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热计算方法

潜热计算方法

在计算换热量的时候,经常会有潜热需要计算,特别是多压缩空气等,潜热该怎么计算呢?

显热与潜热

显热与潜热 1.显热系(简称:sensible heat)指当此热量加入或移去后,会导致物质温度 的变化,而不发生相变。物质的摩尔量、摩尔热容和温差三者的乘积为显热。即 物体不发生化学变化或相变化时,温度升高或降低所需要的热称为显热。原理: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其原有相态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显热”。它能使人们有明显的冷热变化感觉,通常可用温度计测量出来。注:(如将水从20?的升高到80?所吸收到的热量,就叫显热。) 公式:显热计算公式Q=m?c(t?,t?) Q=质量?比热(温度差) 2.潜热:相变潜热的简称,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是物体在固、液、气三相之间以及不同的固相之间相互转变时具有的特点之一。固、液之间的潜热称为熔解热(或凝固热),液、气之间的称为汽化热(或凝结热),而固、气之间的称为升华热(或凝华热)。 3.显热与潜热 区别 显热主要表现在由于空气干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热量转移,比如空气干球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引起的热量。 潜热的发生总会伴随着物质相态的变化,简单的理解就是水在沸腾的时候要吸收很多的热量而温度没多大的变化。所以,在空调负荷的计算时,因为空气里 含有水蒸汽,所以就要计算其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显热对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物质加热,只要它的形态不变,则热量加进去后,物质的温度就升高,加进热量的多少在温度上能显示出来,即不改变物质的 形态而引起其温度变化的热量称为显热。如对液态的水加热,只要它还保持液态, 它的温度就升高;因此,显热只影响温度的变化而不引起物质的形态的变化。例 如机房中、其计算机或程控交换机的发热量很大,它属于显热。 对液态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当达到沸点时,虽然热量不断的加入,但水的温度不升高,一直停留在沸点,加进的热量仅使水变成水蒸气,即由液态变 为气态。这种不改变物质的温度而引起物态变化(又称相变)的热量称为潜热。如

实用闪蒸汽计算方法

闪蒸蒸汽(二次蒸汽) 什么是闪蒸蒸汽?当一定压力下的热凝结水或锅炉水被降压,部分水分会二次蒸发,所得到的蒸汽即为闪蒸蒸汽。 为什么闪蒸蒸汽很重要?因为它包含可以使工厂经济运行的热量,不利用它,能源就会被白白浪费。 闪蒸蒸汽是怎样形成的?当水在大气压力下被加热时,100℃是该压力下液体水所能允许的最高温度。再加热也不能提高水的温度,而只能将水转化成蒸汽。 水在升温至沸点前的过程中吸收的热叫“显热”,或者叫饱和水显热。在同样大气压力下将饱和水转化成蒸汽所需要的热叫“潜热”。在一般场合下,热的单位用千焦表示,它是指将1 kg 水在1个大气压力下升高0.24℃所需要的热量。 然而,如果在一定压力下加热水,那么水的沸点就要比100℃高,所以就要求有更多的显热。压力越高,水的沸点就高,热含量亦越高。压力降低,部分显热释放出来,这部分超量热就会以潜热的形式被吸收,引起部分水被“闪蒸”成蒸汽。 曲线图CG-3. 饱和凝结水减压时形成的闪蒸蒸汽百分比 如0.689 MPa的蒸汽压力温度下的凝结水的热含量是718.89 kJ/kg(参见蒸汽特性数据表第4栏)。如果这时将该凝结水排放到大气压力下(0 MPa),它的热则马上降到419.20 kJ/kg。剩下的299.69 kJ/kg热量则将部分凝结水二次蒸发或闪蒸。使用下列公式可以计算出闪蒸蒸汽的百分比 %闪蒸蒸汽= H SL SH- ×100% SH = 排放前高压下凝结水中的显热。 SL= 排放时低压下凝结水中的显热。 H = 低压下蒸汽中的潜热。 %闪蒸蒸汽= 2258.9 4 720 . 19 89 . 18- ×100%=13.3% 为方便起见,曲线图CG-3给出了不同压力下排放凝结水时所形成的二次闪蒸蒸汽的分比。其它实用图表见CG-53。 曲线图CG-4. 每m3凝结水在大气压下排放时形成的闪蒸蒸汽量

显热与潜热的区分

显热与潜热的区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显热、潜热、热湿比及焓 显热主要表现在由于空气干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热量转移,比如空气干球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引起的热量。潜热的发生总会伴随着物质相态的变化,简单的理解就是水在沸腾的时候要吸收很多的热量而温度没多大的变化。所以,在空调负荷的计算时,因为空气里含有水蒸汽,所以就要计算其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显热对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物质加热,只要它的形态不变,则热量加进去后,物质的温度就升高,加进热量的多少在温度上能显示出来,即不改变物质的形态而引起其温度变化的热量称为显热。如对液态的水加热,只要它还保持液态,它的温度就升高;因此,显热只影响温度的变化面不引起物质的形态的变化。例如机房中、其计算机或程控交换机的发热量很大,它属于显热。 对液态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当达到沸点时,虽然热量不断的加入,但水的温度不升高,一直停留在沸点,加进的热量仅使水变成水蒸气,即由液态变为气态。这种不改变物质的温度而引起物态变化(又称相变)的热量称为潜热。如计算机房中、工作人员人体发热以及换气带进来的空气含湿量,这些热量称为潜热。(全热等于显热与潜热之和。) 如果要求的气温高于露点温度, 则没有水蒸汽的产生或者水珠的产生,即湿度没有变化,也就是所说的显热交换!如果要求的气温低于露点温度,就会有潜热交换。 潜热,相变潜热的简称,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是物体在固、液、气三相之间以及不同的固相之间相互转变时具有的特点之一。固、液之间的潜热称为熔解热(或凝固

环评中常用到的计算公式

环评中常用到的计算公式 1、起尘量计算方法 (一)建设工地起尘量计算: ()?? ? ???? ?????-???? ?????=43653653081.0T w V s P E 式中:E —单辆车引起的工地起尘量散发因子,kg/km ; P —可扬起尘粒(直径<30um)比例数;石子路面为0.62,泥土路面为0.32; s —表面粉矿成分百分比,12%; V —车辆驶过工地的平均车速,km/h ; w —一年中降水量大于0.254mm 的天数; T —每辆车的平均轮胎数,一般取6。 (二)道路起尘量计算: ?? ? ???????=4139.0823.0000501.0T U V E 式中:E —单辆车引起的道路起尘量散发因子,kg/km ; V —车辆驶过的平均车速,km/h ; U —起尘风速,一般取5m/s ; T —每辆车的平均轮胎数,一般取6。 (三)一年中单位长度道路的起尘量计算: ()()l Q Q E A l P d D C Q A c A ?=??-??-??=-61024 式中:Q A —一年中单位长度道路的起尘量,t ; C —每小时平均车流量,辆/h ; D —计算的总天数,365天; d —一年中降水量大于0.254mm 的天数; P —道路级别系数,如内环线以内可取0.4,内外环线之间取0.8; Ac —消尘系数,如内环线以内可取0.4,内外环线之间取0.2; l —道路长度,km; Q —道路年起尘量,t 。 (四)煤堆起尘量计算:

?? ? ?????????????????????????=15255905.105.0f d D V E 式中:E —单辆车引起的煤堆起尘量散发因子,kg/km ; V —车辆驶过煤堆的平均车速,km/h ; d —每年干燥天数,d ; f —风速超过19.2km/h 的百分数。 (五) 煤堆起尘量计算: Q m =11.7U 2.45·S 0.345·e -0.5ω·e -0.55(W-0.07) 式中:Qm —煤堆起尘量,mg/s ; U-临界风速,m/s ,取大于5.5m/s ; S-煤堆表面积,m 2; ω-空气相对湿度,取60%; W-煤物料湿度,原煤6%。 (六)煤炭装卸起尘 煤炭在装卸过程中更易形成起尘,其起尘量与装卸高度H 、煤流柱半径R 、煤炭含水量W 、煤流柱中煤流密度D 、风速V 等有关,其中煤流柱密度是由装卸速度V 和装卸高度H 决定的。露天堆煤场装卸过程中形成扬尘的主要为自卸车、铲车装卸,装卸煤落差1.5m 左右。 煤炭装卸起尘量采用下式计算: α????=-i i w i ij f G H V Q 28.023.16.103.0 ∑∑ ===n i ij m i Q Q 1 1 式中:Q ij —不同设备风速条件下的起尘量,kg/a ; Q —煤场年起尘量,kg/a ; H —煤炭装卸平均高度,m ; G i —某一设备年装卸煤量,t ; m —装卸设备种类; Q i —不同风速条件下的起尘量,kg/a ; G —煤场贮煤量,t ; V i —50米上空的风速,m/s ; W —煤炭含水量,%; f i —不同风速的频率;

蒸汽温度与压力,比热容和汽化潜热

蒸汽温度与压力,比热容和汽化潜热我在计算一个冷凝器的换热面积,但是分别用比热容和汽化潜热计算出来的答案不一样,差10倍。 例题:要求把1000KG/h丙酮从62?冷却到35?,比热容为2.27KJ/KG.K,汽化潜热为523KJ/KG,假设传热系数K=250。计算出平均温差为12.74? (1)Q=1000×2.27(62-35)=59000KJ/h=16.4KJ/W S=16.4×1000/12.74*250=5m2 (2)Q=1000×523=523000KJ/h=145.2KJ/W S=145.2×1000/12.74*250=45.6m2 这两中计算哪中有问题啊, 最佳答案 主要是你概念没有弄清楚。 热比容是指温度没升高一度或降低一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而且气态和液态的比热容是不一样的。 汽化潜热是指工质由水液态变成气态所吸收的热量,在这个过程中温度是没有发生变化的,他的值也等于液化潜热,就是工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所放出的热量。所以你再计算的时候首先应该判断丙酮由62冷到35,有没有发生相变,如果发生了加计算汽化潜热进去,如果没有相变,就不需要考虑汽化潜热。因为丙酮的沸点是56.48?,所以过程中肯定有相变的。 所以计算应该是: 1000×(气态丙酮比热容×(62-56.48)+523+液态丙酮比热容×(56.23-35))除以250*12.74 由于你给的比热容不知道为气态还是液态比热容,所以题目本身存在缺陷,如果认为是一样的,那你待进去就是答案了 饱和水蒸汽汽化潜热

压力 /Mpa 温度/? 汽化潜热 kJ/kg 汽化潜热 kcal/kg 0.10 99.634 2257.6 539.32 0.12 104.81 2243.9 536.05 0.14 109.318 2231.8 533.16 0.16 113.326 2220.9 530.55 0.18 116.941 2210.9 528.17 0.20 120.24 2201.7 525.97 0.25 127.444 2181.4 521.12 0.30 133.556 2163.7 516.89 0.35 138.891 2147.9 513.12 0.40 143.642 2133.6 509.70 0.50 151.867 2108.2 503.63 0.60 158.863 2086 498.33 0.70 164.983 2066 493.55 0.80 170.444 2047.7 489.18 0.90 175.389 2030.7 485.12 1.00 179.916 2014.8 481.32 1.10 184.1 1999.9 477.76 1.20 187.995 1985.7 474.37 1.30 191.644 1972.1 471.12 1.40 195.078 1959.1 468.01 1.50 198.327 1946.6 465.03 1.60 201.41 1934.6 462.16 1.70 204.346 1923 459.39 1.80 207.151 1911.7 456.69 1.90 209.838 1900.7 454.06 2.00 212.417 1890 451.51 2.20 217.289 1869.4 446.58 2.40 221.829 1849.8 441.90 ---------------------------------------------------------------范文 最新推荐------------------------------------------------------ 财务管理工作总结 [财务管理工作总结]2009年上半年,我们驻厂财会组在公司计财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厂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全组人员尽“参与、监督、服务”职能,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重点,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财务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总结。现将二00九年上半年财务工作开 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产量90万吨,实现利润1000万元 ,按外销口径,

最新汽化热、汽化潜热、蒸汽压概念解释

汽化热:是一个物质的物理性质。其定义为:在标准大气压(101.325 kPa)下,使一摩尔物质在一定温度下蒸发所需要的热量,对于一种物质其为温度的函数。常用单位为千焦/摩尔(或称千焦耳/摩尔),千焦/千克亦有使用。其他仍在使用的单位包括 Btu/lb(英制单位,Btu为British Thermal Unit,lb为磅)。因为汽化是液化(凝结)的相反过程,同一物质的凝结点和沸点相同,故凝结热与液化热的名称也同时被使用,定义为:在标准大气压下,使一摩尔物质在其凝结点凝结所放出的热量。 汽化潜热:液体在定压下沸腾汽化时,虽然对它进行加热,但液体的温度并不升高,液体和蒸气一直保持相应于液面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根据分子运动理论可知,液体沸腾时加给液体的热量,主要是用来克服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及液体的表面张力,并用以增加分子的位能(由液体变为蒸气,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而蒸气和液体分子的动能并没有增大。显然,这些热量并不是用来升高液体的温度,而是用来使液体转变为蒸气,因而沸腾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这种消耗于液体汽化过程的热量叫潜热。在一定温度下1kg饱和液体全部转变为同温度的蒸气所吸收的热量称为汽化潜热,或简称为汽化热,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kJ/kg。例如水在100℃时的汽化潜热为2257.2kJ/kg。液体的汽化热可用实验测定。同一种液体的汽化热随压力的升高(也就是随饱和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蒸气压蒸气压指的是在液体(或者固体)的表面存在着该物质的蒸气,这些蒸气对液体表面产生的压强就是该液体的蒸气压。比如,水的表面就有水蒸气压,当水的蒸气压达到水面上的气体总压的时候,水就沸腾。我们通常看到水烧开,就是在100摄氏度时水的蒸气压等于一个大气压。蒸气压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蒸气压越大,当然还和液体种类有关。一定的温度下,与同种物质的液态(或固态)处于平衡状态的蒸气所产生的压强叫饱和蒸气压,它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如:放在杯子里的水,会因不断蒸发变得愈来愈少。如果把纯水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并抽走上方的空气。当水不断蒸发时,水面上方气相的压力,即水的蒸气所具有的压力就不断增加。但是,当温度一定时,气相压力最终将稳定在

显热与潜热的区分

显热、潜热、热湿比及焓 显热主要表现在由于空气干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热量转移,比如空气干球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引起的热量。潜热的发生总会伴随着物质相态的变化,简单的理解就是水在沸腾的时候要吸收很多的热量而温度没多大的变化。所以,在空调负荷的计算时,因为空气里含有水蒸汽,所以就要计算其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显热对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物质加热,只要它的形态不变,则热量加进去后,物质的温度就升高,加进热量的多少在温度上能显示出来,即不改变物质的形态而引起其温度变化的热量称为显热。如对液态的水加热,只要它还保持液态,它的温度就升高;因此,显热只影响温度的变化面不引起物质的形态的变化。例如机房中、其计算机或程控交换机的发热量很大,它属于显热。 对液态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当达到沸点时,虽然热量不断的加入,但水的温度不升高,一直停留在沸点,加进的热量仅使水变成水蒸气,即由液态变为气态。这种不改变物质的温度而引起物态变化(又称相变)的热量称为潜热。如计算机房中、工作人员人体发热以及换气带进来的空气含湿量,这些热量称为潜热。(全热等于显热与潜热之和。) 如果要求的气温高于露点温度, 则没有水蒸汽的产生或者水珠的产生,即湿度没有变化,也就是所说的显热交换!如果要求的气温低于露点温度,就会有潜热交换。 潜热,相变潜热的简称,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是物体在固、液、气三相之间以及不同的固相之间相互转变时具有的特点之一。固、液之间的潜热称为熔解热(或凝固热),液、气之间的称为汽化热(或凝结热),而固、气之间的称为升华热(或凝华热)。 显热:随着潮湿空气的温度变化而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热*温度变化); 潜热:随着潮湿空气中的水蒸气浓度的变化有关的热量(汽化热*凝结热); 全热(焓):显热和潜热之和,一般状态下焓值与全热值相同。 湿负荷是指空调房间的湿源(人体散湿、敞开水池(槽)表面散湿、地面积水 值通常用房间的余热(Q)余湿(W)的比值来计算,在焓湿图中热湿比线通过房间的设计状态点,此时ε线描述了送入房间的空气吸热吸湿后使房间状态稳定在设计状态点的变化方向和过程。 焓表征物体吸收的热量(在等压过程中)〖enthalpy〗为一个体系的内能与体系的体积和外界施加于体系的压强的乘积之和。 焓是一个状态函数,也就是说,系统的状态一定,焓的值就定了。 焓的定义式(物理意义)是这样的:H=U+pV [焓=流动内能+推动功] 其中U表示热力学能,也称为内能(Internal Energy),即系统内部的所有能量; p是系统的压力(Pressure),V是系统的体积(V olume) 。

蒸汽和冷凝水估算量

一、饱和蒸汽流量估算 1.ΔP=0.4MPa,蒸汽密度ρ= 2.669kg/m3,设定管道内流速υ=20m/s DN=40(mm)时,G=241.6(kg/h) DN=50(mm)时,G=377.2(kg/h) DN=65(mm)时,G=611.7(kg/h) DN=80(mm)时,G=966.6(kg/h) 2.ΔP=0.5MPa,蒸汽密度ρ= 3.169kg/m3,设定管道内流速υ=22m/s DN=40(mm)时,G=315.5(kg/h) DN=50(mm)时,G=492.7(kg/h) DN=65(mm)时,G=798.9(kg/h) DN=80(mm)时,G=1262.4(kg/h) 3.ΔP=0.6MPa,蒸汽密度ρ=3.666kg/m3,设定管道内流速υ=24m/s DN=40(mm)时,G=398.1(kg/h) DN=50(mm)时,G=621.8(kg/h) DN=65(mm)时,G=1008.2(kg/h) DN=80(mm)时,G=1593.2(kg/h) 4.ΔP=0.7MPa,蒸汽密度ρ=4.161kg/m3,设定管道内流速υ=25m/s DN=40(mm)时,G=470.7(kg/h) DN=50(mm)时,G=735.1(kg/h) DN=65(mm)时,G=1192(kg/h) DN=80(mm)时,G=1883.7(kg/h)

二、蒸汽凝结水流量估算 1.ΔP=0.4MPa,ρ=958.38kg/m3,取υ=1m/s DN=40(mm)时,G=4.335(t/h) DN=50(mm)时,G=6.744(t/h) DN=65(mm)时,G=11.45(t/h) DN=80(mm)时,G=17.34(t/h) 2.ΔP=0.5MPa,ρ=958.38kg/m3,取υ=1.2m/s DN=40(mm)时,G=5.2(t/h) DN=50(mm)时,G=8.13(t/h) DN=65(mm)时,G=13.74(t/h) DN=80(mm)时,G=20.81(t/h) 3.ΔP=0.5MPa,ρ=958.38kg/m3,取υ=1.5m/s DN=40(mm)时,G=6.5(t/h) DN=50(mm)时,G=10.16(t/h) DN=65(mm)时,G=17.17(t/h) DN=80(mm)时,G=26(t/h) 4.ΔP=0.7MPa,ρ=958.38kg/m3,取υ=2.0m/s DN=40(mm)时,G=8.671(t/h) DN=50(mm)时,G=13.55(t/h) DN=65(mm)时,G=22.9(t/h) DN=80(mm)时,G=34.69(t/h)

关于蒸汽的潜热

关于蒸汽的潜热 关于蒸汽的潜热 最近发现一个问题:饱和蒸汽压力越高,其潜热越小,比如2公斤饱和蒸汽的潜热是KG,而5公斤饱和蒸汽的潜热是KG,10公斤饱和蒸汽的是 2005KJ/KG,20公斤饱和蒸汽的是1892KJ/KG,请问各位海友,为什么蒸汽的压力越高,饱和蒸汽的潜热越小呢,最好能用理论解释,谢谢~ 应该从分子状态考虑,将水分子看作是实际气体,因为压强变大时体积减小,根据分子碰撞理论。分子之间的碰撞会加剧,从而增加了分子的活跃度,使水分子较压强较小时更加容易逃逸,换句话说就是吸收的热量较少即汽化潜热变小。 随着压力的升高,蒸汽的饱和温度升高,蒸汽(水)分子的动能相应增加,从外界获得较少的热量,就可以使蒸汽分子具有脱离相邻分子间引力的能量,所以随着压力的升高,汽化潜热减少。 1kg饱和液体定压汽化为饱和蒸汽所需的热量称为汽化潜热,汽化过程的压力越高,汽化潜热的数值越小。一般把汽化潜热中转变为内能的部分称为内汽化潜热,把用于对外做功的部分称为外汽化潜热。 饱和的状态很重要~ 压力越高,液体达到饱和需要的热量是越多的,但是在饱和的基础上,压力高的饱和液体更容易汽化,需要的潜热越小。 这就是为什么在热力学中要引入"焓"的概念的原因之一. 建议用焓的概念分别描述饱和水与饱和水蒸气,再描述潜**较容易理解~“在相同温度下,过热水的潜热远大于蒸汽的潜热。”这句话对吗, 同种物质在温度相同、方向相反的相变过程中所吸入或放出的潜热,其量值必相等过热水与水蒸汽同为水,在温度相同时由液变汽或汽变液,吸放的热量应该相等,即潜热相等 楼主的意思是相同温度的过热水蒸汽与饱和水蒸气潜热比较吗,如果是这样“在相同温度下,过热水的潜热远大于蒸汽的潜热。”这句话就对了。因为过热水汽先放热冷却达到饱和状态时才会释放潜热,而此饱和温度对应潜热必大于原过热温度下水汽潜热值。仔细分析,条件不确定。 常识:常压下水的比热与相变潜热大约相差500倍。 我觉得过热水要变成相同条件下的蒸汽,必须吸热,发生相变。所以相同条件下的蒸汽肯定比水的潜热大

Mpa℃蒸汽放热后变为Mpa℃水的放热量计算

M p a℃蒸汽放热后变为 M p a℃水的放热量计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0.1M p a,180℃蒸汽放热后变为0.1M p a,40℃水的放热量计算 0.1Mpa,180℃蒸汽焓值:2835.7kJ/kg。 0.1Mpa,100℃蒸汽焓值:2676.3kJ/kg。 0.1Mpa,100℃水焓值:419.54kJ/kg。 0.1Mpa,40℃水焓值:168.06kJ/kg。 100℃饱和蒸汽的汽化潜热值:2258.4kJ/kg。 水的近似比热容4.2kJ/kg℃ 水蒸气的近似比热容1.85kJ/kg℃ 一、焓值算法 180℃蒸汽变成40℃水,放热量为焓值差:2835.7-168.06=2667.64kJ/kg 二、热容算法 180℃蒸汽变成100℃蒸汽,放热为:1.85*1*(180-100)=148kJ/kg 100℃饱和蒸汽的汽化潜热值:2258.4kJ/kg(100℃蒸汽变为100℃水焓变为:2676.3- 419.54=2256.76kJ/kg比汽化潜热值少1.64kJ/kg) 100℃水变成40℃水,放热为:4.2*1*(100-40)=252kJ/kg 一共放热量为:148+2258.4+252=2658.4kJ/kg 三、分步组合算法 180℃蒸汽变成100℃蒸汽,放热量焓值差:2835.7-2676.3=159.4kJ/kg(对比热容算法多 1.4kJ/kg) 100℃饱和蒸汽的汽化潜热值:2258.4kJ/kg 100℃水变成40℃水,放热量焓值差:419.54-168.06=251.48kJ/kg(对比热容算法少 0.52kJ/kg) 一共放热量为:159.4+2258.4+251.48=2669.28kJ/kg

估计蒸汽耗量的方法

式中: Q = 热量 (kJ);m = 物质的质量 (kg); c p = 物质的比热 (kJ /(kg·℃));?T = 物质的上升温度 (℃)。 估计蒸汽耗量的方法 蒸汽系统的优化设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精确估计蒸汽的用量。这样才可以计算蒸汽的管道口径和各种附件的口径如控制阀、疏水阀等,以达到最佳的效果。确定工厂的蒸汽负荷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计算 - 使用传热公式可以分析设备的热输出,可以估计蒸汽的耗量。虽然传热的计算不是非常精确(同时可能有很多未知的变量),但可以使用从相类似应用得出的经验数据。使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数据对大多数应用来说的精度已经足够。 计量 - 蒸汽的耗量可以使用流量测试设备直接测量。这对于现有的设备可以得到足够精确的数据。但对于尚处于设计阶段或没投入使用的的设备来说,这种方法意义不大。 额定热功率 - 额定热功率(或设计额定值)通常标志在工厂各个设备的铭牌上,该数据由设备制造商提供。这些额定值通常以kW表示的热量输出,以kg/h表示的蒸汽耗量取决于使用的蒸汽压力。 任何参数的变化都会改变预期的热量输出,这意味着额定热功率或设计额定值和连接设备的负荷(蒸汽耗量)将不会相同。制造商标出的额定值是一种理想能力的表示,没必要和连接设备的负荷相等同。 计算 在大多数情况,蒸汽中的热量用来做两件事:使产品温度改变,也就是说提供“加热”部分。 来维持产品的温度(由于自然的热量损失或设计的热量损失),也就是说提供“热量损失”部分。 在任何加热制程中,由于产品温度的上升,“加热”部分将减少,并且加热盘管和产品之间的温差减小。但是,因为产品温度的上升热量损失部分将会增加,更多的热量将从容器或管道损失到环境中。任何时候需要的总热量是两部分之和。 计算加热物质所需热量的公式(公式2.1.4)可以适用于绝大多数的传热制程。 此公式的原始形式可以用来计算整个制程需要的总热量。但是,这种形式没有考虑传热率。为了确定传热量,将各种形式的换热应用分成两大类: 没有流动的应用 - 被加热的产品质量恒定、在一定的容器内单批加热。 流动形式的应用 - 被加热的流体连续地通过换热表面 。 没用流动的应用 在没有流动的应用中,被加热流体在一定的容器内单批加热。容器内的蒸汽盘管或环绕容器的蒸汽夹 套构成加热面。这种典型的应用实例如图2.6.1所示的热水储存式换热器或大型的储油罐 - 黏性的油在泵 送前必须加热降低黏度。有些制程是用来加热固体,典型的实例如轮胎压机、洗衣房烫机、硫化机和高压灭菌器。在有些非流动的应用中加热时间不重要且可以忽略,但对有些应用例如水箱和硫化机,加热时间 不仅很重要而且对制程非常关键。 w w w .b z .c o m

蒸汽潜热计算

一、计算方法 蒸发量用重量M(Kg)来标度 供热量Q(J)由温升热与气化潜热两部分组成。 1.温升热量Q1(J): 温升热与蒸发介质的热容和蒸发介质的温升成正比,即: Q=C×M×ΔT;ΔT=T2-T1 热容C:J/Kg.℃ 这是个非常简单的公式,用于计算温升热量,液体的饱和压力随温度的提高而上升至液体表面上方压力时开始蒸发。 2.蒸发潜热Q2(J)为: Q2=M×ΔH ΔH:液体的蒸发焓(汽化热)J/Kg 3.总供热量Q=Q1+Q2 二例子 现在需要用蒸汽来加热水,已经蒸汽的参数为0.8mpa,300℃,水量为12t/h,水温为57℃,现在将蒸汽直接通过水混合将来水加热到62℃,请问需要多少蒸汽呢?是否是按照等焓来计算呢 放出热量为:蒸汽变成100℃水的冷凝潜热热量加上100℃的冷凝水变为62℃水放出的热量之和。 设需要蒸汽D千克/h。 吸收的热量为:12吨水从57℃升到62℃吸收的热量. 数值取值为:水的比热按照C=1千卡/千克℃计 0.8mpa,300℃蒸汽的冷凝潜热约为r=330千卡/千克,1吨蒸汽生成1吨凝液。凝液温度为100℃,不考虑损失。 Q吸收=Cm(t2-t1)=1×12000×(62-57)=60000千卡/h Q冷凝放热=Dr=330D Q冷凝水降温放热= CD(T2-T1)=1×D×(100-62)=38 D Q吸收=Q冷凝放热+ Q冷凝水降温放热

330 D+38 D=60000=163kg/h 因此,需要该品位蒸汽0.163T/H,水量加热后上升到12.136t/h 损失就按5-10%考虑了。 例子2 1吨水变成水蒸气是多少立方 假设水的起始温度为20度;加热成为140度的水蒸汽(假设为饱和水蒸汽而不是过热水蒸汽)。 1,简略计算: 常压下水的汽化热为540 千卡/公斤; 需要的热量:(140-20)*1000=120000千卡,再加上汽化热540000千卡,共计660000千卡。 现在,煤的燃烧值为6000大卡/公斤, 所以,需要烧煤660000/6000=110公斤。 2,较精确的计算: 由常温(假设是20度)升温到100度的水,可以近似地用比热为1(千卡/公斤.度)来计算所需热量;汽化后的水蒸汽由100度升温到140度所需热量,要从水蒸汽的焓熵图(h-s 图)上查到它的热焓差来计算;最后再加上汽化热;三部分的总和除以煤的热值就行了。3,精确的计算: 通过焓熵软件查20度的水和140度的水蒸汽的焓值,利用焓值差计算所需热量,再除以煤的热值就行了。 经查得数据并计算,得到下列结果: 焓值差=589.411-83.736=505.675 千焦尔/公斤 505675/4.182千卡/公斤=120917 千卡/吨 540000+120917=660917 660917/6000=110.1528 答案:需煤110.1528公斤。 三、概念 对于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在同等压力下,过热蒸汽的温度比饱和蒸汽的要高。

潜热显热焓等解释

空調行業常見名詞解釋 潛熱 物質發生相變(物態變化),在溫度不發生變化時吸收或放出の熱量叫作―潛熱‖。物質由低能狀態轉變為高能狀態時吸收潛熱,反之則放出潛熱。例如,液體沸騰時吸收の潛熱一部分用來克服分子間の引力,另一部分用來在膨脹過程中反抗大氣壓強做功。熔解熱、汽化熱、昇華熱都是潛熱。潛熱の量值常常用每單位品質の物質或用每摩爾物質在相變時所吸收或放出の熱量來表示。 在一級相變中,吸收或釋放熱量,伴隨體積の變化,但系統の溫度不變。所吸收或放出の熱量稱為―相變潛熱‖。相變潛熱與發生相變の溫度有關,單位品質の某種物質,在一定溫度下の相變潛熱是一定值。若用U1和U2分別表示1相和2相單位品質の內能,用V1和V2分別表示1相和2相單位品質の體積,於是單位品質の物質由1相轉變為2相時所吸收の相變潛熱可用下式表示l=(U2-U1)+P(V2-V1)=h2-h1 式中P是作用於系統の外部壓強,h1和h2分別為1相和2相單位品質の焓。上式相變潛熱公式表明,相變潛熱l包括內潛熱(U2-U1)和外潛熱〔P(V2-V1)兩部分。 顯熱 物體在加熱或冷卻過程中,溫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變其原有相態所需吸收或放出の熱量,稱為―顯熱‖。它能使人們有明顯の冷熱變化感覺,通常可用溫度計測量出來。(如將水從20℃の升高到80℃所吸收到の熱量,就叫顯熱。) 相對濕度 某溫度時空氣の絕對濕度跟同一溫度下水の飽和汽壓の百分比,叫做當時空氣の相對濕度. 如果用p表示某溫度時空氣の絕對濕度,用P表示同一溫度下水の飽和汽壓,用B表示相對濕度,那麼 某一溫度時水の飽和汽壓可以從下麵の表裏查出來.因此,知道了絕對濕度就可以算出相對濕度來;反過來,知道了相對濕度也可以算出絕對濕度來. 假如空氣の絕對濕度p=800Pa,當氣溫是20℃時,空氣の相對濕度是 當氣溫是10℃C時,空氣の相對濕度 在住人の房間裏,適宜の相對濕度是60%左右.水稻在抽穗揚花期,最適宜の相對濕度是70%~80%.

-蒸汽量换算

0.4MPa饱和蒸汽热值657Kcal/kg,1×(657-20)÷70%=910Kg标煤; 0.8MPa饱和蒸汽热值662Kcal/kg,1×(662-20)÷70%=917Kg标煤 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 能源名称平均低位发热量折标准煤系数 原煤20934千焦/公斤0.7143公斤标煤/公斤 洗精煤26377千焦/公斤0.9000公斤标煤/公斤 其他洗煤8374 千焦/公斤0.2850公斤标煤/公斤 焦炭28470千焦/公斤0.9714公斤标煤/公斤 原油41868千焦/公斤1.4286公斤标煤/公斤 燃料油41868千焦/公斤1.4286公斤标煤/公斤 汽油43124千焦/公斤1.4714公斤标煤/公斤 煤油43124千焦/公斤1.4714公斤标煤/公斤 柴油42705千焦/公斤1.4571公斤标煤/公斤 液化石油气47472千焦/公斤1.7143公斤标煤/公斤 炼厂干气46055千焦/ 公斤1.5714公斤标煤/公斤 天然气35588千焦/立方米12.143吨/万立方米 焦炉煤气16746千焦/立方米5.714吨/万立方米 其他煤气3.5701吨/万立方米 热力0.03412吨/百万千焦 电力3.27吨/万千瓦时 1、热力其计算方法是根据锅炉出口蒸汽和热水的温度压力在焓熵图(表)内查得每千克的热焓减去给水(或回水)热焓,乘上锅炉实际产出的蒸汽或热水数量(流量表读出)计算。如果有些企业没有配齐蒸汽或热水的流量表,如没有焓熵图(表),则可参下列方法估算: (1)报告期内锅炉的给水量减排污等损失量,作为蒸汽或热水的产量。 (2)热水在闭路循环供应的情况下,每千克热焓按20千卡计算,如在开路供应时,则每千克热焓按70千卡计算(均系考虑出口温度90℃,回水温度20℃)。 (3)饱和蒸汽,压力1-2.5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27℃以上的热焓按620千卡,压力3-7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35℃-165℃的热焓按630千卡。压力8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70℃以上每千克蒸汽按640千卡计算。 (4)过热蒸汽,压力150千克/平方厘米,每千克热焓:200℃以下按650千卡计算,220℃-260℃按680千卡计算,280℃-320℃按700千卡,350℃-500℃按700千卡计算。按4.1868焦耳折算成焦耳。 2.热力单位“千卡”与标准煤“吨”的折算能源折算系数中“蒸汽”和“热水”的计算单位为“千卡”,但“基本情况表”中(能源消耗量中)“蒸汽”计算单位为“蒸吨”,在其它能源消耗量(折标煤)其中的“热水”计算单位为“吨”,因此需要进一步折算,才能适合“基本情况表”的填报要求,按国家标准每吨7000千卡折1千克标准煤计算: 3.电力的热值一般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按理论热值计算,另一种是按火力发电煤耗计算。每种方法各有各的用途。理论热值是按每度电本身的热功当量860大卡即0.1229千克标准煤计算的。按火力发电煤耗计算,每年各不相同,为便于对比,以国家统计局每万度电折0.404千克标准煤,作为今后电力折算标准煤系数。 1KG标煤=7000大卡的热量;大卡÷860=KW;KJ÷3600=KW;1大卡=2.4KJ

蒸汽温度与压力,比热容和汽化潜热

我在计算一个冷凝器的换热面积,但是分别用比热容和汽化潜热计算出来的答案不一样,差10倍。 例题:要求把1000KG/h丙酮从62℃冷却到35℃,比热容为2.27KJ/KG.K,汽化潜热为523KJ/KG,假设传热系数K=250。计算出平均温差为12.74℃ (1)Q=1000×2.27(62-35)=59000KJ/h=16.4KJ/W S=16.4×1000/12.74*250=5m2 (2)Q=1000×523=523000KJ/h=145.2KJ/W S=145.2×1000/12.74*250=45.6m2 这两中计算哪中有问题啊? 最佳答案 主要是你概念没有弄清楚。 热比容是指温度没升高一度或降低一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而且气态和液态的比热容是不一样的。 汽化潜热是指工质由水液态变成气态所吸收的热量,在这个过程中温度是没有发生变化的,他的值也等于液化潜热,就是工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所放出的热量。所以你再计算的时候首先应该判断丙酮由62冷到35,有没有发生相变,如果发生了加计算汽化潜热进去,如果没有相变,就不需要考虑汽化潜热。因为丙酮的沸点是56.48℃,所以过程中肯定有相变的。 所以计算应该是: 1000×(气态丙酮比热容×(62-56.48)+523+液态丙酮比热容×(56.23-35))除以250*12.74

由于你给的比热容不知道为气态还是液态比热容,所以题目本身存在缺陷,如果认为是一样的,那你待进去就是答案了 饱和水蒸汽汽化潜热 压力/Mpa 温度/℃汽化潜热kJ/kg 汽化潜热kcal/kg 0.10 99.634 2257.6 539.32 0.12 104.81 2243.9 536.05 0.14 109.318 2231.8 533.16 0.16 113.326 2220.9 530.55 0.18 116.941 2210.9 528.17 0.20 120.24 2201.7 525.97 0.25 127.444 2181.4 521.12 0.30 133.556 2163.7 516.89 0.35 138.891 2147.9 513.12 0.40 143.642 2133.6 509.70

0.1Mpa,180℃蒸汽放热后变为0.1Mpa,40℃水的放热量计算

0.1Mpa,180℃蒸汽放热后变为0.1Mpa,40℃水的放热量计算 0.1Mpa,180℃蒸汽焓值:2835.7kJ/kg。 0.1Mpa,100℃蒸汽焓值:2676.3kJ/kg。 0.1Mpa,100℃水焓值:419.54 kJ/kg。 0.1Mpa,40℃水焓值:168.06 kJ/kg。 100℃饱和蒸汽的汽化潜热值:2258.4 kJ/kg。 水的近似比热容 4.2 kJ/kg℃ 水蒸气的近似比热容 1.85 kJ/kg℃ 一、焓值算法 180℃蒸汽变成40℃水,放热量为焓值差:2835.7-168.06=2667.64 kJ/kg 二、热容算法 180℃蒸汽变成100℃蒸汽,放热为: 1.85*1*(180-100)=148 kJ/kg 100℃饱和蒸汽的汽化潜热值:2258.4 kJ/kg(100℃蒸汽变为100℃水焓变为:2676.3-419.54=2256.76 kJ/kg比汽化潜热值少 1.64 kJ/kg) 100℃水变成40℃水,放热为: 4.2*1*(100-40)=252 kJ/kg 一共放热量为:148+2258.4+252=2658.4 kJ/kg 三、分步组合算法 180℃蒸汽变成100℃蒸汽,放热量焓值差:2835.7-2676.3=159.4 kJ/kg(对比热容算法多 1.4 kJ/kg) 100℃饱和蒸汽的汽化潜热值:2258.4 kJ/kg 100℃水变成40℃水,放热量焓值差:419.54-168.06=251.48 kJ/kg(对比热容算法少0.52 kJ/kg) 一共放热量为:159.4+2258.4+251.48=2669.28 kJ/kg

显热与潜热的区别

显热与潜热 显热:对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物质加热,只要它的形态不变,则热量加进去后,物质的温度就升高,加进热量的多少在温度上能显示出来,即不改变物质的形态而引起其温度变化的热量称为显热。 潜热:潜热是物质发生相变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如对液态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当达到沸点时,虽然热量不断的加入,但水的温度不升高,一直停留在沸点,加进的热量仅使水变成水蒸气,即由液态变为气态。这种不改变物质的温度而引起物态变化(又称相变)的热量称为潜热。1Kg液体完全变为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温度下的汽化潜热,用符号r表示,单位kJ/kg。 两个概念: 显热是物质不发生相变(固、液、气转变)吸收或放出热量 潜热是物质发生相变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如1mol水(100℃)蒸发成1mol水蒸汽(100℃)需要吸收40.62kj的热量,这部分热量就是潜热;而1mol 60℃水升温至100℃(无水蒸汽生成)需要吸收的热量(约3.014kj)就是显热。 简单的说显热是物质不发生相变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它有一个明显的现象是:热量转移过程中伴有温度的变化.而潜热是物质发生(相变)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热量的变化,但温度一般保持恒定不变,即相变前后的温度是相同的.

物质发生相变(物态变化),在温度不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作“潜热”。物质由低能状态转变为高能状态时吸收潜热,反之则放出潜热。例如,液体沸腾时吸收的潜热一部分用来克服分子间的引力,另一部分用来在膨胀过程中反抗大气压强做功。熔解热、汽化热、升华热都是潜热。潜热的量值常常用每单位质量的物质或用每摩尔物质在相变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来表示。 在一级相变中,吸收或释放热量,伴随体积的变化,但系统的温度不变。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相变潜热”。相变潜热与发生相变的温度有关,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相变潜热是一定值。汽化潜热就是说,把1KG饱和水变成1KG干饱和蒸汽所需要的热量。因为外界系统压力不同,对应的要吸收的热量也不同,所以通常说成在某个压力下的汽化潜热。

蒸汽计算

蒸汽作为热媒主要用于工厂的生产工艺用热上。热用户主要是工厂的各生产设备,比较集中且数量不多,因此单根蒸气管和凝结水管的热网系统形式是最普遍采用的方式。 关键词:定压比热局部阻力系数散热损失线膨胀系数 前言 本设计目的是为一区VOD-40t钢包精练炉提供蒸汽动力。设计参数是由动力一车间和西安向阳喷射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 主要参数:蒸汽管道始端温度250℃,压力1.0MP;蒸汽管道终端温度240℃,压力0.7MP(设定); VOD用户端温度180℃,压力0.5MP; 耗量主泵11.5t/h 辅泵9.0t/h 一、蒸汽管道的布置 本管道依据一区总体平面布置图所描述的地形进行的设计,在布置管道时本设计较周详地考虑到了多方面的内容: 1、蒸汽管道布置时力求短、直,主干线通过用户密集区,并靠近负荷大的主要用户; 2、蒸汽管线布置时尽量减少了与公路、铁路的交叉。 3、在布置蒸汽管线时尽量利用了自然弯角作为自然补偿。并在自然补偿达不到要求时使用方型补偿器。 4、在蒸汽管道相对位置最低处设置了输水阀。 5、蒸汽管道通过厂房内部时尽量使用厂房柱作为支架布置固定、滑动支座。 6、管道与其它建、构筑物之间的间距满足规范要求。

二、蒸汽管道的水力计算 已知:蒸汽管道的管径为Dg200,长度为505m 。 蒸汽管道的始端压力为1.0MP ,温度为250℃查《动力管道设计手册》第一册 热力管道(以下简称《管道设计》)1—3得蒸汽在该状态下的密度ρ1为4.21kg/m 3。 假设:蒸汽管道的终端压力为0.7Mp ,温度为240℃查《管道设计》表1—3得 蒸汽在该状态下的密度ρ2为2.98kg/m 3。 (一)管道压力损失: 1、管道的局部阻力当量长度 表(一) 2、压力损失 2—1 式中Δp—介质沿管道内流动的总阻力之和,Pa ; Wp —介质的平均计算流速,m/s ; 查《管道设计》表5-2取Wp=40m/s ; g —重力加速度,一般取9.8m/s 2; υp—介质的平均比容,m 3/k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