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发展史讲解

合集下载

汽车文化(汽车发展简史)讲解

汽车文化(汽车发展简史)讲解
18世纪中叶,瓦特发明了蒸气机,此后 人们开始设想把蒸汽机装到车子上载人。
1858年,定居在法国巴黎的里诺发明了 煤气发动机,并于1860年申请了专利。
1860年,法国人艾蒂安·勒努瓦发明了一种 内部燃烧的汽油发动机。 1867年,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ugust Otto),对煤气发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制作了一台卧式气压煤气发动机。在长期 的研究过程中,奥托提出了内燃机的四冲 程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根据定压热功 循环原理,研制出压燃式柴油机,并取得 了制造这种发动机的专利权。
20世纪初,德国wirght兄弟在飞机发动机上 采用了将汽油连续喷入进气管的混合气制 备方法,1952年德国戴姆勒—奔驰300 L型 赛车装用了博世(BOSCH)公司生产的第一台 机械式汽油喷射发动机。
从分国别轿车销售来看,日系车依旧稳居市场主导,共销
售116.37万辆,同比增长21.52%,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71%。 在日系车品种中,卡罗拉、雅阁和凯美瑞表现最为出色,分别 销售12.27万辆、12.19万辆和10.93万辆,排名位居第四至第 五位,前三季度,上述三个品牌共销售35.39万辆,占日系车 销售总量的30.41%。
鱼型汽车存在的缺点:后窗玻璃倾斜太甚,面积 增加两倍,强度下降,产生结构上的缺陷。鱼型 车还有一个潜在的重大缺点,就是对横向风的不 稳定性。鱼型车发动机前置,车身重心相对前移, 一般来讲横向风的风压中心和车身重心接近。但 由于鱼型车的造型关系,在高速时会产生一种升 力,使车轮附着力减小,从而抵挡不住横向风的 吹袭,有发生偏离的危险。
红旗轿车诞生于1958年,红旗轿车是我国 惟一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民族轿车。

汽车底盘发展概况

汽车底盘发展概况
1919~1945:汽车史的黄金时代,汽车进入工业化大生产阶段
1946~1969:经历了战后恢复期,汽车成为工业国家的主导产业,加速了汽车的平民化
1970~1989年:石油危机,废气污染,导致小型车的大发展
1990~至今:安全、环保成为主题,汽车更多应用电子技术,信息时代的人类仍离不开汽车
(二)汽车工业概况
改革开放后15年(1978~1993):汽车工业进入大发展阶段,1985年提出要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方针,1987年确定了发展轿车工业来振兴我国汽车工业的战略,确定了轿车一汽、二汽、上海三大基地及天津、北京、广州三小基地。1993年汽车产量为129.7万辆跃居世界第12位。
新的发展时期(1994年以后):1994年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作为指导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纲领,汽车工业的目标:2010年汽车产量达600万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与国外联合开发逐步走向成熟的自主开发;制定政策鼓励个人购买汽车,为轿车的普及做好准备。届时,我国将步入世界汽车工业强国的行列。
捷达王、富康988、羚羊7130
桑塔纳2000、奥迪100、红旗CA7220
丰田皇冠、奔驰300、别克新世纪
卡迪拉克、林肯、奔驰S600、奥迪A6
(2)客车:载送9个以上乘员,供公共服务用汽车
分级
车辆总长度/m
示例
微型
轻型
中型
大型
特大型
≤3.5
>3.5~≤7
>7~≤10
>10~≤12
铰接式客车与双层客车
>14
福田微卡、小卡、轻卡
北京BJ1041、跃进NJ1060、江铃JX1030DS
解放1091、1092、东风1090E
黄河1171、斯太尔重型汽车

汽车底盘技术的发展概况 ppt课件

汽车底盘技术的发展概况 ppt课件
汽车底盘技术的发展概况
各期汽车
汽车底盘技术的发展概况
❖ 我国 ❖ 1956年10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生产
解放牌CAl0型4 t载货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批量生 产汽车的历史。 ❖ 1958年9月28日,上海汽车装配厂(上海汽车装修厂) 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开创了上海汽车工业 生产轿车的历史。这期间,我国的一批汽车修配企 业,如南京汽车制配厂、济南汽车配件厂、北京汽 车制配厂等,相继发展成汽车制造厂,生产各种不 同类型的汽车。 ❖ 1968年创建二汽 ❖ 1975年7月1日,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生产东 风牌EQ240型2.5 t越野汽车。
汽车底盘技术的发展概况
三、电子技术在底盘上的应用
❖ 1.电控自动变速器(ECAT)
ECAT可以根据发动机的载荷、转速、车速、制 动器工作状态及驾驶员所控制的各种参数,经过计 算机的计算、判断后自动地改变变速杆的位置,从 而实现变速器换挡的最佳控制,即可得到最佳挡位 和最佳换挡时间。它的优点是加速性能好、灵敏度 高、能准确地反映行驶负荷和道路条件等。传动系 统的电子控制装置,能自动适应瞬时工况变化,保 持发动机以尽可能低的转速工作。电子气动换挡装 置是利用电子装置取代机械换挡杆及其与变速机构 间的连接,并通过电磁阀及气动伺服汽性车底。盘技术的发展概况
汽车底盘技术的发展概况
❖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大发 展阶段。
❖ 1983年4月11日,第一辆上海桑塔纳牌轿车 在上海汽车厂组装成功。
❖ 1985年3月21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 式成立。
❖ 1987年国务院确定了以发展轿车工业来振兴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战略。“七五”以来, 通过与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 的合作,我国先后建起了上海大众、一汽大 众,二汽神龙、上海通用,广州本田和北京 现代等一批现代化的轿车生产企业。

汽车发展史ppt完整版

汽车发展史ppt完整版

空气动力学套件
智能化车身设计
通过加装扰流板、扩散器等空气动力学套件, 优化车辆的气动性能,提高行驶稳定性和操 控性。
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和风洞试验等手段,对 车身造型进行精细化设计和优化,实现车辆 性能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05 汽车产业的全球化与多 元化
美国汽车产业的崛起
亨利·福特与T型车的革命 通过流水线生产方式降低成本,使汽车从奢侈品变为普通 民众的交通工具。
03
消费者环保意识提高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各国政府将 出台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对汽车工业 的环保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传统燃油汽车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度较高,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能源转型的 压力增大,汽车工业需要加快向新能源 转型的步伐。
消费者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对汽车的环保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汽车工业需要积极应对消费者的环保需 求,推出更加环保的汽车产品。
意大利汽车的设计
魅力
以法拉利、兰博基尼为代表,意 大利汽车将艺术与工程完美结合, 展现出独特的设计魅力。
日本汽车产业的崛起与挑战
丰田生产方式的革命
通过精益生产和持续改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使日本汽车在国际 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本田的技术创新
在发动机技术、节能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日本汽车产业的技 术进步。
扭矩。
发动机轻量化
采用铝合金等轻质材料, 减轻发动机重量,提高 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
传动系统与底盘技术的进步
自动变速器
从传统的机械式变速器到液力自动变 速器和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提高了驾 驶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四轮驱动技术
通过前后轴的动力分配,提高车辆的 操控性和越野性能。
悬挂系统改进

汽车文化(汽车发展简史)

汽车文化(汽车发展简史)
单元二 汽车的发展简史
汽车的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漫长的 一百多年,汽车的发展历史表明:汽车 诞生于德国,成长于法国,成熟于美国, 兴旺于欧洲,挑战于日本。
第1章 世界汽车发展史
1.1汽车的诞生
1.1.1汽车的起源 车,就是用轮子在地面上行驶的交通工具。 汽车最早的发展首先要追溯车轮的发展。车轮

针对鱼型车的这一缺点,人们想了许多方法
加以克服,例如人们在鱼型车的尾部安上一只翘
翘的“鸭尾”,以克服一部分升力,这便是“鱼
型鸭尾”式车型。
有“鸭尾形”尾翼的汽车
7.楔形汽车
这种造型能有效地克服升力,已接近于理想的造型。
1.2.2汽车发动机的发展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动力,是汽车上的重 要装置,没有发动机汽车便无从谈起, 因此发动机的发展对汽车的发展起着致 关重要的作用。
3.流线型汽车
林肯·和风牌轿车
4.甲壳虫汽车
1938年的大众甲壳虫汽车
新甲壳虫汽车
5.船型汽车
整个造型很像一只小船,所以人们把这类车称为“船型汽车”
6.鱼型汽车
鱼型汽车的背部和地面的角度比较小,尾部较长,围绕车身的 气流也比较平顺,涡流阻力也较小。
1965年的福特·野马牌汽车
鱼型汽车存在的缺点:后窗玻璃倾斜太甚,面积 增加两倍,强度下降,产生结构上的缺陷。鱼型 车还有一个潜在的重大缺点,就是对横向风的不 稳定性。鱼型车发动机前置,车身重心相对前移, 一般来讲横向风的风压中心和车身重心接近。但 由于鱼型车的造型关系,在高速时会产生一种升 力,使车轮附着力减小,从而抵挡不住横向风的 吹袭,有发生偏离的危险。
的发展,是由滑动(移动)变为滚动的飞跃。 随着车轮的发明,逐渐开始出现用马来拉带轮
子的车。17世纪,四轮马车一度承担几乎所 有的长途客运任务。

汽车底盘简史

汽车底盘简史

汽车底盘简史引言:汽车底盘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整车的重量,并提供支撑和稳定性。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底盘的设计和制造也经历了多年的演变和改进。

本文将为您介绍汽车底盘的简史,带您了解底盘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

第一部分:早期底盘设计在汽车问世初期,底盘的设计相对简单。

早期汽车使用的是木质底盘,其结构基本由木材和金属组成。

这种底盘设计简单、成本低廉,但承载能力有限,对于车辆操控和行驶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部分:钢质底盘的出现20世纪初,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质底盘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

钢质底盘相比木质底盘更加坚固耐用,并且承载能力更强。

同时,钢质底盘的制造工艺也逐渐得到改进,使得底盘的制造更加高效和精确。

第三部分:悬挂系统的改进底盘除了承载车辆重量外,悬挂系统也是保证车辆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技术的发展,悬挂系统的设计也得到了改进。

早期的悬挂系统多采用刚性连接,而后发展出独立悬挂和气囊悬挂等技术。

这些改进使得底盘的悬挂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路面条件和行驶需求。

第四部分:前驱和后驱底盘的对比在汽车发展的过程中,前驱底盘和后驱底盘的设计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前驱底盘将发动机和驱动轮安装在同一个底盘上,使得车辆的空间利用更加高效。

而后驱底盘则将发动机和驱动轮分别安装在前后两个底盘上,使得车辆的重心分布更加均衡。

不同的底盘设计对车辆的操控性和行驶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

第五部分:轻量化底盘的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效率的要求,轻量化底盘的研发成为了当前的热点。

轻量化底盘采用了新型材料和结构设计,使得底盘的重量大幅减轻,从而提高了车辆的燃油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轻量化底盘的研发对于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汽车底盘作为汽车的基础组成部分,经历了多年的演变和改进。

从早期的木质底盘到现代的轻量化底盘,底盘的设计和制造不断追求更高的承载能力、操控性和能源效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底盘的发展将继续推动汽车工业向更加先进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汽车底盘教学课件(全部)

汽车底盘教学课件(全部)

项目一
汽车底盘相关知识介绍
活动二 汽车底盘的作用 组成
学习底盘概论部分尽可能结合实际车型, 在教学前安排一次参观,让学生对汽车底盘 的结构组成及作用有个大概的了解,底盘部 分有几大系,各系里面又包括哪些总成及零 部件等。
项目一
汽车底盘相关知识介绍
活动二 汽车底盘的作用 组成
一、传动系 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驱动轮。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 臵、驱动桥等部分组成。
项目一
汽车底盘相关知识介绍
活动一 汽车底盘的发展状况
二、汽车底盘发展概况 50年代,汽车设计主要是考虑人体工学和汽车外观完美的流线型。 60年代,随着汽车保有量和汽车速度的增加,交通事故频发成了比较严重的社 会问题。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除制定新的交通法规加以限制外,还改造了 制动装置和添加了许多安全装置。 70年代,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是汽车业的重大问题。汽车设计强调轻量化、低 油耗和在底盘方面如何减少行驶阻力,此时的汽车以机械控制系统或液压控制系 统为主。
英文缩写为FF。这种布臵形式为微型、普通级和中级轿车所广泛采 用,如桑塔纳、奥迪、富康、丰田佳美等大多数轿车采用此类结构。这 种布臵类型使得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以及主减速器、差速器等总成 连成一体,结构紧凑。与发动机前臵后轮驱动相比,车辆的质量可减小 8%。这种布臵类型根据发动机装臵不同又可分为发动机横臵和纵臵2种 形式,其布臵示意图如图:
项目一
汽车底盘相关知识介绍
活动一 汽车底盘的发展状况
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20多年间,是发达国家汽车工 业的初步形成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和美国。 1918年美国人亨利²福特推出了著名的“T”型轿车,其上装有一 台20马力的四缸汽油机。

汽车悬架的发展史

汽车悬架的发展史

汽车悬架的发展史说到汽车悬架的发展史,那就得先聊聊悬架是什么。

悬架系统是指车身、车架和车轮之间的一个连接结构系统,而这个结构系统包含了避震器、悬架弹簧、防倾杆、悬吊副梁、下控臂、纵向杆、转向节臂、橡皮衬套和连杆等部件。

当汽车行驶在路面上时因地面的变化而受到震动及冲击,这些冲击的力量其中一部份会由轮胎吸收,但绝大部分是依靠轮胎与车身间的悬架装置来吸收的。

奔驰的第一台汽车采用的是类似于马车悬架的钢板弹簧悬架奔驰第一台三轮车1908年使用螺旋弹簧作为弹性元件的悬架出现,1934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由螺旋弹簧组成的被动悬架。

被动悬架的参数根据经验或优化设计的方法确定,在行驶过程中保持不变,但它很难适应各种复杂路况,减震的效果差。

被动悬架主要应用于中低档轿车上,现代轿车的前悬架一般采用带有横向稳定杆的麦弗逊式悬架,比如桑塔纳、夏利。

汽车悬架按特点分,分为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两种非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挂系统的结构特点是两侧车轮由一根整体式车架相连,车轮连同车桥一起通过弹性悬挂系统悬挂在车架或车身的下面。

非独立悬挂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强度高、保养容易、行车中前轮定位变化小的优点,但由于其舒适性及操纵稳定性都相对较差,在现代轿车中只有成本控制比较严格的车型才会使用,更多的用于货车和大客车上。

独立悬架:独立悬挂系统是每一侧的车轮都是单独地通过弹性悬挂系统悬挂在车架或车身下面的。

其优点是:质量轻,减少了车身受到的冲击,并提高了车轮的地面附着力;可用刚度小的较软弹簧,改善汽车的舒适性;可以使发动机位置降低,汽车重心也得到降低,从而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左右车轮单独跳动,互不相干,能减小车身的倾斜和震动。

不过,独立悬挂系统存在着结构复杂、成本高、维修不便的缺点,同时因为结构复杂,会侵占一些车内乘坐空间。

汽车悬架麦弗逊悬架,是现在非常常见的一种独立悬挂形式,大多应用在车辆的前轮。

简单地说,麦弗逊式悬挂的主要结构即是由螺旋弹簧加上减震器以及A字下摆臂组成,减震器可以避免螺旋弹簧受力时向前、后、左、右偏移的现象,限制弹簧只能作上下方向的振动,并且可以通过对减震器的行程、阻尼以及搭配不同硬度的螺旋弹簧对悬挂性能进行调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系的发展
汽车行驶过程中,需要经常改变行驶方向, 即所谓的转向,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按照司机意 志使汽车转向的机构,它将司机转动方向盘的动 作转变为车轮(通常是前轮)的偏转动作。
汽车转向系的发展
内燃汽车发明者本次在他发明的三轮汽车上首次采用 了所谓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但是靠一根操纵杆控制,类 似舵柄;
汽车轮胎的发展
1895年,法国人米其林把1888年发明的自行车充气轮胎经 过改良后安装在汽车上,参加巴黎至波尔多的比赛,才出 现首辆使用这种轮胎的汽车。 1911年,美国哈德门轮胎和橡胶制品公司的财务管 理员菲利普,在亚利山大·施特劳斯的文件中发现了施特 劳斯于1894年的一次发明,即可织物在一个方向上拉伸 而在另一个方向上却不变。于是他们公司利用这一发明, 推出了成套的内外胎,即用橡胶和织物织成外胎,里面装 上橡胶内胎。至此,充气轮胎取得了完全的成功,汽车才 真正穿上了现代化的"鞋子"。
自从汽车发明以来,工程师们就一直在研究如何将汽 车的悬架系统设计得更好。最初的汽车悬架系统是采用马 车的弹性钢板,效果当然不会很好。因此,汽车最早采用 的应是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
1900年美国人哈德福特制成了第一个汽车减振器, 并将它装在奥兹莫比尔轿车上。
1921年英国得利兰德汽车公司生产第一个使用扭杆 弹簧悬架的汽车。
汽车底盘发展史
汽车传动系的发展
汽车传动系的发展
汽车刚刚问世时,人们大多采用后置发动机、 后轮驱动的方式,从发动机到后轮之间分散地采 用链轮和齿轮传递动力。
1893年美国的杜里埃兄弟在汽车上首次使用 了干式单片离合器,同时采用了差速器后桥;
1894年法国的本哈特和拉瓦索发明了齿轮变 速器;
1898年法国雷诺汽车公司首次使用了传动轴; 1902年皮尔里斯发明了汽车万向节; 1913年美国派克特汽车推广应用了螺旋锥齿 轮主减速器后桥。
1936年,博世公司申请一项电液控制的ABS装置专利 促进了防抱制动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
1969年的福特使用了真空助力的ABS制动器; 1971年,克莱斯勒车采用了四轮电子控制的ABS装置。 这些早期的ABS装置性能有限,可靠性不够理想,且成本 高。
汽车制动系的发展
1979年,默·本茨推出了一种性能可靠、带有独立液 压助力器的全数字电子系统控制的ABS制动装置。
Duesenberg车率先使用了轿车液压制动器。 克莱斯勒的四轮液压制动器于1924年问世。 通用和福特分别于1934年和1939年采用了液压制动技 术。 到20世纪50年代,液压助力制动器才成为现实。
汽车制动系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世界汽 车技术领域最显著的成就就是防抱制动系统(ABS)的实用 和推广。
汽车传动系的发展
1928年派克特汽车在后桥上采用了双曲线主 减速器后桥;
1928年美国凯迪拉克轿车采用了带同步器的 变速器;
1948年别克轿车采用了与行星齿轮机构组成 一体的液压变矩器,这就是现在液力自动变速器 的原型;
1886年德国奔驰公司就将V型橡胶带式CVT 安装在该公司生产的汽油机汽车上。德国奔驰公 司是在汽车上采用CVT技术的鼻祖。
1985年美国开发出带有数字显示微处理器、复合主缸、 液压制动助力器、电磁阀及执行器“一体化”的ABS防抱 装置。
1992年ABS的世界年产量已超过1000万辆份,世界 汽车ABS的装用率已超过20%。
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欧洲、日本、美国等)已制定法规, 使ABS成为汽车的标准设备。
汽车悬架的发展
汽车悬架的发展
汽车轮胎的发展
汽车轮胎的发展
早期的汽车使用木制或铁制的车轮,汽车的悬 架结构也不完善,再加上路面行驶条件不好,尽管 汽车行驶速度不高,但还是颠簸得厉害。
汽车轮胎的发展
橡胶轮胎的出现是汽车进一步发展的先决条件。 1834年,橡胶之父查尔斯·固特异受焦炭炼钢的启发, 开始进行软橡胶硬化的试验。 经过无数次失败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硫化 橡胶受热时不发粘而且弹性好,于是硬化橡胶诞生了,橡 胶轮胎制造业从此也应运而生。 1845年,英国一个铁匠获得了第一个橡胶充气轮胎 的专利权。他用涂有橡胶的帆布制成内胎,外面包上皮革 以抵抗粗糙路面对它的磨损,然后充入空气。1900年实 心橡胶轮胎几乎普及。 为了提高实心胎的性能,当时的制造商在橡胶内胎中 填充了五花八门的东西作为减震材料。实心胎应用一直持 续了很长时间,但要提高实心胎的性能有很大的局限性, 人们又把眼光投向了充气轮胎上。
1933年,美国的费尔斯通公司研制成了第一个实用 的空气弹簧悬架。
同年,门罗公司为赫德森轿车研制了双向筒液压减振 器。
直到目前,这种筒式减振器没有很大改变。
汽车悬架的发展
1934年通用汽车公司采用了前螺旋弹簧独立悬架。 1938年别克汽车第一次将螺旋弹簧应用到汽车后悬架 上。 1950年福特汽车公司的麦弗逊制成了麦弗逊式独立悬 架,使轿车上应用较多的悬架形式。 1984年林肯大陆轿车采用了可调整的空气悬架系统, 从此电控悬架在汽车上开始采用。
1932年生产的质量为2860kg的凯迪拉克V16车四轮 采用直径419.1mm的鼓式制动器,并有制动踏板控制的 真空助力装置。林肯公司也于1932年推出V12轿车,该 车采用通过四根软索控制真空加力器的鼓式制动器。
汽车制动系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汽车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军用 车辆及军用技术的发展,车辆制动有了新的突破,液压制 动是继机械制动后的又一重大革新。
1908年福特T型汽车采用了行星齿轮转向器;
1923年美国的马尔斯采用了滚珠蜗杆转向器,这便是 最早的循环球式转向器;
汽车转向系的发展
1928年美国的戴维斯采用了液压动力转向器,经26 年才为汽车工业所采纳;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的一些大型轿车上才出现了动力 转向;
1966年美国轿车上开始采用可伸缩的转向柱;
现如今动力转向系统已在世界上的各种汽车上得到广 泛的应用。
汽车制动系的发展
汽车制动系的发展
最原始的制动控制只是驾驶员操纵一组简单的机械 装置向制动器施加作用力,这时的车辆的质量比较小,速 度比较低,机械制动虽已满足车辆制动的需要,但随着汽 车自质量的增加,助力装置对机械制动器来说已显得十分 必要。这时,开始出现真空助力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