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胶体习题
胶体习题

1.下列物质中,分子数目最多的是()A.2g氢气 C.2molCl2 D.16g氧气2.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14 g氮气中含有N A个氮原子C.0.3 mol Na2SO4中含0.6N A个Na+D.标准状况下,含有N A个O原子的臭氧(O3)体积约为11.2L胶体练习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的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2.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不能通过滤纸C.胶粒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3.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A.淀粉溶液B.食盐水C.牛奶D.碘酒4.下列制备溶胶的方法可行的是()①0.5mol·L-1BaCl2溶液和等体积2mol·L-1H2SO4溶液混合并振荡②把1mL饱和的FeCl3溶液逐滴加入20mL的沸水中,边加边振荡③把1mLNa2SiO3溶液加入10mL1mol·L-1HCl溶液中用力振荡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都可行5.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 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 D.都存在布朗运动6.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7.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8.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B.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C.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显光带D.溶液稳定,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胶体不稳定,放置会生成沉淀9.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A.丁达尔效应 B.可以通过滤纸 C.布朗运动 D.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知识点及练习题及其答案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知识点及练习题及其答案胶体的性质和应用一、分散系相关概念1.集中系则: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集中至另一种物质里所构成的混合物,泛称为集中系则。
2.集中质:集中系则中集中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集中质集中在其中的物质。
4、集中系则的分类:当分散剂就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集中质粒子的大小去分类,可以把集中系则分成:溶液、胶体和浊液。
集中质粒子直径大于1nm的集中系则叫做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集中系则称作胶体,而集中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集中系则叫作浊液。
溶液?分散质??粒子胶体:分子胶体分散系??胶体??分散剂??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悬浊液??浊液乳浊液?二、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分散系分散质的直径分散质粒子实例性质外观稳定性能否透过滤纸能否透过半透膜鉴别溶液<1nm(粒子直径小于10-9m)单个小分子或离子溶液酒精、氯化钠等均一、透明稳定能能无丁达尔效应胶体1nm-100nm(粒子直径在10-9~10-7m)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淀粉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等均一、透明较稳定能不能有丁达尔效应浊液>100nm(粒子直径大于10-7m)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石灰乳、油水等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不能静置分层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1、胶体的定义:集中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集中系则。
2、胶体的分类: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例如:fe(oh)3胶体胶粒就是由许多fe(oh)3等小分子涌入一起构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做粒子胶体。
又例如: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做分子胶体。
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分割: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fe(oh)3溶胶、al(oh)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1胶体叫做固溶胶。
胶体练习题

第二节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针对性训练一、选择题1.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Fe(OH)3胶体粒子移向阴极的原因是 ( )A.Fe3+带正电荷B.Fe(OH)3带负电吸引阳离子C.Fe(OH)3胶体粒子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D.Fe(OH)3胶体吸附阴离子带负电荷2.某浅黄色胶体作电泳实验时,阴极附近的颜色变浅。
向该胶体加入下列物质,能发生聚沉现象的是( )A.MgS04 B.Fe(OH)3胶体l4 D.H2SiO3胶体3.某胶体遇盐卤(MgCl2)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遇食盐水或Na2S04溶液不易发生凝聚。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胶粒直径约1 nm~100nmB.遇BaCl2溶液或Fe(OH),胶体可发生凝聚C.胶体胶粒带有正电荷D.Na+使此胶体凝聚的效果不如Ca2+,Mg2+4.在水泥和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这种做法应用的主要原理是 ( )A.电泳B.渗析C.凝聚D.丁达尔现象5.下面做法或物质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给误食用重金属盐的病人喝生牛奶以解毒B.硅藻土作吸附剂C.以无水酒精作外科消毒剂D.以Fe2(SO4)3代替明矾作净水剂6.在任何条件下,运用电泳现象不能证实A.胶体粒子带何种电荷B.电源的正、负极c.胶体粒子作布朗运动D.胶萨,有丁蜱尔效应7.胶体粒子能作布朗运动的原因是①水分子对胶粒的撞击②胶体粒子有吸附能力③胶粒带电④胶体粒子质量小,所受重力小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8.下列有关渗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操作必须要有半透膜②该操作能分离胶体反则复几次④渗析是胶体的一个重要性质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9.不能用有关胶体的观点解释的现象是 ( )A.在河流人海口处易形成三角洲B.0.01 mol·L-1 AgN03溶液中滴入同浓度NaI溶液,看不到黄色沉淀C.在NaF溶液中滴入AgN03溶液看不到沉淀D.同一钢笔同时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发生堵塞10.下列实验方法(指主要操作),错误的是 ( )A.用过滤法分离KMn04受热分解的产物B.用升华法分离NH4C1与碘的混合物C.用渗析法分离淀粉与硫酸镁的混合物D.用分液法分离C2H5Br和C2H50H的混合物11.已知土壤胶体带负电;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等的下列肥料,肥效较差的是 ( )A.(NH4)2SO4B.NH4HC03C.NH4N03D.NH4Cl12.下列可用相同的方法除去混有杂质的是 ( )A.淀粉溶液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蔗糖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B.Fe(OH)3胶体中混有少量盐酸;淀粉溶液中混有少量KIC.Na2C03中混有少量NaHC03;NaHCO3中混少量Na2CO3D.铁粉中混有少量硫粉;碘中混有少量NaCl13.如图装置,U型管中盛有Fe(OH)3胶体,以两个碳棒为电极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是阳极,y是阴极B.x极附近颜色变深,y极近颜色变浅C.x是阴极,y极附近颜色加深D.y是阴极,x极附近颜色加深14.粘土胶体溶液中,粘土粒子带负电,为了使粘土粒子凝聚,下列物质中用量最少但最有效的电解质是A.Na3PO4B.A12(S04)3C.BaCl2 D.K2S0415.下列各组物质可用渗析法分离的是 ( )A.NaCl和水B.Fe(OH)3胶体和NaCll4和水D.NH4Cl和NaCl固体混合物16.现有甲、乙、丙、丁和Fe(OH)3胶体溶液.按甲和丙、乙和丁、丙和丁、乙和Fe(OH)3胶体两两混合,均出现胶体凝聚。
胶体习题

五章胶体首页难题解析学生自测题学生自测答案章后习题解答难题解析[TOP]例5-1 为什么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同时溶胶又具有动力学稳定性?解溶胶是高度分散的多相分散系统,高度分散性使得溶胶的比表面大,所以表面能也大,它们有自动聚积成大颗粒而减少表面积的趋势,即聚结不稳定性。
因而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另一方面,溶胶的胶粒存在剧烈的Brown运动,可使其本身不易发生沉降,是溶胶的一个稳定因素;同时带有相同电荷的胶粒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而且胶团的水合双电层膜犹如一层弹性膜,阻碍胶粒相互碰撞合并变大。
因此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
例5-2硅酸溶胶的胶粒是由硅酸聚合而成。
胶核为SiO2分子的聚集体,其表面的H2SiO3分子可以离解成SiO32-和H+。
H2SiO3 2H+ +SiO32-H+离子扩散到介质中去。
写出硅胶结构式,指出硅胶的双电层结构及胶粒的电性。
解硅胶的结构式[(SiO2)m·nSiO32-·2(n-x)H+] 2x-·2x H+胶核表面的SiO32-离子和部分H+离子组成带负电荷的吸附层,剩余的H+离子组成扩散层,由带负电荷的吸附层和带正电荷的H+离子组成的扩散层构成电性相反的扩散双电层。
胶粒带负电荷。
例5-3 什么是表面活性剂?试从其结构特点说明它能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原因。
解在水中加入某些溶质可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这种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叫做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
这种物质大都有一个亲水基团(-O)和一个疏水基团(-R)组成,且疏水基团大于亲水基团。
当溶于水溶液中时,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两亲性,它就有集中在溶液表面的倾向(或集中在不相混溶两种液体的界面,或集中在液体和固体的接触面),从而降低了表面张力。
例5-4 将适量的高分子电解质(NaP)溶液和小分子电解质溶液分别放于半透膜的两侧,初始浓度如下图所示:膜内膜外P-Na+Na+Cl-0.10mol·L+0.10mol·L+0.50mol·L-10.50mol·L-1计算达到Donnan平衡后各离子在膜两则的浓度。
胶体习题(1)

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练习题一、判断题:1.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2.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3.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4.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5.ζ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φ的绝对值.6.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也可以使肢体聚沉;二者是矛盾的。
7.晴朗的天空是蓝色,是白色太阳光被大气散射的结果。
8.旋光仪除了用黄光外,也可以用蓝光。
9.大分子溶液与溶胶一样是多相不稳定体系。
10.将大分子电解质NaR的水溶液与纯水用半透膜隔开,达到Donnan平衡后,膜外水的pH值将大于7。
二、单选题:1.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A) 液体; (B) 气体;(C) 固体; (D) 气体或固体。
2.将高分子溶液作为胶体体系来研究,因为它:(A) 是多相体系;(B)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C) 对电解质很敏感;(D) 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内。
3.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体系;(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体系;(C)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体系;(D)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4.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A) 粒子大小不同;(B) 渗透压不同;(C) 丁铎尔效应的强弱不同;(D) 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5.大分子溶液和普通小分子非电解质溶液的主要区分是大分子溶液的:(A) 渗透压大;(B) 丁铎尔效应显著;(C) 不能透过半透膜;(D) 对电解质敏感。
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B) 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C)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D) 通过超显微镜也不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7.对由各种方法制备的溶胶进行半透膜渗析或电渗析的目的是:(A)(A)除去杂质,提高纯度;(B)(B)除去小胶粒,提高均匀性;(C)(C)除去过多的电解质离子,提高稳定性;(D) 除去过多的溶剂,提高浓度。
5胶体习题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练习题一、简答题1. 什么叫ζ电势它如何受电解质的影响2. 什么是胶体分散体系它的基本特性是什么3. 为什么说胶体系统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和动力学稳定性4. 胶体具有聚结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 什么是布朗运动为什么粗分散系统和真溶液观察不到布朗运动6. 为什么晴朗洁净的天空呈蓝色,而阴雨天时则是白茫茫的一片7. 把人工培育的珍珠长期收藏在干燥箱内,为什么会失去原有的光泽 能否再恢复8. 什么是ζ电势用ζ电势说明溶胶的电泳和电渗现象。
二、判断题1. 加入电解质,使溶胶发生明显聚沉时所需电解质的最低浓度称为聚沉值,这时溶胶的ζ电位叫临界电位,其值为零。
2. 无论用什么方法制备溶胶,都要净化处理,所以制备的溶胶净化得越干净越好。
3. 电解质使溶胶发生聚沉时,反离子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聚沉值越大。
4. 外加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对溶胶的聚沉能力就越弱。
5.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6.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7.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8.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9.ζ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φ的绝对值.10.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也可以使肢体聚沉;二者是矛盾的。
11.晴朗的天空是蓝色,是白色太阳光被大气散射的结果。
12.大分子溶液与溶胶一样是多相不稳定体系。
三、选择题1. 下列措施中,不一定会使溶胶发生聚沉的是( )A. 加热溶液;B. 加入电解质;C. 加入大分子溶液。
2. 用20×10-3dm 3 . dm -3的KI 和20×10-3 dm 3 . dm -3AgNO 3溶液制备的AgI 溶胶,结构式为( )A. {(AgI)-.(n -x)K +}x -.xK +B. {(AgI)+.(n -x)NO 3-}x+.x NO 3-C. {(AgI)+.(n -x) NO 3-}x+.x NO 3-3.能使胶体{[AgI]m n I - . (n-x )K +}x- . x K +发生聚沉的最强电解质是( )。
胶体练习题及答案

11、下面属于溶胶光学性质的是( )。
(1)唐南(Donnan)平衡; ( 2)丁铎尔(Tyndall)效应; (3)
电泳。
12、溶胶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下列不属其中的是( )。
(1)高度分散性
( 2)多相性
(3)动力学稳定性
(4)热力学不稳定性
13、Tyndall 现象是发生了光的什么的结果( )。
(1) 空气 (2) 蔗糖水溶液 (3)大分子溶液 (4)
硅胶溶胶
4、向碘化银正溶胶中滴加过量的 KI 溶液,则所生成的新溶胶在外加
直流电场中的移动方向为: ( )
(1)向正极移动 (2)向负极移动 (3) 不移动
5、电动现象直接与: ( ) 有关.
(1)固体表面热力学电势
(2)斯特恩电势
(3)动电电势
3
(1)散射
( 2)反射
(3)折射
(4)透射
14、外加直流电场于胶体溶液,向某一电极作定向运动的是( )。
(1)胶核
( 2)胶粒
(3)胶团
(4)紧密层
15、对于电动电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1)电动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界面到溶液本体内的电位差
( 2)电动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
(3)电动电位值极易为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
(3)电动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
4
(4)电动电位一般不等于扩散电位
19、用三氯化铝 AlCl3 水解制备的氢氧化铝溶胶,哪种物质聚沉能力 最强?( )。
(1)Na2SO4 ( 2)MgCl2 (3)La(NO3)3
(4)K4[Fe(CN)6]
20、对于带正电的 Fe(OH)3 和带负电的 Sb2S3 溶胶体系的相互作用, 下
胶体-导学案及习题

第2课时分散系与胶体思考与交流?1.将少量NaCl溶于水得到的体系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将泥沙溶于水得到的体系呢?将它们静置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区别?2.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烟、雾、云属于纯净物吗?如果不是,是什么物质分散到什么物质里的?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2分散系的分类(1)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不同分类,有9[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2.不同的分散系有什么区别?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分,其性质对比如下。
二、胶体1、定义胶体:。
常见的胶体:云、烟、雾、牛奶、有色玻璃、淀粉【例1】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 ) ,能透过滤纸的是()A.悬浊液B.乳浊液C.胶体D.溶液[实验与探究]实验:a.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 mL 蒸馏水、25 mL CuSO4溶液和25 mL泥水。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
b.将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胶体的制备方法:Fe(OH)3胶体的制备方程式:【注意】a.制备Fe(OH)3胶体不能用自来水,应用蒸馏水,烧杯中的液体加热至沸腾,但不宜使液体沸腾时间过长,注意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造成胶体聚沉。
b.制备Fe(OH)3胶体的FeCl3溶液应为饱和溶液。
3、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例2】就教材中“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回答以下问题。
①实验中必须要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
原因是②实验操作中,必须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不能用稀氯化铁溶液。
原因是③往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可稍微加热煮沸,但不宜长时间加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练习题一、简答题1. 什么叫ζ电势它如何受电解质的影响2. 什么是胶体分散体系它的基本特性是什么3. 为什么说胶体系统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和动力学稳定性4. 胶体具有聚结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 什么是布朗运动为什么粗分散系统和真溶液观察不到布朗运动6. 为什么晴朗洁净的天空呈蓝色,而阴雨天时则是白茫茫的一片7. 把人工培育的珍珠长期收藏在干燥箱内,为什么会失去原有的光泽 能否再恢复8. 什么是ζ电势用ζ电势说明溶胶的电泳和电渗现象。
二、判断题1. 加入电解质,使溶胶发生明显聚沉时所需电解质的最低浓度称为聚沉值,这时溶胶的ζ电位叫临界电位,其值为零。
2. 无论用什么方法制备溶胶,都要净化处理,所以制备的溶胶净化得越干净越好。
3. 电解质使溶胶发生聚沉时,反离子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聚沉值越大。
4. 外加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对溶胶的聚沉能力就越弱。
5.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6.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7.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8.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9.ζ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φ的绝对值.10.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也可以使肢体聚沉;二者是矛盾的。
11.晴朗的天空是蓝色,是白色太阳光被大气散射的结果。
12.大分子溶液与溶胶一样是多相不稳定体系。
三、选择题1. 下列措施中,不一定会使溶胶发生聚沉的是( )A. 加热溶液;B. 加入电解质;C. 加入大分子溶液。
2. 用20×10-3dm 3 . dm -3的KI 和20×10-3 dm 3 . dm -3AgNO 3溶液制备的AgI 溶胶,结构式为( )A. {(AgI)-.(n -x)K +}x -.xK +B. {(AgI)+.(n -x)NO 3-}x+.x NO 3-C. {(AgI)+.(n -x) NO 3-}x+.x NO 3-3.能使胶体{[AgI]m n I - . (n-x )K +}x- . x K +发生聚沉的最强电解质是( )。
A.AlCl 3 ; B. K 3Fe(CN)6 ; C. Na 2SO 4; D. NaCl 。
4. 制备BaSO 4溶胶时,是用Na 2SO 4作为稳定剂,则BaSO 4溶胶的胶团结构为( )。
A. +++⋅-⋅⋅+xNa Na x n nBa BaSO x m })2(]{[24B. ++-⋅-⋅⋅-xNa Na x n nSOBaSO x m 2})(2]{[2244 C. --+⋅-⋅⋅+2424242})(]{[xSO SO x n nBa BaSO x m D. --+⋅-⋅⋅+242124421})21(]{[SO SO x n nNa BaSO x m 5. 胶体系统的电泳现象说明( )。
A. 分散介质带电;B. 胶粒带有相当数量电荷;C. 胶体粒子处在等电状态;D. 分散介质是电中性的。
6. 两烧杯中各放有25cm 3浓度为 的AgNO 3溶液,分别加入浓度为 的KBr 溶液60 cm 3和100 cm 3,两烧杯中均制得AgBr 溶胶。
如将这两杯AgBr 溶胶进行电泳实验时,则( )。
A. 两杯AgBr 溶胶的胶粒均向正极移动;B. 两杯AgBr 溶胶的胶粒均向负极移动;C. 用60cm 3KBr 溶液的AgBr 溶胶的胶粒朝正极移动,而另一杯溶胶的胶粒朝负极移动;D. 用60cm 3KBr 溶液的AgBr 溶胶的胶粒朝负极移动,而另一杯溶胶的胶粒朝正极移动。
7. 上题中,用60cm 3KBr 溶液制得的AgBr 溶胶装入到4支试管中,而且装入溶胶体积相同,然后往试管中分别加入c 与V 均相同的下列电解质溶液,能令AgBr 溶胶最快发生聚沉的是( )溶液。
A. NaCl ;B. NaNO 3;C. Na 3[Fe(CN)6]; 。
8. 上题中,用100cm 3KBr 溶液制得的AgBr 溶胶装入到4支试管中,而且装入溶胶体积相同,然后往试管中分别加入c 与V 均相同的下列电解质溶液,能令AgBr 溶胶最快发生聚沉的是( )溶液。
A. NaCl ;B. NaNO 3;C. Na 3[Fe(CN)6]; 。
9. 溶胶中的胶体粒子处在等电状态,是指该胶粒处在()的状态。
A. 热力学电势为零;B. 斯特恩电势为零;C. 电势为零;D. 无法判断的状态。
10. 有一Al(OH)3溶胶,若往该溶胶中加入浓度为KCl溶液时,溶胶刚好能聚沉;同样,若往该溶胶中加入浓度为K2C2O4(草酸钾)时,该溶胶刚好能聚沉。
若用CaCl2溶液,则其浓度为()时才能令该溶胶刚好聚沉。
A. 8.010-2;B. 10-2;C. 10-4;D. 10-4。
11. 使用明矾(KAl(SO4))来净水,主要是利用()。
A. 胶粒的特性吸附;B.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C. 溶胶之间的相互聚沉;D. 高分子的絮凝。
12. 下列亲液溶胶与憎液溶胶具有的共同特征中不正确的是()。
A. 分散相粒子半径为:10-9m<r<10-7m;B. 在介质中扩散慢;C. 不透过半透膜;D. 具有很大相界面。
13. 丁达尔现象是光照射到溶胶粒子上发生的()现象。
A. 反射;B. 折射;C. 散射;D. 透射。
14. 某溶胶在重力场中沉降达平衡时,应有()。
A. 各不同高度处的浓度相等;B. 各不同高度处粒子大小相等;C. 沉降速率与扩散速率相等;D. 不同大小粒子的沉降速度相等。
15. 某带负电的溶胶中加入下列电解质,其中聚沉值最大的是();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A. LiCl;B. AlCl3;C. NaCl;D. CaCl2。
16. 下列哪一种不属于电动现象()A. 电泳;B. 电渗;C. 电导;D. 流动电势。
17. 在电泳实验中,观察到胶粒向阳极移动,表明()A. 胶粒带正电荷;B. 胶团的扩散层带负电荷;C. 胶团的扩散层带正电荷;D. ζ电位向对于溶液本体为正值。
18. 溶胶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稳定的系统;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的系统;C.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的系统;D.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的系统。
19. 对于球形的胶体粒子在流体介质中运动所受的阻力不产生直接影响的是()。
A. 粒子的浓度;B. 粒子的大小;C. 介质的粘度;D. 粒子的运动速度。
20. 大分子溶液与憎液溶胶的主要性质上区别在于后者()。
A. 有渗透压;B. 扩散慢;C. 有电泳现象;D. 是热力学上的不稳定系统。
21. 关于胶体稳定性的DLVO理论,有一些基本论述,下列各说法中,哪点与该理论不符()A. 胶体间的排斥作用是其互相接近时因双电层重叠而产生的电排斥力;B. 胶体间的吸引作用本质上是范德华作用,即是三种偶极子的长程相互作用;C. 胶体的稳定性取决于胶粒间吸引力与排斥力的相对大小;D. 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粒的排斥作用增大。
22.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A) 液体; (B) 气体; (C) 固体; (D) 气体或固体。
23.将高分子溶液作为胶体体系来研究,因为它()(A) 是多相体系;(B)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C) 对电解质很敏感;(D) 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内。
24.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
(A) 粒子大小不同;(B) 渗透压不同;(C) 丁铎尔效应的强弱不同; (D) 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25.大分子溶液和普通小分子非电解质溶液的主要区分是大分子溶液的()。
(A) 渗透压大; (B) 丁达尔效应显著;(C) 不能透过半透膜;(D) 对电解质敏感。
2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B) 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C)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D) 通过超显微镜也不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27.对由各种方法制备的溶胶进行半透膜渗析或电渗析的目的是()。
(A)除去杂质,提高纯度;(B) 除去小胶粒,提高均匀性;(C)除去过多的电解质离子,提高稳定性; (D)除去过多的溶剂,提高浓度。
28.在AgN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KI溶液,得到溶胶的胶团结构可表示为()。
(A) [(AgI)m·n I-·(n-x) ·K+]x-·x K+; (B) [(AgI)m·n NO3-·(n-x)K+]x-·x K+;(C) [(AgI)m·n Ag+·(n-x)I-]x-·x K+; (D) [(AgI)m·n Ag+·(n-x)NO3-]x+·x NO3-。
29.以下列三种方法制备溶胶:(1)亚铁氰化铜溶胶的稳定剂是亚铁氰化钾;(2)将10ml的0.5M NaCl与12mol 0.5M AgNO3制得;(3)FeCl3在热水中水解得的溶胶,它们带电荷的符号是()。
(A) (1)正电荷,(2)正电荷,(3)正电荷; (B) (1)负电荷,(2)与(3)正电荷;(C) (1)与(2)负电荷,(3)正电荷; (D) (1)、(2)、(3)负电荷。
30.由过量KBr与AgNO3溶液混合可制得溶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电位离子是Ag+;(B) 反号离子是NO3-; (C) 胶粒带正电;(D) 它是负溶胶。
31.当一束足够强的自然光通过一胶体溶液,在与光束垂直方向上一般可观察到()。
(A) 白光; (B) 橙红色光; (C) 兰紫色光; (D) 黄光。
32.区别溶胶与真溶液和悬浮液最简单最灵敏的方法是()。
(A) 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 (B) 观察丁铎尔效应;(C) 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D) 观察ζ电位。
33.有关超显微镜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可以观察离子的布朗运动; (B) 可以配合电泳仪,测定粒子的电泳速度;(C) 可以直接看到粒子的形状与大小;(D) 观察到的粒子仅是粒子对光散射闪烁的光点。
34.有两个连通的容器,中间用一个AgCl做成的多孔塞,塞中细孔及两容器中分别充满了0.02M与0.20M的NaCl 溶液,在多孔塞两边插入两电极并通直流电,发生下列哪种情况()。
(A) 向负极运动,浓溶液比稀溶液流动快;(B) 向正极运动,浓溶液比稀溶液流动快;(C) 向负极运动,浓溶液比稀溶液流动慢;(D) 向正极运动,浓溶液比稀溶液流动快。
35.有关电泳的阐述,正确的是()。
(A) 电泳和电解没有本质区别; (B) 外加电解质对电泳影响很小;(C) 胶粒电泳速度与温度无关; (D) 两性电解质电泳速度与pH值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