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刚度计算

合集下载

模板刚度计算

模板刚度计算

模板刚度计算(1)主、次梁模板设计采用10mm厚竹胶板50×100mm木方配制成梁侧和梁底模板,梁底模板底楞下层、上层为50×100mm木方,间距200mm。

加固梁侧采用双钢管对拉螺栓(φ14),对拉螺栓设置数量按照以下原则执行:对拉螺栓纵向间距不大于450mm。

对拉螺栓采用φ14PVC套管,以便周转。

搭设平台架子,立杆间距不大于900mm,立杆4m,2m对接,梁底加固用3m、2m 钢管平台、梁底加固钢管对接处加设保险扣件。

立梁用一排对拉螺栓间距600mm,次梁侧面钢管与平台水平管子支撑,板、梁木方子中到中间距200mm。

⑵梁模板设计本工程转换层梁最大截面1125mm×1400mm,取此梁进行验算,跨度7.20m。

梁底模板采用δ=14厚多层板,模板下铺单层木龙骨50×100木方,间距200mm。

梁底用钢管做水平管,梁底加固采用钢管、扣件病及保险扣件。

梁侧模板为δ=14厚多层板,设立楞为50×100木方,间距200mm,中间加两道φ12对拉螺杆,固定Φ48×3.5双根钢管横向背楞两道,拉杆间距500mm,计算梁底模木方、支撑。

模板支设见前设计图木方材质为红松,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如下:fc=10N/mm2;fv=1.4N/mm2;fm=13N/mm2;E=9KN/mm2;松木的重力密度为:5KN/mm3;底模木方验算:荷载组合:模板体系自重:{(0.015×(1.5+0.5)×0.3+(0.1×0.05×5+0.1×0.1×2)×5)}×1.2=0.486KN/ m;混凝土自重:24×0.9×0.5×1.2=12.96KN/m钢筋自重: 1.5×0.9×0.5×1.2=0.81KN/m;混凝土振捣荷载:2.0×0.5×1.4=1.4K N/m;合计:15.656KN/m乘以折减系数0.9,q=0.9×14.09=12.68KN/m;木方支座反力:R=(4-b/L)qb3/8L3=(4-0.25/0.6)×12.68×0.253/(8×0.63)= 0.41KN;跨中最大弯距:Mmax= KqL2=0.07×12.68×0.62=0.32KNm;内力计算:σ=M/W=0.32×106/(100×1002/6)=1.92N/mm2<fm =13 N/mm2;强度满足要求。

模板强度刚度计算书

模板强度刚度计算书

行下道工序。

九、脚手架计算一.梁模板计算书浇注750×1300屋面梁混凝土,模板采用18厚木质多层板,次龙骨40×90木方,间距300,主龙骨Ф48×3.5钢管,间距500,支撑系统采用Ф48×3.5钢管脚手架。

立杆间距900,横杆间距1.50米。

验算模板及支撑的强度与刚度。

1. 荷载:(1)模板结构的自重标准值(G 1K )模板及小楞的自重标准值:04KN/m 2(2)新浇注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 2K )大梁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24×0.75×1.33=23.94 KN/m 2 (3)钢筋自重标准值(G 3K )1.5×1.33×0.75=1.5 KN/m 2(4)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Q 1K )计算模板及直接支撑模板的小楞时,均布活荷载取2.5 KN/m 2再以集中荷载2.5KN 进行验算,比较两者所得的弯矩值,取其最大者采用: 荷载组合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 F'=Υ0(ΥG S GK +ΥQK S QK )=0.9×[1.2×(0.4+23.94+1.5)+1.4×2.5] =31.06 KN/m 2F'=Υ0[ΥG S GK +∑=ni 1ΥQi φCi S Qik ]=0.9[1.35×(0.4+23.94+1.5)+1.4×0.7×2.5]=33.60 KN/m2两者取较大值,应取33.60 KN/m2作为计算依据,以1m长为算单元,化为均布线荷载。

q1=33.60×1=33.60 KN/m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时q2=[0.9×1.2(0.4+1.5+23.94)]×1=27.91 KN/m P=0.9×1.4×2.5=3.15 KN/m2.模板面板验算(1)强度验算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时,按四跨连续梁计算。

钢模板计算

钢模板计算

4、结构计算 4.1、荷载计算混凝土侧压力根据公式: P=0.2221210γv k k t 计算:P=0.22×24×8×1.2×1.15×421=116kpa4.2、面板计算面板采用δ=6mm 厚钢板,[10 竖带间距0.4m ,[14 横带间距1.0m ,取1m 板宽按三跨连续梁(单向板)进行计算。

4.2.1、荷载计算q=116×1=116m kN /有效压头高度:h=γΡ=24116=4.83m4.2.2、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及指标34221006.1810006161W mm bh ⨯=⨯⨯==44331026.481000121121mm bh I ⨯=⨯⨯==Α=bh=1000×8=80002m m23124111094.8101026.4101.2Nm EI ⨯=⨯⨯⨯⨯=- N EA 963111068.110100.8101.2⨯=⨯⨯⨯⨯=-4.2.3、力学模型4.2.4、结构计算采用清华大学SM Solver 进行结构分析。

M max =0.69m kN .. Q max =10.3kNa 、强度计算σ=ωM =461006.11069.0⨯⨯=65.1Mpa<[σ]=145Mpa ,合格。

τ=A Q =8000103.103⨯=1.3Mpa<[τ]=85Mpa ,合格。

b 、刚度计算f=0.83mm<400/400=1mm ,合格。

4.3、竖肋计算竖肋采用[10槽钢,间距40cm ,横肋采用[16槽钢,间距100cm 。

4.3.1、荷载计算按最大荷载计算:m kN p q /2.174.0434.0=⨯=⨯=。

4.3.2、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及指标I=1.98×4610mmW=3.96×4103mm A=12742m mEI=2.1×1110× 1.98×610×12_10=4.15×2510Nm EA=2.1×1110×1.274×310×6_10=2.67×N 8104.3.3、力学模型4.3.4、结构计算采用清华大学SM Solver 进行结构分析。

模板验算(1)

模板验算(1)
2 M2
= 0.1q0l22 + 0.267P1l3+0.075P2l3 = 0.1×0.0288×0.9×0.9+0.267×3.737×0.9+0.075×3.5×0.9 = 1.137KN.m
(Ⅲ) 取M2 = 1.453KN.m,V2=6.767KN 3) 取M = M2 = 1.453KN.m,V=6.867KN进行验算 σ= M/W = 1.453×106/(60×802/6) = 15.72MPa<17MPa(符合要求)
(二)计算模板及其支架的荷载分项系数及荷载效应组合 荷载类别及分项系数
编号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荷载名称 模板结构自重 新浇混凝土自重 钢筋自重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 振捣荷载 混凝土侧压力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 荷载类别 恒载 恒载 恒载 活载 活载 恒载 活载 分项系数γc 1.2 1.2 1.2 1.4 1.4 1.2 1.4
参与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效应组合的各项荷载
荷载组合 编号 模板类型 计算承载力 1 2 3 4 平板及薄壳的模板及支架 梁、拱模板的底板及支架 梁、柱边长≤300、墙厚≤100的侧模 柱边长>300、墙厚>100的侧模 ⑴、⑵、⑶、⑷ ⑴、⑵、⑶、⑸ ⑸、⑹ ⑹、⑺ 验算刚度 ⑴、⑵、⑶ ⑴、⑵、⑶ ⑹ ⑺
济宁市市中心中学教学综合楼
模 板 工 程 验 算
模板强度、刚度计算 (一)计算模板及其支架时荷载标准值 1、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 对普通混凝土可采用24kN/m³ ,对其他混凝土可根据实际重力密度确定。 2、钢筋自重标准值 钢筋自重标准值应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对一般梁板结构每立方米钢筋混凝土的钢筋自重标 准值可采用下列数值: 楼板 1.1kN 梁 1.5kN 即:对钢筋混凝土梁,自重标准值采用25.5kN/m³ ,对钢筋混凝土板,自重标准值采用 25.1kN/m3,对其他混凝土,如轻骨料,应根据实际的重力密度确定。 3、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 (1)计算模板及其支撑模板的小楞时,对均布荷载取2.5 kN/㎡,另应以集中荷载2.5 kN 再进行计算;比较两者所得弯矩值,按其中较大者采用。 (2)计算直接支撑小楞结构构件时,均布活荷载取1.5 kN/㎡。 (3)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撑结构构件时,均布活荷载取1.0 kN/㎡。 对大型浇筑设备如上料平台,混凝土输送泵等按实际计算;混凝土堆积料高度超过 100mm以上者按实际高度计算;模板单块宽度小于150mm时,集中荷载可分布在相邻的 两块板上。 (4)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对水平模板可采用2.0kN/㎡;对垂直模板可采用4.0kN/㎡(作用范围在新浇筑混凝土侧压 力的有效压头高度之内)。

高支模专项方案计算

高支模专项方案计算

一、前言高支模工程在建筑施工中是一项常见的施工技术,其安全性与稳定性对施工质量和人员安全至关重要。

为确保高支模工程的安全施工,必须对高支模专项方案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

以下是对高支模专项方案的计算分析。

二、计算依据1. 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

2. 工程设计图纸:包括模板、支撑体系、钢筋等设计图纸。

3. 材料性能参数:包括模板、支撑材料、钢筋等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

4. 施工方案:包括高支模工程的具体施工步骤、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

三、计算内容1. 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计算(1)支撑体系整体稳定性: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计算支撑体系整体稳定性系数,确保支撑体系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整体失稳。

(2)支撑体系局部稳定性:计算支撑体系在荷载作用下的局部稳定性,确保支撑体系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局部失稳。

2. 模板及支撑体系承载能力计算(1)模板承载能力:根据模板材料性能参数和施工荷载,计算模板的承载能力,确保模板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破坏。

(2)支撑体系承载能力:根据支撑材料性能参数和施工荷载,计算支撑体系的承载能力,确保支撑体系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破坏。

3. 模板及支撑体系刚度计算(1)模板刚度:根据模板材料性能参数和施工荷载,计算模板的刚度,确保模板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

(2)支撑体系刚度:根据支撑材料性能参数和施工荷载,计算支撑体系的刚度,确保支撑体系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

4. 模板及支撑体系安全系数计算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计算模板及支撑体系的安全系数,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四、计算结果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对高支模专项方案进行如下分析:1. 支撑体系整体稳定性系数满足要求,局部稳定性系数满足要求。

2. 模板及支撑体系承载能力满足施工荷载要求。

3. 模板及支撑体系刚度满足施工要求。

模板力学计算

模板力学计算

附录:模板力学计算书(一)顶板模板计算楼板厚度150mm和100mm,模板板面采用15mm高强度层板,次龙骨采用50×100mm,E=104/mm2,I=bh3/12=50×1003/12=4.16×104mm4方木主龙骨采用100×100mm方木。

1.1(1)荷载计算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0.3KN/M2混凝土标准值:24KN/m2钢筋自重标准值:1.1KN/m2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2.5KN/m2楼板按100mm厚算荷载标准值:F1=0.3+24×0.1+1.1+2.5=6.3KN荷载标准值:F2=(0.3+24×0.1+1.1) ×1.2+2.5×1.4=8.06KN楼板按150mm厚算荷载标准值:F3=0.3+24×0.15+1.1+2.5=7.5KN荷载标准值:F4=(0.3+24×0.15+1.1) ×1.2+2.5×1.4=9.5KN(2)计算次龙骨间距:新浇筑的混凝土均匀作用在胶合板上,单位宽度的面板可以视为梁,次龙骨作为梁支点按三跨连续考虑,梁宽取200mm1)板厚按150mm算则最大弯距:M max=0.1q1l12最大挠度:U max=0.667q1l14 /(100EI)其中线荷载设计值q1=F4×0.2=9.5×0.2=1.9KN/m按面板的抗弯承载力要求:M max=0.1q1l12=[f w w]=1/6fwbh2=0.1×1.9×l12=1/6f w bh2l1=[(1/6×30×200×152)/(0.1×1.9)]0.5=529.6按面板的刚度要求,最大变形值为模板结构的1/250U mas=0.677q2l14/(100EL)=l1/250L1'=[(100×104×4.16×104)/(1.9×0.677×250)]1/3=462.77mm 2)板厚按100mm算则最大弯距:M max=0.1q2l22最大挠度:Umax=0.667q2l24/(100EL)其中线荷载设计值q2=F2×0.2=8.06×0.2=1.612KN/m按面板的抗弯承载力要求:M max =0.1q2l22=[f w w]=1/6fwbh20.1×1.612×122=1/6f w bh2l2=[(1/6×30×200×102)/(0.1×1.612)]0.5=787.62按面板的刚度要求,最大变形值为模板结构的1/250U max=0.677q2l24/(100EI)=12/250L2'=[(100×104×4.16×104)/(1.61×0.677×250)]1/3=534mm取按抗弯承载力,刚度要求计算最小值,l1'=462.77mm,施工次龙骨间距取200mm<l1'满足要求。

刚度设计模板

刚度设计模板
3、剪力墙等效抗弯刚度计算
(1)纵向刚度计算
①小开口剪力墙ZW-4为例(尺寸如图3.2)
图3.3ZW-4立面尺寸
墙洞口立面总面积
墙立面总面积:
洞口影响系数:
等效截面面积:
等效截面惯性矩
等效刚度:
其余小开口墙的的等效刚度计算如表3.20
表3.20口墙的的等效刚度计算
纵墙
墙体类型
ZW-1
小开口整体墙
478.8955
墙号
H/m
ZW-7
39.2
0.44
0.1775
1.2
0.531
ZW-8
39.2
0.36
0.0972
1.2
0.291
ZW-6为联肢墙,由于水平地震作用近似于倒三角分布,故可以有公式中的倒三角荷载分布的计算公式计算联肢墙的等效刚度。所用的公式:
88.2
0.4636
1.20514Leabharlann 2739.72ZW-3
小开口整体墙
140.751
26.46
0.4580
0.322
0.4724
1.4034
ZW-5
小开口整体墙
140.751
29.4
0.4287
0.301
0.5533
1.640
1ZW-7、ZW-8为整体墙,等效刚度计算如表3.21
表3.21整体墙等效刚度计算

模板台车强度刚度计算

模板台车强度刚度计算

模板台车的强度刚度校核参考文献:1、《机械设计手册第一卷》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计算条件: 2、按每小时浇灌2m高度的速度, 每平方米承受5T载荷的条件计算。

1面板校核(每块模板宽1500mm,纵向加强角钢间隔250mm).1、计算单元图:其中:q—硅对面板的均布载荷q =O.5Kgf∕cm21.2、强度校核模型依据实际结构,面板计算模型为四边固定模型b)公式:%4。

(7)避其中α——比例系数。

当a∕b= 150/25=6 Q取0.5t ----- 面板厚t=l cmb----- 角钢间隔宽度b=25cm° max--一中心点最大应力得。

max=0.5x(25∕ 1 )Λ2X0.5= 156.25 Kgf∕cm2<[ σ ]=1300Kgf∕cm2合格1.3、刚度校核见强度校核模型公式:①max = Pg),-tt E式中:β——比例系数。

由a∕b=150∕25=6 B取0.0284 E——弹性模量A3钢板E=1.96xl06kgf∕cm2ω max 中点法向最大位移。

得:6υnrιx = 0.0284×(―)4 X —× 0.8 = 0.0055cvn max0.8 1.96×106中点法向位移3 max=0.0055cm<0.035cm o合格2面板角钢校核。

2.1计算单元mini25015002 .2强度校核计算模型依据实际结构,角钢计算模型为两端固定。

q = 12,5Kg∕m 2α=15002.2 .2强度校核公式:MN* [x=L,最大弯矩在两端处]JL 乙得:M 」2.5;1502 =23437 kgfcmA2 公式:M 吗[x=L∕2 角钢中点弯矩]得:M = 12,5^15°2 =11718 kgfcm由° =也 如图:Wiiz BH 3-bh 3 7.53×7.5-6.83×6.8 3W = ----------- = ----------------------- =22.8 cm 56H 6×7.5 所以 两端 <τιnax = 2343[二 1028kgf∕cm 2<l3OOkgf∕cm 2 22.8中点 σ∙ = D =514kgf∕cm 2< 13OOkgf7cm222.8 、刚度校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10mm厚竹胶板50×100mm木方配制成梁侧和梁底模板,梁底模板底楞下层、上层为50×100mm木方,间距200mm。

加固梁侧采用双钢管对拉螺栓(φ14),对拉螺栓设置数量按照以下原则执行:对拉螺栓纵向间距不大于450mm。

对拉螺栓采用φ14PVC套管,以便周转。

搭设平台架子,立杆间距不大于900mm,立杆4m,2m对接,梁底加固用3m、2m钢管平台、梁底加固钢管对接处加设保险扣件。

立梁用一排对拉螺栓间距600mm,次梁侧面钢管与平台水平管子支撑,板、梁木方子中到中间距200mm。

⑵梁模板设计本工程转换层梁最大截面1125mm×1400mm,取此梁进行验算,跨度7.20m。

梁底模板采用δ=14厚多层板,模板下铺单层木龙骨50×100木方,间距200mm。

梁底用钢管做水平管,梁底加固采用钢管、扣件病及保险扣件。

梁侧模板为δ=14厚多层板,设立楞为50×100木方,间距200mm,中间加两道φ12对拉螺杆,固定Φ48×3.5双根钢管横向背楞两道,拉杆间距500mm,计算梁底模木方、支撑。

模板支设见前设计图木方材质为红松,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如下:fc=10N/mm2;fv=1.4N/mm2;fm=13N/mm2;E=9KN/mm2;松木的重力密度为:5KN/mm3;底模木方验算:荷载组合:模板体系自重:{(0.015×(1.5+0.5)×0.3+(0.1×0.05×5+0.1×0.1×2)×5)}×1.2=0.486KN/m;混凝土自重:24×0.9×0.5×1.2=12.96KN/m钢筋自重: 1.5×0.9×0.5×1.2=0.81KN/m;混凝土振捣荷载:2.0×0.5×1.4=1.4KN/m;合计:15.656KN/m乘以折减系数0.9,q=0.9×14.09=12.68KN/m;木方支座反力:R=(4-b/L)qb3/8L3=(4-0.25/0.6)×12.68×0.253/(8×0.63)= 0.41KN;跨中最大弯距:Mmax= KqL2=0.07×12.68×0.62=0.32KNm;内力计算:σ=M/W=0.32×106/(100×1002/6)=1.92N/mm2<fm =13 N/mm2;强度满足要求。

挠度计算:模板体系自重:(0.015×(1.5+0.5)×0.3+(0.1×0.05×5+0.1×0.1×2)×5)=0.405KN/m;混凝土自重:24×0.9×0.5=10.8KN/m;钢筋自重: 1.5×0.9×0.5=0.675KN/m;混凝土振捣荷载:2.0×0.5=1KN/m;合计:12.88KN/m乘以折减系数0.9,q=0.9×12.88=11.59KN/m;f=KfqL4/100EI=0.0521×11.59×6004/100×9000×(100×1002/6)=0.522mm<[f]=L/400=600/400=1.5mm挠度满足要求。

支撑架立杆丧失稳定是支撑架的最危险的破坏状态,而最不利立杆是梁下立杆,主梁下立杆的间距为0.45m,次梁下立杆间距为900mm。

(1) 次梁荷载计算荷载计算:①模板自重:0.1×0.1×1.2=0.3KN②混凝土重力:24×0.5×1.2×1.0=14.4 KN③钢筋重力:3.5×0.5×1.2×1.0=2.1 KN④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2.5×0.5×1.2=1.5 KN⑤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2.0×0.5×1.2=1.2 KN∴荷载总和:N0= (0.3+14.4+2.1+1.5+1.2)=19.5KN所以每根立杆的荷载为19.5KN由《建筑施工手册》查得,1.2米步距的架立杆的承载力为30KN。

所以满足要求。

(2) 主梁荷载计算:荷载计算:①模板自重:0.5×0.9×1.2=0.4275KN②混凝土重力:24×0.9×0.9×1.0=19.44KN③钢筋重力:3.5×0.9×0.9×1.0=2.835 KN④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2.5×0.9×0.9=2.025 KN⑤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2.0×0.9×0.9=1.62 KN∴荷载总和:N0= (0.43+19.44+2.835+2.025+1.62)=26.78KN所以每根立杆的荷载为13.39KN3.梁模板安装工艺a、在钢筋砼柱子或其它便于操作的构件上弹出轴线和水平线。

b、根据模板设计,安装工具或钢支柱或Ф48钢管和水平拉杆及斜支撑,水平拉杆可与柱、墙水平拉杆相连接,柱中间拉杆或下边拉杆要纵横设置,但不能与操作脚手架相连接。

c、按柱标高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直,进行起拱(按规范或设计图要求起拱),一般起拱高度宜为梁跨长度的1/1000~3/1000。

d、绑扎钢筋经检查合格后,清扫垃圾再安装侧模板。

e、用Ф48直径钢管做横楞,用附件固定在侧模板上,用梁托或三角架或Ф48直径竖向钢管固定横楞。

横柃和三角架间距由计算确定;模板上口用定型卡子或钢管固定。

一、参数信息:1.脚手架参数横向间距或排距(m):1.00;纵距(m):1.00;步距(m):1.5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脚手架搭设高度(m):5.00;采用的钢管(mm):Φ48×3.5 ;扣件连接方式:双扣件,考虑扣件的保养情况,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2.荷载参数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5.000;楼板浇筑厚度(m):0.20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1.000;3.木方参数木方弹性模量E(N/mm2):95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000;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250.000;木方的截面宽度(mm):6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80.00;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二、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方木按照简支梁计算,其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6.000×8.000×8.000/6 = 64.00 cm3;I=6.000×8.000×8.000×8.000/12 = 256.00 cm4;方木楞计算简图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 25.000×0.250×0.200 = 1.250 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2= 0.350×0.250 = 0.088 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p1 = (1.000+2.000)×1.000×0.250 = 0.750 kN;2.方木抗弯强度验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q = 1.2×(1.250 + 0.088) = 1.605 kN/m;集中荷载p = 1.4×0.750=1.050 kN;最大弯距M = Pl/4 + ql2/8 = 1.050×1.000 /4 + 1.605×1.0002/8 = 0.463 kN.m;最大支座力N = P/2 + ql/2 = 1.050/2 + 1.605×1.000/2 = 1.328 kN ;方木的最大应力值σ= M / w = 0.463×106/64.000×103 = 7.236 N/mm2;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f]=13.0 N/mm2;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7.236 N/mm2 小于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13.0 N/mm2,满足要求!3.方木抗剪验算: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Q = ql/2 + P/2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T = 3Q/2bh < [T]其中最大剪力: V = 1.000×1.605/2+1.050/2 = 1.328 kN;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T = 3 ×1327.500/(2 ×60.000 ×80.000) = 0.415 N/mm2;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T] = 1.400 N/mm2;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为0.415 N/mm2 小于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1.400 N/mm2,满足要求!4.方木挠度验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q = q1 + q2 = 1.250+0.088=1.337 kN/m;集中荷载p = 0.750 kN;方木最大挠度计算值V= 5×1.337×1000.0004 /(384×9500.000×2560000.00) +750.000×1000.0003 /( 48×9500.000×2560000.00) = 1.359 mm;方木最大允许挠度值[V]= 1000.000/250=4.000 mm;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1.359 mm 小于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4.000 mm,满足要求!三、木方支撑钢管计算: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 = 1.605×1.000 + 1.050 = 2.655 kN;支撑钢管计算简图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kN.m)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最大弯矩Mmax = 0.996 kN.m ;最大变形Vmax = 2.795 mm ;最大支座力Qmax = 11.616 kN ;钢管最大应力σ= 0.996×106/5080.000=196.021 N/mm2 ;钢管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0 N/mm2 ;支撑钢管的计算最大应力计算值196.021 N/mm2 小于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000 N/mm2,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1000.0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