漉漉的背影在雨中越来越高大。
那一瞬间,我明白了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父爱,我多么幸福啊!父亲的叮咛父亲节满分作文2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最无私的,最伟大的,就是母爱。
世界上还有一种爱,却是默默的,它不轻易表现出来,就是父爱。
或许,有的人认为父爱远远差于母爱,那么,这些人就大错特错了。
为何不往大的方面去思考,父亲是家庭的支柱,整天拼命赚钱,为了家庭连苦都甘愿吃。
这能不叫人感动?有的父亲严厉教育子女,有的则放松警惕,如此的教育竟成天壤之别。
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
父亲的叮嘱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同学们,生活中父母是否常在你耳边唠叨?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句?2、教师小结:是啊,父母的这一次次轻声细语的叮咛,这一回回意味深长的叮嘱都是长辈对我们体贴入微的挚爱。
有一位父亲在教孩子画画时这样叮嘱自己的孩子,出示文中句子: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
3、读句释句:请轻声读读句子,正确、流利地朗读之后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教师小结:父亲要求孩子在学画时,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用一个词就是——(实事求是),否则就是——“想当然”,板书课题:父亲的叮嘱5、父亲总是这样叮嘱我,他的叮嘱看似普通,却给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孩子一生受用。
板书:一生受用。
指导朗读:让我们再一起读读句子,感受父亲对孩子的教诲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课文中三次提到了父亲的叮嘱,还引出了一段故事呢!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分节来读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漏字,读通课文。
2、检查预习(3)感知内容。
借助填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一次图画课上,我按照父亲的叮嘱在自己的角度认真看杨桃,并实事求是地。
同学们。
老师(先、然后)。
老师的教育让我再次想起父亲的叮嘱,铭记父亲的教诲:。
随交流板书:画杨桃我如实照画同学们老师是怎样的,就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三、深入学习,细读体验(一)品读赏析,感受父亲的叮嘱带给“我”的影响1、引读课文2、3小节。
师:休养完了,回校复课。
有一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台上,要我们写生。
那两个杨桃————(生:正对着我,从我所处的角度看去,它那五棱杨桃的轮廓根本不像杨桃,而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师:要不要按想像中的去画呢?作者犹豫了,他想——虽然我有过犹豫,但最终(生:我如实照画,并把这幅习作交上去。
)。
父亲的叮嘱

3、父亲的叮嘱【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岑桑的作品《画杨桃》改写的。
课文记叙了在“我”画素描的时候,父亲总是叮嘱我“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
”经历了写生课上的风波,“我”对这句话的认识,超越了画素描本身。
课文以“父亲的叮嘱”贯穿始终。
从“他总是这样叮嘱我”到“我想到了父亲的叮嘱”,乃至在写生课上“我耳边反复又想起父亲的叮嘱”,从中我们鲜明地感受到了“我”对这句话的认识也在变化。
作者第一部分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
第二部分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看杨桃时的不同情景。
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结果。
告诉人们要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做事。
本文描写生动细致,对话的表达方式、省略号与破折号的巧妙运用、人物神态的刻画语句都值得积累。
本文又是人文性比较强的文章,父亲的话很平实,但充满哲理。
教学时揭示“实事求是”的内涵是难点,需要紧扣文本,通过“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个层面推动实施建构。
同时,以“父亲的叮嘱”贯穿全文点睛,以写生课上事件详细叙述来为“父亲的叮嘱”这个中心铺成,这样虚实结合,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需要总结提炼,让学生初步感知。
【教学目标】【预习要求】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棱角(léng líng)半晌(xiǎng shǎng)面面相觑(xùqù)模样(mómú)2、读一读、写一写我学会了这些字(三个以上):3、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叮嘱”、“想当然”、“审视”、“不知好歹”、“面面相觑”等词语(写在书上)4、写出描写“笑”的词语(至少三个)5、借助填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次图画课上,我按照父亲的叮嘱在自己的角度认真看杨桃,并实事求是地。
同学们。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父亲的叮嘱》教案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父亲的叮嘱》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教案所涉及的教材为《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父亲的叮嘱》。
本单元主要学习目标是:1.理解课文内容,明确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叮嘱;2.掌握新词语和生字词的意思及用法;3.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成为有用之才。
课文主要内容:小明从父亲那里得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这些经验将帮助他在成长过程中克服困难,赢得成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2.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中的新词个含义和用法。
2.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2.学生能够感知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并谈论自己的感想。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勇气和毅力,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文中情感表达和主要内容;2.难点: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好教学资料和教具;2.为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引入(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你的父母会给你什么样的建议?2.学生回答问题,讨论父母在成长过程中的作用;3.展示图片:展示有关亲情的图片,让学生对它们进行感性认识。
3.阅读(20分钟)1.教师针对具体内容进行逐段讲解,让学生帮助理解;2.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3.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思考,以此促进阅读理解。
4.讨论交流(2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领学生分析并谈论课文中的人物和情感关系;2.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叮嘱和期望,以及孩子的成长过程;3.激发学生对父母关爱的深思和感谢之情。
5.巩固练习(20分钟)1.分发练习题目;2.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理解题目,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3.展示部分题目答案并进行讲解。
6.作业布置(10分钟)1.教师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心;2.鼓励学生写下与家人亲情相关的感想和体会;3.教师安排时长让学生给亲人写一封信表达感恩之情。
关于父亲的叮嘱教案

关于父亲的叮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亲的叮嘱的重要性,认识到父亲的关爱和期望。
2. 培养学生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感悟亲情,学会珍惜和回报父母的爱。
二、教学重点:1. 父亲的叮嘱对学长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悟亲情。
2. 培养学生回报父母爱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父亲的叮嘱。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和情景剧。
2. 准备讨论问题和思考题。
3. 准备教学PPT。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七、教学反思与评价八、作业布置与辅导九、教学拓展活动十、课时安排六、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父亲的歌曲,引发学生对父亲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2. 案例分享:讲述一个关于父亲叮嘱孩子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感受父亲的关爱和期望。
3. 情景剧:学生分组表演情景剧,再现案例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
4. 讨论:分组讨论父亲的叮嘱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建议。
5. 分享: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倾听和理解他人。
七、教学反思与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
2. 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彼此在讨论和表演中的优点和不足。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八、作业布置与辅导:1.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亲的叮嘱的感悟文章。
2. 辅导:针对学生的作业,教师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九、教学拓展活动:1. 开展“父亲节”主题活动,让学生为父亲制作礼物,表达感恩之情。
2. 组织学生参观父母工作场所,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
十、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续)6.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讨论父亲在日常生活中给予的叮嘱,以及这些叮嘱对他们的成长有哪些积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父亲的叮嘱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认识生字,理解“和颜悦色、面面相觑”的意思,积累描写“笑”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知道父亲对我的叮嘱,并能理解其中深刻的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读课文,理解父亲对我的叮嘱所包含的含义。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板书:叮嘱找找近义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父亲的叮嘱
过渡:那课文中的父亲到底再三嘱咐“我”什么呢?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父亲叮嘱“我”的话
2、学生交流,出示:“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
”
指名读、齐读
过渡:“父亲的叮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三、细读课文,领会含义
1、在画杨桃时,我想起父亲的叮嘱。
(1)为什么会想起?指导朗读
(2)说话练习:我在写生课上把杨桃画成了(),那是因为(),还因为()。
2、在老师教育几个同学时,我又一次想起父亲的叮嘱。
(1)老师的神态有哪些变化?同学们的反应又如何?圈出有关词语穿插积累描写“笑”的词语
(2)为什么会这样?
(3)指导朗读
穿插理解“和颜悦色、面面相觑”
(4)引读最后一节,说说自己的理解(做事应该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
四、拓展作业:
1、近义词
2、选词填空
板书: 3 父亲的叮嘱——如实照画
实事求是
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相关词语。
2摘录父母经常对你嘱咐的一句话,并说说为什么会说这句话(或说说这句话带给你的作用)。
3预习第4课。
教学反思:
在对话中引出话题
学习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
在课一开始老师亲切地问:“同学们,生活中父母是否常在你耳边唠叨?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畅所欲言:“爸爸最爱对我说过马路时宁等三分钟,不抢一秒。
”、“妈妈最爱叮咛我不懂就问,不能装懂。
”、“爸爸最爱说勤能补拙”、“妈妈最爱说叮嘱我吃亏就是占便宜”……老师在与学生轻松的对话中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阅读话题,即文中“父亲的叮嘱”是什么?有怎样的故事?这无疑也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