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社会成本问题分析》有感

合集下载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报告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报告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报告文章安排该读书报告主要是记录笔者阅读科斯先生《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时的理解和体会,并在文章开始的部分对原文作一个概述。

之所以选这篇文章来精读(而没有选一本著作),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篇幅所限,写一本著作的读书报告必然会导致大量笔墨都用于概述原作,而无法充分论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二是科斯先生这篇文章虽然比较精短,但其包含的思想却非常丰富,文章的地位也极其之高,可以说,单凭这篇经典文章就几乎开创了“法律经济学”一门学科,所以,精读《社会成本问题》有助于完善笔者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尤其对理解当代的制度经济学和法律经济学大有裨益。

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作者的生平简介;第二部分是对《社会成本问题》一文的概述;第三部分是对原文中“牛吃庄稼”这一经典案例的展开论述和详细分析,以求验证“科斯第一定理”的精确性;第四部分是笔者对原文中所述问题的若干个人理解,以及对科斯先生所持观点的一些不同看法;第五部分是结论。

其中,第三和第四部分是该读书报告的核心。

作者生平科斯,全名为罗纳德·哈利·科斯(Ronald Harry Coase),英国经济学家,交易成本理论及科斯定理的提出者。

科斯“因为对经济的体制结构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荣获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杰出贡献是发现并阐明了交易成本和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并对产权理论、法律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等学科做出开创和奠基性的研究。

科斯的代表作是两篇著名的论文,其一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The Nature of the Firm (1937)),该文独辟蹊径地讨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及其扩展规模的界限问题,科斯创造了“交易成本”这一重要概念来予以解释。

其二是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1960)),主张完善产权界定可解决外部性问题。

《社会成本问题》内容概述《社会成本问题》共分为十个部分,接下来就以最简单的方式对文章各部分进行介绍。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报告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报告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报告文章安排该读书报告主要是记录笔者阅读科斯先生《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时的理解和体会,并在文章开始的部分对原文作一个概述。

之所以选这篇文章来精读(而没有选一本著作),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篇幅所限,写一本著作的读书报告必然会导致大量笔墨都用于概述原作,而无法充分论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二是科斯先生这篇文章虽然比较精短,但其包含的思想却非常丰富,文章的地位也极其之高,可以说,单凭这篇经典文章就几乎开创了“法律经济学”一门学科,所以,精读《社会成本问题》有助于完善笔者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尤其对理解当代的制度经济学和法律经济学大有裨益。

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作者的生平简介;第二部分是对《社会成本问题》一文的概述;第三部分是对原文中“牛吃庄稼”这一经典案例的展开论述和详细分析,以求验证“科斯第一定理”的精确性;第四部分是笔者对原文中所述问题的若干个人理解,以及对科斯先生所持观点的一些不同看法;第五部分是结论。

其中,第三和第四部分是该读书报告的核心。

作者生平科斯,全名为罗纳德·哈利·科斯(Ronald Harry Coase),英国经济学家,交易成本理论及科斯定理的提出者。

科斯“因为对经济的体制结构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荣获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杰出贡献是发现并阐明了交易成本和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并对产权理论、法律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等学科做出开创和奠基性的研究。

科斯的代表作是两篇著名的论文,其一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The Nature of the Firm (1937)),该文独辟蹊径地讨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及其扩展规模的界限问题,科斯创造了“交易成本”这一重要概念来予以解释。

其二是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1960)),主张完善产权界定可解决外部性问题。

《社会成本问题》内容概述《社会成本问题》共分为十个部分,接下来就以最简单的方式对文章各部分进行介绍。

社会成本问题

社会成本问题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在本学期课程当中,有两门课程都涉及到了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了解《社会成本问题》的相关内容,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所以我着实花了一些时间来拜读《社会成本问题》,说实话有的地方理解起来有些费劲,整体感觉也有点模糊,文章太长以至读完后边的前边的东西有的已经忘了。

但这篇文章给我的整体感觉是科斯引用了大量的例证,同时对前人的甚至说是世人所承认的“权威”进行了批判,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

我们这一学期在公共经济学课程当中曾学过经济的外部性,我们可以通过私人经济来解决外部性行为,而科斯定理的提出从而解决了私人解决外部性的这条途径。

在研读《社会成本问题》之后,对这一问题体会更加深刻了。

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所述的就是“外部不经济”的情况。

对这种情况,传统的经济学分析遵循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的观点,关于私人产品和社会产品之间的差异的例子,抓住私人产品和社会产品的矛盾,得出了要排烟的厂主应赔偿损失,或对他课征“庇古”税,或令他迁走的纠正办法,而科斯认为,把这种问题归结为由于甲损害乙,所以应该制止甲的传统做法,错误地掩盖了问题的实质。

实际上这种外部效应问题具有相互性,又称不兼容性。

如果单方面的避免甲对乙的损害,将会使甲遭受的损害,而这种损害是否值得,这是需要相互权衡的,“不言而喻,必须从总体的和边际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科斯反复强调这个观点,在最后一节《方法的改变》中又写道:“显然,只有得大于失的行为才是人们所追求的。

但是,当在各自为改进决策的前提下,对各种社会格局进行选择时,我们必须记住,将导致某些决策的改善的现有制度的变化也会导致其他决策的恶化。

而且,我们必须考虑各种社会格局的运行成本(不论它是市场机制还是政府管理机制),以及转成一种新制度的成本。

在设计和选择社会格局时我们应考虑总的效果。

这就是我所提倡的方法的改变。

”在刚看完科斯的《社会成本论问题》时,我并没有完全理解科斯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它的确是一篇不易读且需认真读的论文,所以我们要想丰富对他的理解,得搜集大量的资料来加深对他的理解。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在老师的介绍下,我有幸拜读了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由于英文水平的限制,我阅读的中文版,感觉翻译的言语有些地方说得比较绕,加上本来专业知识也不足,所以读完之后感觉有许多地方并不非常明白,于是只能以我自己浅显的理解写下这篇读书笔记,若有错误还请见谅。

一开篇科斯提出的“问题的相互性”就颠覆了我的传统看法,一般我们都认为,造成了损害那方就要退出,例如工厂污染了居民区,就停止生产或者搬离,这是对居民和社会最好的做法——但事实上似乎是可以“谈条件”的。

科斯指出,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这就变成了一个成本和收益的问题。

这个提法非常经济学,但我在阅读完全文之后,不自觉的就认可了他的观点。

科斯举了失散牛群毁坏邻近土地作物的例子来阐述他的观点,在牛群破坏了农作物之后,农夫与养牛者按照自己的成本与收益情况不断地进行协商,赔偿或者让步,使最终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状态。

这个例子说明了如果假定市场定价机制的运行毫无成本,最终都能实现产值最大化的结果,并且不受法律状况的影响。

之后,科斯又连举四个案例,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空洞的说理。

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法院在这里的作用,法院面临的迫切问题不是由谁做什么,而是谁有权做什么。

科斯指出,在没有了“市场交易中不存在成本”这个假定之后,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力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就此他在文章中讨论了我们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三种交易制度——市场,企业和政府。

他认为选择的标准是比较它们之间在组织某些活动或交易时的成本,因此市场,企业和政府三者任何一个都没有天然的优越性,我们无法知道事先它们的分界线定在哪里。

科斯相信,经济学家未能对解决有害问题得出正确结论,这并不简单地是由于分析方法上的欠缺,而是根源于目前福利经济学的方法中存在的基本缺陷。

所需要的是改变方法。

所以科斯提出了一种新视角和新方法:即在分析问题时,需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考虑各种社会安排的操作成本及其总的效应,而且应该将“分析的出发点定在实际存在的情形中来审视政策变化的效果”,应该从理想世界转向现实世界。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报告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报告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报告文章安排该读书报告主要是记录笔者阅读科斯先生《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时的理解和体会,并在文章开始的部分对原文作一个概述。

之所以选这篇文章来精读(而没有选一本著作),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篇幅所限,写一本著作的读书报告必然会导致大量笔墨都用于概述原作,而无法充分论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二是科斯先生这篇文章虽然比较精短,但其包含的思想却非常丰富,文章的地位也极其之高,可以说,单凭这篇经典文章就几乎开创了“法律经济学”一门学科,所以,精读《社会成本问题》有助于完善笔者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尤其对理解当代的制度经济学和法律经济学大有裨益。

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作者的生平简介;第二部分是对《社会成本问题》一文的概述;第三部分是对原文中“牛吃庄稼”这一经典案例的展开论述和详细分析,以求验证“科斯第一定理”的精确性;第四部分是笔者对原文中所述问题的若干个人理解,以及对科斯先生所持观点的一些不同看法;第五部分是结论。

其中,第三和第四部分是该读书报告的核心。

作者生平科斯,全名为罗纳德·哈利·科斯(Ronald Harry Coase),英国经济学家,交易成本理论及科斯定理的提出者。

科斯“因为对经济的体制结构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荣获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杰出贡献是发现并阐明了交易成本和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并对产权理论、法律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等学科做出开创和奠基性的研究。

科斯的代表作是两篇著名的论文,其一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The Nature of the Firm (1937)),该文独辟蹊径地讨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及其扩展规模的界限问题,科斯创造了“交易成本”这一重要概念来予以解释。

其二是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1960)),主张完善产权界定可解决外部性问题。

《社会成本问题》内容概述《社会成本问题》共分为十个部分,接下来就以最简单的方式对文章各部分进行介绍。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范文一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范文一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范文一一、文章结构1960年,罗纳德。

哈里。

科斯发表了《社会成本问题》。

文章共分为十节,讨论的相对而言次要问题是外部侵害。

科斯认为:在庇古《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的解决外部侵害的办法,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的。

他随后指出了缺陷接著的相互性,并剖析了两种不同的不断完善定价制度建设,即:对损害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和对损害不负责任的定价制度。

科斯例举了众多案例,对问题成功进行了重新说明。

此后,他市场需求将注意力集中在市场交易成本上。

科斯聊到了权利说起的法律界定问题,并就相关经济问题进行阐释了阐述。

他确实对庇古的研究提出了质疑,并以铁路为例,证明了其理论缺陷。

科斯通过证明庇古分析方法和政策结论的错误,来澄清大家对庇古否认传统性的认识。

最后,他指出了福利经济学中存在的方法问题,提出要发生改变分析方法,即考虑各种社会格局的运行成本,也就是考虑总的效果。

二、理论要点本文的分析,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容:1、外部侵害环境问题具有相互性。

科斯在第二节中会指出,传统的方法将外部侵害问题视为单方面的,如甲给霍罗尔造成损害,诱使因而所要决定的是如何迫使甲?但这是错误的,真正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必须从总体和边际的角度来考虑。

2、如果市场交易成本等于零,无论损害方是否对引起的损失负责,都可以通过海外市场交易,实现产值最大化。

科斯以走失牛损坏临近土地的谷物生长为例,指出有明确损害方是否对引起的损失负责,因为权利的初始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

科斯需要考虑了两种情况,即不良影响对损害负责任和不负责任。

其最终结论是:如果定价监督机制的运行毫无成本成本,最终的结果(产值最大化)是不受法律状况影响的。

科斯在第五节中,重点以英国的具体案例阐述了:在所有涉及有害影响的案例中,金融市场问题是使如何使产值最大化的。

3、在主要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

科斯读后感

科斯读后感

读《社会成本问题》有感《社会成本问题》是科斯赢得诺奖的代表作之一,其核心在于科斯定理。

这篇文章很长,经常读到后面会忘记前面的内容。

这篇读后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借网上摘下的一个段子将文章串联起来,同时结合科斯所举的部分案例回顾一遍;第二部分是对文章的总结,并结合一些学者的观点对科斯定理进行思考。

一故事新编妲己摘了比干的心,要带回宫里当美容食品烧汤吃,比干赶忙告到法院,要求妲己返还心脏并赔偿损失。

法官请来了英国的庇古和美国的科斯这两位著名经济学家作为陪审员一起讨论如何判决的问题。

法官说:“妲己摘了比干的心,这个问题究竟应该如何处理,法律没有明文规定,这必须由我们根据公理和传统以及判例进行判决。

现在,请你们二位充分发表意见。

”庇古说:“这个问题很好办,让妲己归还心脏并赔偿损失,如果她不愿赔偿就强行征税,并把她赶出王宫,叫她回老家。

”科斯说:“且慢!这样解决并不合适,这是一个有待分析的问题。

”(这就是第一节《有待分析的问题》的内容。

)法官接着问:“据你之见,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科斯答曰:“妲己摘了比干的心固然是对比干的侵害,但是,如果不让妲己吃比干的心,也会使妲己遭受损害,使妲己营养不良。

所以,问题具有相互性,处理这个问题要全面权衡利害关系。

”(这就是《社会成本问题》第二节《问题的相互性》的内容,科斯认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法官又问:“到底怎样权衡利害呢?到底要不要判决妲己返还心脏并赔偿损失呢?”科斯答曰:“要想权衡好利害关系,必须先考虑交易成本,即比干和妲己谈判的成本。

如果交易成本为零,我们随便怎么判决都没有关系,都可以使产值、利润最大化,损害最小化,资源配置最优化。

”法官大喜,曰:“愿闻其详。

”科斯侃侃道来:“如果交易成本为零,我们判决妲己‘负有损害赔偿责任’和判决妲己‘不负损害赔偿责任’,经济结果都一样。

”“如果判决妲己败诉,妲己就会主动找比干谈判,愿意付给比干一百万美元,请求比干到心脏市场另外购买一个心脏而不要讨回原来的心脏。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社会成本问题》是科斯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代表作,其核心思想就是“科斯定理”,这是一篇不易阅读又必须认真读一读的论文。

说实话,这本书很多地方对于我来说理解起来十分的困难,整体感觉也不是很懂,所以这篇文章也只有我自己方面对这本书的理解,很多错的地方还希望老师指导。

读过这篇文章之后,我被科斯的独特视角与分析折服了。

他的分析方法与分析方式由浅入深的解释了他的观点——生产者与生产者、生产者与平民、政府机构与人民和分部分发达国家法律对于此类事情的一些要求和条约以及缺陷等。

这本书基本分四个方面,本文一开始提到的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工商企业的行为(如工厂放出的烟尘对邻居的影响)。

对于这种情况,科斯认为,把这种问题归结为由于甲损害乙,所以应该制止甲的传统做法,错误地掩盖了问题的实质。

这本书的第二个方面,提出了看待此类问题的另一种视角——问题的交互性。

即如果避免了甲对乙的损害,将会使甲遭受损害,所以如果我们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清楚的是哪方面的危害更大,这样我们才能通过比较得出结论,把危害降到最低。

起初见到这本书的标题,我以为说的是关于国家发展的成本或者是社会总体成本等。

当然这些可能也与我的思维定向有关。

他的说明方向是由浅入深,从微观到宏观的说明方法。

这个观点有点相对论那样形式的说明,主要体现在问题的出现是对双方面对立,通过双方面的思考与参照,找到一个双方互利的办法来解决。

但往往现实中这样的事物不多,更多的是如何减少双方的损失,以及对于整体成本的节约,从两个人的故事到社会成本逐步阐述主题。

《社会成本问题》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举了一系列的例子,从“斯特奇诉布里奇曼”、“库克诉福布斯”到“布赖思诉勒菲弗”和“巴斯诉雷戈里”科斯通过这四个案例继续阐述他的观点,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空洞的说理。

并且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法院在这里的作用,法院的存在不是判定哪个人能做什么,而是决定了哪些人可能做什么,有权做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科斯《社会成本问题》有感
社会成本问题这一文,首先拿农夫和牛群举例,将科斯定理的观点化繁为简。

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确定产权后,决定哪一方为赎买方,只要有利可图,赎买方就需要付出代价,但这个代价是比他为此而产生的盈利低的,至于该放弃还是该赎买,讨价还价是一个关键性作用,双方都会讨价还价,形成最优决策。

如果土地是农民的,那么养牛者毁坏谷物,需支付损坏谷物的损失,那么养牛者就是赎买方,赎买养牛的过失。

如果土地是养牛者的,那么毁坏谷物,养牛者不支付损坏谷物的损失,反而农民要支付给养牛者,赎买让养牛者减少损害。

而无论哪一方是赎买方,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从资源配置的总体上,它的最终结果会是一样,但会影响双方财富和收入的分配。

而后面的四个问题:医生和糖果制造商案(斯特奇斯诉布里奇曼案)、草席案(库克诉福布斯案)、烟尘案(布赖恩特诉勒菲弗案)、地下室斜井案(巴斯诉格雷戈里案)其实都是在重复论证科斯理论的观点。

即法官最后判决的产权所有者归属问题,会产生不同的两个结果。

以上的5个案例,分析的是单对单的情况。

社会问题多种多样,造成社会影响的,很多都不会是单对单,交易成本也不会为零。

同时,双方都是理性人,都会trade-off,交易的过程中,会出现策略性行为,或各种博弈。

法律也会要求原告忍受合理范围内的不舒适,决定某事是否构成妨害,并不仅仅依靠对事物本身抽象的考虑,还要考虑其环境。

所以确定忍受的标准就是一项很难的事情。

所以科斯定理可以作为一种经济学运用的思想指针,但能完全将理论变为实际操作方法却还是很难实现的,还要结合其他思想进行综合性的权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