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考政治考点解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考政治考点解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怎样理解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
我们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简称总体小康
2、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哪些新的更高要求
①增强发挥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4、和谐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至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九年级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

• •
辨析题(10分) 只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一定能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分析: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间的关系
1、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是什么) 2、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除了这样还需 要……(怎么办)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 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 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 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 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 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不定项选择
1、下列对共同富裕的理解正确的是(
ABCD )
A、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B、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C、先富帮助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D、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2、“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也贫;天下皆富我亦富, 此为真富。”这种致富观体现了( ) AB A、先富要带动后富,走向共富 B、允许和鼓励先富,但要防止两极分化 C、防止悬殊,实现贫富均等 D、只有同时、同等程度地富裕,才是真富
3、我国政府制定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 斗目标是 ( C ) A.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国民生产总值现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 加宽裕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 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
答:⑴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 展生产力,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因此,要实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坚 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经济更加发展,人 民生活更加殷实 。 ⑵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还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使民主更加健全 ;大力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 战略,使科教更加进步、社会更加和谐;大 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使文化更加繁荣。
第二单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考点归纳

第二单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考点归纳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3.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与重点领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重点领域、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统筹发展稳定、加强党的建设。
5.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所涉及的六个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涉及六个方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
•经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稳定、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目标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
•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目标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社会建设:保障人民基本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路径和政策措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路径是推进改革创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法治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中考政治复习 热点专题八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考政治复习热点专题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1、小康水平的含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上“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坚持共同富裕根本原则的体现。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解决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6、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需要。
二、典型示例材料一: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此,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1、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重要性,必要性。
答:(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我们字完成“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和“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后,必须确立更高目标,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更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更大提高。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目标的提出,能够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是实现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需要,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4)如结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党的基本路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有利于标准”等方面分析也可。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答:可从坚持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依法治国等角度回答。
3、请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政治: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科教兴国,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材料二:下面的图表反映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的情况。
九年级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
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
的语言特色,首先判断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辞、描写等手法,再结合文章主旨体会其表达作用。 19.先写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内心的激动与崇敬,渲染了肃穆、庄严的气氛,由所见所感引出下文对秦俑的描写,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秦俑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情感逐步加深。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答题时,先分析文章主旨,再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0.C解析:画线句强调的是兵马俑给人的震撼,是宇宙间的一大奇迹。 (2017辽宁沈阳) 阅读选文,完成13-18题。(20分) 满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
文章主旨作简要阐释。(4分) 20.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充满活力、兴奋昂扬的情感基调。 B.第②段末尾的省略号隐含的意思是:在西安,引发思古幽情的历史遗迹与脍炙人口的诗歌还有很多。 C.第⑥段末尾
画线句强调的意思是“不知道到底要怎么称呼、评价那些兵马俑才恰当”。 D.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②段画线诗句表达的意境是不同的。 代谢:16.(1)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 (2)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3)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更加强烈 解析:(1)处应为
九年级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体小康的特点是什么?
• 是低水平的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是发 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是什
么?
•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 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 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 一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 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什么是全面小康?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是亿万人民为之努 力奋斗的新目标。这个奋斗目标包括政治、 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个方面,是 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目标。
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000赫)的声波。ji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 【柴油机】cháiyóujī名用柴油做燃料的内燃机,绝缘性、耐热性、抗腐蚀性 好,【侧扁】cèbiǎn形从背部到腹部的距离大于左右两侧之间的距离,【长骨】chánɡɡǔ名长管状的骨,【鬓发】bìnfà名鬓角的头发:~苍白。 【碜】2(磣、? 一切均待~。litǐ名眼球内充满在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 【抄】2chāo动①搜查并没收:查~|家产被~。【不
九年级政治复习课
商水县平店二中:王洪典
学习目标:
•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 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知识结构:
小康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
进入21世纪我国人民生 活总体上达到小康
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衣足
全 全面小康 面 的蓝图
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考夺冠(陕西省)中考政治总复习_主题七 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课时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课件

全 国家 面 的做 小建法 康成 社小 会 康 对青 社 少年 会 的要
求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积极推进改革开放。 (3)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 (4)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 (5)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 【我来解答】 (1)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答: 部分扶贫对象因自身原因难以脱贫、秦巴山区因客观因素 贫困程度深是陕西扶贫的重点。
• (2)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例答:我省 部分扶贫对象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技能技术,导致自我脱 贫能力较低,是陕西扶贫重点之一;陕西秦巴山区,生态 环境较为脆弱,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明显滞后,导致 该地区贫困程度深,是陕西扶贫重点之一。
小
康 全面 社 建成 会 小康
社会
要求
(1)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 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年翻一番。 (2)人民民主权利不断扩大。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地 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
位 程碑。
特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
点 衡的小康。
小总
康体
(1)低水平,指总量已达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社小
(2)不全面是指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
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
会康 认
九年级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导入:第十一课第2站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二、解读小康
(一)、什么是小康
•
1. 历史上的小康理想 一是普通老百姓的理想生活水平,介于温饱与 富裕之间的生活状态:即温饱有余而富裕不足。 二是知识分子的理想社会模式,比大同低一个 层次,是“天下为家”的社会,仍然存在私有制 和等级制。 2.小康的标准: 小康是指:在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使人 民生活在温饱生活的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的阶段性 标志,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宽余,精神生活比 较充实,生活环境改善,人口素质提高,公益事 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
分析引导:
1、从图片中可以我们看出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 是怎样的小康? 2、你对现在的小康满意吗?如不满意, 哪些 方面让你不满意?如满意,又是 哪些方面让你 满意?
(二)、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 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 低水平:
刚跨入小康的门槛,人均收入还不高,只有 800~1000美元。摘掉“低收入国家”的帽子。进 入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门槛。
•
(四)、十六大对小康社会的 规划(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
新世纪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 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 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 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的是什么?(坚 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关键的 目标是什么?
结论:1. 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总体上还 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 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 3.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比较均衡、将缩小地区、城 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城 社会发 乡、各阶层的差距;将加快中西 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差 展状态 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 距不小 社会主义代化建设的目标。总体小 康是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 二十年的发展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五、梦想实现途径:P112~113①②③④ 六、中国自信:P114~115①②③④
【二】查漏补缺
P92中考指南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为什么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中学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该怎么做?
【三】小试牛刀
(一)历年真题训练
P98指南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 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变的是主要矛盾。 不变的是基本国情。这一国情是( )
中考总复习
专题复习
第六部分 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第二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九年级上册 第八课 中国人中国梦)
本节复习目标
1、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 2、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难点) 3、了解国情,感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的民族 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参与国家发展的使命感 与责任感。
D
A B C D
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尚未达到小康水平 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党的十九大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他们将引领全国人民到2020年( )
C
A B C D
实现同步富裕 达到总体小康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温故知新 • P104文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一、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民族、人民 二、梦想实现情况:贫困——温饱——总体小康 三、“三步走”战略: 1981~1990温饱 1991~1999总体小康 (十三大) 2000~2050实现现代化 四、两个一百年: 1921~2020全面小康 1949~2050全面现代化 (十八大)
P98指南
25(1)结合我国现状,为材料中政府举措找出依据。 (2)结合材料一变化,乡村振兴战略有什么意义? (1)①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
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①有利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②有利于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感
【四】能谋善断
• (二)单选题 P93指南
• 第7、17、18
(三)非选择题 P96指南 22(1)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
(2)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两个阶段的 战略安排是什么?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五】深思熟虑
• (四)材料分析题
④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六】随堂记忆
• 1、 “两个一百年” • 2、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七】课后巩固
• 1、写中考指南P93~100其他练习题。
2020~2035基本现代化 2035~2050全面现代化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低水平——低标准的小康。 更高标准的小康。人均国民生产 标准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 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 收入国家水平 800多美元
不 生活 同 质量 点
更全面——经济、政治、文化全 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的 面发展的小康。民主、法制、教 小康。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 育、生态· · · · · · 得到改善,生活富 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