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渐变作业图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 一、基本形: 设计由一组重复的或彼此有关联的“形”构成,这些形称之为基本形。基本 形由一组相同或相似的形象组成,在构成内部起到统一的作用。基本形设计以 简为宜。 二、形象的相遇: 两种以上的形相遇,可产生八种形式。(可参看另附图例) 1、分离 面与面之间互补接触,始终保持若干距离。 2、接触 面与面在互相靠近的情况下,边缘发生接触。 3、覆叠 面与面靠近时,由接触更近一步,成为覆叠,有前后之分。 4、透叠 面与免交叠时,交叠部分产生透明感觉,形象前后之分并不明显。 5、联合 面与面互相交叠而无前后之分,可以联合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形象。 6、减缺 面与面覆叠时 ,在前面的形象并不画出来,只出现后面的减缺形象。 7、差叠 面与面交叠部分产生出一个新的形象,其他不交叠的部分消失不见。 8、重合(重叠) 面与面完全重叠,成为一个独立的形象。
a、基本形重复构成:在构成设计中连续不断地使用同一基本形,这种构 成形式就是基本形重复构成。 (1)方向的变化:重复的基本形在一定方向上依次变换位置排列。 (2)位置的变化:重复基本形正负交替排列。 (3)大小的重复:大小相同,形状、色彩、方向可以变化。 (4)形象的重复:基本形形状一样,可有色彩、方向的变化。
重复构成(图例)
重复构成(图例)
重复构成(图例)
重复构成(图例)
重复构成(图例)
近似构成
一、概念 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它有 在统一中求变化的效果。近似的形之间是一种同族类的关系。 二、近似的基本形 1、同形异构法 2、异形同构法 3、异形异构同趣法 4、相加相减法 5、伸展压缩法 三、近似的骨骼 1、带有一定规律的作用性骨格 2、半规律性的有序近似骨格 3、非规律的无序近似骨格 • • • • • 6、线质变动法 7、扭曲变形法 8、等量形变法 9、残蚀崩缺法 10、切割组合法
平面构成重复、近似、渐变[优质PPT]
![平面构成重复、近似、渐变[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80d9ffa9dd88d0d233d46a6a.png)
骨格的近似----骨格可以不是重复而是近 似的,也就是说骨格单位的形状、大小有 一定变化,是近似的。可将基本形分布在 设计的骨格框架内,使每个基本形以不同 的方式、形状出现在单位骨格内。
近似构成要注意的两点:
1.基本形在变化时,动态和处理手法不要 发生很大的变动,骨格不变,只是基本形 发生微妙的变化。
平面构成的形式
一. 重复(平构范例)
平面构成的形式
一. 重复(平构范例)
平面构成的形式
一. 重复(平构范例)
平面构成的形式
一. 重复(平构范例)
平面构成的形式
一. 重复(平构范例)
在设计实践中,人们常常用重复的方法来做底纹,以商品 的重复排列来 强化视觉印象,重复出现同种形象会使对象特
征突出,形式统一。
基本形与骨骼
六. 骨骼
我们在设计中常借助骨格来构成 某种图形。骨格有助于我们在画面 中排列基本形,使画面形成有规律、 有秩序的构成。骨格支配着构成单 元的排列方法,可决定每个组成单 位的距离和空间。
基本形与骨骼
六. 骨骼的分类
1、有规律性骨骼
基本形安排在骨骼线的单 位里。它是以严谨的数学方式 构成骨骼线,在骨骼线里安排 基本形,如重复、渐变、近似、 发射等骨骼,能产生强烈的秩 序感。
近似的形式
形状的近似---两个形象若属同一族类,他们的形状均是近似 的,如同人类的形象是近似的一样。在形状的近似中,一般首 先找出一个基本形作为原始的材料,然后在这个基本上作一些 加、减、变形、正负、大小、方向、色彩等方面的变化。
这种变化的强弱要特别注意,不能变得形状之 间一点相似的因素都没有了。要保持形状同族的关 系。其次,也可用两个基本形相加、减,可构成不 同的近似形状。另外,同一基本形在空间中旋转方 向,也能得到近似的形状。
平面构成—近似、渐变、发散、密集构成(铺装设计)

51
52
53
五、肌理构成
4 )染——用具有吸水力强的表面,如宣纸、棉纸 等,用搅和后的有纹理的液体颜料进行渲染、浸 染,颜料会在表面自然散开,产生自然优美奇妙 的肌理效果。
5 )刻刮——在已着色的表面用尖利的物品刻刮, 或撕裂得到意外的形状边缘,会得到粗犷、强烈 的肌肤效果。还可用硬物摩擦、刮裂得到肌理。 6)压印法——在玻璃上或光滑的纸上,放上颜料, 然后用手压,形成奇妙的形态。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 发射构成 • 密集构成 • 对比构成 • 特异构成 • 肌理构成
一、发射构成
• 1 概念 • 首先,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是基本形或骨
格单位环绕一个或多个中心点向外散开或向内 集中。 • 其次,发射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渐变,它同 渐变一样,骨格和基本形要作有序的变化。但 是发射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 其一、发射具有很强的聚焦,这个聚焦通常位于 画面的中央; 其二、发射有一种深邃的空间感,光学的动感, 使所有的图形向中心集中或由中心向四周扩散。
7
一、发射构成
8
一、发射构成
9
一、发射构成
10
一、发射构成
11
一、发射构成
12
二、密集构成
• 密集是对比的一种特殊情形,就是数量众多的基 本形在某些地方密集起来,而在其他地方疏散, 但在集与散、虚与实之间,常常带有渐移的现象。
(1)点的密集:在设计中将一个概念的点放在构 图的某一点上,基本形在组织排列上都趋向这个点 密集,愈接近此点愈密,愈远离此点愈疏。 (2)线的密集 (3)自由密集:没有点或线的密集的约束,完全 是自由散布,没有规律。
6
一、发射构成
• 3 发射骨骼与基本形的关系 • 1)在发射骨骼内纳入基本形的关系 • 2)利用发射骨骼引导辅助线构筑基本形 • 3)以骨骼线或骨骼单位自身为基本形,基本形
重复、渐变构成之图片

形状渐变
大小渐变
大小的渐变
大小的渐变
大小的渐变
大小的渐变
大小的渐变
位置的渐变: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需用骨架,因为基本形在 作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架的部分会被切掉。
位置的渐变: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需用骨架,因为基本形 在作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架的部分会被切掉。
位置的渐变
方向的渐变: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渐变。
方向的渐变
形状的渐变
形状的渐变
形状的渐变
作业二: 渐变构成
课题一:《形状渐变》一张(如图C、D) (1)、纸张尺寸20X20cm (2)、原始图形可采用英文大写字母(也可自定) (3)、做16个渐变步骤;要求16个渐变过程中有3个具体形象 课题二:《大小渐变》一张(如图E) (1)、纸张尺寸20X20cm (1)、基本形不限
又称为几何级数,用公比依次乘上前项,就可造成等比数列。例如公比 为2,即得1、2、4、8、16、32、……。 以等比级数数列编排的渐变设计, 能产生较强的韵律感。 3、植物生长级数数列 也称费波纳齐数列,大自然中植物发芽、抽叶的成长过程,都带有很美 的数学级数的规律。它就是后一项等于前二项之和,即l、1、2、3、5、8、 13、 2l、34……。 4、调和级数数列 调和级数数列为1、1/2、1/3、1/……1/n. 以调和数列编排的渐变设计 产生的节奏较为缓慢。
重 复 构 成 相 同 形 象 方 向 上 的 变 化 , 基 本 形 重 复
两 个 几 何 图 形 的 重 复 构 成 , 注 意 黑 白 灰 整 体 组 织 画 面
作业一: 重复构成
1、《以几何形为基本形》,完成一张重复构成作业。(如图A) 2、《以人物或动植物为基本形》,完成一张重复构成作业。(如图B) (1)、每张尺寸20X20cm;至少做16个重复步骤; (2)、骨骼规律自定,如:90度排列格式和曲线排列格式等
平面构成对称、均衡、重复、变异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56
(3)基本形在方向上进行变化,也可结合正负 形交替变化
精选课件PPT
57
重复构成
精选课件PPT
58
重复构成
精选课件PPT
59
重复构成
精选课件PPT
60
重复构成
精选课件PPT
61
重复构成
精选课件PPT
62
重复构成
精选课件PPT
63
重复构成
精选课件PPT
64
重复构成
精选课件PPT
精选课件PPT
73
swatch的海报设计 重复元素的应用
精选课件PPT
74
海报设计 重复元素的应用
精选课件PPT
75
某海报设计 重复的应用
精选课件PPT
76
某海报设计 重复的应用
精选课件PPT
77
某海报设计 重复变异形的应用
精选课件PPT
78
重复构成的应用
精选课件PPT
79
特异构成
• 建立在重复构成的基础上,某个形态在整 体的有规律的形态群中有局部的突破和变 化。
精选课件PPT
24
构成的形式法则:对称与平衡
封面设计的均衡构成
精选课件PPT
25
构成的形式法则:对称与平衡
点的平衡构成: 如果画面中只有一个点,那么这个点处于何位置最 优?
稳定性好 过于死板
平衡关系差
精选课件PPT
既感到稳定,又有变化
26
构成的形式法则:对称与平衡
点的平衡构成:
精选课件PPT
27
构成原理
精选课件PPT
1
构成的形式法则
平面构成之渐变、发射、空间、对比

对比构成
对比构成应用
道路形象的对比
作业:
1、空间构成练习 要求:按空间构成的方法,绘制15cm×15cm 的画面两张 2、对比构成练习 要求:按对比构成的方法,绘制15cm×15cm 的画面两张
From:
空间构成
利用图形大师埃舍尔笔下的“瀑布”进行加工创意。作品“瀑 布”为一个矛盾空间,矛盾之处在于:同一平面内循环往复的 流水在永无止境的流淌着。“×”篇警醒人们水终有一天是会流 干的;而“√”篇则告诉人们应该循环利用水资源。
空间构成
日本 福田繁雄的海报设计
对比构成
对比:是人们对一切
事物识别的主要方法
空间构成
1、图形重叠:一个图形重叠在另一个图形上,会产生一前一
后的感觉,产生空间感。
空间构成
2、大小变化:根据透视近大远小的原理, 图形的大小变化也会产生空间感
空间构成
空间构成在标志中的应用
空间构成
空间构成在标志中的应用
空间构成
3、倾斜变化:图形的倾斜状态也会产生空间感。
空间构成
4、弯曲变化:图 形的弯曲变化也会 产生有深度感的起 伏效果。
在设计中,想使某个 形象突出,就必须有 与其相对的形象进行 比较
对比构成
对比形式的海报设计
对比构成
对比,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是变化
一件作品,缺乏变化,形象千篇一律, 就会感到枯燥无味 变化过多,对比过于强烈,使形象间互 相争夺,看上去眼花缭乱而失去美感 因此,作品要有适度的变化和对比,处 理好局部之间的关系,主次协调
复习
这款设计是专为学生设计的家具 ——可以躺在床上,或者当做沙 发靠在上面使用笔记本。更主要 的是,它可以节省很大的空间
复习
高教社2024设计构成(第2版)教学课件6.1.3 渐变构成

平面 构成
平面构成的构成类型 —— 渐变
B 双元渐变
骨 骼 多 方 向 渐 变
B、两组骨骼线(垂直线、水平线)同时进行序列渐变。
【 Graphic Composition 】
平面 构成
平面构成的构成类型 —— 渐变
【 Graphic Composition 】
平面 构成
平面构成的构成类型 —— 渐变
【 Graphic Composition 】
平面 构成
平面构成的构成类型 —— 渐变
a 基本型渐变
指基本形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色彩逐渐变化。
【 Graphic Composition 】
平面 构成
平面构成的构成类型 —— 渐变
鸽子
狮子
手
渐变
骆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鸡
从鸽子到手,由手到鸡,由鸡到狮子,由狮子到骆驼的渐变,底色用黑,形象全是白色。渐变步骤已经固定,要注意渐变的方式。鸽子变为 手,主要是翅膀和尾巴变成手指的方法。翅膀逐渐变为中、食、无名指,尾巴变为小指。变化是一定要给人以自然可信的感觉,不能从尾巴 一下子就变成了小指。另外一些细部的变化也不容忽视,如眼睛变成指甲。
E 联合渐变
E 、联合渐变:将骨骼渐变的几种形式互相合并使用,成为较复杂的骨骼单位。
【 Graphic Composition 】
平面 构成
平面构成的构成类型 —— 渐变
(3) 渐变基本形和骨骼的关系
A 将渐变的基本形纳入重复骨骼中
【 Graphic Composition 】
平面 构成
平面构成的构成类型 —— 渐变
【 Graphic Composition 】
平面构成形式法则—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对比、密集构成

近似是指基本形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它表现了在统 一中呈现生动变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如果近似程度大就产生了重复感, 近似程度小就会破坏统一。也就是说,近似构成是重复构成的轻度变化,即同中求异, 是基本形产生局部的变化,但又不失大型相似的特点(图6-19)。
平面构图成6-形19式近法似构则成—重复、 近似、渐变、发射、特异、
二、近似构成的形式 1. 形状的近似 两个形象如果属同一族类,它们的形状均是近似的,如同人类的形象一样(图6-20、 图6-21)。
图6-20 形状的近似
图6-21 形状的近似
平面构成形式法则—重复、 近似、渐变、发射、特异、
2. 骨格的近似 骨格可以不是重复而是近似的,也就是说骨格单位的形状、大小可有一定变化, 是近似的(图6-22、图6-23)。
图6-35 位置渐变
图6-36 位置渐变
平面构成形式法则—重复、 近似、渐变、发射、特异、
3. 大小渐变 基本形逐渐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最终会给人以空间移动的深远之感(图6-37、 图6-38)。
图6-37 大小渐变
图6-38 大小渐变
平面构成形式法则—重复、 近似、渐变、发射、特异、
4. 形状渐变 形状渐变分为具象的形状渐变和抽象的形状渐变两种形式。在一系列图形的构成中, 为了增强人们的欣赏情趣,可采用从一种形象逐渐过渡到另一种形象的手法。只要消除 双方的个性,取其共性,造成一个中和的过程或过渡区,就可以得到形状渐变。形状渐 变也可以通过形状排列的疏密、黑白的转换达到(图6-39、图6-40)。
平面构成形式法则—重复、 近似、渐变、发射、特异、
图6-6 重复基本形的构成
三、重复基本形构成的基本形式 重复基本形构成的基本形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基本形的对称式或旋转放射式排列这种构成形式可以选用两个、三个或 数个基本形进行交错或放射排列,形成一种环形旋转或放射对称的图形(图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构成渐变作业图篇一:平面构成、图案基础、色彩构成要点平面构成1.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点线面2. 构成的形式法则:对称(体现了一种秩序美感);均衡(不对称的构成形式一定要达到视觉上力的均衡,才能产生美感);变化(形态变化方法:加法、减法、分割法、重叠法、差叠法、透叠法);统一(持久的美感);点、线、面综合构成 3. 包豪斯——“创造了当今工业设计的模式,并且为此制定了标准;它是现代建筑的助产士;它改变了一切东西的模样,从你现在正坐在上面的椅子,一直到你正在读的书”4. 构成是现代艺术,伴随着工业社会的诞生而生,并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与工业产品息息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
构成形象奉行的是理性的、简约的、符合工业化批量生产需求的原则。
作品往往是机械的、冷漠的,追求的是“少就是多”,适合产品的批量复制。
5. 图案是装饰艺术,是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与生活、劳动和手工艺密切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
图案形象往往是有机的、富于情感的,是人类真情的自然流露。
图案创造注重的是师法自然和传统,认为自然是源,传统是流,源与流缺一不可。
因此,表现的内容常常是自然的美、生命的美,需要对自然进行提炼、归纳,对传统进行研究、学习。
常常经过具象——变形——意象——抽象的过程,使图形或形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图案只限于染织、服装、广告、建筑及器皿等方面的装饰。
6. 设计师试图在提供给市场和消费者一件有用的产品的时候,也希望能够在其中表达自己的创造性和个性。
他们还希望能够把传统、文化、情感、环保等观念一起融入一个小小的物品里,使之成为人们美好生活及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7. 大小点的更替会产生节奏感;由大到小旋转的点会产生深入感。
在同样大小的点中,明亮的、暖色的点感觉大,有扩张感;深色的、冷色的点感觉小,有收缩感。
8. 两条平行的直线,在发射线的作用下,会出现弯曲的错视效果。
9. 面的性质:任何图形,都是由图与底两部分组成的。
在画面中,成为视觉对象的部分叫图,其周围的空间叫底。
图,也称“正形”,具有清晰、前进的感觉,并具有使形突出的性质;底,也称“负形”,起到衬托、显现图的作用。
这个理论是1920年由一个叫鲁宾的人发现并研究出来的,他利用一张画有一个壶和两个人脸的画面说明其理论,这幅画面被称为《鲁宾之壶》。
正负形都具有设计意义。
10. 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重复构成特异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空间构成对比构成肌理构成11. 重复最能表现秩序美和整齐美,给人以井然有序的深刻印象,收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12. 基本形的分割线或分割点,最好定在格线边的1/2或1/3处,以增加基本形衔接后的连贯性和秩序性。
13. 近似形的重复要求近似形重复一次变化一次,画面不能出现雷同;基本形的重复则要求重复的基本形都相同,变化只限于方向上的变化。
14. 重复构成的形式:①单体基本形的重复:(正负)交替排列;(同向)并列排列;(上下)正反排列;横竖排列;局部群化(凑、向右转、45°向右转、同向反向);单元间空格(上右空左、左下上右、右空左下、下上右空);②单元基本形的重复:1/2错位排列、1/3错位排列、斜向排列(反1/3错位排列)、四边变序(上左下右、左下下右上上、下右上左、右下上左上下);几何形分割(在整个画面当中增加一两个圆形、方形、菱形或其他几何形分割线,通过着色时形内、形外的黑白色彩转换丰富画面内容);③近似基本形的重复:并列排列、错位排列、大小不同组合排列、自由排列15. 重复又分为绝对重复和相对重复(基本形在方向、大小、位置等方面发生变化之后的反复出现)16. 规律性骨格是指严谨的、含有数学逻辑的骨格构成形式,一般有重复、渐变、发射三种组合方式。
往往分割明确、秩序感强,具有理性的逻辑美。
无作用性骨格是指只给基本形固定的定位,基本形只用骨格线的交叉点进行设计图形的骨格构成形式。
17. 自由排列中的特异:重复基本形不能少于六个18. 特异构成的要点:①特异要引人注意:既不能太靠画面边上,也不能放在正中央;②内容要生动有趣:特异构成要有内涵,要在事物表面的对立当中发掘深层意义,或是一种趣味、或是一种哲理、或是一种调侃等,都能使画面充满活力和魅力。
19. 渐变(能够让人感受到秩序的魅力和节奏的美感)构成的主要特征:逐渐变化;形态的有秩序变化,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符合数学数列的部分原理(费博那基数列值:第三个数是前两个数之和;佩尔数列值:前一项乘2,再加上再前一项,依次计算);有一定的空间感和现代感20. 形象渐变:由一个形象渐变到另一个形象的过程21. 渐变构成的要点:手法要灵活;空间要拉大(符合数学数列;让疏的更疏,密的更密,才能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22. 发射所独有的聚焦特征,常常成为现代设计作品中的亮点。
发射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在画面内也可以在画面外。
23. 空间构成的形式:图形重叠、大小变化、倾斜变化、弯曲变化、投影效果、透视效果、面的连接、疏密变化24. 矛盾空间的构成:①共用面:将两个不同视点的立体形以一个共用面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以此构成视觉上的既是俯视又是仰视的空间结构,有一种透视变化的灵活性。
②矛盾连接25. 对比构成的特征:构成的形式十分自由,不以任何骨格线为限制,可以完全依据形态本身的构成需要和画面视觉效果的需要进行设计。
在设计中,对比大多表现在各种设计元素在形态、状态、材质、色彩及相互关系等方面的不同而形成的视觉差异。
26. 对比构成的形式:大小对比(形态或形象的大小相同,会给人温和的感觉;大小不同,会给人鲜明的感觉)、明暗对比、粗细对比、曲直对比、形状对比、位置对比、方向对比、动静对比、虚实对比、肌理对比27. 对比构成的要点:对比是表现的重点;统一是和谐的需要(①保留相同或相近因素;②使对比双方的某些因素相互渗透;③巧妙利用过度形态)28. 设计与自然的密切结合,是现代设计的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肌理构成的特征)。
肌理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家居纺织品设计、园林设计、汽车设计等。
29. 肌理构成的方法:笔绘法(形象越小、间隔越密效果越好)、拓印法、对印法、喷绘法(牙刷)、酒精法、烟熏法、蜡笔法、拼贴法、综合法、电脑制作30. 肌理构成的要点:重在肌理效果的表现(把画面涂满);重在制作手法的创新31. 人类接受外部世界的信息,8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32. 设计师最重要的能力,是能够在事物诸多的个别属性中,发现那些本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并能为设计所用。
设计师始终要保持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敏锐的视觉反应和准确的感知能力。
例如对形态分辨的敏感程度,对形体比例的准确把握,对空间深度的深刻领悟等。
同时也能对视觉接触到的各种生命的运动形式迅速作出情感上的反应。
在纷繁复杂的视觉对象中,要学会辨别哪些是事物的表面现象,哪些是事物的本质。
33. 情感是由九种情绪状态组成的,即兴趣、愉快、惊奇、悲伤、厌恶、愤怒、羞耻、恐惧、轻蔑。
34. 西方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力的图式”。
35. 情感表现构成的要点:情感特征要鲜明突出;形态要简洁生动;画面要具有形式美感(学习设计就要努力培养自己对美的识别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要追求画面的美,要努力创造美,形式美感是永远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1. 包豪斯:包豪斯(Bauhaus)是“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
包豪斯一词是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1919年4月在德国魏玛市成立,由建筑设计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任院长。
它是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是现代设计教育的发源地,是现代设计的摇篮。
包豪斯主张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美学资源,创造一个能够满足人类精神与物质双重需要的新环境,提倡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达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1933年4月,包豪斯遭希特勒纳粹党迫害而被迫关闭。
2. 构成:指按照某种目的将一些构成元素进行创造性组合的行为及其结果。
构成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组合。
构成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构成行为带有某种目的性,要以人的意识为主导;②必须有用来组合的材料,即要有构成元素;③要有一定的构成技术或构成原则。
3. 设计:指设想和计划一个方案,并借助于材料和工艺使构想实物化的过程和结果。
凡是设计都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都具有功能和审美两方面价值。
4. 平面构成:在只具有长度和宽度的二维空间里,把点、线、面等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进行组合,获得多种全新的视觉形象。
平面是相对于立体而言的。
5. 形态:指事物内在本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包括形状和情态两个方面。
6. 性质:指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7. 错视:指视觉与客观事实不相一致的现象。
8. 特异:指一个具有规律性、秩序性的构成中,局部图形出现变异。
9. 主题:指蕴含在艺术作品中的中心思想。
10. 形式:指作品的组织方式和表现手段。
11. 双关图形:指利用正负形交错的手段,把两种图形相互穿插组合在一起,构成双关含义的图形。
12. 数列:数学术语,是指按照某种法则排列的一列数。
分为有限数列和无限数列两种。
13. 发射:指基本形或骨格单位环绕一个或多个中心点向外散开或向内集中的构成形式。
14. 发射线:指骨格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15. 肌理:指物体表面的纹理。
“肌”是指皮肤,“理”是指纹理、质感、质地。
图案基础1. “图案”一词,是20世纪初从日本转译而来,与英文“design”一词有直接联系。
2. 人面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是距今约5000~7000年前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
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最明显的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
3. 根据表现形式,图案有具象和抽象之分。
抽象图案适用于音乐、美术、哲学、宗教、信息等不具有具体外形的内容。
4. 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变化(所有的变化中,均存在着统一的形式和内在的联系)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动态平衡);条理与反复;对比(在图案中常采用的对比方法是形色对比、质量对比、静动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比例;正形与负性 5. 比例:参照自然的比例尺度;参照画面构成的比例需要;参照人体比例尺度;黄金比例(1:0.618或1.618:1,黄金比例被广泛用于纸张、书本、画框等许多方面)。
古罗马神学家圣·奥古斯丁说:“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一种悦目的颜色。
”6. 图底反转:有时正形和负形各作为独立的视觉元素同时存在于画面之中,而且形成相互转换的关系。
7. 图案变化的基本方法:归纳与取舍(形式结构、色彩、空间);夸张与变形(毕加索《格尔尼卡》);提炼与重复;想象与添加;巧合与共用形;超自然与同构;改写与重组;打散与分割8. 图案的构成形式(除了受作者的主观感受影响外,通常还取决于装饰的对象、目的、材料、制作工艺等因素):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属于单独纹样的范畴;常用于建筑、园艺、陶瓷、服饰、商标、标志等;角隅形适合纹样是指与角的形状相适合);连续纹样(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综合构成9. 二方连续纹样(折线式:左右对称):二方连续是指一个单元纹样经过上下或者左右的连续排列,可无限延长和伸展的连续性纹样。