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表型和脓毒症血液净化目标:BOGOTA共识

合集下载

2022国际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管理指南推荐意见(全文)

2022国际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管理指南推荐意见(全文)

2022国际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管理指南推荐意见(全文)1 前言脓毒症是由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重要的医疗健康问题,每年影响全球数百万人,其中1/6~1/3的患者死亡。

在脓毒症发生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内进行早期识别和恰当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本指南旨在为医院处理成人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因为每位患者都有个体化的临床特征,指南并不能取代临床医生的决策能力。

本指南旨在反映最佳的临床实践。

2 筛查和早期治疗2.1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筛查推荐意见1:对于医院和卫生系统,推荐对脓毒症开展医疗质量改善活动,包括对危重、高危患者进行脓毒症的筛查,以及采用标准作业流程(SOP)进行治疗。

[强烈推荐,中等证据质量(筛查);强烈推荐,极低证据质量(SOP)]推荐意见2:与SIRS、NEWS或MEWS相比,不推荐将qSOFA作为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单一筛查工具。

(强烈推荐,中等证据质量)推荐意见3:对于怀疑患有脓毒症的成年人,建议检测血乳酸。

(弱推荐,低证据质量)2.2 初始复苏推荐意见4: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紧急医疗事件,推荐应立即进行治疗和复苏。

(最佳实践声明)推荐意见5:对于脓毒症所致的低灌注/脓毒性休克的患者,建议在复苏的前3 h内至少静脉输注30 mL/kg的晶体液。

(弱推荐,低证据质量)推荐意见6:对于成人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建议使用动态指标来指导液体复苏,而不仅仅是体格检查或静态的指标。

(弱推荐,低证据质量)备注:动态指标包括使用每搏量(SV)、每搏量变异(SVV)、脉压变异(PPV)或超声心动图(如果有)对被动抬腿或补液的反应。

推荐意见7:对于成人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建议根据乳酸水平指导复苏以降低高乳酸患者的血清乳酸,而不是放弃使用。

(弱推荐,低证据质量)备注:在急性复苏期间,解释乳酸升高时应结合临床情况和考虑其他可能的原因。

推荐意见8:对于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建议使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来指导复苏,作为其他灌注监测手段的补充。

国际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指南解读优选全文

国际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指南解读优选全文
2016国际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指南解读
三、治疗 (三)其他支持治疗 3.13对于能耐受肠内营养者,不推荐早期使用肠外营养或联合使用肠内肠外营养,而是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强推荐,中质量证据) 3.14如果早期肠内营养不可行,在前7天推荐使用静脉葡萄糖结合可耐受的肠内营养,不推荐早期使用肠外营养或联合使用肠内肠外营养, (强推荐,中质量证据)
2016国际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指南解读
三、治疗 (三)其他支持治疗 3.1推荐除以下情况外:心肌缺血、严重低氧血症或急性出血,只有血红蛋白<7.0g/dl时才输红细胞(强推荐,高质量证据) 3.2不推荐使用促红素用于脓毒症有关的贫血(强推荐,中质量证据)
2016国际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指南解读
三、治疗 (三)其他支持治疗 3.3推荐无明显出血时血小板<10X10~9/L,有明显出血风险时血小板<20X10~9/L时输注血小板,拟进行外科手术或侵入性操作时血小板需> 50X10~9/L (弱推荐,极低质量证据) 3.4不推荐对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弱推荐,极低质量证据)
2016国际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指南解读
三、治疗 (一)初始液体复苏与感染控制 1.7推荐在抗生素应用前恰当留取病原学培养,但不能延误抗生素治疗(强推荐,无证据分级) 1.8推荐在识别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1h内尽快应用抗生素 (强推荐,中质量证据)
2016国际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指南解读
三、治疗 (一)初始液体复苏与感染控制 1.9推荐对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经验性使用一种或几种广谱抗生素进行联合治疗,以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体(强推荐,中质量证据) 1.10推荐一旦确定病原体及药敏结果或临床症状充分改善,需将经验性抗生素改为窄谱针对性治疗(强推荐,无证据分级)

2022年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处理国际指南

2022年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处理国际指南

2022年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处理国际指南2022年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处理国际指南根据新的定义,将脓毒症定义为因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的一种,存在循环、细胞/代谢功能异常,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罹患脓毒症,其中1/4或更多的患者死亡。

与多发伤、急性心肌梗死及卒中相似,及时识别与恰当处理脓毒症患者可改善预后。

拯救脓毒症运动(SSC)自2022年发布首部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处理国际指南以来,分别在2022年、2022年进行更新,2022年的更新于2022年1月正式发布。

本指南旨在为成人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处理提供指导,但所推荐的内容不能取代临床医师的决策。

本指南推荐的级别包括强、弱2级,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很低4级,无法分级的强推荐那么为最正确实践声明(BPS)。

具体的推荐内容如下:一、初始复苏1.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临床急症,推荐立即开始治疗与复苏(BPS)。

2.对脓毒症所致的低灌注进行液体复苏,需要在起始3小时内输注至少30mL/kg的晶体液(强推荐,低证据质量)。

3.在完成初始液体复苏后,需要反复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以指导进一步的液体使用(BPS)。

4.如果临床检查无法得出明确的诊断,推荐进一步的血流动力学评估(例如评价心功能)以判断休克的类型(BPS)。

5.建议尽可能使用动态指标而非静态指标来预测液体的反应性(弱推荐,低证据质量)。

6.对于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推荐初始的目标平均动脉压为65mmHg(1mmHg=0.133kPa)(强推荐,中等证据质量)。

7.乳酸升高是组织低灌注的标志,对此类患者建议使用乳酸来指导复苏,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弱推荐,低证据质量)。

二、脓毒症筛查与质量改良本指南推荐在医院内设立脓毒症筛查流程,并对筛查结果进行质量改良(强推荐,低证据质量)。

同时,建议开展脓毒症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脓毒症的认识和处理水平(弱推荐,低证据质量)。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定义国际共识解读(完整版)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定义国际共识解读(完整版)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定义国际共识解读(完整版)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诱发的机体生理、病理、生化异常的综合征。

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近年脓毒症发病率有所上升,仍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及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1991年脓毒症共识会议首次定义脓毒症为由感染引起的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而有器官功能障碍者定义为重症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则定义为"充分液体复苏后持续存在的脓毒症诱导的低血压"[1]。

2001年第二次共识会议虽然认识到这些定义的局限[2],并且列出了扩展的诊断标准,但由于缺少循证医学证据,并未提出新的定义,事实上,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定义20多年来并无显著改变。

大家认为目前脓毒症定义不能代表当前对脓毒症的新认识,有必要重新审视现有相关定义及诊断标准,并且制定新的更符合脓毒症病理生理及临床的定义,为规范统一脓毒症诊断、流行病学及临床治疗、研究打下基础[3,4,5]。

为此,欧洲危重病学会2014年1月起发起了19个相关组织的特别专家组。

这个小组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召开4次面对面的会议,并通过邮件联系及投票方式讨论并对相关问题作出决议,基于对脓毒症病理学的进一步加深认识及临床大数据分析,提出了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新的定义及诊断标准,结果发表于2016年2月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6]。

限于篇幅,本文省略了有关制定新定义的方法学及过程,而主要介绍新定义及临床诊断标准。

1 共识提出的问题1.1 目的如何区别脓毒症和无并发症的感染是本次共识的主要目的,而与病理学进展一致的定义更新是共识的另一项任务。

专家组认为重要的是寻找可靠的指标,而且这些指标最好涵盖所有脓毒症因素(感染、宿主反应及器官障碍),易于获得,价格合理,最终应该能够前瞻性测定这些标准的有效性。

此外,这些标准应适用于医院外、急诊及医院内患者。

另外,共识试图寻求脓毒症生物学、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的一致性。

血液净化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血液净化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D O I :1 0 3 7 6 0 / c m a j i s s n 1 6 7 1 0 2 8 2 2 0 1 7 0 1 0 0 7 基金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 2 0 1 3 2 0 1 4 ) 通 信 作 者: 葛 勤 敏, E m a i l :g e q i n m i n @1 2 6 c o m ; 潘 曙 明, E m a i l :s h u m i n g p a n @a l i y u n c o m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 0 1 7年 1月第 2 6卷第 1期 C h i nJ E m e r gM e d ,J a n u a r y 2 0 1 7 ,V o l 2 6 ,N o 1 容量控制或压力控制,经过透析器或血滤器的半透膜等渗 地从全血中除去水分的一种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不需 要使用透析液和置换液。 血液灌流 ( H P ) :将患者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循环系 统内,通过灌流器中吸附剂吸附毒物、药物、代谢产物, 达到清除这些物质的一种血液净化治疗方法。与其他血液 净化方式结合可形成不同的杂合式血液净化疗法。 血浆置换 ( P E ) :是一种用来清除血液中大分子物质 的血液净化疗法。将患者血液经血泵引出,经过血浆分离 器分离血浆和细胞成分,去除致病血浆或选择性地去除血 浆中的某些致病因子,然后将细胞成分、净化后血浆及所 需补充的置换液输回体内。 配对血浆滤过吸附 ( C P F A ) :全血经血浆分离器分离 出血浆,分离的血浆通过合成树脂柱吸附后再与血细胞混 合,继而流入第 二 个 滤 器 ( 血 液 透 析 器 或 血 液 滤 过 器) , 行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后回输至体内的治疗方式。
3 血液净化在急诊的临床应用
急诊应用血液净化的目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急性肾 损伤伴或不伴有其他脏器功能的损伤;二是非肾脏疾病或 非肾损伤的急危重症状态,如器官功能不全的支持、缓慢 清除水分和溶质、稳定水电解质等内环境、中毒等。

脓毒症血液净化治疗PPT课件

脓毒症血液净化治疗PPT课件
响。
06
CATALOGUE
脓毒症血液净化治疗的展望与挑战
新型血液净化材料的研发
总结词
新型血液净化材料的研发是脓毒症血液净化治疗的重要方向,旨在提高血液净化的效率 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目前正在研究的新型血液净化材料包括具有高吸附性能的活性炭、树脂、金属有机骨架 等,这些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能够快速吸附和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此 外,新型血液净化材料还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降低对血细胞的损
渐降低。
血肌酐、尿素氮
评估肾功能是否改善,正常情况下 应逐渐下降。
炎症指标
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应逐 渐降低至正常范围。
患者生存率的评估
治愈率
治愈率越高,说明血液净化治疗 效果越好。
病死率
病死率越低,说明血液净化治疗 对患者生存的贡献越大。
长期生存率
长期观察患者生存情况,评估血 液净化治疗对患者长期生存的影
血液净化治疗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应用
总结词
血液净化治疗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应用是脓毒 症治疗的未来趋势,旨在提高治疗效果并降 低副作用。
详细描述
目前正在探索的血液净化治疗与其他治疗的 联合应用包括与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机械 通气等治疗的联合应用。通过联合应用,可 以发挥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并降低单一治疗方法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例 如,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可以快速控制病情 ,与机械通气联合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
血液净化治疗的方式
血液透析
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扩散和 对流作用,清除血液中的小分
子代谢废物和毒素。
血液滤过
通过高流量的置换液补充,将 血液中的水分和毒素排出体外 ,同时保留了血液中的有益成 分。

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国际处理指南(2016版)

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国际处理指南(2016版)

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国际处理指南(2016版)拯救脓毒症运动2017年1月17日在critical care medicine杂志在线发布2016版脓毒症以及脓毒症休克国际处理指南。

急诊医学资讯火凤凰翻译组组成翻译小组对指南推荐意见进行翻译,并结合急诊医学资讯既往发布的文章简要介绍原理解读。

现将指南分享如下:背景脓毒症以及脓毒症休克是危重症领域的重大难题,每年至少有1/4的患者丧命于此。

与多发伤,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卒中相似,在初始几个小时,早期识别以及合理的处理是可以改善预后的。

新的概念“脓毒症 3.0”定义:针对感染的失调的宿主反应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性休克:指脓毒症患者尽管充分的液体复苏仍存在持续的低血压,需要使用升压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以上,血乳酸2mmol/L以上。

注:本指南仍然依据脓毒症2.0进行制定。

脓毒症指南发布时间轴2004——2008——2012——2016指南主体SCCM+ESICM中文指南翻译江利冰、李瑞杰、张斌、刘孜卓、蒋守银证据质量best practice statements (BPSs) appear through-out the document; these statements represent ungraded strong recommendations and are used under strict criteriaA. 早期复苏1.脓毒症以及脓毒性休克是医疗急症,我们推荐治疗以及复苏应该立即尽早开始(BPS)。

2.我们建议,对脓毒症诱导的低灌注,在开始的3h内,给与至少30ml/Kg的晶体液(强推荐,低证据质量)3.我们推荐,在完成初始液体复苏后,需要反复进行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指导进一步的液体使用(BPS)。

4.如果临床检查无法得出明确的诊断,我们推荐进一步的血流动力学评估(例如评价心功能),判断休克的类型(BPS)。

5.我们建议,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和静态指标相比,倾向使用动态指标预测液体反应性(弱推荐,低证据质量)。

2024年国际共识标准:儿童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解读

2024年国际共识标准:儿童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解读

2024年国际共识标准:儿童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解读摘要2024年新年伊始,《2024年国际共识标准:儿童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简称“2024年儿童共识”)发布。

本文对2024年版儿童共沪J是出的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标准进行解读,并比较2005版儿童共识及2016版成人指南的诊断标准。

2024年儿童共识更新并评估了儿童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标准,采用新型菲尼克斯脓毒症评分(!Phoenix Sepsis Score, PSS) (包括呼吸、心血管、凝血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至少2分,可以确定疑似感染的儿童[<18岁(排除围生期住院的新生儿及早产儿(<37周)]是否存在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定义为P SS心血管评分至少1分的脓毒症。

该标准不再使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也取消了严重脓毒症诊断,并提出出现远隔感染部位器官功能障碍的儿童脓毒症患者存在更高的死亡风险。

2024年儿童共识新标准强调了脓毒症相关的器官损伤,可促进全球疾病流行病学数据的统一收集,为持续管理提供了基础,从而改善患儿结局,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信息。

2017年,全球约有2500万儿童罹患脓毒症,导致超过300万人死亡。

许多儿童脓毒症的幸存者伴有持续的躯体、认知、情感和心理方面的后遗症,这可能对他们及其家庭产生长期影响。

儿童发展为脓毒症的风险超过其他任何年龄群体,尤其是在资涌有限地区影响最为严重。

2016至2020年在非洲和亚洲,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直接死亡原因为脓毒症(36.7%)[ 1]。

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脓毒症的决议呼吁促进脓毒症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但需要准确识别脓毒症高风险儿童,然而,目前缺乏相应标准。

2005年国际儿科脓毒症共识会议(Inte rnational Pediatric Sepsis Consensus Conference, IPSCC)根据2001年成人脓毒症指南提出了儿童脓毒症标准(简称“2005年儿童共识”),目前广泛应用千临床实践、研究及质量改进和政策工作中[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脓毒症表型和脓毒症血液净化目标:BOGOTA共识脓毒症表型和脓毒症血液净化目标:BOGOTA共识急性透析质量创始组织(ADQI)第14次会议John A. Kellum et al. SHOCK, 2016, 45(3):242–248大连市中心医院 SICU 张祎超译摘要尽管体外血液净化治疗已被广泛的应用,但对脓毒症患者的应用还没有达成共识。

一个主要的障碍是缺少与脓毒症发病机制相对应的特定表型的准确描述,无法确定分子目标。

目前的研究表明:脓毒症可广泛涉及不同的临床表型,包括线粒体的功能障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凝血异常,上皮功能障碍,免疫抑制和失调等。

大多数的脓毒症患者都涉及这些病理生理过程,只是由于病原及患者个体的差异,使脓毒症的发病程度不同。

因此,第十四次国际急性透析质量改善组织会议的目的是,达成可以使用体外血液净化或药物及其他疗法可治疗脓毒症引起的器官衰竭的共识。

我们召集了世界各地的专家,并使用了一种改进的Delphi法以达成共识。

具体的调查结果和未来的研究建议,可查看四个附件。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血液净化,病理生理,脓毒症,治疗引言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反应综合征,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远隔脏器功能不全(1)。

当脓毒症导致器官衰竭时,我们称之为严重感染,美国每年有超过750000人患严重感染,死亡率在28%到50%之间(2,3)。

然而, 严重感染的临床表现不一。

例如,一些病人由于休克需要升压药,而一些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可表现出其他形式的器官功能障碍。

相似的是,不同的脓毒症患者病理生理过程不同,临床症状也不同。

在一个大规模的观察性研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炎症表达(血液中的细胞因子浓度)是明显不同的(4)。

例如,血浆中白介素6浓度范围从正常(5.9微克/毫升)到明显升高(105微克/毫升)。

虽然严重感染患者的细胞因子平均水平显著升高,但仍缺乏特异性。

更重要的是,脓毒症涉及复杂的内皮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和凝血系统,以及炎症介质的相互作用,凝血异常时也存在类似的变化,甚至最轻的脓毒症病人也会经常出现这些异常(5)。

循环中的炎症介质浓度往往与死亡率相关,当抗炎和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最高时(4),其死亡率也是最高的。

与针对特定介质的药物不同,血液净化能影响广泛的分子。

而感染源的控制和抗生素的使用仍然是主要的感染治疗方法(6),至今无脓毒症的特效药物。

在过去的20多年中,没有针对体外血液净化对脓毒症的作用的观察研究(7)。

然而,一项meta 分析表明,血液净化可能是有效的脓毒症治疗方法,但有2个大型的研究不支持它的使用(8,9)。

首先,Payen等人(8)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法国的12 家ICU中,纳入了80名在24小时内发展成脓毒症相关脏器衰竭的患者,随机接受血液滤过(25毫升/公斤/小时)治疗96个小时或常规治疗。

该试验在中期临时性分析后终止,主要由于两组的生存率没有差别,对照组的器官衰竭的数量和严重程度(主要终点)明显高于血液净化组。

尽管理论上超滤能降低细胞因子浓度,但实际上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没有变化。

作者得出的结论是,标准剂量的血液滤过(25毫升/公斤/小时)是没有益的,更大的剂量可能有益。

接下来,Joannes等人在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中验证了这一假说。

在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18家ICU中(9),共纳入了 140例24小时内发展成感染性休克和急性肾损伤的危重病人,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70毫升/公斤/小时)和标准容量血液滤过(SVHF)(35毫升/公斤/小时),共治疗96个小时。

这项试验由于患者纳入缓慢而终止,首要研究终点为28天死亡率,两组间并没有显著差异(HVHF 37.9%与SVHF 40.8%)。

不幸的是,这项试验并没有测量细胞因子或任何其他生物标记物的浓度,所以我们不知道治疗是否无效,因为它没有调节免疫功能或者免疫调节是无效的。

这两项试验相同点有:早期干预,纳入标准根据脓毒症的临床症状,而不是根据特定的分子标志物进行干预。

体外血液净化模式,从血浆分离置换到血液滤过,是世界公认的治疗形式。

然而, 目前还没有关于针对脓毒症患者应用这些不同模式的共识(10)。

一个主要的障碍是难以识别特异的分子,因为没有明确的脓毒症表型与机制相对应的结论。

目前的研究表明:脓毒症可广泛涉及不同的临床表型,包括线粒体的功能障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凝血异常,上皮功能障碍,免疫抑制和失调等。

大多数的脓毒症患者都涉及这些病理生理过程,只是由于病原及患者个体的差异,使脓毒症的发病程度不同。

因此,第十四次国际急性透析质量改善组织会议的目的是,达成可以使用体外血液净化或药物及其他疗法可治疗脓毒症引起的器官衰竭的共识。

虽然脓毒症患者都涉及这些病理生理过程,但是由于病原及患者个体的差异,使脓毒症的发病程度不同。

ADQI方法ADQI的制定方法采用“专家组”和“证据评价”相结合,从中选择最佳的制定方法。

我们认识到,有专家组对现有文献的评价与没有专家组对文献的评价不同,这可以导致错误的解释。

此外,这种结合的方法可制定出被广泛接受和采纳的实践指南(11)。

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些其它研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加入研究评价(12)。

具体制定会议的方法已被研究和改进了很多年,已有详细的报道(13)。

简单地说,我们的方法包括(a)系统搜索和评价相关询证证据,(b)建立临床和生理结局,以及用于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法的指标,(c)合理的使用现有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技术,(d)对现有证据不足的分析和未来研究需要获得新的信息。

会议主题的选择标准:(a)临床问题的发展趋势,(b)估计临床实践中的变化,(c)对结局的潜在影响,(d)制定循证指南,和(e)研究科学的证据。

每次会议活动分为三阶段:会前,会议中和会议后。

在会前阶段,选择主题,召集专家组并分配到特定主题的小组中。

每个小组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并形成一个主要的参考文献,文献通过Medline检索,包括综述及专家的论文。

文献均为英文文献。

然而,其他语言的文献可以被小组的专家提出和确定。

下一步是分组会议,各组专家在他们的主题小组中进行研究结果的审议,讨论。

每个工作组由四至六名成员组成。

要求小组成员根据现有的结果提出必要的建议,按共识的要求修改每一个语句,直到形成最后的一版。

每一份报告都按照一个统一的风格和长度编辑。

最后的报告分发给每个专家,再进行评论和修改。

第十四次ADQI共识会议在哥伦比亚的波哥大举行,从2014年10月13日到15日,主要关注脓毒症的表型和脓毒症的血液净化目标以及其他治疗与诊断。

此次会议是联合ADQI和哥伦比亚重症医学会(acomec),在众多行业的合作伙伴的资助下开展的。

许多有代表性的如欧洲,澳大利亚,美国的群体,也参与了这个会议的研究,我们的目的是达成一个公正、中立的共识,引起其他地区对脓毒症的兴趣及讨论。

讨论最近的证据表明,在过去的十年中,严重感染(14)及感染性休克(15)的死亡率已显著减少。

然而,尽管对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有更多的了解,但是没有新的治疗方法来提高生存率。

这主要因为两个方面:一是,更多的患者得到早期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和感染源的控制,无法识别的脓毒症及不充分复苏的患者较少。

二是,更多的患病较轻的患者被纳入流行病学的研究中,预后较好。

因此,对脓毒症患者生存率的明显改善是真实的。

然而,另一个研究发现,脓毒症的死亡率未改变。

在6S(一种对严重感染患者的治疗试验)研究中,90天的死亡率是47% (16)。

因此,仍然需要寻求最有效的治疗脓毒症的方法。

体外血液净化作为脓毒症患者一种辅助治疗,已经使用了好多年,但其疗效仍然不能确定。

近年来,在技术水平和理论上有相当大的的提高。

虽然缺乏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但在一些动物研究和小规模的临床观察研究中似乎是有前途的。

在过去的十年中,对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已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是时候根据这些新发现,重新评估血液净化对脓毒症的治疗(17)。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学新进展在过去三十年中,关于脓毒症的最关键进展是发现许多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可以对不同的病原进行反应(18)。

因此,宿主对脓毒症的反应在分子水平上是相同的,如创伤引起的组织损伤的反应。

此外,虽然它仍然被认为病原刺激或组织损伤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但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休克和器官损伤的发生(19),这种宿主对病原的反应也会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20),这种免疫抑制会导致死亡(21)。

细胞毒性作用和免疫抑制是造成脓毒症不能被有效治疗的主要因素。

如何限制自身免疫对组织的损伤并增强对细菌的清除力,需要考虑全身感染的多个方面,及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对白细胞的作用(22、23)。

免疫衰老是免疫反应和免疫功能障碍的一个有效的模型。

老年动物和老年人表现出更强的细胞因子反应,但细菌清除力减弱及死亡率增加(21)。

事实上,老年人也更易患脓毒症。

最近的证据更关注于感染灶和循环系统之间趋化因子的梯度。

激活的免疫炎症效应细胞进入血液循环,降低病原的清除力,增加远端脏器的损伤。

因此,一个重要的治疗目标是:减弱全身性炎症的反应而不减弱局部炎症反应。

第三个限制有效治疗方法的障碍是缺乏识别脓毒症的不同表型,可能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

有多个临床试验的失败,是由于根据目前广泛的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即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缺乏有针对性的治疗。

尽管进行了亚群分析,治疗结果仍不佳。

对病原多样性的识别可能是未来研究的根本,可用来设计试验,确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不仅降低脓毒症的整体死亡率,而且可提高出院患者的生存率。

血液净化的潜在作用考虑到宿主炎症反应的复杂性,需要从炎症反应到凝血等多方面进行有效地调节。

此外,任何有效的治疗必须促进病原的清除力,至少不减弱它的作用。

这样的治疗需要调节各种细胞和介质所引起的炎症信号通路。

大部分脓毒症患者产生的炎症介质是水溶性的,且属于“中分子量”,因此理论上可以被用来支持肾脏功能的血液净化治疗所清除(例如血液滤过)。

这些介质包括前列腺素,白三烯,补体,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其他潜在的重要短肽和血管源性物质。

血液净化技术可通过对流,弥散和吸附的机制来清除这些炎症介质。

血液净化的效果是广泛的,并且能够自我调节,这些优势为血液净化可用于治疗脓毒症提供了有力的理由。

然而,现有的肾脏替代技术在减少生物相关炎症介质和细胞凋亡的(26)方面还是相当有限的。

幸运的是,体外血液净化在近二十年中得到了改善(27)。

为了增加对流的清除率,增加了超滤率,开发出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

为了增加大分子的对流和扩散,增大膜的渗透性,截留分子量增加到60-150 kD。

然而,由于滤器的通透性增加,白蛋白的损失成为必然。

更重要的是,尚未证明HVHF比标准血液滤过治疗严重感染和AKI的患者更有效(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