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土流失分布

合集下载

中国水土流失的案例

中国水土流失的案例

中国水土流失的案例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成为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水土流失不仅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也影响了农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下面将介绍中国的几个水土流失案例。

首先,长江流域。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然而,由于过度的农业活动、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和农田土壤的不当管理,导致长江流域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和重庆地区特别明显,土壤沿河坡度下降,大量土壤被侵蚀和冲刷,导致水质恶化、水域面积减少。

为了减轻水土流失的压力,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实施植被恢复工程、加强水土保持意识等。

其次,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中国东部地区最主要的农田生产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之一、长时间的过度耕地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导致了该地区的土壤贫瘠和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导致黄河流域沟壑密布,地势崎岖。

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不仅使农田无法持续利用,还导致水源减少,加剧了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另外,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也面临着水土流失的挑战。

云南、贵州等地区地势陡峭,水土保持难度大。

特别是在农田生产中,过度利用水资源和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山坡地的农田大多处于高风蚀区,土壤容易被风吹走,同时降雨时面临冲刷、淹没的风险。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政府已经开始实施一系列的水土保持工程,以加强农田的防风蚀和水土保持能力。

最后,西北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也不容忽视。

干旱少雨的气候和过度的农业活动导致了该地区的严重水资源短缺和土地退化。

农田土地因长期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土壤流失,进而影响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

政府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中国水土流失问题在长江流域、黄土高原、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表现最为严重。

政府需要加强水土保持意识,实施更加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保护国家的水资源和农田资源。

(完整版)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及其成因

(完整版)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及其成因

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及其成因一、(1)地区:黄土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区从内蒙古河口镇至陕西、山西的龙门区间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2)成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②降雨,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③地面物质组成.土质疏松④植被稀疏.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①植被的破坏②过度开垦③开矿二、(1)地区:东北丘陵地区:随着近年植被的破坏,黑土地的过度开发,水土流失问题也日益凸显(2)成因:自然因素①位于我国季风区,夏季降水大且集中②位于我国东北,春季的冰雪融水以及夏季的冰川融水,加剧水土流失③丘陵地区,大河众多,流水侵蚀严重④冬季漫长、寒冷,树木成材慢,保持水土效果不佳人为因素①过度砍伐树木②不合理的放牧,破坏丘陵植被③不合理的开垦,加速水土流失④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注重保护环境⑤老工业基地,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酸雨,危害土质、树木,间接影响水土流失问题三、(1)地区:华北丘陵地区:石质性山丘,表面风积和冲积黄土极易流失,加之华北地区开发过度,水土流失问题也不宜忽视(2)成因:自然因素①于我国季风区,夏季降水大且集中②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春季的冰雪融水以及夏季的冰川融水,加剧水土流失③黄河流经,流水侵蚀严重④缺乏植被,保持水土效果不佳人为因素①过度砍伐树木②不合理的开垦,加速水土流失③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注重保护环境④老工业基地,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酸雨,危害土质、树木,间接影响水土流失问题四、(1)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地表侵蚀情况严重。

简述我国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现状

简述我国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现状

简述我国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现状信息管理学院11编出杜诗卿2011300740006全国七大流域和内陆河流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见表)( 表)中国水土流失分布流域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万平方公里)土壤侵蚀量(亿吨)占流域面积(%)长江180.00 62.00 34.4 24.00黄河75.00 46.00 61.3 16.00海河31.90 12.00 37.6 4.02淮河27.00 5.90 21.9 2.30珠江45.00 5.80 12.9 2.26松花江、辽河124.60 42.00 33.7 7.68太湖 3.60 0.296 8.2 0.14其他(内陆河、直接入海河流、国际河流等)473.00 193.00 40.8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现状(1)流失面积与分布: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63.74万km2,其中水蚀和风蚀面积为53.08 km2,占流域总土地面积180万km2的30%,年均土壤侵蚀总量22亿吨。

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地区,这一地区水土流失面积50余万km2,约占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80%。

主要集中在上游的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嘉陵江流域,沱江、岷江中游,乌江上游及川东鄂西三峡库区和中游的汉江上游(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洞庭湖水系的湘、资、沅、澧四水,清江,赣江以及大别山南麓的倒、举、巴、浠、皖诸水的中上游。

(2)流失类型与程度: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类型主要包括水蚀、风蚀、冻融侵蚀、泥石流、崩岗等。

其中水蚀面积达52.41万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82.2%。

风蚀面积0.67万km2,冻融侵蚀面积10.66万km2。

据不完全统计,长江上游共有1.3万多处滑坡和3000多条泥石流沟,另外在湘、赣等地的花岗岩风化层深厚地区还分布有近10 万个大小崩岗。

全流域水蚀面积中,轻度流失面积为21.2万km2,占41%;中度流失面积为21.5万km2,占40%;强度流失面积为7.6万km2,占15%;极强度流失面积为1.7万km2,占3%;剧烈水土流失面积为0.4万km2,占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降水特点
看图分析,位于黄土高 原中部的延安降水量的 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 在夏季,多暴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地质构造
地壳的升降运动
抬升为山地
地面高低不平 水土流失加剧
下降为盆地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地质构造
黄土高原地 面破碎,沟 谷纵横,谷 坡陡峭,对 流水侵蚀非 常有利。 历史上多地 震,加剧了 坡面破碎程 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第3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描述图中的地理现象,推测产生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
什么是水土流失?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 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 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 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地形、气候、土壤、植被
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生产建设,其他人
为活动(战乱)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原 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黄土的特性
呈黄色或棕黄色; 黄土以粉砂颗粒为主; 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崩解; 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育,具有直立 性。
层理与节理
黄土高原 的东、南、 西、北方 的边界在 哪里? 黄土高原 包括哪些 省区?
北:长城
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等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感知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观察组 图,注 意图中 哪些内 容反映 了黄土 高原水 土流失 严重?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 严重的地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也是中国最典型的水土流失区之一。

水土流失是指地表水和土壤的大量流失,导致地表裸露,土地贫瘠,植被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黄土高原地处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地势起伏,土地贫瘠,气候干旱,是中国的一片典型的半干旱地区。

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首先,气候因素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黄土高原地处内陆,受季风的影响较大,降水不足,蒸发量大,土壤干燥,容易发生风蚀和水蚀。

其次,人类活动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下,大量的水土资源被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土地贫瘠,植被减少,土地裸露,水土流失加剧。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首先,水土流失导致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恶化。

大量的土壤被流失,植被减少,土地贫瘠,生态系统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成为当地的重要任务。

其次,水土流失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农业生产区,水土流失导致了土地贫瘠,农作物减产,农民生活困难,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

为了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水土保护,保护和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在黄土高原地区,可以采取植树造林,修复草原,发展农林牧业综合经营等措施,保护和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其次,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水土条件。

可以加大投入,修建水库、水塘、水渠等水利设施,改善农田的水土条件,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农田轮作、休耕制度等措施,减少土地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减少水土流失。

最后,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风沙区的范围1、风沙区主要包括二大区域。

一是“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

主要分布于长城沿线以北地区,该区域气候干旱少雨,风力侵蚀强烈,荒漠化严重,沙漠蚕蚀绿洲,直接危害农、林、牧业。

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省、自治区的沙漠及沙漠周围地区。

面积187.6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0%。

特点:本区气候干旱少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风力强劲,风沙活动频繁而强烈2、二是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

该区域主要是江、河、湖、海岸边沉积的泥沙,干燥遇大风形成并逐步扩大,造成掩埋各类生产用地的危害。

风沙区的建设项目的要求1、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扰动范围(特别是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保护地表结皮层;2、宜采取砾(片、碎)石覆盖、沙障、草方格、化学固化等措施;3、植被恢复应考虑土壤、水资源和灌溉条件;4、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应注意土壤盐碱化。

东北黑土区的范围南界为吉林省南部,东西北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

主要包括三大区。

一是低山丘陵区,有大、小安岭地区,系森林地带,坡缓谷宽,岩性为花岗岩及页岩,发育暗棕壤,多为轻度侵蚀;有长白山千山山地丘陵区,系林草灌丛,岩性为花岗岩等,发育暗棕壤,棕壤,多为轻度、中度侵蚀;有三江平原区(黑龙江、乌苏里江及松花江冲击平原)古河床,自然堤形成低岗地,河间低洼地为沼泽草甸,岗洼之间为平原,多为微度侵蚀。

二是漫川漫岗区,指松嫩平原,属冲积、洪积台地,地势倾斜,坳谷和岗地相间的地貌特征,多为中度侵蚀,局部强度侵蚀。

三是平原区和草原区,主要是湿地、草场和珍贵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多为微度、轻度侵蚀。

特点:坡度比较小(2~4度),但坡面较长,多为1000 ~2000m,汇水面积较大,往往使流量和流速增大,从而增强了径流的冲刷能力,同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仓,由于受土壤侵蚀的影响,黑土层逐渐变薄,肥力下降,使得生产能力降低,威胁粮食生产。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最严重的省区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最严重的省区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最严重的省区西北黄土高原区涉及陕西、山西、青海、内蒙古、宁夏、甘肃等6省(自治区)40个县(旗),水土流失面积41.9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7.14%。

其中轻度水力侵蚀面积占30.32%,中度水力侵蚀面积占32.37%,强度以上水力侵蚀面积占37.31%。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多沙粗沙区面积为7.86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1.8亿吨,占黄河同期总输沙量的62.8%。

东北黑土区包括辽宁省的大部,吉林省全部,黑龙江省全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部、兴安盟和通辽市北部,总土地面积103万平方公里。

目前该区的水蚀面积为17.7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7.2%,其中黑龙江省8.86万平方公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4.04万平方公里,辽宁省3.07万平方公里,吉林省1.73万平方公里,以轻度侵蚀为主。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43.83万平方公里,约占长江上游流域总面积的43.6%。

长江上游9个省区市中,四川省的水土流失面积最大,重庆次之,其后依次为青海、云南、贵州、甘肃、西藏、湖北、陕西。

西南诸河区域涉及云南、西藏、青海三省区,水土流失面积88.58万平方公里,约占西南诸河区总面积的61.88%。

其中,西藏片区水土流失面积最大,占西南诸河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0.87%。

西北风沙区该区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为26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1.1%,每年流失土壤11.97亿吨,约占全国每年水土流失的土壤总量的24%。

其中,以内蒙古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占整个复合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的45.9%。

该区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仅次于阿拉善—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第三大沙尘暴多发区,水蚀、风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并存,分布广泛,流失量大,危害严重。

南方红壤区该区是中国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15.1%,集中分布于赣南山地丘陵区、湘西山区、湘赣丘陵区、闽粤东部沿海山地丘陵区。

中国环境现状

中国环境现状

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水土流失严重: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

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

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沙漠化迅速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

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

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化加剧: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

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

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森林资源锐减: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

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

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

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

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

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多年来,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区形成8个总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的超产区,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

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

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

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我国人口多,粮食、民用燃料需求等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

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

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⑴自然因素。

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

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

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

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

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⑵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开矿、修路、采石等。

地域比较黄土高原:1.自然原因:土质疏松,降水集中2.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开矿、毁林开荒)
【流水侵蚀为主】
整治措施:黄土高原不如南方水热条件好,又处于过渡地带,需实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工程措施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理,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区域经济得以发展。

南方丘
陵:1.自然原因:地表的起伏有利于流水冲刷,降水量大且时间长2.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开发,樵采)。

【降水侵蚀为主】
整顿措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水热条件好,其有效措施是以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新兴小水电,大办沼气等(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才是能封住山林的基本保障)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影响远比北方严重的原因:一从经济角度看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热条件更好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更高每寸土地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二
从生态角度看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多为石质山地,土层薄,一旦表土蚀去,容易形成石漠化,而且恢复起来更难。

三从社会角度看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人口稠密,并且在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社会影响更大,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南方: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

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北方: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

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

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
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