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诗歌《本草纲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合集下载

《本草纲目》读后感

《本草纲目》读后感

《本草纲目》读后感《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医药学著作,由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撰写而成。

这部巨著不仅是一部医药学经典,更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珍品,对于了解中华民族的医药文化、植物学知识和历史背景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李时珍对于医药学的深刻理解和对于植物的热爱。

他不仅对于各种草药的功效、用途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还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和实验,对于各种药材的产地、生长环境等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使得这部著作不仅是一部医药学著作,更是一部植物学著作。

通过《本草纲目》,我对于许多草药的功效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于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性有了更多的认识。

除了对于医药学和植物学的贡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融入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和哲学的内容。

他在书中穿插了许多古代典故和文言诗词,使得这部医药学著作更具有文学性和人文性。

通过这些典故和诗词,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化的魅力,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生命和医学的理解和认识。

这种融合了文学、历史和医药学的风格,使得《本草纲目》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在阅读《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我还深深感受到了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医学著作,更是一部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医学智慧和文化传统。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于中医药学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多的感悟。

总的来说,阅读《本草纲目》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阅读体验。

这部医药学经典不仅让我对于草药的功效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我对于中医药学和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这部著作,我不仅学到了医学知识,更了解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医药学的独特魅力。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本草纲目》,感受其中的魅力,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中医药学的宝贵传统。

《本草纲目》读后感

《本草纲目》读后感

《本草纲目》读后感
看《本草纲目》这本书,对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1. 珍爱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在《本草纲目》中,许多草药的来源都来自于自然界。

在今天,我们应该高度珍视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采和破坏自然环境。

2. 尊重传统文化,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草纲目》是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应该尊重、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医药文化。

3. 建立科学的医学体系,注重维护人民健康。

《本草纲目》对中药的研究和深入探索,为中医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今天的医学体系需要更加科学化,注重实证研究和证据为基础的医疗实践,为人民健康提供更加全面、科学、
先进的医疗服务。

4. 培养刻苦耐劳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李时中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他在写作过程中执着于不断的观察、研究,精益求精,从不妥协。

我们应该树立刻苦耐劳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追求进步。

本草纲目读后感

本草纲目读后感

本草纲目读后感《本草纲目》读后感《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中所编写的一部药物学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本草学著作之一。

阅读完《本草纲目》后,我深受启示,对中医药的丰富知识和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是我对《本草纲目》的读后感。

首先,《本草纲目》以其详实的内容和系统的组织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书分为16卷,收录了1892种草药和11000多种药物方剂,是一部关于药物的综合性著作。

每种草药都有详细的描述,包括名称、性味、功效、应用方法等。

在书中,李时中通过对药物的分类和归纳,将草药的知识系统化地呈现给读者,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草药。

其次,《本草纲目》展示了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

通过阅读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中医药学的源远流长,其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李时中在书中不仅介绍了草药的基本属性,还深入探讨了药物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草药提供了指导。

此外,《本草纲目》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在书中,李时中不仅对草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还穿插了许多有关草药的历史典故、传说故事等。

这些故事不仅增加了书籍的趣味性,也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了古代人们对草药的认识和应用。

通过阅读《本草纲目》,我对古代中医药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最后,《本草纲目》给我留下了对中医药学的深刻思量。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草药知识,还思量了中医药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

《本草纲目》中所描述的草药和方剂,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否适合于现代医学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同时,我也思量了如何将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中医药学在保健、疾病治疗等方面的作用。

总之,阅读《本草纲目》让我对中医药学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书中详实的内容和系统的组织方式,我对草药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书中所展示的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和其暗地里的文化传统也让我深感敬佩。

《本草纲目》的读后感500字

《本草纲目》的读后感500字

《本草纲目》的读后感500字《本草纲目》的读后感《本草纲目》是一部中国医药学史上重要的巨著,体现了我国古代医药学的丰富知识和卓越成就。

本书是明代李时中所撰写,共46卷,收录了汉代至明代的草木、石、虫、鱼、鸟、兽等动植物共1892种,有纪录的涉及到了8000多种药品,是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中最大的一部。

在阅读这部巨著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本草纲目》的独特魅力。

首先,在书中,李时中对各种植物和动物进行的观察和研究是非常详尽的,这些被记录下来的医学知识和药物信息对于当时我国的医药事业,以及后来的医药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我还感受到了《本草纲目》的实用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医学专著,更是一部大众家庭医书,使用这本书的人不仅仅是方士和医生,还有很多普通百姓。

《本草纲目》的内容简洁易懂,对于人们的疾病治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本草纲目》中看出当时中国文化的精髓。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医学专著,同时还涵盖了很多的人文知识和传统文化,体现出当时我国文化的底蕴和深度。

而且,《本草纲目》的编写还突出了中国古代科学研究中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体现了中医药学的性质和特征。

在书中,李时中使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药物进行了分类和命名,各种药物都根据不同的性质进行了详细而科学的分类,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药物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总的来说,《本草纲目》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要代表,同时还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我在阅读时深感到这本书的卓越地位,以及这本书在当时对于我国古代医学、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保护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从长远来看,我认为,我们应该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中医药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等相关领域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本草纲目》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使之发挥其应有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阅读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当代社会多数人对于中医药学的认识和了解都不足。

本草纲目读后感

本草纲目读后感

本草纲目读后感《本草纲目》读后感《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药物学巨著,由明代李时中所著。

这部巨著以系统性地整理和归纳草药知识为主要内容,被誉为中国古代药物学的百科全书。

我读完《本草纲目》后,深受启发,对中国传统草药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本草纲目》以其详实的草药知识和严谨的分类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书共分为16卷,收录了1892种草药,对每种草药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草药的形态特征、产地、性味、功效等。

这种系统性的整理和分类方法,使我对草药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通过阅读《本草纲目》,我了解到不同草药的应用范围和功效,对于保健养生和治疗疾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本草纲目》展示了中国古代的草药文化和医学思想。

在古代,草药是主要的医疗手段,而《本草纲目》则是对这种草药医学的总结和归纳。

通过阅读这本巨著,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古代医学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样。

《本草纲目》不仅收录了大量的草药知识,还包含了许多医学理论和经验,如药物的配伍、药物的炮制方法等。

这些知识不仅反映了古代医学家对草药的深入研究,还展示了他们对人体生理和疾病机理的独到见解。

此外,《本草纲目》还给我留下了对草药的敬畏之情。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草药的神奇和独特之处。

《本草纲目》中所描述的草药种类繁多,功效各异。

有些草药可以治疗疾病,有些草药可以调养身体,还有些草药可以提高免疫力。

这些草药不仅具有疗效,而且大多数都是天然植物,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通过阅读《本草纲目》,我对草药的独特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传统草药文化有了更深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阅读《本草纲目》给我带来了许多启发和收获。

通过这本巨著,我对中国传统草药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草药的分类和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我也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博大精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本草纲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药物学巨著,它的出现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相信,通过学习和研究《本草纲目》,我们能够更好地挖掘和利用中国传统草药文化的宝藏,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解读诗歌《本草纲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解读诗歌《本草纲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解读诗歌《本草纲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摘要〕文章解读了《本草纲目》诗中关于爱情、文学、政治这三大主题的文化内涵,并对其作了一定的思考,指出其国人对爱情的两种悲剧选择,文坛过于阴柔,以及政治中庸的害处。

〔关键词〕传统文化爱情阴柔中庸改革精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本草纲目》都孰能于耳,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这里并不是谈他的著作,当然也不是谈周杰伦唱的那首《本草纲目》的歌曲,这里所说的《本草纲目》是当代中国诗人张峰的一首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短诗。

其诗全摘如下:杨贵妃深红醉花 / 剧毒不可服 / 梁山伯祝英台两只蝴蝶 / 可逾千年中国的 / 相思病一两马志远的枯藤老树昏鸦 / 三钱李商隐家的寒蝉/ 半勺李煜的一江春水煎煮 /所有的春天喝下/都传染上中国忧郁症古苏州 / 见于隋炀帝这条运河的阴湿地带 / 全草入药可安眠 /谭嗣同落叶乔木 /其根可治贫血 / 中国地图在清朝也患过重病 / 那贴李鸿章开的处方上 / 只有赔款的黄金 / 所以这一夜 / 他就瘦了一百万平方公里人人都相信中医 /虽然二三江湖郎中 /卖过假药这首诗引用九个古代名人典故,全诗虽然有幽默式解构的意味嵌入其中,但是也表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随着改革开放后西方大量的思想文化如潮水般涌入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应地在这场看不见的文化硝烟中表现出其力不从心的地方。

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急需在文化领域构建出一定的世界话语权,而当我们带着西方思维重新去寻找或者对比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时,除了迷惘,剩下的便是诧异。

看着我们璀璨的被中国一直以来当作精华的传统文化其实是那么的“肌无力”,我们不得不深思。

短短的一篇诗歌中,提到九位历史人物,与之相对应并以九种文化中药[]做了一个隐喻性的观照与对比,从而展现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关于爱情,文坛,政治三个方面的面貌。

诗人有意将这三大主题以戏讽调侃的方式表现出来,既是一种对历史的解构,也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现代性反思,即对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怎样的健康型文化养分的一种思考。

典籍里的中国本草纲目观后感800字

典籍里的中国本草纲目观后感800字

典籍里的我国本草纲目观后感一、我国本草纲目的价值《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全面系统地记载了药物的著作,可谓是中医药文化的瑰宝。

这部巨著由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所撰写,对于我国传统药物学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包含丰富的药物知识,系统地介绍了各类中草药的产地、性味、功能以及用法用量,对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阅读《本草纲目》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药物的来源和性能,还能够深入理解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

通过学习《本草纲目》,也可以对中华文化的传统医药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体会到古人对药物的认知和应用。

二、《本草纲目》的主要内容《本草纲目》共分为16卷,包括名目、类目、品目、种目等部分。

其中,名目部分按药物名称的首字母进行编排,类目部分则按照药物的功能进行分类,品目部分则是按照药物属性的不同进行排列,种目部分则详细地介绍了每一种药物的来源、性味、功能等内容。

通过系统地编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各类中草药的特点和用途,极大地便利了中医药的学习和应用。

三、对《本草纲目》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我国本草纲目是一部极具重要价值的著作,它不仅是药物学的宝库,更是中医药文化的见证。

通过阅读和学习《本草纲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草药的性能和应用,深入掌握中医药的基本理论。

这部巨著也是我国传统药物学的重要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结回顾:《本草纲目》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药物学巨著,具有丰富的药物知识,系统地介绍了各类中草药的信息,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本草纲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医药文化,深入掌握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重视对《本草纲目》的研究和学习,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药的优秀传统。

我国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著作,它不仅仅是一部药物学的文献,更是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草纲目》的编撰,体现了我国古代医药学的丰富知识和深厚底蕴,对我国传统医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草纲目读后感

本草纲目读后感

本草纲目读后感《本草纲目》读后感《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所著的一部药物学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药物学的巅峰之作。

这本书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代的草药学知识,对于中药的研究和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在阅读《本草纲目》后,深受启发,对于中草药的研究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被《本草纲目》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所震撼。

这本书按照药物的性味归类,详细地介绍了各种中草药的来源、性能、功效和应用方法等。

不仅包括了常见的中草药,还收录了一些珍稀的草药。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中草药,对于中草药的分类和应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我被《本草纲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所折服。

李时中在撰写这本书时,采用了严谨的科学方法,对于每一种中草药都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和实验验证。

他不仅亲自前往各地采集草药,还与许多医学家和草药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这使得《本草纲目》成为了一本科学性极高的药物学著作,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此外,我还对《本草纲目》中的案例和实践经验深感兴趣。

李时中在书中不仅介绍了草药的基本知识,还分享了许多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案例。

这些案例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草药的应用方法,还让我对中医的疗效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通过这些案例,我明白了中草药在治疗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医药的信心。

最后,我还要提到《本草纲目》对于中药文化的推广和传承作出的重要贡献。

这本书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还被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对于推动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阅读《本草纲目》,我对于中草药的研究和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更加珍视和传承中医药的宝贵文化。

总之,阅读《本草纲目》让我对中草药的研究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药物学的经典著作,更是中国古代医学文化的瑰宝。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研究和应用中草药,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诗歌《本草纲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发表时间:2016-03-30T10:12:58.903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2期作者:何静[导读] 文章解读了《本草纲目》诗中关于爱情、文学、政治这三大主题的文化内涵,并对其作了一定的思考,指出其国人对爱情的两种悲剧选择,文坛过于阴柔,以及政治中庸的害处。

〔摘要〕文章解读了《本草纲目》诗中关于爱情、文学、政治这三大主题的文化内涵,并对其作了一定的思考,指出其国人对爱情的两种
悲剧选择,文坛过于阴柔,以及政治中庸的害处。

〔关键词〕传统文化爱情阴柔中庸改革精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本草纲目》都孰能于耳,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这里并不是谈他的著作,当然也不是谈周杰伦唱的那首《本草纲目》的歌曲,这里所说的《本草纲目》是当代中国诗人张峰的一首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短诗。

其诗全摘如下:
杨贵妃深红醉花 / 剧毒不可服 / 梁山伯祝英台两只蝴蝶 / 可逾千年中国的 / 相思病一两马志远的枯藤老树昏鸦 / 三钱李商隐家的寒蝉/半勺李煜的一江春水煎煮 /所有的春天喝下/都传染上中国忧郁症古苏州 / 见于隋炀帝这条运河的阴湿地带 / 全草入药可安眠 /谭嗣同落叶乔木 /其根可治贫血 / 中国地图在清朝也患过重病 / 那贴李鸿章开的处方上 / 只有赔款的黄金 / 所以这一夜 / 他就瘦了一百万平方公里人人都相信中医 /虽然二三江湖郎中 /卖过假药
这首诗引用九个古代名人典故,全诗虽然有幽默式解构的意味嵌入其中,但是也表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随着改革开放后西方大量的思想文化如潮水般涌入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应地在这场看不见的文化硝烟中表现出其力不从心的地方。

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急需在文化领域构建出一定的世界话语权,而当我们带着西方思维重新去寻找或者对比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时,除了迷惘,剩下的便是诧异。

看着我们璀璨的被中国一直以来当作精华的传统文化其实是那么的“肌无力”,我们不得不深思。

短短的一篇诗歌中,提到九位历史人物,与之相对应并以九种文化中药[]做了一个隐喻性的观照与对比,从而展现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关于爱情,文坛,政治三个方面的面貌。

诗人有意将这三大主题以戏讽调侃的方式表现出来,既是一种对历史的解构,也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现代性反思,即对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怎样的健康型文化养分的一种思考。

1 爱情有毒难解相思病
爱情是几千年来谈论的一个永恒主题,其喜气悲都印刻在历史的车轮上,但是历史的车轮一天不停息,爱情也像人性一样反复,经验对于爱情是无力的。

《本草纲目》这首诗在第一节用了五句来陈述:“杨贵妃深红醉花 / 剧毒不可服 / 梁山伯祝英台两只蝴蝶/ 可逾千年中国的 / 相思病”。

杨贵妃的爱情是一种皇室的爱情,感动过无数的中,无人知是荔枝来。

”国人,“一骑红尘妃子笑杜牧的这句诗很形象地表现出了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至极。

白居易也在《长恨歌》中一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更是显示了杨李之间爱情的深厚。

但是,对于皇帝来说,爱情在江山面前是附属品,政治家若是要生存那必须舍弃爱情,以佛教语来说便是“舍弃小爱成就大爱”。

所以李杨的爱情悲剧是历史的必然,在唐朝走下坡路时,只有让爱情死亡才能让江山保存,皇帝都不能庇护,这就是现实生活中政治上的爱情总是微不足道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是对“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观点持批判和鄙视的。

历史上,对于美女,如杨贵妃之辈,总是认为她的悲剧是在于她的美,因为美所以皇帝被蛊惑宠爱过度,进而荒废朝政,接着国衰内乱,最后便是被迫抛弃爱情。

诗人之所以原样列出来,其实是对这种观念的批判。

2 文坛阴柔尽得忧郁症
诗中第二节主要是讲文坛文人的,“一两马志远的枯藤老树昏鸦 / 三钱李商隐家的寒蝉 / 半勺李煜的一江春水煎煮 / 所有的春天喝下/ 都传染上中国忧郁症”。

不论是马致远,还是李商隐,甚至是李煜,其诗风词风无不有着浓厚的哀婉色调,大白话就忧郁忧郁而缠绵悱恻。

以他三人为例,既谈到了一般文人墨客,也谈及帝王的文笔,可谓是自下而上一片哀怨之声,这正是中国文人一向追求的一种境界,有点天人融合的味道。

这分柔软的情思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这或许与中国善于抒情有关,抒情又必定言物,用景物描写来表露自身的感情世界,所谓“无我之境”乃最高境界也。

由此国学大师王国维还对“无我之境”大加论述和赞美,称“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这三位古代诗词大师已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从“枯藤老树昏鸦”、“寒蝉”、“一江春水”三者可以得出,同时从中医药的角度来说,无论“枯藤老树昏鸦”,还是“寒蝉”和“春水”,其药性皆为阴凉,乃降火之用,当然从文化中药来看,他们的明显代表着一种哀婉的文风,或者说一种文坛的哀婉的文化,中国文化变得内敛含蓄有点深沉,同时也导致了中国民族性的柔弱一面。

这或许正是中国长期滋生内斗而不注,所以作者的批判讽重对外拓展的源头之一刺意味甚浓。

3 政治中庸终瘦国与家
中国的政治一向以中庸为指南,说得更确切些就是保守中前进,这与中国的总体文化有关。

诗人张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诗来反思了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

其诗第三节这样写道:“古苏州 / 见于隋炀帝这条运河的阴湿地带 / 全草入药可安眠 / 谭嗣同落叶乔木 / 其根可治贫血 / 中国地图在清朝也患过重病 / 那贴李鸿章开的处方上 / 只有赔款的黄金 / 所以这一夜 / 他就瘦了一百万平方公里”。

这里谈及三位历史人物:隋炀帝、谭嗣同和李鸿章。

隋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他采取积极的进攻政策,大兴土木、大力改革和发动战争,最后被唐所灭,他可谓是帝王的激进派一类。

而谭嗣同是戊戌变法中的一位改革家,力倡革新运动,企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但是被保守派所杀。

他和隋炀帝有着共通点,即也是一位激进主义者,采取进攻型战略,同时他们两者都失败了。

但是,隋炀帝和谭嗣同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隋炀帝是运河和科举制度,谭嗣同是刚正不阿有胆有识的改革精神。

参考文献
1 周秀萍.对诗歌《本草纲目》的互文性解读[J]
2 李时珍.本草纲目[M]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白露塘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