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电路板设计要求要求规范
PCBEMC设计规范

PCBEMC设计规范PCBEMC(Printed Circuit Board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设计规范是指在设计和制造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时,为了保证电路板的电磁兼容性,所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技术要求。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无论是作为干扰源还是受到干扰,都不存在对其它设备或环境的无意干扰的能力。
PCBEMC设计规范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电路板干扰周围设备和被周围设备干扰的情况,以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一、PCBEMC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1、尽量避免信号线的大环路:大环路是导致电磁干扰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再设计PCB时,应尽量避免信号线的大环路。
2、减少地线的阻抗:地线的阻抗对于电磁兼容性非常重要。
地线阻抗过大容易导致共模信号的产生,而地线阻抗过小又会导致与其它地面之间的干扰。
因此,应采用正确的地面布局,减少地线的阻抗。
3、正确选择适当的电容:电容必须正确地选择,以防止高频电流的干扰。
电容的参数应该与应用环境的情况相结合。
4、正确布局各器件:各器件在PCB上应尽可能地被布置在合理的位置,以防止器件之间的互相干扰。
另外,在布局时,应注意与辐射源的距离,尽量避免电路板上的辐射源与周围设备的相互干扰。
5、正确选择适当的地面:地面的用途是通过减小信号的信源来减少桥接层和辐射的成本。
因此,必须正确选择适当的地面。
适当的地面可以降低自由空间的辐射垂直系数,并减小外界电磁场辐射下的接收功率。
6、控制走线电阻:在PCBEMC设计中,走线的电阻至关重要。
电阻越大,电流越大,产生的辐射越大,从而对周围设备产生干扰。
因此,应尽量控制走线的电阻。
7、正确选择适当的接口:在PCBEMC设计中,正确选择适当的接口可以有效地防止电磁干扰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接口时应遵循EMC方面的实际需求。
二、PCBEMC设计规范的实现方法1、采用不同层次的布线方式采用不同层次的布线方式可以在PCB上实现不同信号之间的隔离,从而避免互相干扰。
硬件开发流程及要求规范

硬件开发流程及要求规范硬件开发是指基于硬件平台进行的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
在硬件开发中,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需要遵循一定的开发流程和要求规范。
下面将详细介绍硬件开发的流程和要求规范。
1.需求分析:在硬件开发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通过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对产品性能、功能、成本、交付时间等方面的要求,确定产品的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
2.初步设计:在初步设计阶段,需要制定产品的整体结构、功能划分和模块划分,并进行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阶段需要产生产品的外形设计、结构设计和功能架构。
3.详细设计:在详细设计阶段,需要对产品进行具体的设计,确定各个模块的电路设计、布板设计和接口设计。
同时需要进行系统级的仿真和验证,确保产品的性能满足需求。
4.制造和测试:在产品制造和测试阶段,需要将设计好的电路板进行生产制造,并进行各项功能和性能测试。
测试包括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5.量产和售后:在产品量产和售后阶段,需要进行批量制造,并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
同时,需要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对产品进行改进和优化。
硬件开发要求规范:1.硬件设计规范:硬件设计需要符合相关的电气、电子和机械规范,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性和性能。
例如,电路设计需要遵循电路板布局、线路走向、电源和接口设计等要求;机械设计需要符合外形尺寸、结构强度和散热要求等规范。
2.质量控制规范:在硬件开发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和采购、生产过程的控制、成品的测试和检验等。
3.性能指标规范:硬件开发需要根据客户需求确定产品的性能指标,并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这些指标。
性能指标包括产品的功耗、速度、分辨率等各项参数。
4.安全标准规范:在硬件开发中,需要考虑产品的安全性。
硬件设计需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规范,例如,电气安全、防雷击、静电防护等要求。
5.环境保护规范:硬件开发需要注重环境保护。
硬件设计规范

4.4.6.电源都用小圆圈表示,分初级电源(VDD)、数字电源(VCC)、模拟电源(AVCC)等。电源和地的符号一般以垂直正方向绘制,也可采用左右方向,尽量不采用垂直负方向。
3.2.2.标识字
PCB图没有标题框,但要严格书写标识字。标识字分公司标志、板号和日期三部分,条件允许时可书写在背面的铜箔层,条件不允许时可书写在丝印层。
公司标志:由VaT三个字符组成,中间的“a”小写。字符大小一般为“20.2”;
板号:此电路板的编号,指每次更改设计重新制作菲林后的不同板的编号。板号由两部
4.5.2.3.布局设计必须使元件布局合理、线条均匀、标识清楚,移动元器件过程中注意使关键信号线长度和信号线总长度最短。对于高速信号,要计算与长线特性有关的参数。
4.5.2.4.在保证电路性能的前提下尽量使元器件排列整齐、相近区域内元器件尽量摆放方向一致,增强版面的艺术性,也便于贴片操作。
4.5.2.5.布局设计应严格按照信号流向、数字区模拟区的隔离等原则慎重设计,尽量避免引线交叉、往返重复、走线过长等情况。
3.1.2.标题框
原理图标题框中包含如下各项,每一项都必须认真填写:
型号(MODEL):产品型号,如1801(没有中间的短横线);
板名(BOARD):电路板名称,如MAIN BOARD、FRONT BOAR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板号(Board No.):该电路板的编号,如1801100-1、1801110-1等,纯数字表示,见“3.2.2.”;
4.4.9.阻容元件统一采用标准的E-24系列标注法:
硬件电路板设计规范标准

硬件电路板设计规范标准硬件电路板设计规范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修订记录日期修订状态修改内容修改人审核人批准人目录1 概述1.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硬件电路板的设计。
1.2 参考标准或资料本规范参考以下标准或资料:IPC-2221A Generic Standard on Printed Board DesignIPC-2222A nal Design Standard for Rigid Organic Printed BoardsIPC-2223C nal Design Standard for Flexible Printed Boards IPC-7351B ___ for Surface Mount Design and Land Pattern StandardIPC-___ Rigid Printed BoardsIPC-___ Flexible Printed Boards1.3 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确保硬件电路板的设计符合行业标准,并能够满足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 PCB设计任务的受理和计划2.1 PCB设计任务的受理PCB设计任务的受理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需求和规格说明PCB设计任务书PCB设计任务计划PCB设计任务的其他相关资料2.2 PCB设计任务的计划PCB设计任务的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PCB设计的时间安排PCB设计的人员安排PCB设计的质量要求PCB设计的其他相关要求3 PCB设计规范3.1 设计原则PCB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PCB设计应符合IPC标准PCB设计应满足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PCB设计应考虑生产和制造的要求PCB设计应考虑成本和效益的要求3.2 PCB设计要求PCB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PCB布线应符合信号完整性要求PCB布局应符合___要求PCB布局应考虑散热和温度控制PCB布局应考虑机械结构和装配要求3.3 PCB设计文件PCB设计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PCB原理图PCB布局图PCB元件清单PCB工艺文件PCB测试文件本规范旨在确保硬件电路板的设计符合行业标准,并能够满足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完整word版)硬件设计规范

XXX电子有限公司XXX电子硬件设计规范V1.2xxx 电子有限公司发布1.目的:为规范硬件设计、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减少各类差错,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XXX公司自行研发、设计的各类产品中硬件设计的全过程,各部门涉及到有关内容者均以此规范为依据。
3.文档命名规定硬件设计中涉及各种文档及图纸,必须严格按规则命名管理。
由于XXX公司早期采用的6.01设计软件不允许文件名超过8个字符,故文件名一直规定为8.3模式。
为保持与以前文件的兼容,本规范仍保留这一限制,但允许必要情况下在文件名后面附加说明性文字。
3.1.原理图3.1.1.命名规则原理图文件名形如xxxxYmna.sch其中xxxx:为产品型号,由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型号不足4位的前面加0。
Y:为电路板类型,由1位字母组成,目前已定义的各类板的字母见附录1。
m:为文件方案更改序号,表示至少有一个电路模块不同的电路方案序号,不同方案的电路可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流通,没有互相取代关系。
n:一般为0,有特殊更改时以此数字表示。
a:为文件修改序号,可为0-z,序号大的文件取代序号小的文件。
例如:1801采用SSM339主控芯片的主板原理图最初名为1801M001.SCH,进行电路设计改进后为1801M002.SCH、1801M003.SCH等;改为采用AK1020主控芯片后名为1801M101.SCH,在此基础上的改进版叫1801M102.SCH、1801M103.SCH等。
3.1.2.标题框原理图标题框中包含如下各项,每一项都必须认真填写:型号(MODEL):产品型号,如1801(没有中间的短横线);板名(BOARD):电路板名称,如MAIN BOARD、FRONT BOARD等;板号(Board No.):该电路板的编号,如1801100-1、1801110-1等,纯数字表示,见“3.2.2.”;页名(SHEET):本页面的名称,如CPU、AUDIO/POWER、NAND/SD等;页号(No.):原理图页数及序号,如1 OF 2、2 OF 2等;版本(REV.):该文件修改版本,如0.1、0.11、1.0等,正式发行的第一版为V1.0;日期(DATE):出图日期,如2009.10.16等,一定要填出图当天日期;设计(DESIGN):设计人,由设计人编辑入标题框;审核(CHECK):审核人,需手工签字;批准(APPROVE):批准人,需手工签字。
硬件电路板设计规范

0目录0目录 (2)1概述 (4)1.1适用范围 (4)1.2参考标准或资料 (4)1.3目的 (5)2PCB设计任务的受理和计划 (5)2.1PCB设计任务的受理 (5)2.2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 (6)3规范内容 (6)3.1基本术语定义 (6)3.2PCB板材要求: (7)3.3元件库制作要求 (8)3.3.1 原理图元件库管理规范: (8)3.3.2 PCB封装库管理规范 (9)3.4原理图绘制规范 (11)3.5PCB设计前的准备 (12)3.5.1 创建网络表 (12)3.5.2 创建PCB板 (12)3.6布局规范 (13)3.6.1 布局操作的基本原则 (13)3.6.2 热设计要求 (14)3.6.3 基本布局具体要求 (15)3.7布线要求 (23)3.7.1 布线基本要求 (26)3.7.2 安规要求 (29)3.8丝印要求 (31)3.9可测试性要求 (32)3.10PCB成板要求 (33)3.10.1 成板尺寸、外形要求 (33)3.10.2 固定孔、安装孔、过孔要求 (35)4PCB存档文件 (36)1概述1.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设计的所有印制电路板(简称PCB);规范之前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内容如与本规范的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范为准。
1.2参考标准或资料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4588.3—88 《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Q/DKBA-Y001-1999《印制电路板CAD工艺设计规范》《PCB工艺设计规范》IEC60194 <<印制板设计、制造与组装术语与定义>> (Printed Circuit Board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terms and definitions)IPC—A—600F <<印制板的验收条件>> (Acceptably of printed board)IEC60950 安规标准GB/T 4677.16-1988 印制板一般检验方法PCB铜箔与通过电流关系爬电距离对照表1.3目的A.本规范规定了我司PCB设计的流程和设计原则,主要目的是为PCB 设计者提供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B.统一规范产品的 PCB设计,规定PCB设计的相关工艺参数,提高PCB 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使得PCB 的设计满足可生产性、可测试性、可靠性、安规、EMC、EMI 等技术规范的要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构建产品的工艺、技术、质量、成本优势,提高竞争力。
硬件设计规范

1.目的:保证印刷电路板设计规范化1.1 规范PCB的设计工艺。
1.2 保证PCB设计质量和提高设计效率。
1.3 提高PCB设计的可生产性、可测试性、可维护性。
2.适用范围:***********3.职责:*********************4.内容4.1 总则4.1.1 印刷电路板设计工具为PROTEL软件的PROTEL99se或以上版本。
(在本文中以此软件为例,暂不作要求)。
4.1.2 电路板设计流程1)原理图设计2)原理图审查3)建立网络表4)板面布局设计5)板面布局审查6)网络布线7)电路板审核8)电路板确认9)电路板制造4.2 原理图的设计规范4.2.1 新增原理图元件库的编写规范新增原理图元件的大小以安排元件所有I/O脚为基础,并对每一个I/O脚标注其编号和功能,I/O脚的顺序可以与元件一样,也可以按功能区分成不同的区域进行排列。
在编写元件时要填写“元件描述”中的相关项目。
不要设置隐含I/O脚。
(如下图AT89C2051)4.2.2 新增电路板元件库的编写规范电路板元件库主要编写元件的I/O脚分布和元件的丝印图,同时定义元件的名称。
当元件的体积小于管脚时,丝印图可以标在管脚的内部;当元件的体积大于管脚时,丝印图要按元件实际大小标识;在管脚和丝印图上表示出第一管脚的位置;丝印图上表示元件的缺口位置;接插件的丝印图要标出元件的大概外形;有方向性的元件要标出元件的正负极。
4.2.3 元件的标识符号的使用方法元件的标识符号最多用四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并且焊接好元件后,元件的标识符应该清晰可见。
如果下表没有列出的新元件,使用前请先报备部门经理,定义标识符后再使用。
4.3布线通用规范4.3.1电路板设计准备4.3.1.1需提供的资料1)准确无误的原理图包括书面文件和电子档以及无误的网络表。
2)封装库中没有的元件,硬件工程师应提供DATASHEET或实物(最好状况是DATASHEET 与实物均有),并指定引脚的定义顺序。
电子电路硬件设计行业标准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就是根据产品经理的需求,在产品销售价格的要求下,利用目前业界成熟的芯片方案或者技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符合产品需求,功能、性能、电源设计、功耗、散热、噪音、信号完整性、电磁辐射、安规、器件采购、可靠性,可测试性、可生产性等要求的硬件产品。
一个成功的硬件设计,主要功能的实现只是所有环节中的一小部分,主要功能的实现主要是依靠芯片厂商提供的套片方案,一般来说为了降低风险,主要是参考套片方案的参考设计完成,芯片厂商也会提供包括器件封装,参考设计,仿真模型,PCB参考等等全部资料,在芯片功能越来越复杂的今天,一个片子动不动就几百上千个PIN,对于一个新项目来说,是没有时间一页页去吃透每个PIN,每个输入输出的具体功能,电气参数的,尤其是对于高速设计,比如DDR3接口,XAUI接口等等。
一般来说芯片厂商提供的参考设计就是他们经过开发,验证,测试的最佳方案了,很多情况就是你必须按照参考设计来做,否则硬件可能就有问题,一般来说就是信号完整性问题或者EMC问题。
芯片厂商提供越来越周到的服务,看起来硬件工程师的价值越来越低了,毕竟一个产品的核心功能或者技术一般都在ASIC或者FPGA里面了,硬件工程师一般没有能力进行核心逻辑设计IC design,毕竟这是跟硬件工程师设计并行的另一项工作,另一项也很复杂的工作。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曾经困惑过,总是感觉硬件设计没有什么好搞的了,不就是抄抄参考设计,就跟组装一台电脑一样组装一个单板嘛。
当然随着项目经验的增多,尤其从事现在硬件系统级设计的角色,感觉原来自己考虑更多是从一名原理图设计工程师的角度考虑问题。
就像开始说的,一个成功的硬件设计,功能只是一小部分,至于其他的因素和能力,一个硬件工程师的能力取决于能考虑因素越多,越深入,就越是一个优秀的硬件工程师。
1. 成本:任何一个卖硬件产品的公司的主要盈利一般来说就是销售价格,而销售价格90%取决于设计,剩下就是生产成本了,这个价格一般来说比较透明,代工厂也很多,竞争激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目录0目录 (2)1概述 (4)1.1适用范围 (4)1.2参考标准或资料 (4)1.3目的 (5)2PCB设计任务的受理和计划 (5)2.1PCB设计任务的受理 (5)2.2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 (6)3规范内容 (6)3.1基本术语定义 (6)3.2PCB板材要求: (7)3.3元件库制作要求 (8)3.3.1 原理图元件库管理规范: (8)3.3.2 PCB封装库管理规范 (9)3.4原理图绘制规范 (11)3.5PCB设计前的准备 (12)3.5.1 创建网络表 (12)3.5.2 创建PCB板 (12)3.6布局规范 (13)3.6.1 布局操作的基本原则 (13)3.6.2 热设计要求 (14)3.6.3 基本布局具体要求 (15)3.7布线要求 (24)3.7.1 布线基本要求 (26)3.7.2 安规要求 (29)3.8丝印要求 (31)3.9可测试性要求 (32)3.10PCB成板要求 (33)3.10.1 成板尺寸、外形要求 (33)3.10.2 固定孔、安装孔、过孔要求 (35)4PCB存档文件 (36)1概述1.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设计的所有印制电路板(简称PCB);规范之前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内容如与本规范的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范为准。
1.2参考标准或资料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4588.3—88 《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Q/DKBA-Y001-1999《印制电路板CAD工艺设计规范》《PCB工艺设计规范》IEC60194 <<印制板设计、制造与组装术语与定义>> (Printed Circuit Board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terms and definitions)IPC—A—600F <<印制板的验收条件>> (Acceptably of printed board)IEC60950 安规标准GB/T 4677.16-1988 印制板一般检验方法PCB铜箔与通过电流关系爬电距离对照表1.3目的A.本规范规定了我司PCB设计的流程和设计原则,主要目的是为PCB 设计者提供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B.统一规范产品的 PCB设计,规定PCB设计的相关工艺参数,提高PCB 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使得PCB 的设计满足可生产性、可测试性、可靠性、安规、EMC、EMI 等技术规范的要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构建产品的工艺、技术、质量、成本优势,提高竞争力。
2PCB设计任务的受理和计划2.1PCB设计任务的受理●当硬件项目人员需要进行PCB设计时,需提供以下资料:●经过评审的、完全正确的原理图,包括纸面文件和电子件;●正式的BOM表;●PCB结构图,应标明外形尺寸、安装孔大小及定位尺寸、接插件定位尺寸、禁止布线区等相关尺寸;●对于新器件,需要提供厂家产品规格书或封装资料;以上资料必须保证正确性,如有设计更改,设计师应及时通知PCB设计人员,并将相应的更改资料发放。
2.2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仔细审读原理图,理解电路的工作条件;如模拟电路的工作频率,数字电路工作速度等与布线要求相关的要素;理解电路的基本功能、在系统中的作用等相关问题;●在与原理图设计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板上的关键网络,如电源、时钟、高速总线等,了解其布线要求。
理解板上的高速器件及其布线要求;●对原理图进行规范性审查;●对于原理图中不符合硬件原理图设计规范的地方,要明确指出,并积极协助原理图设计者进行修改;●在PCB设计之前需了解项目的进度,根据进度要求制定PCB设计的计划,以期●规定时间之内完成。
3规范内容3.1基本术语定义●P CB(Print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原理图:电路原理图,用原理图设计工具绘制的、表达硬件电路中各种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图;●网络表:由原理图设计工具自动生成的、表达元器件电气连接关系的文本文件,一般包含元器件封装、网络列表和属性定义等组成部分;●布局:PCB设计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把元器件放置到板上的过程;●导通孔(via):一种用于内层连接的金属化孔,但其中并不用于插入元件引线或●其它增强材料;●盲孔(Blind via):从印制板内仅延展到一个表层的导通孔;●埋孔(Buried via):未延伸到印制板表面的一种导通孔;●过孔(Through via):从印制板的一个表层延展到另一个表层的导通孔;●元件孔(Component hole):用于元件端子固定于印制板及导电图形电气联接的孔;●Stand off:表面贴器件的本体底部到引脚底部的垂直距离。
3.2PCB 板材要求:●材料:基本材料:单面板可选用22F、FR-1、CEM-1等,可据具体情况而定双面板可选用FR-4、CEM-4等,可据具体情况而定符合IEC 60249-2-X的相关要求阻燃特性符合IEC 60707或 UL 94的相关要求●基板厚度:1.6 mm ±0.2 mm铜箔厚度:35 µm +6/-2 µm●成板处理:方法:在所有焊盘上涂覆有机可焊性防氧化剂(OSP), 厚度为0.4 µm ± 0.2 µm●包装:真空包装●拼版:按照生产工艺要求制作●阻焊漆:符合 IPC-SM-840C 三级厚度:≥10 µm颜色:无或绿色●构件装配印刷颜色:黑色●机械尺寸和公差:机械尺寸:依据图中mechanical4层公差:≤±0.2mm●质量要求:符合IPC-A-600G 二级板材弯曲度(装配完成之后):≤1%●焊后可存储时间:≥6个月,●最大离子污染: 1.56 µg/cm² (10 µg/in²)!符合IPC-6012A, IPC-TM-650 2.3.25C & 2.3.25.1●正常测试:符合IEC 60410的要求●可接收质量等级:主要缺陷 AQL 0.040●轻微缺陷 AQL 0.0653.3元件库制作要求3.3.1原理图元件库管理规范:原理图元件库的元件要基于实际元器件,所有标示要简明清晰,逻辑上电气特性与实际元器件相符;●元件引脚序号与封装库相应元件引脚序号保持一一对应;●分立元件如多组绕组电感要注意主次绕组和同名端的标示及引脚序号对应关系;●两脚有极性元件如二极管,默认以“1”代表正极,“2”代表负极;●多脚元件如晶体管、芯片等,引脚必须与封装引脚序号保持对应关系,芯片引脚序号为逆时针逻辑;●元件引线引脚长度为5个单位。
3.3.2PCB封装库管理规范PCB元件库器件的封装与元器件实物外形轮廓、引脚间距、通孔直径等相符合,封装库元件引脚应与原理图相应元件引脚序号保持一一对应;新建元器件封装要依据元器件产品规格书的相关参数制作,公差范围要在规格书公差范围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但要本着实际应用的原则,在元件库中以mm为单位画图,封装丝印各单方向比外型大0.2mm;●插装器件管脚应与通孔公差配合良好(通孔直径大于管脚直径8—20mil),考虑公差可适当增加,确保透锡良好,元件的孔径形成序列化,40mil 以上按5 mil 递加,即40 mil、45 mil、50 mil、55 mil……;40 mil 以下按4 mil 递减,即36 mil、32 mil、28 mil、24 mil、20 mil、16 mil、12 mil、8 mil;元器件引脚直径与PCB 焊盘孔径的对应关系,以及二次电源插针焊脚与通孔回流焊的焊盘孔径对应关系:●新器件的PCB元件封装库存应确定无误,PCB 上尚无件封装库的器件,应根据器件资料建立打捞的元件封装库,并保证丝印库存与实物相符合,特别是新建立的电磁元件、自制结构件等的元件库存是否与元件的资料(承认书、图纸)相符合;新器件应建立能够满足不同工艺(回流焊、波峰焊、通孔回流焊)要求的元件库;●需过波峰焊的SMT器件要求使用表面贴波峰焊盘库;●轴向器件和跳线的引脚间距的种类应尽量少,以减少器件的成型和安装工具;●不同PIN 间距的兼容器件要有单独的焊盘孔,特别是封装兼容的继电器的各兼容焊盘之间要连线;●锰铜丝等作为测量用的跳线的焊盘要做成非金属化,若是金属化焊盘,那么焊接后,焊盘内的那段电阻将被短路,电阻的有效长度将变小而且不一致,从而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不能用表贴器件作为手工焊的调测器件,表贴器件在手工焊接时容易受热冲击坏●除非实验验证没有问题,否则不能选用和PCB 热膨胀系数差别太大的无引脚表贴器件,这容易引起焊盘拉脱现象;●除非实验验证没有问题,否则不能选非表贴器件作为表贴器件使用。
因为这样可能需要手焊接,效率和可靠性都会很低●多层PCB侧面局部镀铜作为用于焊接的引脚时,必须保证每层均有铜箔相连,以增加镀铜的附着强度,同时要有实验验证没有问题,否则双面板不能采用侧面镀铜作为焊接引脚。
3.4原理图绘制规范原理图视图要整体清晰,依据主信号流向规律安排布局,完成相同功能的拓扑结构要摆放一起,符合原理图规范;若以线连较复杂可用网络节点进行电气连接,但必须标示清晰,图上所有元件、标示要采用国际标准符号,若为非标则要相应的注明所代表的含义;较复杂的原理图且不可在一张原理图上绘制,则要采用块图或母-子图的方法,但必须保证逻辑上的正确性;●主功率回路线及大电流线要加粗表示,其他小信号线为细线;●原理图中有电气连接的导线不可弯曲,以垂直或平行为准;尽量减少大幅度的跨接;没有逻辑连接的不可有电气节点;●完成相同功能的元器件摆放在一起,元器件的整体摆放应对齐,方向一致,字符位号要保持与对应元器件最近距离,整齐划一,方向一致,以达到读图时美观、拓扑结构清晰、电气逻辑规范的效果;●默认数字地符号“”,模拟功率地符号“”,地线(大地)符号“”●原理图要绘制在标准模板框中;●标准模板框要含所填写项:所适用的产品型号,PCB板型号,版本号,更改纪录,绘制、审核、批准者,日期等;●有极性的器件应标识正确、清楚、易识别电感的同名端要标识正确、清楚,同一原理图上的电感的同名端标识要统一;●同一器件在同一原理图上不可有其他符合表示;●多脚器件要将每一脚标识清晰,8脚芯片可采用如右标识:●分立器件的每个分部分要逻辑组合正确,且标明序号;●器件的编号要据拓扑结构进行编号,组合完成同一电气功能的器件要编号相近;●贴片器件可在位号后加字母后缀的方法,如R1A;●如此既可使编号位数最少,且逻辑功能相同的器件更易区分,达到读图更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