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原料、工艺流程参考模板

合集下载

通用硅酸盐水泥生产概述

通用硅酸盐水泥生产概述

01
通用硅酸盐水泥主要由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铝
酸四钙等矿物组成。
水化反应
02
通用硅酸盐水泥与水混合后,各种矿物成分发生水化反应,释
放出热量并生成水化产物。
凝结与硬化
03
水化反应过程中,水泥浆逐渐失去塑性,开始凝结并最终硬化
成为坚硬的水泥石结构。
质量控制
原料质量
生产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原料包括石灰石、黏土、铁粉等,需确保原 料质量稳定,以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通用硅酸盐水泥生产 概述
目录
• 通用硅酸盐水泥简介 •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原料 •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
目录
•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性能与质量控制 •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01
通用硅酸盐水泥简介
定义与特性
定义
通用硅酸盐水泥是一种以硅酸钙 为主要成分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通过与水混合后能够迅速硬化并 保持强度。
根据生产配方,将不同成分的原料按 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
混合
通过混合机将配料后的原料进行均匀 混合,确保各成分在原料中分布均匀。
煅烧与冷却
煅烧
将混合均匀的原料送入回转窑中,在高温下进行煅烧,使原料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形成硅酸盐水泥熟料。
冷却
将煅烧后的熟料送入冷却机中进行冷却,降低熟料的温度,便于后续的包装和运输。
原料替代
研发新的原料替代技术,减少传统原料的使用, 降低生产成本。
节能减排技术
研发和应用新的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和环保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铁粉
01
铁粉在通用硅酸盐水泥中主要作为矿化剂使用,可以加速水 泥的硬化速度和提高水泥的强度。

硅酸盐水泥资料

硅酸盐水泥资料

硅酸盐水泥水泥是建筑上用量很大的材料之一,它从诞生至今为人类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水利及交通等基本建设中。

由于水泥具有生产原料广泛、相对成本较低及工程使用性能良好等特点,在目前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水泥仍将是不可替代的建筑材料。

如今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水泥产量最高、使用量最多的的国家。

我国水泥产量的90%左右属于硅酸盐系列水泥。

水泥,指加水拌和成塑性浆体后,能胶结砂、石等适当材料并能在空气和水中硬化的粉状水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按其矿物组成分为硅酸盐类水泥、铝酸盐类水泥、硫铝酸盐类水泥、铁铝酸盐类水泥及氟铝酸盐类水泥。

按性质和用途可以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及特性水泥。

通用水泥: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水泥。

如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

专用水泥:有专门用途的水泥。

如中、低热水泥、道路水泥、砌筑水泥等。

特性水泥:某种性能比较突出的水泥。

如快硬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水泥、膨胀水泥等。

通用硅酸盐水泥:以硅酸盐水泥熟料、适量的石膏和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混合材料: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入的一些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矿物材料、工业废渣(如矿渣、火山灰、粉煤灰等)称为混合材料。

混合材料分为活性混合材料和非活性混合材料。

活性混合材料: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粉煤灰非活性混合材料:石英砂、石灰石、黏土、窑灰、慢冷矿渣等掺混合材料的目的是改善水泥的某些性能、调整水泥强度、增加水泥品种、扩大水泥的使用范围、综合利用工业废料、节约能源、降低水泥成本等。

硅酸盐水泥熟料:凡以适当成分的生料(主要成分为CaO、SiO2、Al2O3、Fe2O3)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产物称为硅酸盐水泥熟料,简称熟料。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分类:按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量分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

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即国外统称的波特兰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分类(3篇)

普通硅酸盐水泥分类(3篇)

第1篇一、引言水泥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道路桥梁、水利工程等领域。

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硅酸盐水泥”)是水泥产品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

根据不同的生产原料、性能特点和使用要求,普通硅酸盐水泥可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对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分类1. 按照生产原料分类(1)硅酸盐水泥:以硅酸盐质原料为主,如石灰石、粘土、石英等,通过高温煅烧制得。

硅酸盐水泥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抗渗性,适用于各种混凝土工程。

(2)混合硅酸盐水泥:在硅酸盐水泥的基础上,加入一定比例的混合材料,如粉煤灰、矿渣、硅粉等。

混合硅酸盐水泥具有较好的耐久性、抗硫酸盐侵蚀性和抗碱骨料反应性,适用于环境要求较高的工程。

2. 按照凝结时间分类(1)早强硅酸盐水泥:具有较快的凝结时间,早期强度发展迅速。

适用于工期紧迫、要求早期强度高的工程。

(2)普通硅酸盐水泥:凝结时间适中,适用于一般混凝土工程。

(3)晚强硅酸盐水泥:凝结时间较长,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3. 按照性能特点分类(1)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具有良好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适用于硫酸盐含量较高的环境。

(2)抗渗硅酸盐水泥: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适用于要求抗渗性能较高的工程。

(3)抗碱骨料反应硅酸盐水泥:具有良好的抗碱骨料反应性能,适用于骨料中含有活性氧化硅的工程。

(4)高铝硅酸盐水泥:具有较高的铝硅比,适用于高温、高压环境。

4. 按照用途分类(1)通用硅酸盐水泥:适用于一般混凝土工程,如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等。

(2)特种硅酸盐水泥:适用于特殊环境、特殊要求的工程,如水下工程、海洋工程、核电站工程等。

三、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1. 原料准备:选择合适的原料,如石灰石、粘土、石英等,经过破碎、磨细等处理。

2. 煅烧:将原料在高温下煅烧,生成熟料。

3. 熟料磨细:将熟料磨细,得到一定细度的水泥粉。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原料、工艺流程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原料、工艺流程

聚煤网 2022-05-23 15:12:12 浏览 11摘要:以碳酸钙为主要成份的原料,是水泥熟料中 CaO 的主要来源。

如石灰石、白垩、石灰质泥灰岩、贝壳等。

一吨熟料约需 1.4~1.5 吨石灰质干原料,在生料中约占 80%摆布。

1.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成份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I2O3)、铁铝酸四钙(4CaO•AI2O3•Fe2O3) 其中: CaO 62~67%; SiO2 20~24%; AI2O3 4~7%;Fe2O3 2~6%。

2.硅酸盐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1) 石灰质原料:以碳酸钙为主要成份的原料,是水泥熟料中CaO 的主要来源。

如石灰石、白垩、石灰质泥灰岩、贝壳等。

一吨熟料约需 1.4~1.5 吨石灰质干原料,在生料中约占 80%摆布。

石灰质原料的质量要求品位 CaO (%) MgO (%) R2O (%) SO3 (%) 燧石或者石英(%)一级品>48 <2.5 <1.0 <1.0 <4.0二级品 45~48 <3.0 <1.0 <1.0 <4.0(2)黏土质原料:含碱和碱土的铝硅酸盐,主要成份为 SiO2,其次为 AI2O3,少量 Fe2O3,是水泥熟料中SiO2、AI2O3、Fe2O3 的主要来源。

黏土质原料主要有黄土、黏土、页岩、泥岩、粉砂岩及河泥等。

一吨熟料约需 0.3~0.4 吨黏土质原料,在生料中约占 11~17%。

黏土质原料的质量要求品位硅酸率铁率 MgO (%) R2O (%) SO3 (%) 塑性指数一级品 2.7~3.5 1.5~3.5 <3.0 <4.0 <2.0 >12二级品 2.0~2.7 或者 3.5~4.0 不限<3.0 <4.0 <2.0 >12普通情况下 SiO2 含量 60~67%,AI2O3 含量 14~18%。

(3)主要原料中的有害成份① MgO:影响水泥的安定性。

水泥熟料中要求 MgO<5%,原料中要求 MgO<3%。

水泥工艺生产硅酸盐水泥的原料及配料计算

水泥工艺生产硅酸盐水泥的原料及配料计算

4.1.2.3 配料方案的选择
确定熟料率值的依据 1、水泥品种(以下列举几种水泥) 抗硫酸盐水泥:分中抗硫酸盐水泥、高抗硫酸盐水泥 – 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以适当成分的硅酸盐水泥
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具有抵抗较高浓 度硫酸根离子侵蚀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高抗硫 酸盐硅酸盐水泥。简称高抗硫水泥。 – 代号P·HSR。其C3S < 50.0 C3A < 3.0
4.1.2.3 配料方案的选择
确定熟料率值的依据 5、窑型与规格 见前,不同窑型率值的一般取值范围。 6、生料的易烧性 生料易烧性(形成熟料的难易程度)好,可采用高KH、 高n、高p,否则配低一些。 影响易烧性的因素很多,如生料的潜在矿物组成、原料 的性质和颗粒组成、生料中的次要氧化物和微量元素、生料 的均匀性和粉磨细度、矿化剂、液相、燃煤的性质等。
4.1.2.3 配料方案的选择
确定熟料率值的依据 1、水泥品种(以下列举几种水泥) 大坝水泥:防水化热,应降C3S、C3A,但C3S降得过多, 必影响强度等,所以应先考虑降C3A,即低p,再适当降C3S。
4.1.2.3 配料方案的选择
确定熟料率值的依据
1、水泥品种(以下列举几种水泥)
抗硫酸盐水泥:分中抗硫酸盐水泥、高抗硫酸盐水泥
4.1.2.2 配料计算的依据
熟料组成确定后,即可根据所用原料进行配料计算,求 出符合熟料组成要求的原料配合比。
配料计算的依据是物料平衡,即反应物的量应等于生成 物的量。
随着温度的升高,生料煅烧成熟料经历以下过程:生料 干燥蒸发物理水;粘土矿物分解放出结晶水;有机物质的分 解挥发;碳酸盐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液相出现使熟料烧成。 因为有水分、二氧化碳以及某些物质逸出,所以,计算时必 须采用统一基准。

水泥厂工艺流程(配图)

水泥厂工艺流程(配图)

下载可编辑复制一、水泥生产原燃料及配料生产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料为石灰原料和粘土质原料,有时还要根据燃料品质和水泥品种,掺加校正原料以补充某些成分的不足,还可以利用工业废渣作为水泥的原料或混合材料进行生产。

1、石灰石原料石灰质原料是指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石灰石、泥灰岩、白垩和贝壳等。

石灰石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每生产一吨熟料大约需要1.3吨石灰石,生料中80%以上是石灰石。

2、黏土质原料黏土质原料主要提供水泥熟料中的、、及少量的。

天然黏土质原料有黄土、黏土、页岩、粉砂岩及河泥等。

其中黄土和黏土用得最多。

此外,还有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

黏土质为细分散的沉积岩,由不同矿物组成,如高岭土、蒙脱石、水云母及其它水化铝硅酸盐。

3、校正原料当石灰质原料和黏土质原料配合所得生料成分不能满足配料方案要求时(有的含量不足,有的和含量不足)必须根据所缺少的组分,掺加相应的校正原料(1)硅质校正原料含80%以上(2)铝质校正原料含30%以上(3)铁质校正原料含50%以上下载可编辑复制二、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主要由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组成。

三、工艺流程1、破碎及预均化(1)破碎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

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破碎过程要比粉磨过程经济而方便,合理选用破碎设备和和粉磨设备非常重要。

在物料进入粉磨设备之前,尽可能将大块物料破碎至细小、均匀的粒度,以减轻粉磨设备的负荷,提高黂机的产量。

物料破碎后,可减少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同粒度物料的分离现象,有得于制得成分均匀的生料,提高配料的准确性。

(2)原料预均化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硅酸盐水泥生产技术

硅酸盐水泥生产技术

普通水泥
P· O
矿渣水泥
火山灰水泥 粉煤灰水泥
P· S
P· P P· F
2.1.2 组分材料
硅酸盐水泥熟料 即国际上的波特兰水泥熟料,简称水泥熟料。是
一种由主要含CaO、SiO2、Al2O3、Fe2O3 的原料按
适当比例配合磨成细粉(生料)烧至部分熔融, 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水硬性胶凝物质。
熟 料
湿法 干法
立窑生产 回转窑生产
机械化立窑 干法回转窑 湿法回转窑
半干法回转窑
湿 法
新型干法
回转窑
立窑
(1)湿法 生料浆水分占32%~40%左右。生料浆脱水烘
干后破碎,入窑煅烧,称之为半湿法。
(2)干法 生料粉调配均匀并加入适量水,制成料球喂入
立窑或立波尔窑内煅烧称为半干法,料球含水
12%~15%。
2.1
硅酸盐水泥生产标准
2.1.1 五大品种水泥简介
1.硅酸盐水泥(波特兰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 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 硅酸盐水泥分两种类型,不掺加混合材料的称Ⅰ型硅酸盐水泥,用代号P· Ⅰ表示; 在硅酸盐水泥粉磨时掺入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渣混合材料的称Ⅱ型 硅酸盐水泥,用代号P· Ⅱ表示。其中P为波特兰“Portland”的英文字首。 2.普通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适量的石膏磨细制成的水 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P· O。 3.矿渣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的石膏磨细制成的水 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矿渣硅酸盐水泥(简称矿渣水泥),代号为P· S。 4.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凡用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火山灰质混合材料、适量的石膏磨细 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简称火山灰水泥),代号为P· P。 5.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粉煤灰、适量的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 胶凝材料,称为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简称粉煤灰水泥),代号为P· F。

第三节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

第三节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

(5) 液相的形成与熟料的烧结 液相的形成(1250~1280℃)
液相的组成:由氧化铁、氧化铝、氧化 钙、氧化镁和碱及其他组分 最低共熔温度:物料在加热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 开始出现液相的温度称为最低共熔温度。
其大小与组分的性质与数目有关。
液相量:液相量与组分的性质、含量、温度等因素 有关(一般为20~30%) 。液相多形成C3S容 易,但过多,会造成转窑内结圈,立窑内 结炉瘤等。
(1) 使熟料中的C3S和C2S呈介稳态存在,减少C3S分解, 防止β-C2S向γ-C2S转化而降低水硬活性,提高熟 料质量;防止MgO晶体长大,有利于水泥安定性 ;急冷熟料晶粒小,活性高;C3A主要呈玻璃体, 抗硫酸盐性能提高; (2) 改善熟料的易磨性; (3)回收熟料带走的热量,预热二次空气,提高窑的热 效率; (4)便于熟料运输、贮存与粉磨。
破碎:就是依靠外力(主要是机械力),克服固体物料内 聚力,将大块物料变成小块物料的过程。 破碎的方法: a)压碎 b)磨碎 c) 劈碎 d) 折碎 e)冲击破碎
根据破碎后物料粒度的大小,将破碎分为粗碎、
中碎和细碎三种。
入料粒度(mm) 粗碎 中碎 300 ~ 900 100 ~ 350 出料粒度(mm) 100 ~ 350 20 ~ 100
应能充分进行,必须使烧成带有一定的高度,还要 将煤的粒度、鼓风压力和通风情况加以综合考虑。 但是机立窑中料球如果在烧成带停留时间过长,易 产生过烧,引起结大块、炼边、甚至架窑,反而影 响产质量,增加不必要的能耗。 过短,将漏生。
(3) 冷却带 该带物料温度低于1300℃。在该带中,高温 熟料与从窑下鼓入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空气被 加热后进入烧成带供燃料燃烧之用。
C-S-A-F四元系统,不同温度下,液相的计算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硅酸盐水泥生产的原料聚煤网2014-05-23 15:12:12 浏览111.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成分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I2O3)、铁铝酸四钙(4CaO•AI2O3•Fe2O3)其中:CaO 62~67%; SiO2 20~24%; AI2O3 4~7%; Fe2O3 2~6%。

2.硅酸盐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1) 石灰质原料: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原料,是水泥熟料中CaO的主要来源。

如石灰石、白垩、石灰质泥灰岩、贝壳等。

一吨熟料约需1.4~1.5吨石灰质干原料,在生料中约占80%左右。

石灰质原料的质量要求品位 CaO(%) MgO(%) R2O(%) SO3(%)燧石或石英(%)一级品>48 <2.5 <1.0 <1.0 <4.0二级品 45~48 <3.0 <1.0 <1.0 <4.0(2)粘土质原料:含碱和碱土的铝硅酸盐,主要成分为SiO2,其次为AI2O3,少量Fe2O3,是水泥熟料中SiO2、AI2O3、Fe2O3的主要来源。

粘土质原料主要有黄土、粘土、页岩、泥岩、粉砂岩及河泥等。

一吨熟料约需0.3~0.4吨粘土质原料,在生料中约占11~17%。

粘土质原料的质量要求品位硅酸率铁率 MgO(%) R2O(%) SO3(%)塑性指数一级品 2.7~3.5 1.5~3.5 <3.0 <4.0 <2.0 >12二级品 2.0~2.7或3.5~4.0 不限<3.0 <4.0 <2.0 >12一般情况下SiO2含量60~67%,AI2O3含量14~18%。

(3)主要原料中的有害成分① MgO:影响水泥的安定性。

水泥熟料中要求MgO<5%,原料中要求MgO<3%。

②碱含量(K2O、Na2O):对正常生产和熟料质量有不利影响。

水泥熟料中要求R2O<1.3%,原料中要求R2O<4%。

③ P2O5:水泥熟料中含少量的P2O5对水泥的水化和硬化有益。

当水泥熟料中P2O5含量在0.3%时,效果最好,但超过1%时,熟料强度便显著下降。

P2O5含量应限制。

④ TiO2:水泥熟料中含有适量的TiO2,对水泥的硬化过程有强化作用。

当TiO2含量达0.5~1.0%,强化作用最显著,超过3%时,水泥强度就要降低。

如果含量继续增加,水泥就会溃裂。

因此在石灰石原料中应控制TiO2<2.0%。

3. 硅酸盐水泥生产的辅助原料(1)校正原料①铁质校正原料:补充生料中Fe2O3的不足,主要为硫铁矿渣和铅矿渣等。

②硅质校正原料:补充生料中SiO2的不足,主要有硅藻土等。

③铝质校正原料:补充生料中AI2O3的不足,主要有铝钒土、煤矸石、铁钒土等。

校正原料的质量要求硅质原料硅率 SiO2(%) R2O(%)>4.0 70~90 <4.0铁质原料 Fe2O3>40%铝质原料 AI2O3>30%(2) 缓凝剂:以天然石膏和磷石膏为主。

掺加量3~5%。

4.工业废渣的利用①赤泥:烧结法生产氧化铝排出的赤色废渣,以CaO、SiO2为主。

掺加石灰质原料可配制成生料。

②电石渣:以CaO为主。

可替代部分石灰石生产水泥。

③煤矸石:以SiO2、AI2O3为主。

可替代粘土生产水泥。

④粉煤灰:以SiO2、AI2O3为主。

可替代粘土配制生料,也可作混合材料。

⑤石煤:以SiO2、AI2O3为主。

可作不粘土质原料,也可作燃料。

硅酸盐水泥生产的原料1.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成分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I2O3)、铁铝酸四钙(4CaO·AI2O3·Fe2O3)其中:CaO 62~67%; SiO2 20~24%; AI2O3 4~7%; Fe2O3 2~6%。

2.硅酸盐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1)石灰质原料: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原料,是水泥熟料中CaO的主要来源。

如石灰石、白垩、石灰质泥灰岩、贝壳等。

一吨熟料约需1.4~1.5吨石灰质干原料,在生料中约占80%左右。

石灰质原料的质量要求(2)粘土质原料:含碱和碱土的铝硅酸盐,主要成分为SiO2,其次为AI2O3,少量Fe2O3,是水泥熟料中SiO2、AI2O3、Fe2O3的主要来源。

粘土质原料主要有黄土、粘土、页岩、泥岩、粉砂岩及河泥等。

一吨熟料约需0.3~0.4吨粘土质原料,在生料中约占11~17%。

一般情况下SiO2含量60~67%,AI2O3含量14~18%。

(3)主要原料中的有害成分①MgO:影响水泥的安定性。

水泥熟料中要求MgO<5%,原料中要求MgO<3%。

②碱含量(K2O、Na2O):对正常生产和熟料质量有不利影响。

水泥熟料中要求R2O<1.3%,原料中要求R2O<4%。

③P2O5:水泥熟料中含少量的P2O5对水泥的水化和硬化有益。

当水泥熟料中P2O5含量在0.3%时,效果最好,但超过1%时,熟料强度便显著下降。

P2O5含量应限制。

④TiO2:水泥熟料中含有适量的TiO2,对水泥的硬化过程有强化作用。

当TiO2含量达0.5~1.0%,强化作用最显著,超过3%时,水泥强度就要降低。

如果含量继续增加,水泥就会溃裂。

因此在石灰石原料中应控制TiO2<2.0%。

3. 硅酸盐水泥生产的辅助原料(1)校正原料①铁质校正原料:补充生料中Fe2O3的不足,主要为硫铁矿渣和铅矿渣等。

②硅质校正原料:补充生料中SiO2的不足,主要有硅藻土等。

③铝质校正原料:补充生料中AI2O3的不足,主要有铝钒土、煤矸石、铁钒土等。

(2)缓凝剂:以天然石膏和磷石膏为主。

掺加量3~5%。

4.工业废渣的利用①赤泥:烧结法生产氧化铝排出的赤色废渣,以CaO、SiO2为主。

掺加石灰质原料可配制成生料。

②电石渣:以CaO为主。

可替代部分石灰石生产水泥。

③煤矸石:以SiO2、AI2O3为主。

可替代粘土生产水泥。

④粉煤灰:以SiO2、AI2O3为主。

可替代粘土配制生料,也可作混合材料。

⑤石煤:以SiO2、AI2O3为主。

可作不粘土质原料,也可作燃料。

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水泥生产工艺要点:两磨一煅烧一、硅酸盐水泥生产方法分类湿法回转窑生产工艺过程干法回转窑生产工艺过程半干法回转窑生产工艺过程立窑生产工艺过程我国水泥生产主要工艺与装备的技术进步摘要:在我国,由于经济技术水平、资源分布、交通运输条件等原因,不仅发展了许多种形式的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而且每种形式的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都发展了多种规模的生产线。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在广大水泥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水泥工业的生产工艺与装备越来越先进、单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大、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环保效果越来越好,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越来越理想,正一步一步顺应着世界水泥工业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潮流——大型化、信息化、节能、环保、生态化。

关键词: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技术进步1 前言以水泥混凝土材料为主体所构成的现代建筑文明,是继“秦砖汉瓦”之后人类建筑材料文明的又一伟大创造。

水泥因其数量大、用途广、使用方便、性能优良,以及具有许多其它材料不可取代的性能、具有同地球环境亲和共融的生态产品属性,而与钢材、木材同为人类文明建设的三大基础工程材料之一,并且至今仍无可以取代水泥的更合适的材料。

可见,水泥对人类生活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水泥的世界将是不可想象的。

自从英国人阿斯普丁于1824年取得波特兰水泥(我国称硅酸盐水泥)专利以来,在世界各地水泥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生产工艺与装备已历经多次重大技术创新:第一次是上世纪初,湿法回转窑的出现并得到全面推广,提高了水泥的产量和质量,奠定了水泥工业作为现代化工业的基础。

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湿法回转窑生产工艺曾盛行一时。

第二次是上世纪50-70年代,悬浮预热和预分解技术的出现,大幅度提高了水泥熟料烧成过程的热效率和单机生产能力,促进了水泥工业向大型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次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计算机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在水泥工业的广泛应用,使得水泥工业真正进入了现代化阶段,形成了一套具有现代高科技特征和符合优质、高效、节能、环保要求,以及大型化、自动化的现代水泥生产工艺和装备。

第四次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工业发达国家出现了水泥生态化的高潮,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开发工业废弃物及城市生活垃圾等再循环利用技术,逐步减少天然资源和天然能源的消耗,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地接收、消纳工业废弃物及城市生活垃圾等,使水泥工业达到与环境友好、相容、和谐、共存。

我国作为世界水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成员,进入新世纪以来,主要生产工艺与装备紧跟世界水泥工业的发展潮流,即以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为基点的同时,向生产规模大型化、装备高效化(包括节能、降耗、安全运转、信息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产品高性能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发展,不断推进水泥工业成为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2我国水泥工业主要生产工艺与装备的技术进步1889年,清政府在唐山创办士敏土厂(启新洋灰公司),采用立窑生产工艺与装备,1892年建成投产。

后从丹麦购进两台干法回转窑,淘汰了原有立窑生产工艺与装备,于1906年建成年产4万吨的水泥厂,标志着中国水泥工业的诞生和百年中国水泥工业史的开端。

但是,由于内战不断和外来侵略,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仍非常落后,主要以湿法回转窑、老式干法回转窑工艺与装备为主,水泥年产量仅66万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水泥工业和其它工业一样得到较快发展:50-60年代,采用湿法、半干法回转窑工艺与装备,先后新建和扩建了32个重点大中型企业,同时中小型立窑水泥企业也发展起来,为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60年代末,水泥产量达到了1800多万吨。

70-80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稳步高速发展带动了我国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的快速进步。

除了继续新建和扩建湿法回转窑生产线外,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以预分解窑生产工艺为中心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在我国诞生并得以迅速发展,我国自行开发出了700-2000t/d熟料的预分解窑生产线;机立窑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已基本成熟。

到80年代末,水泥产量已超过2亿吨。

90年代,我国水泥工业生产工艺与装备技术进步、水泥产量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

成熟的700-2000t/d熟料国产化预分解窑生产线已走出国门,出口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4000t/d熟料预分解窑国产化示范生产线也于1998年12月建成投产;1990年开始,全国掀起了推广“立窑节能十四项技术”的高潮,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立窑水泥工业生产工艺与装备的技术进步,取得了特别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涌现出了一批现代立窑水泥生产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