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思考
浅谈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教学研究浅谈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马绍珍(颍上县盛堂乡常郢小学,安徽 阜阳 236200)摘要:在当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形式下,人们对英语教育十分重视。
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很差,许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羞于出口"的心理。
如何在40分钟课堂上,调动学生讲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开口到主动学习再到大胆的说,教师应该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运用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学习英语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现状;对策一、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实状况目前我国在大力倡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然而农村小学教育仍然落后,音、体、美、英语课都开不齐全,英语教学状况更令人担忧。
本人从事小学英语教育已经有一段时间.从中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学校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大部分教师不愿到偏远的农村教学,因此大部分乡镇小学都开不齐英语课,英语课就成了摆设。
即使有的学校能开设英语课,许多教师要教三四个班的英语,本人就需要教一所村小三到六年级的英语,“大班教学”、“多班教学”、“跨级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必然影响备课的质量和教法的改进。
农村孩子比较胆小,羞于说英语。
农村小学的学生从小受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中间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常年与父母分离。
所以他们往往比较胆小、不善言谈,在课堂上有许多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话,担心自己会说错,会遭人耻笑,所以羞于说英语。
这些不说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学习一门语言,如果不开口说,课堂气氛就很难调动起来,那英语口语练习就很难达到最佳效果。
学科地位不高。
农村小学英语课程开设较城市晚,起步慢,学校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太高,同时由于受语文数学多年来主课地位压制,一周三节的英语课当然被摆在了“副课”的位置。
英语课也不参加学校间教学检测,这也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学习价值的正确判断,认为小学英语学好学坏无所谓。
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的实用策略

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的实用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在农村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小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普遍较低,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英语学习效果,也制约了他们的未来发展。
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的实用策略。
一、营造英语口语环境营造英语口语环境是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基础。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口语环境。
1.课堂教学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地使用英语进行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英语环境。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物、图片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故事复述等,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家庭作业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应该布置一些与英语口语相关的家庭作业,如听录音、跟读课文、模拟对话等,让学生在家庭中也能够得到锻炼。
3.校园文化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比赛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英语口语水平的平台,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
二、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口语学习中来。
1.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2.引入游戏游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将英语口语学习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运用英语口语。
3.给予鼓励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激发他们对英语口语的兴趣。
三、注重语音语调训练语音语调是英语口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语音语调可以让学生的英语口语更加自然流畅。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语音语调训练。
提高之策:加强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流

提高之策:加强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农村小学,英语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学生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较弱。
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流能力,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提高之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口语训练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口语训练。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语调和语感,能够正确发音和表达。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敢于开口说英语。
二、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习兴趣语言环境对于语言学习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学校和教师应当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可以通过增加英语课时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学习时间。
其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此外,还可以邀请外教或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助教,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而忽视了口语实践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流能力,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
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材料。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英语实践活动,如英语夏令营、英语文化节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能力。
四、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
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学校应当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提升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的策略探索

提升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的策略探索一、引言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的提升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英语口语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索提升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的策略,以期为农村英语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现状当前,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普遍较低,主要表现为发音不标准、语法错误、表达不流利等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师素质不高、缺乏语言环境等因素所致。
三、提升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的策略1.营造英语口语环境营造英语口语环境是提升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的关键。
学校应积极开展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机会。
同时,家庭也应积极参与,营造家庭英语氛围,如播放英语儿歌、故事等。
2.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的兴趣是提升口语的关键。
教师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游戏、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注重语音语调教学语音语调是英语口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提升的难点。
教师应注重语音语调的教学,通过反复听录音、模仿发音、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纠正发音、语调。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感受英语的韵律和节奏。
4.创设真实语境创设真实的语境是提升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的有效方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语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练习口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电影、电视剧等,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拓展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实施效果及反思通过实施上述策略,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生们的发音更加标准,语法错误明显减少,表达更加流利。
同时,学生们在英语角、演讲比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方法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口语表达习惯的培养

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口语表达习惯的培养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在农村地区,由于各种原因,英语口语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口语表达习惯的培养,以期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二、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当前,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资源有限,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缺乏口语练习的机会。
其次,学生缺乏语言环境,农村地区的孩子很少有机会与外国人交流,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来锻炼口语。
最后,学生缺乏自信,很多学生害怕犯错,不敢开口说英语。
三、口语表达习惯的培养1.营造语言环境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口语表达习惯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用英语交流的环境。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与外教或者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进行交流,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兴趣,才能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歌曲、故事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口语。
3.培养自信培养学生的自信是培养口语表达习惯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表扬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当学生能够勇敢地开口说英语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4.注重语音语调语音语调是英语口语表达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语音语调的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发音和掌握英语的语调规律。
可以通过模仿、跟读、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语音语调的训练。
5.多样化练习形式口语表达习惯的培养需要多样化的练习形式。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故事复述、看图说话等形式进行口语练习。
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案例分析以某农村小学为例,该校采用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进行英语口语教学。
浅谈农村地区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地区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一、了解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英语口语现状在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口语能力培养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师资力量相对不足,一些农村小学甚至没有专职的英语教师,这就导致了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学习资源匮乏,很多农村地区的小学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没有英语教学软件,甚至没有英语教辅书籍,这就限制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机会和条件。
学生家长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家长认为学习英语在农村地区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导致了学生在家中也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
种种因素都导致了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相对薄弱。
针对农村地区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薄弱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培养。
首先应该加强师资建设,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学校应该增加英语学习资源,可以建设英语角,购买一些英语教学软件,提供一些英语学习的辅助材料,让学生在学校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学习英语。
学校还可以开办一些英语兴趣班或者英语夏令营,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英语口语比赛或者演讲比赛,增加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和动力。
除了学校加大英语教学力度之外,家长和社会对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可以给予小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可以在家中为孩子营造一个英语学习的氛围,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英语兴趣班或者比赛,让孩子更多地接触和使用英语。
社会也可以为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可以举办一些英语教学活动,可以捐赠一些英语学习资源,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机会。
四、引导小学生正确学习英语口语在农村地区小学生学习英语口语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口语运用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英语游戏、英语角、英语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情境教学、真实对话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日常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英语口语知识。
寻找突破:加强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寻找突破:加强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寻找突破,加强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一、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现状当前,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普遍较弱,主要表现为发音不标准、语法错误、表达不流利等方面。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家庭重视不够等因素所致。
二、原因分析1.教学资源匮乏: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英语教育设施不完善,缺乏语言环境和实践机会,导致学生难以充分掌握英语口语。
2.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数量不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的英语口语培训,难以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
3.家庭重视不够:农村家庭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家长认为学习英语无用,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家长的监督。
三、解决方案1.加强教学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投入,完善教学设施,提供语言环境和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口语练习平台。
2.提升师资力量:加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教师提供定期的口语培训和交流机会,提升教师的口语教学能力。
3.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引导家长重视英语口语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口语练习,建立家庭与学校的英语口语交流平台。
4.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开展课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戏剧表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口语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锻炼口语能力。
6.建立评价体系: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口语水平。
四、实施步骤1.制定计划:学校应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
建立信心,促进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流

建立信心,促进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流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更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然而,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流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许多学生缺乏自信,不敢开口说英语,这无疑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因此,如何建立学生的信心,促进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流,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影响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流的因素1.缺乏语言环境:农村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英语母语者,也很少有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的交流。
2.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语法和词汇的讲解,而忽视了口语的训练。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只会考试,而不会开口说英语。
3.学生缺乏自信: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家庭背景、教育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往往缺乏自信。
他们害怕犯错,害怕被嘲笑,因此不敢开口说英语。
三、建立信心的策略1.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2.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模拟的情境中用英语进行真实的交流。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鼓励和表扬: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当学生有所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4.家庭支持: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观看英语原声电影、听英语歌曲等,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5.利用现代技术: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英语视听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思考
摘要】目前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学生
的口头表达能力。
究其原因,还是我们教者本身的问题,如:教者忽视了学生的
心理素质的培养,忽视了语言情景设置,忽视了学习兴趣的激发及合作学习方式
的合理利用等,本文就其这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村小;英语;口语教学 Rural Primary English Teaching in Oral
Wei Xiaojuan
【Abstract】Oral English teaching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unsatisfactory areas, particularly the student's oral expression. The reason, or do we teach those who own problems, such as: teaching students who ignore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the training scenarios ignore the language settings, ignore the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s to stimulate the rational use, etc. This paper on their carried out a number of aspects to explore.
【Key words】Village is small;English;Oral English teaching
1口语教学的现状
现行小学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学生年级越低,回答问题越积极,课堂气
氛越活跃,然而,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反倒越不愿发言了。
有些学生考试
常常能拿高分,但要让他流利地说几句英语却很难;有的学生面对老师和同学十
分害羞,不愿积极参与口语活动;有的学生虽然参与积极性较高,心里或许也想
得不错,但一到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不知怎么表达;还有的学生小组自由会
话时语言流畅,一到正式发言时就结结巴巴,甚至会出现一些错误。
2原因分析
2.1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大多数内心会焦虑紧张。
性格开朗的学生善于表现自己,不怕丢面子,举手发言的情况会稍微好一些。
但关键时刻,也容易胆怯。
有一次,我们班举行英语演讲比赛,一个平时表现非
常好的孩子却紧张得站不稳,身体不由自主地前后摇晃,声音也非常小。
事后,
我问他为什么会那么紧张,他说:“英语毕竟不是汉语,平时练的机会少,说起来就不自信了。
”性格内向或基础较差的学生就更是如此了。
有了这样的自卑心理,自然会影响表达效果。
2.2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同样,要想提高英
语口语水平,必须要在好的语言环境中多练。
但我们的学生并不是生活在真实的
语言环境中,他们很少或几乎没有与外国人对话的机会,生活中,爸爸妈妈也少
能用英语与他们对话。
即便在课堂上,不少教师由于缺乏对情境的精心创设,缺
少学生能力培养与展示的舞台,缺乏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兴趣
也就得不到有效的激发,其结果是拳离了手,曲离了口。
2.3小组合作交流仅是形式。
不少老师在有效教学模式的推动下,也开始注重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的应用,但学生交流的前期准备不充分。
如:老师在出示教
学目标或任务时,就让各学习小组立即进入讨论交流,此时只有个别优生能勉强
应付,其他学生只能做观众或听众,因为他们尚未进行过充分思考,自然难有实
践与锻炼的机会。
久而久之,多数学生容易养成依赖习惯;不仅如此有的教师又
不及时掌握各小组情况而及时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导致课堂的失控,其后果两
极分化严重。
3相应对策
3.1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英语交际的信心。
对于小学生来说,批评
是一种阻碍其发展的因素。
孩子一旦受到了批评的刺激,就会产生恐惧感和自卑心理,也就不会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
俗语说:“自己是最大的敌人。
”只有鼓励学生战胜自己,才能获得成功。
如:在一次教学复习单词时,我请了一位上课很少发言的同学,他非常紧张,不敢回答。
我一直用信任的眼光看着他,并对他说:“I believe you 。
”(我相信你。
),遇到他回答不上来的尴尬局面,我就请其他同学帮忙,回答正确后,我又和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鼓励他。
此后,我经常用这种方法为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渐渐的他的发言也多了起来。
另外,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的表情中察觉出学生的内心活动,寻找机会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比如:一个孩子平时很少主动举手发言,可是当别的学生在说的时候,他却听得非常认真,时而微笑点头,时而静默摇头,并充满期待地看着老师点他的名,这时,我们就应该把握时机,果断地请这位学生回答,让他知道老师心中有他,我们经常坚持这样做,他的信心就会逐渐增强,心理素质也会随之提高。
3.2创设英语交际环境,激发学生英语交际的欲望。
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新大纲也在口语训练上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进行口语交际。
”因此课堂上,应尽可能多的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
例如,我在教学Is this a\\ an ……?这个句型时,可借助实物进行口语训练。
我把准备好的苹果、梨、香蕉、动物(玩具)、汽车(玩具)等装在一个小纸箱里,然后请一个被蒙着眼睛学生上来,从箱里拿出一件物品,其他同学便问:“What is it ?”他则猜测:Is this a/an——?若说错了则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
在这种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参与激情高涨,展示欲望强烈,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真是一举多得。
课堂外,我也尽可能地营造一些英语氛围,如:倡导师生之间用英语互致问候;建立班级和校园英语角、开展英语歌咏,英语诗朗诵比赛、表演课本短剧等等。
尽量让学生置身英语的情境,调动学生应用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3开展小组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
小组合作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平台,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执教牛津小学英语6A 第六单元《Holidays》中的“Look and learn”这一环节中, 我根据“When's…?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Did you…at last…?”几个句型,先让同坐的学生各自准备一段对话,在彼此熟练的基础上,在进行小组交流,此时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最后由各小组推荐一对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选出最佳小组,最佳个人予以奖励。
长期坚持这种方法,既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合作精神,有增强了他们的争先意识,学生的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肯定会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29
[2]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学科教育,2000.7
[3]周玲.《合作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南平师专学报, 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