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水工作情况汇报

科右中旗跃胜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水

工作报告

二0一四年三月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水

工作报告

一.矿井概况

一、位置与交通

矿区位于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东南40km,科右中旗白音胡硕镇东北60km,牤牛海煤田1区115~100勘探线之间(在矿区东部资源储量核实区的103~106勘探线之间),行政隶属科右中旗准太本苏木。其地理坐标如下:东经:121°54′30″—121°57′00″,北纬: 45°11′45″— 45°12′55″

矿区西北距突泉县城40km,有公路相通。从突泉县向北沿111国道距乌兰浩特140km;向南距通~霍铁路白音胡硕火车站60km。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图1-1-1)。

井田对应地表为草原丘陵地带,无建筑物。

二、自然地理与区域经济

1、地形地貌

核实区地处牤牛海泡子南3km草原丘陵地带,海拔标高185m~190m,相对高差为5m左右

2、水系

牤牛海泡子(鱼场)与核实区之间有一丘陵相隔,两者之间无水力联系。

3、气象

本区属大陆性寒温带季风气候区,冬春干旱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变化大,年最高气温+40.4℃,年最低气温-30.2℃,年平均降水量440mm,多集中在7~9月份,年蒸发量1820mm。常年刮四至五级以上的西北风,大风日为38天,最大风速17m/s;霜冻期6~7个月,无霜期146天,最大冻

土深度2.0m。

4、地震

依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对照《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1900),地震裂度为Ⅵ度,为弱震区,近年来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

5、区域经济

区内以牧业为主,农业为辅,草原区适宜发展牧业生产,矿区东南5km 为准太本苏木殿吉嘎查。矿区附近工业较发达,西10km有突泉县吉诚煤矿和三星煤矿,西北20km有庆业煤矿,西80km有孟恩套勒盖银铅矿,西南70km有布敦化铜矿,北60km有莲花山铜矿。

6、矿区开发史

本矿井范围内先后有原铪敏煤矿、原泰山煤矿、原振兴煤矿、原兴山煤矿。跃胜煤业公司煤矿既由上述四个煤矿整合而成,原各矿井开发建设情况如下:

7、矿井电源

矿井双回电源分别引自高力板变电站及代钦塔拉变电站,线路电压等级均为10kV,导线均采用LGJ-70型钢芯铝绞线,线路长度分别为15km 及13km。一回工作,一回备用。当一回故障时,另一回可担负矿井所有用电负荷的用电要求。

8、供水水源

设计新建深井作为生活用水水源,同时在矿区设有一座400m3高位水池进行水量调节。

9、建设材料

矿井建设所用的砂、石、水泥、坑木、钢材等建设材料,除砂、石可在本地就地取材外,其它均需外购,本区靠近乌兰浩特及白城等工业城市,

建设材料货源充足,采购方便。

第二节地质特征

矿区地质特征

(一)地层

根据矿区地质图及钻孔揭露,跃胜煤矿矿区及附近一带出露地层基本和区域地层一致,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二叠系(P)浅变质岩系,侏罗系中~下统(J1-2)含煤岩系、侏罗系中统付家洼子组(J2f)中性火山岩及第四系(Q)。详见区域地层表:表1-2-1。

核实区位于万宝~牤牛海坳陷带内,其走向北西,东北侧为镇西~大泡子隆起,南侧为瓦力营子隆起,西侧被马鞍山~六户镇构造岩浆带所切割。东北部边缘分布有中、下侏罗统团结、红旗、万宝、裕民、兴安堡、长春岭、黑顶山等煤矿,南缘为牤牛海煤田。

(二)构造

根据钻探和物探资料,本区岩煤层总体产状西侧近东西走向,向北倾斜,倾角20°;东侧近南北走向,向东倾斜,倾角20°~30°,沿走向和倾向上均有不同程度波状起伏;103-106线间,地层产状比较稳定,115线与107线附近推测有走向为北北东断裂构造,它使断层东侧地层急剧抬升,致使基底地层出露,产状急变,上部煤系沉积终断。核实区东端煤系地层见有滑动构造及破碎带。层间滑动可能造成煤层产状局部复杂,对煤田开发有一定影响。据钻孔资料破碎带多见于无煤段,对煤层影响较小。

(三)岩浆岩

区内酸性~超基性岩浆岩均有出露。

1. 燕山早期侵入岩体:主要有纯橄岩~斜辉辉橄岩岩体与闪长岩体(δ52)及斜长花岗岩体(γο52)。

纯橄岩~斜辉辉橄岩岩体:太本站至索金布勒格分布有7个岩体,侵入于上~中下侏罗统地层,面积均<1.5 km2,岩体分异较差,部分岩体含铬铁矿,但规模较小。

闪长岩体(δ52):仅见有3个形状不规则的岩体,分布于西北部及中部,出露面积0.45~3km2,侵入于中侏罗统付家洼子组及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

斜长花岗岩体(γο52):呈椭圆形分布于东南部,面积约0.15 km2。其可能与钻探揭露的深部岩体相关,岩体侵入侏罗系中~下统含煤段,上覆地层不清。

2. 燕山晚期脉岩类

主要有花岗斑岩、闪长岩、闪长玢岩、辉绿岩和安山玢岩等,呈脉状侵入侏罗系地层。沿北西西向、北北东,近南北方向展布,脉岩间相互关系不清,其形成先后难以确定。

(四)含煤地层及含煤性

牤牛海煤田1区含煤地层为中、下侏罗统,按岩性组合分为下部砾岩段(核实区内缺失砾岩段)及上部含煤段;上部含煤段以湖沼相沉积为主,含可采煤层。

含煤段:厚度大于300m,共含煤层6层,平均总厚度9.45m,含煤系数1.9%;含可采煤层3层,平均总厚度4.85m,可采含煤系数1.6%。其可采煤层编号为2-3①、2-3②、3-1煤层稳定程度为不稳定类型;煤层(核实区东部)总体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20°~30°。

二、煤层与煤质

(一)煤层

根据牤牛海煤田1区初步勘探报告的岩煤层钻孔资料的分析研究及矿井多年的开采实践证实,确定区内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煤层共3层,编号

为3-1、2-3②和2-3①。

3-1煤层:主要发育于103-106勘探线间,总体走向北北西,倾向北东东,倾角20~30°;煤层资源储量利用厚度0.75~2.87m,平均1.70m;煤层顶底板岩性主要为泥岩、炭质泥岩及粉砂岩,煤层发育较稳定。

2-3②煤层:分布于103-106勘探线间,总体走向北北西,倾向北东东,倾角20~30°;煤层资源储量利用0.65~2.97m,平均1.50m,属薄煤层,煤层顶底板岩性以泥岩、炭质泥岩及粉砂岩为主,102ZK1煤层底板和104MC1煤层顶板均为闪长玢岩,接触带附近对煤层的破坏较大,并使煤层焦化。

2-3①煤层:分布于103-106勘探线间,总体走向北北西,倾向北东东,倾角20~30°;煤层资源储量利用厚度0.52~3.00m,平均1.63m,煤层顶底板岩性主要为泥岩、炭质泥岩及粉砂岩,局部为细砂岩。

(二)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1)煤的物理性质:核实区煤的颜色为黑色,条痕褐色,条带状及线理状结构,宏观煤岩类型多为半光亮型及光亮型,半暗型及暗淡型较少。煤岩成分以镜煤为主,丝炭不常见,镜煤多呈均一状,具沥青~蜡状~玻璃光泽,贝壳状、参差状断口、脆性强,内生裂隙较发育,其物理特征为密度值较低,电阻率值较高;属低~中变质弱粘煤。

2)煤岩特征:煤岩组分中主要为镜质组(含量48.20~73.50%)、半镜质组(含量0.22~7.76%)、丝质组(含量0.30~31.15%)。无机显微组分主要为粘土组、硫化物组成分,个别有氧化物组和碳酸盐组成分。显微煤岩类型多属亮型和暗亮型煤,镜煤最大反射率为7.9~8.5%,属微镜煤和微镜惰煤。变质阶段属Ⅱ,相当弱粘煤阶段。

2、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及煤类

1)化学性质:本次煤炭资源储量核实,共利用了煤芯煤样测试成果43个,各可采煤层煤芯煤样测试结果如下:

3-1煤层为中灰(MA)、特低硫(SLS)、中挥发分(HV)不粘煤;2-3②煤层为中灰(MA)、特低硫(SLS)、中挥发分(HV) 不粘煤;2-3①为中灰(MA)、特低硫(SLS)、中高挥发分(MHV)弱粘煤,煤层灰分无明显规律。

各煤层煤类煤质牌号以不粘煤为主,其次为弱粘煤,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基于煤矿开采现状,同时根据矿方提供,由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科研所进行了测试,,其分析结果见表1-2-2。

表1-2-2 跃胜煤矿可采煤层煤芯煤样测试结果一览表

由表1-2-2可知,该区煤浮煤干燥基挥发份Vdaf >37%,粘结指数GR.I 为0~1.09,个别为29,Pm为73~82%,煤质牌号以不粘煤为主,少量弱粘煤;其用途可作为民用煤及工业用煤。

2)工艺性能:本区煤的干燥基挥发分一般>30%,多为38~43%,为中高挥发分(MHV)及高挥发分(HV)煤;粘结性(焦碴特征)2~5,空气干燥基弹筒发热量(Qb,ad)18.45~26.73MJ/kg;原煤干基全硫(St,d)0.08~0.23%,平均值均<0.14%,各煤层均为特低硫分(SLS)煤;原煤干燥基磷分(Pd)0.008~0.26%,平均0.017%,属低磷分煤;煤灰成分SiO2 51.05~64.85%。

煤的焦油产率(T g):3.30~5.02%,为低油煤;

灰熔点T1 1315~>1500℃,一般>1380℃;T2 l350~>l500℃,一般>1400℃;T3 1390~>1500℃,一般>1500℃。

(三)煤的可选性评价:报告未进行煤的可选性试验与评价。

(四)煤的风化和氧化:报告仅依据探矿工程资料说明风氧化带情况。本区原煤水分在不同深度基本近似,数值多在1.5~5%之间,属高水成分;精煤水分、粘结性、焦油率统计,整个矿区均基本相似。经分析认为本区煤风氧化程度不明显。仅深度20m以上略受影响,但对煤质影响并不大,风氧化作用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潜水面较高,煤层被封闭,而使其得到保护。

(五)工业用途

根据煤质特征、工艺特性,本区煤适合动力用煤和民用煤。

三、开采技术条件

(一)水文地质

1、区域水文地质概述

本区含水层可概括为基岩裂隙含水层和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层状岩类裂隙含水层和块状岩类裂隙含水层。中部及北部的玄武岩,属透水而不含水的岩层。

1)基岩裂隙含水层(I)

a.层状岩类裂隙含水层(IA)

分布于煤田的北部和中部。标高在180~250m之间。含水层主要为上侏罗统宝石组酸性火山岩和中侏罗统付家洼子组中性火山岩及二叠系变质砂岩、中下侏罗统砾岩及泥质岩石。该含水层富水性不均匀,因岩性、裂隙发育程度不同而异。一般风化裂隙带较为富水,涌水量(民井)一般为0.1~0.2L/s。渗透系数为1.5~16.6m/d。个别地段(MJ60)由于构造破碎的影响,民井涌水量5.28L/s,渗透系数96.7m/d。地下水矿化度为0.2~lg/L。PH值7.7~8.5。F含量1.4~7.5mg/L。水化学类型:酸性火山岩内Na含量较高,为HCOa-Na型或HCO3-Na-Ca型;中性火山岩区Ca、Mg含量较高,为HCOa-Ca-Mg型或HCO3-Na-Ca-Mg型。地下水位标高180~220m,埋深随地形而异,低处一般为0.5~3.0m,高处可达10m,水位变化幅度1m左右,多为潜水。该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邻区含水层补给。地下水总流向与地形吻合,自西北流向东南。

b.块状岩类裂隙含水层(IB)

主要为区内超基性岩体,分布于索金布勒格泡南和牤牛海南及东侧,标高200~225m,富水地段为风化裂隙带,涌水量(MJ88民井)为0.4L/s,渗透系数6.1m/d。地下水矿化度0.51g/L,PH值7.5~8.2。F含量2.2mg/L,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

2)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Ⅱ)

主要分布于区内南部和西部,东北部的河谷中也有小面积分布。覆盖于侏罗系中下统含煤地层及部分火山岩之上。厚度一般2.5~15m,由北向南厚度逐渐增大,局部达40余m。按岩性大至可分为三层:表层主要为亚砂土及亚粘土,厚度l~3m;中部为砂砾石层夹亚粘土薄层,局部有细砂土,该层中普遍含泥质,厚度3~5m;底部为亚粘土含砾石,厚度3~6m。含水层主要为中部含泥的砂砾石,渗透性和富水性较弱,且不均匀。南部

钻孔单位涌水量0.3~0.9L/s·m,渗透系数8~23m/d;西部钻孔单位涌水量1.25~2.33L/s·m,渗透系数38~46m/d。此外,表层亚砂土向东及南增厚,该层渗透性差,民井(MJ51)涌水量仅0.013L/s,渗透系数为0.17m/d。地下水矿化度0.3~0.7g/L,PH值7.3~8.5。含F量一般为1.5~5mg/L,局部高达12mg/L。地下水化学类型:西部主要是HCO3-Na-Ca 型水或HCO3-Ca-Na型水;南部为HCO3-Na-Mg型水;北部则多为HCO3-Na 型水。地下水位标高180~230m,埋藏深度1.5~4m,水位变化幅度在1.5m 左右。

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含水层

(1)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核实区几乎全部被第四系孔隙含水层覆盖。其岩性为含泥砂砾石夹亚粘土,局部有粉砂土、细砂土。厚度一般3~5m,潜水位标高201~203m,水位变化幅度1.4m左右。潜水位埋深0.7~2m。钻孔单位涌水量0.3~0.9L/s·m,渗透系数8~23m/d。地下水矿化度0.55g/L。PH值7.3~8.5。Cl含量1.6~3.4mg/L。地下水化学类型属HCO3-Na-Mg型或NCO3-Mg-Ca-Na型水。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上覆含水层。在井田范围内,含水层上覆有一层1.5~2m厚的亚砂土或亚粘土,使降水下渗受到一定影响。核实区南、北边缘,均有季节性水流,枯水季节干涸,丰水季节有水流,可向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补给。

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与下伏含煤段裂隙含水层之间,普遍有一层厚l~5m的亚粘土,使两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受到影响。

(2)中下侏罗统含煤段裂隙含水层

含水层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砂岩夹煤层及砾岩,总厚度400m左右,倾向北。浅部风化带裂隙发育,深度50~60m,渗透性较深

部好,钻孔单位涌水量0.0l 5 L/s·m,渗透系数0.026m/d。深部裂隙不发育,局部有碳酸盐细脉充填,含水性较差,钻孔单位涌水量0.0076 L/s·m,渗透系数为0.001 m/d。含水层埋藏深度10~l 5m。地下水位埋深lm左右,属承压水。矿化度0.6~0.8g/L。PH值8.0~8.5。F含量2mg/L。地下水的水化学性质属HCO3-Na型或HCO3-Na-Ca-Mg型。此含水层全部被第四系覆盖,补给来源主要为相邻含水层。

含水层内有岩脉穿插,岩脉厚度5~15m,当岩脉岩石破碎时,其含水性将比泥岩、粉砂岩强,可能形成局部富水段。

(3)中下侏罗统砾岩段裂隙含水层

位于含煤段泥岩、粉砂岩裂隙含水层之下,南部直接与第四系地层接触,岩性主要为砾岩夹少量砂岩及泥岩薄层。裂隙一般不发育,仅在近地表风化带范围内较发育。其富水性近地表风化裂隙带较深部强,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00l4L/s·m,渗透系数为0.00077m/d。地下水矿化度0.53g/L。PH值8.0~8.3。F含量4.4mg/L。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属HCO3-Na 型。

2、矿区水文地质类型的确定

井田内与煤层直接接触的含水层(含煤段裂隙含水层为渗透性能较差的泥质岩石,钻孔单位涌水量多<0.001L/s·m,浅部风化裂隙带0.015L/s·m。与上覆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之间有一层亚粘土(含砾石)厚度1~5m,亚粘土结构致密,隔水性较好。下部的砾岩段裂隙含水层在深部富水性更差,钻孔单位涌水量0.000l4L/s·m。含煤段内未发现导水性、富水性强的断裂破碎带,断裂构造对矿坑充水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应属简单类型。

3、煤矿开采实际涌水量调查情况

据原铪敏煤矿开采资料,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井田内煤层直接接

触的含水层(含煤段裂隙含水层)为透水性很差的泥质岩类组成。含煤段上面为第四系泥砂砾石含水层,二者间有含砾亚粘土相隔。含煤段下部的砾岩段裂隙含水层在深部富水性较差,煤层含水量较小,个别煤层顶板有淋水现象;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00m/h,最大涌水量为140m/h。

4、供水方向

本区附近较富水的含水层为第四系含水层。但其北部第四系较薄,向南厚度增加。如300SKl孔,涌水量为2.3L/s,单位涌水量为0.94L/s·m,PH值7.9~8.5,F含量1.6~3.4mg/L。北部分布大面积的火山岩,破碎带发育地段,地下水较丰富。MJ60号民井,涌水量5.28L/s,单位涌水量5.33 L/s·m。矿方要改进水质,安装降氟设施,使生活用水达标。

(二)工程地质条件

本区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含煤段(J1-22)。依据报告18个钻孔资料煤层顶底板岩性主要为泥岩、炭质泥岩及粉砂岩,砂岩及砾岩较少,顶底板岩石稳定性差,易破碎。由于钻孔取芯条件的限制,煤层直接顶底板的岩石力学样品无法取,所以煤层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只能以含煤段中采取的各类岩石试验样品成果类比。岩石物理力学试验结果见表1-2-3:

表1-2-3岩石物理力学试验结果表单位:MPa 从以上统计资料看,本区煤层直接顶底板稳定性较差,多属于Ⅰ类易冒落顶板;部分泥岩湿水后膨胀。因此,开采中应注意顶板下垂及底板隆起现象,并及时采取措施。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矿区工程地质勘探类型以层状岩类为主,工程地质问题为主的开采技术条件中等型,工程地质条件属层状岩类中等~复杂类型。

(三)环境地质条件

1.自然环境:核实区地处突泉河下游丘陵草原地带,位于突泉河开阔

平坦的河谷之中。地表植被稀少,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干旱少雨,冬春季节多风,易形成扬沙或扬尘。

2.大气污染及防治:矿区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废弃煤及矸石自燃和往来运输车辆形成的粉尘、尾气。所以在煤矿装、运、破碎、筛选过程中,应采用产尘较少的工艺方法,并在操作区设置防尘措施,尽量避免敞开式操作。同时应在矿区周围进行绿化,建立绿化隔离带或设置围墙,防止煤粉的散失和飞扬。

3.污水处理:污水来源于矸石、废气煤堆积在地表遇降雨形成的污水,煤矿处理矸石、废煤注意选择遗弃点,避免污水形成。

4.固体废弃物处理:矿井主要固体废弃物为煤矸石,应采取石灰灌浆、黄土覆盖办法处理。复垦区应进行绿化,种草护坡,保持水土。同时应合理规划开采方法,尽量将固体废弃物用于地下巷道支护,不暴露地表。

5.噪声治理:煤炭生产建设中噪声源较多,所以居民区与工业广场应保持一定距离,并应选购高效低噪的采矿及相关设备。

6.地表沉陷处理:矿井采空区域破坏了岩体内部原有的力学平衡,会引起地表沉降,所以在采掘中注意建筑物、公路等地面设施保安煤柱的留设,采空塌陷区应及时回填,恢复植被。

四、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一)瓦斯

依据3区地质报告资料:核实区瓦斯根据抚顺煤炭研究所分析结果,瓦斯合量较低,沼气(CH4)解吸总量有5个样品为零,1个<lL/g可燃质。二氧化碳解吸总量均<0.1L/g可燃质。自燃瓦斯成分以氮(N2)为主,含量一般>80%,个别为17.91%;二氧化碳(CO2)含量一般2~5%,个别达11.11%;沼气(CH4)含量一般低于l%,有1个样品>25%,最高者达41.10%,含量较高的样品深度均>130m。从瓦斯含量与煤层埋藏深度关系分析,CH4

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N2随深度增加而减少,而二氧化碳(CO2)则无明显变化。本区深度100m以上多属氮气带,向下过渡到沼气带。

依据3区地质报告资料:本区吨煤瓦斯涌出量,根据分析测定资料计算,其最大值为2.93 m3/t,其中沼气(CH4)为2.10m3/t。按照《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试行)附录中矿井沼气等级标准,属低沼气矿井,但考虑沼气在100m 以下迅速增加的特点,煤矿生产中应予充分考虑,开采时应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二)煤尘

依据3区地质报告资料:煤尘试验样品15个,采样及试验均由抚顺煤炭研究所完成。试验结果100%具有爆炸危险,煤尘爆炸性指数>36%,具有较强的爆炸性。

(三)煤的自燃

依据3区地质报告资料:煤层13个样品进行了自燃倾向试验鉴定,60%的煤样属一类最容易自燃和二类容易自燃,30%煤样属四类不易自燃,10%煤样属三类较易自燃。同一煤层自燃倾向也不近相同,如2-3②煤层,采2个样品,其中1个属二类容易自燃,1个属四类不容易自燃。这些差异可能与煤的水分、挥发分及煤岩成分有关。开采时应注意收集和统计不同的条件煤的发火期,以确保安全。

(四)地温

区内3个测温孔均未见地温异常。

五、开采技术条件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本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于简单类型,工程地质条件属于中等类型,其煤层属于低瓦斯矿井,但100m以下沼气含量迅速增加,煤尘具有爆炸性,煤易自燃。

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因核实区没有施工水文及工程钻孔,因此本次核实无法估算矿井涌水量,建议矿方在今后的矿井开采中要增加水文及工程地质工程,提高控制程度,减少投资风险。

2、本区瓦斯、煤尘、自燃发火倾向总趋势一致。CH4含量较西部的l 井田高,垂深100m以下迅速增加,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建井和生产过程中应继续监测,并应注意采取相应措施。

3、本区部分钻孔封孔质量较差,在巷道掘进及回采工作面过钻孔之前应注意分析封孔资料并提前进行观察,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建议建井时将第四系含水层封闭,并制定具体封闭措施,杜绝第四系潜水流入矿井,以减少矿井排水量及造成水患。

5、鉴于本区煤层不稳定,滑动构造对煤层有一定影响,建议加强矿山地质研究,总结规律,指导采矿。

6、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矿井主要防治水工作情况

(二)矿井防治水措施

1、井下水防治措施

(1)矿井开拓、开采所采取的防水安全保证措施

矿井开工前及开采时主要采取以下安全保障措施:

1)配备足够数量的探、放水设备;

2)留设足够的井田边界煤柱、防水煤柱和采区隔离煤柱;

3)井下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泵房、水仓、水沟、排水管路等排水设施,并保证足够的排水能力;

4)采掘工作面遇到构造时,应提前进行探放水,查明水文地质条件,采取必要的疏放水措施;

5)加强井下前兆观察,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6)主要巷道尽量布置在隔水层或弱含水层中;

7)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井下涌水量将增加,井下排水能力应随之调整;

8)在积水巷道应做好排水工作,保证运输畅通。

9)地质报告中预计最小涌水量为100m3/h,最大涌水量为140m3/h,本矿设计采用炮采工艺,顶板冒落裂隙带可能沟通含水层,因此开采时必需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突水措施。

10)随着矿井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应考虑老空区水对矿井安全的威胁,对采空区应及时添图,及时放出老空区水,并随时对采空区进行观测,必要时对积水放出后开采下阶段煤层。

11)本井田内的钻孔,虽然采用了全孔水泥封孔的措施,平均每米用水泥量24kg,封孔质量较好,但由于存在封孔前洗井不彻底、架桥位置不准、封孔资料不全等问题,建议开采到钻孔附近时注意采取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2)防水煤(岩)柱留设

1)防水煤(岩)柱的种类

本矿的防水煤(岩)柱的种类有:井田边界煤柱、防水煤柱等。

2)防水煤(岩)柱的留设原则

根据本矿的实际情况,确定防水煤(岩)柱的留设原则如下:

①防水煤(岩)柱的留设要与本矿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围岩物理力学性质等自然因素密切结合,与采煤方法、开采强度、支护形式等人为因素相互适应;

②施工前,需要通过计算及开采经验留设足够的防水煤柱。

③同一地点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留设煤(岩)柱条件时,所留设的煤(岩)柱必须满足各个留设煤(岩)柱的条件;

④对防水煤(岩)柱的完整性要求要绝对严格;

⑤防水岩柱中必须有一定厚度的隔水岩层或裂隙不发育、含水性极弱的岩层;

⑥防水煤柱的留设,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尽量降低煤柱的宽度和高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3)防水煤(岩)柱

①井田境界煤柱

井田境界煤柱一侧留20m。

②防水煤柱

煤层浅部防水煤柱留40m。

(3)井下探放水措施

1)探放水原则

采掘生产必须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本矿采掘生产遇到下述情况时必须采取探水措施:

①接近老区及废巷时;

②接近或穿越含水层、断层、含水裂隙时;

③接近封闭不良的钻孔时;

④接近各类防水煤柱或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

⑤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段,采掘工作遇到有突水征兆时;

⑥采掘地点受顶底板承压含水层威胁,煤(岩)柱厚度小于安全值时。

2)探放水措施

①采掘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

a、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时;

b、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时;

c、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

d、接近可能与水体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e、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

f、接近有水的灌浆区时;

g、接近其他可能出水地区时。

经探水确认无突水危险后,方可前进。

②安装钻机探水前,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加强钻场附近的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挡板;

b、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探水钻孔位于巷道低洼处时,必须配备与探放水量相适应的排水设备;

c、在打钻地点或附近安设专用电话;

d、测量和防探水人员必须亲临现场,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孔的位置、方位、角度、深度及钻孔数目。

③预计水压较大的地区,探水钻进之前,必须先安好孔口管和控制闸阀,进行耐压试验,达到设计承受的水压后,方准继续钻进。特别危险的地区,应有躲避场所,并规定避灾路线。

④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现场负责人员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并派人监测水情。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⑤探放老空水和钻孔放水前,必须分析查明积水量和水压等内容。预计可能有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涌出时,必须采取保障安全的有效措施。

3)探放水设备

探放水设备采用TXU-7.5A钻机,掘进工作面配备2台、放水闸门等。

2、地表水防治措施

地表水防治主要包括工业场地内的排涝、工业场地外雨水疏排及地面

水体的防护治理。

(1)工业场地防洪排涝

该矿井工业场地位于井田中部,为防止大气降雨形成积水对矿井造成威胁,工业场地外设置截水沟(排水沟为矩型断面,沟深0.4m,底宽0.5m、砂浆片石砌筑)、导流槽等防洪、排涝设施,以保证场地安全。

(2)地面变形的防治水措施

由于本井田煤层埋藏较浅,距地表较近,未来煤矿开采,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煤层回采放顶后,顶板发生冒落与垮塌,影响到地表,就会产生地面变形、塌陷。主要表现形式可能是地面沉降、弯曲、地裂缝等。

本井田有地表水、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中下侏罗统含煤段裂隙含水层、中下侏罗统砾岩段裂隙含水层含水。含水层水可通过受采动影响产生的裂隙进入煤矿井下,是影响矿井生产的主要水患类型。本矿生产时,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3条立井井筒井口均采取加高处理,高处地表2m;

2)完善工业场地原有的防洪排涝系统;

3)留保安煤柱;

4)塌陷区土地复垦,及时充填塌陷坑,堆置耕层土壤;

5)作好井上下图的对照,组织专职人员寻视开采区域地表塌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对地表裂缝及时充填并且夯实,防止地表与井下沟通形成联系。

(3)水文地质资料及水患类型威胁程度、井下涌水量、井田最高洪水位标高,在矿井投产前要落实,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4)地表水防治装备

1)防洪沟工程

为防止在地表塌陷区内形成积水导入井下,开采前,在地表开采范围

周边开挖防洪沟,以防止雨季形成大面积汇水而导入井下。

2)防洪道工程

本工业场地不受洪水威胁,因此不需设置防洪道工程。

3)防洪堤坝工程

本工业场地易受雨涝威胁,因此需设置防洪堤坝工程。

4)排涝工程

工业场地竖向设计,地面排水按0.5%的坡度确定。因此,场地内的雨雪水主要以地面排水明沟的排水方式,将场地内的雨雪水排至厂外低洼处。导入排水沟。

5)防洪、排涝等设备选择

在工业场地周边设计防洪堤系统已经完善,场地内的雨雪水以地面排水明沟的方式排除场外低洼处,不需设置排水设备。

3、其它措施

水文地质资料及水患类型威胁程度、井下涌水量、井田最高洪水位标高,在矿井投产前要落实,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井下防治装备及安全设施

1、排水设施

(1)设计依据

①矿井正常涌水量:100m3/h;

②矿井最大涌水量:140m3/h;

③排水高度161m,由副井排出。

(2)主水泵选型结果

选用3台MD155-30×7型水泵,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该水泵流量155m3/h,扬程210m,转速1480r/min。

配套电机YB315L1-4型电动机,160kW,660V。

红柳林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水对策

红柳林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水对策 红柳林井田地处神府侏罗纪煤田南区,煤层稳定,埋藏浅,开采条件简单,为国家优质动力 煤基地。煤层均赋存于侏罗统延安组,主要可采者5层,煤种牌号均为长焰煤和不粘煤,基 本上均属特低灰、特低硫的煤,发热量为28MJ/KG左右。地表地貌一般为平缓的沙丘地貌, 局部为梁峁冲沟地形,覆盖于地表的厚层冲积沙或萨拉乌苏组地层接受大气降雨后向深部地 层越层补给为本地区主要的水源。延安组地层与上覆保德组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经过漫 长的风化剥蚀形成较厚的风化层,延安组上部的风化层呈颗粒状堆积,孔隙发育,具有良好 的充水条件,当煤层上覆基岩地层较薄时可能造成煤层上覆地层冒落并伴随着发生透水事故,对煤矿生产安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并研究适合本 地区的防治水方案并对受水威胁程度进行分级,为预防采掘过程中发生冒顶事故和透水事故 具有重要意义。 1、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1、含水层 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含水层(Q4eoL+Q3S) 广泛分布于井田地表,岩性为粉沙-中沙,厚度0~24m,一般厚度9.58m,透水性好,沙丘滩地不含水或含水微弱。北一盘区因地表切割强烈,该含水层富水性弱。 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Q2L) 以亚粘土、亚沙土为主,呈互层状,含分散状钙质结核,孔隙度大,结构疏散,节理发育, 厚度12.65-42.85m,平均厚度28.4m,富水性极弱,本区属弱富水的透水层。 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基岩裂隙承压含水层( 4-2煤上覆基岩段) 岩性为灰色、灰黄色、灰绿色中-细粒砂岩、泥岩,局部夹粉砂岩、砂质泥岩,上部风化强烈,局部煤层顶板岩石已完全风化,裂隙发育,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及储水条件。厚度9.04-43.27m,平均厚度26.8m,风化带厚度9.04-32.98m,平均厚度21.7m,单位涌水量0.0009- 4.339L/m·s,富水性不均。 1.2、隔水层 新近系上统保德组粘土隔水层(N2b) 以棕红色粘土为主,结构致密、坚硬,根据钻孔揭露情况,所有钻孔基岩风化带至少均覆盖 有离石组红土和保德组黄土,红土厚度为36.80~71.83m,黄土厚度为12.65~42.85m,红土和 黄土厚度累计为69.44m(HS-4)~97.5m(HS-6)。 1.3、地下水补径条件分析 (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 沙层潜水以接受大气降水直接补给为主,凝结水补给微弱。该含水层的地下水流向受粘土隔 水层顶面形态控制,由高处向低处径流,最终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于沟谷或低洼处,在垂向 上通过蒸发作用排泄。在土层缺失区沙层水下渗补给下部风化基岩裂隙水。

煤矿xx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

xx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xx煤矿 xx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 xx煤矿地测科 2010.08

xx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 一、工作面概况 xx工作面位于二采区前进方向的南翼。东侧是23407工作面,现已回采完毕;西侧是23411工作面,尚未采掘。xx工作面总体位于一单斜构造之上,该区域煤层极不稳定,结构复杂,含二---四层厚约0.02—0.05米的深灰—黑色碳质泥岩、泥岩夹矸层,煤层倾角0—6°,平均3°,在局部由于受到的构造应力比较集中,煤层出现了拉伸、变薄甚至出现了无煤区。3、4#合并煤层顶板为中—粗粒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发育有泥页伪顶(灰---黑灰色);底板为黑---灰黑色泥岩。 该工作面切割巷的南部为武家山小煤矿,据相邻工作面的采掘资料可知,该小矿在该区有越界现象。另外,在工作面的西部有S7地质钻孔(封孔良好),据资料显示,该区域内煤层厚度约3.25米左右。 二、水情水害分析 1、地面水文地质情况 xx工作面位于新庄则村东侧,和尚峁西侧(现已搬迁),地表标高823—978米,沟谷纵横,地形复杂;大部为黄土层覆盖,多位耕地,沟底二叠系地层广泛出露;几条山间公路纵横穿过该面,有一条小河从工作面切割巷南部横穿而过。 根据采掘区域的地表调查,没有明显发现地表积水渗漏的渗水点,对井下开采的影响较小。 2、井下水文地质情况 xx工作面掘进过程中所受的水害影响主要有武家山采空区积水、23407采空区积水、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太原组灰岩水及奥陶系灰岩水。 1、在xx工作面靠近切割巷附近,将要受到武家山小煤矿越界的影响,据相邻工作面的资料分析,该矿非法越界开采(约30米左右),而设计切割巷距离武家山井田的保安煤柱约80米,且采空区内存在大量积水,积水量约37万m3,水压在0.5Mpa左右。 2、23407采空区积水:在xx工作面的施工过程中主要受相邻23407工作面采空积水的影响,必须加强对相邻采空区积水的排放。 3、3、4#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包括顶板S砂岩及底板K 砂岩,区内砂岩厚 3 度一般均超过6米,但富水性较弱,对掘进基本无影响,主要表现为微量的淋头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水工作情况汇报

科右中旗跃胜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水 工作报告 二0一四年三月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水 工作报告 一.矿井概况 一、位置与交通 矿区位于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东南40km,科右中旗白音胡硕镇东北60km,牤牛海煤田1区115~100勘探线之间(在矿区东部资源储量核实区的103~106勘探线之间),行政隶属科右中旗准太本苏木。其地理坐标如下:东经:121°54′30″—121°57′00″,北纬: 45°11′45″— 45°12′55″ 矿区西北距突泉县城40km,有公路相通。从突泉县向北沿111国道距乌兰浩特140km;向南距通~霍铁路白音胡硕火车站60km。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图1-1-1)。 井田对应地表为草原丘陵地带,无建筑物。 二、自然地理与区域经济 1、地形地貌 核实区地处牤牛海泡子南3km草原丘陵地带,海拔标高185m~190m,相对高差为5m左右 2、水系 牤牛海泡子(鱼场)与核实区之间有一丘陵相隔,两者之间无水力联系。 3、气象 本区属大陆性寒温带季风气候区,冬春干旱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变化大,年最高气温+40.4℃,年最低气温-30.2℃,年平均降水量440mm,多集中在7~9月份,年蒸发量1820mm。常年刮四至五级以上的西北风,大风日为38天,最大风速17m/s;霜冻期6~7个月,无霜期146天,最大冻

土深度2.0m。 4、地震 依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对照《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1900),地震裂度为Ⅵ度,为弱震区,近年来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 5、区域经济 区内以牧业为主,农业为辅,草原区适宜发展牧业生产,矿区东南5km 为准太本苏木殿吉嘎查。矿区附近工业较发达,西10km有突泉县吉诚煤矿和三星煤矿,西北20km有庆业煤矿,西80km有孟恩套勒盖银铅矿,西南70km有布敦化铜矿,北60km有莲花山铜矿。 6、矿区开发史 本矿井范围内先后有原铪敏煤矿、原泰山煤矿、原振兴煤矿、原兴山煤矿。跃胜煤业公司煤矿既由上述四个煤矿整合而成,原各矿井开发建设情况如下: 7、矿井电源 矿井双回电源分别引自高力板变电站及代钦塔拉变电站,线路电压等级均为10kV,导线均采用LGJ-70型钢芯铝绞线,线路长度分别为15km 及13km。一回工作,一回备用。当一回故障时,另一回可担负矿井所有用电负荷的用电要求。 8、供水水源 设计新建深井作为生活用水水源,同时在矿区设有一座400m3高位水池进行水量调节。 9、建设材料 矿井建设所用的砂、石、水泥、坑木、钢材等建设材料,除砂、石可在本地就地取材外,其它均需外购,本区靠近乌兰浩特及白城等工业城市,

综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报告

100xxx综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报告 一、工作面基本情况 100xxx综采工作面两顺槽及切眼沿10#煤层底板布臵,两顺槽掘进断面为4.2×3.4m,沿底板掘进,采用锚梁网索支护,工作面走向长1414m,宽180m。工作面标高为666-750m,相对应地面标高为870-1042m。100xxx综采工作面位于井田北部,工作面相对应地表无任何建筑物,也无河流通过。100xxx综采工作面北部为我矿矿界,相邻矿井为山西灵石昕益旺岭煤业有限公司,根据交换图纸资料显示,该矿未对此区域的10#煤层进行开采,东部为10#轨道下山,南部为实体煤,西部为交口河支流。该河流与10#煤层100xxx切眼底板相对高差120m,地表基岩出露,为确保安全生产,防止在10#煤层开采时该河流河水溃入井下,我矿在布臵100xxx工作面切眼时,针对此河流留设了150m保安煤柱,该河流对100xxx综采工作面的开采无直接影响。工作面相对应地表地势东高西低,地表出露大部分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厚度为0-50m,平均28m,工作面西部部分地段地表出露为第四系全新统及二叠系下统石盒子组。 二、工作面地质分析 100xxx综采工作面地层位于太原组下段中部。煤层厚度2.63-3.77 m,平均 3.2m,煤层厚度变化不大,煤层倾角3-5°,容重1.4t/m3,煤种为肥煤。工作面面积为247320m 2,储量为110.8万吨。工作面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厚度为3.7-8.2m,平均6.5m,灰黑色、粉砂质胶结,节理发育,含

植物化石及黄铁矿结核;工作面直接底为泥岩,厚度为1.75-4.85m,黑色,泥质结构,性脆,含炭质。根据100xxx 两顺槽掘进资料显示,该区域夹矸分布2-3层,工作面顺槽0-1000m夹矸多为三层,工作面顺槽1000m后夹矸多为两层。 该面地质构造较简单,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未揭露出大的断层,但不排除工作面中部有断层出现。另外,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共揭露2处陷落柱,其中100xxx运输顺槽一处(X-6:长轴≈16m短轴≈9m面积≈110m3),100xxx回风顺槽一处(X-7:长轴≈44m短轴≈23m面积≈735m3),陷落柱充填物全部为泥岩及不规则松散块,陷落倾角为75°-85°,在工作面揭露陷落柱后,矿探放水队对陷落柱进行了针对性探测,探测结果几处陷落柱均无导水性。 三、水文地质情况 (一)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 工作面上方属丘陵地貌,地处吕梁山东麓。地貌属低山—丘陵区,地形沟谷纵横。根据井田岩性特征和含水性质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上石炭统太原组石灰岩含水层和中奥陶统灰岩含水层。现将各含水层分述如下: 1、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井田大部分为第四系地层所覆盖,厚度为0~50.00m,平均厚度为30.00m,由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粉砂、细砂、

矿井水情水害分析报告

矿井水情水害分析报告 (一)、矿井位置、范围及四邻实际地理情况: 1、位置及交通 2、自然地理 矿区地势平坦,地形标高+490—+488m,地貌类型为:构造剥蚀地形,剥蚀堆积地形、侵蚀对基地型。 (1)、构造剥蚀地形 由喷发玄武岩经过强烈的剥蚀作用形成的低山台地,分布于矿区西部山顶,定西标高+600--+700m。 (2)、堆积地形 因剥蚀作用所形成的地形分布于矿区西部,主要表现为低山丘陵及黄土台地,地形标高为+500—+690m,台地上大面积积沉积着厚层状中更新统合晚更新统的风成黄土。在表流作用下,冲沟发育,多为“V”字形和“U”字形。沟深一般2—30m。 在坡积作用下,台地边缘形成坡积裙,标高+495—505m,是由黄褐色亚砂粘土组成。 (3)、侵蚀堆积地形 该地形分布于全矿区,地势较为平坦,地形标高+485--+500 m,表面沉积1-7 m 厚亚粘土及砂土。河漫滩为细、中、粗砂、砂砾石夹亚砂土薄层透镜体。 3、气象 (1)、气象

本区气候为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型,年气温变化大,冬季较长干冷,夏季炎热,春秋两季少雨多风,主要气象要素:(2)、降水量 根据气象站1951-2003年共53年气象资料,历年平均降水量m m,多集中在6-8月份,降水量为m m,占全年降水量的%,历年最大降水量为m m ( 1954年),最小为m m(1951年),降水量强度夏季最大,冬季最小,秋季比春季大,降水量的多年变化周期约十年左右。 (3)、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为℃,最高气温为7月份,极值为℃(1955年7月3日),最低气温1月份,极值为℃(1956年1月21日),月平均气温℃。 (4)、蒸发量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m m,最小为m m。5月份平均蒸发量为m m,1月份最小为m m 。 (5)、相对湿度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月份最大为67%,3月份最小为36%。 (6)、地面温度 历年平均地面温度为℃,其中1,2,11,12月份的平均地面温度在0℃以下,冻结日期为11月20日,解冻日期为4月30日,最大冻土深度为m(1977年3月29日)。 (7)、风速风向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矿山地质构造、矿井水文地质和地表 水文地质。 1. 矿山地质构造 矿山地质构造是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地质构造差异导致地下水流 动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影响矿业生产和环境质量。例如,岩层倾斜会导致地下水流 动加速,地下水位降低,同时导致地面水源枯竭。断层和岩溶地貌的存在也会导致水流的 不稳定和水质的恶化,给矿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安全隐患。 2. 矿井水文地质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指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内部水文地质环境。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是指与煤层底板和顶板相邻的岩石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影响瓦斯涌出、自燃和煤层开采的 稳定性。矿井内部水文地质环境则与矿井排水有关,主要包括地下水方式、位置和流量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矿井排水和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地表水文地质主要指矿区地表水体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环境。矿区地表水主要 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类。地表径流主要受当地气候和地势因素的影响,易造成山洪、汛期流量增大等灾害。地下径流主要与矿山废弃物堆放和矿井排水系统有关,直接影响矿 山生态环境和周边水源安全。 二、防治水措施 根据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水措施。一般来说,防治水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科学合理的矿山规划设计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矿山的规划设计。科学合理的矿山规划设计能够 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从根本上防治水患。 2. 加强地质勘察和监测 地质勘察和监测是防治矿山水文地质灾害的关键。通过地质勘察和监测,能够了解矿 山地质构造、矿井水文地质和地表水文地质等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水患隐患。 3. 加强矿山排水管理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12210上付巷掘进工作面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编制单位:地测科 技术负责人: 编制时间:2012年2月15日

12210上付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为加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贯彻落实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严防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特针对12210上付巷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一、井田水文地质情况: 本井田北部以魏寨南断层为界,南部以宋大铁路线为界,西以任岗滑动构造为界,井田走向长度×公里,倾斜宽×公里,井田面积为×平方公里,井田范围内没有水库、河流等地表水体。本井田主要含水层是奥陶系灰岩,含水较丰富,距煤层底板80m左右,对开采造不成大的威胁。13采区位于井田西部,依《××××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分割)报告》,认定东沟断层南部地段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13采区中部有东沟断层、任岗断层和滑动构造发育,西部与东沟煤矿相临,西南有七里岗断层和七里岗支断层存在。 矿井11采区、12采区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井田北部有小煤窑存在,并且与11采区相连通,11采区现已回采完毕,11采区老空水可通过底板泄水巷自流入-150轨道大巷,对矿井生产无影响。二、12采区位臵及范围

1、12采区位于矿井-150水平东翼;东至井田东部边界;西、南部至F3断层;北部为11采区采空区。采区东西走向长约1000m,南北倾斜宽约800m,二1煤层开采上限标高-126m,下限标高-240m。本区段构造简单,大致呈单斜构造。煤层走向40°~60°,倾向130°~150°,倾角12°~20°,平均16°。本采区采二1煤层,为二迭系山西组地层,埋藏稳定,平均厚度5.76米,为稳定型煤层。根据11采区开采情况知,工作面涌水均为顶板砂岩水,涌水量较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二1煤层顶板常为黑色泥岩或灰黑色砂质泥岩,富含植物化石,间接顶板为深灰色细~中粒砂岩,俗称大占砂岩,个别地段成为二1煤层直接顶板。其底板多为灰黑色泥岩和深灰色砂质泥岩,个别地段为炭质泥岩底板。依据《×××井田精查地质勘探报告》和本矿《地震勘探报告》提供资料,本区内无大的断层和褶曲。 三、12210上付巷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1、12210上付巷概况 12210上付巷位于12采区东翼,在12采区皮带下山开口,采用无煤柱护巷,即沿12190运输巷空边掘进,方位53°,设计长度680米,采用U型钢半圆拱支护,断面11.5m2,巷道沿煤层底板掘进,预计掘进标高-207—-251米。12210上付巷地质构造相对较简单,煤层底板起伏变化不大,顶板岩性为细粒砂岩和砂质泥岩,二1煤层呈黑色、粉状及粒状、煤质较好。12210上付巷煤层厚度7.0~9.0米,厚度变化不大,平均8.0米。

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和水行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山西××××煤业有限公司100104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编制: 科长: 总工程师: 山西××××煤业有限公司 2019年6月5日

100104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 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一、工作面概况: (1)地面位置情况 该工作面位于副斜井北部偏西1132m-1573m,秦家源西部保护煤柱,地面无其它构筑物、河流等分布。 (2)井下四邻关系 该工作面位于一采区北部,开口位置位于一采区运输巷北段,南邻东回风巷,西邻一采区运输巷北段,北邻100102工作面(未形成),东邻矿井未采掘区域。100117回采工作面长度为643m,工作面90米。 (3)工作煤层情况及储量情况 该工作面主要为单斜构造,煤(岩)倾角平均5°左右,煤层厚度0.8m—1.2m,平均1.0m,以亮煤、镜煤为主,其次为暗煤。煤容重1.47t/m3。地质储量为77190t,可采储量68200t。 二、地质构造及老巷情况 1、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 100104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地质类型中等。 工作面在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内揭露4条断层和3个陷落柱,对工作面回采工作有较大的影响。

2、老巷情况 根据《山西××××煤业有限公司生产地质报告》、《山西××××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补勘报告》、《山西××××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类型划分报告》、《山西××××煤业有限公司水患隐患补充勘探报告》和《矿井防治水分区论证报告》显示,工作面回采范围内10号煤层中不存在老空积水情况;上覆煤层不存在老空区。 三、水害因素分析及评价 1、地表水:该工作面对应地表无河流、湖泊等其他水体。 2、顶板水:该工作面10号煤层顶板约8米处为K2灰岩,含水性较弱,但部分地段裂隙,回采过程中,顶板水影响较大。 3、断层和陷落柱水: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矿井水文类型划分报告》、《矿井水患补充调查报告》和宝华煤业现有巷道揭露情况,工作面内含3个陷落柱和4个断层,揭露过程中有少量渗水现象,掘进期间对陷落柱和断层进行了钻探和物探,各钻孔未出现出水现象,因此预计断层和陷落柱对工作面的安全影响不大,预计正常涌水量2m3/h,最大涌水量5m3/h。 4、老空水:根据《山西××××煤业有限公司生产地质报告》、《山西××××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补勘报告》、《山西××××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类型划分报告》、《山西××××煤业有限公司水患隐患补充勘探报告》和《矿井防治水分区论证报告》显示,工作面

矿井水文地质的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矿井水文地质的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矿井水文地质是矿山水文地质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矿井内外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变化规律。矿井水文地质的划分可以从矿井水源、矿井排水、矿井地质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 一、矿井水源的划分: 1. 地表径流:包括雨水以及地表水的径流进入矿井。 2. 地下水:主要由岩石裂隙或者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进入矿井。 3. 矿体中的积水:矿体中的积水,例如滞留在采矿区域的积水。 4. 空隙水:由于地下开采活动引起了岩层破碎,导致空隙中的水进入矿井。 二、矿井排水的划分: 1. 排水量:根据排水量的大小,可以将矿井排水划分为小型或大型排水。 2. 进行水域排除:排水工作中是否需要进行水域排除,可以将矿井排水划分为水域排除和非水域排除。 3. 随时井和排水井: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矿井排水可以将排水井分为随时井和排水井。 三、矿井地质条件的划分:

1. 含水层:根据矿井地质条件,矿井所处的含水层可以划分为单层含水层、多层含水层等。 2. 岩性:根据岩石的性质,将矿井地质条件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矿井地质。 针对矿井水文地质的特点和划分,我提出以下几点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水文地质勘查:在矿井建设前期,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对矿井水源、地下水流动规律等进行综合调查和分析,准确评估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风险。 二、合理设计矿井排水系统:根据具体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设计合理的矿井排水系统,包括排水井的位置、布设、水力能力等方面。同时,应考虑到矿井排水对周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避免引发新的水文地质问题。 三、加强矿井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矿井水文地质监测体系,监测矿井水位、水质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矿井水文地质问题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处理。 四、加强水资源保护:在矿井建设和开采过程中,要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合理利用和管理矿井内外的水资源,尽量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研究和应用新的防治水技术:积极研究和应用新的防治水

煤矿地测防治水工作现状分析及预防措施

煤矿地测防治水工作现状分析及预防措 施 摘要:在煤矿井工开采中,水害的问题尤为重要。因此,煤矿水害的主要原 因是煤矿开采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形成一个较低的势能点。随着煤矿开采深度 的增加,煤矿水害愈发严重。一旦发生大型水灾事故,救援将变得极为困难。虽 然很多煤矿都极力开展煤矿防治水工作,但是水害仍然会发生,这一方面是由于 煤矿水文地质具有复杂性,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水措施。通过分析目 前煤矿防治水面临的困境,探讨解决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煤矿地测;防治水;现状;预防措施 引言 近年来,煤矿水害频出,给煤矿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鉴于此,做好煤矿的防治水工作,优化安全管理措施极为关键。煤矿要结合生产实际和国 家有关防治水标准要求,深刻认识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应用升级防治水技术, 采取一系列管理策略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1煤矿防治水面临的现状分析 1.1煤矿水源判断困难 在煤矿防治水工作中,对煤矿水源进行判断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煤矿水 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上覆岩层含水层水以及采空区积水等,如图1所示。由于煤矿地理位置的不同,煤矿水源的主要来源会存在显著的不同。例如,有的 矿区受到上覆岩层含水层水影响较大,有的受到地表水体影响较大。然而,在实 际过程中对矿井涌水来源判断存在较大的困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天气状况的不确定性,在遇到特大暴雨时,地表水涌入到井下,导致煤矿涌水量 发生异常;(2)受开采影响,由于开采造成了局部地区形成低压力区会改变含

水层水径流方向,原水文地质条件发生改变。若不能对矿井水源进行准确地判断,则很难采取针对性地防治水措施,这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 1.2防治水理论不完善 煤矿防治水的关键在于能准确找到富水区域,并能大致估算富水区静储量。 只要掌握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就很容易实现科学高效的防治水。然而在实际开 采过程中,很难准确查清富水区域,这导致防治水工作量很大,需进行大量的超 前探查工作。另一方面,不能准确预估区域静储量,这是由于水源的来源和流量 的变化具有复杂性,主要受到岩层渗透性不均匀的影响。在不明确静储量的情况下,贸然采用注浆或抽水措施,很有可能导致防治水工作效果不理想。目前,一 些专家在某些矿区进行了大量防治水科研试验,形成了一些防治水理论,并取得 了一些应用效果。但是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性较大,很难进行有效的推广和应用。例如,针对防水煤岩柱宽度的计算已形成多种公式,但在留设煤岩柱时需考 虑周围的水源情况,公式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1.3防治水队伍建设层次不齐 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开展依赖于专业的防治水队伍。然而,目前许多煤矿防治 水队伍建设层次不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防治水技术人员本身就 比较匮乏,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用具有丰富的 防治水经验,这样的人员在煤矿企业内本来就少:(2)煤矿行业属于高危行业,虽然我国高校已经培养了大量的地质专业大学生,但是这些大学生不愿意到煤矿 企业去工作;(3)防治水人员待遇低,与采煤一线人员相比,煤矿防治水专业 技术人员的整体待遇比较低,而且上升的空间十分有限;(4)许多煤矿企业对 防治水工作不重视,很多防治水技术员多是兼职且未成立专门部门。 2完善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对策 2.1注重开展水文地质勘探工作 注重开展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查清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有针对性 的防治水措施。勘探工作进行的前提是工作人员借助先进的勘探设备,创新操作

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 山西吕梁离石永宁煤业有限公司 水文地质情况汇报材料 一、矿井水文地质基本条件 山西吕梁离石永宁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城北街道办下安村行政区划属吕梁市离石区城北街道办管辖地表属晋西北黄土高原中低山区整体地貌为西高东低的侵蚀黄土地貌以黄土梁、峁为主沟谷较发育。井田流域属黄河三川河水系。井田内没有常年性河流发育仅在雨季时沟谷中汇集雨水形成洪流流入北川河北川河在离石区西与东川河、南川河汇集向西流入黄河。 井田总体构造为一轴向近南北的向斜在此基础上局部发育次级小型的向背斜。地层倾角一般2°~8°西缘局部倾角可达20°~24°。4号煤层采掘中井下揭露2条落差4.5m的层间正断层和7个陷落柱无岩浆岩侵入。矿井在建设施工期间未揭露大型隐伏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 (1)含水层:井田内主要含水层有奥陶系中统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砂岩裂隙夹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

层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第四系、上第三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等5个含水层。 其中奥陶系含水层在井田内全部被覆盖水质为HCO3— C a·Mg 型水位埋深180m推测本井田奥灰水位在805-813m。 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和二叠系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对井田4号、10号主煤层的开采影响最大据井田钻孔资料太原组有3层石灰岩从上到下分别是L5、K2、L1石灰岩裂隙发育水位标高929.44m单位涌水量0.0047L/s·m渗透系数 0.0131m/d水质为HCO3·SO4-Mg·Na型矿化度0.69g/L。属弱富水性含水层。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岩性以细、中、粗砂岩为主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单位涌水量0.008—0.022L/s·m 渗透系数0.0028—0.012m/d水位标高955.62—980.4m水质 HCO3ˉ.SO22-—Ca2+.Mg2+.Na+型矿化度0.696g/L。该含水层不连续富水性差局部甚至无水。 其余三个含水层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 (2)隔水层:井田内主要隔水层为二叠系山西组泥岩隔水层石炭系太原组泥岩隔水层石炭系本溪组泥岩隔水层三层。其中山西组4号煤层以下是一套以泥岩为主的地层井田内沉积连续、稳定是山西组和太原组之间较好的隔水层。太原组10号煤以下晋祠砂岩以上有一组泥岩厚10.20~32.68m虽厚度变化较大但层位较稳定是较好的隔水层。本溪组为一套泥岩粘土岩、铁铝岩为主的

煤矿防治水汇报材料

煤矿防治水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您们检查指导工作。现在,我就我矿目前的基本情况及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矿井基本情况 1、企业概括。一五一煤矿有两个井,一井和二井(证照齐全独立),一井一采区和二井为生产采区,一井二采区在进行技术改造。 一井设计生产能力___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___万吨/年,开拓方式为片盘斜井,主要可采煤层为Ⅱ号煤层,目前开采煤层厚度___m左右,煤层倾角15°左右,属于低瓦斯矿井。 二井设计生产能力___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___万吨/年,开拓方式为片盘斜井,主要可采煤层为___号煤层,目前开采煤层厚度___m左右,煤层倾角10°左右,属于低瓦斯矿井。 (1)、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 (2)、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3)、矿井供电系统为双回路供电电源。 (4)、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一井正常涌水量___m/n,最大涌水量___m/n。二井正常涌水量___m/n,最大涌水量___m/n 3333 (5)、矿井为低瓦斯矿井,煤层自燃倾向为一类,易自燃,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6)、井下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情况 瓦斯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讯联络、人员定位五大系统全部投入运行,紧急避险系统按照设计将于___年___月前施工完毕。 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我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型,涌水量表现为东大西小,浅大深小之规律。地表水系不甚发育。从建井至今的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表明,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表河流无明显关系,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 矿井的主要含水层有煤层顶板含砾粗砂岩含水层,富水性一般;底板含砾粗砂岩、砂岩含水层,平均厚度___m左右。含层状孔隙-裂隙水,向下逐渐变为裂隙水,富水性逐渐减弱。 ___年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重点是。顶板砂岩水、断层水、钻孔水。 三、排水系统 1、一井一采区矿井排水系统为两级排水,全矿井正常 3涌水量为___m/h,井下出水点的涌水量非常稳定,排水系统 配备齐全,满足矿井的安全需要。 主水仓___台水泵,型号150d30___7型___台,电机功率132kw,主排水管路直径为φ钢管,管路的最大排水能力为___m/h,长度都是___m,水仓容积为___m,水泵排出能力为 3150m/h。 2、二井矿井排水系统为两级排水,全矿井正常涌水量 3为___m/h,井下出水点的涌水量较稳定,排水系统配备齐 全,满足矿井的安全需要。 主水仓___台水泵,型号150d30___7型___台,电机功率132kw;型号150d30a___7型___台,电机功率160kw。主排水 3管路直径为φ钢管,管路的最大排水能力为m/h,长度都是 33300m,水仓容积为___m,水泵排出能力为___m/h。 3、一井二采区矿井排水系统为两级排水,全矿井正常 3涌水量为___m/h,井下出水点的涌水量非常稳定,排水系统 配备齐全,满足矿井的安全需要。 主水仓___台水泵,型号150d30a___7型___台,电机功率160kw;型号___md45___6型___台,电机功率110kw主排水管 3路直径为φ150钢管,管路的最大排水能力为m/h,长度都

矿井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矿井水文地质分析报告LT

给作用弱,补给量有限,加之二1煤层顶板有较厚的隔水层的阻隔,故一般情况下,大气降水对开采二1煤层影响不大。 地下水迳流补给:受各含水层储水条件(或水压力状态)的改变、及隔水层厚度变化和矿区范围内断裂构造的影响,各主要含水层之间常常发生水力联系,形成含水层之间的补给即地下迳流的补给或“越流”补给。由于F5断层的存在,使区内煤层层位与区外寒武、奥陶及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岩段相对接并产生水力联系,使得边界及开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生产中当开拓回采井巷接近断层时,应采取先探后采等防水措施,并留设足够的防水煤柱,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2、老空、老塘水 本矿区浅部为二1煤层采空区,推测会积存有老空老塘水。其浅部采空区是威胁矿井后期生产的潜在危险因素,当顶板冒落破裂带与矿坑相沟通时,将会危及矿井生产安全。 3、地下水 (1)第四系冲洪积含水层水:该含水层透水性较强,富水性差别较大,但静储量较小,对矿井无威胁。 (2)二1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水,岩性为深灰色含生物屑泥晶灰岩,含燧石团块,具裂隙和溶蚀现象,含水不均,富水性和导水性较强,厚度7~14m,平均厚7.40m左右。煤层采动后主要通过含水层断面以渗入形式进入矿坑,易于疏排,对矿井安全生产影响不大。 (3)矿区内发育的断裂构造主要为中部的F9、F10和矿区边界附近的F5断层,断层走向均呈北东向。其中,F10落差30~70m,使下盘煤层层位与上盘的二叠系碎屑岩段相对隔水层对接,而上

盘煤层层位与下盘太原组的灰岩含水层岩段相对接;F5断层落差20~80m,使区内煤层层位与区外寒武、奥陶及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岩段相对接,构成矿区南部的供水边界;一般情况下,在较大的断裂构造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应力牵引、拖拉作用而在断裂带两次形成较密集的羽状断裂,破坏了底层的连续性,使各个含水层间产生不同程度的水力联系。同时,断裂破碎带为地下水的运移、富集提供了通道和空间场所。因此,推测在F10、F9和F5断层及其附近为地下水的相对强迳流带或相对富集区。生产中当井巷接近上述断层时,应采取先探后采等防水措施,并留设足够的防水煤柱,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正常情况下不会直接对矿井充水,对二1煤层开采威胁不大。 四、存在问题 (1)矿井存在较大面积的采空区,势必成为本矿矿井充水的隐患。查明采空区的分布状况和积水情况,彻底排除隐患,并制定相应的防水措施,尤其在雨季更要加大水害防治工作。 (2)随着未来采空区的不断扩大,地面会出现裂缝、塌陷现象,因此应将强对地表情况的跟踪观测和治理,及时回填地面裂隙和塌陷区。 五、措施及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在今后生产过程中,掘进工作面施工前采用瞬变电磁超前物探,坚持大钻探、小钻验的原则,通过图纸资料综合分析摸清水患“异常区”、低阻区范围和突水影响程度。同时对本矿井采空区积水范围、积水量和积水标高及时填图,采掘工作面做到采掘前水害资料清晰、安防措施到位。采掘作业施工当中坚决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

XX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XX有限公司播州区马蹄镇XX煤矿 (XX采煤工作面) 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 分析报告 二O一九年九月二十日

XX采煤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 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一、工作面概况 1、地面位置 XX采煤工作面地面位置为荒山坡及部分民房(已赔偿搬迁),无水库、池塘、河流等水体,无工业设施及建筑物,地面标高+920m~ +1026m。 2、井下位置及四邻情况 XX采面位于井田西翼,布置在第一水平一采区,井下标高+761~+793m ,其巷道上部是110401采面采空区,下部C9、C14煤层均未开采,南部是111402采面采空区;北面为矿界,C5、C9、C14均未采动;西面为落差1.5m的小断层;东面与主斜井、回风下山、区段石门相连接。采面平均走向长300m,平均倾向长93m,开采面积27900m2,资源储量5.51万吨。 根据调查、资料统计和经过老工人了解到,在2014年4月前回采110401采面时,已将C4煤层采空区积水全部放出,目前矿井涌水观察点2#和3#观察水量为C4煤层采空区流水,其涌水量均在7m³/h以下,现西翼C4煤层采空区均已无积水。 二、矿井地质特征 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和长兴组,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第四系。含煤岩系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现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⑴、二叠系(P) 中统(P2) 茅口组(P2m):上部为浅灰色中厚层含生物碎屑灰岩,含少量燧石团块,局部夹泥灰岩及泥质条带;下部为灰色中厚层灰岩。风化面光滑,方解石脉发育。区内未见底,厚>100米。 ⑵、上统(P3) 龙潭组(P3l):为灰、浅灰、深灰、灰黑色薄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的韵律层,夹中厚层状灰岩,底部为含黄铁矿粘土岩。是本煤矿的主要赋存层位,含煤7层,含可采煤层4层(C4、C5、C9、C14),其它煤层厚0.4~0.5m。产腕足类化石和生物碎屑化石,厚105米。 长兴组(P3c):主要为灰色、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状灰岩,含燧石结核,底部为深灰色中厚层泥质灰岩及少量钙质页岩,厚38~52米。 ⑶、三叠系(T)下统(T1) 夜郎组(T1y):按岩石组合特征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T1y1):为黄绿色、灰绿色页岩夹簿层泥质灰岩。为灰绿、灰、深灰色薄层状泥岩、钙质泥岩、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状泥质灰岩,底部为1~2层灰绿色含蒙脱石粘土岩,厚8~10米。 第二段(T1y2):上部为灰至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状细晶灰岩,近顶部为一层鲕粒灰岩;下部为灰色、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灰岩、泥质灰岩,缝合线构造发育,厚180~220米。

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面临的问题及防治措施分析

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面临的问题及防治措施分析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地质防治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但是在实际的生产中,也会 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从问题出发,总结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防 治措施。 1、采区水文地质状况复杂,控制难度大 由于煤矿采区的水文地质情况比较复杂,而且又受到自然气候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因 此控制难度非常大。在采煤过程中,如果失控,轻则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重则会对矿井 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2、水文地质数据不足,预测控制难度大 由于采区水文地质状况的复杂性,需要依靠大量的水文地质数据进行分析,但是很多 煤矿并没有足够的数据。因此,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的预测和控制难度也相应增加。 3、水文地质监测不到位 对于煤矿来说,正确有效的水文地质监测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在实际的生产中,由于 种种原因,很多煤矿水文地质监测往往不到位。这不仅影响了地质防治水工作的效果,也 增加了煤矿的安全风险。 4、地质防治水的投入难以保障 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需要大量的投入,需要投入大量的费用、人力和物力等等。但是 在一些煤矿中,由于各种原因,地质防治水的投入往往难以得到保障。 1、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和监测 对于煤矿来说,水文地质数据的充分掌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煤矿应该积极开展水文 地质调查和监测工作,充分掌握采区水文地质信息,为防治水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2、加强监测设备及技术的国产化 监测设备的价格昂贵,为了降低监测成本,提升投入效益,应当加强监测设备及技术 的国产化,提高国产监测设备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3、加强科技创新 目前,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的技术手段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仍然存在各种不足。因此,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不断改进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的技术手段, 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2021年煤矿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总结》

《201 年煤矿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总结》201x年山西xx有限公司 大宁煤矿防治水(水害防治)工作总结 编制: 审核: 总工办经理: 总工办水文地质组201x年12月26日 大宁煤矿201x年防治水及水害防治工作总结 本年初制定的防治水工作计划包括,在70区巷道进行探白沟煤矿采空区,是否存在水害威胁巷道掘进及后期一六工作面回采;南大巷、西大巷和二三采区集中回风巷继续施钻探水,查清前方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为各掘进队提供更加详细的资料。310区继续向北掘进并探水,保证安全生产。 本年度矿井生产在矿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及总工办全体同事的共同配合下,总工办地质组圆满的完成了201x年度矿井防治水的各项工作内容,为了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扬长避短,鼓足信心做好201x年度大宁煤矿井上下防治水工作,现将今年防治水工作总结如下: 1、70区探水 由总工程师组织牵头,由总工办联合抽放部设计了70区探放白沟煤矿采空区积水的设计,并经过安全部、质量办、生产部共同监督参与,抽放队施工,并顺利完成探水工作,探清了白沟煤矿的情况,

为70区巷道掘进和后期一六工作面回采提供了充足的资料。 2、雨季三防及防治水制度 由总工办牵头编制矿井防治水制度汇编,并成立专门的矿井防治水机构,并以公司文件下发。根据人事、组织关系变化,及时下发了今年“雨季三防”文件,重新划定了工作职责范围,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责任,提前储备抢险物资,组建了抢险队伍;对“雨季三防”前期准备工作组织了多次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责成有关单位迅速进行了整改,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认真细致地工作,保证了我矿汛期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保障了国家财产免受损失。 3、完成了106工作面的坑透工作 采用坑透仪,对106工作面进行井下电磁波透视工作,提前为106工作面的回采做好准备,对工作面内可能存在的构造进行分析,为综采工作面的防治水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310区工作面,掘进过程中瓦斯较大,经相关部门研究确定,对310区巷道进行工作面补打钻孔,不仅降低了该区域煤层瓦斯浓度,也对工作面的防治水工作提供了依据,保证了该区的掘进工作正常进行。 4、继续正常进行南大巷、西大巷、二三采区集中回风巷的探水工作 抽放队继续施工南大巷、西大巷、二三采区集中回风巷区域的探水钻孔,为这三个面的安全掘进提供了准确的地质资料。 5、每周二的大检查及雨季三防检查中,发现地面均存在不同程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实施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

XX神火隆源矿业XX 11011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 一、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地面位置 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X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11011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11031工作面(未采),西侧为11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 11011风巷工程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 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机巷工程量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1 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切眼工程量83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风巷里口,沿二 1 煤层顶板,按方位角164°掘进与11011风巷。巷道由西向东为15°~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 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XX组二 1煤层掘进,二 1 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 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厚度约25m,局部夹二 3 煤,厚度(0-0.2m)。 二 1 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5m。煤(岩)层倾角15~17°,平均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

掘进X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三、水文地质情况 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0.145~0.992m3/s之间。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 2、小窑、古空、采空区积水 据以往地测资料及工作面迎头物探报告,工作掘进过程中需穿老巷,可能存在少量积水。工作面北部为西高一村二矿采空区,因该采面开采产生的顶板沉降及裂隙,局部可能有少量顶板砂裂隙水经老巷渗透至工作面,对工作面掘进施工可能有一定影响。 3、其他 无疏水钻孔、暗河、溶洞和导水陷落柱,不接近有积水的灌浆区。 4、主要含水层、隔水层 1)主要含水层 (1)寒武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 根据矿井2018年7月竣工的井下寒武系灰岩含水层观测孔(3#孔),寒武系灰岩水水位标高+36.5m,渗透系数0.142567 m/d,单位涌水量0.0231 L/(s·m),目前该水位标高已降至+3.5m。从数据结果看,该含水层相比于勘探时期富水性有所减弱,已经属于弱富水含水层,但在生产过程中,仍要主要防治该含水层通过断层、采动裂隙等通道向矿井突水。 (2)XX组下段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