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锄
江西2016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2016⾼考语⽂试题及答案解析 ⾼考可以说是⼈⽣的转折点,能够顺利参加⾼考已经是⼈⽣的⼀种胜利。
店铺⾼考频道以最快的速度为⼤家呈现2016江⻄⾼考语⽂试题及答案解析,如果您需要查找的真题及答案没有显⽰,请按ctrl+F5刷新。
绝密★启⽤前 2016年普通⾼等学校全国统⼀考试 语⽂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 考⽣务必将⾃⼰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阅读(9分,毎⼩题 3分) 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殷墟甲⾻⽂是商代晚期在⻳甲兽⾻上的⽂字,是商⺩室及其他贵族利⽤⻳甲兽⾻占⼘吉凶时写刻的⼘辞和与占⼘有关的记事⽂字,殷墟甲⾻⽂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了巨⼤⽽深远的影响。
甲⾻⽂的发现证实了商⺩朝的存着。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语⾔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的发现,将商⼈亲⼿书写、契刻的⽂字展现在学者⾯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进⼊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国维写了《殷⼘辞中所⻅先公先⺩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世系⼏乎皆可由⼘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世系基本可信,司⻢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是⼀部“实录”,那么司⻢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朝与夏⺩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时期,甲⾻⽂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阅读归类及分析

近五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归类一、考查情节的整体把握2019年全国III卷《到梨花屯去》第9题“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卷《赵一曼女士》第6题“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II卷《微纪元》第5题“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2017年全国I卷《天嚣》第5题“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2015·全国卷Ⅰ卷《马兰花》第11题第(4)小题“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2019年全国II卷《理水》第8题“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2018年全国I卷《赵一曼女士》第5题“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I卷《有声电影》第5题“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分)”。
2016·全国卷Ⅱ卷《战争》第11题第(2)小题“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6·全国卷Ⅲ卷《玻璃》第11题第(3)小题“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5·全国卷Ⅰ卷《马兰花》第11题第(3)小题“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2015·全国卷Ⅱ卷《垫师老汪》第11题第(2)小题“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新高考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类题】专练二附答案解析

新高考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类题】专练二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走,去那边看看!大伯起身扛着锄头,边走边对我说。
一只黄蝴蝶绕着他头上飞,又定在肩上的锄头上。
我们向山谷里走去,走进一团鸟鸣里。
溪水哗啦啦淌过茂密的草丛,向山下大水库奔去。
那里波光粼粼,仿佛铺满碎银子。
拐过山腰,眼前是一大片平整的菜地,点缀着些许绿意。
“这个是鸭脚板,城里人叫野蜀葵,口味像芹菜,城里人可喜欢吃了!”继续往里走,前头一亩多的菜地,盖着塑料薄膜,太阳一照亮晃晃的。
大伯说:“靠里边的是黄精,还有金银花。
咱这山里,落籽出苗,见风就长。
”走到菜地的沿子上,他吸了口气,扬起锄头,一锄下去,又猛又深,用力一掀,吱的一声,厚重的泥土剜起一大块,透出地气,撕扯着草根丝连。
“我琢磨着改种山野菜和中草药材,效益比普通蔬菜高得多,磨刀不误砍柴工啊!大伯说完,对着我,对着大山,爽朗大笑起来。
我忽然想起来,便问:“新德伯、国良叔、三琼婶他们,也都在忙吗?大伯一笑:“都正干得欢呢!走,去看看!”18.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B.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C.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D.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19.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大伯说完对着我和大山爽朗大笑起来。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①外媒评价:“中国高科技抗疫可以堪称参考范本。
”②从成功研制出检测试剂盒,到有效药物的及时筛选;③从大数据溯源、健康码识别,到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④这些攻关之举、防控之策,无不闪耀着科技的“高光”,无不体现着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山水田园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山水田园诗一、常见意象(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竹林、霞光、露珠(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隐者(3)农具:耒、耜sì、锸、锄头、犁(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诗人常会选取炊烟、桑麻、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等体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意象。
选取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超凡脱俗的灵鸟)、孤云、禅房、古寺、暮钟等具有隐逸特点的意象,用五柳、接舆、伯夷、叔齐等历史人物和僧道、林叟、樵夫、幽人等山野之人来自比。
二、思想情感(1)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2)心物相融的恬淡、闲适自得的心情。
(3)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
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孤寂思绪;或借凄风苦雨,寄寓贬谪忧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4)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5)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三、常用技法(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描写手法①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高低远近的顺序。
②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
③白描与工笔。
白描,简单地罗列,简单地描写。
工笔,细致入微地刻画,重彩浓墨地描绘。
④虚实结合(眼前景与想象景)。
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②乐景写哀(反衬),用欢乐的景物或场景写哀伤的心情。
四、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散文阅读)赏析语言——理解句子含意,赏析语言艺术【含答案及解析】

任务突破练10赏析语言——理解句子含意,赏析语言艺术一、(2021·山东烟台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住在城市里的菜鸟余继聪①我这城里,土地已经不多,不过,很多人和布谷鸟等鸟类还是依然习惯记着农历,记着一个个节气。
②节气一到,便不知道从哪里走出几个农民模样的老人,扛着几把不大用得着的旧钝锄头,在宽大的柏油路边,把一星半点的残存土地锄挖出来,种上几簇辣椒、茄子、洋芋、豆子或者一蓬南瓜。
③这是一些丧失了土地,却依然对土地很眷恋、很怀念,依然忘记不了自己是个农民,到了一个个节气,手指和骨头里便要像庄稼拔节一般嘎嘎作响的人;如果按现今年轻人的说法,他们就是些土得掉渣的菜鸟。
城市年轻人不会对泥土、庄稼和农历、节气有什么感情;看着土地的消失,他们不会有痛彻骨髓的难受。
④但是,节气一到,乡村鸟儿们便要如期来临了。
布谷鸟,每到芒种立夏前后,就要飞进城里的树上来叫,好像要把忘记了稼穑耕耘的城里人也叫到乡下去播种。
一些老人,听到它们的叫声,大概还能突然想到曾经耕耘播种过的农田和时光,大概会想到被埋葬到城市的水泥下面、柏油路下面的曾经的庄稼地,想到那些早已被扔进了墙角甚至被当作垃圾扔掉了的农具,然后发出几声无奈的叹息。
年轻人,对布谷鸟的叫声大多无动于衷,或者误解了这辛勤的鸟儿,总以为它是在唱一首抒情的歌,而不明白它是要催促人们赶快稼穑耕耘。
⑤还有乡村里的麻雀、八哥、云雀、戴胜鸟、黑头公公、白头公公、鸽子,也会飞进城来,落在城里的树上。
我觉得它们是我的老乡,没有忘记我,感觉它们很亲切。
甚至会有乌鸦,也飞进城里来,在阴雨连绵的深夜里,在隔壁的龙江公园的树林里叫。
童年生活在乡下时,夜里听见乌鸦叫,我们总是心惊胆战的,常常躲在被窝里,蒙着头,瑟瑟发抖。
这黑色的鸟,喜欢出没坟场,觅食腐尸,很容易叫人想到死亡,叫人感到它的身影和叫声恐怖。
现在住在城里,听到乡下来的乌鸦叫,竟然也会觉得它是老乡,不再那么厌恶它,甚至觉得像见到乡亲进城来一般亲切了。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讽喻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讽喻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病牛李纲(宋)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骑牛曲陆师(清)牛背儿童自放歌,头头注涧复逾坡。
问渠何法牛驯扰【注】,鞭挞无惊刍牧多。
【注】驯扰:驯服柔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诗的前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写牛做出了很大贡献,累得筋疲力尽却无人同情。
B.李诗的后两句写众人吃了牛耕种的粮食,却不关心牛的死活,任由它病卧夕阳。
C.陆诗刻画了一个悠闲自得、深得牧牛之法的牧童形象,全诗叙议结合,饶有兴味。
D.李诗和陆诗都写到了牛,但其中牛的形象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不相同。
2.陆诗运用了卒章显志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再经胡城县[唐]杜荀鹤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催租行[宋]范成大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
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3.《再经胡城县》一诗中“加朱绂”的意思是,运用的是借代手法;《催租行》题目中的“行”指4.试分析两首诗揭露讽刺手法的异同。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南吕]四块玉·叹世元·曾瑞罗网施①,权豪使,石火光阴②不多时。
劼活③若比吴蚕似。
皮作锦,茧做丝,蛹烫死。
[注释]①罗网施:指设圈套害人。
②石火光阴:形容如石火迸发,转瞬即逝。
③劼活:忙碌。
5.请将曲中最后三句的寓意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6.这首元曲是一首讽刺世态之作,请结合这首元曲的主要修辞手法来进行分析。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8.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福建省晋江市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之知识梳理与训练附答案

福建省晋江市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之知识梳理与训练附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歌女契诃夫(俄)当年她比现在更漂亮,歌喉更动听。
夏季的一天,在她的楼房里,坐着尼古拉,是她的崇拜者。
天气闷热难耐。
前厅意外响起门铃声。
“大概是邮差,也可能是女友。
”帕莎说道。
尼古拉从来不回避帕莎的女友和邮差,但这次却躲到隔壁房里。
帕莎拉开门,让她吃惊的是,门口站着位素不相识的女士。
年轻漂亮,衣着考究,俨然一位高贵的太太。
“请问您有什么事?”帕莎问道。
太太没有回答。
她朝里迈了一步,慢慢打量房间,然后坐下来。
“我丈夫在你这吗?”她木然地问道,哭红了的大眼睛瞧着帕莎。
“什么?”帕莎小声说,手脚开始发抖,“没……太……我不认识您的丈夫。
”太太几次用手绢擦地苍白的嘴唇,不时屏住呼吸克制内心的颤栗,帕莎则呆若木鸡地站在地面前,不敢正跟看她。
“那你是说,他不在这?”太太的语气明显带着责问。
“你卑鄙,可恶……”太太厉声说道,并带着仇恨和厌恶的神气盯着帕莎。
帕莎感到自己一定给这位一身黑衣、眼神愤怒、手指又白又细的太太留下某种丑陋的印象。
她觉得,如果自己长得瘦一些,不涂脂抹粉,还可以隐瞒那并不高贵的身份。
“我丈夫在哪?”太太说,“不过,他在不在这也无所谓,可是我必须告诉你,他盗用公款的事已经败露。
瞧你干了什么好事!”太太站起未,愤愤地在房里走来走去。
帕莎望着地,吓得懵懵懂懂的。
“今天就要来抓他,逮捕他,”太太说到这抽泣起来,这声抽泣听出地的屈辱和懊丧。
“我知道,是你把他弄到了这般可怕的境地!”太太继续在房里走来走去,绞着手。
帕莎呆呆地望着她,不明她的来意。
“我,太太,什么也不知道!”她委屈地哭起来。
“你撒谎!”太太高声训斥,悉狠狠地瞪着她,“我知道,这个月他天天在你这里鬼混!我告诉你:他盗用公款,为了你,他不惜去犯罪。
”太太在帕莎面前站住,坚决地说,“他有妻子,儿女……一旦他判了罪被流放,那我和我的孩子就要活活饿死……不过眼前还有办法救他,使我和孩子免得丢脸和受穷。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云中记(节选)阿来地震发生的日子是5月12日。
之前,阿巴已经和村里各家各户商量好这一年祭祖先的日子——5月15日。
那时,地里的小麦已经锄过了二遍草,又施了一道帮助小麦抽穗扬花的化肥。
玉米出苗后,也锄过了头遍草。
果园里近年引种的叫车厘子的樱桃已经泛红。
男人们坐在村前的石碉前,讨论要不要把村里在外面打工的人、在外面上学的人都召回村来。
没等日子到来,地震爆发了。
道路断了,电线断了,建在山前的手机通信塔也歪着身子,余震每来一次,就摇晃着发出瘆人的吱嘎声。
震后第一天,从乡政府冲上山来一个副乡长。
他居然没有被满山滚石砸死,也算是个奇迹。
当天夜里,又从县政府来了一个干部。
他的头上包扎着绷带,那是一个胡乱缠上的急救包。
有人扑上去抓住县里来的干部拼命摇晃:怎么就只来了你一个人?!干部说:县城也一样遭灾了啊,县里要优先恢复通信,抢通道路啊!县里来的干部就是仁钦。
他脑袋上缠着绷带,浮肿的脸上满是泥土。
他的两只鞋都破了,乌黑的脚趾头露在外面,走路一瘸一拐。
云中村惊魂未定的乡亲没有人认出他来。
他的亲舅舅阿巴也没有认出他来。
到底是县里来的干部,他把一窝蜂扑在废墟上的人员分了组,身体壮的挖掘,其他人传递那些挖掘出来的石头和木料。
三个小组在有人呼救的废墟上同时展开。
速度果真加快了一些。
先他到达却六神无主的副乡长也镇定下来。
几年后,这些事会变成玩笑话。
当年的副乡长洛伍对仁钦说:妈的,你一个县里的毛头副科员,刚参加工作,就敢指挥我堂堂副乡长!仁钦确实毫不客气地指挥了他。
当时副乡长真是乱了方寸。
仁钦让他休息一下。
他瞪着血红的眼睛喊:这种情况,我怎么能休息?!那我请你去把挖出来的粮食和肉集中起来,组织人做饭!让大家吃顿热的!那是震后第三天,全云中村幸存的人才集中起来吃了一顿热腾腾的饱饭。
大家的情绪稍稍稳定下来。
县里来的干部,还从背包里拿出酒精、消炎药粉、绷带,好歹把伤员们的伤简单处理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分)
锄
李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
“咳呀。
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
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
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
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
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
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元,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
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
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
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
了。
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
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
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
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
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
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
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
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颗一颗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
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
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有删改)
精炼成钢
1.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思路】
(1)“锄”是用来干什么的?
答:
(2)“锄”与________有何关联?
答:
(3)“锄”有什么________意义?
答:
(4)文章的________是什么?
答:
【点拨】
这是一篇散文化小说,情节并不明显,所写人物也只有一个,所写内容主要是________,于是,作为标题的“锄”也就具有了深刻含义。
在文中主要是“锄”的象征意义,要从六安爷的人生经历、生活方式、对土地的态度与情感等角度来分析。
【答题】
答:
2.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6分)
【思路】
(1)夸张的修辞有何作用?
答:
(2)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答:
【点拨】
注意夸张手法的作用,要联系文章________来分析。
【答题】
答:
精炼成钢答案
1.【思路】(2)六安爷(3)特殊(4)主题
【点拨】六安爷最后一次锄地,与土地告别的情景
答案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②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④锄作为一种劳动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2.【点拨】主题
答案①强调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②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③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尖锐的对比。
多点训练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8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意蕴丰富的句子进行探究的能力。
作答时应以“不是锄地”“过瘾”两个关键词为辐射点,来体察六安爷的行为、性格和内心世界,思考这种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
探究题需要多层次解读,组织答案要避免要点交叉。
答案六安爷层面:①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
②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体现了六安爷心里的无奈和悲哀。
小说主旨层面:①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
②随着传
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现代科技对农村产生的冲击,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