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统计学原理期末练习D试卷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统计学原理期末练习D试卷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

A、这些单位在全局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B、这些单位的单位总量占全部单位总量的很大比重

C、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全部标志总量的很大比重

D、这些单位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

2、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A、选择的分组标志限制不同

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C、组数的多少不同

D、组距的大小不同

3、分配数列说明的是()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

B.各单位标志值的分布状况

C.各组变量值的构成情况

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

4、变量x和y的相关系数的符号,取决于()

A.变量x的标准差

B.变量y的标准差

C. 变量x和y两标准差的乘积

D.变量x和y的协方差

5、某市工业企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7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6、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准确性原则 B.随机性原则

C.可靠性原则 D.灵活性原则

7、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权数一般为()

A f1=f2=f3=……=fn f1=f2=f3=……=fn=1

C f/∑f=1/N f1≠f2≠f3≠……≠fn

E f1/∑f=f2/∑f=f3/∑f=……=fn/∑f

8、定基发展速度等于()。

A、各期环比发展速度

B、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C、各期环比增长速度

D、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9、反映不同

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10、计算总指数时,可以采用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两种形式。拉氏数

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是:

A∑q1pn /∑q0pn B∑q1p0 /∑q0p0 C∑q1p1 /∑q0p1 D∑q1p1 /∑q0p0

11、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它是( )。

A.食品消费支出与居民消费总支出之比

B.食品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之比

C.食品消费支出与居民收入水平之比

D.居民消费支出与居民消费收入之比

12、8岁,18岁的人数最多,则该分布属于()。

A.正态 B.左偏 C.右偏 D.无法判断

13、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进行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

14、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职工人数

B、机器台数

C、工业总产值

D、车间数

15、抽样误差是指()。

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 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16、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17、当总体内最大变量值与最小变量值一定时,则意味着()A组距一定 B组数一定 C全距一定 D组距大小与组数多少成正比

18、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C.确定组距和组数

D.确定全距和组距

19、下列各项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是()。

A.商品流转次数

B.产品合格率

C.发展速度

D.工人劳动生产率

20、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C.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D.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

A.统计报表

B.普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E.典型调查

2、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

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

3、以全国人口作为一个总体,则()。

A、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B、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C、年龄是变量

D、年龄是标志

E、文化程度是变量

4、在金融机构的设备普查中()

A.金融机构是调查对象 B.金融机构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5、下列属于拉氏指数的有()

6、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职工人数

B、机器台数

C、工业总产值

D、车间数

7、下列指数中属于狭义指数的有( )

A.多种产品销售额指数

B. 某种产品销售额指数

C.多种产品的销售量指数

D. 多种产品的产量指数

E.多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指数

8、根据标志值在总体中所处的特殊位置确定的平均指标有()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

9、()属于两个时期数列对比构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

A、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数列

B、百元产值利润率动态数列

C、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动态数列

D、某单位人员构成动态数列

E、各种商品销售额所占比重动态数列

10、1—100% 110以上% 105—115%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两个统计总体的标准差相等,我们可以判断这两个总体的离散程度一样。()

2、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3、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 )

4、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指标。()

()

5、动态数列反应的是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变化情况。

6、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

7、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8、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9、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用抽样指标去推断总体指标。()

10、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 )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中位数?试写出组距数列计算中位数的公式。

2、什么是同度量因素?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如何选取?

3、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4、抽样调查的含义、特点、优越性、作用是什么?

五、综合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调查一批零件合格率。根据过去的资料,合格品率有过99%、97%和95%三种情况,现在要求误差不超过1%,要求估计的把握程度为95%,问需要抽查多少个零件?

2、#计算题

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一个统计总体( D )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 A 、2000名学生 B 、 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C 、每一名学生 D 、 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B )。 A 、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 、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 、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 D 、该地每一商业企业 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C )。 A 、工业普查 B 、工业设备调查 C 、职工调查 D 、未安装设备调查 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B )。 A 、调查时间 B 、调查期限 C 、标准时间 D 、登记期限 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 B )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7、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A ) A 、简单算术平均法 B 、加权算术平均法 C 、加权调和平均法 D 、几何平均法 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B ) A 、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 、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 、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 、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B )。 A 、平均指标 B 、强度相对指标 C 、总量指标 D 、发展水平指标 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B )。 A 、相对数时间序列 B 、时期数列 C 、间断时点数列 D 、平均数时间序列 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B )。 A 、时间序列中各期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 B 、各期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 C 、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 D 、各期同比增长量的大体相 12、红星机械厂计划规定,今年甲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4%,实际执行的结果降低了5%,则该产品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 C )。 A 、%4%5 B 、%104% 105

(完整版)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

2009---2010学年第2学期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试卷(B)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其分为和。 2、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是、和。 3、在某城市中随机抽取9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1080,750,780,1080,850,960,2000,1250,1630(单位:元),则人均月收入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 4、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在有限区间(a,b)内取值,且X服从均匀分布,其概率密 度函数为 0 ()1 f x b a ? ? =? ?- ? 则X的期望值为,方差为。 5、设随机变量X、Y的数学期望分别为E(X)=2,E(Y)=3,求E(2X-3Y)= 。 6、概率是___ 到_____ 之间的一个数,用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经常性。 7、对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检验,通常采用的是检验。 8、在参数估计时,评价估计量的主要有三个指标是无偏性、和 。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共10 分) 1、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统计学() 2、箱线图主要展示分组的数值型数据的分布。() 3、抽样极限误差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全国人口数是总体,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5、直接对总体的未知分布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非参数估计;当总体分布类型已知, 仅需对分布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参数估计。() 6.当置信水平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少() 7、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SST =SSE+SSA() 8、右侧检验中,如果P值<α,则拒绝H 。() 9、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很多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样本容量 与边际误差成正比。() 10、当原假设为假时接受原假设,称为假设检验的第一类错误。()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15分) 1、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 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样本()。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个万个家庭的总收入 2、当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 A、该数列众数等于中位数 B、该数列众数等于均值 C、该数列无众数 D、该众数等于最大的数值 其他 (a

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统计学》课程期末试卷(A)答案

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统计学》课程期末试卷(A)答案 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试卷(A) 考试时间(120 )分钟一使用班级二 09会计(1)(2)三四 五考试类型 ??. 闭卷总分 .三明学院系 班姓名座号 . 题序得分阅卷人复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统计”一词的基本含义是() ①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②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计算③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统计预测④统计科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 2、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 ①调查方法、整理方法、分析方法②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③相对数法、 平均数法、指数法④大量观察法、分组法、综合指标法 3、统计指标的特点是() ①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②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③大量性、同质性、差异化 ④科学性、客观性、社会性 4、数量指标一般表现为()①平均数②相对数③绝对 数④指数 5、调查单位就是() ①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②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③某项调查中登记其具 体特征的单位④城乡基层企事业单位 6、下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①企业 按职工人数分组②企业按工业总产值分组③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级④企业按资金占用 额分级 7、变量数列中各组变量值在决定总体数量大小时所起的作用就其实质而言() ①与比重、频率或比率大小无关②与次数或频数大小有关 ③与比重、频率或比率大小有关④与次数或频数大小有关,与比重、频率或比率大 小无关 8、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①9.3 ②9 ③6 ④10 9、计算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时,分子和分母的数值()①只能是相对数②只 能是绝对数③只能是平均数④既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10、计划规定商品销售额较去年增长3%,实际增长5%,则商品销售额计划完成情 况相对指标的算式为() 共 6 页 第 1 页 55%33%①3% ②103% ③5% ④105% 11、反映同类事物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对比结果的综合指标称为()①动态相对指 标②比较相对指标③比例相对指标④强度相对指标 12、平均指标是指同类社会经

2021年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统计学原理期末练习D试卷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统计学原理期末练习D试卷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 A、这些单位在全局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B、这些单位的单位总量占全部单位总量的很大比重 C、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全部标志总量的很大比重 D、这些单位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 2、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A、选择的分组标志限制不同 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C、组数的多少不同 D、组距的大小不同 3、分配数列说明的是()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 B.各单位标志值的分布状况 C.各组变量值的构成情况 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 4、变量x和y的相关系数的符号,取决于() A.变量x的标准差 B.变量y的标准差 C. 变量x和y两标准差的乘积 D.变量x和y的协方差 5、某市工业企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7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6、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准确性原则 B.随机性原则 C.可靠性原则 D.灵活性原则 7、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权数一般为() A f1=f2=f3=……=fn f1=f2=f3=……=fn=1 C f/∑f=1/N f1≠f2≠f3≠……≠fn E f1/∑f=f2/∑f=f3/∑f=……=fn/∑f 8、定基发展速度等于()。 A、各期环比发展速度 B、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C、各期环比增长速度 D、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9、反映不同 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10、计算总指数时,可以采用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两种形式。拉氏数 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是: A∑q1pn /∑q0pn B∑q1p0 /∑q0p0 C∑q1p1 /∑q0p1 D∑q1p1 /∑q0p0 11、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它是( )。 A.食品消费支出与居民消费总支出之比 B.食品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之比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练习题附答案

1.统计总论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对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进行统计研究,这时,总体单位是该市( 4 )①每一个工业企业②每一台设备③每一台生产设备④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2.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是100元、120元、150元、200元这几个数字是(3 ) ①指标②变量③变量值④标志 3.标志是( 3 ) ①总体的特征②总体的数量特征③总体单位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④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多项选择题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235 ) ①全国所有人口数是总体②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③人的年龄是变量④某人的性别为“女性”是一个品质标志 ⑤全部男性人口的平均寿命是统计指标 2.统计调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方案中调查期限是指_1____。 ①调查工作的起迄时间②搜集资料的时间③时期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④时点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 2、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___4__。 ①这些单位是工作的重点②这些单位举足轻重 ③这些单位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的比重很大 ④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较大比重 3、研究某型号炮弹的平均杀伤力,可以采用__4___。 ①重点调查②普查③典型调查 ④抽样调查 4、对某地食品物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调查单位是__4__。 ①该地区所有经营食品的商店②每一个经营食品的商店③全部零售食品④每一种零售食品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有_24____。 ①抽选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②抽选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不同③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 ④在对调查资料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⑤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 2、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1990年7月1日零点,下列人员不应计入人口总数之中_135____。 ①1990年7月1日23时出生的人口 ②1990年7月10日死亡的人口 ③1990年6月25日出生,30日23时死亡的人口④1990年6月29日出生,7月2日死亡的人口 ⑤1990年6月30日零点死亡的人口 3、以系统为单位调查某市全部商业状况,调查对象是__34___。 ①该市全部商品销售额②该市商业企业的总和③该市各商业系统商业状况总和④该市所有商业系统商业状况总和 3.统计整理练习单项选择题 1.一个分配数列的构成要素有_4___。 ①分组标志和指标②数量分组标志值和频数③品质分组标志和频数④分组标志及次数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__1___。 ①230 ②560 ③185 ④515 3.有20名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3,5,4,6,5,2,3,4,4,3,4,2,3,5,4,4,5,3,3,4,按上述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___1___。 ①单项分组②组距分组③等距分组④异距分组 4.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次数分布的要素是_2_____。 ①组中值②组距和组数③全距④总体单位数 多项选择题 1.对离散型变量分组_12345____。 ①可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②也可采用组距分组③相邻组的组限可以不重④各组组距可相等也可不等 ⑤要按“上组限不在本组内”的原则处理与上组限相同的变量值 2.统计分组的作用是_134____。 ①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②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③区分事物的性质④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⑤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判断:将某市500家工厂按产值多少分组而形 成的变量数列,其次数是各厂的产值数。 4.综合指标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平均指标将总体内各单位数量差异(a ) a.抽象化 b.具体化 c.一般化 d.形象化 2. 加权算术平均方法中的权数为(d ) a.标志值 b.标志总量 c.次数之和 d.单位数比重 3. 某公司有十个下属企业,现已知每个企业的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资料,计算该公司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时,所采用的权数应该是(c ) a.企业数 b.工人数 c.实际产值 d.计划产值 4. 计算平均比率最适宜的平均数是(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位置平均数 5. 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小的平均数是(d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位置平均数 6. 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相 等,则 ( b ) a.众数为零 b.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 c.众数不能确定 d.众数组的组限就是众数 7.已知甲数列的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乙数列的平均数为,标准差为。由此可断言( a )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甲数列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第 1页 蚌埠学院12—13学年第二学期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A ) 注意事项:1、适用班级:11会计1、2、3班。 2、本试卷共2页。满分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考试方式:闭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 、工人年龄 B 、工人性别 C 、工人月工资 D 、工人体重 2、统计指标有如下特点( )。 A 、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B 、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 C 、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D 、科学性、客观性、社会性 3、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 、职工人数 B 、机器台数 C 、工业总产值 D 、车间数 4、某工厂有1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加总除以100,这是对100个( )求平均数。 A 、变量 B 、标志 C 、变量值 D 、指标 5、统计设计的核心问题是( )。 A 、搜集统计资料方法的设计 B 、统计分类和分组的设计 C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D 、统计工作各个环节的具体设计 6、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 )。 A 、这些单位在全局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B 、这些单位的单位总量占全部单位总量的很大比重 C 、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全部标志总量的很大比重 D 、这些单位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 7、2000年11月1日零点的全国人口普查是( )。 A 、重点调查 B 、典型调查 C 、一次性调查 D 、经常性调查 8、有意识地选取了100亩小麦地来估算某县小麦总产,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 、重点调查 B 、典型调查 C 、抽样调查 D 、以上都不对 9、商品库存量是( )。 A 、时期指标 B 、时点指标 C 、相对指标 D 、平均指标 10、199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7688亿元,这是( )。 A 、时期指标 B 、时点指标 C 、总体总量指标 D 、平均指标 11、2012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393.10公斤,人均棉花产量3.97公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558元,人均国民收入1271元它们是( )。 A 、结构相结指标 B 、比较相对指标 C 、比例相对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 12、某外商投资企业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元以上。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 )。 A 、750和2500 B 、800和2250 C 、800和2500 D 、750和2250 13、按年龄分组的人口死亡率表现为( )。 A 、钟型分布 B 、对称分布 C 、J 型分布 D 、U 型分布 14、单项式变量分布数列和组距变量分布数列都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是( )。 A 、组数和组距 B 、组限和组中值 C 、变量与次数 D 、变量和组限 15、代表性误差( )。 A 、只有非全面调查中才有 B 、只有全面调查中才有 C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有 D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都没有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变换关系。( ) 2、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 3、学生按身高分组,适宜采用等距分组。( ) 4、根据组距数列计算求得的算术平均数是一个近似值。( ) 5、对连续时点数列求序时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方法。( ) 6、平均数、指数都有静态与动态之分。( ) 7、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与变异指标的大小呈反方向变动。( ) 8、结构相对指标侧重说明总体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的依存性比例关系,比例相对指标侧重说明部分占总体的比重。 因此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分母的组成内容不同。( ) 9、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期末练习参考答卷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期末练习参考答卷 一、次数分布表的编制: 1、某生产车间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43 35 37 25 45 29 43 31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25 30 46 29 34 38 46 43 39 35 40 48 33 27 28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的平均日产零件数。 解、(1 (2 所以工人的平均日产零件数: 每人每日件/5.3740 1500 == = ∑∑f xf x 2、有27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如下: 5 4 2 4 3 4 3 4 4 2 4 3 4 3 2 6 4 4 2 2 3 4 5 3 2 4 3 试编制分配数列。

二、平均指标、相对指标、变量指标的计算 1.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22件标准差为3.5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计算乙组每个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并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 )/(17100 1700人件乙=== ∑∑f xf x ())(65.21007022 件乙 ==-=∑ ∑f f x x σ。 又因为:)/(22人件甲=x )(5.3件甲=σ 1591.0225 .3== = 甲 甲 甲x σν 1559.01765.2== =乙 乙乙x σν 即:甲ν>乙ν 因此乙组的平均数更具代表性。 2、某局15个企业99年某产品的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2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2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XX)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2.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工作年限 D.工人工资水平 3.要调查某市国营企业职工的工种、工龄、文化程度等情况,则()。 A.报告单位是每个职工

B.调查单位是每个企业 C.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都是每个企业 D.调查单位是每个职工报告单位是每个企业 4.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5.工业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和资金利税率分组( )。 A。都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都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C.前者按品质标志分组后者按数量标志分组 D.前者按数量标志分组后者按品质标志分组 6.某企业对某所属车间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答案:C 7.按照反映现象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以分为( )。 A.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 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C.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8.某市场销售洗衣机,20XX年共销售60000 台,年底库存50台。这两个指标是( )。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9.在一般情况下,商品销售量指数和工资水平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 A.商品销售量、平均工资水平 B.商品销售量职工人数 C.单位商品销售价格、职工人数 D.单位商品销售价格、平均工资水平 10.说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发展的总速度指标是()。 A.发展速度 B.增长速度 C.环比发展速度 D.定基发展速度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下列调查方式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是()。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定期统计报表 E.普查 12.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 A.某地区人口数 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 c.某城市在校学生数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WORD格式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指出下列哪个是数量标志() A.身高B.学历 C.健康状况D.性别 2.统计调查分为一次性调查和经常性调查,是根据()。A.是否定期进行B.组织方式不同 C.是否调查全部单位D.时间是否连续。 3.典型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 A.工作做得好的单位B.工作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单位C.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单位D.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单位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确定组中值B.确定组距 C.确定组数D.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5.变量数列是()。 A.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B.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C.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D.按数量指标分组的数列6.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是组距数列的两种形式,其中异

距数列是指()。A.各组次数相等的数列B.各组次数不相等的数列C.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D.各组组距不相等的数列7.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是()。 A.分组对象的复杂程度不同B.分组数目的多少不同C.采用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D.研究目的和对象不同8.甲:2003年底安徽省人口出生人数为715万人;乙:2003年安徽省总人口4680万人,则()。 A.甲是时期指标,乙是时期指标B.甲是时点指标,乙是时期指标C.甲是时期指标,乙是时点指标D.甲是时点指标,乙是时点指标9.某地区2004年底有1000万人口,零售商店数有50万个,则商业网点密度指标为()。A.5个/千人B.5个/百人 C.20个/人D.0.2个/千人 10.标志变异指标中,计较方法简朴的是()。A.平均差B.标准差 C.全距D.标准差系数 11.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 A.了解抽样总体的周全情况 B.用样本指标推断全及总体指标 C.了解全及总体的周全情况 D.用全及总体指标推断样本指标12.在其它条件不异的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偏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单选多选判断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21)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单选多选判断 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21)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单选多选判断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21)一、单项选择题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B.总体单位2.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下述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B.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3.企业对某种出口商品质量进行检查,适于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C.抽样调查4.学生按考试成绩分组,有一名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则这名学生应归人()。 B.70-80分这一组5.总量指标是用()表示的。 A.绝对数形式6.反映所研究现象内部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的指标是()。 B.比例相对指标7.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 B.权数相等8.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C.定基发展速度9.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是()。 A.商品销售量随商品价格变动的趋势10.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B.负相关11.要了解某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C.该地区全部国有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12.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13.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14.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C.总量指标15.2021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 D.相对指标16.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存在着()。

2021-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19)

2021-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19) 2021-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19) 一、单项选择(每题2 分,共计20 分) 1. 在某个或某些属性上的属性表现相同的诸多实体构成的集合称为()。 A.同类实体 B.异类实体 C.总体 D.同类集合 2. 不能自然地直接使用数字表示的属性称为()属性。 A.数量属性 B.质量属性 C.水平属性 D.特征属性 3. 属于总体边界清晰,个体不清晰的变量是()。 A. 一列车的煤炭 B. 滇金丝猴种群 C. 大兴安岭的树 D. 工业流水线的一批产品 4.()是选择个体及采集个体属性值的途径。 A.调查方法 B.调查工具 C.调查准则 D.调查程序 5.从某生产线上每隔25 分钟抽取5 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样方式属于()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等距抽样 C. 整群抽样 D. 分层抽样 6.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是() A.灵活程度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作用不同 D.抽取样本的方式不同7. 按随机原则进行抽样的抽样称为() A.问卷设计 B.调查 C.抽样设计 D.随机抽样8. 统计学将由许多个小实体构成的同类实体看作集合,称之为() A.总体 B.个体 C.总量 D.变量9. 根据总体的形态,总体可以分为() A.时间总体和空间总体 B.实在总体和想象总体 C.时点总体和时期总体 D.平面总体和线性总体10. 统计工作过程由()两个步骤构成。 A.统计设计和统计实施 B.统计实施和调查设计 C.现场调查和调查设计 D.统计设计和调查设计二、多项选择(每题 2 分,共计10 分) 1. 按照信息科学和数据库理论,信息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A.实体 B.属性 C.调查 D.情况 2. 属性的基本类别包括()。 A.数量属性 B.质量属性 C.水平属性 D.特征属性 3. 下列属于总体边界清晰,个体边界不清晰的是() A.一艘石油巨轮的石油 B.一列车的煤炭 C.公园一片草地 D. 大兴安岭的树 4. 现场调查方法包括的方式有() A.访问 B.观察 C.实验 D.测量 5. 按照调查的范围划分,调查分为() A.全面调查 B.非全面调查 C.概率调查 D.非概率调查三、判断题(每题2 分,共计20 分) 1.文字是一种数据。(√) 2.特性可以独立存在,不依赖于观察者的主观视角。(×) 3.信息构成要素中的实体,只能是通过普通感官直接感知的内容。(×) 4.所谓组件构成实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客观存在,不依赖于观察者的主观视角,一旦缺少了组件,实体便不完整。(√) 5.数量属性与质量属性是属性的基本分类,也是最重要的分类。(√) 6.统计学将由许多个小实体构成的同类实体看作集合,称之为总体; 将构成总体的许多小实体看成集合的元素,特别的,如果小实体都不可再分则称为个体。(×)7.统计调查都是对样本中的个体进行的,故其结果可称之为个体数据,但统计调查的最终目标却是要获得总体数据所包含的信息。(√)8.统计数据的获取过程包含调查和汇总两个阶段。(√)9.数据一般只包括文字、符号、数码、数字、数值等类型,个体信息量巨大的音频、视频、图像并不包括在内。(√)10.如在总体的每个层里独立进行抽样,则称为分层抽样。 (×)四、简答题(每题10 分,共计50 分) 1.简述分类变量与数值变量的根本区别。答:数值型变量是指值可以取一系列的数,这些值对于加法、减法、求平均值等操作是有意义的,而分类变量对于上述的操作是没有意义的。

2020-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19)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计40分) 1.对总体参数提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过程称为() A.参数估计 B.双侧检验 C.单侧检验 D.假设检验 2.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通常称为() A.原假设 B.备择假设 C.合理假设 D.正常假设 3.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A.都有可能成立 B.都有可能不成立 C.只有一个成立而旦必有一个成立 D.原假设一定成立,备择假设不一定成立 4.在假设检验中,第I类错误是指() A.当原假设正确时拒绝原假设 B.当原假设错误时拒绝原假设 C.当备择假设正确时未拒绝备择假设 D.当备择假设不正确时拒绝备择假设 5.当备择假设为:,此时的假设检验称为() A.双侧检验 B.右侧检验 C.左侧检验 D.显著性检验 6.某厂生产的化纤纤度服从正态分布,纤维纤度的标准均值为1.40。某天测得25根纤维的1 0H :四< P纤度的均值为x=1.39,检验与原来设计的标准均值相比是否有所下降,要求的显著性水平为a =0.05, 则下列正确的假设形式是() A.HO: |J =1.40, Hl: p UI.40

B.HO: p W1.40, Hl: p >1.40 C.HO: |J <1.40, Hl: M N1.40 D.HO: p N1.40, Hl: p <1.40 7.一项研究表明,司机驾车时因接打手机而发生事故的比例超过20%,用来检验这一结论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应为()。 A.HO:|J W20%, Hl: p >20% B.H0:TT=20% Hl: IT #=20% C.H0:TT W20% Hl: TT>20% D.HO:rr 320% Hl: Trza 8.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原假设意味着0。 A.原假设肯定是正确的 B.原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C.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 D.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 9.若检验的假设为Ho: 0, H: p

z* B. z<- C. 2>z.:或:,■二 D. St z<-z a 10.若检验的假设为HO: p 0, Hl: p >p 0,则拒绝域为() A.z> za B.z<- za C.z> za /2 或z<- za /2 D.z> za 或z<- za 11.如果原假设HO为真,所得到的样本结果会像实际观测取值那么极端或更极端的概率称为() A.临界值 B.统计量 C・P值 D.事先给定的显著性水平 12.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a ,根据P值拒绝原假设的准则是() A. P二 a B.P< a C. P> a D. P= a =0

大学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 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3.统计标志用以说明()。 A.总体的属性和特征 B.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 C.总体中各个单位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D.总体单位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运作的结果 4.某市进行一次零售食品质量与价格调查,其调查单位是()。 A.该市所有食品商店 B.每一个食品商店 C.每一种零售食品 D.全部零售食品 5.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果调查对象是全部工业企业,则调查单位是()。 A.工业企业中的职工 B.每一个企业的厂长 C.每一个工业企业 D.企业中的每一个车间 6、调查某市全部工业企业设备的状况,则调查单位是()。 A.全部工业企业 B.每一个工业企业 C.每一台设备 D.设备台数 7.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 A.两者均为离散变量 B.两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8.某市工业企业200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9.已知某地区有300家工业企业,要调查研究这些企业生产那设备的完好状况,调查单位是()。 A.300家工业企业 B.每个工业企业 C.全部生产设备 D.每一件生产设备 10.统计调查是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 A.基础环节 B.中间环节 C.最终环节 D.必要补充 11.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一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12.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概况,这种调查属于()。 A.不连续性典型调查 B.连续性全面调查 C.连续性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13.对某企业职工按日生产的产品数多少分为四组:100件以下、100-140件、140-180件、180件以上。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是()。 A.80和200 B.90和210 C.100和180 D.60和120 14.对某班学生考试成绩分为五组,这种分组属于()。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按品质标志分组 D.平行分组 15.次数分配数列是()。 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16. 某连续变量组距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其末组组中值为()。 A.520 B.510 C.500 D.490 17.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指标是()。 A.计划完成程度 B.劳动生产率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谢颖2004-05-10 09:55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表示单位属性方面特征的标志是_______,而表示单位数量方面特征的标志是________。 2.任何一个统计分布都必须满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条件。 3.抽样估计就是利用实际调查计算的_____________来估计相应的______________数值。 4.回归分析中因变量是_________变量,而自变量是作为可控制的___________变量。 5.统计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普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它并不排斥对属于时期现象的项目的调查。()2.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3.在抽样推断中,全及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而样本指标值是一个随机变量。() 4.抽样成数的特点是:样本成数越大,则抽样平均误差越大。() 5.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三、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A.调查单位B. 标志值C. 品质单位D. 总体单位 2. 复合分组是( ) A.用同一标志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总体层叠起来进行分组 B.对某一总体选择一个复杂的标志进行分组 C.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 D.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并列起来进行分组 3. 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 )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时间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4. 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 A.中卫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5.统计指数按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可分为( ) A.总指数和个体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D.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6.计算序时平均数时,”首末折半法”适用于( ) A.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B.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C.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D.由两个时点数列构成的相对数列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四、多选(每小题2分,共8分) 1.次数分配数列() A.由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单位数两个因素构成 B.由组距和组数、组限和组中值构成的 C.包括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两种 D.可以用图表形式表现 E.可以证明总体结构和分布特征 2.调查单位是()

(2020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

(2020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19) (2020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19)第一套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计20分) 1.在某个或某些属性上的属性表现相同的诸多实体构成的集合称为()。 A.同类实体 B.异类实体 C.总体 D.同类集合2.不能自然地直接使用数字表示的属性称为()属性。 A.数量属性 B.质量属性 C.水平属性 D.特征属性3.属于总体边界清晰,个体不清晰的变量是()。 A.一列车的煤炭 B.滇金丝猴种群 C.大兴安岭的树 D.工业流水线的一批产品4.()是选择个体及采集个体属性值的途径。 A.调查方法 B.调查工具 C.调查准则 D.调查程序5.从某生产线上每隔25分钟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样方式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6.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是() A.灵活程度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作用不同 D.抽取样本的方式不同7.按随机原则进行抽样的抽样称为() A.问卷设计 B.调查 C.抽样设计 D.随机抽样8.统计学将由许多个小实体构成的同类实体看作集合,称之为() A.总体 B.个体 C.总量 D.变量9.根据总体的形态,总体可以分为

() A.时间总体和空间总体 B.实在总体和想象总体 C.时点总体和时 期总体D.平面总体和线性总体10.统计工作过程由()两个步骤构成。 A.统计设计和统计实施 B.统计实施和调查设计 C.现场调查和调 查设计D.统计设计和调查设计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计10分) 1.按照信息科学和数据库理论,信息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A.实体 B.属性 C.调查 D.情况2.属性的基本类别包括()。 A.数量属性 B.质量属性 C.水平属性 D.特征属性3.下列属于总体边界清晰,个体边界不清晰的是() A.一艘石油巨轮的石油 B.一列车的煤炭 C.公园一片草地 D.大兴安岭的树4.现场调查方法包括的方式有() A.访问 B.观察 C.实验 D.测量5.按照调查的范围划分,调查分为() A.全面调查 B.非全面调查 C.概率调查 D.非概率调查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文字是一种数据。(√) 2.特性可以独立存在,不依赖于观察者的主观视角。(×) 3.信息构成要素中的实体,只能是通过普通感官直接感知的内容。(×) 4.所谓组件构成实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客观存在,不依赖于观察者的主观视角,一旦缺少了组件,实体便不完整。(√) 5.数量属性与质量属性是属性的基本分类,也是最重要的分类。(√)

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19)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19) 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 1.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o A.不相关 B.负相关 C.正相关 D.复相关 2.巳知某种商品每件的价格是10元,这里的“商品价格”是()o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数量指标 D.标志值 3.对某工厂工人先按工种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o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按数量标志分组 D.以上都不对 4.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99% 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o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6.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o

A.抽象的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7.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8.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A.将此值归人上限所在的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的组 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另立一组 9.某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 13. 7万人,安置率达80. 6%,安置率是()o A.总量指标 B.变异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 10.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A.抽样平均误差 B.抽样极限误差 C.抽样误差系数 D.概率度 11.甲、乙两企业,甲企业职工平均月工资1800元,乙企业职工平均月工资2500元,它们的标准差分别为360元和430元,贝9() o A.甲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高 B.乙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高 C.两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相同 D.两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