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SWA:泉州市鲤城区江南新区次中心城市规划设计
未来泉州的中心城市要这样建(组图)

未来泉州的中心城市要这样建(组图)搜狐10-27 17:01 大未来泉州的中心城市要这样建(组图) 大泉州城市经济圈不断扩大昨天召开的市委九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我们的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革命性的要求。
近年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我市贯彻落实省里关于发展壮大三大中心城市以及建设泉州湾城市经济圈、城镇密集带等部署,逐步形成并推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筑泉州湾滨海城市”的工作思路。
总体想法测测你的手机号能领多牛的股广告继续坚持“打开大门、治理两江、保护古城、建设新区”城建方针和“东进、南下、西拓”发展方向,按照“两期三步”思路,北承福州,南接厦门,淡出闽东南,建设大泉州。
坚持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山区县城、重点小城镇四层联动,加快推进晋江、洛阳江两岸城市建设步伐,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城镇滨海沿江带状连接为拱卫的泉州湾都市圈。
从发展格局讲,要往中心城市靠,使中心城市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实平台,凸显工贸旅游港口城市这一经济功能定位;从发展态势讲,要往海上逼,通过城市中心外迁、城市单元调整、港口规划建设、临海产业发展,凸显泉州湾滨海城市这一特色优势和形态定位;从发展目标讲,要往第一层面上挤,实现“城市版本升级”,全面发挥作为全省第一层面、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带动、先导作用,凸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城市这一区位、层级定位。
城市定位泉州中心城市立足省域中心城市、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城市、泉州湾滨海城市的城市定位,市域政治、文化、科教、商贸中心和市域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工业基地、旅游服务基地的城市职能,跨江、面海的发展方向,框定泉州湾滨海城市基本形态。
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上,改变以原有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拓展的思路,采用区域资源整合模式和基础设施共建、生态共保、产业共聚、利益共享的方式,通过统一规划,分期分步整合、扩容,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实现建设泉州湾滨海城市的目标。
区划调整适时调整行政区划,发展壮大中心城市。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泉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3年)的通知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泉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3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字号】泉政文【2015】60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泉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3年)的通知泉政文【2015】6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泉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3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专家评审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分解落实建设任务,制定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市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市林业局)要抓好《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确保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任务的圆满完成。
泉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3年)项目名称:泉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3年)项目法人:泉州市林业局项目咨询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院长: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项目负责人:教授级高工教授级高工审核人: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资质证书:工程咨询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工程咨询资质证书编号 20120070032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承担部门负责人:杨开良教授级高工项目参加人员:马燕娥教授级高工杨开良教授级高工栗晓禹工程师王林高级工程师李树滨高级工程师邬凤义工程师白星雯工程师执笔:马燕娥教授级高工制图:李树滨高级工程师制表:马燕娥教授级高工校对:王林高级工程师福建省泉州市林业局项目协作人员:林华伟泉州市林业局局长黄国勇泉州市林业局绿化办主任叶维忠泉州市林业局营林站站长鲁少华泉州市林业局绿化办主任科员陈辉义泉州市林业局资源站站长林芳顺泉州市林业局营林站工程师项目参加人员:李丽玲泉州市林业局副局长叶思敏泉州市林业局绿化办工程师廖伟宏泉州市林业局营林站工程师北京林业大学项目协作人员:钱云教授/博导黄川壑博士庄子莹硕士张硕硕士李景文教授/博导费俊杰硕士王健铭硕士夏延国硕士肖爱华硕士侯田田硕士侯胜杰硕士赵天元学士北京师范大学项目协作人员:卢书兵博士前言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总面积约1101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836万人。
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鲤城区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

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鲤城区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鲤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3.25•【字号】泉鲤政办〔2021〕24号•【施行日期】2021.03.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鲤城区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泉鲤政办〔2021〕24号高新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各项目指挥部,区属国有企业:《2021年鲤城区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3月25日2021年鲤城区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城市和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根据《中共泉州市委办公室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方位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超越行动计划》(泉委办发〔2021〕3号)和《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全市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21〕6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点任务(一)居住品质提升1.老旧小区改造。
完成改造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0.5万户。
分批分期实施161个建设年代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会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同步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
推动西街南片区、东街南片区、涂门南片区等3个老旧片区改造项目前期工作,统筹布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建设成“完整社区”。
责任单位:区住建局,江南城建集团、文旅投资集团,各街道办事处(排序第一的单位为牵头责任单位,其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2.棚户区(危旧房)改造。
对建成时间长、整体环境差、结构安全等级低的棚户区(危旧房)实施成片区改造,重点推动繁荣片区、站前西片区、江南兴贤路中段片区等3个棚户区成片改造;深入开展玉霞片区、华塑厂片区、高山古民居片区等棚户区改造前期工作;推广安置型商品房建设模式,新开工延陵三期、锦美二期、金泰花园二期、爱国路安置房等4个安置房项目。
泉州智慧泉城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泉州智慧泉城规划方案背景泉州作为福建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智慧城市的概念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泉州市也希望借助智慧城市的思想,提高城市的智能化程度和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标泉州智慧泉城规划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手段集成和管理各个领域的数据资源,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增加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方案建设智慧交通系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交通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部分,智慧交通系统是泉州智慧泉城规划的重点之一。
智慧交通系统包含了多个方面,包括智慧公交、智慧停车、交通实时监控等,这些技术手段可以优化城市交通流量的调度和规划,减少拥堵和交通事故,提高市民出行效率和安全性。
建设智慧环保系统智能环保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泉州智慧泉城规划方案将建设智慧环保系统,监测空气质量、垃圾分类、水资源利用等环境数据,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环保资源利用价值,有效保障居民的健康和安全。
建设智慧教育系统智慧教育是未来教育的趋势,泉州智慧泉城规划方案也将把教育系统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的范围。
提供便捷的教育信息服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位市民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
建设智慧医疗系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智慧医疗系统的建设也至关重要。
这一系统包括医疗资源共享、医疗数据管理、远程诊断等多方面,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疾病预防与控制,增强市民的自我保健能力。
建设智慧安防系统安全是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泉州智慧泉城规划方案将建设智慧安防系统,实现智能化监控和管理,形成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结论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泉州市将打造智慧泉城,建设协调有序、安全高效、智能环保、开放共享、安定和谐的城市空间,为市民带来更加舒适和便利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泉州小西街规划方案

泉州小西街规划方案1. 引言泉州小西街是泉州市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市中心的西侧。
该街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泉州市的重要人文景观之一。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西街的形象和吸引力,提升居民和游客的体验,特制定了本规划方案来进行小西街的规划和改造。
2. 规划目标本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改造,使小西街成为一个具有特色和魅力的历史文化街区。
具体目标如下:•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对小西街沿街建筑进行物理修复和文化保护,保留原有建筑风格和历史痕迹。
•提升街区整体形象:改善小西街的道路和人行环境,提升整体的美观度和舒适度。
•优化交通组织:合理规划交通组织,提升交通效率,减少堵车和拥堵现象。
•增加公共设施和服务:增设公共厕所、休息区和游客中心等设施,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便利。
•引导商业发展:通过引进特色商铺和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小西街的商业繁荣。
•加强环境保护:制定环保措施和规范,保护小西街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3. 规划内容3.1 建筑修复本规划将对小西街沿街建筑进行修复和保护,保留历史建筑的风貌和特色。
修复包括外墙修复、结构加固、屋顶修缮等工作。
修复过程中,应保持施工技术和材料与原有建筑相一致,以保证修复后的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3.2 道路和人行环境改善为了提升小西街的整体形象和人行环境,本规划将对街道进行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重新铺设道路、拓宽人行道、设置景观绿化和景观灯光等。
同时,通过设计合理且便利的人行通道,增加公共休息区和景观座椅,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空间给居民和游客。
3.3 交通组织优化本规划将对小西街的交通组织进行优化。
首先,规划街区内的交通流线,包括车辆和行人的分流设计。
其次,建设停车场、停车位和自行车停放点,以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问题。
同时,鼓励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降低碳排放量。
3.4 公共设施和服务增加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便利,本规划将增加公共设施和服务。
计划在小西街设置公共厕所、休息区和游客中心,方便游客的娱乐和休息。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规划范围]市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
市域要形成“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预计到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20万人,城镇人口约4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
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50万人,城镇人口约53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3%。
预计到203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920万人,城镇人口约6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1%。
根据划分原则,将空间类型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晋江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区。
中心城区主要由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六街道组成,城镇密集区包括晋北组团(池店、磁灶)、晋西组团(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和晋南组团(金井镇、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
生态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晋江坫头海滨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石狮优先发展区:包括主城区和三个重点发展节点城镇。
主城区由城市中心区和滨海组团组成,三个重点发展节点镇是指北部的蚶江镇、东北部的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和东南部的永宁镇。
生态保护区:宝盖山森林公园、永宁黄金海岸度假区、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惠安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三大次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主要由螺城、螺阳两镇组成,三大次中心城区是指洛秀、斗尾、崇武三个次中心城区。
生态保护区:惠女水库、陈田水库、锦芳水库、菱溪水库、眉山水库和洛阳江、黄塘溪等水源保护区,崇武海滨森林公园、文笔山森林公园、科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洛阳江沿岸、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南安优先发展区:包括市区和三个次中心、六大片中心。
泉州市中心规划区平面控制网改造与2000坐标系建立的实践研究

P a t e Re e h o rz n a n r lNe wo k Re u l i g r c i a c fHo io t lCo to t r b i n c s r d
a d Esa l h n f2 0 o d n t y tm o n t b i me to 0 0 Co r a e s se f r s i
。
: 础 制共 0 点 。 2点 州 D . 网笔 个 个 , 划 苎 埋2 5 泉 控 设8
1
曼 2 。 璺
,, 一 . … … . L
… G 差 量 子使 与 际 度 匹 ; 对 体 的 P 分 因 , 实 精 相 配三 整 网 内 S . . 其 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C P 控制点是以西 全球娘 级GS s 鲧站 和福建省G 、 : Ns 连
双 测 频观 数据基 线解算与网 苹差软 件采用美国 麻省
续运行站为基础起算 , 根据《 全球定位系 G s 测量规+ 理工学院和 r p 研究所共同研制的 G M T G O K软 P) is p A I/ L B
级 GS P 控制点的基础上 , 根据《 全球定位系统( P ) t G S  ̄量 5 1 数 据 整 理 l .
规 相 定 步加 感。 算时, 范》 应规 进一 密而 解 先算出2 0 坐 . =
依据 观 外业 测手簿, 一天的 数据放在一起, 将同 观测
标 参 登 系通- 法 到 点 安u 数 式 R 式并 行 据确 的验 七 分 换 5 0 坐- 5. 格 为i , 数. 性 检 。 , 再 别转 的 系 合 尽标 据 基 线 处 格 进 正 过 季方 得 8, B 2 8 . 西 . r . xk l ̄ h 理
泉州规划95-2020

泉州城市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九五〞时期,泉州市区继续实施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
该规划于1993-1995年编制,1996年2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实施。
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为1995-2020年,城市性质确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和旅游城市、闽东南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
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00年定为50万人,中期2010年为65万人,远期2020年为80万人。
近期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0平方米,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控制,总建设用地80平方公里。
划定城市规划区面积450平方公里。
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规划区范围均打破行政区划,南安市的丰州镇、晋江市的池店镇、紫帽镇、陈埭镇的一局部和惠安县的东园镇、洛阳镇、白崎乡均被划入泉州市区及其控制区范围。
该总体规划城市布局结构为单中心组团式结构,城市按天然地形分割划分为8个不同功能的组团:中心组团,由泉州古城区与平原区组成,其功能为市行政、金融、商贸中心;城东组团,全市交通枢纽,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区;东海组团,外商投资开发的新城镇和港口区;北峰、丰州组团,依托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的娱乐游览区和住宅区;江南、浮桥组团和池店组团,为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工商业区;秀涂、洛阳组团,依托秀涂港开展的港口工业区。
200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其中中心组团已形成较完整的城市景观风貌。
【城市规划编制】“九五〞期间,泉州市在继续实施城市总体规划〔1995-2002年〕中,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制定的“翻开大门、治理两江、保护古城、建设新区〞方针,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控制好“四山两江〞〔清源山、紫帽山、大坪山、桃花山,晋江、洛阳江流域〕的自然环境风貌,搞好近期建设规划,努力创立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泉州经济社会开展,作为城乡规划工作的出发点,坚持高起点规划,加大各层次规划编制的进度,先后完成一批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具体工程包括:〔1〕完成北峰、洛阳、秀涂三个组团分区规划的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