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局部中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附30例报道

合集下载

新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新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新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使用TCF方案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NACT),探讨新辅助化疗在肿瘤缩小、降低病期及提高保乳手术率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术前均进行新辅助化疗,每3周为1个周期,均进行2~4个周期的治疗。

每2个周期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60例中有18例获得临床完全缓解(CR),34例获得临床部分缓解(PR),8例疾病稳定(SD),有效率(RR)为86.7%(52/60)。

结论: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使用TCF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可以获得良好的肿瘤缩小效果,并可降低临床分期,效果良好。

标签:新辅助化疗;乳腺癌;临床疗效分析;TCF方案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人们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保乳手术已经成为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手术方式。

但不具备保乳条件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若直接行保乳手术不仅影响术后乳腺外形,同时局部复发的风险也较大。

本院采用新辅助化疗法目的是使原发灶缩小以获得保乳手术机会。

现将本院使用TCF方案对60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法,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科收治的Ⅱ、Ⅲ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60例,采取自愿原则行TCF方案新辅助化疗。

6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72岁,平均45.5岁。

按照TNM(UICC 1997)临床分型:ⅢA期26例,ⅢB期20例,ⅡA期2例,ⅡB型12例。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46例,浸润性小叶癌10例,黏液腺癌2例,髓样腺癌2例。

1.2 新辅助化疗方法第1天用5%葡萄糖溶液250 ml+吡柔比星(THP)50 mg/m2静滴,0.9%氯化钠溶液250 ml+环磷酰胺(CTX)600 mg/m2静滴,第1~3天用0.9%氯化钠溶液500 ml+氟脲嘧啶(5-Fu)500 mg/m2。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发表时间:2010-12-03T10:55:24.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10月30期1供稿作者:郑欢欢张春光孔晶[导读] 化疗后34例患者有效,其中原发灶32例T4缩小为T2郑欢欢张春光孔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医医院150076)【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0-0166-02【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我院于近10年来共治疗乳腺癌病人468例,其中局部晚期乳腺癌36例,我们采用新辅助化疗使局部肿块及逸域淋巴结缩小,改变了乳腺癌分期,使部分病人得以根治手术或姑息切除,疗效甚为满意。

1 临床资料全组36例均为女性,年龄48~71岁,平均53.4岁,36例病人均经病理学诊断为乳癌,按国际TNM分期,T4N2M。

(Ⅲ期)8例,8例中肝转移2例,骨转移2例,胸膜腔转移2例,肺转移2例。

腋下淋巴结转移5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8例。

新辅助化疗给药方法,首先选用DOP20~30/m2·日连续5天, MMC6mg/m2每周1次(QW),ADM30~60 mg/m2QW每2周后重复,给药一次不见好转改为5FU500~750 mg QW,CTX600~800 mg QW,MTX20~30 mg QW,每4次为一疗程,定期查血、尿及肝功。

化疗效果评定按国际通用标准,CR肿块全消维持1个月,PR肿块缩小≥50%维持1个月,MR肿块缩小<50%维持一个月,SD肿块变化±25%,维持1个月,PD肿块变化进展。

2 结果化疗后34例患者有效,其中原发灶32例T4缩小为T2,其中CR9例,PRl6例,MR2例,SD2例,腋淋巴结CRl2例,PRl6例,SD7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CH3例,PRl2例,SD2例,PDl例,MI转移灶SD6例,PD2例。

36例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26例,其中根治术4例,仿根治术14例,姑息切除8例,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

新辅助化疗TA方案在晚期乳腺癌中应用

新辅助化疗TA方案在晚期乳腺癌中应用

【 e od】Lcl dacd r scne;eaj athm t r y ao A rm c K y rs oa avne e t acr od vnce o e p x l di yi w b a N u h a T a n 【 中图分类号 】 779 R3 . 【 献标识码 】 文 A 【 文章编号 】07 83 (010 04 — 2 10 — 2 121)6— 15LYS E G 0 1年 6月 ( 下)
15 4

论著 ・
新 辅助化疗 T A方 案在 晚期 乳 腺 癌 中应 用
张凤 云 徐 佳
绵 阳 6 10 ) 2 00 ( 四川省绵 阳市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四川
【 摘要 】 目的 : 探讨 T ( 素加 阿霉素) A泰 化疗方案在局部 晚期乳腺癌 治疗中临床应 用。方 法 : T 用 A方案对 3 例局部晚 8 期病人进 行新辅助化疗 2个疗程 。结果 : 8 中, 3例 完全缓解 ( R 5 (43 )部分缓解 ( R 2 例 (85 , c ) 例 1.% , P )9 7.%)无效 ( C N) 2 (.%)进展 ( D 2 (.%) 总有效率 9.%。主要 不 良反应 为消化道 症状 1 例 , 例 36 , P ) 例 36 , 28 0 脱发 3 例 , 8 心脏毒 性 2例 , 骨 髓抑制 4 , 例 面部潮红 1 例 、 2 四肢有麻木感 3、 热 6 , 5发 例 头晕 2 , 能异常 3 。结论 : 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 例 肝功 例 I 助化 疗中有较好 疗效 , 药物毒性低 可耐受。 临床
cs f C 3 6 adol oecs f D ( .% ) te o l f cv a 28 . ans eaet i— aeo ( . % n ny n aeo N P 36 , t etert o .% M i i f csn h tae i e d f

38例可手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报告

38例可手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报告

摘要:目的:探究可手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方法:采取吡柔比星、氟尿嘧啶、环磷酰胺或者序贯紫杉类药物联合方案对ⅰ~ⅲc期乳腺癌进行治疗,在术前进行3~10周期的化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超声结果显示,在4个周期化疗之后,ctfci方案与ctf方案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57%,病情总控制率达到93%,保乳率为18.3%。

结论:浸润性乳腺癌术前进行联合化疗能够提高对肿瘤的控制效果,保乳率上升,同时能够促进er/pr(-)及浸润性导管癌实现pcr。

关键词:可手术乳腺癌;药物治疗;化学疗法在肿瘤临床治疗中,辅助新辅助化疗(nac)属于患部手术或者放疗之前进行的术前全身性化疗,通常称之为术前化疗或者诱导化疗[1]。

现将38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均为空心针穿刺病理组织学诊断确诊患者,ⅰ期4例,ⅱ期29例,ⅲ期5例,年龄29~67岁,平均48.5岁。

按照病理分型,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分别为25例、10例,黏液性癌、低分化癌、腺样囊性癌均为1例。

化疗前经检查未出现骨、肺和肝等转移,kps 评分为81分,血常规、肝肾以及心电图等检查均正常,未发现化疗禁忌证。

在超声评定后开展3~10周期的化疗,在超声评价显示较为稳定以及出现进展的状况下,实施手术或者调整治疗方案,本组16例患者运用紫杉醇或多西紫杉醇开展化疗,并结合病理状况组织术后辅助治疗活动。

1.2 治疗方法:先开展ctf或者ctfci化疗,在第2与第4化疗周期分别开展超声检查,一旦肿瘤体积、形状没有变化或者继续进展,则改用紫杉醇、多西紫杉醇或者施行手术,在手术后结合病理确定进一步化疗的实施方案。

方案为:ctf 1次/3周(5-fu 600 mg/m2,第1天,ctx 600 mg/m2,第1天,thp 45 mg/m2,第1天);ctfci 1次/3周(5-fu 200 mg/m2,第1天ci,至21 d,ctx 600 mg/m2第1天,thp 45 mg/m2,第1天),紫杉醇1次/3周(180~225 mg/m2),多西紫杉醇1次/3周(80~100 mg/m2)[2]。

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1 . 5 统 计学处理 采用 s P s s 1 8 . 0统 计 学 软 件 进 行 处 理 分
方法 , 获得较好的疗效 。报道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析, 计量资料 以 ± s的形式 表示 。 组 间对 比采用 t 检验 . 计数
1 . 1 一般 资料
选取从 2 0 1 2年 9月~ 2 0 1 4年 9月 在我院接
2 . 1 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的临床疗效
完全缓解率为 2 0 %.
治疗总有效率为 8 1 . 7 %, 未 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见表 1 。
表 1 患者在新辅助化疗 后的临床疗效
例患者处于绝经期 , 2 5 例 患者处 于绝经后 有 8 例患者处 于
乳腺癌 I 期, 3 9例患者处于 Ⅱ期 , 1 3 例患者处于 Ⅲ期 。 9 例 患 者属 于浸润性 小叶癌 、 4 3 例 患者属 于浸润性 导管癌 . 8例属 于其他类型 1 . 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均接受空心针穿刺的活检 . 在 2 . 2 患者治疗 中出现 的不 良反应 其中 白细胞减少 、 恶心 呕
吐和脱发所 占的比例较高 ) < 0 . O 5 ) 。见表 2 。
表 2 治疗中 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得到病理学确诊之后进行新辅助化疗 .即 T A C化疗方案 . 具 体过程如下 , 给予 7 5 m g / m 2 的多西紫杉醇 . 进行静脉滴注 ; 给
予 6 0 0 mg / m2 的环磷 酰胺进 行静 脉滴注 : 7 5 mg / m 2 的表阿 霉 素进行静脉滴注 . 这些药物均每 天使用 一次I 3 1 。3 w为一个疗 程, 共治疗 4个疗程。治疗 2 ~ 4 d 后, 检查患者的血常规 , 若出 现 白细胞减少 3度 以上 的情 况 . 停 止化疗 . 并使用粒 细胞 集

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研究(附16例报告)

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研究(附16例报告)
2 结果
32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适应证的选择 .
有效的新辅 助化疗可 以
使乳腺癌 的原发肿瘤缩 小 , 降低 术前分 期 , 没有手 术切 除者可 使
以手 术 切 除 , 较早 期 或 肿 块 较 小 的病 人 , 辅 助 化 疗 可 增 加 其 对 新
施行保乳手术 的机会 。所 以到 目前 为止新 辅助化 疗临床 应用 的 适应证仍然仅 限于上述 两个方 面 , 其是局部 晚期 , 尤 不能 助化疗
我 国乳腺癌发病率虽不像 欧美 发达 国家那么高 , 有发病率 但 显著增长 和发病年龄较西方国家明显提前 的现状 , 使乳 腺癌 已成 的产生 。其次 , 在切 除原发 肿瘤前 进行全身 化疗 , 为客 观评价 化 疗药物 的疗效提供 了最 重要 的体 内证据 。如果 治疗 中使用化 疗 药物可 以使原肿瘤缩小或消失 , 则预示着远处存在 的亚I 临床病灶 也会对这些药 物敏感 , 表明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案进行术后辅助化 疗 。与此相反 , 如果原发肿瘤 没有缓解 , 预示 着应 该在 治疗 的早 期更换基础化疗方 案 , 治疗更有 针对性 。第 三 , 使 局部 晚期乳腺 我们科室 20 04年 l 0月 ~ 0 6年 7月共收治新 20 癌病 人由于肿 瘤负荷大 、 血管丰富 , 如果直接进行手术 , 或者达 不 到理 想的切除范围 , 使术后 复发转 移的风 险增加 , 或者 切除范 围 过大 , 影响病人 的生活质量 。新辅助化疗可 以使局部晚期 的乳 腺 癌病人在确诊后首先接受全 身化疗 , 降低肿瘤 的分期 的负 荷 , 可 使病人既 能 达 到 满 意 的切 除 范 围 , 能 最 大 限 度地 保 证 生 活 又
新 辅 助 化 疗 对 局 部 晚 期 乳 腺 癌 的 临床 疗效 研 究 ( 1 附 报告 ) 6例

新辅助化疗用于中晚期乳腺癌术前疗效分析

新辅助化疗用于中晚期乳腺癌术前疗效分析

新辅助化疗用于中晚期乳腺癌术前疗效分析目的探讨不同心辅助化疗方案在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前应用的临床效果,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方法选取中晚期乳腺癌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3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采取多西他赛联合表柔吡星的TE方案和在TE方案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的TEC方案进行化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A组患者cCR及ORR分别占19.44%和77.78%,B组分别为24.32%和83.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脱发、恶心呕吐、心脏毒性发生率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以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83.33%、50.00%和27.78%,均明显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E方案和TEC方案用于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前辅助化疗均具有良好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但是TE方案中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以及肝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更值得推广。

标签: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效果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也是一种身心疾病,近年来随着女性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其发病率越来越高[1]。

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73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取得不错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可以进行手术的中晚期乳腺癌患者73例,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A组36例,年龄(42~73)岁,平均(58.16±5.07)岁;已闭经19例,未闭经17例;临床分期II期13例,III期23例;原发灶(2~5)cm7例,>5 cm 29例;区域淋巴结临床分期N06例,N124例,N26例;雌激素受体阳性26例,孕激素受体阳性23例。

B 组37例,年龄(43~71)岁,平均(58.09±5.11)岁;已闭经19例,未闭经18例;临床分期II期14例,III期23例;原发灶(2~5)cm 9例,>5cm28例;区域淋巴结分期N08例,N124例,N25例;雌激素受体阳性27例,孕激素受体阳性25例。

保乳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在中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应用

保乳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在中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应用
b e s— o s r ig s r e r o a e . s l B f r h mo h r p , h tl f c ier t s 2 2 %, h t l r a t c n e v n u g r we ec mp r d Re u t y s e o ec e t e a y t et a f t ewa .2 o ee v a 7 t et a o
2 a in s r ie r a t c n e igs r e y a dd rn l w u e idt e ewe en e t n c re c u d p t t egv n b e s— o s r n g r , n u igf l - p p ro r r od ah a dr u r n ef n . 1 e we v u oo h e o
3 讨 论
急性感 染 引起 肾小 球 肾炎临 床表 现 以发热 、蛋 白 尿 、血尿等 非 特异性 症状 为 主 。实验 室检查 结 果常 提 示 尿常规 异常 、肾功 能异常 、血清 C 和总补 体进行 性
[ 吕俊. 3 ] 儿童急性链球 菌感染后肾小球 肾炎 的发病机制及其诊
13 统计学 方法 .
计 量资料结 果 以( ±s表示 ,各组 )
长期 临床研究 资料 表明『引 2 ,因急进性 肾小球 。 _ 肾炎
患者资料采用 S S 1 .进行统计学分析 ,并对计量资料 病 变浸 润 范围较 急性 肾小 球 肾炎 广 ,除 了累及 毛 细血 P S3 0
采 用 z 检验 ,当 P<00 说 明差 异存 在统计学 意义 。 管 内皮 细胞 ,还 在 系膜 区及 系膜 基质形 成 大量 的新 月 .5 2 结 果 体 细胞 和纤维 。因此 ,急 进性 肾小 球较 急性 肾小 球 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局部中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附30例报道
发表时间:2011-01-20T10:39:48.187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5期供稿作者:丁世美[导读] 可达到消灭微小转移灶及减少耐药发生的作用,同时可降低肿瘤细胞的活力,减少远处播散的机会。

丁世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人民医院655000)【摘要】目的:探讨局部中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CEF方案对30例Ⅱb-Ⅲ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 环磷酰胺
(CTX) 600 mg/m2, d1, ;表阿霉素(EPI) 60mg/m2, d1,5-氟尿嘧啶(5Fu) 500 mg/m2, d1, 21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完成2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评价疗效。

结果: 21例降低了临床分期;3例获得完全缓解(CR),18例部分缓解(PR),6例病情稳定,1例无效,总有效率(CR+PR)为70%。

结论: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原发肿瘤和腋窝淋巴结均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乳腺癌;中晚期;新辅助化疗【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34-01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中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它不仅是一局限性疾病,更是一全身性疾病,其治疗也由局部治疗转变为以局部和系统性的综合治疗. 局部晚期乳腺癌是指原发病灶直径大于5cm(T3)或有皮肤或胸壁粘连固定,区域转移的腋窝淋巴结互相融合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临床分期上局部晚期乳腺癌主要指IIIa和IIIb的乳腺癌,IIb期乳腺癌在治疗原则上与局部晚期癌相似,故归入局部晚期乳腺癌的行列。

术前化疗或称之为新辅助(neoadjuvantchemotherapy),是指对非转移性的肿瘤,在局部治疗应用前进行的全身性的,系统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目前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已得到应用,特别是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应用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已成为乳腺癌全身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对进展期乳腺癌患者30例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取得满意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和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9月至2008 年8月共收治局部中晚期乳腺癌患者30例,术前均经临床检查,彩色B超诊断及细针吸细胞学或粗针穿刺获组织学检查证实.其中女性28例,男性2例,单侧乳腺癌29例,双侧乳腺癌1例,为女性,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45,4岁,按TNM分期,Ⅱb期10例,Ⅲa期13例,Ⅲb期7例,所有患者既往未行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血常规检查正常,心、肝、肾功能无严重疾病。

1.2方法
1.2.1全组病例均采用CEF方案,环磷酰胺(CTX) 600mg/m2, d1, ;表阿霉素( EPI) 60mg/m2, d1, 5-氟尿嘧啶(5Fu) 500mg/m2, d1, 21 d为1个周期. 化疗2-4个周期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新辅助化疗有效者术后以原方案继续化疗6个周期(无效者更换方案),有淋巴结转移者在术后完成6个周期化疗时行放射治疗,ER PR阳性者,化疗结束后口服三苯氧胺进行内分泌治疗。

1.2.2疗效评定:新辅助化疗前后,临床体检或B超测量肿瘤原发灶体积,肿瘤体积(V)以下列公式计算:V=D3×π/6. 按照UICC实体瘤疗效标准进行评估. 临床完全缓解(cCR):临床检查肿瘤完全消失;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手术标本中原发肿瘤区已无浸润癌细胞;临床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缩小>50%;病情稳定(SD):肿瘤体积缩小不超过50%,或增加<25 %;疾病进展(PD):肿瘤体积增加>25%或出现新病灶. 总有效率(RR)=CR+PR. 毒副反应按照WHO化疗药物急性、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分为0~Ⅳ度。

2结果
降低临床分期21例(70%),其中Ⅱ期降为Ⅰ期者10例,Ⅲ期降为Ⅱ期者8例,Ⅲ期降为Ⅰ期者3例. 获得CR 3例(10%),PR 18例(60%),病情稳定6例,全组1例双侧乳腺癌无效,RR为70% 26例患者化疗前患侧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新辅助化疗2 个周期后有10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15例(50%)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所有患者除1例双侧乳腺癌无效外,其余包快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腋窝淋巴结缩小,可活动。

使手术可以顺利进行。

毒性反应均为可逆性,未严重毒性反应,以白细胞下降和恶心呕吐最常见,其次是脱发. 白细胞减少Ⅰ,Ⅱ度占62.8%,Ⅲ度占14.0%;恶心呕吐Ⅰ,Ⅱ度占68.6%,Ⅲ度占7.0%;脱发Ⅰ,Ⅱ度占53.5%,未出现Ⅲ度以上毒性反应,无感染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讨论
新辅助化疗又称为术前化疗,首次化疗和诱导化疗,早期研究发现术前化疗能有效缩小肿瘤原发灶,使一些不能手术的晚期肿瘤的手术治疗成为可能,术前化疗能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Fisher等研究发现切除原发肿瘤后24小时,远处转移灶的肿瘤细胞增殖指数和外周血循环中的生长因子浓度出现升高,而手术前的细胞毒性药物的化疗可以阻断肿瘤这种由于原发灶切除后快速增长的趋势,有效控制残存肿瘤细胞的生长[2],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可减少原发肿瘤的微血管密度,故术前给予有效化疗,可达到消灭微小转移灶及减少耐药发生的作用,同时可降低肿瘤细胞的活力,减少远处播散的机会。

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认识的不断加深,目前已认识到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其治疗也转向全身性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其中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应用. 与传统的术后化疗相比,有以下优点:①降低肿瘤分期,使手术更彻底;②消灭微小转移灶,减少远处播散及耐药发生;③抑制手术后残余癌细胞的增殖与扩散;④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⑤由于肿瘤缩小,增加了乳腺癌保乳的机会,为保留乳房外形创造了条件;⑥评价术前化疗的效果,为术后化疗选择药物提供参考,而且,围手术期化疗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及患者耐受性;⑦抑制手术中肿瘤细胞的转移活性。

新辅助化疗的缺点:由于有部分患者不敏感,从而延误了局部治疗的时机,由于新辅助化疗可使区域淋巴结降期,从而失去乳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这一重要预后信息,因为肿瘤原发病灶缩小甚至消失,使手术标本术后生物学预后因素分析造成困难,针吸细胞学检查偶有假阳性报告,造成不必要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

我们的临床治疗发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可使瘤体缩小,减小癌周浸润,降低腋窝淋巴结的粘连度,使融合成块的淋巴结缩小,降低手术难度及手术风险,增加乳腺癌保乳治疗机会。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但目前尚无较为理想的统一方案. 多数研究认为,含蒽环类的联合方案有效率高我们采用含蒽环类的CEF方案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30例,有效率高,而且副反应低且,患者能耐受。

总之,应用CEF方案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近期疗效肯定,对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均有较高的有效率,而且可以降低临床分期,使不能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有了手术机会,增加了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2]沈镇宙,卲志敏.乳腺肿瘤学,P269 P2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