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

合集下载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宣贯2--高天下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宣贯2--高天下

第5章 钢结构技术


5.1 高性能钢材应用技术 选用高强度钢材(屈服强度ReL≥390Mpa),可减少钢 材用量及加工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为了提高结构 的抗震性,要求钢材具有高的塑性变形能力,选用低屈 服点钢材(屈服强度ReL=100~225Mpa)。 国家标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 中规定八 个牌号,其中Q390、Q420、Q460、Q500、Q550、 Q620、Q690 属高强钢范围;《桥梁用结构钢》GB/T 714 有九个牌号,其中Q420q、Q460q、Q500q、 Q550q、Q620q、Q690q 属高强钢范围;《建筑结构用 钢》GB/T 19879 有Q390GJ、Q420GJ、Q460GJ 三个牌 号属于高强钢范围;《耐候结构钢》GB/T 4171,有 Q415NH、Q460NH、Q500NH、Q550NH 属于高强钢范 围;《建筑用低屈服强度钢板》GB/T 28905,有LY100、 LY160、LY225 属于低屈服强度钢范围。
掌握建筑业10项新技术这些知识,对上述得分点有直接帮助。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 宣贯资料

本文部分摘抄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主要起 草总负责人:王清勤先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宣贯资料。其余图 片来源于网络和我自己作品。
采用图文方式对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逐条宣贯 但愿对您有所帮助
第5章 钢结构技术

针对现代钢结构形式复杂、使用功能要求高的特点,对钢材性能提出了更高 更新的要求,同时考虑到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BIM技术的深度应用,钢结构 BIM建模新技术需要总结并推广,同时也为提高钢结构材料的管理信息化应用 程度。 2017版 5.1 高性能钢材应用技术(保留调整) 5.2 钢结构深化设计与物联网应用技术(新增) 5.3 钢结构智能测量技术(新增) 5.4 钢结构虚拟预拼装技术(新增) 5.5 钢结构高效焊接技术(保留调整) 5.6 钢结构滑移、顶(提)升施工技术(保留并调整) 5.7 钢结构防腐防火技术(新增) 5.8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技术(保留调整) 5.9 索结构应用技术(新增) 5.10 钢结构住宅应用技术(保留调整)

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包含内容)

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包含内容)

四川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申报书示范工程名称:第8代显示屏高端显示器工程示范工程执行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1 自主创新和逆攻关技术1.1厂房综合施工技术①定型化陶粒混凝土空心板胎膜施工技术地坪地基与基础中存在大量承台、地梁、基坑等均需要支撑大量的侧模来成型,而传统的木模与砖胎膜工序繁琐、成本较高、工效低;采用定尺的预制陶粒混凝土空心板通过专用的粘结料制作成模板体系,待模板体系具有一定的强度后先将基坑(基础梁)两侧的土方回填夯实(回填时应注意避免损坏模板体系)。

然后将定型膜内的泥土和渣滓清理干净无须抹灰即可进行防水防潮施工至后续的承台结构施工的施工技术。

预制陶粒混凝土空心板定型胎膜施工技术由于材料新颖轻质、拼装简单、工效高可以有效的实现节约工期。

通过批量化生产、定尺的预制陶粒混凝土空心板定型胎膜实现现场的组装式安装,工效是传统工艺的4倍左右,有效的缩短了工期。

4、用手扶式抹平机横向抛光,并用3米直尺进行刮平修整;完成后纵向抛光,并用3米直尺刮平修整;重复以上操作,直至达到良好的抛光效果。

5、混凝土地坪面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安排专人浇水养护,并覆盖塑料薄膜,下铺一层0.4mm厚塑料薄膜,薄膜幅边之间搭接宽度不少于100mm。

6、然后满铺旧模板或木胶合板进行成品保护。

7、至少三次加装圆盘的磨光机作业、整体、表面光洁无明显色差、无机械刀片划痕。

8、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24小时内进行切缝,在要切缝的部位弹出墨线,然后用混凝土切缝机进行切割,长宽比小于1.5。

切割缝和施工缝必须平整笔直,宽度均匀,间距小于6m切割为最佳。

③可移动变截面定制钢框木模施工技术可移动变截面钢框木模表面采用酚醛胶特殊处理的20mm厚胶合板作为面板。

横肋采用100×100,间距为500,竖肋采用50×50,间距为300,焊接形成网状刚骨架。

横肋上每隔间距50mm设置一排调节孔,可根据所需截面进行变换。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宣贯2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宣贯2

第6章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第7章 绿色施工技术



按节水、节材、节能、节地、环境保护的顺序,选择了节水、建筑垃圾减量化等 技术,突出可循环、低碳技术,选用施工现场标准化、工具式防护技术。 2010版 7.1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新增) 7.2 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保留调整) 7.3 施工现场太阳能、空气能利用技术(新增) 7.4 施工扬尘控制技术(新增) 7.5 施工噪声控制技术(新增) 7.6 绿色施工在线监测评价技术(新增) 7.7 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技术(新增) 7.8 垃圾管道垂直运输技术(新增) 7.9 透水混凝土与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新增) 7.10 混凝土楼地面一次成型技术(新增) 7.11 建筑物墙体免抹灰技术(新增)

5.3 钢结构智能测量技术(新增) 传统测量手段越来越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钢结构施工需求。采用基于测量机 器人、卫星定位系统、三维激光扫描、物联网、无线数据传输、多源信息融 合等技术的一整套钢结构智能测量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钢结构 施工定位、姿态检测、结构监测等测量工作。
第5章 钢结构技术
第6章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6.11 建筑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 技术 建筑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技术覆 盖建筑机电系统的方案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行维护 阶段,其执行者可以由独立的第 三方、业主、设计方、总承包商 或机电分包商等承担。目前最常 见的是业主聘请独立第三方顾问, 即调试顾问作为调试管理方。
第6章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第6章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6.4 工业化成品支吊架技术 装配式成品支吊架由管道连接的管夹构件、建筑结构连接的锚 固件以及将这两种结构件连接起来的承载构件、减震(振)构 件、绝热构件以及辅助安装件构成。该技术满足不同规格的风 管、桥架、工艺管道的应用,特别是在错综复杂的管路定位和 狭小管井、吊顶施工,更可发挥灵活组合技术的优越性。近年 来,在机场、大型工业厂房等领域已开始应用复合式支吊架技 术,可以相对有效地化解管线集中安装与空间紧张的矛盾。复 合式管线支吊架系统具有吊杆不重复、与结构连接点少、空间 节约、后期管线维护简单、扩容方便、整体质量及观感好等特 点。

封闭降水及雨水收集综合利用施工技术研究

封闭降水及雨水收集综合利用施工技术研究

封闭降水及雨水收集综合利用施工技术研究摘要:通过探讨工地雨水利用工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并依据实际条件对雨水污染情况进行模型预测或实际监测,充分考虑收集利用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分析工地可利用雨水回用的水质要求、水量要求,确定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规模配合,研究采用装配式PP模块雨水收集系统方案,不仅施工速度快、效率高,使用期限长久,而且可以保证能够高效的回收更多的雨水,保证回收的雨水长期储存于模块池内并保持良好的水质。

关键词:封闭降水;雨水收集;传统的雨水回收系统收集池采用混凝土浇筑,需建立雨水回收机房,整个雨水回收系统全部布置于机房内,不仅回收雨水效率低、收集池极容易渗漏;为实现节能减排、绿色施工的要求,通过在施工现场建立污水、雨水回收系统,将水资源进行合理回收循环利用,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1技术特点该技术无需使用雨水回收机房,整个雨水收集池完全置于地下,不占用建筑面积且能收集更多的雨水。

模块雨水收集池直接采用模块拼接组合的方式,无需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材料运输便捷,施工周期短。

PP 模块采用环保材料制作而成,外包裹两层土工布,一层 PE 防渗膜,收集池内不会滋生微生物,可以长时间保持水质;且完全避免了收集池渗漏水的问题。

系统设有安全分流井、弃流装置、初级过滤等可以控制进入处理设施的雨水水质,防止优质雨水的二次污染,降低水质处理的负荷,节约投资与运行成本,最大限度的体现雨水利用的经济性。

系统设置雨水处理设备对雨水进行沉淀、过滤、净化、消毒等,保证处理后的水质达标,实现用水的安全、可靠。

2工艺原理在项目部设置大量的雨水收集口,且整个项目部路面的坡度满足雨水排水要求,雨水经过项目部路面雨水收集口进行汇集,汇集后的雨水先通过自动弃流过滤装置拦截降雨初期径流,当拦截的水量达到设定值时弃流结束,雨水进入收集池进行蓄存,多余雨水溢流入市政雨水管网,同时雨水在收集池内进行沉淀,且收集池内设有排泥装置,当需要用水时,通过收集池内雨水提升泵,将雨水提升至 3P分散式雨水处理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雨水自流进入清水池,清水由清水池内的清水泵加压并经紫外线消毒后供水至回用水管网。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的质量保证措施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的质量保证措施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的质量保证措施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的质量保证措施,可真不是个小事儿。

想象一下,如果咱们的雨水收集系统没做好,那个“水货”就得直接漏进地面,甚至给周围环境带来一堆麻烦。

别看水收集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但背后可是需要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保证它的安全和效率。

要说质量保证嘛,得先把这整套系统的每个环节都做好,不仅仅是装个雨水收集桶那么简单。

咱们得说一说技术设计的重要性。

你想啊,要是设计图纸没过关,管道接错了,材料选错了,那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最基本的,设计就得严格。

千万不能马虎,得有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尤其是在地形地势复杂的地方。

你要知道,水是“趁机而入”的,哪里低,哪里就容易积水,哪里积水就容易出问题。

设计要考虑到这一点,要让雨水能够顺利流入收集系统里,不会因为设计失误造成排水不畅或者积水问题。

说到技术,咱们还得提提材料。

说实话,选材这事儿得像挑选鞋子一样慎重,别看便宜的看起来很实惠,一旦用了不合格的材料,漏水、堵塞什么的都可能随时发生。

高质量的管道、过滤设备、储水桶,没一个能差的。

比如那些耐腐蚀的材料,用在雨水收集的管道上就特别合适;还有过滤器,一定要挑那种能够有效去除泥沙、杂质的,不然积水里一堆垃圾,想用都难。

这样一来,不仅能保证水质的清洁,还能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然后得提的就是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后期的使用效果。

你看,雨水收集系统的管道布置、连接得稳稳当当的,管道间的接头也得确保严密无缝,不然到时候水一泄露,问题可就大了。

施工的时候,咱们的工人师傅可得眼光毒辣,别让那些微小的接头漏掉什么,像螺丝不拧紧、接头没对准,都是隐患。

雨水系统也有个特点,就是长时间暴露在外面,受风吹日晒,所以防水、防腐的材料都得用上。

尤其是那些易腐蚀的地方,一定要做足保护工作。

在质量保证的过程中,定期检查和维护也不能少。

没有什么系统是能一直“铁打不动”的,尤其是这种要靠自然条件运作的设备。

第五章绿色施工技术

第五章绿色施工技术

第五章绿色施工技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0年下发了《关于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推广应用的通知》。

该通知在既总结传统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又引入了前沿技术,增加的绿色施工技术,其核心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四节、一环保”。

第一节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一、封闭降水技术发展概述基坑封闭降水技术在我国沿海地区应用比较早,其封闭施工工艺来源于地基处理和水利堤坝的垂直防渗。

我国从1958年修建上东省青岛月子口水库圆孔套接水泥黏土混凝土防渗墙第一个垂直防渗墙工程开始,20世纪50〜70年代垂直防渗技术发展很快。

最近20年,封闭降水技术较为常用的有:薄抓斗成槽造墙技术、液压开槽机成墙技术、高压喷射灌注(包括定喷法、摆喷法和旋喷法)成墙技术、深层搅拌桩截渗墙技术等。

传统的基坑开挖多采用排水降水的方法。

近些年,由于降水带来的环境影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且已经对人类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这项技术才被重视起来。

北京在2008年3月1日起,实施了《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降水管理办法》,要求采用封闭降水技术。

二、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内容、特点及措施1. 基本原理基坑封闭降水是指在基坑周边采用增加渗透系数较小的封闭结构,有效阻止地下水向基坑内部渗流,在抽取开挖范围内少量地下水的控制措施。

2. 主要技术内容及特点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多采用基坑侧壁帷幕或基坑侧壁帷幕+基坑底封底的截水措施,阻截基坑侧壁及基坑底面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同时采用降水措施抽取或引渗基坑开挖范围内的现存地下水的降水办法。

截水帷幕常采用深层搅拌桩帷幕、高压摆喷墙、旋喷桩帷幕、地下连续墙等。

特点、:抽水量小,对周边环境影响小,不污染周边水源,止水系统配合结构支护体系一起设计,降低造价。

3. 技术指标与技术措施(1.)封闭深度:宜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和水平封底相结合,在没有水平封底措施的情况下要求侧壁帷幕(连续墙、搅拌桩、旋喷桩等)插入基坑下卧不透水土层一定深度。

绿色施工新技术-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

绿色施工新技术-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1. 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1.1 技术内容基坑封闭降水是指在坑底和基坑侧壁采用截水措施,在基坑周边形成止水帷幕,阻截基坑侧壁及基坑底面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在基坑降水过程中对基坑以外地下水位不产生影响的降水方法;基坑施工时应按需降水或隔离水源。

在我国沿海地区宜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护坡桩+搅拌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内陆地区宜采用护坡桩+旋喷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河流阶地地区宜采用双排或三排搅拌桩对基坑进行封闭,同时兼做支护的地下水封闭措施。

1.2 技术指标(1)封闭深度:宜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和水平封底相结合,在没有水平封底措施的情况下要求侧壁帷幕(连续墙、搅拌桩、旋喷桩等)插入基坑下卧不透水土层一定深度。

深度情况应满足下式计算:b h L w 5.02.0-=式中 L ——帷幕插入不透水层的深度;h w ——作用水头;b ——帷幕厚度。

(2)截水帷幕厚度:满足抗渗要求,渗透系数宜小于1.0×10-6cm/s 。

(3)基坑内井深度:可采用疏干井和降水井,若采用降水井,井深度不宜超过截水帷幕深度;若采用疏干井,井深应插入下层强透水层。

(4)结构安全性:截水帷幕必须在有安全的基坑支护措施下配合使用(如注浆法),或者帷幕本身经计算能同时满足基坑支护的要求(如地下连续墙)。

1.3 适用范围适用于有地下水存在的所有非岩石地层的基坑工程。

1.4 工程案例北京地铁8号线、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

2. 施工现场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2.1 技术内容施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施工现场非传统水源的水收集与综合利用,该项技术包括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雨水回收利用技术、现场生产和生活废水回收利用技术。

(1)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一般包含两种技术:一是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渗至下层潜水层中,可使部分水资源重新回灌至地下的回收利用技术;二是将降水所抽水体集中存放施工时再利用。

(2)雨水回收利用技术是指在施工现场中将雨水收集后,经过雨水渗蓄、沉淀等处理,集中存放再利用。

绿色施工技术规范【最新版】

绿色施工技术规范【最新版】

绿色施工技术规范7绿色施工技术7.1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7.1.1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7.1.1.1技术内容基坑封闭降水是指在坑底和基坑侧壁采用截水措施,在基坑周边形成止水帷幕,阻截基坑侧壁及基坑底面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在基坑降水过程中对基坑以外地下水位不产生影响的降水方法;基坑施工时应按需降水或隔离水源。

在我国沿海地区宜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护坡桩搅拌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内陆地区宜采用护坡桩旋喷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河流阶地地区宜采用双排或三排搅拌桩对基坑进行封闭,同时兼做支护的地下水封闭措施。

7.1.1.2技术指标(1)封闭深度:宜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和水平封底相结合,在没有水平封底措施的情况下要求侧壁帷幕(连续墙、搅拌桩、旋喷桩等)插入基坑下卧不透水土层一定深度。

深度情况应满足下式计算:式中L--帷幕插入不透水层的深度;hw--作用水头;b--帷幕厚度。

(2)截水帷幕厚度:满足抗渗要求,渗透系数宜小于 1.0×10-6cm/s。

(3)基坑内井深度:可采用疏干井和降水井,若采用降水井,井深度不宜超过截水帷幕深度;若采用疏干井,井深应插入下层强透水层。

(4)结构安全性:截水帷幕必须在有安全的基坑支护措施下配合使用(如注浆法),或者帷幕本身经计算能同时满足基坑支护的要求(如地下连续墙)。

7.1.1.3适用范围适用于有地下水存在的所有非岩石地层的基坑工程。

7.1.1.4工程案例北京地铁8号线、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

7.1.2施工现场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7.1.2.1技术内容施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施工现场非传统水源的水收集与综合利用,该项技术包括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雨水回收利用技术、现场生产和生活废水回收利用技术。

(1)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一般包含两种技术:一是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渗至下层潜水层中,可使部分水资源重新回灌至地下的回收利用技术;二是将降水所抽水体集中存放施工时再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
利用技术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
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
技术内容
基坑封闭降水是指在坑底和基坑侧壁采用截水措施,在基坑周边形成止水帷幕,阻截基坑侧壁及基坑底面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在基坑降水过程中对基坑以外地下水位不产生影响的降水方法;基坑施工时应按需降水或隔离水源。

在我国沿海地区宜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护坡桩+搅拌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内陆地区宜采用护坡桩+旋喷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河流阶地地区宜采用双排或三排搅拌桩对基坑进行封闭,同时兼做支护的地下水封闭措施。

技术指标
(1)封闭深度:宜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和水平封底相结合,在没有水平封底措施的情况下要求侧壁帷幕(连续墙、搅拌桩、旋喷桩等)插入基坑下卧不透水土层一定深度。

深度情况应满足下式计算:
L式中 L——帷幕插入不透水层的深度;
——作用水头; h w b——帷幕厚度。

)截水帷幕厚度:满足抗渗要求,渗透系数宜小于2(.
-6cm/s。

×10(3)基坑内井深度:可采用疏干井和降水井,若采用降水井,井深度不宜超过截水帷幕深度;若采用疏干井,井深应插入下层强透水层。

(4)结构安全性:截水帷幕必须在有安全的基坑支护措施下配合使用(如注浆法),或者帷幕本身经计算能同时满足基坑支护的要求(如地下连续墙)。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地下水存在的所有非岩石地层的基坑工程。

工程案例
北京地铁8号线、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

施工现场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
技术内容
施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施工现场非传统水源的水收集与综合利用,该项技术包括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雨水回收利用技术、现场生产和生活废水回收利用技术。

(1)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一般包含两种技术:一是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渗至下层潜水层中,可使部分水资源重新回灌至地下的回收利用技术;二是将降水所抽水体集中存放施工时再利用。

(2)雨水回收利用技术是指在施工现场中将雨水收集后,经过雨水渗蓄、沉淀等处理,集中存放再利用。

回收水.
可直接用于冲刷厕所、施工现场洗车及现场洒水控制扬尘。

(3)现场生产和生活废水利用技术是指将施工生产和生活废水经过过滤、沉淀或净化等处理达标后再利用。

经过处理或水质达到要求的水体可用于绿化、结构养护用水以及混凝土试块养护用水等。

技术指标
(1)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渗至下层潜水层中,有回灌量、集中存放量和使用量记录。

(2)施工现场用水至少应有20%来源于雨水和生产废水回收利用等。

(3)污水排放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4)基坑降水回收利用率为
Qqqq%K100R Q3/d),按照最不利条件下Q--基坑涌水量(m 式中0的计算最大流量;
Q--回灌至地下的水量(根据地质情况及试1验确定);
3m(—现场生活用水量 /d);q 13m (—现场控制扬尘用水量/d);q 23/d); --q施工砌筑抹灰等用水量(m3K--损失系数;取~。

6适用范围
基坑封闭降水技术适用于地下水面埋藏较浅的地区;雨水及废水利用技术适用于各类施工工程。

工程案例
天津津湾广场9号楼、上海浦东金融广场、深圳平安中心、天津渤海银行、东营市东银大厦等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