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卫生监测

合集下载

学校教学及生活环境卫生监督检查表(完整版)

学校教学及生活环境卫生监督检查表(完整版)
灯管垂直黑板
教室照明设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
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7-1.9米
黑板照明设有40瓦荧光灯2盏,并配有灯罩
卫生
环境
教室通风换气良好
定期开展教室环境质量检测评价,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教室不受音乐室干扰
教室不与交通干道、市场、公共娱乐场所毗邻
厕所
新建教学楼每层设置有厕所
独立设置的厕所周围30米内无生活饮用水水源,无食堂,每90人设置一个洗手盆(或600mm长盥洗槽)
学校教学及生活环境卫生监督检查表
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课桌椅配置
人均面积:小学≥1.15㎡中学≥1.22㎡
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m以上距离
后排课桌后缘距黑板不超过9m
各列课桌间应有不少于0.6m宽的纵向走道
每间教室内最少设2种不同型号的课桌椅
教室课桌椅设置每人一席
黑板
尺寸≥1m×3.6m(小学);黑板尺寸≥1m×4.0m(中学)
要求完整无损破,无眩光
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0.8m-0.9m;(中学)1.0m-1.1m
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1.2m
教室采光照明
教室采光玻璃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市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
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为无色透明玻璃
单侧窗
厕所设置有人工照明设施
女生应按每15人设1个蹲位,男生应按每30人设1个蹲位,每40人设1米长小便槽
小学蹲位宽度≤18cm,蓄粪池加盖
学生
宿舍
人均使用面积≥3m2,,学生一人一床
上铺床位安全设施有安全防护栏
通风换气良好
注:1、每校抽查教室3间(不同年级);2、有学生宿舍的学校,抽查男、女生宿舍各2间。

五峰县中、小学校教学与生活环境监测结果分析

五峰县中、小学校教学与生活环境监测结果分析

五峰县中、小学校教学与生活环境监测结果分析目的了解五峰县学校教学环境及生活设施的卫生现状。

方法在32所中小学校中随机抽取99间教室进行检测,同时对学生宿舍、学校厕所进行现场检查。

结果学校课桌椅配置、教室及黑板照明灯具设置、学生宿舍人均面积与标准差距较大。

结论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学校经常性卫生监督和技术指导。

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标签:学校;教学环境;监测学校是儿童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

符合卫生要求的教室及教学设备是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1]。

为了解本县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及生活设施的卫生现状,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帮助学校及时采取纠正、补救措施,改善学习生活环境[1],为今后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于2012年12月对辖区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及生活设施进行了卫生监测,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辖区内32所中小学校,其中中学9所,小学23所。

根据学校规模,每所学校选择不同结构、楼层、朝向的2~6间教室进行测试[2],共检测99间教室。

同时对32所学校学生宿舍、学校厕所进行现场检查。

1.2 方法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3]对教学环境及生活设施的要求,对中小学校教室人均面积、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的距离、教室后横行走道、黑板卫生、课桌椅配置、教室采光、教室照明、学生宿舍、学校厕所等指标进行卫生学检测和评价。

1.3质量控制设计制定统一的调查表格,调查前对所有参加调查人员进行培训,统一检测方法后对学校开展监测[4,5]。

1.4 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150lx)75.8%,小学合格率69.7%,中学8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②黑板面照度合格率(>200lx)32.3%,小学合格率21.2%,中学5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③教室照明配备40 W荧光灯9盏以上的31.3%,小学合格率22.7%,中学合格率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符合率46.5%,小学合格率41.4%,中学合格率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黑板配备照明灯具的9.1%,小学合格率10.6%,中学合格率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学校卫生监测工作制度

学校卫生监测工作制度

学校卫生监测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预防疾病传播,提高学校卫生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校卫生监测工作是指对学校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个人卫生、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定期监测、评估和指导,确保学校卫生安全。

第三条学校卫生监测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全面覆盖、动态管理、分类指导、重点防控。

第四条学校卫生监测工作应由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校医(保健教师)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学校卫生监测工作。

二、监测内容第五条环境卫生监测:主要包括学校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状况,如教室、宿舍、食堂、厕所、操场等。

第六条食品卫生监测:主要包括学校食堂、小卖部等食品经营场所的食品原料、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卫生状况。

第七条个人卫生监测:主要包括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洗手、刷牙、理发、洗澡等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情况。

第八条健康状况监测:主要包括学生视力、身高、体重、龋齿等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情况。

三、监测方法第九条定期监测:学校应定期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个人卫生、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监测,确保学校卫生安全。

第十条专项监测:针对学校卫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监测。

第十一条随机监测:学校应随时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个人卫生、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随机监测。

第十二条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学校应建立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制度,及时掌握学校卫生状况,为制定卫生工作计划提供依据。

四、监测流程第十三条监测计划制定: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年度监测计划,明确监测内容、监测时间、监测方法等。

第十四条监测实施:校医(保健教师)根据监测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监测工作。

第十五条监测结果处理:学校应将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对存在问题的环节进行整改,对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五峰县中、小学校教学与生活环境监测结果分析

五峰县中、小学校教学与生活环境监测结果分析

4 4 3 4 0 0 ;
4 4 3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
【 摘要 】目的 了解 五峰 县学 校 教 学环 境 及生 活 设施 的卫 生现 状 。 方 法 在 3 2所 中小学 校 中随机 抽取 9 9间教 室 进 行 检测 . 同时 对学 生 宿舍 、 学 校厕 所 进行 现 场 检查 。 结 果 学 校课 桌椅 配 置 、 教 室 及 黑板 照 明灯 具设 置 、 学 生 宿舍 人均 面 积与 标准 差 距较 大 。 结 论 卫 生 监督 部 门要 加 强学 校经 常 性卫 生监 督 和技 术指 导 。 采取 有效 措 施改 善 学 生 的学 习生 活环 境 。 【 关 键词 1学校 ;教 学环 境 ; 监 测
【 Ke y wo r d s 】 S c h o o l ; T e a c h i n g c i r c u ms t nc a e s ; S u p e vi r s i n g
e nv i r o n me nt i n W u f e ng c o un t y
F U Q i n g l i n  ̄ T I A N Y o  ̄ i a o 。Y A 0 Z e m i n  ̄
1 . He a l t h S u p e r v i s i o n B u r e a u , Wu f e n g T u j i a A u t o n o mo u s C o u n t y , Wu f e n g 43 4 0 0 , C h i n a ; 2 . D i s e a s e C o n t r o l a n d P r e - v e n t i o n C e n t e r , Wu f e n g T u j i a A u t o n o m o u s C o u n t y , Wu f e n g 4 4 3 4 0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0b j e c t i v e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t e a c h i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s c h o o l s a n d l i v i n g f a c i l i t i e s i n Wu f e n g C o u n t y H e a l t h

学校教学环境卫生常用监测方法

学校教学环境卫生常用监测方法
2 学生身高范围厘米以下四舍五入。
3 颜色标志即标牌的颜色。
h
15
7.教室内环境噪声测定 标准值:教室内环境噪声≤50db 教室内噪声测定目的:主要了解外界环境噪
声对教室内的影响
测定仪器:数字式声级仪
h
16
测定方法:
把测定点定在靠教室最后一窗口的学生座 位的走道间,距离窗1.0米处,距地面高1.2 米。每5秒读一个瞬间值,连续测定3次,取 最大值。该项测定应该在学生上课时进行, 测定时学生全部坐在教室中,同时限制学生 活动而产生的噪声。
室内照度测定:选择教室内光线最差的课桌 面测定照度,测的值为室内照度值。
h
7
室外照度测定:选择周围无遮挡的空地,避 免直射阳光,在测量室内照度前后各测一次 室外照度,取两次测的数的平均值作为室外 照度值。(建议在阴天测试)
计算公式:自然照度系数(%)=
室内照度值 —————×100% 室外照度值
h
17
8. 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测定 标准值: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0.15% 测定目的:了解冬季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情

测定仪器:便携式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
h
18
测定方法:
选择教室中央为测定点,将仪器的取样探 头置于地面1.5米,打开开关,被测环境气 体抽入仪器内,显示器能直接读二氧化碳 浓度值。
h
8
4.教室后墙反射测定
标准值:教室后墙反射系数≥70%
测定的目的:了解教室后墙的反射状况
测定仪器:指针式或数字式照度计
测定方法:将教室的后墙取中间一线,分左 中右,取3个测定点,左、右离另墙面相接 处各20厘米处为测点,然后求出平均反射系 数,作为代表值。
1.入射照度测量:将照度计接受器感光面朝

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工作方案

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工作方案

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工作方案学校作为为学生提供教育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其教学环境卫生对于保障师生健康、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全面提升学校教学环境卫生水平,制定一份科学、实用的监测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工作的具体方案,以期为学校管理者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一、监测目的教学环境卫生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校内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师生在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和学习活动。

通过监测工作,可以及时发现环境污染、空气质量不佳、采光照明不足等问题,为学校改善环境提供依据。

二、监测内容空气质量监测:对学校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场所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包括二氧化碳、PM2.5、甲醛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采光照明监测:检查教室、实验室等场所的采光和照明设施,确保光线充足、均匀,避免对学生视力产生不良影响。

噪声监测:对学校内各种噪声源进行监测,如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等,确保学校内部的噪声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温度湿度监测:对学校教室、办公室等场所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确保室内环境舒适,避免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

卫生状况监测:对学校内部的卫生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包括教室、实验室、食堂、卫生间等场所的清洁程度和消毒情况。

三、监测方法定期监测: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对学校教学环境卫生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随机抽查:在定期监测的基础上,对学校内部的重点场所进行随机抽查,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专项检查:针对特定问题或事件,进行专项检查,如空气质量突然恶化、学生集体出现不适等。

四、监测流程制定监测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时间等。

准备监测工具:根据监测内容,准备相应的监测工具和设备,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实施监测:按照监测计划,对学校教学环境卫生进行监测,记录监测数据。

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学校卫生监测评价标准

学校卫生监测评价标准

学校卫生监测评价标准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学校卫生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学校卫生的相关政策法规。

而学校卫生监测评价标准作为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学校卫生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意义和目的学校卫生监测评价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全面了解学校卫生状况,准确评价学校卫生工作的优劣,并推动学校卫生工作不断提升。

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可以使学校卫生工作的目标更加明确、规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健康保障。

三、相关指标学校卫生监测评价标准中包含了一系列的相关指标。

其中的主要指标包括:食品安全管理、环境卫生、学生健康管理、学校设施设备、教职工健康管理等。

这些指标有助于全面评估学校卫生工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四、食品安全管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是学校卫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标准中应明确学校食堂食品的选购、储存、加工等环节的要求,同时关注学生的饮食营养和食品安全教育。

五、环境卫生学校卫生评价标准中的环境卫生指标主要关注学校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制度和垃圾处理方案,保持校园环境干净整洁,防止疾病传播。

六、学生健康管理学生的健康状况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卫生评价标准中的学生健康管理指标包括学生体检和健康教育等方面。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学生体检制度,及时发现和干预学生的健康问题,并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

七、学校设施设备学校设施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卫生状况和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卫生评价标准中应明确各类设施设备的验收标准和维护要求,确保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八、教职工健康管理教职工是学校教学和管理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卫生评价标准中应包括对教职工健康状况的监测和管理措施,如定期体检、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关怀等。

九、标准的制定过程学校卫生监测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应该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卫生监测

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卫生监测

宿舍卫生
GB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2020/1/8
2020/1/8
三、教学环境监测及要求
2020/1/8
监测项目
1、教室卫生 2、课桌椅 3、黑板卫生 4、教室采光 5、教室照明 6、教室噪声 7、教室换气次数及二氧化碳测定
2020/1/8
监测教室的抽样原则
黑板卫生
反射比的计算
黑板卫生
标准要求:
黑板无破损
黑板尺寸(米): (小学)≥1×3.60
(中学)≥1×4.00
黑板反射比:0.15~ 0.20 黑板照度大于等于500lx,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8。 黑板下沿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0.80-0.90m),中学(1.00-
谢谢大家!
教室换气次数及 二氧化碳的测定
教室换气次数及二氧化碳的测定
换气量:小学>11m3(h.人)初中>14m3(h.人)高中>17m3 (h.人)
换气次数:小学>3次/h;中学>4次/h
教室换气次数及二氧化碳的测定
监测点设定: 教室内二氧化碳监测点,采样点应在教室中央一点坐位呼
吸带上方30cm处取气样。 二氧化碳标准 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为0.15%。
(5)为提高教室的采光效果,室内各表面应采用高
亮度低彩度的装修,房间各表面的反射比按下表选取:

2020/1/8
3、教室的照明要求:
(.. 1)教室均应装人工照明。
(2)教室课桌面上的维持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 300lx,其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
(3)教室黑板应设局部照明灯,其维持平均照度不 应低于500lx,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板卫生
将照度计接收器紧贴在黑板测定点上,所测数值即为入射 照度值,然后将接收器感光面对准被测表面的原位置逐渐平 移离开,待示值稳定后,读取数值即为反射照度值。
黑板卫生
反射比的计算
黑板卫生
评价标准:
黑板无破损 黑板尺寸(米): (小学)≥1×3.60 (中学)≥1×4.00 黑板反射比:0.10~ 0.20 黑板下沿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0.80-0.90m),中学(1.001.10m)
位置,所读数值即为入射照度值;然后将接收器感光面对准同 一被测表面的原来位置,逐渐平移离开,待照度稳定后,读取 数值即为反射照度值。
教室采光
后墙反射系数采样点的选择
教室采光
评价标准
教室朝向:南北
采光方向:左侧
采光系数:≥2.0%
后墙壁反射比:70% ~80% 玻地比:≥1 :5
计算教室窗洞口总面积为1,求出与地板面积的比例,以1比多
少来表示。
教室采光
后墙壁反射比:反射照度/入射照度*100%
测量点选择:将后墙壁分为左、中、右,取3个测点,左、右测 点应离相邻墙面相接处10cm~20cm,然后求出反射比的平均值,
作为代表值。将照度计接收器感光面朝上,置于被测表面某一
教室采光
教室采光
监测内容 教室的朝向、采光方向、采光系数、窗地面积比和后墙壁反射
比。
监测方法 教室的朝向 采光方向:以教室内就坐学生为参照物,来判断该教室的采光 方向是左侧或是右侧,还是双侧采光。
教室采光
监测方法 采光系数:室内照度/室外照度*100% 以最小采光系数作为评价教室采光的客观指标。即测 量室内照度时,选择光线最差的课桌面进行测量,同 时测量室外照度,可在测量室内照度前后各测量一次 室外照度,取两次测得值的平均值作为室外照度。教 室课桌面上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2.0%,实际得到 的是该教室最小的采光系数,是平均采光系数的低估 值。
教室照明
评价标准
课桌面照度: ≥ 300Lx or日光灯:≥360W or白炽灯:≥1600W
灯桌间距:1.7~1.9m
灯管布局:垂直于黑板
灯具形式:控照式灯具
黑板面照度:≥ 500Lx
教学环境监测现场
教室噪声
教室噪声
监测点的选择
测定点选择靠近教室最后一窗口的学生座位的走道间,距离窗子
教室采光
采光系数测量注意事项:
测量室内自然照度时应熄灭人工照明
照度测量时应选在一天内照度相对稳定的时间段,一 般为10时至14时。
教室采光
窗地面积比的测量:
测量教室采光窗洞口总面积及教室地板面积。
窗地面积比=教室采光窗洞口总面积/教室地板面积*100%。
窗地面积比的计算:
黑板卫生
监测方法 在抽样的教室中进行黑板监测评价。黑板卫生监测包括三 个方面的内容:黑板的高度与宽度、黑板下边缘与讲台面的 垂直距离和黑板面反射比。
黑板的高度与宽度:用钢卷尺或卷尺测量并记录;
黑板下边缘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用钢卷尺或卷尺测量并 记录; 黑板面反射比:用照度计测量入射照度和反射照度(测量 方法:将黑板垂直分为四等分,取3条等分线中点为测量 点,以三个测定点的反射比的平均值为代表值。
2016/12/1
监测仪器
激光测距仪
卷尺
二氧化碳分析仪
照度计
2016/12/1
数字声级计
教室人均面积
教室人均面积
监测方法 在抽样的教室中测量教室长、宽,求出教室面 积并统计该教室学生数,分别计算各教室的人均面 积。 计算公式 :
人均面积= 被测教室面积 该教室学生人数
教室人均面积
评价标准
女生应至少为每13人设1个大便器或1.20m长大便槽;
每40人~45人设1个洗手盆或0.60m长盥洗槽
各类小学大便槽的蹲位宽度不应大于0.18m。
学生宿舍
学生宿舍每室居住学生不宜超过6人。居室每生占用使用面积不宜小 于3.OOm2。当采用单层床时,居室净高不宜低于3.OOm;当采用双层床 时,居室净高不宜低于3.10m;当采用高架床时,居室净高不宜低于 3.35m。 盥洗室门、卫生间门与居室门间的距离不得大于20.OOm。
课桌椅分配符合率
评价标准 GB/T 3976—2014 《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及技术要求》 课桌椅配套符合率的计算
学生身高与课桌椅分配符合评价表
课桌椅现状
整齐划一的教室课桌 椅配置。 (没有按照身高配置)
桌下净空高高度不够
课桌、课椅高度不匹配
危害:极易导致近视、脊柱发育异常!黑板卫生 Nhomakorabea
教室照明
教室噪声
GB7793—2010《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GB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生活环境监测


2016/12/1
卫生间
宿舍卫生
GB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一、学校卫生监测的内容和依据
监测项目
1、教室人均面积 2、课桌椅 3、黑板卫生 4、教室采光 5、教室照明 6、教室噪声 7、教室换气次数及二氧化碳测定
2016/12/1
监测教室的抽样原则
根据学校教室的不同结构、层次、朝向、单或双 项采光类型确定监测教室,教室监测的抽样数量, 一般不少于6间,并对每一间教室的监测结果进行评 价。包括 课桌椅分配符合率、黑板卫生、教室采光 、教室照明、教室噪声 。
闭所有窗子的条件下测定的数值,或在空教室中,关闭所有窗
子的条件下测定的数值。
教室噪声
噪声的修正
被测噪声与本底噪声之差大于等于10dB(A) 时,无需修正,被测 噪声与本底噪声之差小于10dB(A)时,可用下表进行粗略修正 。
该教室的噪声=所测的外来噪声 — 相应的修正值
教室换气次数及 二氧化碳的测定
普通教室人均面积应符合国家GB50099—2011《中 小学校设计规范》的规定。按每个教室计算,每 人所占面积:小学不少于1.36m2;中学不少于 1.39m2。大学现未规定标准,暂不进行评价。
课桌椅测量
课桌椅测量
监测方法 在抽样教室中进行课桌椅评价,每个教室测量10 套或10套以上课桌、课椅高度(或号数)和就坐 学生身高。 评价方法 在抽样教室中,测量教室内在座学生身高及相应 课桌椅高度,按照GB/T3976规定的课桌椅各型号 的身高范围进行评价,被测课桌椅号数在使用者 身高范围内,则分配符合。
教室照明
灯桌距:灯管下缘到就近课桌桌面上缘的垂直距离,用 钢卷尺测量该距离(1.7-1.9米)
灯管布局:记录灯管与黑板的关系,是下平行还是垂直
。垂直黑板可较好的避免炫光 灯具形式:记录灯管是否为裸灯,还是为控照式灯具。 黑板灯:是否有黑板灯,如有应记录黑板灯的功率及数 量,是否会产生眩光。一般设两组,使黑板垂直照度大 于200LX,照度均匀度大于0.7.
学校教学生活环境 卫生监测
2016.5.13 苏莎
目 录
1
学校卫生监测的内容和依据
2 4
教学环境监测
33
生活环境监测
一、学校卫生监测的内容和依据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SHENZHE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一、学校卫生监测的项目和依据
教室照明
教室照明
监测指标
课桌面平均照度、灯桌距、灯管布局、灯具形式、黑板 灯。
监测方法
课桌面平均照度
中心布点法
四角布点法
九点测量法。多采用9点测量法进行测量 。
教室照明
简单介绍9点测量法 采用9点测量法时,选点要全面、均匀、具有代表性,一般可按下图布点
测量各点的照度,记录各点的照度值并同时记录该点的位置(用上图所示的 数字表示)。
教室换气次数及二氧化碳的测定
换气量:小学>11m3(h.人)初中>14m3(h.人)高中>17m3 (h.人) 换气次数:小学>3次/h;中学>4次/h 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允许浓度15%
气窗面积不得少于教室面积的1/50-1/60
教室换气次数及二氧化碳的测定
监测点设定: 教室内二氧化碳监测点,采样点应在教室中央一点坐位呼 吸带上方30cm处取气样。 二氧化碳标准
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为0.15%。
二、生活环境监测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SHENZHE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卫生间
学生卫生间卫生洁具的数量: 男生应至少为每40人设1个大便器或1.20m长大便槽;
每20人设1个小便斗或0.60m长小便槽;
约1.0米,距地面高约1.2米左右,每5秒读1个瞬间值,每个测 点记录3个以上的数据,测量时距离测量人身体1臂长。小于100
㎡取室中央一点为测定点。
监测方法 首先测量两排平行教室间的垂直距离(应大于25米),并记录外 来噪声的性质;测定抽样教室的外来噪声和背景噪声(也称为 本底噪声)。
教室噪声
外来噪声:在教室所有窗子打开的条件下测定的数值。 背景噪声:学生全部坐在教室中,限制活动产生的噪声,在关
教室环境监测
教室人均面积 课桌椅分配符合率 教室黑板卫生 GB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T 3976—2014《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及技术要求》 GB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28231-2011 《书写板安全卫生要求 》
GB7793-2010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教室采光 GB7793—2010《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