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体生物组织相变潜热的DSC测试
基于DSC的石蜡相变潜热检测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DSC的石蜡相变潜热检测影响因素分析作者:丁志英唐贤文李向峰李穗良林世聪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20年第13期摘要:石蜡作为相变材料,是重要的化学储能产品之一,应用于建筑节能、电池热管理等多个领域。
相变潜热和相变温度是表征相变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测定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在使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SC)进行石蜡相变潜热和相变温度检测的过程中升温速率、样品质量及起止温度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对设备进行检测过程中的可重复性进行验证。
通过对多种测试条件下获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优选的测试条件,为更方便、快速、准确地获得检测结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石蜡相变材料相变潜热 DSC中图分类号:R7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5(a)-0127-031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环境恶化等矛盾日益突出,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的技术和途径。
储能材料及产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核心发展环节,而相变材料作为其重要化学储能产品之一,种类层出不穷,呈快速发展态势,在太阳能利用、余热回收和建筑节能等多个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1]。
石蜡作为相变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储热性能、性能稳定、价格便宜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与应用[2]。
相变温度与相变潜热值是评价石蜡或石蜡类相变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准确测定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针对石蜡及其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的测试方法还没有形成相关检测标准。
目前,检测机构主要参考地方标准DB13/T 1610-2012中引用的针对塑料产品提出的GB/T 19466.3-2004(等同采用ISO 11357-3)中的熔融焓的检测方法,依照其中规定的仪器操作准备、测试样品量、升温速率、起止温度等条件开展测试。
但塑料与石蜡等相变材料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石蜡及其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潜热的测定,如何选择较优的测试条件,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方法

DSC测试过程的步骤
样品准备
准备纯净、干燥的样品,并将其放置在DSC样品 舱中。
测量热响应
测量样品与参考样品之间的温差,得出样品的热 性质。
控制升温
以固定的升温速率升温样品,常见的升温速率为 10°C/min。
数据分析
根据热曲线,分析样品的热稳定性、物相转变、 反应动力学等信息。
DSC测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 试源自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一种常用的热分析技术,用于测量物质热性质。通过 分析样品在控制升温条件下的热响应,DSC可以提供有关材料的热稳定性、热 传导、物相变化等关键信息。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方法 的原理
DSC通过比较被测样品与参考样品之间的热响应差异来测量热性质。当样品吸 收或释放热量时,DSC测量并绘制样品温度与参考温度之间的差异曲线,从而 提供有关样品热行为的信息。
热效应分析
研究反应的热放热或吸热性质, 评估反应的热稳定性。
聚合反应研究
研究聚合反应的起始温度、聚合 速率等关键参数。
DSC测试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1
药物热性质表征
测量药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行为,为药
药物相变分析
2
物配方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研究药物的晶型转变、熔化过程等,影
响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性。
3
配方优化
1 热稳定性评估
通过测量材料的热分解、熔融温度等参数, 评估材料的热稳定性。
2 相变分析
研究材料的物相变化过程,如晶化、熔化、 聚合等。
3 热导率测量
4 物性表征
通过分析样品的热响应,计算材料的热导率。
了解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比热容等物理性质。
DSC测试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dsc实验报告

dsc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DSC测试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示差扫描量热计(DSC)测试样品的热力学性能,探究样品的热稳定性和热动力学参数,为其后续应用提供参考。
实验原理:
DSC利用样品同参比样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升温或降温时在内
部吸、放热现象的差别进行样品的热分析。
对于常用的多晶、玻
璃态、高分子、液晶分子等材料都可以用DSC法分析表征其热熔、玻璃化、结晶和相变信息。
实验装置:
DSC仪
实验步骤:
1. 首先将待测样品加入样品盒中,将参比样品加入参比盒中,并将两个盒子放入DSC设备中。
仪器将启动准备程序,并等待室温达到预定值。
2. 特定条件下,开始进行升温实验,升温率一般在1-20℃/min 之间,通过红外测温计实时记录样品及参比样品温度变化,并实时获取热流曲线和温度曲线。
3. 实验完成后,先对样品进行冷却至室温,然后再将样品盒和参比盒重新取出,清洁干净。
实验结果:
通过DSC测试,我们得到了样品的实时温度和热流曲线,通过分析热流曲线和温度曲线,得出样品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热动力学参数,为样品后续的应用提供参考。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DSC法研究液晶分子、高分子材料、全玻璃外观材料以及固相化学物质等的热性质和热计量学参数,为不同领域的研究提供分析手段。
实验结论:
本实验采用DSC仪器测试样品,通过分析样品的热流曲线和温度曲线,得出样品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热动力学参数。
DSC 法可以对多种材料的热性质和热计量学参数进行分析,对不同领域的研究有着广泛的应用。
dsc测试实验报告

dsc测试实验报告DSC测试实验报告引言:热分析技术在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简称DSC)是一种常用的热分析仪器,用于研究材料的热性能和热行为。
本文旨在通过对DSC测试实验的探索和分析,介绍DSC的工作原理、实验过程和结果解读。
一、DSC的工作原理DSC是一种基于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热量差异的测量技术。
其工作原理基于样品与参比物在相同的热处理条件下的热量交换差异。
通过测量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度差异,可以得到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热量变化曲线。
二、DSC实验的准备工作在进行DSC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准备样品和参比物。
样品应具有明确的热性质和热行为,以便能够准确地观察和分析。
参比物则应具有已知的热性质和热行为,以便作为对照和校准的基准。
三、DSC实验的步骤1. 样品和参比物的称量:将事先准备好的样品和参比物分别称量,并记录其质量。
2. 样品和参比物的装填:将样品和参比物分别装填到DSC仪器的样品盒和参比盒中。
注意保持样品和参比物的纯净性和均匀性。
3. 实验条件的设置:根据实验需求,设置DSC仪器的温度范围、扫描速率和环境气氛等参数。
4. 实验的运行:启动DSC仪器,开始实验运行。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DSC仪器会记录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度变化和热量变化。
5.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实验结束后,将DSC仪器记录的数据导出,并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对温度变化和热量变化的曲线进行解读,可以获得样品的热性能和热行为信息。
四、DSC实验结果的解读根据DSC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到样品的热性能和热行为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其中,常见的结果包括熔点、熔融峰面积、热焓变化等。
通过对这些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了解样品的热稳定性、热分解特性、相变行为等。
五、DSC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DSC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
例如,在聚合物材料研究中,DSC可以用于研究聚合物的结晶行为、玻璃化转变、热稳定性等;在药物研发中,DSC可以用于研究药物的熔点、溶解度、晶型转变等。
剪切波弹性成像监控离体猪肝组织温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剪切波弹性成像监控离体猪肝组织温度变化的实验研究张存程; 杨扬【期刊名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21)012【总页数】5页(P881-885)【关键词】剪切波弹性成像; 光热治疗; 离体猪肝; 温度; 弹性模量【作者】张存程; 杨扬【作者单位】400016 重庆市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分子影像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 R73.33; R735.7肝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
局部热消融是治疗单发直径<3 cm肝癌首选的治疗方法[1-2]。
相对于目前应用广泛的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治疗,光热疗法具有温度低、非侵入性、高选择性、高精度,对正常组织无害等优点[3-4]。
对于光热疗法的监控目前多采用表面红外成像和针式温度计测量两种方式,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光热治疗时肿瘤周边正常组织的温度变化,但也易出现治疗温度过高损伤正常组织或者治疗温度不足而引起肿瘤复发的情况[5]。
寻求精确评价光热疗法中治疗温度及治疗范围的检测方法十分必要。
MRI 可以用于热消融治疗监控[6],但其设备昂贵且操作复杂,推广应用受限。
有研究[7-8]显示,肝组织硬度值增加与肝组织凝固坏死具有相关性,利用肝脏射频消融或微波消融治疗前、后组织硬度值变化可以推断肝组织消融灶的面积。
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在光热疗法中是否有上述作用目前鲜见报道。
本实验应用SWE 监测离体猪肝组织硬度值随温度变化情况,旨在探讨SWE 在监测光热治疗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一、主要材料与仪器新鲜离体猪肝(离体时间<2 h,购自生猪屠宰场,4℃低温冷链运输);HH-S4 数显型大功率恒温水浴锅(江苏新瑞仪器);法国声科Supersonic Imagine Aixplorer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SL15-4 探头,频率4~15 MHz;针式电子温度计(-50℃~200℃,台湾泰仕)。
离体生物组织不同含水量下比热的DSC测试

文章 编号 : 17 -6 2 ( 0 7 40 50 6 1 1 2 0 )0 -0 -4 6
离体生物 组织 不 同含水量下 比热 的 DS C测试
严 嘉 2 厉彦忠 肖建 军 2 ,
( . 交通 大学 西安 1 西安
【 摘
704 ;2河南新飞 电器有 限公 司 新 乡 430 ) 109 . 502
vt u ha o k pg Sl e n e f r i e e t y rt na da i ee t e eau efo 0 ℃ t 0 ℃ . i os c s r , i’ v r db e a ei df rn dai t f r n mp rtr rm r p i a n h o n d t o4
随着含水 量的增加而增 大。回归了各种组织不 同含水量 下 比热与温度 的线形 关系 式以及 比热与含
水量 的线 形关 系式 。 【 关键 词】 动物 组织;比热;差示扫描量热法;含水量
中 图 分 类 号 :T 2 /3 8 文 献 标 识 码 :A K14R 1
S e i cHe t f o eTis e t o a i e e t d a i n T s e i C p c f a m s u s nVi t f r n i o S i r d Hy r to e t d W t DS h
[ bt c]Diee t l cn igc l me y( C tcnq eiu e r p c c etet h nsme i u s n A s at r f rni a nn o as a r t DS )eh iu sdf ei a t e i r s o s f h sw i o s e ts i
维普资讯
Hale Waihona Puke 第 2 卷 第 4期 120 0 7年 l 2月
peg的相变潜热参数表 理论说明以及概述

peg的相变潜热参数表理论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在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相变潜热参数是衡量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发的热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中的PEG(Polyethylene glycol)作为一种常见且重要的高分子化合物,在医药、食品、农业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PEG的相变潜热参数表是对其不同温度下相变潜热值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能够提供有关PEG相变性质的基础数据,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设计和选用具有指导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PEG相变潜热参数表相关的背景与意义;第二部分阐述了PEG相变潜热参数表的理论定义、计算方法以及相变过程分析;第三部分概述了PEG相变潜热参数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结构和形式,并列举了一些典型PEG物质的相变潜热参数值;第四部分详细描述了实验验证和数据分析方法,并进行结果讨论;最后一部分为结论与展望,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并提出了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介绍PEG相变潜热参数表的理论说明以及相关概述。
通过对该参数表的理论定义、计算方法和分析,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与意义。
同时,通过实验证明和数据分析来验证理论,并对结果进行深入讨论。
最后,对于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向,并展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2. peg的相变潜热参数表理论说明2.1 peg的相变潜热参数定义在理论上,peg(Polyethylene glycol)的相变潜热参数是指在其相变过程中单位质量物质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相变通常包括液态到固态(冷凝)或固态到液态(融化)的转变。
2.2 peg的相变过程分析peg作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相变现象。
对于peg来说,其主要相变过程是从液态状态向固态状态进行冷凝转变,或者从固态状态向液态状态进行融化转变。
这些相变具有可逆性和非可逆性两种情况。
相变储存材料DSC焓值测试

HESON DSC 测试环氧粉末涂料的固化和玻璃化转变温度
本文介绍了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相变储存材料相变温度、相变潜热。
在我们熟知的导热界面材料(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温控材料,它的目的不是散热,而是控制温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我们称之为相变储能材料(Phase Change Energy Storage Material)。
相变储能材料可以从一种物态转变到另一种物态,在此过程中可吸收热量。
这种吸热过
程中,材料温度不变,以很小的温度变化带来大量的能量转换,这是相变储能的主要特点。
测试条件
温度范围:
-15→120℃加热/冷却速率:
10℃/min 气氛:
N 2样品质量:
7.6mg·坩埚类型:铝坩埚试验结果使用常规的敞口坩埚测试,样品固化放热峰与反应过程中产生挥发物的吸热峰叠加,在67.7°C (峰值温度)处的吸热峰是由样品挥发物的吸热。
在第二次加热中,玻璃化转变转变为59.6℃。
仪器
HS-DSC-101
P0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峰温 /e
相变结束 温度 /e
- 15. 3 - 11. 5 - 15. 0 - 16. 0
- 15. 1 - 6. 8 - 7. 5 - 11. 8
利用实 验中 获得的 热流 曲线 (图 2 ~ 图 5 ), 及 DSC的分析软件从而获得各组织的相变潜热, 峰温及 相变起始与结束温度. 比如在 DSC 曲线中, 相变前后 基线的切线与吸热峰 所围成的面积 ( Area) 就是试样 的相变潜热. 如表 1所示.
$q
)0
所围成 的面
积, K 为换算系数, 它跟试样与热池壁热阻 R 无关, 因 此 K 将不随温度而变化, K 的标定也只要取一种标准
物质即可.
1. 2 仪器的选择 实验选用的是 热流式 DSC, 图 1 为 DSC 原 理示
意图.
和温度校正.
2 离体生物组织相变潜热测试
2. 1 系统可靠性检验 在对离体生物组织进行测量之前, 先对去离子水
2) 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无论是对于 低温保存还是 低温外科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冷冻外科疗法中
参考文献:
[ 1] 华泽钊, 任禾盛. 低温 生物医 学技术 [M ].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1994.
[ 2] 刘金刚, 刘作斌. 低温医学 [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 93.
[ 3] M CGRATH J J, D ILLER K R Ed. Low T emperature B iotechno logy, Em erg ing A pp lications and Eng ineer ing Contr ibutions. T he W inter Annua lM ee ting of the A SM E [ Z ]. CH ICAGO, ILL INO IS, 1998.
Cs =
( $q ) 0 U
+
Cr.
( 5)
如果忽略因 T s 与 T r 的微量差别所带来的试样和
参比物从环境获得热量的差别, 则可得:
Q $H =
] 0
dH dS dS
Q Q = -
] 0
ddqS# dS+
] 0
(Cs - Cr ) UdS
( 6)
=K#A
(
6) 式中
A
为
dq曲线 与基线 dS
(
图 1 热流式 D SC原理示意图
仪 器 名 称: 热 流 式 差 示 扫 描 热 量 仪 ( 德 国 NETZSCH 公司生产 ) ; 型号: DSC - 200 PC Phox; 温度 范围: - 150 ~ + 600 e ; 灵敏度: 3 LV /mW; 基线的线 性度: 0. 5 mW; 热量范围: ? 2 500 uV( ? 700 mW ); 升 温速率: 0. 1~ 99. 9 K /m in.
图 7 相变温度随循环次数的变化
3结 论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 ( DSC) 对新鲜猪瘦肉组织, 肥 肉及牛肉、猪肝等组织进行了相变潜热、相变温度的测 量, 结论如下:
1) 脂肪含 量越高、水分含 量越低的 离体生 物组 织, 其相变潜热越小; 而水分含量越高、脂肪含量越低 的离体生物组织, 其相变潜热较大.
性温度程序控制下经过温度扫描, 以所测能量差来研
究物质热力学性质的一种热分析仪器. 在加热和冷却
过程中, 材料的任何变化都要伴随着热量的交换, DSC
可以得到样本在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中所伴随发生的
吸热 或放热反 应, 再 通过热分 析软件计 算材料的 热
物性.
试样离体生物组织的热量守恒方程为:
C
s
(
dT s dS
)
-
dH dS
=
dq dS
( 1)
参比物的能量守恒方程为:
Cr
dTr dS
=
Tw
R
Tr
.
( 2)
式
( 1) 减去式
( 2 ),
且
1 R
(Ts
-
Tr )
=
0,
1 d (Ts - Tr R dS
)
=
ddS(
ddqS),
得:
dH dS
=
-
ddqS +
(C s -
Cr )
dT r dS
接着对以上 4 种组织中的鲜猪肝进行了 40次的 降温 /复温实验, 结果如图 6、图 7所示, 相变潜热和相 变起始温度基本都保持在 ? 2. 5% 范围内, 可 见性能 稳定.
图 6 相变潜热随循环次数的变化
第 29卷第 11期
胡银平, 等: 离体生物组织相变潜热的 DSC 测试
65
可以根据不同组织其相变温差的大小及相变潜热的大 小不同实施不同的降温速度和冷量供给.
潜热进行了 DSC 测试, 获得了相变潜热及相变温度区间. 结果表明组织水分含量越高、脂肪含量越低,
其相变潜热较大.
关键词: 离体生物组织; 相变潜热; 相变温度; 差示扫描量热法
中图分类号: R751. 05
文献标识码: A
低温保存 ( Cryopreservat ion) 和低温外科 ( Cryosurgery) 是当前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内的两大热门课题 [ 1] . 低温保存和低温外科分别利用了低温对生物细胞和组 织产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 前者是利用一定的低 温可以充分降低细胞的新陈代谢能力, 从而达到长期 保存的目的; 后者是反复降低到某一温度和恢复到常 温的过程中, 由于细胞内外水分的结晶和晶体的融化、 再结晶及再融化, 致使细胞膜中蛋白分子的变性, 电解 质的浓缩和热冲击等原因, 造成组织和细胞的损伤或 死亡 [ 2] . 这两种作用都与组织冻结时经历的热过程包 括降温速率、相变潜热、比热、导热系数等有关 [ 3- 4] . 当 对离体和活体组织分别进行低温保存和低温外科的理 论研究时, 必须先测试出这些热力参数.
表 2是新鲜猪瘦肉等的主要成分含量. 综合表 1 及表 2可以看出, 不同生物体、不同组成成分的离体生 物组织, 其相变潜热, 峰温及相变起始与结束温度之间 存在很大差异, 其中脂肪含量越高、水分含量越低的离 体生物组织, 其相变潜热较小, 且发生相变的起始和结 束温度区间越窄; 相反, 水分含量越高、脂肪含量越低 的离体生物组织, 其相变潜热较大, 且发生相变的起始 和结束温度区间较宽.
分: 一部分用于提高液相区的温度, 一部分用于提高固
相区的温度, 主要部分用于完成相变所需潜热.
测定相变潜热的方法可分为 3 类: 1) 一 般卡计
法; 2) 差热分析法 ( D ifferential T herm al A na lysis, 简称
DTA) ; 3) 差示扫描量热法 ( D ifferential Scanning Ca lorim etry, 简称 DSC) . 差示扫描量热法 ( D SC ) [ 6] 是在线
2006年 11月 第 29卷第 11期
重庆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ourna l o f Chongq ing Un iversity( N atura l Science Edit ion)
文章编号: 1000- 582X ( 2006) 11- 0062- 04
Nov. 2006 V o.l 29 No. 11
64
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006 年
表 1 鲜猪瘦肉等的相变潜热、峰温和相变起始 及结束温度
试样
鲜活猪肥肉 鲜活猪瘦肉
新鲜牛肉 新鲜猪肝
相变潜热 /kJ# kg- 1
81. 58 179. 4 197. 9 2 24
相变起始 温度 /e
- 16. 5 - 16. 4 - 21. 0 - 21. 2
离体生物组织相变潜热的 DSC测试*
胡 银 平, 童 明 伟, 严 嘉, 徐 广 才
( 重庆大学 动力工程学院, 重庆 400030)
摘 要: 差示扫描量热法是一种在线性温度程序控制下经过温度扫描, 以所测能量差来研究物质热
力学性质的热分析方法. 文中分别对部分离体生物组织如猪瘦肉、猪肝、猪肥肉及牛肉的相变温度、相变
第 29卷第 11期
胡银平, 等: 离体生物组织相变潜热的 DSC 测试
63
DSC曲线图确定
ddHS, 当试样未发生相变时,
dH dS
=
0, 并
且试样
和参
比物
都进入准
稳态
后
RCs d2 dS2
q
=
0,
故有:
dq dS
=
(Cs
-
Cr )
dT r dS
=
(Cs - Cr ) U=
( $q ) . ( 4)
样品: 鲜活猪瘦肉、鲜活猪肥肉、新鲜牛肉、新鲜 猪肝.
样品质量: 鲜活猪瘦肉、鲜活猪肥肉、新鲜牛肉及 新鲜猪肝的 质量分别为: 15. 94 m g、10. 39 m g、17. 13 m g、10. 96 m g.
实验 使 用 的坩 埚 为 铝 制 坩 埚, 容 积 大 约 为 50 mm3, 用镊子向坩埚中夹入一定量的试样, 称重后将坩 埚压紧, 再放入炉腔. 在计算机中设定好实验条件和参 数, 开始实验.
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进行了测试, 以检验系统的可 靠性. 得出冰的相变温度为 0. 1 e (标准值为 0. 0 e , 相差 0. 1 e ) , 相变 潜 热为 335. 1 kJ/ kg ( 标 准值 为 335 kJ/ kg, 相差 0. 1 kJ/kg, 约 0. 03% ) . 由此可见实验 所选 DSC 测试系统是可靠的. 2. 2 实验过程及条件的给定
已有文献 [ 5] 谈 到某些 离体生 物组织 的相 变区 间, 但说法不够确切, 且未测出相变潜热. 为此文中将 对部分离体组织的相变区间及相变潜热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