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重难点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重难点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
的形状和体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充满各处。

2、空气的作用:维持呼吸、帮助燃烧、保温,发电、光合作用等。

3、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3、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风。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积变大。

5、篮球充气、轮胎都是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6、用天平可以测出空气的质量
7、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称为大气层,动物呼吸、植物生长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8、装有热空气的袋子会上升,是因为热空气比较轻,热空气上升带动袋子上升。

空气受冷后会下降,受冷的空气下降的同时,塑料
袋也会下降。

9、动物、植物能在土壤里和水中生活,说明土壤和水里都有空气。

10、伽利略最早证明了空气有质量。

11、风可以用来发电,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12、鱼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有空气,将花坛中的泥土放入水中,发现有许多小气泡冒出,说明泥土中有空气。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预习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预习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预习复习)第一单元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2、校园的树木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5、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2)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6、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7、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

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

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

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3、大树和小草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3、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汇总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气化现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2.水蒸气:是水的气体形式,自然界中的水无时无刻的缓慢地蒸发成水蒸气。

3.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没有固定的形状、无色、无味、透明。

4.水和水蒸气的不同点:水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

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 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

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

2.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伴有声音,这是水变成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的表现。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第三课、水结冰了1.冰融化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在冰里面加盐,可以加快冰融化的速度,制造更低的温度。

2.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体积变大。

4.水和冰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5.水和冰的不同点:水是液体,冰是固体。

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2.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3.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4.水的三态变化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溶解: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放在溶剂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

3.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第六课、加快溶解1.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更快。

2.搅拌能加快食盐溶解的速度。

3.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温度,搅拌,颗粒大小。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式可以分离食盐和沙。

2.过滤:通过特殊装置将流体提纯净化的过程。

3.蒸发结晶:加热蒸发溶液,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

2022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要点、梳理、归纳

2022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要点、梳理、归纳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三年级上册科学二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二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二单元知识点英文版Unit 2: Science Knowledge Points for Grade 3, First SemesterIn the second unit of the science curriculum for third grade,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various topics related to the natural world. Here are some key points that students will cover in this unit:1. The Water Cycle: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water cycle, including evaporation, condensation, precipitation, and collection. They will understand how water moves through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water conservation.2. Plant Life: Students will explore the life cycle of plants, from seed germination to flowering and fruit production. They will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parts of a plant and their functions, as well as the role of plants in the ecosystem.3. Animal Habitats: Students will study different types of habitats, such as forests, deserts, and oceans, and the animals that live in each. They will learn about the adaptations that animals have developed to survive in their environments.4. Earth's Resources: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conserving Earth's resources, such as water, air, soil, and minerals. They will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ways to reduce their ecological footprint.By the end of this unit, students will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al world and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for future generations.完整中文翻译三年级上册科学二单元知识点在三年级科学课程的第二单元中,学生将学习与自然界相关的各种主题。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复习知识点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复习知识点

第二单元空气1.感受空气1.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酱油、可乐等是液体,会流动;石头、沙子、木块等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空气、水蒸气等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

2.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实验现象及解释:第一次,杯底的纸团没变湿,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内的空间,导致水无法进入杯内。

第二次,杯底的纸团被完全浸湿了,是因为空气从杯底的小孔泄漏出去,水填补了原本被空气占据的空间。

第三次,打气筒把空气重新灌入杯子,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又重新被空气占据。

3.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用小石子把瓶子里的空气挤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越来越少,瓶子里的水就慢慢上升了。

3.压缩空气1.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压缩,也容易被扩张;水占据的空间不容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扩张。

2.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被压缩的越厉害弹性越大;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扩张,被扩张的空气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由此也会产生一股力量。

3.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是很容易改变的,因此很容易被压缩。

在压缩过程中,微粒的大小和数量保持不变。

被压缩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相比,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小了;被扩张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相比,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大了。

4.空气压缩枪利用了被压缩的空气产生的弹力把“子弹”发射出去。

5.生活中的压缩空气:皮球、篮球、足球、充气轮胎、充气城堡、充气坐垫、给家具喷漆上色等。

6.看起来很鼓的篮球,还能继续打气,是因为空气容易被压缩;拍打篮球时,篮球能蹦得很高,是因为篮球里的空气被压缩,具有弹性。

4.空气有质量吗1.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但是很轻。

2.简易天平可以用来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1)天平一端放上充气的皮球,另一端放上绿豆,如果平衡了,说明充气的皮球和放上去的豆子的质量是相等的。

(2)给皮球继续充气,天平会失去平衡,这是因为空气有质量,增加了空气,皮球和空气的总质量就大于豆子的总质量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与资料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与资料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第一单元水1.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

它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水又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很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正是由于水具有这种特性,动物、植物和人类才能够生存在地球上3.用湿布擦黑板,水会变成水蒸气。

生活中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有:水洼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衣服晾干了5.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就会沸腾了。

6.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7.温度计100℃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8.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然其他酒精灯。

(3)燃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9.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那么水就会结冰。

10.水和冰的相同点: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

不同点:冰坚硬、光滑、有固定形状,是固体;水柔软,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是液体。

11.如果给冰进行加热,那么冰会融化成水12.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13.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4.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15.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

1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永中。

17.小苏打、碱、味精都能溶解在水中。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

18.在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可能不同的实验中,食盐和小苏打要一份一份地加入,同时两个杯中的水也要一样多。

19.我们可以利用加热或搅拌的方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0.分离食盐和沙,需要用到滤布(或滤纸)。

21.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水水蒸气凝结(放出热量)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班级姓名学号
一、寻访小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在学校附近能观察到的小动物有:蝗虫、蝴蝶、鸟、蚯蚓、xī蟋shuài蟀、蚂蚁等。

3、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应做到: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二、蜗牛
蜗牛的背上有一个壳,会随身体长大而长大。

身体软软的,头上有2对触角,第一对触角比较_长,顶端长有_眼睛,第二对触角比较__短,下面有_口;用腹足爬行。

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白色的黏液。

它用口吃食物,用气孔呼吸,用排泄孔_排泄。

用铅笔轻轻触碰它的身体,它会缩进壳里。

蜗牛喜欢吃(至少3种)新鲜菜叶、苹果皮、面包,不喜欢吃(至少3种)辣椒、肉、枯叶。

蜗牛休眠了,我们可以用放入水中的方法唤醒它;蜗牛一般在夜间活动,所以给它喂食的时间一般在傍晚。

1、蜗牛是hè褐色的,身体分为头、腹、尾三部分。

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巴。

蜗牛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比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长触角的顶端长有眼睛。

2、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n ián黏nian液痕迹。

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

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足,这种足叫腹足。

3、蜗牛休眠了,放入温水中让蜗牛醒来。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4、蜗牛在墙壁、树叶等处爬过以后,总是留下一条清晰的痕迹,就是足腺分泌的黏液形成的。

足x iàn腺分泌黏液,能使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5、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身体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n ián黏yè液将壳口封住;当外壳损害致残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

6、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当蜗牛的身体扭动时,就能看到壳的上部出现一个小孔,这就是蜗牛的呼吸孔。

蜗牛用肛门排泄废物。

7、蜗牛觅食范围非常广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农作物的叶、茎、芽、花、多汁的果实等。

8、蜗牛的口在头部的腹面,口里有è颚片和齿舌。

颚片有jǔ咀j ué嚼食物的作用。

齿舌上生长着很多排列得很整齐的小齿,齿舌前端可以从口里伸出来,g uā刮取食物。

9、蜗牛的特点是:生活在地面潮湿之处,有壳,身体柔软,有触角和眼睛,吃菜叶等食物,会排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10、对号入座
(1)蜗牛喜欢吃(A)。

A、苹果
B、饼干
C、糖
(2)蜗牛用(B)呼吸。

A、鼻
B、气孔
C、鳃
(3)蜗牛的生存能力很强,可以忍受(ABC) A.冷 B.热 C.饥饿
(4)蜗牛的(A)有咀嚼食物的作用。

A、鳄片B、腹C、触角
四、蚯蚓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3、蚯蚓生活在花坛,草地、菜园、墙角的土壤中。

4、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蚯蚓的运动是爬行,身体是伸缩前进。

5、用笔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它的反应身体收缩。

6、把蚯蚓放入水中,蚯蚓会拼命向盘子的边沿爬行,蚯蚓不适应水中的环境,不能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里。

如:夏天暴雨过后,蚯蚓会爬出地面。

7、蚯蚓用口进食、用肛门排泄。

环带部分是蚯蚓的繁殖器官,
蜗牛的特点:生活在地面潮湿之处,有壳,身体柔软,有触角和眼睛,吃菜叶等
食物,会排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蚯蚓的特点:生活在地下,身体有环节,柔软,吃落叶等食物,会排泄,对外界
刺激有反应。

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适应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身体柔软、吃食物,都会爬行,
会排泄,会繁殖后代。

五、蚂蚁
1、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观察结束后,请把蚂蚁送回它们的家。

2、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蚂蚁喜欢吃白糖、面包屑等甜食。

3、蚂蚁是我们常见的小动物,校园里、花坛边、墙角处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4、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跑。

所以,我们不要随便干扰它们。

5、蚂蚁是群体生活的昆虫。

蚂蚁常在地下或朽木内营巢,巢中有许多隧道,每个巢中常有三种蚂蚁:雌蚁、雄蚁和工蚁。

6、生物学家一直用画图的方式帮助他们观察动物或植物。

一般先画出动物或植物的主要形状,然后画出各个部分,记下看到的每一个细节,最后作上标记。

7、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三节,长着6只脚,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

8、蚂蚁是如何过冬的呢?聪明的蚂蚁在入冬之前就有准备。

它们首先搬运杂草种子,准备明年播种用;同时搬运蚜虫、介壳虫、角蝉和灰蝶幼虫等到自己巢内过冬。

9、蚂蚁会到处乱爬,用什么东西把到处乱爬的蚂蚁围起来观察呢?在一个浅盆子里装一点儿水,水中央放一个小瓶盖,让蚂蚁在瓶盖上爬。

六、金鱼
1、金鱼用q í鳍qi 游泳,用s āi
鳃sai 呼吸。

2、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3、金鱼的进食方式是吞食。

4、给金鱼喂食应该注意什么?轻轻放入几颗鱼食或面包屑。

鱼食不能喂得太多,给金鱼喂了过量的食物,会导致金鱼吃食太多而涨死。

4、金鱼不停地喝水,金鱼的肚子为什么不涨破呢?
不会。

因为金鱼将水吸入口中,又通过鳃部排出。

实验:把滴管悄悄地伸到金鱼的嘴巴前面,挤出红水,发现红水从金鱼的嘴部进入,腮部流出之后,就能明白原来金鱼的“喝水”不是真正的喝水,而是呼吸。

结论:金鱼呼吸时,水流过金鱼的鳃部,鱼鳃就能利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

5、金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

金鱼是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是常见的家养动物
6、金鱼的特点:生活在水中,身上有鳞片,用鱼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

7、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活的,会运动,需要吃食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

8、水中生活着很多小动物,鱼是最常见的一类。

鳍尾头躯
七、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1、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相同。

2、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蜗牛蚯蚓蚂蚁金鱼
运动用腹足爬行身体伸缩爬行用脚爬行用鳍游泳
反应缩进壳内身体收缩逃跑逃跑游走
食物菜叶等绿色植物枯叶、小虫等甜食、小虫等小虫等
繁殖产卵产卵产卵产卵
3、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4、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

这就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5、我们周围的植物丰富多彩,动物也是各种各样。

假如我们选择一块草地,蹲下身子,静静地细心的观察,会发现很多小动物在活动,动物和植物在这块区域里共同生活。

资料库
1、地球上生活着一百五十多万种动物。

动物的寿命不同:“朝生暮死”蜉蝣成虫一天、幼虫两三年。

草履虫一昼夜。

弹涂鱼不到一年。

鲤鱼25年。

鳗鱼50年。

鲫鱼10年以上。

金鱼30年。

雄鹰、乌鸦、天鹅百岁左右。

熊、虎40~50年。

松鼠、野兔10年。

猫、狗大约十几年。

乌龟300岁。

2、昆虫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类群,有100多万种。

昆虫是唯一长有三对足的动物,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在胸部长着三对足,通常还有两对翅膀。

昆虫用气管呼吸如:蚂蚁、蝗虫、螳螂、蝴蝶、蜜蜂、蚊子、苍蝇等。

3、雄海马生小海马。

最大的动物是蓝鲸;最小的动物是蜂鸟;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丽鱼对后代关怀备至,小鱼以妈妈的口腔作为休息的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