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水土流失的成因

合集下载

初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初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初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水土流失是指水和地表土壤被大量侵蚀和破坏的过程,是当地表水流速度过大,土壤持水能力低,植被覆盖不足等因素导致的地表土壤流失的现象。

水土流失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农田、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初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成因,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1. 降雨量过大:降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地面降雨达到一定强度时,雨滴撞击地表,冲刷出坑洼,提高了地表水流速度。

尤其是在没有适当植被覆盖的地区,降雨造成的冲刷更严重。

2. 坡度陡峭:地形起伏、坡度陡峭的地区容易出现水土流失。

陡峭的坡地将增加雨水冲刷速度,增强水土流失的发生。

此外,坡地上的土壤更容易被雨水冲刷走,导致水土流失。

3. 植被覆盖不足:植被的根系对土壤有很好的黏结作用,减缓了水流速度,保护了土壤。

但在一些地区,由于人为活动或自然因素,植被覆盖不足,土壤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风和雨水侵蚀。

4. 过度人为开发:过度的农业、城市化和工业开发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农业活动中,过度的耕作和缺乏植被覆盖会导致土壤暴露,使其易于被冲刷。

城市化和工业发展会导致大面积土地被铺设水泥,限制了水土的渗透和自然回水的能力。

5. 其他自然因素:除了上述因素,自然因素如地震、泥石流和风暴也会导致水土流失。

这些自然灾害往往具有强大的破坏性,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为应对初二地理水土流失问题,可采取以下可能的解决方案:1. 加强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草坪绿化等措施,增加植被覆盖,提供更多的抓紧力,减慢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程度。

2. 合理农业耕作:采用合理的农耕技术,如梯田耕作、免耕技术等,减少耕地的暴露面积,保护农田土壤的完整性。

同时,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3. 土地治理工程:对于陡峭的坡地,可以采取工程措施,如修筑阶梯状耕地、梯田或植物梯度工程等,减少水流速度,稳固土壤。

4. 促进环境教育和意识提升: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水土流失的认识,引导人们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从而减少水土流失行为的发生。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措施分析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措施分析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措施分析一、开发建设项目中水土流失的特点开发建设项目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指人为水土流失。

这部分水土流失具有流失量大、集中突发性强、危害大与难于监管等特点。

开发建设不可避免地在一定范围内扰动地表,毁坏和压埋地表植被,产生呈松散裸露状态的固体废弃物,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则会降低土壤生产能力,恶化环境,甚至会威胁到周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开发建设项目在水土流失的问题及原因1、开发建设项目在水土流失的问题。

大多数临时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都是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建成和拆除的,在主体工程竣工验收时已不存在。

所以,临时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往往得不到施工建设单位的重视,很多开发建设项目不按方案要求予以落实,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危害。

开发建设项目产生的临时堆土,不采取覆盖措施,造成扬尘弃土外运时,运输车辆不遮盖,土渣沿路洒落,遇水成泥,遇风扬尘,造成二次扬尘,是常见施工建设问题。

这些现象,不仅会影响当地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而且会影响周边区域的大气质量。

2、开发建设项目在水土流失的原因.笔者认为开发建设项目中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部分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有的建设单位只把水土保持方案作为审批项目的必要手续从主观上就没想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只顾花钱建工程,不愿投资保环境。

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投资或缩短工期,不按规定施工,不设防护措施,强挖强建,乱丢乱弃,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和环境污染。

(2)临时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变差大,难于把握。

大部分临时措施都是针对可能发生水土流失危害所确定的防治措施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预测的危害不一定发生,未预测到的也可能会出现,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难以完全按设计的方案实施。

(3)某些临时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不合理(如平原区的开发建设项目延用山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或费用太高,或操作性差。

(4)部分临时水土保持措施属于施工单位必备工作条件,不再纳人工程预算。

2024年浅析水土流失的和影响及防治措施

2024年浅析水土流失的和影响及防治措施

2024年浅析水土流失的和影响及防治措施1. 水土流失定义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简言之,它涉及土壤被侵蚀和水资源流失的过程。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被风、水、冰或人为活动(如农业耕作)等过程从原地移除并沉积到其他地方的过程。

而水资源流失则指的是降雨或灌溉水未能有效被土壤吸收或植物利用,而是通过径流、蒸发等方式离开地表。

2. 水土流失的成因水土流失的成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植被覆盖、土壤性质等。

例如,陡峭的山坡、多雨的气候、稀疏的植被和易侵蚀的土壤都容易引发水土流失。

而人为因素则主要包括农业活动(如过度耕作、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林业活动(如过度伐木)、城市化和工业发展(如基础设施建设、采矿活动)等。

这些活动往往破坏了地表的植被覆盖,加速了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流失。

3. 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会导致土地资源的退化,降低土地的生产力,影响农业和林业的发展。

其次,水土流失会增加河流的含沙量,影响河流的水质,甚至可能引发河道淤积、洪涝灾害等问题。

此外,水土流失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对区域生态平衡造成威胁。

4. 水土流失的影响水土流失的影响是深远的。

从局部地区来看,它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地质量,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来看,水土流失还会加剧荒漠化、石漠化等生态问题,影响区域乃至全球的气候和环境。

同时,水土流失还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水源短缺、生态移民、灾害频发等。

5. 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水土流失,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 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主要是通过建设各种水土保持工程来防止水土流失。

例如,修建梯田、水平沟、鱼鳞坑等,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地面糙率,减缓水流速度,减少径流冲刷力,提高土壤抗蚀能力。

水土流失阅读材料

水土流失阅读材料

水土流失阅读材料
水土流失是由于土地表面的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沙石等物质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有关水土流失的材料:
1. 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贫瘠、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同时,水土流失还会淤积河床、水库等水利设施,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2. 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包括气候变化、降雨量过多、植被覆盖率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等。

3.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为了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植树造林、种草、修建梯田、修建水利工程等。

这些措施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地表径流,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从而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通过这些阅读材料,可以了解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如需获取更多相关信息,建议咨询环境领域专业人员或查阅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政策解读。

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作者:崔璇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第06期摘要:通过对簸箕李引黄灌区水土保持现状的初步分析,认识到灌区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和成因,以及实行水土保持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并对所取的效益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灌区;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评价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6-134-021 灌区水土保持现状及存在问题多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本灌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有力的促进了灌区风沙区的治理,截至2014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5.63hm2,治理率达48.44%,各项建设成果在风沙片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但灌区水土保持工作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资金短缺,制约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大面积开展;(2)水土保持资金投入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3)风沙片治理程度总体水平较差,流域内尚有485hm2的沙荒耕地亟待治理,另有部分林地由于造林标准低以及放松了抚育管理等原因,导致林地质量整体水平水不高,综合防护体系功能脆弱;(4)监督执法体系不健全,治理管护、水土保持宣传工作仍需加强,尤其是对近期难以治理开发的沙荒侵蚀劣地要加大封育治理力度,促进生态自然修复。

2 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2.1 成因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个方面。

自然因素主要有:土质松散有机质含量少,颗粒胶结能力差;雨量分布不均,降水集中且强度大,土地不平,植被少形成的地面径流大,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季风强度大,春冬季风时节,田野无植被。

人为因素主要有:不合理的耕作方法;林木覆盖率低;毁林造田;破土面积不断扩大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2.2 危害(1)水土流失直接危害农业生产的基础,使土层浅薄,面积减少,结构涣散,肥力降低,作物产量下降;间接上使水利工程破坏,降低工程效益,加剧旱涝灾害的演变,造成劳力和经费投资的浪费,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现状概述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力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表层的水分和土壤被迅速流失的现象。

这种现象会给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当前,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土流失的现状、成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严重危害了地表水资源和土地的可持续开发。

以下是水土流失的一些常见现状: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逐渐退化,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导致土地的质量下降。

这使得土地不再适合农业生产,并最终导致荒漠化的发生。

泥沙淤积因为水土流失,泥沙会被带到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水体被淤积。

随着时间的推移,淤积物会导致水深变浅,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会影响水源的供应。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会破坏植被覆盖,导致生态系统的恶化。

植被的减少会加速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这对于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影响。

水资源丧失水土流失导致水源的流失和水体污染。

水资源的短缺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在干旱地区。

成因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降雨、风力、地质构造等,并且这些因素在某些地区特别突出。

例如,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地区容易发生山体滑坡,降雨过程中暴雨和洪水易导致土壤的冲刷和侵蚀。

人类活动因素人类活动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的土地开垦、过度放牧、疏伐森林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等活动都会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保水能力,从而导致水土流失。

解决方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和人为因素,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植被的恢复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暴露,进而减少水土流失。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在土地规划和利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土壤保育的因素,合理划定农田、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区域,并确保合理的轮作制度和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水土流失的概念

水土流失的概念

水土流失的概念
水土流失是指水和土地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的大规模流
失现象。

水土流失是一种地表水和土壤的严重损失现象,会给环境和
人类带来严重的影响。

1. 什么是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指的是水和土地在不同的因素作用下,造成大量水和土壤的
流失。

水土流失是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造成地质
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的成因很复杂,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陡坡、
地形起伏、地质构造等;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开垦土地、采伐森林、河
道不畅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水土保持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水土流失
的存在。

3.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严重危害了土地资源,会导致耕地的逐渐减少,使农业生产
受到限制。

同时,水土流失还会造成水质污染、土壤质量下降、生物
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

此外,水土流失还会加速土地的沙化和漠化,导致环境生态系统的恶化。

4. 预防水土流失措施
预防水土流失是当今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包括建立有效的水土保持体系,加强土地治理和修复,提高农民的土地保护意识和对环境的重视程度,限制过度开垦、采伐和开采,促进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

5. 结论
水土流失是一种严重损害环境和土地的现象,加强防治水土流失是当今环境保护和土地治理的重中之重。

只有加强环境保护和土地治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保护地球家园的环境和资源。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
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1、水土流失(地表侵蚀)的自然条件
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是形成水土 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自然因素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气候
地形 植被 土壤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 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 产生的原因。(10分)
解析 由材料知,我国红壤地区跨越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坡度大;该 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地区,人类活动集中,植被破坏严重,易 造成水土流失。
答案 水土流失。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 (或一定的坡度);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 中(或多暴雨);人类活动集中,植被破坏严重;流水侵 蚀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发生。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
要源于( D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降水序号
1 2 3 4 5 6
降水历时(天)
2 4 5 2 2 2
降水量/mm
53.0 80.3 100.1 73.2 90.7 54.4
汾川河洪峰情况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洪峰流量346 m3/s 洪峰流量1 750 m3/s
(2)结合试验数据,任选一个坡度范围的红壤分布区域,说出其 合理利用的方式。(8分)
解析 图中显示,坡度在18°以下地区,流水冲刷不严重,水土 流失较弱,可以修建梯田;而坡度在18°~24°的地区,流水冲 刷严重,要注意植树造林;坡度大于24°地区,流水侵蚀作用虽 然减弱,但坡度过大易形成崩塌和滑坡,因此应禁止人类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水土流失的成因
探究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主探究一:我国哪些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
◆自主探究二:水土流失的危害有哪些?
◆自主探究三:如何治理水土流失?
第 2 页共 15 页我努力,我成功!
活动一: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水土流失实验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 记录员: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
第 5 页共 15 页我努力,我成功!
第 6 页共 15 页我努力,我成功!
第 7 页共 15 页我努力,我成功!
活动二:利用活动一的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所给区域中选取一个地区,讨论分析其发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其治理的主要措施。

第 8 页共 15 页我努力,我成功!
第 9 页 共 15 页 我努力,我成功!
黄土高南方低山
东 北 黑
长 江 中 上
探究后,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
迁移应用
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1—2题。

1.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2.影响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程
度的因素不包括()
A.地形
B.降水
C.
植被 D.台风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导
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
②黄土高原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③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低山丘陵更多
④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抗侵蚀能力更低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有关南方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较少,人地关系比较和谐
B.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C.气候湿润,植被破坏后恢复容易
D.地处回归线附近,降水较少,风力侵蚀作用显著5.阅读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某地影像(右图)
材料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专家对黄土高原多年的研究成果
植被覆盖率(%)径流减少
率(%)
侵蚀减少
率(%)
20 15 55—30—
(1)黄土高原最大的生态问题是。

导致这一生态问题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2)从材料二表中可以得知:植被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的关系是。

(3)材料二反映了植被可以 ( )
A.使地表水下渗减少 B.使侵蚀增加 C.使含沙量减少 D.使径流量大幅度减少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通过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事物、研究自然现象的习惯,学会了实验的方法,增强了对水土流失严重性的认识。

2.通过直观教学,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认识了治理环境重在保持水土,保持水土的根本方法在于植树种草的重要性,从而对党和政府当前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政策加深了理解,受到了思想教育。

3.水土流失这一知识点,涉及到环境保护等政治法律问题,生物、地理问题,以此为切入点,使学生学一门知识,掌握了几个学科中的有关知识,有利于学科间知识的整合。

通过学习,每一个学生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4.通过实验化难为易,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
识的积极性,又易于掌握这个知识点,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用事实说话,教师在讲课中省去了乏味的讲解,使学生学得好,学得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