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及其成因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④有计划做好煤矿的 土地复耕工作 黄土高原是我国最 大的以煤炭为主的能 源生产基地, 源生产基地,避免由 于煤炭开发而引起的 大规模水土流失。 大规模水土流失。
6.成功案例借鉴—— 6.成功案例借鉴 成功案例借鉴—— 甘肃西峰南小河沟的综合治理
①保塬: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营造 保塬: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 护田林网,采用喷灌、 护田林网,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
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滴灌
②护坡: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封坡育林育草。 护坡: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封坡育林育草。
③固沟: 固沟: 在主要沟道打坝建库,拦泥蓄水,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 在主要沟道打坝建库,拦泥蓄水,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
丰硕的成果
南方丘陵: 南方丘陵:
1.自然原因:地表的起伏有利于流水冲刷,降水量大且时间长 2.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开发,樵采) 。 【降水侵蚀为主】 整顿措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水热条件好,其有效措施是以封山 育林恢复植被; 新兴小水电,大办沼气等(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 题,才是能封住山林的基本保障)
面对老 人无助 的眼神, 我们能 够做些 什么?
5.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5.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①压缩农业用地,采 压缩农业用地, 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 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 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生产效率,逐步 建成旱涝保收, 建成旱涝保收,高产 稳产的基本农田。 稳产的基本农田。这 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基本前提。 的基本前提。
水土流失的原因
⑴自然因素。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 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 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 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 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 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⑵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 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开矿
(完整版)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及其成因

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及其成因一、(1)地区:黄土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区从内蒙古河口镇至陕西、山西的龙门区间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2)成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②降雨,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③地面物质组成.土质疏松④植被稀疏.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①植被的破坏②过度开垦③开矿二、(1)地区:东北丘陵地区:随着近年植被的破坏,黑土地的过度开发,水土流失问题也日益凸显(2)成因:自然因素①位于我国季风区,夏季降水大且集中②位于我国东北,春季的冰雪融水以及夏季的冰川融水,加剧水土流失③丘陵地区,大河众多,流水侵蚀严重④冬季漫长、寒冷,树木成材慢,保持水土效果不佳人为因素①过度砍伐树木②不合理的放牧,破坏丘陵植被③不合理的开垦,加速水土流失④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注重保护环境⑤老工业基地,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酸雨,危害土质、树木,间接影响水土流失问题三、(1)地区:华北丘陵地区:石质性山丘,表面风积和冲积黄土极易流失,加之华北地区开发过度,水土流失问题也不宜忽视(2)成因:自然因素①于我国季风区,夏季降水大且集中②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春季的冰雪融水以及夏季的冰川融水,加剧水土流失③黄河流经,流水侵蚀严重④缺乏植被,保持水土效果不佳人为因素①过度砍伐树木②不合理的开垦,加速水土流失③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注重保护环境④老工业基地,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酸雨,危害土质、树木,间接影响水土流失问题四、(1)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地表侵蚀情况严重。
晋教版八年级(下)中考题同步试卷:62_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01)

晋教版八年级(下)中考题同步试卷:6.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01)一、选择题(共19小题)1. 小贝的家乡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当地常常能听到高亢、豪放、激越的秦腔,但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这可能是因为黄土高原()A.冰川广布,雪峰连绵B.地势平坦,一望无际C.支离破碎,沟壑纵横D.山岭众多,山高谷深2.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有()A.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B.人们采矿、修路破坏地表C.黄土土质疏松,多裂隙D.过度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3. 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可取的措施是()①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④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⑤把地承包给个人栽果树建立水果基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4. 下列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是()A.采矿对地表的破坏B.夏季多暴雨C.土质疏松D.黄土层受水侵蚀后,极易坍陷5. 黄土高原重要的生态问题是()A.荒漠化B.水土流失C.全球变暖D.酸雨6.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不可取的做法是()A.植树种草,整修梯田B.退耕还林、还草C.减少过度放牧地区牲畜数量D.开垦陡坡扩大耕地面积7. 下列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B.黄土结构疏松,易溶于水C.气候越来越干燥,降水量越来越小D.降水量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8. 导致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A.黄土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B.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C.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D.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9.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土流失导致黄土高原地震频发B.台风是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C.夏季多暴雨是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D.围湖造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10. 读“黄土高原环境问题成因示意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人教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知识点总结+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知识点+练习一、文明的摇篮1. 称谓: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黄土风情。
2.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太行山、西至B乌鞘岭、北连C长城、南抵D秦岭。
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二、严重的水土流水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4、水土保持的措施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一、单项选择题1.(原创)黄土高原地区的特色剧种是()A.二人转B.黄梅戏C.越剧D.梆子、秦腔考查目的: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民俗和文化。
答案:D解析:二人转是东北地区的特色剧种;黄梅戏是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越剧是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
2.(原创)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A.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B.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C.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考查目的: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表特征。
简述我国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现状

简述我国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现状信息管理学院11编出杜诗卿2011300740006全国七大流域和内陆河流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见表)( 表)中国水土流失分布流域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万平方公里)土壤侵蚀量(亿吨)占流域面积(%)长江180.00 62.00 34.4 24.00黄河75.00 46.00 61.3 16.00海河31.90 12.00 37.6 4.02淮河27.00 5.90 21.9 2.30珠江45.00 5.80 12.9 2.26松花江、辽河124.60 42.00 33.7 7.68太湖 3.60 0.296 8.2 0.14其他(内陆河、直接入海河流、国际河流等)473.00 193.00 40.8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现状(1)流失面积与分布: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63.74万km2,其中水蚀和风蚀面积为53.08 km2,占流域总土地面积180万km2的30%,年均土壤侵蚀总量22亿吨。
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地区,这一地区水土流失面积50余万km2,约占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80%。
主要集中在上游的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嘉陵江流域,沱江、岷江中游,乌江上游及川东鄂西三峡库区和中游的汉江上游(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洞庭湖水系的湘、资、沅、澧四水,清江,赣江以及大别山南麓的倒、举、巴、浠、皖诸水的中上游。
(2)流失类型与程度: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类型主要包括水蚀、风蚀、冻融侵蚀、泥石流、崩岗等。
其中水蚀面积达52.41万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82.2%。
风蚀面积0.67万km2,冻融侵蚀面积10.66万km2。
据不完全统计,长江上游共有1.3万多处滑坡和3000多条泥石流沟,另外在湘、赣等地的花岗岩风化层深厚地区还分布有近10 万个大小崩岗。
全流域水蚀面积中,轻度流失面积为21.2万km2,占41%;中度流失面积为21.5万km2,占40%;强度流失面积为7.6万km2,占15%;极强度流失面积为1.7万km2,占3%;剧烈水土流失面积为0.4万km2,占1%。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和治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危害与治理一、知识讲解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条件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
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通过多年的探索,三大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二、经典高考试题1.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
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1)~(2)题。
图1图2(1)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A.水平梯田B.坡式梯田C.隔坡梯田D.反坡梯田(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B.修筑难度小C.利于机械化耕作D.便于灌溉施肥解析第(1)题,由图2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图中甲区中坡与坡之间有较为宽阔的平地,对比图1中梯田类型可知,适合修筑隔坡梯田。
第(2)题,黄土高原的最大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地区修筑梯田一定要注意保水保土,反坡梯田的优点就是保水保土效果好。
答案(1)C(2)A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完成下题。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解析(1)要准确说出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需准确判断出该区域的名称,还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描述一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地理八年级下册期中优化讲练测评(晋教版)专题0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原卷版)

专题0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知识讲解1. 黄土高原基本情况: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黄土地形类型最多、规模最宏大的地区。
3. 黄土高原“风成说”证据:①厚度均匀②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③矿物成分不同④有古土壤。
4.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透水性强,地表植被稀疏,且降水集中,再加上人口增长太快,粮食和燃料不够,人们到处毁林开荒,使黄土高原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其中以黄河中游的晋西、陕北最为突出。
5.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后果: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河床抬高,水库、湖泊变浅,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
6. 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改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也是黄土高原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7. 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措施: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种草、种灌木、种树)、工程措施(修建水库、灌渠,坡耕地修梯田、沟壑区打坝淤地)、农业措施(改变牲畜放养方式、改变耕作方式)。
8.皇姑梁小流域治理区位于山西省岚县,以小流域为单位,三种方式相结合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
如山上植树种草,山坡改梯修渠。
9. 黄土高原蕴藏丰富的能资。
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品质优良,被称为“乌金高原”。
其中山西省煤炭储量和产量最大,有遍布全省的大型煤炭基地(大同、阳泉、朔州、太原、晋城、长治、汾西、霍州),另外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神府、豫西和宁夏等也是重要的煤炭基地。
火力发电基地主要有朔州、大同、神头、太原、娘子关、霍州、阳城、兰州、宝鸡、府谷等。
10.陕西、山西、内蒙古接壤地区被称为“黑三角”或“乌金三角”。
这里的煤发热量高、埋藏浅,已成为我国优质动力煤生产和出口基地。
11. 陕甘宁接壤地区的长庆气田是我国最大的陆上整装气田之一,区内建成输气管道和西气东输管道。
12. 建在黄河上游中游的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天桥、万家寨、三门峡和小浪底等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开发了丰富的水能资,发挥灌溉、防洪、调水等综合效益。
社会实践报告水土流失

一、前言水土流失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它不仅威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也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在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社会实践报告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探讨水土流失的现状、成因及治理措施,以期为我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水土流失现状1. 区域分布我国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珠江中上游、辽河流域等地区。
其中,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1/3以上。
2. 流失程度我国水土流失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个等级。
据统计,我国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3,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
3. 经济损失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估算,我国每年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
三、水土流失成因1. 自然因素(1)地质构造:我国大部分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石易风化,为水土流失提供了物质基础。
(2)气候因素:干旱、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加剧了水土流失。
(3)地形地貌:陡坡、沟壑等地形地貌不利于水土保持。
2. 人为因素(1)过度开发:过度开垦、采矿、筑路等活动破坏了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
(2)不合理利用: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如陡坡耕种、过度放牧等,导致土地退化。
(3)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工地、道路拓宽等工程建设破坏了原有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
四、水土流失治理措施1. 工程措施(1)梯田建设:在坡耕地修建梯田,减少坡面径流,降低水土流失。
(2)水保林建设:在坡面种植水保林,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
(3)植被恢复:恢复被破坏的植被,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
2. 生物措施(1)退耕还林还草:将陡坡耕地、沙化土地等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
(2)生态移民:将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居民迁移至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及其成因
一、
(1)地区:
黄土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区从内蒙古河口镇至陕西、山西的龙门区间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2)成因:
自然因素
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
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
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土质疏松
④植被稀疏.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
水土的越强.
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
②过度开垦
③开矿
二、
(1)地区:
东北丘陵地区:随着近年植被的破坏,黑土地的过度开发,水土流失问题也日益凸显(2)成因:
自然因素
①位于我国季风区,夏季降水大且集中
②位于我国东北,春季的冰雪融水以及夏季的冰川融水,加剧水土流失
③丘陵地区,大河众多,流水侵蚀严重
④冬季漫长、寒冷,树木成材慢,保持水土效果不佳
人为因素
①过度砍伐树木
②不合理的放牧,破坏丘陵植被
③不合理的开垦,加速水土流失
④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注重保护环境
⑤老工业基地,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酸雨,危害土质、树木,间接影响水土流失问题
三、
(1)地区:
华北丘陵地区:石质性山丘,表面风积和冲积黄土极易流失,加之华北地区开发过度,水土流失问题也不宜忽视
(2)成因:
自然因素
①于我国季风区,夏季降水大且集中
②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春季的冰雪融水以及夏季的冰川融水,加剧水土流失
③黄河流经,流水侵蚀严重
④缺乏植被,保持水土效果不佳
人为因素
①过度砍伐树木
②不合理的开垦,加速水土流失
③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注重保护环境
④老工业基地,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酸雨,危害土质、树木,间接影响水土流失问题
四、
(1)地区: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地表侵蚀情况严重。
(2)成因:
自然因素
①岩溶地貌发育,石山面积广大、成土速度缓慢,植被覆盖率低
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不平
人为因素
①石山区人口不断增多,毁林开垦、过度樵采、烧山、放牧、乱采石矿等人为破坏严重
五、
(1)地区: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2)成因:
自然因素
①南方地区多为丘陵山区,地形起伏较大
②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大
③红土的性质为酸性、有机成分少、黏性大,因此对地表依附能力低,极易被冲刷.
人为因素
①人们为开发经济,大量砍伐植物,导致山上植被大量减少
②能源短缺,乱砍滥伐
③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
家乡所在地的环境问题及治理
1、家乡:广东省英德市
2、环境问题:空气污染严重
3、成因:当地水泥厂多,未施行环保措施
4、治理方法:(1)植树选林、绿化环境。
(2)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3)全面规划,合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