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和表面化学必会的题目及解答

合集下载

界面与胶体化学复习题与答案

界面与胶体化学复习题与答案

习题11. 一定体积的水,当聚成一个大水球或分散成许多水滴时,同温度下,两种状态相比,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有:(A)表面能(B)表面力(C)比表面(D)液面下的附加压力2.在下图的毛细管装入普通不润湿性液体,当将毛细管右端用冰块冷却时,管液体将:(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不移动(D)左右来回移动3.在298 K下,将液体水分散成小液滴,其热力学能:(A) 增加 (B)降低(C) 不变 (D)无法判定4.在相同温度下,固体冰和液体水的表面力哪个大?(A)冰的大 (B)水的大(C)一样大 (D)无法比较5.在临界温度时,纯液体的表面力(A) 大于零 (B)小于零(C)等于零 (D)无法确定6.在 298 K时,已知 A液的表面力是 B液的一半,其密度是 B液的两倍。

如果A液在毛细管中上升 1.0×10-2m,若用相同的毛细管来测 B液,设接触角相等,B 液将会升高:(A) 2×10-2m(B) 1/2×10-2m(C) 1/4×10-2m(D) 4.0×10-2m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力(B)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C)弯曲液面的表面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D)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8.微小晶体与普通晶体相比较,哪一种性质不正确?(A)微小晶体的饱和蒸气压大(B)微小晶体的溶解度大(C)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D)微小晶体的溶解度较小9.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宇宙飞船中,漂浮着一个足够大的水滴,当用一根壁干净、外壁油污的玻璃毛细管接触水滴时,将会出现:(A)水并不进入毛细管(B)水进入毛细管并达到管一定高度(C)水进入毛细管并达到管的另一端(D)水进入毛细管并从另一端滴出10.同外压恒温下,微小液滴的蒸气压比平面液体的蒸气压:(A) 大(B) 一样(C) 小(D) 不定11.用同一支滴管滴下水的滴数和滴相同体积苯的滴数哪个多?(A)水的多 (B)苯的多(C)一样多 (D)随温度而改变12. 25℃时,一稀的肥皂液的表面力为0.0232 N·m-1,一个长短半轴分别为0.8 cm 和0.3 cm的肥皂泡的附加压力为:(A) 5.8 Pa (B) 15.5 Pa(C) 18.4 Pa (D) 36.7 Pa13.已知 293 K时,水-辛醇的界面力为 0.009 N·m-1,水-汞的界面力为0.375 N·m-1,汞-辛醇的界面力为 0.348 N·m-1,故可以断定:(A)辛醇不能在水-汞界面上铺展开(B)辛醇可以在水-汞界面上铺展开(C)辛醇可以溶在汞里面(D)辛醇浮在水面上14.在农药常都要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如烷基苯磺酸盐,其主要目的是:(A) 增加农药的杀虫药性(B) 提高农药对植物表面的润湿能力(C) 防止农药挥发(D) 消除药液的泡沫15.将半径相同的三根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水、乙醇水溶液和NaCl水溶液中,三根毛细管中液面上升高度分别为h1,h2,h3,则:(A) h1>h2>h3 (B) h1>h3>h2(C) h3>h1>h2 (D) h2>h1>h316.对于亲水性固体表面,其表面力间的关系是:(A) g固-水 >g固-空气(B) g固-水 <g固-空气(C) g固-水 =g固-空气(D) 不能确定其液固间的接触角q值为:(A) q> 90°(B) q= 90°(C) q= 180°(D) q< 90°17. 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一般可写成q= ap/(1+ap),若一个吸附质粒子在吸附时解离成两个粒子,则Langmuir吸附等温式可写做:(A)q= 2ap/ (1 + 2ap)(B)q= a2p2/ (1 + a2p2)(C)q= a1/2p1/2/ (1 + a1/2p1/2)(D)q= 2ap/ (1 + ap)18.除了被吸附气体的气压须适当之外,下列因素中哪个对气体在固体表面发生多层吸附起主要影响?(A)气体须是理想气体(B)固体表面要完全均匀(C)气体温度须接近正常沸点(D)固体应是多孔的19.兰缪尔吸附等温式:(A)只适用于化学吸附(B)只适用于物理吸附(C)对单分子层的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均适用(D)对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吸附均适用20.描述固体对气体吸附的 BET公式是在 Langmuir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得的,它与Langmuir理论的最主要区别是认为:(A)吸附是多分子层的(B)吸附是单分子层的(C)吸附作用是动态平衡(D)固体的表面是均匀的二、填空题1.界面吉布斯自由能和界面力的相同点是不同点是。

表面化学试题及答案

表面化学试题及答案

表面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表面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哪个区域的化学性质?A. 内部B. 表面C. 界面D. 外部答案:B2. 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分子之间相互吸引的力,其单位是?A. 牛顿B. 焦耳C. 帕斯卡D. 牛顿·米答案:C3.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降低表面张力的机理是什么?A.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部分朝向空气B.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水部分朝向空气C.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部分朝向水D.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水部分朝向水答案:A4. 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主要分为哪两种类型?A.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B. 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C. 单层吸附和多层吸附D. 可逆吸附和不可逆吸附答案:A5. 表面能是指单位面积表面所具有的能量,通常用哪个符号表示?A. ΔHB. ΔGC. γD. Q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表面化学中的吸附作用是指分子、原子或离子在固体或液体表面的________现象。

答案:积累2. 表面化学中的润湿现象可以通过接触角的大小来描述,接触角越小,润湿性越________。

答案:强3. 在表面化学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是指表面活性剂分子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其值越低,表面活性剂的________越强。

答案:表面活性4. 表面化学中的Langmuir吸附等温线描述了在一定温度下,吸附量与吸附质的平衡压力之间的关系,当吸附达到饱和时,吸附量与压力的关系呈________。

答案:线性5. 表面化学中的Zisman方程用于描述固体表面的临界表面张力,该方程的斜率与固体表面的________有关。

答案:极性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表面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案:表面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涂料工业中,通过控制表面张力来改善涂料的流平性和附着力;在石油工业中,通过降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在纺织工业中,利用表面活性剂改善纤维的润湿性和染色均匀性;在医药领域,通过控制药物的表面性质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等。

胶体与界面化学习题

胶体与界面化学习题

6. z电位是胶体粒子所带电量的真实值(错)对/错。
7. 固体自身表面张力越低,则越难被液体所润湿(对)对/错。 8. 只有两性物质组成的溶胶才有等电点(错)对/错。
1. 憎液固体,其表面不能为液体所润湿,其相应的接触角θ > 90º。 4. 润湿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毛细管内径成 反 比,与液体的表面张 力成 正 比。 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正比于附加压力 6. z电位是胶体粒子所带电量的真实值(错)对/错。
4.对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C ) A. 即使改变条件,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也不能相互转化 B. Langmuir吸附等温式只适用于物理吸附 C. 在适当温度下,任何气体都可在任何固体表面上发生物理吸附 D. 升高温度对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都有利
5.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共同特点是( D ) A. 有选择性 B. 热效应大 C. 单分子吸附
7.当表面活性物质加入溶剂中后,所产生的结果是dγ/dc < 0,即正吸附(对) 8. 物质的表面张力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错)。 3. 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液体被分散成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分散体系时,将具有不 同饱和蒸气压,以P平、P凹、P凸分别表示平面、凹面和凸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气 压,则三者的关系是( B ) (A) P平>P凹>P凸 (B) P凸>P平>P凹 (C) P凹>P平>P凸 (D) P凸>P凹>P平 4. 用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对实际操作的规定哪条不正确?( D ) (A) 毛细管必须严格清洗保证干净 (B) 毛细管口必须平整 (C) 毛细管应垂直放置并刚好与液面相切 (D) 毛细管垂直深深插入液体内部,每次浸入浓度尽是保持不变
3.试解释过热液体产生的原因。(6分) 液体过热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液体在沸点时无法形成气泡所造成的。根据开尔 文公式,小气泡形成时期气泡内饱和蒸气压远小于外压,但由于凹液面附加压力 的存在,小气泡要稳定存在需克服的压力又必须大于外压。因此,相平衡条件无 法满足,小气泡不能存在,这样便造成了液体在沸点时无法沸腾而液体的温度继 续升高的过热现象。 3.试解释毛细凝结现象发生的原因。(6分) 2007-2008A 答:根据Kelvin公式(2分),凹面上的蒸汽压比平面上小(2分),所以在小于 饱和蒸汽压时,气体凹面上已达饱和而发生凝聚,这就是毛细凝聚现象(2分), 即蒸汽变成液体在毛细管中凝聚,吸附量迅速增加。 4. 试解释过饱和蒸汽产生的原因。(6分) 答:过饱和蒸汽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如果蒸汽凝结成为液滴,那么需要先形成 半径极小的小液滴(2分),其液面为凸面,小液滴液面上的饱和蒸汽压远大于此时 液体的蒸汽压(2分),因此新相难成而导致过饱和(2分)。 常见的亚稳状态有哪些?为什么会产生亚稳状态?(9分) 答:常见的亚稳状态有过热液体、过饱和蒸汽、过饱和溶液等(3分)。产 生亚稳状态的主要原因是新相种子难以生成(3分),由于新相的颗粒极小,因 此其比表面积和表面吉布斯函数都很大,因此新相难以生成(3分)。 (若分别列出每种亚稳状态产生的具体原因,则每个亚稳状态加2分)

表面与胶体练习题1

表面与胶体练习题1

3.1表面化学3.1.1判断正误1. 两相之间的界面可以看成一个没有厚度的几何平面。

( )2. 比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实质相同,其数值和量纲也一样,但实际使用的单位不同,其物理意义也不同。

( )3. 温度升高时,通常总是使表面张力下降。

( )4.造成弯曲液面的原因是周界线上的表面张力不为零。

( )5.附加压力的方向和表面张力的方向是一致的。

( )6.同温度下,小液滴的饱和蒸汽压大于平液面的蒸汽压,且液滴越小,蒸汽压越大。

( )7.把大小不等的液滴封在一个玻璃罩内,隔相当长时间后,两液滴将变得一样大。

( )8.当把大小不同的两个肥皂泡连通时大泡会变小,小泡会变大。

( )9.对指定的液体来说,弯曲表面附加压力与曲率半径成反比,其方向总是指向曲面的球心。

( )10.由开尔文公式知,()()()r r r p p p >>凸液面平液面凹液面,曲率越小相差越大。

( )11.玻璃毛细管插入液体中,液体一定沿毛细管上升。

( )12.肥皂泡的附加压力为2rγ。

( ) 13.固体颗粒半径越小,溶解度越小,熔点也越低。

14.将泉水或井水小心注入干燥的杯子,泉水会高出杯面,这是因为泉水和井水中含有很多非表面活性物质无机盐离子,导致表面张力增大。

( )15.胶束溶液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

( )16.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越大,其亲油性越大。

( )17.凡能铺展者,必能浸湿,更能粘湿。

( )18.对于亲水性固体表面,固-液间的接触角θ<90。

( )19.当蒸汽的压力小于平面液体蒸汽压而大于毛细管中凹面液体的蒸汽压时,该蒸汽就会在毛细管内凝聚成液体,产生毛细凝聚现象。

( )20. 表面过剩物质的量B Γ一定大于零。

( )答案1.(×) 2.(√) 3.(√)4.(√)5.(×)6.(√)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3.1.2 选择题1.同一体系,比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都用γ表示,它们( )(a)物理意义相同,数值相同 (b)量纲和单位完全相同(c)物理意义相同,单位不同 (d)前者是标量,后者是矢量2.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下列哪一个因素( )无关?(a)温度 (b)液体密度(c)重力加速度(d)大气压力3.水对玻璃润湿,汞对玻璃不润湿,将一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水和汞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为凹球面 (b)汞为凸球面 (c)内水面高于水平面 (d)内汞面与汞平面一致4.一根毛细管插入水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 ,当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钠,这时毛细管中液面高度为( ) (a)等于h (b)大于h (c)小于h (d)无法确定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 (b)凸液面曲率半径为正,凹液面曲率半径为负(c)弯曲液面表面张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 (d)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方向指向曲率中心6.有两根半径相同的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水面上升高度为h ,其中一根在h/2处使其弯曲向下,试问水在此毛细管端的行为是()(a )水从毛细管端滴下 (b )毛细管端水面呈凸形弯月面(c )毛细管端水面呈凹形弯月面 (d )毛细管端水面呈水平面7.在298K 时,已知A 液面的表面张力是B 液的一半,其密度是B 液的2倍:如果A 、B 液分别用相同的毛细管产生大小相同的气泡时,A 液的最大气泡压力差等于B 液的() (a )1/2倍 (b )1倍 (c )2倍 (d )4倍8.将装有润湿性液体的毛细管水平放置,在其右端加热,则管内液体将(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移动 (d )无法确定9.天空中的水滴大小不等,在运动中,这些水滴的变化趋势如何?( )(a )大水滴分散成小水滴,半径趋于相等 (b )大水滴变大,小水滴缩小(c )大小水滴的变化没有规律 (d )不会产生变化10.一个U 形管的两壁直径不同,一端为1×10-3m ,另一端为3×10-3m ,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N·m -1。

胶体与表面化学复习题

胶体与表面化学复习题

胶体与表面化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 一个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20℃和70℃的水中.则毛细管中的水在两不同温度水中上升的高度( C )。

(A) 相同;(B) 无法确定;(C) 20℃水中高于70℃水中;(D) 70℃水中高于20℃水中。

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比表面自由能的物理意义是.在定温定压下.可逆地增加单位表面积引起系统吉布斯自由能的增量;(B) 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是.在相表面的切面上.垂直作用于表面上任意单位长度功线的表面紧缩力;(C) 比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量纲相同.单位不同;(D) 比表面自由能单位为J·m2.表面张力单位为N·m-1时.两者数值不同。

3. 已知20℃时水~空气的界面张力为7.27 × 10-2N·m-1.当在20℃和100kPa下可逆地增加水的表面积4cm2.则系统的ΔG为( A )。

(A) 2.91 × 10-5 J ;(B) 2.91 × 10-1 J ;(C) -2.91 × 10-5 J ;(D) -2.91 × 10-1 J 。

4.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有大小不同的两个水珠.长期放置后.会发生( A )。

(A) 大水珠变大.小水珠变小;(B) 大水珠变大.小水珠变大;(C) 大水珠变小.小水珠变大;(D) 大水珠.小水珠均变小。

5. 一根毛细管插入水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当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Cl.这时毛细管中液面的高度为( B )。

(A) 等于h;(B) 大于h;(C) 小于h;(D) 无法确定。

6. 关于溶液表面吸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溶液表面发生吸附后表面自由能增加;(B) 溶液的表面张力一定小于溶剂的表面张力;(C) 定温下.表面张力不随浓度变化时.浓度增大.吸附量不变;(D) 饱和溶液的表面不会发生吸附现象。

7. 对处于平衡状态的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第八章表面化学及胶体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表面化学及胶体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 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习 题1.在293 K 时,把半径为1×10-3m 的水滴分散成半径为1×10-6m 的小水滴,比表面增加多少倍?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增加多少?环境至少需做功多少?已知293 K 时-1O H m mN 75.722⋅=σ。

(答案:9.15×10-4J )解: 一滴大水滴可分散成N 个小水滴:323132313434r r r r N ==ππ小水滴的面积为: 2312244r r r N ππ=⨯,大水滴的面积为: 4π21r面积增加倍数为:9991444212121231=-=-r r r r r r πππ J 10133.9)101101101(41075.72)44(4669321231s s -----⨯=⨯-⨯⨯⨯⨯⨯⨯=-=∆⋅=∆πππσσr r r A G2.在298 K 时,1,2—二硝基苯(NB)在水中所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为5.9×10-3mol·L -1,计算直径为1×10-8m 的NB 微球在水中的溶解度。

已知298 K 时NB /水的表面张力为25.7 mN·m -1,NB 的密度为1 566 kg·m -3。

(答案:2.625×10-3 mol ·dm -3)解:根据开尔文公式 :rRT M c c 12ln0⋅=ρσ,将数值代入,得: -1338330L mol 10625.2109.54449.04449.0105.0115.298314.8156610168107.252ln ⋅⨯=⨯⨯=∴=⨯⋅⨯⨯⨯⨯⨯⨯=-----c c c3.373 K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58.9 mN·m -1,密度为958.4 kg·m -3,在373 K 时直径为 1×10-7m 的气泡内的水蒸气压为多少?在101.325 kPa 外压下,能否从373 K 的水中蒸发出直径为1×10-7m 的气泡? (答案:99.89kPa )解:气泡为凹面,且r = 0.5×10-7mkPa89.999858.0325.101)01427.0exp(01427.0105.01373314.84.9581018109.58212ln 0r 7330r =⨯=-⋅=∴-=⎪⎭⎫⎝⎛⨯-⨯⨯⨯⨯⨯⨯⨯=⋅=---p p r RT M p p ρσ 因p r < p 外,故不能蒸发出直径为1×10-7m 的气泡。

胶体与表面化学 试卷A 答案

胶体与表面化学 试卷A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二、填空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离子吸附、固体物质的电离、晶格的取代 2. 布朗运动、胶粒的扩散、沉降平衡 3. O/W 、W/O4. 电泳、电渗、流动电势、沉降电势5. 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V 隙)、颗粒内部的微孔体积(V 孔)、多孔物本身骨架的体积(V 骨)6. 47. 染色法、稀释法、导电法 8. 最可几孔径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四、计算题(1小题8分,2、3每小题6分共20分)1. bc abc T+-=⎥⎦⎤⎢⎣⎡∂∂1σ (2分) bccRT ab bc ab RT c c RT c T +⋅=⎥⎦⎤⎢⎣⎡+--=⎥⎦⎤⎢⎣⎡∂∂-=Γ11σ (2分)2633331311101.8100.062.191100.015.293314.862.190298.01----------⋅⨯=⋅⨯⋅+⋅⋅⨯⋅⋅⋅⨯⋅=+⋅=Γm m ol dm m ol dm m ol dm m ol m ol K J dm m ol m N bcc RT ab (4分)2.设混合乳化剂中Span60的质量百分浓度为x ,则Tween60的质量百分浓度应为1-x15.0 × 70% + 4.3 × 30% = 4.7 × x + 14.9 × (1-x ) (3分)解得x = 30.5% (3分) 即:应以30.5%的Span60与69.5%的Tween60混合为佳。

3.解: 比表面积:g m m S N V S A m 218232002.21656.12240010448.01002.6282240010=⨯⨯⨯⨯⨯=⨯=-- (3分)平均孔半径:nm S V r 625.4102.2165.0210233=⨯⨯=⨯=-(3分)注:公式对得2分;计算结果1分五、简答题(1小题4分、2、3每小题6分,4 、5小题8分共32分) 1.体系1是牛顿体,其流变曲线是直线,且通过原点。

胶体化学与表面化学复习题

胶体化学与表面化学复习题

胶体化学与表面化学复习题胶体化学与表面化学复习题胶体化学与表面化学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物质在界面和胶体系统中的行为和性质。

下面将通过一些复习题来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1. 什么是胶体?胶体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体系,其中一个物质以微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在另一个物质中。

胶体的颗粒大小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通常在1到1000纳米之间。

2. 胶体与溶液的区别是什么?溶液是由溶质完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而胶体是由微小颗粒悬浮在另一种物质中。

胶体中的颗粒大小较大,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而溶液中的溶质颗粒非常小,只能通过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到。

3. 胶体的分类有哪些?胶体可以根据颗粒的性质和分散介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颗粒的性质,胶体可以分为溶胶(颗粒为固体)、凝胶(颗粒为液体)和乳胶(颗粒为液滴)。

根据分散介质的性质,胶体可以分为水胶体、有机胶体和气溶胶。

4. 什么是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导致的液体表面收缩的趋势。

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呈现出一种薄膜状的性质,使液体表面呈现出一种薄膜状的性质,使液体表面呈现出一种薄膜状的性质。

5. 表面活性剂是什么?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两亲性的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

表面活性剂可以在液体表面降低表面张力,使液体能够与其他物质更好地混合。

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洗涤剂、乳化剂和润滑剂等领域。

6. 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胶体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颗粒电荷、电解质浓度、溶剂性质和温度等。

颗粒电荷的存在可以使胶体颗粒之间发生静电排斥,从而稳定胶体系统。

电解质浓度的增加会中和颗粒表面的电荷,导致胶体不稳定。

溶剂性质和温度的变化也会对胶体稳定性产生影响。

7. 胶体的应用领域有哪些?胶体在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生物医学、食品工业、化妆品、油墨和涂料等。

例如,纳米颗粒胶体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和生物成像领域,胶体稳定剂被用于食品工业中的乳化和稳定乳制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体化学研究胶体体系的科学。

是重要的化学学科分支之一。

表面活性剂使表面张力在稀溶液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表面张力降至一定程度后(此时溶液浓度仍很稀)便下降很慢,或基本不再下降,这种物质被称为表面活性剂。

3固体表面吸附是固体表面对其他物质的捕获,任何表面都有自发降低表面能的倾向,由于固体表面难于收缩,所以只能靠降低界面张力的办法来降低表面能,这就是固体表面产生吸附作用的根本原因。

润湿是用一种流体取代固体表面上存在的另一种流体的过程。

固体表面改性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固体表面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

吸附剂能够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吸附其它物质的物质。

乳状液的变型乳状液的变型也叫反相,是指O/W型(W/O型)乳状液变成W/O型(O/W型)乳状液的现象。

触变作用凝胶振动时,网状结构受到破坏,线状粒子互相离散,系统出现流动性;静置时,线状粒子又重新交联形成网状结构。

净吸力在气液界面,液体表面分子受到体相分子的拉力大,受到气相分子的拉力小,所以表面分子受到一个垂直于液体表面、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吸力,称为"净吸力"。

Krafft 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温度升高至某一点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

浊点加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透明水溶液,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降低,在升至一定温度值时出现浑浊,这个温度被称之为该表面活性剂的浊点。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为增加单位面积所消耗的功。

临界胶束浓度: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开始大量形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浓度。

起泡剂在气液分散体系中,使泡沫稳定的表面活性剂,称为起泡剂。

凝胶一定浓度的溶胶体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失去流动性而形成的半固体物质。

高分子溶液分散相是高分子物质的分散体系。

比表面积对于粉末或多孔性物质,1g固体所占有的总表面积为该物质的比表面。

增溶作用指难溶和不溶有机物在表面活性剂胶束水溶液中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离浆作用水凝胶在基本上不改变原来形状的情况下,分离出所包含的一部分液体,使构成凝胶网络的颗粒相互收缩靠近,排列得更加有序。

聚沉值使一定量的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

对同一溶胶,外加电解质的离子价数越低,其聚沉值越大。

丁达尔效应一束强光射入溶胶后,在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道明亮的光带,称为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可以认为是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的宏观表现.影响乳状液变型的因素(1)乳化剂的类型:1价金属皂为乳状液时,则得O/W型乳状液;若为高价金属皂,则得W/O型乳状液。

(2)相体积比在某些体系中,当内相体积在74%以下时体系是稳定的,当超过74%时则内相转变成外相,乳状液发生变型。

(3)温度(4)电解质影响溶胶稳定性的因素(1)外加电解质的影响。

这影响最大,主要影响胶粒的带电情况,使电位下降,促使胶粒聚结。

(2)浓度的影响。

浓度增加,粒子碰撞机会增多。

(3)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粒子碰撞机会增多,碰撞强度增加。

(4)胶体体系的相互作用。

带不同电荷的胶粒互吸而聚沉。

人工降雨的原理高空中如果没有灰尘,水蒸汽可以达到相当高的过饱和程度而不致凝结成水。

因为此时高空中的水蒸汽压力虽然对平液面的水来说已是过饱和的了,但对将要形成的小水滴来说尚未饱和,因此,小水滴难形成。

若在空气中撒入凝结中心,使凝聚水滴的初始曲率半径加大,其相应的饱和蒸汽压可变小,因此蒸汽会迅速凝结成水。

溶胶的颜色溶胶产生各种颜色的主要原因是溶胶中的质点对可见光产生选择性吸收。

若溶胶对可见光的各部分吸收很弱,且大致相同,则溶胶无色。

若溶胶能较强的选择性吸收某一波长的光,则透过光该波长的光变弱,就会呈现该波长光的补色光。

质点对光的吸收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结构。

每种分子都有其自己的特征吸收波长,若特征波长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则该物质显色。

布朗运动本质是分子的热运动,现象是分子处于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中。

由于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因此就单个粒子而言,它们向各方向运动的几率是相等的。

在浓度高的区域,单位体积的粒子较周围多,造成该区域"出多进少",使浓度降低,这就表现为扩散。

扩散是布朗运动的宏观表现,布朗运动是扩散的微观基础.乳状液类型的鉴别(1)稀释法:将数滴乳状液滴入蒸馏水中,若在水中立即散开则为O/W型乳状液,否则为W/O型乳状液。

(2)染色法:向乳状液滴入水溶性染料(如亚基蓝溶液)若被染成蓝色为O/W类型乳状液,如内相变为蓝色则为W/O型乳状液(3)导电法:O/W类型乳状液导电性好,而W/O型乳状液导电性能差。

但使用离子型乳化剂时,即使是W/O型乳状液,或水相体积分数很大的W/O型乳状液,其导电性也颇为可观。

凝胶形成的方法(1)改变温度,降低温度,质点因碰撞相互连结而形成凝胶。

(2)加入非溶剂,在Ca(Ac)2的饱和水溶液中加入酒精中,制成凝胶。

(3)加入盐类在亲水性较大和粒子形状不对称的溶胶中,加入适量的电解质可形成凝胶。

(4)化学反应,利用化学反应生成不溶物时,如果条件合适也可以形成凝胶。

不溶物形成凝胶的条件是(1)在产生不溶物的同时生成大量的小晶体;(2)晶粒的形状以不对称的为好,这样有利于形成骨架。

影响乳状液的稳定性因素(1).乳状液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2).油-水间届面的形成(3).界面电荷(4).乳状液的黏度(5).液滴大小剂其分布(6).粉末乳化剂的稳定作用物理吸附的特点(1)吸附力是由固体和气体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引力产生的,一般比较弱。

(2)吸附热较小,接近于气体的液化热,一般在几个kJ/mol以下。

(3)吸附无选择性,任何固体可以吸附任何气体,当然吸附量会有所不同。

(4)吸附稳定性不高,吸附与解吸速率都很快。

(5)吸附可以是单分子层或是多分子层的。

(6)吸附不需要活化能,吸附速率并不因温度的升高而变快。

总之:物理吸附仅仅是一种物理作用,没有电子转移,没有化学键的生成与破坏,也没有原子重排等。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a.物质的本性:表面张力源于净吸力,而净吸力取决于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结构,因此,表面张力于物质本性有关。

例如20℃时,水的表面张力高达72.75mN/m,正己烷的表面张力只有18.4mN/m,水银在室温下的表面张力为最高,达485mN/mb.相界面性质:通常所说的某种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指该液体与含有本身蒸气的空气相接触时的测量值。

两个液相之间的界面张力是两液体已相互饱和(尽管互溶度可能很小)时,两液体的表面张力之差。

c.温度:温度升高时一般液体的表面张力都降低。

因为温度升高时物质膨胀,分子间距增大,故吸引力减弱,σ降低。

d.压力:表面张力随压力增大而减小,但压力改变不大时,压力对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很小。

影响增溶作用的因素(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同系的钾皂中碳氢链越长,増溶能力越大;对于烃类,2价金属烷基硫酸盐较之相应的钠盐有较大的增溶能力,因为前者具有较大的胶束聚集数和体积;但直链的表面活性剂较相同的碳原子数的支链表面活性剂的増溶能力大,因为后者的有效链长较短;极稀溶液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较低的CMC,故较之粒子性表面活性剂有较强的増溶能力。

当表面活性剂具有相同的亲油链长时,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增溶烃类和极性化合物的顺序: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2)被增溶物的结构:一般情况极性化合物比非极性化合物易于增溶;芳香族化合物比脂肪族化合物易于增溶;有支链的化合物比直链化合物易于增溶。

(3)电解质:往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加入无机盐,能降低其CMC,有利于加大表面活性剂的増溶能力;往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加入电解质,能增加烃类的增溶量,这主要是加入电解质后胶束的聚集数增加。

(4)温度:升温能增加极性和非极性物质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的增溶作用量,这主要是由于温度升高后热扰动增强,从而增大了胶束中提供增溶的空间。

固-气界面吸附的影响因素(1).温度:无论物理吸附还是化学吸附,温度升高时吸附量减少(2).压力:无论吸附是物理吸附还是化学吸附,压力增加,吸附量增加,吸附速率也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3).吸附剂和吸附质性质;(a)极性吸附剂易于吸附极性吸附质;(b)非极性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吸附质;(c)无论是非极性吸附剂还是极性吸附剂,一般吸附质分子结构越复杂,沸点越高,被吸附的能力越强。

这是因为结构越复杂范德华力越大,沸点越高,气体的凝结越大,越有利于吸附。

(d)酸性吸附剂易吸附碱性吸附质,反之亦然。

(4).吸附剂的孔结构乳化剂的作用(1)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乳化剂吸附在油水界面上,亲水的极性基团浸在水中,亲油的非极性基团伸向油中,形成定向的界面膜,降低了油水体系的界面张力,使乳状液变得较为稳定。

(2)在分散相(内相)周围形成坚固的保护膜;乳化剂分子在油水界面上的定向排列,形成一层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界面膜,可以将分散相液滴相互隔开,防止其在碰撞过程中聚结变大,从而得到稳定的乳状液。

(3)液滴双电层的排斥作用由于同性电荷之间的静电斥力,阻碍了液滴之间的相互聚结,从而使乳状液稳定。

(4)固体粉末的稳定作用:固体粉末作乳化剂时,粉末在油水界面上形成保护膜而使乳状液稳定。

亲水性固体如二氧化硅、蒙脱土等可作为制备O/W型乳化液的乳化剂;亲油性固体如石墨可作为W/O型乳化剂。

凝胶的结构及特点(1).结构分类:(a)球形质点相互联结,由质点联成的链排成三维的网架,(b)棒状或片状质点搭成的网架,(c)线性大分子构成的凝胶,在骨架中一部分分子链有序排列构成微晶区,(d)线性大分子因化学交联而形成凝胶(2).凝胶结构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质点的形状、质点的刚性或柔性和质点之间联结的特殊方式。

(a)质点的形状:质点形状对形成凝胶所需的最低浓度值有明显的影响。

形状越不对称,所需的浓度越低。

(b)质点的刚性或柔性:柔性大分子通常形成弹性凝胶,而刚性质点形成非弹性凝胶,这两类凝胶的许多性质都不一样。

(c)网状结构中质点联结的性质,①靠质点间的分子吸引力形成的结构,这类结构不稳定,往往具有触变性,在外里作用下结构遭到破坏,静置后又可复原。

②靠氢键形成结构,主要是蛋白质,结构较前类牢固些,比较稳定。

③靠化学键形成网状结构,这类结构非常稳定。

这类凝胶在吸收液体后只能发生有限膨胀,加热后也不会变成无限膨胀。

杜南平衡小离子既能通过半透膜,又要受到不能透过半透膜的大分子的影响,从而使小离子在膜的内外两边分布不均匀,这种不均匀的分布平衡称为Donnan平衡。

凝胶的分类(1)弹性凝胶:由柔性的线性大分子物质形成的凝胶。

这类凝胶的干胶在水中加热溶解后,在冷却过程中便胶凝成凝胶。

此凝胶经脱水干燥又成干胶,并可如此反复下去,说明这一过程是完全可逆的,故又称为可逆凝胶。

(2)非弹性凝胶:由刚性质点溶胶所形成的凝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