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从高性能混凝土的出现和发展来看,其是由高强度的混凝土发展而来的,加上水泥生产技术以及高效减水剂的出现,更加促进了高性能混凝土的产生与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尤其是在高层以及超高层的建筑上运用较多,其强度较大、抗渗性较好,因此其耐久性较好,但是其也存在着一些疑问需要当前的研究学者解决。因此本文将针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回顾及思考展开研究,希望能够给与国内外研究一些帮助。

标签: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回顾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产生与发展

(一)现代社会的需要

高性能混凝土是伴随着水泥技术的发展以及高效减水剂的出现而发展的,由于其耐久性较好,因此在抢修工作中以及军事工程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从中可以看出高性能混凝土的出现和发展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各类超大型混凝土结构的需要,恶劣的环境下对重大混凝土结构的运用等,这些都催生高性能混凝土的产生和发展;最后在一些核废料处理工作中以及军事、抢修工程中,都不乏对高性能混凝土的需要。

(二)设施老化维修的需要

由于一些建筑设施因为常年的风吹雨打,在很大程度上都有破损和老化,这就需要进一步地维修,因此这在某一程度上也促进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尤其是一些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其在很早之前就已经修建的好的桥梁,由于年代的久远需要进行维修。但是建筑的维修工作需要消耗大笔的资金,这对于各国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政开支,为了减少建筑物的维修工作量,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要多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三)保护环境的需要

由于传统混凝土的组合材料大部分是取自自然的,因此从整体上来看传统混凝土也有着保护环境的作用。虽然相对于其他建筑材料来说混凝土对环境的破坏较小,但是若是其在使用量上不断增加,那么也会不断消耗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在过度开采矿石和砂的问题上,就导致了很多地区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减轻这一问题在混凝土的制造上应各位科学,例如减少水泥的使用,更多的采用工业废渣;其次还要考虑混凝土的再生能力等。

二、对高性能混凝土开发中的思考

(一)没有明确的定义

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开发和研究虽然已经开始,但是由于对其研究的时间不长、起步较晚,所以至今尚未能够对高性能混凝土做出明确的定义。很多专家学者都曾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是还是未能给其一个确切的、完整的定义。尤其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学者对高性能混凝土含义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尚未有一个国际性的统一定义,这也是在研究高性能混凝土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二)是否一定要高强度

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开发和研究工作中,需要对其是否一定要具备高强行进行深入的研究。很多学者认为高强度一定就是要求高性能混凝土具备耐久性,但是从大体上来看这一观点似乎有些片面。在高性能混凝土的行列中还包含了中等强度的混凝土,一些学者甚至将普通强度但是高耐久性的混凝土认定为高性能混凝土,这就更加加大了对普通混凝土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区分难度。

(三)是否一定要高工作性

高工作性是高性能混凝土的一大特点,但是不是说具备了高工作性就可以成为高性能混凝土,这两者要严肃区分和分开看待。提高混凝土浆体含量产生高性能混凝土的高工作性,但是浆体含量越高反而会增加混凝土开裂的几率。因此可以看出高性能混凝土是否一定要提高其工作性还需要进一步实验,而对于高性能的指标确定需要根据实际的工程特点来判断。

(四)开裂问题

高性能混凝土的开裂问题也是一个严峻的考研,这是由于施工工程需要高耐久性的材质,因此就增加了对矿渣以及粉煤灰的使用,使得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结构以及硬化特点等有着较大的差别。而混凝土开裂的问题给建筑物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很多侵蚀性的介质利用缝隙进入建筑物本身。由此可见开裂问题的存在给当前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科学地应对这一问题是今后混凝土专家学者需要考虑的。

三、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

(一)寿命及耐久性

对于耐久性的研究首先要考虑其在时间的延长下是否会恶化,其次对于湿度和温度的变化是否也会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影响等,这些都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再加上物理以及化学作用的影响更是加大了制造高耐久混凝土工作的难度,例如高抗冻的混凝土是抵抗不了硫酸盐的侵蚀;在海水中有较好护筋性的混凝土在空气中未必能够达到同样的要求。

(二)水渗透性及耐久性

很多学者认为水在混凝土中充当了许多破坏因子的载体,混凝土的强度较高的话,其渗透系数相对来说就较小,而渗透系数较小也可以说明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较高。在一些情况下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提出了要求,即在高地下水位的地下结构来说必须要具备很好的强度以及抗渗性;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则不需要具备上述的条件,例如抗冻性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含气量而与强度无关。

(三)裂纹与耐久性

国内外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很少有涉及裂纹的,因此很多实验数据的获得都是在无裂纹的条件下产生的,但是在实际的经验中裂纹问题是常有并无法避免的。并且裂纹的出现会给施工工程造成严重和恶劣的影响,从很多现实的裂纹灾难中就可以看出加强对裂纹和耐久性的内容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结束语:

从上述的研究与讨论当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具备一些特殊性能,才能够算的上是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不易开裂性、高强度、高工作性等,这些可以作为现代高新能混凝土应当具备的特点。其也是高性能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来说的优势所在,因此我国建筑行业应该充分重视高性能混凝土的开发与运用。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专家学者应该更加注重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实验研究,充分开发高性能混凝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佳.利用密云尾矿废石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基础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

[2]阎培渝.高性能混凝土的现状与发展[J].混凝土世界,2014,12:42-47.

[3]赵筠,廉慧珍,金建昌.钢-混凝土复合的新模式——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UHPFRC)之一:钢-混凝土复合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与UHPC发展历程[J].混凝土世界,2013,10:56-69.

[4]林雅莲.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闽南地区的综合应用[D].华侨大学,2014.

[5]方彬.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江西建材,2012,01:4-6.

高性能混凝土讲稿—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讲稿—高性能混凝土 的发展与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结构性材料,它具有很高的强度、耐久性和耐久性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性能混凝土逐渐成为建筑行业重要的材料之一。本文将从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和特点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通常指强度等级在C50以上、特别是强度等级在C70以上的混凝土。它具有优异的抗压强度、耐久性、渗透性、抗冻融性、防火性、耐酸碱性、抗腐蚀性等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强度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比通常的混凝土高出 数倍,同时有很好的耐压性。 2.耐久性好: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很好的耐久性,不容易受 到气候、环境等因素的损害。 3.渗透性低:高性能混凝土渗透性低,它可以避免水的渗 透和钢筋腐蚀。 4.防火性好:高性能混凝土的耐火性能好,不易受到高温、火灾等因素的影响。

5.耐酸碱性好:高性能混凝土抗酸碱性和腐蚀性好,它可 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历程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的不断扩大,要求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都得到提高,为此,高强混凝土材料的研究逐步得到推广。40年代末期,美国耐用材料协会ACC和美国铁路协 会ARA两个机构先后提供了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和标准,并开始推广应用。欧洲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加入了这一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近年来,国内研究人员和企业也开展了大量的高性能混凝土试验和应用研究,逐步在高速公路、大桥、港口、地铁、商业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领域 1.公路和桥梁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和桥梁工程中具 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高速公路、隧道和桥梁等结构,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能。 2.建筑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逐渐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它可以用于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等。 3.水利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它可以用于水库、水利大坝等工程,具有极强的抗水压强度。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现状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现状 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在常规混凝土的基础上通过添加适量的掺合料和特殊的调整剂等措施,使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一种建筑材料。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以满足各种特殊工程的需求。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开始不断探索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以解决常规混凝土在一些特殊工程中存在的问题。高力高性能混凝土出现后,为工程质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目前,高性能混凝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以下是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现状的几个方面: 首先,高性能混凝土在力学性能上具有显著优势。相比常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冲击性能都具有较高的数值。这使得高性能混凝土在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和重要设施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次,高性能混凝土在耐久性能方面有显著的提升。通过选择合适的掺合料和调整剂,并通过适当的配合比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在抗氯离子渗透、抗硫酸盐侵蚀和抗碱骨料反应等方面表现出色。 此外,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性能上也有所突破。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可以大大减少施工工序,提高施工速度,减少人工成本。同时,高性能混凝土还具有较好的自流性,可减少气孔和缺陷,

提高工程质量。 最后,高性能混凝土还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研究人员正在致力于进一步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施工性能。例如,一些研究机构正在探索使用纳米材料和高性能钢纤维等技术来增强混凝土的性能。同时,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兴起,研究人员也在研究如何减少高性能混凝土的环境影响。 总之,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各种新材料的不断涌现,相信高性能混凝土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现状和前景 (2)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现状和前景 摘要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是一种新型的 混凝土材料,具有高强度、高耐久、高密实性、高抗裂性等特点,是 21世纪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材料之一。文章通过对HPC的成分、性能、制造、应用等方面的综合介绍,探讨了HPC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为后 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HPC的成分与性能 1.1 成分 HPC的主要成分包括水泥、矿物掺合料、细集料、粗集料、高性能 添加剂等。其中,水泥作为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 初始硬化速度,对混凝土的性能起到关键作用。矿物掺合料是一种辅 助掺合料,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细集料的使用可以提高 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流动性,而粗集料主要用于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高性能添加剂是一种新型的掺合料,可以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1.2 性能 HPC具有高强度、高耐久、高密实性、高抗裂性等特点,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高强度 HPC的强度高于普通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可以 满足各种复杂工程的需求。 1.2.2 高耐久性 HPC具有优异的抗渗透性和耐久性,能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较 好的性能。 1.2.3 高密实性 HPC中的高性能添加剂可以使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密实性,能够减少 混凝土中的孔隙率和空洞率,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1.2.4 高抗裂性 在使用过程中,HPC的裂缝控制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地控制混凝土 的裂缝扩展,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2. HPC的制造与应用 2.1 制造 HPC的制造主要是采用先进的材料技术和加工工艺,在混凝土的材 料选择、掺合比例、加工流程等方面进行优化,使混凝土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目前,HPC的制造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应用,可 以采用各种对配合比、掺合料、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的方法,使得混凝 土的性能得到了更好的提高。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X怡XX省交通科学研究院XX公司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HPC)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对下列性能重点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为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置上的特点是采用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且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 1、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 1950年5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和美国混凝土协会(ACI)首次提出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但是到目前为止,各国对高性能混凝土提出的要求和涵义完全不同。 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易于浇注、捣实、不离析,能长期保持高强、韧性与体积稳定性,在严酷环境下使用寿命长的混凝土。美国混凝土协会认为:此种混凝土并不一定需要很高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但仍需达到55MPa以上,需要具有很高的抗化学腐蚀性或其他一些性能。 日本工程技术人员则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填充能力的的混凝土,在新拌阶段不需要振捣就能完善浇注;在水化、硬化的早期阶段

很少产生有水化热或干缩等因素而形成的裂缝;在硬化后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加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弹性模量、高密度、低渗透性和高抗腐蚀能力的混凝土。 综合各国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可以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抗渗性(高耐久性的关键性能);高体积稳定性(低干缩、低徐变、低温度变形和高弹性模量);适当的高抗压强度;良好的施工性(高流动性、高粘聚性、自密实性)。 中国在《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2006)对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采用常规材料和工艺生产,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各项力学性能,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 2、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路线 高性能混凝土是由高强混凝土发展而来的,但高性能混凝土对混凝土技术性能的要求比高强混凝土更多、更广乏,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振动加压成型的的高强混凝土——工艺创新 在高效减水剂问世以前,为获得高强混凝土,一般采用降低W/C(水灰比),强力振动加压成型。即将机械压力加到混凝土上,挤出混凝土中的空气和剩余水分,减少孔隙率。但该工艺不适合现场施工,难以推广,只在混凝土预制板、预制桩的生产,广泛采用,并与蒸压养护共同使用。 (2)掺高效减水剂配置高效混凝土——第五组分创新 20世纪50年代末期出现高效减水剂是高强混凝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模板)-大工论文(通过)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模板)-大工 论文(通过) 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研究中心: 层次: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内容摘要 混凝土是现代工程结构的主要材料,高性能混凝土(HPC)是近年来混凝土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回顾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讨论了目前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典型高性能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及工程应用,研究高性能混凝土和新型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后可得出结论:高性能混凝土就是能更好地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工程造价。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矿物掺合料;配合比;工程应用 I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目录 III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III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引言 混凝土是现代工程布局的主要材料,高性能混凝土是近年来混凝土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回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近况,会商了木钱水泥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趋向。当前一个时期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向为高强化、高性能化、绿色化、高技术化和复合化。论述了目前高性能混凝土(HPC)的定义、组成、组织布局、共同比设想及养护还有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正在向高强、高性能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材料的发展方向,其应从1824年波特兰水泥发明开始,混凝土材料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以水泥为胶结材的混凝土也取得了具大的发展,由普通混凝土向高性能混凝土发展。从20世纪以来,混凝土就己成为房屋建筑、桥梁、水利、公路等现代工程结构首选材料,混凝土作为土木

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 的一种新型材料,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混凝土的弱点和不足。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 使用强度高、耐久性好的新型混凝土来进行修建,这就激发了世界各地在混凝土技术上的 创新与发展。随着科技不断进步,HPC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成熟起来。 HPC是指强度等级大于C60、耐久性好、抗渗抗裂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抗震性能等一系列优良性质的混凝土。HPC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材料、配合比设计、加工技术、破坏模型和评估方法等方面。HPC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各种建筑物、桥梁、隧道、地下工程、海洋工程等领域。 目前,国内外HPC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材料研究。HPC的优良性能主要源于材料,因此材料研究是HPC研究的重要方向。 材料研究包括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的性能研究和改性研究。同时 也需要研究材料的颗粒形状、大小、密度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配合比设计。HPC的配合比设计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合理的配合比才能保证HPC的 性能优良。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在HPC配合比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方法,例如多元最优、响 应面、遗传算法等。 3.加工技术。HPC的加工技术包括了成型、养护、抗渗、抗裂等多个方面。在成型中,为了减少混凝土表面的凸凹不平,采用了抹灰、打磨等多种方法;在养护中,需要对温度、湿度、养护时间等进行控制,以保证HPC的强度和耐久性;在抗渗、抗裂方面,也需要采 取措施进行改善。 4.破坏模型和评估方法。HPC的破坏模型研究和评估方法研究都是为了提高HPC的使 用可靠性和安全性。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在HPC破坏模型和评估方法上采用了多种数学模 型和试验方法。 总之,HPC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优越的性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HPC技术还将不断更新与改进,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优质高效 的新型材料。

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子和水等原材料制成的建筑材料,具有 强度高、重量轻、耐久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道路、隧道等领域。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混凝土的应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因此,对混凝土的研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组成材料的研究 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是水泥、砂、石子和水等,这些材料的品质和 配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混凝土组 成材料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泥的研究:包括水泥种类、水泥的化学成分、水泥的颗粒形态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2)砂石子的研究:主要研究砂石子的品质、颗粒形状、粒度分布等特性,以及砂石子的配合比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

(3)水的研究:主要研究水的质量、用量、用水温度等参数对混凝土的影响,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冻融性能。 2.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研究 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目前,国 内外学者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主要集中在以 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强度的研究:主要研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等指标,以提高混凝土的承载能力。 (2)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主要研究混凝土的耐久性、耐久性与环境的关系、混凝土材料的老化机理等问题,以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3.混凝土结构的研究 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混凝土的重要领域之一,其研究涉及混凝土结构的 设计、施工、监测、检测等方面。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混凝土结构的 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主要研究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参数等问题,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完整版)混凝土发展简史

混凝土发展简史 当代建筑用量最大、范围最广、最经济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发展虽然只有100多年的 历史,却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1824 年英国工程 师阿斯普丁(Aspdih)获得第一份水泥专 利,标志着水泥 的发明。这以 后,水泥以及混凝土才开始广泛应用 到建筑上。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 派进步人士掀起学习西方先进工业技 术的高潮,并在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家水泥厂,当时,称水泥为“洋灰”。 19世纪中叶,法国人约瑟夫·莫尼哀(1823-1906)制造出钢筋混凝土花盆,并在1867年获得了专利权。在1867年巴黎世博会上,莫尼哀展出了钢筋混凝土制作的花盆、枕木,另一名法国人兰特姆展出了钢筋混凝土制造的小瓶、小船。

1928年,美国 人Freyssinet发明了一 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预应力钢筋混凝 土,并于二次世界大战后亦被广泛地应用于工 程实践。钢筋混凝土和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解 决了混凝土抗压强度 高、抗折、抗拉强度较 低的问题,以及19世纪中叶钢材在建筑 业中的应用,使高层建筑与大跨度桥梁的 建造成为可能。 早期混凝土组分简单(水 泥+砂+石子+水),强度等级 低,施工劳 动强度巨 大,靠人工 搅拌或小型自落实搅拌机搅拌,施工速度慢, 质量控制粗糙。 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的广泛应用,是混凝土发展史上有一座里程碑。外加剂不但可以减少水用量、实现大流动性,使混凝土施工变得省力、省时、经济。1962年日本服部健一首先将萘磺酸甲醛缩合物(n≈10)用于混凝土分散剂,1964年日本花王

石碱公司作为产品销售。1971-1973年,德 国首选将超塑化剂研制成功,流态混凝土出 现,混凝土垂直泵送高度达到310m。混凝土 外加剂大大改善了混凝土 的性能,使混凝土泵送成 为可能。泵送混凝土的出 现,20世纪二战后,机械工业的飞速发展, 混凝土生产运输、浇注施工带来了又一场革 命。 20世纪末期,出现了集中搅拌的专业混凝土企业,使泵送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搅拌供料有保证。1978年,在江苏省常州市,中国建成第一家混凝土搅拌站,当时每盘混凝土只能搅拌1立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确立了经济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混凝土搅拌站在沿海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跨入21世纪,计 算机技术、机械工业技 术、先进检测分析研究 技 术、 现代 管理技术的飞速进步,我国预拌混凝土技术的

混凝土发展史及应用

混凝土发展史及应用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矿渣粉和掺合料等组成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结构部件。混凝土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至今依然是建筑领域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古代文明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掌握了一种以石灰和河沙为主要材料的“小麦糊”,这种材料的制作工艺非常简单。在公元前2000年,古巴比伦人开始使用黏土和灰浆的混合物制作建筑物,这也可以看作是混凝土的鼻祖。而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开始利用石灰和火山灰作为粘合剂,生产出类似于现代水泥的材料,并用于建造城市和其他重要的公共建筑。 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的制作技术不断改进。在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们开始使用“罗马式混凝土”,这种混凝土材料是由石灰石和焦石石膏混合而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到了18世纪,英国人约瑟夫·阿斯浦等人开始研究和使用“约翰·苏罗布混凝土”,这种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和砾石组成,通常用于建造船坞和伦敦塔桥等大型工程。 到了19世纪,混凝土的制作技术得到了重大的突破。1830年,法国工程师约瑟夫·路易·兰斯开发出了一种以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的水泥,被称为“兰斯水泥”。这种水泥具有良好的粘合性和耐久性,成为后来水泥工业的重要里程碑。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建筑师弗朗茨·冯·埃尔布等人开始研究和应用钢筋混

凝土结构,这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成为现代建筑领域的重要革新。 在20世纪,混凝土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悬索桥、高层建筑、水坝等大型工程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材料不仅强度高,而且施工方便,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设计需求。此外,混凝土还被广泛用于道路、隧道和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成为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混凝土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例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被引入到混凝土搅拌和浇注过程中,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标准。此外,人们开始研究和应用新型的高性能混凝土,如自密实混凝土、高抗裂混凝土和耐久性混凝土等,以满足现代建筑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总之,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不断进步和改进。从古代文明时期的简单黏土混合物到现代的强度和韧性更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成为建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的发展方 向 摘要:随着我国“以绿色为主”的发展战略,“以绿色为主”的新型高效混 凝土也越来越受到建筑业的重视。由于它具有绿色环保和耐久性好等优点,因此 受到了众多建筑界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混凝土材料的发展趋势。因此,文章从 绿色高效混凝土的特点和优化设计出发,阐述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期为 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发展方向 引言 在施工过程中,水泥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它的实施也带来了诸如“环保”等不利因素。因此,能否更好的使用混凝土,关 键是能否成为一种环保的建筑材料,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绿色混凝土材料的环保化将是今后混凝土的重要发展趋势。 一、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征 绿色高效混凝土(CHPC)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能够节约大量的熟料水泥,减 少环境污染,实现了环保目的。水泥是混凝土的一种,使用绿色水泥能够替代水 泥熟料,并降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的排放量,从而降低能耗。第二,利用废弃的矿渣,例如粉碎的钢渣,作为有效的混合材料,减少了水泥的用量, 既能提高混凝土的耐用性,又能保护周围的环境。第三,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 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废弃物,将其转化为可循环利用的水泥碎石。第四,充分利 用高强度混凝土的作用,通过对构造区域或容积的调控,达到节省混凝土用量的 目的。通过提高混凝土的耐用性,使结构的承受力更加强大。 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化设计

随着我国“绿色环保”的发展,建筑业也必须紧跟潮流,进行建材的绿色设计,而水泥基建材又是建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水泥基建材的绿色高效建材的优化,是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CHPC材料来源 如何选择合适的原料,合理的配合比例,使之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建筑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拆除老建筑,新建筑已成为大势所趋。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大量的建筑废弃物被排放出来,这些废弃物不仅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还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损害。如果能将这些废物重新循环使用,那就更好了。将建筑垃圾通过工艺处理制成混凝土骨料,与一般的混凝土骨料相比,其具有很大的离散性,组成也比较复杂,如何选取可利用的再生骨料是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骨料分类及性能 本文将再生骨料作为一个例子,根据再生骨料的尺寸大小,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在一般的情况下,其尺寸超过4,8mm,被称为粗骨料,而小于4,8mm被称为细骨料。如果用再生混凝土来代替自然混凝土,那就是完全的再生混凝土。 (三)掺入粉煤灰的影响 第一个是崩塌程度。若水泥的用量不变,例如287公斤/立方米,则水泥的含水量较高,其塌落度也会有起伏。当粉煤灰掺量为38%时,其坍落度和膨胀度均较高,粘性较好。添加飞灰可提高CHPC的工作性能。 第二个方面,就是强度。在水泥用量为一定时,如287kg/m3,随着粉煤灰含量的提高,其强度也会改变,总的来说,CHPC前期强度增加较缓慢,后期迅速。 第三点,它的耐炭化性能。随着粉煤灰含量的增加,抗碳化深度不会有很大的改变,大约为13mm,虽然抗碳化能力不强,但其抗碳化性能可以满足标准。 第四,是对氯化物的阻隔作用。在较高的掺量下,水泥石的耐氯性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此,水泥石的高孔隙率是造成水泥石压实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

完整)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完整)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建筑向高层、大跨、地下、海洋方向发展,高强混凝土因其耐久性好、强度高、变形小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为满足更高的工程结构需求和承受恶劣环境条件的需要,高性能混凝土也在不断发展。其中,轻混凝土是一种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可分为轻集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无 砂大孔混凝土三类。 1.2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在生产、使用、回收等全生命 周期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的高性能混凝土。它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抗裂性、高耐久性等优点,同时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能耗、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等。 1.3超高性能混凝土是指抗压强度大于150MPa、自重密 度小于2600kg/m3的混凝土。它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耐 久性、高抗震性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中。

1.4智能混凝土是指具有感知、反应、控制等智能功能的 混凝土。它可以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装置实现对混凝土的监测、控制和调节,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可靠性。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2.1耐久性是高性能混凝土最重要的性能之一。高性能混 凝土的耐久性包括抗冻融性、耐久性、耐化学侵蚀性等。其中,抗冻融性是指混凝土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的抗裂性能,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耐化学侵蚀性是指混凝土在化学环境中的耐久性能。 2.2工作性是指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可塑性、流动性和 坍落度等性能。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浇筑、振捣和成型等工艺具有重要的影响。 2.3力学性能是指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的强度、刚度、韧 性等性能。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是其能够承受大跨度、重载等复杂工程结构的重要保证。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由于影响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因素很多,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应用,从原材料、配合比设计、生产施工技术等技术环节出发,初步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施工技术,探讨研发绿色混凝土的必要性,并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质量控制,绿色混凝土

目录 引 言 (1) 一、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1) (一)背 景………………………………………………………………………………… …1 (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 向 (2)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 (2)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概 念 (2)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特 点 (3) 三、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制 (3) (一)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其选 用 (3)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 计 (3) 1、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目标和影响因素 (3) 2、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 3、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参数的选择 (4)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 制 (5) 四、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6)

(一)高耐久性能 (6) (二)高工作性能 (6) 五、研发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必要性 (6) 六、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7) 七、结论 (7) 八、参考文献 (8)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 引言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写为HPC)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整理的混凝土,它以高性能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具有高耐久性、高强度与高工作性能(高流动性、高粘聚性、高可浇筑性)。 一、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一)背景 传统的混凝土已有近200 年的历史,是近代使用最广的建筑材料,也是当前最大宗的人造材料。据不完全统计,世界水泥产量已超过13亿吨,折合混凝土不少于40亿立方米。水泥混凝土与其他常用建筑材料如钢铁、木材、塑料等相比,生产能耗低、原料来源广、工艺简单,因而生产成本低,并具有耐久、防火、适应性强、应用方便等特点。近百年来,混凝土的发展趋势是强度不断提高。30年代平均为10 MPa,50年代约为20 MPa,60年代约为30 MPa,70年代已上升到40 MPa,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使用50 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各种超长、超高、超大型混凝土构筑物,以及在严酷环境下使用的重大混凝土结构,如高层建筑、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有毒有害废物处置工程等的建造需要在不断增加。这些混凝土工程施工难度大,使用环境恶劣、维修困难,因此要求混凝土不但施工性能要好,尽量在浇筑时不产生缺陷,更要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 混凝土作为用量最大的人造石,不能不考虑它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传统混凝土的原材料都来自天然资源。尽管与钢材、铝材、塑料等其它建筑材料相比,生产混凝土所消耗的能源和造成的污染相对较小或小得多,混凝土本身也是一种洁净材料,但由于它的用量庞大,过度开采矿石和砂、石骨料已在不少地方造成资源破坏并严重影响环境和天然景观。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过早劣化,如何处置费旧工程拆除后的混凝土垃圾也给环境带来威胁。实践证明绿色混凝土可以彻底解决城市垃圾和污泥问题,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零污染最为有效的途径。[2] 因此,未来的混凝土必须从根本上减少水泥用量,必须更多地利用各种工业废渣作为其原材料;必须充分考虑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未来的混凝土必须是高性能的,尤其是耐久的。耐久和高强都意味着节约资源。因此,对高性能混凝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廉慧珍,阎培渝.21世纪的混凝土及其面临的几个问题 [2]张射墟,黄祖华.生态水泥的特性与应用[J].中国建材,2002,(1):36-37

高性能混凝土在我国的运用及发展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引言 .. (1) 第一章高性能钢筋混凝土的定义 (2) 1.1 分析国内高性能混凝土的现状 (2) 1.2 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发展动向 (3) 2 我国典型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及工程应用 (4) 2.1 典型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4) 2.1.1 超高强混凝土的特点 (4) 2.1.2 机敏型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5) 2.1.3 普通混凝土的高性能化 (5) 2.2 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应用 (6) 2.2.1 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合比 (6) 3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应用范围 (9) 3.1 研发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必要性 (9) 3.2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可行性 (9) 3.3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 (10) 4 机敏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应用范围 (10) 4.1 智能混凝土诊断 (11) 4.2 改造混凝土 (11) 4.3 钢筋混凝土修复 (11) 5 新型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及工程立用 (12) 5.1 高性能混凝土绿色化的途径 (12) 6 工程实例分析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混凝土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混凝土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石灰石和砂石等材料混合而成的人造材料,广泛应用于 建筑行业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建筑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也不断得到改进和推广。 一、混凝土材料的发展历程 混凝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早在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 始使用类似混凝土的材料来建造巨大的建筑物,如埃及的金字塔和希腊的巴塞农神殿。然而,直到19世纪末,发明了现代水泥才使得混凝土材料的发展获得了巨大 的推动力。随着物质科学和工程学的发展,混凝土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得到不断改进,混凝土材料逐渐成为建筑业中最为重要的材料之一。 二、混凝土材料的特点和优势 混凝土材料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和优势。首先,混凝土是一种可塑性很强的材料,可以通过调整配比和施工方式来实现各种形状和功能的建筑构件。其次,混凝土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承受很大的荷载和极端环境条件的影响。此外,混凝土还具有较好的耐火性和隔声性能,能够提供良好的安全和舒适性。最后,混凝土是一种环保材料,由于其主要原材料都可以循环利用,并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可以作为温室气体的减排手段,因此混凝土材料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三、混凝土材料的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要求也在 不断提高。未来,混凝土材料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强度高、耐久性好、耐化学侵蚀和抗冻融 性能良好的混凝土。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建筑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对高性能

混凝土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未来,高性能混凝土的开发和应用将成为混凝土材料领域的重要方向。 2. 绿色混凝土:绿色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考虑环境和可持续 性的混凝土材料。绿色混凝土的开发与应用可以通过减少水泥使用量、采用可回收和再利用的废弃材料、降低能源消耗等方式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未来,绿色混凝土将成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 纳米混凝土:纳米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中添加纳米材料,通过改善混凝土微 观结构和材料性能来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未来,纳米混凝土的应用将为混凝土材料的性能提升开辟新的途径。 四、混凝土材料的应用领域 混凝土材料在建筑行业中应用广泛。首先,混凝土常被用于制造建筑物的结构 构件,如梁、柱、板等。其次,混凝土也可以用于制造建筑外墙和内墙等建筑装饰材料。此外,混凝土还可以用于制造路面、桥梁、隧道等公共基础设施建筑。最后,混凝土还可以应用于水利工程、海上工程和环境工程等领域。 总之,混凝土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是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进 步和人们对建筑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混凝土材料将不断得到改进和拓展。未来,通过开发高性能、绿色和纳米混凝土,混凝土材料将在建筑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简述混凝土发展历程

简述混凝土发展历程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子和石子等材料混合而成的人造材料,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混凝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和古埃及,在那里人们开始 将石子和沙子与水泥混合,用于建造基础和围墙。这种原始的混凝土并不像现代混凝土那样强硬,但已经展示出了其可塑性和耐久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改进混凝土的配方和制作工艺。在古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工程师发明了水泥,并将其与离子所采矿产的火山灰混合,制造出一种名为“罗马混凝土”的新材料。这种特殊的混凝土在罗马帝国的建筑中得以广泛应用,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罗马斗兽场和万神殿。这种混凝土的特点是快速硬化和优异的抗压性能,让罗马帝国能够建造出巨大而耐久的建筑。 然而,在古代之后的几个世纪里,混凝土的发展相对较慢。直到19世纪末,人们开始重新关注混凝土,并在其基础上进行 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随着现代建筑和工程学的发展,人们发现混凝土在结构工程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20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钢筋混凝土,将钢筋与混凝土结合 在一起,以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师们能够设计出更加创新和大胆的建筑,如高层建筑和桥梁等。 到了20世纪中期,人们发展出了用预制混凝土构件来建造建

筑物的方法。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流程高度标准化,可以在工厂内进行生产,并在现场进行组装。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建筑的效率和质量,并成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推陈出新。现代混凝土已经发展出各种类型,如自密实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纳米混凝土等,以满足不同工程需求。 总的来说,混凝土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从最初的原始配方到现在的高性能材料,混凝土在建筑和工程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混凝土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展望

混凝土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展望 一、引言 混凝土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基础设施和工程领域的材料,其 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 们对混凝土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探索混凝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展 望其前景显得尤为重要。 二、混凝土的未来发展方向 1. 绿色环保方向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提高,绿色环保成为混凝土发展的重 要方向。未来,混凝土的生产过程将更加注重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采用新型的水泥替代材料,如粉煤灰、矿渣等,可以降低混凝土生产 对天然资源的依赖,减少环境压力。 2. 高性能方向 未来混凝土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提升。新型的 混凝土配方和材料可以实现更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耐久性,进 而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例如,添加纳米材料可以提高混 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裂能力。 3. 智能化方向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的混凝土将趋于智能化。传感器技术可以嵌入混凝土中,实时监测混凝土的状态和性能,提供

准确的数据用于维护和修复。此外,智能混凝土还可以实现自我修复,通过微生物或化学物质修复裂缝,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三、混凝土的前景展望 1. 基础设施建设 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建筑材料,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 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包括道路、 桥梁、港口、机场等。混凝土的优异性能使其成为这些项目的理想选择,其广泛应用将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靠且高效的解决方案。 2. 可持续建筑 未来,可持续建筑将成为建筑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混凝土在此领 域具有巨大的潜力。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和技术可以实现能源节约、环 境友好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通过采用混凝土建造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可以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创新应用 混凝土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未来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例如,混凝土可以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建造,通过光热转换实现能源供应;混凝土也可以用于制造抗震墙体,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随着科 技的不断进步,混凝土的创新应用将不断涌现,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 发展机遇。 四、结论

混凝土的历史及其发展

混凝土的历史及其发展 混凝土的历史及其进展论文篇1 一、概述 在土木工程的建设材料中,用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应首推混凝土。如今,混凝土更加越来越多地应用研于现代工程建设之中,各项大小工程项目的建设都离不开混凝土材料。同时,混凝土也同其他许多项目的进展一样,面临着可持续进展的问题,如生态问题、环保问题、节能问题等等。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中不行缺少的材料,既要保持科学进展的态势,又要适应人类的环保、生态、绿色进展需要。 二、混凝土的历史 1.混凝土的产生混凝土问世的历史,假如从广义的角度,可追溯到远古时代。象古埃及、古罗马和我国的古代,人们就探究用石膏、石灰和火山灰为胶凝材料,用烧石灰、烧粘土、烧石膏等材料配制成混凝土。尽管不能与如今的混凝土相比,但说明混凝土的制作和探究在古代就开头萌芽了。 当然,真正意义上的混凝土产生,应以1824年水泥的创造和以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的混凝土开头,混凝土工程与混凝土技术才真正意义地开头了自己的进展历史。 2.混凝土的进展历史首先是不断探究和创造的时期。1824年,英国人创造了水泥,之后围绕水泥的生产开创了水泥工业,水泥的品种渐渐增多,不再是单一的硅酸盐水泥,用各种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也开头大量地使用。法国人在1850年用钢筋网建筑了第一条小水泥船,

1887年英国人首次发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方法。从今,钢筋混凝土的时代和对混凝土材料科学探究时期开头了。1918年,美国人建立子水灰比强度公式,1930年瑞士人应用数理统计法,提出了混凝土强度与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之间的关系,后来混凝土强度增长与胶空比的关系得到确立。揭示了混凝土强度与毛细空隙的关系。 其次是不断提高和完善时期。1928年,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理论在法国被提出,1934年,干硬性混凝土在前苏联被开发出来,从今,预应力混凝土和干硬性高强度混凝土飞速进展和广泛应用于工程之中。到1937年,美国首先用亚硫酸盐纸浆液作为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并获得提高强度和耐久性的专利。随后,世界各国纷纷加入了混凝土外加剂讨论的行列,这些外加剂的使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还开创了流淌性混凝土的时代。 第三是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不断开发和使用时期。围绕混凝土强度的研发,使混凝土的强度从20世纪30年月的10-30Mpa,始终到20世纪末,高层建筑的泵送混凝土高达110Mpa。如今通常把抗压强度达60Mpa才被认为是HSC。试验室研制的HSC例外,由于试验室用的优质自然骨料可生产230-460Mpa的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HPC)是20世纪60年月后才形成的新概念,其含义世界各国有不尽相同的解释。西方一些国家把HPC定为是一种高弹性模量、高密度、持续高强度、高韧性、抗侵蚀、抗劣化、低渗透、寿命长的耐久性混凝土。我国专家和学者从高密实与自密室性、高抗渗性、体积稳定性和高抗压强度的技术特性解释高性能,所以,HPC是属于混凝土科学

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的一种,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建筑品质要求的提高,混凝土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本文将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波特兰水泥的发明使混凝土技术有了重大突破。波特兰水泥是一种矿物胶结材料,通过石灰石、煤灰等主要原料煅烧而成。它的问世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使得混凝土在建筑领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20世纪以来,混凝土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提升,出现了预应力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等各种新型混凝土。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混凝土的性能得到了更大的提升,为建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目前,随着建筑领域对建筑品质要求的提高,混凝土技术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使得混凝土结构具有了更好的抗弯、抗扭等性能,能够实现更大跨度和更高强度的混凝土结构;自密实混凝土技术通过控制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结构,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抗裂性能,从而延长了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新型的混凝土材料也在不断得到应用,例如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混凝土等,这些材料在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建筑领域对建筑品质和环保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混凝土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混凝土技术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1. 绿色环保。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环保的混凝土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研发生产可降解混凝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混凝土材料等,将成为未来混凝土技术的重要方向。 2. 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的混凝土技术也将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混凝土结构的在线监测和健康管理,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高性能。未来,混凝土技术将不断朝着高性能、高强度、高耐久性的方向发展。随着建筑工程的复杂化和大型化,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性能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因此研发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将成为未来的重要任务。 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和不断的创新。未来,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相信在建筑领域的各类工程中将会出现更加安全、耐久、环保的混凝土结构,为人类的建筑活动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0 引言 作为传统硅酸盐材料之一,水泥混凝土诞生至今已有200 年历史。从1824年英国工程师JosephAspdin 获得硅酸盐水泥的授权专利起,硅酸盐水泥制备的混凝土由于具有优于普通钢材与木材的耐久性能、不同结构尺寸与形状的施工便捷性、原材料易于获得且成本低廉等突出优点,已成为土木工程大量使用的主体建筑材料。尽管如此,考虑到混凝土作为一种脆性大、抗拉强度低的材料,如何提升抗裂性能是混凝土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关键难题。针对上述问题,法国人JosephLouisLambot 申请了使用钢筋提高混凝土构件抗拉强度的发明专利,随后1892年瑞士Wiggen市则修建了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1928年法国工程师EugèneFreyssinet申请了控制钢筋混凝土开裂的预应力混凝土专利。上述钢筋和预应力的使用均改善了混凝土构件的性能,但并没有提升混凝土材料自身的性能,于是引入纤维材料提升基体抗拉强度与断裂能,将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其中,1902年诞生了石棉纤维混凝土的第一项专利申请,1923年左右引入钢纤维,1950年耐碱玻璃纤维被开发并用于消除石棉的有害特性,而聚合物纤维则在玻璃纤维出现之后产生。伴随上述纤维材料在混凝土中应用,减水剂的发明降低了混凝土用水量且同时增大了混凝土工作性,被公认为是继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之后混凝土领域的第三次技术飞跃。 混凝土基体微结构调控与性能提升是未来混凝土技术第四次飞跃的主要驱动力。与硅酸盐材料的研究方法相同,调控材料组成与优化微观结构是实现混凝土性能提升的关键思路。混凝土中硬化水泥浆体的水化过程、水化产物胶凝特性以及微结构形成与演变,直接决定其宏观性能,例如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裂缝控制与耐久性。通过掺加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功能性组分,优化养护制度可以调控混凝土水化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