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示例(二)

合集下载

《红楼梦》选读教案

《红楼梦》选读教案

《红楼梦》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楼梦》选段,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红楼梦》简介及选段介绍教学内容: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选取几个重要章节进行简要介绍,如第一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等。

2. 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的成长变化和作品中的矛盾冲突。

3. 第三课时:主题思想探讨教学内容:探讨《红楼梦》中的主题思想,如封建礼教的束缚、爱情与婚姻的矛盾、家族衰落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思考现实社会中的问题。

4. 第四课时:艺术特色分析教学内容:分析《红楼梦》的语言特色、叙事手法、形象塑造等。

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的美学价值。

5. 第五课时:拓展阅读与讨论教学内容:推荐《红楼梦》相关研究书籍、论文和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课堂讨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红楼梦》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艺术特色等。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4. 拓展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宽学生视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笔记记录,评估其学习效果。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拓展阅读报告:评估学生在拓展阅读中的成果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红楼梦》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其课后阅读。

2. 相关研究资料:推荐国内外学者对《红楼梦》的研究成果,供学生拓展阅读。

3. 影视作品:推荐改编自《红楼梦》的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情节和人物形象。

《红楼梦》选读教案

《红楼梦》选读教案

《红楼梦》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形象。

2. 通过对选文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选文:《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荐福碑”2. 教学重点:理解选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选文:学生自读选文,理解故事情节,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

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选文中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等,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4. 艺术特色讲解:教师讲解选文中的艺术特色,如诗词、描写手法等,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5. 总结扩展:学生总结本次学习收获,教师给出阅读建议,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红楼梦》。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作品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3. 学生思考问题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论文,了解学生对作品所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的思考。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红楼梦》原著或选读教材。

2.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选文内容、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任务驱动: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答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红楼梦》的背景、人物关系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最新教案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最新教案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分析能力。

4、让学生通过阅读《红楼梦》,感悟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2)分析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2、难点(1)领悟《红楼梦》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社会批判意义。

(2)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对《红楼梦》的背景、作者、版本等基础知识有初步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小说中的精彩段落,提高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小说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与《红楼梦》相关的电视剧片段或展示一些经典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红楼梦》的初步印象和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2、作者与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曹雪芹的生平经历和创作《红楼梦》的背景。

(2)讲解《红楼梦》的版本情况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人物分析(1)选取几个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4、情节解读(1)挑选几个重要情节,如“黛玉葬花”“宝玉挨打”等,详细解读情节的发展、冲突和蕴含的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节对塑造人物和揭示主题的作用。

5、主题探讨(1)与学生一起探讨《红楼梦》的主题,如爱情悲剧、家族兴衰、社会批判等。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主题。

6、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如细腻的心理描写、丰富的象征手法、复杂的网状结构等。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感受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2. 帮助学生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命运。

3. 让学生掌握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难点:1. 引导学生掌握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方法。

2.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人物形象和赏析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4.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师:同学们,《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它以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封建社会。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红楼梦》的世界,领略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二、背景介绍(10 分钟)1. 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身世背景。

师:《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

他经历了家族的兴衰荣辱,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有着深刻的认识。

《红楼梦》就是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创作而成的。

2. 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师:《红楼梦》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的社会经济繁荣,但封建制度也日益腐朽。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表达了对人性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作者介绍(10 分钟)1. 介绍曹雪芹的文学成就和创作风格。

师:曹雪芹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

他的创作风格细腻、真实、深刻,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段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段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段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红楼梦》选段阅读与理解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描绘了荣府与贾府两个富贵世家的兴衰过程,展现了封建社会下人们的生活、情感和道德观念。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教授《红楼梦》的选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解读能力。

选段:选取《红楼梦》中的第五十五回,“迎春误针情匆匆宝玉取鸡曲勉强”作为本课的选段。

这一段描写了迎春误针和宝玉为她取鸡曲的情节,通过琐碎细致的描写,展现了迎春和宝玉之间微妙而纠结的感情纠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选段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2. 学生能够分析选段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方式;3. 学生能够运用文学知识表达对选段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 师生共同回顾《红楼梦》的内容和作者;2.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章回内容,复习与本选段相关的情节。

阅读与理解(20分钟):1. 学生个体阅读选段,理解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2.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选段的理解,探讨选段的主题思想;3.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一些深入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选段中的文学手法和情感表达。

分析与展示(20分钟):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展示形式(如口头报告、PPT等),分享他们对选段的分析和理解;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分析选段中的符号、对比、隐喻等文学手法;3. 学生按照展示顺序,进行陈述,其他小组及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

反思与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选段对整部《红楼梦》的意义;2. 学生自主思考并总结个人对选段的感受与理解;3. 教师对学生的思考与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探究。

拓展练习(15分钟):1.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模仿红楼梦的写作风格,写一篇类似的文字作品;2. 学生可以围绕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或事件,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3. 选取几篇优秀作品进行分享。

【K12学习】《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示例

【K12学习】《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示例

《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示例教学设计示例(一)一、导入《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

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多少次打动了我们的心,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牵动着。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走进贾府,走进大观园,走进宝玉,走进黛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四篇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2.介绍与四篇课文有关的《红楼梦》第31回、32回、33回、34回、48回和第74回故事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概括要点《诉肺腑》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经历了初恋、热恋和成熟三个阶段。

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执著而强烈地要求宝玉严肃专一的爱情。

她或喜或怒,变尽法子反复试探宝玉的真心,直到史湘云这回远来探亲,黛玉偷听到宝玉的“肺腑”之言,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确认宝玉为“我之知己”,从此他们的爱情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宝玉挨打》在封建家庭里,家长责打子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足为奇,但贾政此番毒打宝玉,恨不能置他于死地,却显得极不寻常。

从当时的情形来看,似乎是结交伶人和所谓“逼淫母婢”这两件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究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上。

贾政是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标准来培养宝玉,希望他走科举的路以博取高官厚禄,维持自己的家声;而宝玉却鄙视功名富贵,厌谈“仕途经济”,对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若干方面表示怀疑乃至否定。

父子间的这种矛盾是无法调和的,而宝玉挨打正是这种矛盾发展到对抗地步的鲜明而集中的表现。

《香菱学诗》香菱本来就爱读诗,也想学着作诗,但苦于无人指点;来到大观园以后,有了黛玉这样的老师,她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诗的境界中了,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作诗。

《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精选2篇)

《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精选2篇)

《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精选2篇)《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篇1《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示例(二)一、导入(略)二、比较阅读(一)宝玉挨打的根本缘由这次贾政打宝玉显得极不寻常:一是打得非常狠毒,打得宝玉已经不能动弹了还要打,甚至想用绳子勒死宝玉;二是打的时候,不听人劝,直到王夫人来了说“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这样的话才住手。

贾政这样毒打宝玉,毕竟意味着什么呢?开头,贾政问宝玉“你那些还不足,还不拘束”,原本无气,及至宝玉“惶悚”之态,“应对不似往日”,这才“生了三分气”,但并无打的意思。

接着,宝玉结交名伶事发,贾政“气的目瞪口歪”,但也只是命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也许也没有打的意思。

待到听了贾环的诬告,得悉宝玉有“淫辱母婢”之行为,“气的面如金纸”,最终大发雷霆,大喝一声:“快拿宝玉来!”一场毒打开头了。

在贾府,世家子弟放荡成习。

贾政对于稍有“越轨”迹象的宝玉,为什么连事情的真相如何也不过问,便是一顿毒打?看看贾政是怎样说的:“你们问问他于的勾当可饶不行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

明日酿到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弑君杀父”,一语道破天机。

原来责政对宝玉的叛逆思想早有察觉,他担忧宝玉终有一天会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才下了毒打的决心的。

(二)《抄检大观园》的写法特点1.《抄检大观园》不像《宝玉挨打》那样使冲突突然爆发,而是“引而不发”。

“抄检大观园”的大波澜是由一个小小的绣春囊引起的。

绣春囊到了邢夫人手里后成了她打击王夫人、王熙凤的一张王牌。

由于王夫人和王熙凤掌管着贾府的权力,出了绣春囊的丑事,自然是管家太太奶奶的罪过。

王夫人拿着绣春囊到凤姐这里来的时候,“气色更变”“泪如雨下”,是由于这里包藏着她和邢夫人的冲突斗争,这也是王夫人完全接受邢夫人心腹王善保家的建议、打算抄检大观园的缘由。

2.《抄检大观园》实行“分镜头”的艺术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把一到处被抄的情景逐次突现出来,在对比中形成波澜起伏的动人情节。

《红楼梦》教案示例

《红楼梦》教案示例

《红楼梦》优秀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红楼梦》的背景、作者曹雪芹以及作品的基本情节。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能够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红楼梦》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分析小说中的艺术特色,如诗词、描写、对话等。

(3)领悟作品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教学难点:(1)对小说中复杂人物关系的理解。

(2)对小说深刻主题思想的挖掘。

(3)对古典文学艺术特色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曹雪芹。

(2)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小说基本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分析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5. 课堂练习:(1)结合小说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范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对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示例(二)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导入(略)
二、比较阅读
(一)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
这次贾政打宝玉显得极不寻常:一是打得格外狠毒,打得宝玉已经不能动弹了还要打,甚至想用绳子勒死宝玉;二是打的时候,不听人劝,直到王夫人来了说“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这样的话才住手。

贾政这样毒打宝玉,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开始,贾政问宝玉“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原本无气,及至宝玉“惶悚”之态,“应对不似往日”,这才“生了三分气”,但并无打的意思。

接着,宝玉结交名伶事发,贾政“气的目瞪口歪”,但也只是命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大概也没有打的意思。

待到听了贾环的诬告,得悉宝玉有“淫辱母婢”之行为,“气的面如金纸”,终于大发雷霆,大喝一声:“快拿宝玉来!”一场毒打开始了。

在贾府,世家子弟放荡成习。

贾政对于稍有“越轨”
迹象的宝玉,为什么连事情的真相如何也不过问,便是一顿毒打?看看贾政是怎样说的:“你们问问他于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

明日酿到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弑君杀父”,一语道破天机。

原来责政对宝玉的叛逆思想早有察觉,他担心宝玉终有一天会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才下了毒打的决心的。

(二)《抄检大观园》的写法特点
1.《抄检大观园》不像《宝玉挨打》那样使矛盾突然爆发,而是“引而不发”。

“抄检大观园”的大波澜是由一个小小的绣春囊引起的。

绣春囊到了邢夫人手里后成了她打击王夫人、王熙凤的一张王牌。

因为王夫人和王熙凤掌管着贾府的权力,出了绣春囊的丑事,自然是管家太太奶奶的罪过。

王夫人拿着绣春囊到凤姐这里来的时候,“气色更变”“泪如雨下”,是因为这里包藏着她和邢夫人的矛盾斗争,这也是王夫人完全采纳邢夫人心腹王善保家的建议、决定抄检大观园的原因。

2.《抄检大观园》采取“分镜头”的艺术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把一处处被抄的情景逐次突现出来,在对比中形成波澜起伏的动人情节。

王熙凤怀着复杂的目的,带领王善保家的、周瑞
家的等一群打手,深更半夜在大观园中抄检了七个地方。

整个抄检过程,形成了两组对立的双方:一个是抄检与被抄检的对立双方,另一个是在抄检的一方中又有对立的双方。

由于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再加上被抄检的七个地方的人物性格各不相同,因此整个抄检过程就形成了复杂纷坛、生动感人的情节。

对抄检这一重大事件,作者抓住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人物的行动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样写使“抄检”这个很可能是雷同的事件,出现了变化莫测、惊心动魄的不同场面,按检的七个地方形成了一个个既有联系又独具特色的“分镜头”,强烈地突出了七处抄检的特色,使整个情节波澜起伏,千姿万态,花絮纷繁,引人入胜。

(三)“宝玉挨打”和“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描写的两大事件。

从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比较异同:1.相同之处:①以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出发点,通过人物的活动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人物性格的特点又在情节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②都写出了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等几个过程,每一个过程又是精心构思、巧妙安排而成的。

2.不同之处:①“宝玉挨打”采取的是使矛盾急剧激化、迅速暴发的手法;“抄检大观园”采用引而不发
的方法。

②“宝玉挨打”把各种矛盾集中在一个“舞台”上,情节紧凑;“抄检大观园”运用“分镜头”的手段,在强烈的对比中,使每一个镜头都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三、美文赏析
香菱跟黛玉学做诗,第一首写得不好,第二首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她不肯罢休,日夜苦吟,梦里也在做诗,第三首终于得到了众人的好评。

品读香菱写的第三首诗。

吟月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赏析:香菱在学诗实践中,经过几次挫折,找到了门径,第三首面目就大不一样。

首句起得很有势头,恰似一轮皓月,破云而出;精华难掩,将自己才华终难埋没、学诗必能成功的自信心含蓄地传出。

因知道寄情于景,第二句就像是自我身世的写照:顾影自怜,吐露了自己精神上的寂寞。

颔联用修辞手法,抒发内心幽怨。

颈联拓展境界,情景并出。

至此,为末联作好了层层铺垫。

结句的感唱,本是作诗人自己的,偏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诗意曲折,又紧扣咏月诗题;“团圆”两字,将月与人合咏,自然双关,余韵悠
长。

所以,众人看了都说:“这首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四、拓展训练
《诉肺腑》
①“诉肺腑”是宝玉和黛王恋爱转入成熟的标志。

你怎样评价宝黛的爱情。

②阅读《语文读本》所选的《红楼梦》章节,思考:为什么说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恋爱注定是一个悲剧。

《宝玉挨打》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最精彩的段落,也是情节发展的一个高潮。

其写法,充分体现出戏剧艺术的特点、比如,全部的矛盾冲突都集中在贾政会客的大厅,人物先后出场。

戏剧冲突的高潮是贾母登场……可以《宝玉挨打》为题,把小说改写成剧本。

写成后也可以组织排练。

《香菱学诗》
从关系上来说,香菱学诗应由宝钗指点,但宝钗却一直反对。

一向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的林黛玉则耐心地指导,这是值得深思的。

请就此写一篇读书笔记。

《抄检大观园》
①王夫人突然来到王熙凤处,而且“气色更变”“一
语不发,走至里间坐下”“含着泪”拿出那个绣春囊,继而“泪如雨下”。

一向安祥端庄、心慈面善的王夫人,何以为了绣春囊而如此激动不安呢?讨论后,整理成一篇短文。

②在大观园众多女子中,探春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

结合课文及《语文读本》相关章节的描写来评价她的言行,并思考:探春的悲剧意义是什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