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调技术标准及工作要求

合集下载

图解三调方案

图解三调方案

图解三调方案近日,国家“三调”办正式印发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这是“三调”的纲领性文件,确定了“三调"的总体路线。

下面就由笔者带各位简单用图梳理一下:一、调查任务及特点其中:土地利用现状查包括了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市、建制镇、村庄(以下简称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指耕地细化调查、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及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和耕地分等定级调查评价。

数据库与共享建设分别是建立四级土地调查及专项数据库和建立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及专项调查数据分析与共享服务平台.总的来讲,“三调”有以下特点:二、技术路线与方法三、“三调”主要成果四、进度安排五、组织领导“三调"是“全国统一领导、地方分级负责”。

全国的路线图已经确定,各省各就各位,准备起跑吧!政策原文: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2023年“三调联动”工作实施方案范本

2023年“三调联动”工作实施方案范本

2023年“三调联动”工作实施方案范本2023年“三调联动”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三调联动”是指土地调查、国土调查和农业普查三项调查统计工作之间的协调配合和互相支持。

它是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和农村发展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和决策参考。

在2023年,加强“三调联动”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进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准确的土地资源信息:通过三调工作,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状态和质量状况等信息,为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三调工作可以帮助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在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发挥支持作用。

3. 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三调工作可以提供国土空间规划所需的土地资源数据,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信息。

4. 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三调工作可以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为政府制定农业农村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二、工作目标本次“三调联动”工作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完成土地调查、国土调查和农业普查的全面覆盖:确保所有土地资源、国土空间和农业农村信息的全面调查和收集工作顺利完成。

2. 提供准确、完整、及时的调查数据:清理整合土地调查、国土调查和农业普查三个系统的数据,确保数据质量和准确性,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3. 推进数据共享和应用:构建“三调联动”数据共享平台,促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应用,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

4. 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加强对“三调联动”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工作内容和任务本次“三调联动”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任务:1. 组织实施土地调查:按照国家土地调查要求,组织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并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等工作。

任务分解:- 制定土地调查方案和工作计划。

- 组织人员进行土地调查和数据收集。

三调技术规程 doc-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三调技术规程 doc-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三调技术规程doc-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三调技术规程是指对地方综合调查、全国经济普查、土地调查等调查活动的技术规范和指导原则的总称。

这些规程在调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三调技术规程进行深入探讨,从其重要性、内容和应用等方面进行剖析,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对规程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地方经济普查和相关调查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主要对三调技术规程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介绍,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 正文部分将重点讨论三调技术规程的重要性、内容和应用。

具体包括三调技术规程在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 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展望未来三调技术规程的发展趋势,最后给出结束语。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三调技术规程的相关内容,加深对其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1.3 目的三调技术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三调技术的应用和实践,提高三调技术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明确规定三调技术的操作流程、方法和标准,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不规范操作而导致的问题和错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三调技术规程的制定也旨在促进三调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统一的操作指导和参考依据。

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化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提高三调技术的应用效率,降低操作难度,推动三调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总的来说,制定三调技术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提高和推广三调技术的应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本规程的实施,能够为三调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为各行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和发展机遇。

2.正文2.1 三调技术规程的重要性三调技术规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规范性:三调技术规程作为一种技术规范,旨在明确指导人们在三调技术领域的实践操作,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步骤,有助于规范三调技术的实施过程,减少操作中的混乱和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技术要求(全国培训)

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技术要求(全国培训)

19
(一)分县收集整理资料
5.农用地经济资料: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和成果分析 近3-5年单位面积耕、播、收的机械投入费用 单位面积的水、电、柴油等费用 单位面积的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费用 当地的劳动力价格、农产品运输费用和农产品价格等。 6.土地整治和其他建设项目等资料:更新分等因素属性值和评定增量包 耕地等别。 近几年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可研、设计和竣工验收资料 项目耕地等别评定资料。 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的设计、验收资料。 7.其他需要的资料 包括土壤普查、农业区划资料等。
原则上每个县、每种作物类型只有一个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 需要进行细化的,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方法:
(1)县内存在显著地形差异,不同地形区耕地平均海拔差异超过 500m,对作物生长季长度和产量水平有显著影响的,建议与耕作 制度细化同步进行。
(2)每个县细化原则上分为2个区,确实因地形多样,且不同地 形区均有大面积耕地的区县,最多划分为3个区。
样点调查; 揭示客观实际的调查结果; 工作量的体现(66万个图斑)。
22
(三)分县补充调查耕地分等基础数据
调查内容 分等因素属性值:要求通过剖面实地调查,无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收
集的最新资料获取,但要注明数据来源。 指定作物实际单产:近3-5年正常年景下的实际单产。 指定作物最大单产:利用系数。 农用地经济数据:经济系数。 调查资料整理与检验:筛选有效样点资料。 外业调查原始记录的文字、表格,整理成册,列入基础资料汇编、存
入档案。
附件1:耕地分等样点调查分析表; 附件2:挖取土壤剖面相关要求
23
(四)编制分等因素图和分等因素分值图
分等因素图: 确定分等因素后收集整理分等因素涉及的 相关专题图件及资料。 以土壤图或其他专题图为基础制作分等因 素图。 因素图的图斑是属性值相同的一个区域, 而不是以单个耕地图斑来表达。 分等因素图表达的是因素的原始值。

“三调联动”工作实施方案模版(四篇)

“三调联动”工作实施方案模版(四篇)

“三调联动”工作实施方案模版一、背景和目标作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建设的重要工程,三调联动工作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保障。

____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更加广泛和深入,新技术的应用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本方案旨在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基础地理信息建设的决策部署,推动三调联动工作的深入开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二、基本原则1. 坚持党的领导。

党对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建设要高度重视,党组织要真抓实干,确保工作任务和要求得到贯彻落实。

2. 坚持科学规划。

根据中长期发展目标和需求,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工作科学有序进行。

3. 坚持统筹推进。

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合作,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共同推动三调联动工作的顺利实施。

4. 坚持依法管理。

在三调联动工作中,要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做到依法保护地理信息资源和个人隐私。

5. 坚持市场导向。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三调联动工作,推动工作的快速发展和创新。

三、重点任务1.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三调联动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和任务,落实工作经费和人员保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2. 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三调联动工作的长效机制,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义务,加强协作和沟通,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3. 推进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建设。

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完善数据采集、整理、更新和共享机制,提高数据的质量和精度。

4. 推动地理信息资源整合。

各级地理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协调工作,推动公共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

5. 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

加大对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和创新的投入,推动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地理信息服务的效能和质量。

6. 完善服务体系和标准。

建立健全地理信息服务的体系和标准,提高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水平,满足社会各界对地理信息的需求。

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更新技术要求

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更新技术要求

1、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库质量情况—数据库常见错误
5)扣除系数与国家备案田坎系数不一致
该县区国家备案田坎系数表中坡度级别为2的坡地田坎系数为0.083,成果数据填写为0.099
6)林区耕地填写种植类型为林粮间作
细化调查为林区耕地、牧区耕地等耕地的种植属性只能是种植粮食 作物、种植非粮食作物、粮与非粮轮作,成果数据填写为林粮间作
一、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库质量情况
1、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库质量情况
全国2883个区县,目前已接收县级第三次国土调查复核成果2697个区县,黑龙江、 山东、陕西、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份共计185个区县复核数据库成果 未提交。目前,已质检数据通过率为76%。(截至2020年1月12日)
——统一时点增量更新依托的基础数据库,必须采用通过国家检查 (核查+接边+质检)的数据库!
2、接边质量检查
第三次国土调查初始库接边要求
情况A:图斑与县级界线相接 允许图形发生变化,不允许属性变化
情况B:图斑与县级界线不相接 不允许图形和属性变化
自动检查
2、接边质量检查
第三次国土调查初始库接边要求
通过率 9782% 9659% 9648% 9637% 9627% 9627% 8680% 8578% 8575% 8554% 8523% 8425% 8415% 8309% 7152% 7746%%
1、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库质量情况
主要错误类型及分布省份
数据库错误类型
城镇村属性码取值不规范 属性相同的相邻图斑未进行合并 行政区界线与国家备案控制界线不一致
54
大部分省份均有该问题
50
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等
31
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等

江苏省三调方案及规程简介

江苏省三调方案及规程简介

10.5 图斑举证
2.变化图斑的调查举证
农村道路 无不举偏无积无相图未需够证移需的需同斑举硬上2图举图举道只证化-图3斑证斑证路需。张面 非干渠、田坎 和未贯通且未 硬化的农村道 路可归并到相
邻地类
10.5 图斑举证
2.变化图斑的调查举证
(5)国举国家国证家提家照提取提片取为取应为建为在建设建实设用设地用地用拍地,地摄,地,,地方地拍方调方摄调查调方查为查向为设为正科施农确教畜村,文禽宅能卫养基够用殖地反地基映地图斑实际利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实施方案及技术规程简介
(南京)
三调数据库
三调数据库
一、目标任务{(二)主要任务}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土地权属调查
结合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将城镇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外已完 成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成果落实在国土调 查成果中(上图),对发生变化的开展补充调查。
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地方自行收集2014年以后、优于0.2米分辨率,覆盖城 镇村庄范围的已有航空遥感正射影像数据。原有0.2米 分辨率的航空遥感数据不能全覆盖城镇村庄的区域,可 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数据补充。地方可自行采购 最新0.2米分辨率的航空遥感数据,制作正射影像图, 开展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B类图斑:是指最新DOM影像特征与变更调查数据库地类不一致的图斑。 • 下发地方开展调查工作。
调查信息提取只提取集中连片建成 区之外的变化
调查信息提取及调查底图制作
A类图斑描述: 该图斑位于山区农用地内部,数 据库地类为耕地(013)、裸地、建设用地以及 其它地类。 影像是河流水面特征,且周围不一致图斑细碎, 按照影像上的纹理特征,整体提取为 SM 类图斑。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土地调查条例》、《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山东省第三次土地调查的通知》(鲁政发2018〔1〕号)、《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青岛市第三次土地调查的通知》(青政发2018〔3〕号)及《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山东省第三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青岛市第三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要求,为全面做好莱西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三调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其目标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和技术标准,查清全区土地利用现状,全面细化和完善土地利用现状基础数据,同步开展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房屋调查及专项调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二)主要工作任务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文件规定,我区三调的主要任务是:在第二次全区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标准,采用最新土地分类,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全面查清全区各类土地分布及利用状况;开展土地权属调查,包括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开展海洋滩涂调查和海域使用权调查;开展城镇地籍和房屋更新调查,建立日常更新机制;开展耕地细化调查、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和耕地分等定级调查评价、城市开发边界内土地利用调查、开发区和功能区内土地利用调查、自然保护区内土地利用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更新、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更新等专项调查;建立市、区(市)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和权属于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完善各级互联共享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健全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和全天候、全覆盖遥感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月,三调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国家级试点、各省级试点相继开展,已有单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资质升级增项、技术培训,人员储备,设备购置等等,而大部分的企业还是茫然,能不能干?怎么干?资金能不能落实?是不是还如确权调查样入坑深似海?
那些经历过二调、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的单位现在怎么样?、会多少单位能瓜分三调的蛋糕?三调会是蛋糕还是下一个确权?
或许大家还陷入确权的泥潭中,但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三调已经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技术标准及工作要求
一、主要任务
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主要任务包括: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查清全区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开展权属调查,结合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成果,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变化状况;开展基本农田状况调查(包括高标准基本农田),查清全区基本农田状况;开展自然资源调查、湿地调查、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评价等专项用地调查;建设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

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具体任务如下:
(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市、建制镇、
村庄(以下简称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以县区为基本单位,按照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标准,以国家提供的调查底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底图中每块不一致信息图斑的实地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分布等利用状况,查清全区耕地、园地、草地、林地、城市、建制镇、独立工矿、村庄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现状。

2.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对城市、建制镇、村庄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开展细化调查。

推进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及不动产登记,充分利用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登记成果,查清城镇内部商服、工业、采矿、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和特殊用地等地类的土地利用状况。

(二)土地权属调查
将已完成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城镇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登记成果落实在土地调查成果中,对发生变化的开展补充调查。

(三)基本农田调查
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落实在土地调查成果中。

(四)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
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等调查成果和国土资源管理形成的各类管理信息,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及相关专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系列专项用地调查,并在完成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启动系列专项评价工作。

1.自然资源调查,配合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查清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类型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夯实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基础。

2.湿地调查,查清各类湿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建立湿地专项数据库,提升土地管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

3.耕地细化调查,对基本农田外耕地进行细化调查,重点对河道内或滩涂上耕地、湖区或滩涂上耕地、林区耕地、沙荒耕地、草原耕地、城镇周边耕地、储备库中耕地、人为撂荒的耕地以及其他耕地等进行细化调查,分类标注,统计基本农田面积和基本农田外不同类型的耕地面积,建立耕地细化调查专项数据库,摸清各类耕地资源家底状况,夯实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基础。

4.“批而未用”土地调查,在本次土地调查基础上,查清“批而未用”建设用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土地利用状况,建立“批而未用”建设用地专项数据库。

5.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评价调查,在本次土地调查基础上,将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评价成果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对评价成果进行更新完善,建立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评价专项数据库。

6.城市开发边界及生态红线调查,在本次土地调查基础上,依据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批准界线等资料,将城市开发边界范围界线、生态红线范围界线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掌握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范围内土地的利用类型、分布、面积等状况,建立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专项调查数据库。

(五)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根据国家编制的统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标准,以县(区、市)为单位组织开展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实现对城市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基本农田和其他专项调查数据的综合管理。

(六)成果汇总
1.数据汇总
在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基础上,逐级汇总各级行政辖区内的城镇和农村各类土地利用数据、基本农田数据以及其他专题数据。

2.成果分析
根据本次土地调查成果,结合二次调查、变更调查等相关成果,开展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对二次调查以来耕地、基本农田等各类土地的数量、分布、利用结构及其变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对湿地、城镇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土地利用的集约节约程度,预测变化趋势,为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根据本次土地调查及分析结果,编制本次土地调查报告。

3.数据成果制作与图件编制
基于本次土地调查数据,制作系列数据成果并在服务平台上发布,面向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不同层级的数据服务,满足各行各业对调查数据的需求,最大程度的发挥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的综合效益。

利用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技术,区级系列土地利用图件、图集和各种专题图件(集)等。

二、技术标准
1. 数学基础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试点暂时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采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

三、统一时点变更
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部分必须在2017年8月16日前完成全部调查工作;其它部分以国家第三次土地调查时间按排规定为准。

四、主要成果
通过本次调查,将全面获取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形成一整套土地调查成果资料,包括影像、图形、权属、文字报告等成果。

1.外业调查成果
(1)原始调查图件。

(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测量原始记录。

(3)土地权属调查有关成果。

(4)田坎系数测算成果。

2. 图件成果
(1)土地利用挂图。

(2)土地权属界线图件
(3)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4)基本农田分布图。

(5)耕地坡度分级等专题图。

(6)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3. 数据成果
(1)各类土地分类面积数据。

(2)各类土地的权属信息数据。

(3)基本农田面积数据。

(4)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数据。

(5)不同质量等级的农用地面积数据。

(6)城镇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数据。

4. 数据库成果
(1)区级调查数据库。

(2)区级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

5. 文字成果
(1)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2)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3)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4)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5)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

(6)城镇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7)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