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六壬的预测机理
大六壬准确率有多高,大六壬的预测优势——天玄网

大六壬准确率有多高,大六壬的预测优势——天玄网一些人不相信命理,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很多事情完全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对于大六壬的准确率有多高,估计只有那些专注于研究大六壬的朋友才知道了,如果有人说是100%的准,那么就显得比较虚假了。
大六壬准确率有多高1,起课的方式不同的事情,起课的方式不一样,尤其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最好用活时起课,正时课反倒不适合。
比如今天左眼皮跳的厉害,看看怎么回事?用活时起课比较合适;如果对方是突然到来,刚刚发生了事情来问题,这时候用正时课很合适,奇准,因为天机已现。
这是我通过大量的实践对比发现的,将事情的正时课和活时课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起课的方式确实要根据所测事情的类型而定!而且准确率也与起课方式挂钩,准或不准,就看你采用什么方式起课!当然,掌握起课的方式需要大家在实践中去慢慢的摸索,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掌握的。
2,年命的运用我看到很多易友断课都不用年命,直接说结果,我敢肯定这样的断课准确率不会太高,为什么呢?比如某个人测考试,你根据这个课,断他能过。
我想问问,如果是10个人同时来测考试,都能过吗?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课本身就没有吉凶,课因人而异,因为有了年命的不同,课体就会有吉凶差异。
因此,不会用年命的易友,一定要学会用年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断课的准确率!3,一件事反复测与网络断课这一点我是非常的有体会的,有些人不懂六壬而到六壬区发帖子,起好一课给人看完了,而又贴一个不同的课到六壬预测区找老师预测,我是经常碰到这样的人,所以深有体会。
这样的课就不说准确率了,就不必要纠结断错是为什么了。
还甚至有些女性,为了一段恋恋不舍感情,天天找你测,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人,为了感情测10几个课的,把六壬课测着玩,你说这样的课准确率有多高?所以我个人是很少到论坛测课的,因为你搞不清楚对方是什么情况,是乱测还是闹着玩的。
六壬忌讳一件事情反复测!4,理论体系的完善如果前面三者都没有问题,而断错了课,那就是个人理论体系的问题了,需要你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修正了,理论的修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大六壬的预测机理(三)

大六壬的预测机理(三)不过,对于苦心钻研数术的人来说,“天机”就不为天机了,这个天机就是我们洞察天地间一切事物发展机率的转折点,或者叫做“机变点”。
那么,我们如何发现天机呢?天机就在人和事物开始产生变动的一刹那或一闪念之中。
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人都是处于一定的事物之中,事物的自然变动会对人的思维发生作用,而人的思维运动也会对事物产生重要的影响。
故动则为机,机的变化为动,通常人们说:“灵机一动。
”就是这种“天机”的闪现。
会捕捉天机的人,才能真正懂得预测。
天机一动,要对某具体事物进行预测的信号便闪现出来。
这时,便存在了一个“机”,这个“机”,就是该事物的“天一”、“太乙”或“太一”,等等。
将其代入太极模型,就形成了完整的预测。
第二节太极展开、矛盾分化我们要看清楚整个事物的发展和现状,光把它变成一个质点来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把它分解开来,把它里面的每一个部件、每一种成份都显现出来,我们才能得到更精确的结论。
如何分解呢?古人非常聪明地发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对于它物而言的。
如果没有开始,也就没有所谓的终结,没有好的对比,就谈不上坏的。
而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任何事物都离不开天地的范围。
于是,事物最早的两种成份就是天地。
任何事物都包融于天地之中。
从太极的0或1中,最早分化出二,即两仪的运动。
这就是六壬设立天地盘作为起变标准的最站得住脚的依据。
天地即立,事物轮廓即现,事物的第一层便被打开了。
二的出现,是一进化了一个层次,但它也是很粗糙的。
毛泽东经常说:“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
”我们看问题,总是要从两个角度来看,所谓偏听则迷,兼听则明。
阴阳对立的两种事物从大体上可以反映该事物总的基本矛盾,这也是事物质点的一级分化。
事物矛盾对立的双方,其总的对立的焦点只有一个,但它们各自内部的焦点却是可以不断分化的,事物的矛盾运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运动,它可以无限细分,也可以无限扩展,正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总的矛盾只有一个,但它们各自内部的矛盾焦点却是不计其数。
大六壬直断的七个方面

大六壬直断的七个方面第一讲判断的原则一、分合。
为论述方便,我们把壬课依所占事体分类单一性和复合性的两种。
所谓单一型的壬课,指的是只需要回答“是”与“否”的课体。
比如能否发财,能否升官,能否恋爱成功,比赛胜负等等。
所谓复合型的壬课,指的是事情比较复杂,不是“单项选择”这一类型的“题目”。
在这类壬课中,有些课体涉及的方面还相当宽泛,诸如:我这段时间运气如何?未来找个什么样的对象?终生仕运如何?巴以局势将会如何发展?总体说来,前一类型的判断相对较为简易,但在求占中遇到的机率较小;后一类型判断相对复杂,有时甚至让人不知从哪里着手,但这类事体在占问中占的比率相当大。
显然,要想会断比较复杂的事体,必须从简单的事体学起。
因为所谓复合型的事体,必是由单一型的事体组合而成,只是因为组合而互相纠结包含,水乳交融,课体拿到手中,容易使人炫目,思维混乱,不知如何着手。
实际上,如果我们用“分析”的方法,把复合的整体分成几个部分或者几个方面,化整为零,对事体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再组合在一起,即可取得对事体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全面的把握。
所以,我们讨论壬课的判断,还应从简单的、有“猜测“、”嫌疑的“是”与“否”中学起。
二、主次。
六壬的判断,与纳甲判断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的判断并不是单一的就卦论卦,就爻论爻,执定一个用神,看其旺相休囚、死墓绝生即可断定整体吉凶。
一个六壬课吉凶判断的主要因素,一是课体,二是类神。
又因为大部分的课,类神实际上是课体的一部分,故壬课判断,以课体判断为主。
这里所说的课体,并不仅仅指元首、重审等九宗门,也不仅仅指课经中所列的六十四课课名,而在于课传组合的实质。
也就是说,它把课名、类神都包含在内,囊括了天地盘、四课、三传、年命的信息。
有人会说:“你这么一说,不是把六壬所有的东西都包容进去了?说了还不等于不说?”在这里,提出这样一个“课体”涵义的目的,就在于我们以“课名”为中心,把其他因素包容于内。
大六壬寄宫的原理

大六壬寄宫的原理
大六壬寄宫的原理是依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对宇宙能量场的影响规律,形成的一套完整的解读宇宙信息密码的智能、高效、准确的预测方式。
大六壬课式的结构由天盘、地盘、四课、三传组成,上下盘中间接触的地方就是人类活动的地方,上下盘盘面上的沟槽就是天地之气交融的作用力。
推动磨盘转动的动力就是日月五星的运转,而磨盘上盘加豆子的小孔即是旬空的位置。
大六壬以“月将加占时”起课,“月将”即是太阳所在十二宫的位置,作为太阳系内空间能量的主导力量,加占时之上,即锁定了当前时空的能量分布状态,把动态转化为静态进行分析研究,方便了推导预测。
大六壬寄宫是一种对人、事、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规律和三者之间相互影响规律的模拟分析工具,揭示了宇宙间天人合一的本质。
大六壬原理

大六壬原理大六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占卜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起源于《周易》的卜筮术,后经过历代学者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大六壬以天文、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知识为基础,通过对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的观察和研究,探求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预测未来、指导实践的方法。
大六壬的核心理念是“六壬”,即天干和地支的组合。
天干地支是古代中国人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一种方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
在大六壬中,天干地支的组合不仅代表了时间的流转,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和卜筮意义。
通过对六壬的排列组合和相互关系的研究,可以揭示出许多隐藏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规律和秘密,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大六壬的实践中,最常见的是以六十四卦为基础的占卜方法。
六十四卦是《周易》中的重要内容,它包含了六爻的变化,代表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状态和变化。
在大六壬中,通过对六十四卦的占卜和解释,可以揭示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的答案和发展趋势,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同时,大六壬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的卜筮方法,如飞星、奇门等,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规律和变化的观察和研究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总的来说,大六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卜筮术,它以天干地支为基础,以六十四卦为核心,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规律和变化的观察和研究,揭示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的答案和发展趋势,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方法。
在当今社会,虽然大六壬已经不再是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的主要工具,但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仍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和传承。
大六壬——军事预测与实例!

大六壬——军事预测与实例!大六壬金口诀的创立,原意主要是为军事斗争服务的,以战争预测对象。
后世流入民间,多用来预测一般人事,逐渐演变为普通预测学。
当前,国际不仅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变幻莫测,军事斗争也层出不穷,局部战争从未停止过,因此,孙膑有关战争方面的预测方法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1、天干为敌人所驻之所。
天干是甲乙,其敌潜伏林木之中,如用神是亥子,其敌也潜伏林木水边。
甲木为之大林,乙木为之孤林草木。
天干是丙丁,其敌潜伏高岭边,上克下潜岭下,下克上潜岭上。
天干是戊己,其敌潜土坡山岗之畔。
天干是庚辛,其敌潜伏在道路要害之所,道路斜正又当推克化而论之,庚为大道,辛为小道。
天干是壬癸,其敌潜伏在大河之边。
2、测敌人数目,要看用爻,金木三六九,水土一五七,火主二四八,据用爻旺相休办法而断。
也可根据月将来判断,见天罡、河魁,五百、五千、五万人。
见登明、太乙,相百、四千、四万人。
见神后、胜光,九百、九千、九万人。
见大吉、小吉,八百、八千、八万人。
见功曹、传送、七百、七千、七万人。
见太冲、从魁,六百六千、六万人。
旺气十倍,相气五倍,老气如数,囚气减少,死气半数。
3、测军营吉凶。
天干为客,客即敌人。
星座为主,即先锋。
月将是大将,地分是伏兵士卒。
如果干克星,有敌人犯边入镜,以劫煞、驿马定其紧急。
干克将,敌人由前面而来,大将受迫不利。
干克地分,敌人从营后小路而来。
论敌人到来时间,逢三合取之。
假如四位不克,主军营日夜平安无赖。
预测式中如见白虎、朱雀、腾蛇、太冲、太乙为凶,将克星、星克干,主此夜必有虚惊,应预先申明号令,让士兵心中明白。
4、测交战情况。
上生下敌人来意善,上克下失敌人来意恶,皆是敌人侵犯于我。
下生上我败敌胜,下克上我胜敌败。
如果干克星,敌人近墙而入。
干克将,敌人掠人财物。
干克地分,敌人偷六畜。
如果三位不受克,敌人不侵犯我方,见劫煞,敌人来速而凶恶势众。
见驿马,敌人进兵迅速。
测敌人方位诀甲寅乙卯丙巳宫,丁午戊辰己戌中。
大六壬体系与预测原理

大六壬体系与预测原理大六壬作为专门研究人事(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经典数术体系,它的价值日久弥新卓越不凡。
它的占断方法与技巧可谓集历代数术之大成,简洁精微,在占验上更是准确惊人,堪称“根于天学,应于人事,为三式预测人事之最。
”大六壬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大学问,是古人以术数易学模拟人事变化最系统最科学的一门术数体系。
大六壬是天干地支的完美结合和体现,大六壬的取象系统呈现多层次、立体的模拟系统,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阴阳、五行、天官、月将、遁干、六亲、刑冲克害、长生十二诀、旬空、课体、课格、神煞!大六壬的预测原理:事实上大六壬中所用的月将就是太阳过宫,也就是说,大六壬预测模式是取太阳在某一时辰与地球相对位置以及其他十一对地球影响最大的星体(十二将)对地球的人事影响,从而瞬间定位,即月将加时、行成天地盘!这也是时空太极定位,从无到有的第一步!然后根据干支分为两仪,即太极生两仪,由干支两仪即日干寄宫、地支上神立四课,为两仪生四象!四课、干支上神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为主客关系,以及所预测事物最主要的两方目前静态情况的呈现!有四课静态模式,在四课中根据“被克或所克”最明显的矛盾点,定发用(即初传),事实上,大六壬中的三传是课式的“动态过程”的呈现!大体上来说初传发用是事情矛盾点的爆发点,也是事情的开始,为事物的开始阶段状态;中传为事之变易中间过程,末传为事之归计结束、结局。
再看所占之事的类神,类神落地、阴神对类神的生克、类神对日主是否有利等,配合主宾、三传定得失、难易、开始、事由、过程、结局。
还要参照占时与日的关系,以及占时所乘之神的易象,看为目前的运气、事情状态!类神入课传则主事情明显,不入课传则主事情隐藏、不好办,如占感情婚姻主要看青龙、天后、六合等类神,因为测感情婚姻,青龙为为新郎、天后为新娘、六合为结合,这是占断感情婚姻最主要的三个类神。
我们还要明白三传是事情发展最主要、最明显的一条线路图,为大体基本形态过程。
赵向阳教六壬:说大六壬“天机”

赵向阳教六壬:说大六壬“天机”来源:武汉易学大讲堂作者:赵向阳以前去算命,问到穷尽时,术士就说“天机不可泄漏!”好像他掌握着“天机”,只是不敢或不肯与你分享而已。
我倒宁愿相信这个“天机”只是一个“说不出来”而已,因为我是知道在大六壬里确实是有一个“天机”的。
大六壬是古代最上乘预测方法之一,大六壬的天机就是“月将加时”,月将即太阳,太阳在黄道十二宫里,每月走完一个宫,称月将。
加时,即以月将加临在起课的时辰上,顺着排布,满天的星斗了若指掌,这就是古人的天机,的确充满智慧!以前读《道德经》,见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牗,见天道。
”一直不能理解。
后来研究了大六壬才豁然明白:古代史、卜、巫、觋、祝,皆知天文,而老子做过周朝大史(太史),(见汉代郑玄《论语注》)他是知道星象运行规律的,所以才说了那几句话。
下面是月将加时的具体说明:2012年7月8日,上午10时,头天刚过小暑,月将在未宫,用巳时,即用未将加临地盘巳上,并按次序写上后面的地支:上图外圈是天盘,内圈是地盘,从运转的天盘可知,此时天顶午宫加的是申,申在天空是二十八宿的觜参二宿(双子座)。
东方地平之际,卯宫加临的是天盘巳,巳在天空是二十八宿的鹑尾二宿(室女座)。
西方地平之际,酉宫加临的是亥,亥在天空是二十八宿的室壁二宿(双鱼座)。
如能记熟各个星座的星象,用月将加时的方法测算,满天星座随时可以了若指掌。
不过日久天长,这个天机发生了飘移。
第一个发现这个变化的人是晋代的虞喜,以后北宋学者沈括,进一步指出了黄道岁差。
他说:“盖日度随黄道岁差,今太阳至雨水后方躔取訾(亥宫),春分后躔降娄(戌宫)……”(《梦溪笔谈•象数》)这是说太阳每年起始本来是在3月21日的春分点上(白羊宫),而现在已经从节气飘移到中气了。
明清之际,大六壬月将(太阳)过宫,都已从沈括之说了。
现代天文学精确测出太阳起始的春分点,每年西退50〞。
从北宋算起,据今又已过了一千年,累积而论,大约又西退了13.5度,现在太阳躔取訾(亥宫),已当在惊蛰节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六壬的预测机理剑虹第一节六壬“天机”发端何为发瑞呢?端者始也。
发端就是事物的开始和发生,或者是事物在某一发展阶段上开始进行新的运动。
我们把事物的运动均看成是质点运动,则质点运动在时空中便显出曲线型轨迹。
设在曲线上任取一点为座标原点,则该点的时交参量为O,以该点为圆心,作圆,分别截取曲线上R和一R为两个相反方向的线段。
其线段之和仍然等于O。
按照事物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任何事物都由两种相反或相敌对的力量所组成,例如前面新的力量要产生,而后面旧的力量也不甘灭亡,必然要产生针锋相对的斗争。
正象R和一R,它们永远都是反向的对立的.R 和一R绝不可能单独存在.它们必然要结合在一个原点之中,而统一成为一个完整的事物,这就是我们所常说的“矛盾的对立统一”。
原点是O,向前的发展为1,这就意味着一种“无中生有”的过程。
0本身为无,但它是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来说的,它只是取事物某一发展阶段上的一点,如果离开这一点,它便成为“有”了。
有可以成为万物,同时万物也可以成为无,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均在于我们选择不同的时空点.。
那么,我们如何来确定事物运动的“0”和“1”呢?我们把任何事物的运动,均设为质点的运动,即把所要求算事物变成为1,这个1就叫做“太极”,太极在有与无之间,有可能成万,万又可以归一。
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一”来看待。
正象我们的天文学家把无论多大的星体都看成是小小的一点一样。
我们知道,六壬从太极开始,太极为一,这个一为“虚一”。
“虚一”的含意既包括了万物,又什么也没有,而从“虚一”到“实一”,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把事物赋予其中。
把事物变成为一,这个一就不是“虚一”了,而是具有了实实在在的内涵。
’即成为“实一”了。
事物的一,就是该事物在某一发展阶段上的发端或起始边界。
“一”把整个事物包含于其中,正象我们小学的算术,设整体为1,部分为分数,分数无论如何加减,都不能超过1(带分数除外)。
对于这个实实在在的“一”,古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天一”或“太一”、“太乙”等等。
天一为万物质点的中心,事物都围绕它而运转,它也是万物产生变化的根源。
为什么叫“天一”呢?这是古人们假设了世界上最原始的宇宙生成,即有形物质的产生和发端,他们设想了一个最原始的宇宙蛋,其中孕育了一个盘古,盘古奋力劈开了宇宙蛋,于是轻的物质上升为天,重的物质下降为地;于是数便由此产生,天为一为阳,地为二为阴,两种对立物质产生了。
从天一、地二中又相继产生了水火、山泽……于是“天一”便成为有形物质开始产生的起点。
这个“天一”赋予太极之中,便使空洞虚无的太极模型变成事物演变的起点或者发端。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太极的思想实际上就是从古人们的宇宙生成观和物质运动观中抽象出来的哲学概念,它可以包罗万象——你赋予什么事物,它就成为什么事物:又可以虚无漂渺——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又可以不合任何事物。
它是事物运动的最高原则和数理模型。
然而,我们所说“事物的发端”,并不都是从“盘古开天地”开始,它也许是事物刚刚处于萌芽阶段,而尚未升发;也许是事情已经发生,而去追综它已逝的形象;也许是从已经发生的事情中去探求其未来的发展;也许事情就根本没有发生等等。
于是这个“天一”与“太极”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
我们如何把具体的事物与太极模型中的“天—、地二”联系起来呢?或者说如何把从太极到两仪到四象八卦所反映的内容与所要预测的事物相对应呢?我们所遇到的是千变万化的事物群链的矛盾纠纷,从表面上看,这些纷繁复杂的事情与太极模型中所反映出来的太极、阴阳、五行八封等内容毫无一点瓜葛,太极模型的变化发展怎么能够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呢? 现代自然科学,总是千方百计寻找自然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并且力图用一套完整的数学模型,来描绘和精确计算这种联系和发展,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将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性质、类别、序列等进行综合和分析等.分别用各种字母或数字进行代换,然后按照独特的公式公理系列进行演算,最后再把所代换的字母还原成所要求算的事物。
这些公式公理的计算方法,二定是建立在A类事物或B类事物相似或相等量关系基础之上;它有一个先决的条件,必须是用已知来求未知,而且这些公式公理必须是经过严格的求证和验证而得,并且在具体计算过程中决不能有半点的违背。
这就是严谨的科学逻辑,是科学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
然而,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符合这种逻辑的,非此即被的东西,总是被亦此亦彼所取代,精确和有序总参杂着更多的模糊、混沌和无序。
等量关系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世界认识的需要。
于是,更多搞科学的人,又把眼光转向了自己的老祖宗,把几千年前就开始流行的古董翻出,从这里似乎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天地。
人们发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代数学,只不过这种符号并不是ABCD,而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子丑寅卯和甲乙丙丁等等,它们不仅仅是序数的代号,而且可以明确地反映时空、阴阳五行信息、能量等等更多属性。
并且它还有个最大的特点,即它是处理集合和模糊群发生概率问题的最有力而有效的工具。
中国人的这种特殊符号,通过太极模型完整地表现出来,而事物的代换形式,或者叫事物的先后生成关系,又通过河图洛书的顺序加以反映。
如何反映呢?中国古人找到了一个连接事物和太极模型的中间环节——象。
“象”就是现象、表象、抽象、虚象、实象等等。
它属于经验范围的领域,”象”还有性质、属性等含义,属性与气又有直接的关系,例如一个人气质刚毅、坚韧不拔,这和金的属性相同。
一个人长得很苗条、气质秀逸,这又和木的属性差不多等。
任何事物都有其象,事物的象或者属性性质是可以相等和相似的,于是在事物和固定的太极模型之间便有了可以对应和等量相似的,于是在事物和固定的太极模型之间便有了可以对应和等量的依据,事物的代换使可以成立。
把整个事物看成为1,就和太极之1产生了对应。
于是该事物的整个情况,便可通过其象的对应和还原原理求算出该事物的现状和运动发展的趋势,这就是我们大六壬预测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那么,在现实的预测之中,我们如何截取那个关键的一点呢?这就要回到我们太极发端的问题上来了。
太极发端乃天机发端也。
什么叫做“天机”呢?古人常说“天机不可泄也”,就是说事物发展的必然之理,会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规范在向前发展,而我们平常人觉察不到这种规律,往往违自然的规律去办事,必然会遭到挫折和惩罚。
这种自然规律往往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如果人们知道了它而不会运用自然之理去适应和改变它,就会盲动或消极,从而更加违背自然的意志,遭受更大的挫折和灾难。
因此,事情应顺其自然,在自然中求得平衡和发展。
不过,对于苦心钻研数术的人来说,“天机”就不为天机了。
这个天机就是我们洞察天地间一切事物发展机率的转折点,或者叫做“机变点”。
那么,我们如何发现天机呢?天机就在人和事物开始产生变动的一刹那或—个闪念之中。
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人都是处于一定的事物之中,事物的自然变动会对人的思维发生作用,而人的思维运动也会对事物产生重要的影响。
故动则为机,机的变化为动。
通常人们说:“灵机一动。
”就是这种“天机”的闪现。
会捕捉天机的人,才能真正谨得预测。
天机一动,要对某具体事物进行预测的信号便闪现出来。
这时,便存在了一个“机”,这个“机”,就是该事物的“天一”、太乙”或“太一”等等。
将其代入太极模型,就形成了完整的预测。
第二节太极展开、矛盾分化我们要看清楚整个事物的发展和现状,光把它变成一个质点来研究是远运不够的。
还必须把它分解开来,把它里面的每一个部件,每一种成份都显现出来,我们才能得出更精确的结论。
如何分解呢?古人非常聪明地发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以两种对立的成分出现。
如天地、上下、左右、任何事物都是相对于它物而言的。
如果没有开始.也就没有所谓终结,没有好的对比,就谈不上什么坏。
而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任事物都离不开天地的范围。
于是,事物最早的两种成分就是天地。
任何事物都包融于天地之中。
.因此,从太极的o或1中,最早分化出二,即两仪的运动。
这就是六壬设立天地盘作为起变标准的最站得住脚的依据。
天地既立,事物轮廓即现,事物的第一层次便被打开了。
二的出现,是一进化了一个层次,但它也是很粗糙的。
毛泽东经常说:“事物总是一分为二折。
”我们看问题,总是要从两个角度来看,所谓“偏听则迷,兼听则明”。
阴阳对立的两种事物从大体上可以反映该事物总的基本矛盾,这也是事物质的一级分化。
事物矛盾对立的双方,其总的对立的焦点只有一个,但它们各自内部的焦点却是可以不断分化的,事物的矛盾运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运动,它可以无限细分,也可以无限扩展,正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总的矛盾焦点只有一个,但它们各自内部的矛盾焦点却是不计其数。
矛盾每分化一次,事物也就更深入二层,从一个中心,分化成两个中心,又从两个中心,分化成四个中心,从四个中心,又分化成八个中心,从八个中心到六十四个中心,事物分化为六十四个层次,其发展的最细小的环节也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事物的分化过程,具有着它的必然性,正象现代遗传学所研究出的一个重要结论:由一个DNA大分子可以分裂成四种核苷醉,这四种核苷酸就组成了遗传密码的四对碱基。
而其中任何三个碱基就构成了—组遗传密码,由此而形成了分子遗传学中的六十四个遗传密码。
遗传密码构成基因,象英文字母构成文字,组成了生物的细胞。
而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是有序排列的。
这一个重要的发现告诉我们:自然界的一切有机的事物都是有序的,无序就不能一个具体而完整的东西,而这种有序性正是通过不断矛盾分化而表现出来。
比如说,我要成立一个公司,当我一切条件都不具备时,就只能说是一个虚的,或者叫做混沌,它没有一个实在的内容,它使“成立公司”这种事处于一个无序发展的散乱状态。
而当公司成立了,它的一切便按照正常的轨道在运行,如财政、工商、管理等各个部门都会参入对它的管理和干预,它必须每天按照一定的程序在运转,这就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
“公司”本身便成了一个具体存在的“有机物”。
有机构的存在,必然有矛盾的分化,这种分化就是有序的具体表现,这种序数就是矛盾由二到四、由四到八,由八到六十四等等无限细分。
这种矛盾的细分过程,也就是一种序数的演变过程。
那么无序数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这就是著名的“熵增加原理”。
:所谓熵增加,就是事物随时随地都在从有序走向无序,从而趋向于混沌和散乱,事物便逐渐地走向消亡。
不过,我们不必为嫡的不断增加而感到恐惧,我们应该看到,还有一条更为重要的原理,即熵减原理的存在。
所谓熵减原理,就是事物在不断供给能量的情况下,会不断地从无序变为有序,如人的新陈代谢等等。
无序走向消散和死亡,有序走向聚集和生长。
现代分子生物学也告诉我们,有机构分子是在不断分化的。
如由一个分子分化为两个分子。
由两分子又分化为四个分子,由四个分子分化为八个分子……,这样.一共分裂到50次,就再也不会分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